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病案.doc_第1页
结直肠癌病案.doc_第2页
结直肠癌病案.doc_第3页
结直肠癌病案.doc_第4页
结直肠癌病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肠癌是指发于结肠、直肠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癌瘤之一。其中低位大肠癌(直肠癌)占大肠的 60%75%。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高发地区如北美、西欧、澳大利亚;中发地区如东欧、南欧、拉丁美洲;低发地区如非洲、亚洲、南美。高低发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差10 20 倍以上。大肠癌发病率在西欧、北美占恶性肿瘤中的第1、2 位。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中的第4 位,发病年龄以 4060 岁最多见,但 30 岁以下的亦占1/5 ,文献报道最初幼者仅9 个月,中位发病年龄45 岁左右,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2 2:1 。本病属于中医“肠覃”、“积聚”、“脏毒”“锁肛痔”等范畴,在中医古

2、文献中未见有大肠癌之病名,但有类似大肠癌的记载。血证论云:“脏毒者,肛门肿硬,疼痛流水。”外科大成云:“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蛇,里急后重,粪便细而带扁,时流臭水 。”外科正宗脏毒论曰:“其患痛连小腹,肛门坠重,二便乖违,或泻或秘,肛门内蚀,串烂经络,污水流通大孔,无奈饮食不餐,作渴之甚,凡犯些未得见其有生。”这些记载都与现代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及为相似。而灵枢水胀谓:“肠覃何如? 寒气客手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固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灵枢五变篇谓:“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 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之,积聚乃伤,肠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

3、,大聚乃起。”这些记载则对大肠癌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论述。一、辨证论治1 、湿热蕴结证 证候 :下腹疼痛,大便带血,里急后里,肛门灼烧感,或发热恶心,胸闷烦躁,舌质红,舌苔黄或黄厚腻,脉滑数。 分析 :下腹阵痛,乃湿热积滞,阻于肠道,气血凝聚,肠络不通所致;大便中带血乃积热内郁,气血逆乱,迫血下行或肿物溃破,血溢肠中;里急后重乃湿热之邪雍滞肠道,气机阻滞,恶浊欲出不待;胃气失降故见恶心;胸闷烦躁,肛门灼痛,发热,舌红苔黄,脉滑数乃湿热之象。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散结。 方剂 :槐花地榆汤或清肠汤加减。 方药 :地榆、槐花、黄柏、黄芩、赤芍、白头翁、仙鹤草、龙葵、败酱草、薏苡仁、马齿苋。2、气滞血

4、瘀证 证候 :烦热,口干喜饮,腹痛拒按,泻下脓血便或粘液血便,里急后重,便频或细,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脉细数。 分析 :气血瘀滞,郁瘀化热,故见烦热,口干喜饮,腹痛拒按乃肿物日增,侵及周围器官组织所致,便下脓血及粘液血便乃肿物压迫或溃破且腐肉蒸脓所致,舌质暗红或瘀斑,脉涩或细数乃气滞血瘀之象。 治法 :化瘀解毒,理气化滞。 方剂 :膈下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医宗金鉴)。 方药 :桃仁、红花、归尾、生地、赤芍、川芎、莪术、炮穿山甲、薏苡仁、半枝莲、败酱草、藤梨根、马齿苋、红藤。3、脾肾阳虚证 证候 :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腹痛喜温喜按,五更泄泻,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印,

5、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分析 :脾胃为水谷之海,虚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亏虚,故见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肾阳亏损,火不生土,关门不固,则为五更泄泻;阳虚不能温煦而生外寒,故见形寒肢冷;寒凝气滞,故见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胖,苔薄白,脉淡细乏力皆为脾肾阳虚之征。 治法 :温补脾肾,祛温散寒。 方剂 :附子理汤或四神丸加减(丹溪心法,内科摘要)。 方药 :党参、附子、白术、茯苓、薏苡仁,补骨脂、诃子、吴茱萸、肉豆蔻、陈皮、山慈菇、干姜、炙甘草。4、气血两虚 症候 :而色苍白或萎黄,唇甲无华,少气乏力,神疲懒言,脱肛下坠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分析 :气血双亏,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故见

