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吴炜吴炜 自然辩证法概论自然辩证法概论 2 课程说明课程说明 1、 全日制理工科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由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两门课组成。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 自然辩证法概论40学时,授课时间10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4学时,授课时 间6周。第18周考试。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计,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分别各占60%和40%,总分70分为及格。 3 2、自然辩证法概论试卷满分为60分,其 中选择题和问答题各占30分。 3、教学内容:绪论,前两编和第四编的第一 章第二节。 4、教学纪律。 5、本课程的意义。 4 目录
2、目录 绪论绪论 第一第一编编 自然自然观观 第一章第一章 人人类类自然自然观观的的发发展展 5 第一第一节节 古希腊自然古希腊自然观观 第二第二节节 中世中世纪纪宗宗教教神神学学自然自然观观 第三第三节节 近代形而上近代形而上学学自然自然观观 第四第四节节 现现代代辩证辩证唯物主唯物主义义自然自然观观 第五第五节节 当当代自然代自然观观 6 第二第二编编 科科学学法方法法方法论论 第二章第二章 科科学认识学认识的的产产生生 第一第一节节 科科学研学研究的起点究的起点 第二第二节节 科科学问题学问题 第三第三节节 科科学学事事实实 7 第三章第三章 科科学学理理论论的形成、的形成、检验检验和和评
3、评价价 第一第一节节 科科学学假假说说的特征和作用的特征和作用 第二第二节节 科科学学理理论论的形成的形成 第三第三节节 科科学学理理论论的的检验检验和和评评价价 8 第三第三编编 科科学观学观 第四章第四章 科科学发学发展的模式和展的模式和规规律律 第一第一节节 现现代西方科代西方科学学哲哲学学有代表性的有代表性的科科学学 发发展模式展模式 第二第二节节 马马克思主克思主义义关于关于科科学发学发展展规规律的律的观观 点点 9 第五章第五章 科科学学究竟是什究竟是什么么? 第一第一节节 科科学学的本的本质质 第二第二节节 科科学学的效的效应应 第三第三节节 科科学与学与非科非科学学的的划划界界
4、 10 绪 论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 ) ? 1、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观 点和立场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 律的理论或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 学观 。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Dialectical Materialism)之体系之体系 研究对象 对应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 学中相关理论 自然界 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 社会 社会哲学历史唯物论 人类思维 思维哲学 辩证逻辑 12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卡尔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卡尔马克思马克思 (Marx, 德国,德国,1
5、8181883) 13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自然辩证法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自然辩证法理论的 主要创建者弗里德里希主要创建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恩格斯(Engles, 德国,德国, 18201895) 14 2、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线研究: 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自然界的辩证 法(自然观)法(自然观)。 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 一般规律即科学研究的辩证法(科学方法论)科学研究的辩证法(科学方法论)。 作为一种认识现象(活动)和社会现象(活动)的 科学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即科学发展的辩证法(科科学发展的辩证法(科 学观)学观)。 15 二、自然辩证法的
6、学科性质、组成部分和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组成部分和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1、学科性质 科学技术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哲学、交叉学科或综合学科。 16 2、组成部分 :三大块 自然观(view of nature)。 科学方法论(scientific methodology)。 科学观(view of science)。 17 3、主要内容: 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自然科学的性质、发展规律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 位和作用。 自然科学方法论。 科学思想的历史演变。 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18 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数学和自然
7、科学的区别 19 伯特兰伯特兰罗素罗素(Russel, 英国,英国,18721970) 20 “数学是这样一门学科,这门学科我数学是这样一门学科,这门学科我 们既不知道它说的们既不知道它说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它,也不知道它 说的说的是否正确。” 21 结论 自然科学是经验科学(empirical science)或实证科学(positive science), 属于或然真理,其逻辑形式为综合命题; 数学是形式科学(formal science),属于 必然真理,其逻辑形式为分析命题。因此 自然科学的结论必须经实验检验才能确定, 而数学的结论往往只需通过逻辑规则来判 定。 22 分析命题分析命题(
