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doc

tx069PS2P下载技术应用前景研究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4992255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24.58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1-10-10 上传人:好资料QQ****51605 IP属地:江苏
20
积分
关 键 词:
tx069PS2P 下载 技术 应用 前景 研究
资源描述:
tx069PS2P下载技术应用前景研究,tx069PS2P,下载,技术,应用,前景,研究
内容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PS2P下载技术应用前景研究学生姓名:闵远顺学 号:030519529学院(系):经济管理学院专 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指导教师:李刚 2007年03 月15 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1.1 题目背景在二十一世纪,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各样的信息存在于网络之中,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人们的需求不同,对信息的要求也就不同。对于存在于网络中的信息,需要下载到自己的PC机上,这样就需要使用不同下载工具。不同的下载工具是基于不同的技术的,比如典型的BT下载是基于P2P下载技术的,而典型的迅雷下载就是基于PS2P技术的。P2P起源于最初的联网通信方式,如在建筑物内PC通过局域网互联,不同建筑物间通过Modem远程拨号互联。其中建立在TCP/IP协议之上的通信模式构成了今日互联网的基础,所以从基础技术角度看,P2P不是新技术,而是新的应用技术模式。 今天,P2P再一次被关注主要是由Napster以及ICQ类软件的出现,虽然在Napster之前P2P方式的研究也从未停止。 现在互联网是以S(Server)/ B(Browser)或S/C(Client)结构的应用模式为主的,这样的应用必须在网络内设置一个服务器,信息通过服务器才可以传递。信息或是先集中上传到服务器保存,然后再分别下载(如网站),或是信息按服务器上专有规则(软件)处理后才可在网络上传递流动(如邮件)。如今拥有Napster及ICQ类软件的PC(或操作者)就可以选择同样拥有此类软件的另一PC(或操作者)形成互联(直接连接,不通过服务器),双方共享资源,协同完成某种行动。而拥有同一P2P软件的设备和用户,还可以形成一个为其自己所有的在互联网上的P2P专用网。P2P的基础是节点之间的对等性,在P2P的对等性中,节点被定义为任何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实体,并且这个实体是作为一个特定切离散的单元而存在的。如下图所示:对等点对等点 请求/响应 请求/响应 网 络 该网络中的所有对等节点都可接受或发送信息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WEB下载方式是通过下载服务器进行下载,同时下载资源须由专人上传到服务器后,方可进行下载,受到下载服务器的限制,其资源是有限的。P2P下载与WEB方式相反,该种模式不需要服务器,而是在用户机与用户机之间进行传播,也可以说每台用户机都是服务器,讲究“人人平等”的下载模式,每台用户机在自己下载其它用户机上文件的同时,还提供被其它用户机下载的作用,所以使用该种下载方式的用户越多,其下载速度就会越快。PS2P(其中的“S” 源自于“server+client”)是在用户与用户之间传输数据的同时也从服务器上传输文件数据。PS2P下载方式对P2P技术的进一步延伸,它不但支持P2P技术,同时还通过多媒体检索数据库这个桥梁把原本孤立的服务器资源和P2P资源整合到了一起,这样下载的速度更快,同时下载资源更丰富,下载稳定性更强。迅雷是集Flashget和BT优点于一身的新型PS2P下载软件。它在多线程下载的同时,摆脱了传统P2P软件只能在客户端进行点对点内容传递的局限性,即在没有其它(种子)用户分享资源的时候,迅雷一样能对有网络镜像的流行游戏和电影实现多服务器超速下载,并在下载的过程中,在原始地址失效的情况下,自动搜索其他迅雷用户,结合了一般下载思路与p2p下载思路,是现今的集大成者。1.2 研究意义研究此课题主要是分析PS2P下载技术的发展前景。1.3 研究现状 1. P2P的代表性研发产品(1) ICQ类的即时通信软件。两个或多个用户互相使用文字、语音或文件进行交流,快速、直接,易于同非PC网络设备(如PDA、手机)通信,而且它不依赖设备即可辨别用户。由于利用P2P技术可以弱化甚至摆脱对中央服务器的依赖,这样的通信更接近非互联网通信模式。 (2) Napster类软件。实现数据共享,使用者可以直接从任意一台安装同类软件的PC上下载及上载文件,而不是从服务器。用户可以检索、复制共享的文件。软件自动发现最新的文件列表,发布者无需担心发布的问题。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3) 游戏软件。事实上许多网络游戏均是P2P方式的,尤其是那些双人及多人对弈游戏。2. PS2P的代表性研发产品(1) 迅雷 (2) 脱兔Tuotu是首款同时支持BT、ED2K(eMule)、HTTP、FTP、MMS、RTSP协议的高性能绿色PS2P下载软件。脱兔Tuotu内核经过严格测试与细致优化,CPU与内存资源消耗极少,程序兼容性与稳定性也是同类软件中的佼佼者。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研究的主要内容(1)P2P与PS2P的概述。 P2P的概述:包括P2P的定义、现状及遇到的难题; PS2P的概述:包括PS2P的定义、现状、基于PS2P下载技术的产品等; 原理:P2P即Peer to Peer,称为对等连接或对等网络,P2P技术主要指由硬件形成连接后的信息控制技术,其代表形式是软件,PS2P技术也是如此。(2)基于PS2P技术的应用前景通讯方面的应用前景,产品方面的应用前景及其他方面的应用前景。研究方法 (1)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了解P2P及PS2P的具体内容。 (2)结合PS2P技术的代表产品,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PS2P技术前景的进行分析。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研究方案P2P技术WEB技术文献、资料研究迅雷等产品结论PS2P技术的前景分析PS2P技术3.预期成果形式。 本科生毕业论文。4.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前期已开展工作。4.1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基于PS2P下载技术的优劣势及应用前景是该课题的重点;该课题的难点是资料的搜集和PS2P下载技术的原理。4.2前期已开展的工作: 通过图书馆、资料室、网络等渠道搜集关于P2P和PS2P的资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5、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按周次填写)。(1)、选定题目阶段上学期已完成;(2)、开题报告资料收集阶段,文献研究与案例研究 ,第一周到第二周;(3)、开题答辩阶段, 第三周;(4)、论文初稿撰写,中期报告阶段,第四周到第十一周;(5)、中期答辩,第十二周;(6)、论文二稿,三稿撰写定稿,第十三周到第十六周;(7)、论文答辩。第十七周。 6、指导教师意见(对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7.所在院(系)审查意见: 院(系)主管领导: 年 月 日参考文献1 万焱,郑振华. P2P技术与应用研究综述J软件导刊 , 2006,(01) 2 Geoffrey F.Peer-to-peer networks.Web Computing,2001,3(3);75773The Napster Homepage./4周靖.无线网络安全.西安:电子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5 刘垒.无线网络安全防护.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 李祖鹏,黄建华,黄道颖,庄雷. P2P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 电信科学 , 2003,(03)7 严晗,王典洪,张建辉.有关P2P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J现代计算机 , 2003,(05)8 陈洪,刘双与,杨玉华. P2P技术发展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 , 2003,(19)9 雷葆华. P2P网络的关键技术与应用J信息网络 , 2005, (04) 10 方炜,吴明晖,应晶,张引. 基于P2P的流媒体应用及其关键算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 2005, (05) 11 詹涛,安瑞君,土红丽,牛悦. P2P网络中的信息服务. 情报杂志 , 2005, (03) 12 乐光学,李仁发,赵嫦花,丁雷. P2P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tx069PS2P下载技术应用前景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49922551.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