6、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无华亦为血虚之故;生化乏源,气血运行不足,故见神疲懒言和少气乏力,脱肛及下坠感为气虚下陷之故;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为气血两虚之象。 治法规 :补气益血。 方剂 :八珍汤、当归补血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减(正体内要,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 方药 :党参、黄芪、白芍、熟地、川芎、升麻、白术、陈皮、诃子、石榴皮、丹参、败酱草。5、肝肾阳虚 证候 :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酸膝软,遗精带下,盗汗频发,舌质红绛,少苔,脉沉弦细。 分析 :肾阴不足,阴虚内热,故五心烦热,肝阳上亢故见头晕;肾水不足则致耳鸣;腰为肾府,肾精亏损,骨髓不充故见腰酸膝软;精关不固,不能秘藏,故见遗精带下

7、;阴火内炽,迫液外泄,故见盗汗频发;舌红绛少苔,脉沉细乃阴虚火旺之征。 治法 :滋阴养肝。 方剂 :知柏地黄汤加减(医宗金鉴)。 方药 :知母、黄柏、生地、丹皮、茯苓、山茱萸、淮山药、泽泻、五味子、石斛各、鳖甲、败酱草。二、中药成药1、天马颗粒剂主要成分为胆南星、马钱子、蜈蚣等十九味中药组成,每日3 次,每次 8g,口服。具有败毒攻积,软坚散结之功。临床研究表明其具有抑制大肠癌生长、转移、预防术后复发等优点。体内外抗癌实验均表明其能抑制SW-480细胞增殖的作用, 并能诱导 SW-480细胞凋亡, 还能下调Ki-6T 、PCNA、WpP53和 bd-2 的表达。2、平消胶囊主要成分为郁金、白矾

8、、五灵脂、火硝、仙鹤草、马钱子等八味中药,每日3 次,每次6片,口服。具有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止痛散结,清热解毒的作用。文小平等报告采用平消胶囊联合介入化疗及肝体外照射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32 例临床比较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 82.35%、66.66%,P0.05 ;进展率(PD)分别为 0%和 13.33%,P0.001;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2.35%和 53.33%,P0.001 ,均有显著性差异。3、安替可胶囊含蟾蜍等多种成分,适用于痰瘀互结为主要证候的大肠癌患者,每日3 次,每次2 粒,饭后半小时温开水送服, 6 周为一疗程。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

9、作用。实验表明,安替可胶囊对小鼠S180、S22 和 S37 移植瘤有抑制作用, 延长小鼠腹腔接种S180 细胞后的生存期, 与化疗、放疗合用有增效作用。4、华蟾素注射液是中华大蟾蜍皮水制剂, 具体用法为华蟾蜍注射液2040ml,加入 10%葡萄糖液 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 次,连用 1 个月为 1 疗程,休息 4 周后再用第 2 疗程。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化积溃坚的作用。张明智等应用华蟾蜍素养注射治疗21 例大肠癌,有效率 37.5%,经观察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未见白细胞下降; 华蟾素加化疗治疗 28 例,有效率 71.43%,疗效高于华蟾素组和化疗组 ( P 均 0.05 )。5

10、、康赛迪胶囊含人参、黄芪、班蝥等多种药物,具体用法为每日2 次,每次 0.5g ,口服,连服30 天为 1 疗程。具有扶正固本,攻毒散结的作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中医科用康赛迪胶囊治疗30例大肠癌患者 1 个月,结果显示本品能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P0.001,总有效率为 83.33%;能提高生存质量,提高 12例,稳定 12 例,治疗前后比较 P0.01 ,改善 T 淋巴细胞亚群:明显改变3 例,改变 13例,无改变14 例;对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无不良反应。6、康莱特注射液含薏苡仁油,其用法为静脉注射,200ml/ 次,每日 1 次, 21 天为一疗程。具有扶正抗癌的作用

11、。金洪传等实验表明康莱特注射液不仅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对融合蛋白质生物治疗作用的敏感性,而且可以上调功能性 Fas 在肿瘤细胞表面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生物治疗增敏作用。7、楼莲胶囊同重楼、半边莲、鳖甲、半枝莲、蓬莪术、水蛭、白花蛇舌草、水红花子、新开河红参、制首乌、缩砂仁等 20 余位中药组成。 每日 3 次,每次 6 粒,饭后温开水送服 6 周为 1 疗程。具有清热解毒,行气化郁,破癓散结,理气止痛的作用。实验药理表明,该药对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均有明显增高作用,并能活化机体巨噬细胞 FC 授体。诱发人体产生内源性干扰素,可迅速消除黄疸、腹水,促进受损肝组织的修复,抑制肿瘤生长。8、墓头回总苷