8、analytic proposition) 和综合命题和综合命题(synthetic proposition ) 23 单身汉是未婚的男人。 单身汉是脾气古怪的男人。 24 眼科医生是治眼病的人。 眼科医生是细心的人。 25 第一编第一编 自然观自然观 第一章 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古希腊自然观古希腊自然观 26 一、古希腊概况一、古希腊概况思辨的时代 1、地理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 2、文化分化(科学与哲学的分野)尚不明显,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众多。 3、(古典时期)民主政治(直接民主)发达。 4、(希腊化时期)科学技术成就辉煌:以欧几 里德(Eucild,约前330约前275)为代
9、表的几 何学和以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前21 2)为代表的物理学。 27 二、古希腊自然观的特点二、古希腊自然观的特点 1、朴素性、猜测性、直观性。 2、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3、数理自然观:对自然的数学化理解毕 达哥拉斯主义。 28 4、有机自然观:“自然”的含义:生成或成 长;所由生长的种子;自然物生长的源泉;自 然物的基质;自然物的本质或形式;一般的本 质或形式(亚里士多德)。 5、思辨性(Speculation) :从概念推出存在。 6、十分重视(纯粹)理性的力量。 29 心智(心智(Mind)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结构及其功能 mind最终产最终产 品品 价值形
10、价值形 态态 相关哲相关哲 学学科学学科 理智理智 科学科学 真真 认识论认识论 意志意志 道德道德 善善 伦理学伦理学 情感情感 艺术艺术 美美 美学美学 30 三、古希腊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三、古希腊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世界本原(世界本原(arche)论)论 31 1、米利都学派(米利都三杰) 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唯物主义学派 泰勒斯泰勒斯(Thales,公元前624547): 水是世界的始基和本原。 32 意义和缺陷意义和缺陷 开始摆脱神话式宇宙观,根据客观的观察和 概括来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构成,理性思维肇始理性思维肇始。 是企图从统一性和总体性上把握世界的首次尝 试。 西方占统治地位的基础主
11、义、构成论思维方 式(与中国有机论或整体论的思维方式相反) 的萌芽。 将一般与个别混淆起来。 33 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rer,前610546):世 界的本原是“无定形”或“无限”。 阿那克西米尼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前588524):世界 的本原是气。 34 2、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前570490)学 派 “数”的 神秘主义:数是世界的本原 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唯心主义者。 毕达哥拉斯主义科学数学化的萌芽。 地动的观念。 毕达哥拉斯定理和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危机 无理 数悖论。 35 数学史上的另两次危机 第二次危机第二次危机无穷小悖论
12、(贝克莱悖论):无穷小悖论(贝克莱悖论): 无穷小是零还是非零?无穷小是零还是非零? 36 如:对函数Y=X求导数: YX=2X+ X=2X 该等式右边的X必须也可以为0,而左边 则不能为0。这就出现了逻辑矛盾。 37 第三次危机第三次危机集合论悖论集合论悖论 (罗素悖论, 1902):一个由不属于自身的集合所构成的 集合属不属于自身? 结论:S属于S当且仅当S不属于S。 38 3、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前540480): “火”是万物的本原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不能两次踏 进同一条河流” 。形象地体现了万物流转、 无物常住、永恒变化。是第一个把自然的本质 了解为过
13、程的人。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 基人。 39 4、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前460361): 原子论 古代哲学家中最接近近代科学的人,其原 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 。 科学意义:现代科学的理论基础。 科学方法论意义:西方占统治地位的基础主 义、构成论、分析还原式思维方式的典型代表, 对近代科学在西方的兴起和发展居功至伟。 40 5、柏拉图柏拉图(Plato,前427347):理 念论(idealism) 古代最伟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人 类历史上最著名的理想主义者之一 (“哲学王”的理想)。贬低可感世界, 拔高理念世界。这颠倒了理念世界与可 感世界的真实关系,但同时也引
14、导人们 探索可感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理想 型”)。 41 6、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484322): 四元素(水、土、火、气)说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希腊最博学的人。 动摇于唯物论与唯心论、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 42 亚里士多德名言:“我爱我师,我更 爱真理。”(Plato is dear to me, but dearer still is truth) 一种科学精神:视真理而 非功利为最高价值 43 第二节第二节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 一、中世纪一、中世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或十五世纪意大利文艺 复兴或1640
