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_第1页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_第2页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_第3页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_第4页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捉升口我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3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就已经直观认识了角、平行与垂直,对其 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本章前面儿节课中,在学习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同时, 自然引入了 “三线八角”,认识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这些知识储备为 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对儿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已 经历了一些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并积累了一些直观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 图形的识别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了推理说明的必要 性;同时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合作交

2、流,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 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而且初中生本身好胜、好强的特点,也为 他们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础。二、教学任务分析平行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儿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 图形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平行线的性质为三角形内角 和定理的证明中转化的方法提供了支撑,也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 似等知识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为此,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口标: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 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过程与方法口标:经历观察、测量、推理、交流

3、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分析、概括、表 达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在对平行线 的性质进行的讨论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获益。通过学习平行线性质和 判定直线平行条件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既普遍联系乂相互区别的辩证 唯物主义思想.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回顾、逆向猜想;第二环节: 动手操作、探求新知;第三环节:巩固新知,灵活运用;第四环节:对比学习, 加深理解;第五环节:联系拓广,综合应用;第六小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复习回顾,逆向猜想 活

4、动内容:复习已学过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两直线平行的条件。(1)VZ1=Z5(已知)db ()(2)V Z4=Z (已知)d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VZ4+Z=180 (已知)ab ()活动U的: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 是互逆的,对初学者来说易将它们混淆,因此,复 习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为后面学习性质做好准备。活动的注意事项: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互逆关系自然引入 新课,学生不觉得突兀,极易猜想岀结论。但因为学生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 因此在学生回答判定直线平行的三个条件时,可将其合理板书,以便直观地进行 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与平行线的性质的对比分

5、析,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乂各有什么样的 关系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活动内容:课本52页的“探究”部分。如图,直线&与直线b平行。(1)测量同位角Z1和Z5的大小,它们有什么关系?图中还有其他同位角吗?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图中有儿对内错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3)图中有儿对同旁内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4)换另一组平行线试试,你能得到相同的结论吗?这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具体教学时,可把该探究细分成如下儿个活动:活动1、先测量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角Z1Z2Z3Z4Z5Z

6、6Z7Z8度数活动2、根据测量所得的结果作出猜想:同位角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内错角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同旁内角呢?活动3、验证猜测.另外画一组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样测量并计算各角的度数,检验刚才的 猜想是否成立?如果直线&与b不平行,猜想还成立吗?活动4、归纳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条平行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活动5、运用与推理你能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性质3成立的理山吗?Va/b.A

7、Z1=Z5 ()又VZ1=Z(对顶角相等)Z4二Z5,类似地,对于性质3,你能说出道理吗?活动口的:通过测量、猜想、验证,让学生首先 在动手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平行线的性质,然后再在性质1的基础上推理论证性质2、3的正确性,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活动的注意事项:教学活动一定要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建构,问题设讣跨越性不 能太强,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感焙,在合作交流中去探究问题的实质。上面的三个结论用儿何语言表示为:1) Va/bZ1二Z5 Z2=Z6 Z3=Z7 Z4=Z8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Z3=Z6Z4=Z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Z3+Z5=18

8、0Z4+Z6=180 M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第三环节:巩固新知,灵活运用;活动内容:1.如图所示,AB/7CD, AC/7BD,分别找出与Z1相等或互补的角。2.如图是一块梯形(ABCD)铁片的残缺部分,量得ZA二65 ,ZB二80。,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D厂活动U的:这儿道题考察的都是平行线的性质,U的就是通过其来落实基础。因 为学生刚刚接触到新知识,往往应用起来会比较生疏。这三个题U,第一题是直 接应用,对第二题,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梯形的两底平行就已熟知,所以学生能 够想到利用平行线的同旁内角互补来找ZC和ZD的大小.第3题则需要学生将 方向不变这个条件转化成平行,有利于学生进

9、一步理解知识,感受数学和生活的 联系。活动注意事项:在此环节,教师不必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相互之间讨论并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解题过 程.同时,通过实例,也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发 现数学问题,使学主懂得数学来源于现实,服务于现实生活。第四环节:对比学习,加深理解;活动内容:通过刚才的应用,大家能谈一谈今天学习的平行线的性质和上一节判 定直线平行的条件有什么不同么?请大家填写下面的表格,加以对比。| 条件 | 结平行线 的性质判定平 行的条 件师生共同总结:性质r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条件i同旁内角互补归纳:条件:角的关

10、系二线的关系性质:线的关系二角的关系活动的:使学生在前面的实例中,在有了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 认识,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区别和联系,加深理解。活动注意事项:此处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并让学生积极讨论,通过 观察、分析、对比,能够说出山角的关系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是判定平行线 的条件,反过来,山已知直线平行,得到角相等或互补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笫五个环节:联系拓广,综合应用 活动内容:1-如图,已知D是AB上的一点,E是AC上 的一点,ZADE =60, ZB =60 , ZAED =40 .(1) DE和BC平行吗?为什么?(2) ZC是多少度?为什么

11、?2. 如图2-18, 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Z1 =Z2, Z3 = Z4.图 2-18(1)Z1与Z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Z 2与Z4呢?(2)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 9百度文库-让毎个人平等地捉升自我活动LI的:两个问题都是关于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综合应用。 通过具体问题,使学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 区别和联系。知道什么时候用性质,什么时候用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活动注意事项:1、注意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区别。2、题LI综合性较强,在当前阶段要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课堂上速度要放慢,给学

12、生充足的思考与讨论的时间。3、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在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中逐渐理解儿何推理的 要领,从而分清推理中因为和所以所表达的意义第六小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活动内容:师生交流,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1.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还存在哪些疑问?活动U的: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历程,让学生对知 识有一个沉淀、吸收的过程。让学生畅谈自己学习的体会,通过教师为学生提供 的交流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倾听别人的想法、意:见,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活动注意事项: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反思归纳能力不同,所以不同的学生可能 会有不同的收获。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也是一种学习资源,因而在小结时,要给 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与他人交流。四、教学设计反思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是平行线的性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判定直线平行的条 件之后来进行学习的。因此,在引入环节,就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从复习判定直 线平行的条件入手,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平行线性质的探究。本节课着重突岀了平行线性质的探究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测量,猜想、验证, 让学生在充分活动的基础上,自己发现,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这样可以增强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了教学活动,充分挖掘知识内涵,引导 学生体会平行线性质与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