12、片墓头回(异叶败酱)总苷片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作用,陈金秀等以该药结合手术、化疗治疗 50 大肠癌患者, 1、 2、3 年的生存率为79%、61%、40%。该制剂能增强患者体力状况,改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癌胚抗原(CEA)水平;能够提高T 细胞免疫功能,增强体内NK杀伤细胞活性。9、消瘤片该药含多种中药成分。每日3 次,每次 2 4 片,口服。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作用。据报告,用消瘤片治疗各种中晚期癌瘤共计1513 例,均经临床病理确诊后服此药。根据1972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草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标准总结,其中大肠癌135 例,临床治愈 3 例,显效 39 例,有效 38 例,

13、无效 65 例,有效率为51.1%,说明消瘤片治疗大肠癌有一定的疗效。三、单方验方1、大肠癌验方( 1)清肠消癖汤:华蟾 10g、壁虎 6g、蜈蚣 3g、三七 10g、人参 10g、黄芪 15g、黄精 15g、当归 10g、川芎 9g 、白芍 10g、熟地 15g、枸杞子 15g、紫丹参 15g、鸡血藤 15g、重楼 10g 、马齿苋 30g、天花粉 10g 、仙鹤草 15g 、槐花 15g、蛇莓 15g、半枝莲 15g、蒲公英 15g 、败酱草 15g、白术 10g、茯苓 10g、白英 15g、水蛭 6g、八月札 15g、白毛藤 15g 、炙甘草 6g、每日 1 剂,水煎 2 次,饭后温服。

14、另外每日用药煎后外洗肛门。共具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消癓散结的功效。宋洪恩用本方口服配合外洗治疗直肠癌86 例,按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及卫生部制定的全国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疗效的标准综合而定,治愈34 例(占39.54%),临床治愈 30 例(占 34.88%),显效 19 例(22.09%),无效 3 例(占 3.49%),总有效率为96.51%,经观察肿块消失时间最大短者用药66 天,最长者 136 天,平均用药时间 101 天。(2)清肠解毒汤:苦参 30g、凤尾草 30g、地锦草 30gg、败酱草 30g 、白花蛇舌草 30g、野葡萄藤 30g、生薏仁 30g、蛇莓 30g、红藤 15g

15、、赤芍 15g、土鳖虫 15g 、枳壳 10g。每日 1 剂,水煎 2 次,取汁 300ml ,分 2 次服, 3 个月为一个疗程。具有清热解毒利湿,行气活血破瘀的功效,适用于晚期大肠癌。查雪良用本方治疗晚期大肠癌24 例, 1、 2、3 年生存率分别为62.5%、25.0%、 12.4%,最短生存期3.5 个月,平均生存期 13.5 个月。( 3)肠癌方:白头翁 30g、马齿苋 15g 、白花蛇舌草 15g、山慈姑 15g、黄柏 10g 、象贝母 10g、当归 10g、赤芍 10g、广木香 10g 、炒枳壳 10g,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服。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晚期直肠癌

16、。 陈培丰用本方内服配合灌汤的方法治疗晚其直肠癌 18 例,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 生存期得到延长。( 4)扶正消瘤汤:生黄芪 15g、潞党参 15g、茯苓 15g 、半枝莲 15g、紫草根 15g、白术 10g、红枣 7g 枚,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服。具有健脾益气,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结肠癌虚证患者。吴和木等用本方配合白细胞介素 -2 治疗结肠癌 60 例,与对照组相比,能提高虚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胃肠道反应以及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变化。2、大肠癌术后方( 1)健脾化生汤:党参 30g、黄芪 30g、白术 20g 、云茯苓 20g、陈皮 20g、姜半夏 20g、当

17、归 15g、阿胶(烊化) 15g 、每日 1 剂,煎汤 300ml,分 2 次温服。具有健脾益气,补血活血的功效,适用于结肠癌术后患者。张福忠、于庆生等用本方配合化疗治疗 106 例结肠癌患者, 结果生存3 年 83 例,3 年生存率 82.2%; 生存5 年 59 例, 5 年生存率 58.4%,与同期术后单纯化疗 64 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另外观察 47 例术后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在化疗时联用本方治疗,结果对照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下降,而观察组免疫功能不仅没有降低,且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扶正解毒汤:党参15g、白术 12g、茯苓 12g 、黄芪 30g、白英 20g、白花蛇