15、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概况概况 信仰的时代信仰的时代 44 1、信仰主义即基督教精神一统天下:神学是 至高无上的学问,理性、哲学和科学匍匐在宗 教神学的脚下,扮演为其服务的工具角色。 2、分封与割据。 3、政(国家)教(教会)二元权力体系。 45 二、中世纪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二、中世纪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上帝创世说:自然界是上帝从虚无中创造 出来的。 2、地心说:地球是宇宙不动的中心。人被上 帝安排在宇宙中心,故是上帝之外的自然中最 高贵者,是世界万物的统率者。 46 3、上帝的第一次推动:自然界中的万物不会 自己运动,是受动的,运动的最终原因是非受 动的始动者上帝。 4、目的论(teleolo
16、gy):事物的存在和运动 服从于造物主的目的。 47 第三节第三节 近代形而上学或机械唯物近代形而上学或机械唯物 主义(主义(Mechanical Materialism) 自然观自然观 48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Metaphysics)释义释义 与辩证法相对立,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 的观点看世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研究超验(先验,研究超验(先验,a prior)事物的学问)事物的学问(玄 学。来源于易经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 而下者谓之器。”),或关于(超验)存在之 本性或存在之存在的学说(“第一哲学”)。 力图从一种隐藏在一切实质对象背后的永恒不 变的“终极存在”或“初始本原”出发去理解
17、和把握事物的本性以及人的本性和行为。 49 一、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的科学背景:一、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的科学背景: 近代科学的力学化近代科学的力学化 50 1、哥白尼(Copernicus,波兰。1473 1543) 近代科学的先驱近代科学的先驱 51 哥白尼的主要著作、标志着近代科学建立和 科学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被恩格斯称为 与宗教神学的绝交书 天体运行论天体运行论(1543) 52 “哥白尼革命” 的意义 科学意义:破除了盲目崇信古人的旧观念, 树立了求实、理性的近代科学精神,实践了经 验观察与数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文化与社会意义:天体运行论是给神学 写的挑战书或向神学宣战的檄文,引
18、发了一场 宇宙观和价值观的根本变革,是现代性降临的 标志。 53 2、伽利略伽利略(Galileo,意大利。1564 1642)近代科学和近代科学方法论之父近代科学和近代科学方法论之父 54 科学成就 天文学: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看到了金星的位 相和火星表面的山谷,发现了太阳黑子且认定太阳也 有自转,证实星云和银河是由许多恒星所组成,支持 了哥白尼学说,粉碎了亚里士多德两个世界(月上世 界和月下世界)的神话。 55 动力学:纠正了亚氏重物先落地,轻物后落地的观 点;证实了惯性运动的概念,提出力不是运动而是运 动变化的原因;研究了运动合成问题(抛体运动); 提出运动(力学)相对性原理:所有惯性
19、系都是等价 的,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空间;他发现的重力加速度恒 定原理导致牛顿形成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的概念。但 他没有摆脱天体运动是匀速运动的传统观念,没有速 度的矢量性和向心加速度概念,所以误把行星绕日运 动当作惯性运动,在发现重力之后没有想到太阳对行 星的吸引力。 56 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论 创造并示范了受控实验受控实验这一崭新传统。 创造了理想型概念(如“质点”)和理想实验(思 想实验,如对惯性定律的思考) 关于自然实在的新观念:不再追问实在的“本质” 而只考察其表现即现象。也就是说,改变了科学的着改变了科学的着 眼点眼点:不再象希腊人那样对自然的理解受目的论的支 配,因而不再追问事物的目的
20、因(为什么?目的因(为什么?),而是 注目于动力因(怎么样?动力因(怎么样?) 57 机械化的、数学化的自然观和运动观:运动并不是 一种变化,它并不导致生成和毁灭,不产生新的东西, 而只是简单的位移。因此宇宙中一切过去如此,现在 如此,将来也还是如此。此时的自然虽依然是一个和 谐系统,但已不再是中世纪那种目的论式的等级系统, 而一个力和质量的结构。因此,它可以被纳入定量计 算和准确预测的数学力学框架。 58 3、开普勒(Kepler,又译刻卜勒。德国, 15711630) 星空的立法者星空的立法者 59 行星运动三定律行星运动三定律 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太阳 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1、 行星连接太阳形成的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 扫过相等的面积。 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的平方等于其轨 道半径的立方。 60 4、牛顿(Newton,英国。16421727) 经典力学的集大成者和近代文化的教皇经典力学的集大成者和近代文化的教皇 61 牛顿的主要科学著作、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 作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7) 62 时空观:绝对时空观经典力学的形 而上学基础。 63 运动观:把以前的一些具体力学定律提高到 普遍公理的地位,把许多互不相关的规律、现 象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统一了天上和人 间。并由此而形成一个彻底机械化的宇宙体 系,使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变成了一个无声、
