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资源与环境问题_第1页
第2章 资源与环境问题_第2页
第2章 资源与环境问题_第3页
第2章 资源与环境问题_第4页
第2章 资源与环境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章 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经济发展和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发展演变 第三节 中国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问题 资源浪费问题 资源利用不足问题 资源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而对资源的过量开采和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 不同程度的资源短缺和破坏。资源问题的表现 形式为: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一切危害 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结构或 状态的变化,即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 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 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以及由此产生的危 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不利效应。 环境问题自人类社会产生之初就开始形成, 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性

2、质和表现。 原生环境问题 自然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活动、地震、 台风、洪涝、干旱和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 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指人类活动产生并排入环境的污染 物或污染因素超过了环境容量和环境自净能力, 使环境的组成或状态发生改变,环境质量恶化, 从而影响和破坏人类正常的生产与生活。 生态破坏:指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环境和责任资 源的活动超过了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环境 质量恶化或者自然资源枯竭,影响和破坏生物 正常的发育和演化,以及可能更新自然资源的 持续利用。 整体性与区 域性(空间 维度) 变动性和稳 定性(时间 维度)

3、 资源性和价 值性(与人 类关系) 1.1.文明类型文明类型采猎文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 2.时段 至公元前1万 年 公元前1万年 至18世纪 公元18世纪至 今 未来 3.对自然的态 度 依赖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善待自然 4.资源与环境 问题 以气候危机和 食物危机等生 态问题为代表 水土流失、土 壤盐碱化和荒 漠化等生态问 题日益严重 地区性、全球 性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加剧 全球性灾难解 决 5.人类对象听天由命牧童经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直接原因 人口膨胀带 来的压力 自然资源的 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 济增长 观念根源 发展观 伦理道德观 价值

4、观 消费观 水资源 土地资源 能源 矿产资源 国家或地区 1995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世界0.250.230.230.230.230.22 阿根廷0.780.760.750.750.740.73 埃及0.050.050.040.040.040.04 澳大利亚2.552.532.632.622.462.40 巴西0.360.340.330.330.330.33 朝鲜0.110.120.120.120.120.12 德国0.140.140.140.140.140.14 韩国0.040.040.040.040.030.03 加拿大1.551.501.491.481.4

5、61.44 美国0.680.630.620.610.600.60 南非0.380.340.340.330.330.32 日本0.040.040.040.030.030.03 沙特阿拉伯0.200.170.170.160.160.15 以色列0.060.050.050.050.050.05 意大利0.140.150.150.140.140.14 印度0.170.160.160.160.150.15 印尼0.090.100.100.100.100.10 英国0.100.100.100.090.100.09 中国0.100.110.110.110.110.11 全世界主要年份人均耕地面积统计(199

6、5-2003)(注:单位:公顷/人) 世界主要矿产的探明储量与估计可供使用年限世界主要矿产的探明储量与估计可供使用年限 (四)矿产资源(四)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分布及其特点矿产资源分布及其特点 1 1、不可再生性和可耗竭性、不可再生性和可耗竭性 2 2、区域性分布不平衡、区域性分布不平衡 3 3、动态性、动态性 一、全球资源发展现状一、全球资源发展现状 世界主要矿产的探明储量与估计可供使用年限世界主要矿产的探明储量与估计可供使用年限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酸雨蔓延 森林锐减 土地荒漠化 大气污染 淡水资源枯竭 海洋污染 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1消耗性利用价值 (薪柴、食物、建材、

7、药物等非市场价 值); 2生产性利用价值 (木材、鱼等市场价值)。 1非消耗性利用价值 (科学研究、观赏等) 2选择价值 (保留对将来有用的选择价值) 3存在价值 (野生生物存在的伦理感觉上的价值) 渡渡鸟于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年灭绝 旅鸽于旅鸽于1914年灭绝年灭绝 人类体验到的大气污染的危害,最初主要是对人体健康的 危害,随后逐步发现了对工农业生产的各种危害以及对天 气和气候产生的不良影响。 人类(中毒) 工业(形成酸雨,影响工业制品) 农业(形成雾霾,影响农作物光照) 我国资源管理学面临的三大背景: 自然资源不再单独作为经济要素而存在,而是经济、 社会、生态要素的综合体,在自然资源开发

8、利用中, 不能仅考虑经济目标,还要考虑环境影响。 科学发展观赋予未来资源管理新的内涵。 自然资源产业市场的特殊性及其产权的垄断特性决定 了自然资源市场机制配置与宏观调控的兼容性。 资源管理由分散走向综合 资源管理与资源产业管理理性耦合 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以组织环境污染治理为中心的发展阶段 通过强化资源与环境管理促进环境污染治 理和控制的发展阶段,成立环保部 环境管理思想的发展成熟阶段 第二 阶段 第一 阶段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2年成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 1988年成立国家环保局 1989.12.2

9、6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90.12.5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第三 阶段 1992.6李鹏率团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1992.7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 1993关于开展加强环境资源保护执法检查. 1994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中国二十一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1994.3全国环境保护工作纲要 1994.8环境保护计划管理办法 1995.2贯彻信贷政策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1996.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1996.7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8.成立正部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1998.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2001.12.

10、26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 2002.1.8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2002.6.2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2.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10环保总局机构调整,设置环评管理司 2005.1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2008.3组建环境保护部 万物皆平等 自然中心主义学派 以人为中心 人本主义学派 从生产方式上看,要向生态系统回归 从政治、法律和道德上看,要把对生命的 尊重和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爱护纳入政治、 法律和道德体系中。 从世界观和认识论上看,转变为自然整体 主义和有机论。 水资源的枯竭 土地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能源生产和消费面临问题 资源短 缺型 水质短 缺型 浪费短 缺型 土地利用类型众多,结构复杂但不尽合理 土地资源开发强度大,耕地资源比重小,人 均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