18、舌草15g 、半枝莲 15g、黄精 15g、女贞子 15g 、仙鹤草 15g、田山七(研末冲服)1.5g ,甘草 4g、水煎服,每日1 剂,分 2 次温服。具有健脾益气,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大肠癌术后患者。潘明继等用本方为基本配合化疗、放疗(化疗期间改用扶正健脾汤,放疗期间改用扶正养阴汤)治疗260 例中、晚期大肠癌术后患者,结果、期 5 年生存率分别为80.5%、 56.12%、21.73%,平均 5 年生存率达到52.78%,取得较好的疗效。( 3)扶正解毒汤:生黄芪 30g、白术 30g 、鸡血藤 30g 、党参 20g、枸杞子 15g、天冬 15g、天花粉 15g、苏木 15g、五味

19、子 10g、补骨脂 10g、女贞子 10g、红花 6g,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温服。本方为兰州军区总医院中医科协定方,具有健脾补肾,益气养阴的功效,适用于直肠癌术后患者。燕忠生等用本方配合化疗治疗 26 例直肠癌术后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 4)肠益煎:该药为上海曙光医院内制剂,主要成分为太子参、白术、茯苓、淮山药、川连、木香、枳实、地榆、半枝莲、土茯苓、蜀羊泉等。每日2 次,每次 35ml ,口服, 2 个月为一疗程。具有健脾益气,清热利湿的作用。 王文海等观察肠益煎治疗 50 例大肠癌术后中医辨证属于脾气虚, 湿热蕴结型患者, 结果显示肠益煎能明显改善患者乏力、眩晕、面色少华、纳

20、呆、腹泻等症状( P0.01 ),较好改善腹胀、腹痛、口干等症状( P0.05 ),总有效率 90%,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无明显毒副作用。(5)党参、黄芪、猪苓、茯苓、当归、首乌、虎杖、苡仁、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夏枯草,水煎服,每日1 剂,分 2 次温服。具有健脾扶正,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大肠癌术后患者。许环应等用本配方化疗治疗大肠癌术后患者 57 例,结果 1 年生存率 94.7%,3 年生存率 78.9%,5 年生存率 43.6%,均明显高于对照术后单纯化疗组 34 例。3、大肠癌化疗期间方( 1)脾肾方:黄芪、党参、白术、云茯苓、陈皮、女贞子、枸杞子、补骨脂、菟丝子、甘草等,水煎

21、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温服。具有健脾补肾,扶正固本的功效,适用于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刘静安等用本方配合化疗治疗大肠癌术后 96 例,与单纯化疗组相比,从完成化疗疗程、全身反应、消化道反应、血象变化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2)扶正抑癌汤:苡仁 60g、生晒参 10g 、灵芝 10g、三七 10g、黄芪 15g、白术 15g、苦荞头 15g、无花果 15g 、猪苓 15g、山慈姑 15g、北豆根 15g 、丹参 30g 、败酱草 30g。水煎服,每日1 剂, 2 个月为 1 个疗程。具有扶正固本,解毒抗癌的功效,适用于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郭志雄对 38 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采用扶正抑癌汤加化疗治

22、疗(治疗组),与 31 例单纯化疗(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患者体力状况好于对照组( P0.01 ); 中位生存时间( 31.4 个月)长于对照组( 18 个月,P0.01 ); 治疗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复发率 (21.05%)低于对照组 (48.3%,P0.05 ),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或 P0.01 ),治疗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改善( P0.05 或 P0.01 )。(3)扶正健脾汤:黄芪30g、鸡血藤 25g 、熟地 15g、女贞子 15g、芡实 15g、学参 15g、白术 12g、茯苓12g、枸杞子 12g、首乌 12g、淮山药 12g、黄精

23、 10g、沙参 10g、麦冬 10g 、甘草 3g。水煎服,每日1 剂,分 2 次温服。具有扶正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适用于大肠癌化疗期间。潘明继等用扶正解毒方为基本方,而化疗期间改用扶正健脾汤,放疗期间改用扶正养阴汤,配合手术、放化疗治疗大肠癌,结果取得较好的疗效。4、大肠癌放疗期间(1)桃仁 10g、丹皮 15g、苍术 15g 、皂角刺 15g、黄柏 15g、薏苡仁 15g 、泽泻 20g。水煎服,每日1 剂。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活血的功效,适用于直肠癌放疗期间。朱东晨运用本方防治直肠癌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膀胱炎,在观察组的 64 例患者中,放疗前服用本方,结果发生放射性膀胱炎 8 例,占 12