22、无色、无味的“死寂”宇宙,使世界彻底“祛 魅”(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 64 社会与文化影响:牛顿科学的成功使按照数 学和力学提供的知识范本来构造伦理学、政治 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理论体系成为人们追求的 学术目标。从此,认为人类单凭理性计算就可 以解决一切问题的乐观想法成为十八、十九世 纪西方世界社会与文化的指导思想。十八世纪 英国诗人蒲柏的下列诗句就反映了这一点: “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于黑暗中。上帝说,让 牛顿出来吧,于是便有了光明。” 65 二、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二、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的基本思想的基本思想 66 1、机械的唯物主义
23、(机械自然观或机械论, mechanism) 对自然的彻底的机械化理解:视动物和人为 机器;将自然彻底对象化和数学化,因而“实 在”(自然或世界)消失了,仅剩下一堆公式 和符号,科学只与现象及描述现象的符号打交 道而不涉及“实在”或事物的“本质”(反本 质主义的现象主义)。 67 2、还原论(reductionism) 一切运动均可还原为机械运动,(因此) 一切学科均可还原为力学。 68 恩格斯:运动形式与科学分类 运动形式运动形式 科学分类科学分类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 力学力学 物理运动物理运动 物理学物理学 化学运动化学运动 化学化学 生物运动生物运动 生物学生物学 社会运动社会运动 社会科
24、学社会科学 69 3、(机械)决定论(determinism) 拉普拉斯妖:只承认必然性而否认偶然性 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个在既定时刻知晓 自然运动之全部因素以及组成自然的全部物体 之位置的头脑,假如能够把这些资料包括在它 的分析之中,它就能够把宇宙中的最大物体和 最小原子的所有运动纳入一个惟一的公式;对 他来说,不存在任何不确定的东西;未来和过 去在他眼里是一样的。” 70 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科学背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科学背 景景(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缺口、从 而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基 础的自然科学
25、成就) 71 1、星云假说天文学,康德(Kant), 德国,1755;拉普拉斯(Laplace),法国, 1796 第一个科学的关于太阳系起源的学说, 是从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在形在形 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把辩证法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把辩证法 带入了天文学和整个自然科学带入了天文学和整个自然科学。 72 2、人工合成尿素化学,维勒,德国, 1828 从氰、氰酸银、氰酸和氨水、NH4CI等无 机原料按不同途径都可合成同一有机物尿素。 这证明尿素和氰酸铵皆由同样的碳、氢、氧、 氮组成,打破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生命和非生打破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生命和非生 命的界限命的
26、界限。 73 3、地球地层渐变假说地质学,赖尔 (Lyell),英国,1830 地面的变化是由各种自然力的缓慢作用造 成的。把理性和辩证法带进了地质学把理性和辩证法带进了地质学。 74 4、细胞学说生物学,施莱登 (Schleiden) ,德国,1838;施旺 (Schwann),德国,1839) 宣布了动物界和植物界不可逾越的界限 的消失,揭示了动植物结构上的统一性,阐 明了有机体分化发展的规律,使使“机体产生、机体产生、 成长和构造的秘密被揭开了成长和构造的秘密被揭开了,从前不可理解 的奇迹,现在已经表现为一个过程。”(恩 格斯) 75 5、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物理学,迈尔 (Mayer),
27、德国;焦耳(Joule),英国;赫 尔姆霍兹(Helmholtz),德国。18421847 是一个“伟大的运动基本定律”(恩格 斯),表明了运动不灭以及运动形式之间是相运动不灭以及运动形式之间是相 互联系、相互转化的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76 6、生物进化论生物学,达尔文(Darwin, 18091882),英国,物种起源,1859 77 哲学意义 标志着科学彻底脱离神学而独立。 “推 翻了那种把动植物当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 然的、神造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 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列宁)。证明了 自然界的历史发展,极大地冲击了机械论的 世界观,为自然界的历史观提供了自然史的为自然界的历
28、史观提供了自然史的 基础,为事物的相互联系提供了理论说明基础,为事物的相互联系提供了理论说明。 78 政治和社会意义 大大巩固和加强了进步的信念。 由于破坏了个人主义赖以成立的机械论世界 观,遂造成了对与个人相对立的社会的强调和 重视,促进了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思潮的成长 和传播。 79 7、元素周期律化学,门捷列夫(1834 1907),俄国,1869 80 揭示了元素的内在联系和世界(在元素揭示了元素的内在联系和世界(在元素 上)的统一性上)的统一性。恩格斯认为门捷列夫不自觉应 用了黑格尔质量互变规律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 勋业。 81 8、电磁场理论物理学,麦克斯韦 (Maxwell,1831
