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论文:开启“情感” 这扇门_第1页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开启“情感” 这扇门_第2页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开启“情感” 这扇门_第3页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开启“情感” 这扇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开 启 “情 感” 这 扇 门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历来是课堂教学的难点,稍有不慎,就让课堂沦为空洞的说教场。在我最近的一次课堂教学中,我尝试跳出教材的束缚,为学生营造真情空间,引导学生进行生生对话,触动学生积极的自我反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难点。课例回放:课题:九年级思想品德不言代价与回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那些为他人为社会承担责任而不言代价与回报的人心怀感激之情。做法一:在九(1)班,我直接引入课题,先让学生阅读文中小柯的事例,然后就教材中的四个问题展开讨论,并选派小组代表发言。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基本上能从教材的活动对话中找到答

2、案,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代价。接着我继续引导学生应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进行正确的评估,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至此我已经完成了本课第一个部分的教学。我原以为教材中的这一活动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精彩的发言,但事实上课堂整体较为平淡,对问题的回答学生更多的是揣测教材的意图,揣摩教师预设的答案,而并没有从情感上有所触动。这表明,课堂教学仅仅达成了浅层面的认知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远未达成。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我决定做一些新的尝试。做法二:在九(2)班,我先讲述了重庆刘念友老师挖煤三年资助贫困生上学的事例,由于事例本身较为感人,学生沉浸其中,我借机引导学生在班级中寻找那些为了

3、集体为了他人而承担责任、却不言代价的人。在学生的推荐下,班长沈芳站了起来,却是未语泪先流。在大家疑惑的目光中,她开始哽咽的讲述作为班干部所受的委屈,付出的不为人理解的代价。沈芳讲完后,教室里一片寂静。此时我注意到同学们脸上似乎若有所思,于是我直接问:“此时,你想对沈芳讲什么话吗?”在最初的沉寂之后,陆续有人对班长谈了自己的感受。这些发言中有对沈芳工作能力的肯定,也有对她苦恼的理解,更多的则是对自己以往不足的反思。课堂在真诚的对话中走向高潮。在听完发言的基础上,我又让她谈了做班长的收获,这时的她又流露出欣慰的神色,并对同学们的鼓励支持表示感谢,课堂水到渠成的进入了“我承担,我无悔”这部分内容的学

4、习。通过这种方式的处理,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会付出代价也会得到一定的回报,并且对他人的付出有所体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落实了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同样的课题,同样的老师,同样层次的学生,却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为什么呢?这引发了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课例反思:一、教材角度教材第一部分设置的“小柯竞选班委”的活动,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有代价也有回报,从而为“我承担,我无悔”这一环节作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铺垫。但我在具体的操作中,却发现这一活动似乎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讨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学生都显得较为被动,有应付老师的嫌疑。我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1、活动中问题的设置过于浅显,无法激

5、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就教材中“小柯竞选班委”这一活动而言,教材选用的尽管是龄人的事例,并呈现了几种有争议的观点,但接下来对几个问题的回答其实是对这几种观点的归纳,学生基本上能从书本当中找到答案,“没有跳就摘到了果子”,因而就没有了跳的欲望和跳后的喜悦,自然也无法激发他们情感上的认同。显然,活动中问题的设置不大符合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也就不难理解学生的课堂反映何以如此被动。事实上,只有当问题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讨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表达的空间,为情感目标的落实做好铺垫。2、活动引用他人的事例,学生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独立于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之外的情

6、感教育,不能形成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小柯”的困惑不一定有着切身的体会,虽然教材采用了角色转换的手法,设问是以“我”的角色引出,但并没有创设好适合角色转换的情境,学生的发言还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参与了活动。而我在九(2)班的教学中,其实是给学生营造了真实表达的氛围,学生由讲述他人的事转变为讲述自己的真切感受。这种自然的角色转化,更利于学生从情感上接受进而认同。其实是教师给学生进入文本创设了客观的条件。二、教师角度1、营造了真实的真情空间离开情感的说教是苍白无力的,只能让学生感到厌倦。教师应注意发挥情感在思想品德课教育中的作用,重视以情动情,重视以情导行,努力挖掘潜藏在课堂中的丰

7、富的情感因素,营造真情空间。在九(1)班,课堂上充满了说教的味道,活动讲述的是别人的故事,别人的情感,学生并不能从简单的讨论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因次,教师的课堂教学必然成为乏味的独角戏。而在九(2)班的课堂上,刘念友老师的事迹介绍以其强烈的震撼力,穿透的是学生的心灵,深深打动了学生,这为下面沈芳和同学们的发言作了良好的情感铺垫,学生由关注他人的事很自然的转变到对自身行为的审视,在坦率的交流中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课堂绽放出真情之花。虽然教师在课堂中说的并不多,但学生却在教师营造的真情空间中,情感得以升华。2、关注了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新课程理念倡导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在

8、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教学。在九(2)班的课堂上,我尝试着冲破教材的束缚,把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以学生生活的体验为主线,开发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挖掘学生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从而能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较好的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沈芳的流泪和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恰好说明了这一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充分挖掘教材,构建新颖的符合学生心理的与学生实际相关的教学情境,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验环境。 3、及时把握了教育契机并加以引导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9、,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我们关注“生成性教育资源”,不能仅停留在捕捉到教学实践中即时生成的情景、问题和信息,而应当对这些生成性的教育资源及时进行引导。就本课例而言,在九(2)班的课堂上,当沈芳同学发完言后,教室里一片寂静和学生脸上表情使我感觉到这是一个极好的教育契机,课堂的氛围使生生对话成为了可能。于是我及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老师的说教的声音,但学生却在对话中进行了自我反思,从而形成了正确的认知。三、学生角度 在常规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容易成为教师与全体学生之间的单向交往,而不易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往。树立课堂教学交往观,不仅重视师生交往,更要重视生生交往,因为学生在

10、社会化的过程当中,与同辈群体的交往十分重要,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随意的、自然的,更易于接近、交流和沟通。在九(1)班的课堂上,课堂更多的是师生对话,或者生本的对话,这就导致了生生之间信息的阻塞。尽管也运用了小组讨论,但这种讨论因教材本身的不足(如上述一)而流于形式,并不能达成生生对话的目的。而九(2)班采用教师激情导入,学生由感而发讲述自己感受的形式,实际上是给生生对话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学生面临的是共同的道德话题,在平等的对话环境中,暴露其真实的思想,在怀疑、反思、探索的过程中促进其道德认知和情感的升华。由此可见,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应积极促成生生之间的有效对话,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创造条件。情感是学生“学”“信”“用”政治理论的心理基石,是学生接受正确的道德观点,将其转化为坚定的信念,升华为崇高行为的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