29、1879),英国,电磁学 通论,1873 82 揭示了电、磁、光本质上的统一性,向牛向牛 顿机械自然观提出了挑战顿机械自然观提出了挑战,改变了牛顿自然哲 学的框架,把物理学的基础革命化了,并打开 了通往相对论的道路,被爱因斯坦称为“牛顿 以来理论物理学的第一次伟大进步”;揭示了揭示了 物质的另一种形态物质的另一种形态场的存在场的存在。 83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物质观: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标志客 观实在(reality)的哲学范畴(列宁),物质 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 (辩证)唯物主义 84 2、运动观: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永
30、恒)。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运动离不开物质(凡运动皆有物质承担者)。 唯物论与唯心论 85 唯心主义运动观的实例: 风吹幡动风吹幡动 86 神秀神秀的偈(音记。宗教唱诗)子的偈(音记。宗教唱诗)子 身如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染尘埃。 87 慧能慧能的偈子的偈子 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88 3、时空观: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 质运动与时空不可分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空。 时空离不开物质运动(相对时空观)。 89 时空与物质运动相关时空与物质运动相关 (相对时空观)的科学证据(相对时空观)的科学证据 90 非欧几何非欧几何 罗巴切夫斯基(Lob
31、achevski,俄国,1792 1856)几何(双曲几何,1826)和黎曼 (Riemann,德国,18261866)几何(椭圆 几何,19世纪五十年代) 。 91 几何类几何类 型型 平行平行 线数线数 目目 三角三角 形内形内 角和角和 圆周圆周 对直对直 径之径之 比比 曲率曲率 罗氏几罗氏几 何何 180 0 欧氏几欧氏几 何何 1 180 0 黎氏几黎氏几 何何 0 180 0 92 哲学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多种空 间形式存在的可能性即空间性质与物质存在 形态相联系的思想提供了可能性。 93 相对论相对论 94 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special relativity,1
32、905) “同时性”的相对性 长度 缩短 :l=lo1-v/c 时钟变 慢: t=to1-v/c 质量增加:m=mo1-v/c 质能关系式:E=m c 95 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general relativity,1916) 引力的产生是由于物质的存在和一定的分 布状况而导致的,这使时间空间性质变得不均匀 (时空弯曲时空弯曲)。 96 哲学意义:证实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时间、 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空间的特性由 物质存在形式所决定的观点。 97 第五节第五节 当代自然观当代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 观的发展观的发展 一、当代自然观的基本形态一、当代自然观的基本形态系统自系
33、统自 然观然观 98 (一)科学背景 1、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99 测不准原理测不准原理 表明由于微观客体与仪器的相互作用而 导致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和不可 分离,即表明了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非决定论,inderminism)和事物存在的系统 性。 10 0 2、系统科学(systems science) 系统论(systemism)、控制论 (cybernetics or control theory)、信息论 (information theory)、耗散结构理论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协同学 (syn
34、ergetics)、突变论(mutation theory)、 分形理论(fractal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 10 1 (二)基本思想 1、从孤立到系统,从静态(存在)到动态 (演化)。 10 2 自然界的系统性(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系统的普遍性(万物皆系统) 构成系统的诸因素:要素、结构、环境和 功能。 系统的基本特征:开放性、动态性、层次 性和整体性整体性。 10 3 整体性的一个著名事例:震惊世界的苏 军三大叛逃事件之一 别连科驾米格-25叛逃西方 10 4 自然界的演化 问题之一:问题之一:自然界有无时间箭头自然界有无时间箭头 (时间之矢)?(时
35、间之矢)? 10 5 存在科学(不存在时间之矢)(不存在时间之矢)牛牛 顿力学顿力学(及相对论)与(及相对论)与演化科学演化科学(存在(存在 时间之矢)时间之矢)热力学热力学(及生物进化论、(及生物进化论、 系统科学)的矛盾系统科学)的矛盾 10 6 问题之二:问题之二:自然界的演化究竟是 进化还是退化? 10 7 热力学(退化的时间之矢)与生物进 化论(进化的时间之矢)的矛盾 10 8 解决方案解决方案 麦克斯韦的解决:麦克斯韦妖 普里高津的解决:耗散结构理论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 10 9 耗散结构理论的数学表示式耗散结构理论的数学表示式 dS=d
36、iS+deS(dS0,为系统进化与 发展的判据) 注:dS为系统的总熵变,diS为系统内部的 熵产生(此项恒为正),deS 为系统与外界 之间的熵流。 11 0 2、从确定性(必然性)到随机性(偶然性)。 3、从简单性到复杂性。 4、从线性到非线性。 11 1 二、当代自然观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二、当代自然观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11 2 1、基本思想 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 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 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 生态系统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系统。 核心思想:核心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11 3 2、影响: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 地理环境与经济发
37、展:地理环境影响劳动生 产率的高低、生产部门的布局以及生产和生活 方式。 地理环境与政治发展:政治体制、战争与地 理环境。 11 4 地理环境与文化(文明)发展: 三种文明类型:农耕型或大陆型(黄色 文明)、城市型或海洋型(蓝色文明)、游 牧型(绿色文明)。 11 5 第二编第二编 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 第二章 科学认识的产生 第一节第一节 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研究的起点 11 6 一、经验论或归纳主义一、经验论或归纳主义(inductionism) 科学理论是通过归纳法从观察(经验) 中产生的(先有观察,后有理论),即科学科学 始于观察始于观察。 11 7 反驳:反驳: 观察之前真的没有任何预
38、设 (presupposition)吗?观察真的是中性的吗? 心灵真是一块白板吗(心灵白板说洛 克)? 11 8 11 9 12 0 爱爱因斯坦:因斯坦: 是理论决定着我们能观察到什么。是理论决定着我们能观察到什么。 12 1 问题常从观察中产生,在观察后提出,这是 否说明科学始于观察?(案例:X射线) 12 2 二、唯理论或演绎主义(二、唯理论或演绎主义(deductionism) 科学理论是通过演绎法从某些清楚明白、 不证自明、绝对可靠的公理或假设推出的。 12 3 三、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三、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falsificationism) 或批判理性主义(或批判理性主义(criti
39、cal rationalism) 科学始于问题 12 4 第二节第二节 科学问题科学问题 一、科学问题的产生一、科学问题的产生 1、由科学内部矛盾所产生的问题 12 5 现有理论与实验事实的矛盾。 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理论中的逻辑矛盾)。 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如关于光的本性的微 粒说和波动说、关于燃烧本质的燃素 (phlogiston)说和氧化说、关于热的本质的热 质说和热之唯动说(分子运动论)之间的矛盾。 12 6 2、由科学外部矛盾所产生的问题:社会生产和 生活向科学提出的要求。 恩格斯恩格斯:“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 推向前进。” 12 7 3、科学
40、问题的提出与科学家的素质和才能 爱爱因斯坦因斯坦: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 解决问题主要是一个实验和数学技巧问题, 而提出问题往往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12 8 二、科学问题的选择(选题)二、科学问题的选择(选题) 1、选题的重要性。 2、选题的基本原则 个体性原则: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背景 与能力。 创新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社会需求原则。 12 9 第三节第三节 科学事实科学事实 13 0 一、如何理解科学事实:科学事实的特征一、如何理解科学事实:科学事实的特征 1、客观性(事实与虚构)。 2、其语言表达形式为单称陈述(singular statement,与
41、全称陈述universal statement相 对)(事实与理论)。 3、可重复性。 4、主体性:事实渗透或负载着理论或价值 (事实的人学特征)。 13 1 二、科学事实(或观察)与理论的关系二、科学事实(或观察)与理论的关系 1、古典经验论:观察是科学理论形成和检 验的基础。(观察和理论的二分) 13 2 2、现代经验论(逻辑经验主义) 观察不是科学理论形成(发现)而只是理 论检验(辩护)的基础。理论的发现是一个 (非逻辑的)心理过程,属于心理学 (psychology of science)研究的领域。而理论 的辩护是则一个逻辑过程,属于科学哲学研究 的领域。(发现和辩护的二分) 13
42、3 3、波普尔和历史主义:观察渗透理论 由于观察的进行、观察结果的表述和解释都 离不开理论,因此观察与理论的二分不能成立, 观察不可能作为理论的可靠基础。认识论 上的反经验主义 由于归纳推理的非逻辑必然性,由归纳法推 出的结论不可靠。方法论上的反归纳主义 13 4 4、 “观察渗透理论”的意义和后果 意义:打破了经验论的观察和理论的简单二 分,批判了认识论上的绝对无误论或独断论 (dogmatism)的观点,使可误论(可错论、易 谬论fallibilism)成为哲学家们的共识。 后果:可能导致否定观察的客观性、科学的 可靠性与合理性(rationality)的怀疑论、相对 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43、13 5 第三章 科学理论的形成、 检验和评价 第一节第一节 科学假说的特征和作用科学假说的特征和作用 13 6 一、科学假说的基本特征一、科学假说的基本特征 1、猜测性、假定性、试探性(假说与理论)。 2、科学性(科学假说与纯粹的猜测、思辨)。 3、可检验性(testability)(科学与非科学、 伪科学)。 13 7 二、科学假说的作用二、科学假说的作用 1、引导人们自觉进行新的观察和实验,使之 有目的性(指导观察和实验)。 2、从经验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假说方法体 现了科学研究的创造性。 3、不同假说之间的自由竞争有利于学术繁荣。 4、可用于保护其他假说或理论 :如亚当斯和 勒维烈通过
44、提出海王星假说来解释天王星轨道 的摄动现象而挽救了牛顿引力定律。但一般禁 止提出特设性假说(ad hoc hypothesis)。 13 8 第二节第二节 科学理论的形成科学理论的形成 一、关于科学理论形成的主要观点一、关于科学理论形成的主要观点 13 9 1、(古典)经验论 科学理论可以通过有限个依规则唯一确定 的步骤从观察资料中得到,即存在创立理论的 机械程序或归纳机器归纳机器。 14 0 2、唯理论(及现代经验论) 科学理论的产生是一个非理性的、非逻辑 的、直觉的过程,没有固定的规律或模式可循。 14 1 3、马克思主义 科学理论是实践(观察、实验和生产劳动) 基础上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物。
45、 14 2 二、创立科学理论的主要方法二、创立科学理论的主要方法 1、演绎(deduction) 三段论(syllogism,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 论构成)。 数学演绎。 数理逻辑(mathematical logic)。 公理化方法(axiomatic method)及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 (探索性演绎法)(探索性演绎法)、演绎证明法(从普遍性较高的 命题推出需证明的命题)、演绎检验法(从理论加初 始条件推出关于具体事实的命题)。 14 3 2、分析与综合 3、归纳与概括 4、类比与联想 5、思想模型:理想化方法(method of idealization) 14 4 理想模型 (idea
46、l model) 如:数学中的点、线、面,物理学中的质点(有 质量而无大小和形状)、刚体(不发生形变,绝对硬 的固体)、理想流体(无粘滞性、不可压缩)、理想 气体(分子本身体积和分子间作用力可忽略)、点电 荷(无空间大小)、绝对黑体(只吸收不发射和透射 光),化学中的理想溶液(溶质与溶剂混合后既不吸 热)、生物学中的模式细胞(无任何组织分化特征)。 14 5 其作用为: 简化问题。 对于复杂对象先研究理想模型,再加以修 正以与实际符合。 因其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故便于发挥 逻辑思维的力量,从而使其研究结果可超越 现有条件,指示研究方向,形成科学预见。 14 6 理想实验(ideal expe
47、riment)或思想实验 (thought experiment) 14 7 第三节第三节 科学理论的检验和评价科学理论的检验和评价 一、科学理论的检验步骤一、科学理论的检验步骤 14 8 1、从理论中推出观察(事实)陈述(检验蕴涵)。 2、设计并进行实验验证理论的检验蕴涵是否 符合实验事实。 3、作出检验论证,看看观察事实是否证实或 证伪了理论。 这就涉及到检验逻辑问题。 14 9 二、科学理论的检验逻辑二、科学理论的检验逻辑 1、科学理论能够证实(verification )吗? 15 0 HI(若H真,则有I)(H为假说,I为检 验蕴涵) 现 I(现I为真) H被证实。 用符号表示为:(
48、HI)IH。 这叫肯定后件推理肯定后件推理。 不成立不成立 15 1 2、科学理论能够证伪(falsification)吗? HI 现非I H被证伪。即:(HI)IH。 这叫否定后件推理否定后件推理。 成立成立 15 2 三、科学理论的评价三、科学理论的评价 1、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两种评价观 15 3 经验论:评价理论存在理性( rational or reasonable。指与非理性相对的广义理性,即有 确定的理由或依据,包括经验证据和逻辑根据) 标准。理论和证据之间存在确定的逻辑关系, 评价理论的唯一标准是把理论与证据加以比较评价理论的唯一标准是把理论与证据加以比较。 15 4 整体论 理
49、论是有结构的整体,包含硬核(hard core)和辅 助假说(auxiliary hypothesis)两个基本部分。在遇到 顽强不屈的经验时,理论整体内的任何陈述都可以被 修正,甚至逻辑和数学也不例外。同样,其中的任何 一个陈述也可以免受修正,只要在该理论整体的其他 部分作出足够剧烈的调整。所以,观察与理论发生冲 突,不一定是理论本身错了,也可能是辅助假说有问 题,因此原则上可以通过任意调整辅助假说而永远坚 持一个理论。因此不能根据经验证据来唯一地决定一不能根据经验证据来唯一地决定一 个理论的命运个理论的命运,因而不存在判决性实验(crucial experiment)。 15 5 评价评价
50、 这种评价观不承认任何终极或绝对的真 理,使科学理论永远面对批评的可能性。其 缺陷是有可能导致怀疑主义、非理性主义和 相对主义。 15 6 2、理论评价的标准(左右理论评价的因素) 认识论或内在标准(左右理论评价的内在理 性因素) 15 7 理论是否与经验证据一致及一致的程度(确证度 或确认度)。 理论的功能即说明力和预见力。 理论与背景知识的相容性。 理论的逻辑完备性(自洽性)。 理论的简单性(作为理论前提的基本假设的数量 尽可能地少)。 理论的普遍性。 理论的精确性。 15 8 价值论或外在标准(左右理论评价的外在社 会因素) 是否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和占支配地位的本 体论、宗教信仰、意识形态
51、相容,是否给社会 带来效用,以及是否与个人和时代的审美需求 相契合。 15 9 第三编第三编 科学观科学观 第四章 科学发展的模式和规律 16 0 第一节第一节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有代表现代西方科学哲学有代表 性的科学发展模式性的科学发展模式 一、逻辑主义或内在主义模式一、逻辑主义或内在主义模式 1、逻辑实证主义的累积式模式(支流汇成江 河或中国套箱Chinese box) 16 1 评价 坚持了理性主义(传统理性的一种形式 经验理性或证实理性,即认为接受一 个得到经验证据证实的理论是合理的) 。 可以较好地说明科学发展中的量变和常 规状态,但有严重的片面性,难以解释科 学发展中的重大变革即科学
52、革命。 16 2 2、证伪主义或批判理性主义模式: P1TTEEP2。 (试错法,method of trial-error) 16 3 评价 创立了理性主义的一种新形式证伪理性 或批判理性(认为拒斥一个被经验证据证伪的 理论是合理的),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面临严 重危机的传统理性主义。 提出了一种人性化的科学观。 有严重的片面性,过于强调科学发展中的质 变和革命的一面,不能合理说明常规科学的发 展(如科学家在理论面临经验证据反驳时的顽 强态度)。 16 4 二、历史主义或外在主义模式二、历史主义或外在主义模式 16 5 库恩库恩(Kuhn,19221995)的模式的模式 前科学前科学(pres
53、cience,未形成,未形成范式)常规科学常规科学 (normal science,某种范式形成并占支配地位即,某种范式形成并占支配地位即 “范式独裁范式独裁”)反常反常危机危机科学革命科学革命 (scientific revolution,以新范式代替旧范式),以新范式代替旧范式)新新 的常规科学的常规科学 16 6 什么是范式(什么是范式(paradigm)?)? 1、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或高层理论(如经典力学的、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或高层理论(如经典力学的 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理性理性 2、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
54、y)所持有的共)所持有的共 同的基本信念、基本价值和世界观(如相信离开人类同的基本信念、基本价值和世界观(如相信离开人类 意识而存在的自然界,相信自然规律的存在和客观性,意识而存在的自然界,相信自然规律的存在和客观性, 相信绝对时空观)。相信绝对时空观)。 非理性非理性 16 7 评价评价 综合了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两种科学发 展模式的合理之处,避免了其片面性。 突破了上述两种模式的逻辑主义和内在主义 的局限性,提出历史主义的动态的、注重社会 因素的科学发展模式。 工具主义科学观:割断了科学与真理和理性 的联系,具有明显的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非 理性主义(irrationlism )色彩。
55、16 8 第二节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发展规律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发展规律的观点 16 9 一、科学的内部矛盾推动科学发展一、科学的内部矛盾推动科学发展 科学的内史(科学的内史(internal history) 1、实验事实与理论的矛盾。 2、理论之间的矛盾。 17 0 以比较正确的理论代替错误的理论(如燃烧的氧化 说代替燃素说、热之唯动说代替热质说)。 以比较全面的理论代替片面的理论(如光的波粒二 象性假说代替微粒说和波动说)。 以比较深入的理论代替表面化的理论(如以原子核 电荷数的周期性变化来解释的元素周期律代替门捷列 夫以原子量的周期性变化来解释的元素周期律)。 以更具普遍性的
56、理论代替适用性较窄的理论(如相 对论和量子力学代替经典力学)。 17 1 二、社会条件推动科学发展二、社会条件推动科学发展 科学的外史(科学的外史(external history) 1、经济条件 经济需要。 经济支持 2、政治条件 社会制度:民主与专制、自由与极权。 科技政策和科技体制。 国家所面临的特殊的政治形势(如战争)。 17 2 3、教育条件:教育水平、教育理念、教育方 法和教育体制 4、文化条件 价值观:是视知识、真理还是功利、权力为 最高价值(是为知识而知识还是为“实践”而 知 识);是重自然知识还是人文社会知识;是以 信仰、权威还是事实、实践为判定真理的标准。 17 3 思维方
57、式:分析式的、还原主义的还是综合 式的、整体主义的,理性主义(逻辑理性和经 验理性)取向还是经验主义(感觉或直觉主义) 取向。 17 4 第五章 科学究竟是什么? 第一节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本质 一、什么是科学?一、什么是科学? 17 5 1、传统科学观 科学是系统化的实证知识。 科学是真理的体系即对世界(自然界、社 会和人类思维)及其规律的正确的或如实的反 映(科学就是真理)。 认识论(从静态的知识体系角度)认识论(从静态的知识体系角度) 的科学观的科学观 17 6 2、马克思主义科学观 人类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 系和实践关系。 人类劳动劳动的一种形式精神劳动
58、以及这种劳动的 成果精神财富。 一种间接形态即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生产力。 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式(不属于由社会的经济基 础决定的观念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因而是中立的、 客观的)。 社会学(从动态的科学活动角度)的科学观社会学(从动态的科学活动角度)的科学观 17 7 3、贝尔纳(Bernal,英国。19011971)的 科学观 一种社会建制(institution)(科学的体制化,科 学家的职业化等)。 一种方法:一整套思维和操作规则。 一种累积的知识传统(科学的继承性)。 一种维持和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 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构成人类信仰和基本态度 的最强大的势力之一,为诸多观念的变
59、革提供了动力。 综合性(认识论、社会学、文化学、综合性(认识论、社会学、文化学、 方法论)的科学观方法论)的科学观 17 8 二、科学的特征二、科学的特征 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认识论或知识论视 野中的科学)的特征(与常识和意识形态比 较):客观性、系统性、精确性等。 2、作为认识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科学(社会学 视野中的科学)的特征。 17 9 默顿(Merton,美国。1910 ): 科学的社会规范或“精神气质” (ethos) 普遍主义( universalism。普遍性、客观 性):放之四海而皆准,与阶级、党派、民 族、种族、宗教信仰等无关。 公有主义(communism。公有性):禁止
60、保 密。 18 0 无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科学是对真 理的追求,科学家不应以科学谋取私利。 独创性(originality)和竞争性(科学发现 优先权的争夺):视独创性为最高价值,并 以承认优先权作为奖励制度的基础。 有根据的怀疑主义:批判、怀疑但不盲目。 18 1 第二节第二节 科学的效应科学的效应 一、科学(知识及其物质产品、方法、精一、科学(知识及其物质产品、方法、精 神、思维方式)的价值与功能神、思维方式)的价值与功能 18 2 1、经济功能:科技是生产力 科技是间接形态、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科技 渗透到构成生产力的各要素(劳动者、劳动工 具和劳动对象)中从而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逼妻子写协议书
- 股权入伙协议书
- 工程劳务合同和协议书
- 建烟花爆竹入股协议书
- 管件采购协议书
- 电线产品协议书
- 换热站安全施工协议书
- 芯片代理协议书
- 退还补贴协议书
- 美甲学员协议书
- 工厂计件管理方案
- word个人简历空白
- SHAFER气液联动执行机构培训
- 驾驶员情绪与驾驶状态
- 无人快递驿站项目计划书
-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
- 网络优化低PHR高占比提升优化处理案例总结
-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3660-2020)【可编辑】
-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 华为认证安全方向HCIP-Security H12-725 V4.0更新题库汇总(含答案)
- 中国城市区域划分表(超实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