24、.5%,其中两周内治愈 7 例,占 87.5%; 而对照组未服用本方的 64 例患者,发生放射性膀胱炎 18 例,占 28.13%,两周内治愈 6 例,占 33.3%,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2)扶正养阴汤:黄芪 30g、党参 15g、太子参 15g、白花蛇舌草 15g、茯苓 12g、白术 12g、麦冬 10g、沙参 10g、玉竹 10g 、丹参 10g、人参 8g 、甘草 3g, 水煎服 , 每日 1 剂,分 2 次温服。具有健脾益气养阴功效,适用于大肠癌放疗期间。潘明继等用扶正解毒方为基本方,而化疗期间改用扶正健脾汤,放疗期间改用扶正养阴汤,配合手术、放化疗治疗大肠癌,

25、结果取得较好的疗效。四、外事处治疗法(1)熏洗法:药用蛇床子30g、苦参 30g、薄荷 10g,加水 1000ml,煮沸后加入生大黄10g,煎 2min ,将雄黄 10g、芒硝 10g 放入盆中,将煮沸的汤药倒入盆内搅拌,乘热气上蒸之际蹲于盆上,熏蒸肛门处,待水温后则改为坐浴,每晚 1 次,适于肛管癌者。同时配合其它疗法,效便佳。老鸦蒜、鬼莲蓬捣碎,不拘多少,好酒煎沸,置盆内先熏,待汤温后洗之,适于直肠肛门癌者。苣荬菜 60g,煎汤熏洗患处,适宜于肛门癌者。鱼腥草适量,煎汤熏洗患和,每日1次,治疗肛门癌有效。(2)保留灌汤此可用于各型肠癌者,多与其他疗法如内服中药等同时使用。鸦胆子 15 粒,

26、白及 15g、苦参 30g、白头翁30g、徐长卿 30g、乳香 30g、没药 30g。加水 1000ml ,煎至300500ml,放至温热后用空针抽取,保留灌汤,隔日1 次,对肠癌者有效。槐花 15g 、鸦胆子 15g、皂角刺10g、血竭10g 、白花蛇舌草40g、生大黄40g 、败酱草40g。加水煎汁200ml,灌肠保留 1小时。黄柏60g 、黄芩 60g、紫草60g、苦参 60g、虎杖120g、藤梨根250g、乌梅15g 。浓煎取汁500ml ,每日睡前取 3050ml ,保留灌肠1 次,主要用于直肠癌。5%大蒜浸液保留灌肠,治疗肠癌有效。黄药子 15g、甘草 4.5g ,煎汤低温灌肠,治

27、疗结肠癌出血不止者有效。(3)药栓方法硇砂 3g、鸦胆子9g、乌梅肉 15g、冰片 1.5g 、制成 3 个等量栓子,每天1次,每次1 粒塞肛,对直肠癌肠腔狭窄,大便困难者有效。该药有腐蚀作用,用时慎防大便出血。蟾酥 20g 、雄黄 20g、白及粉 15g、颠茄浸膏 5g、甘油明胶 65g、甘油 75g。取蟾酥、雄黄、白及粉之细末加颠茄浸膏。甘油研成糊状物,将甘油明胶烊化后,把上述糊状物加入并搅拌均匀,倒入已涂过润滑剂的栓模内,冷凝后取出蜡纸包裹备用。 上药共制取 100 粒,用时嘱患者俯卧, 将栓剂轻轻塞于肛门内约 100cm,俯卧 30min,每次 1 粒,每天 2 次。(4)掌心握药法取

28、全鲜大葱9 根,大枣 21 枚去核,巴豆21 粒去壳,黑砒霜10g。将上药混合,捣成药饼,分成3 个,每次取药饼1 个握于手心,男左女右,外用净白布缠扎固定,每次握药6 小时,休息3 小时再用,日夜连续使用,隔天换药 1 次,分 7 天用完。休息 1 周后如法再制再用。握药期间有发烧、口干等反应,不须停药,若手掌起泡即停止使用。适用于直肠、肛管癌者,须同时配以中药内服。巴豆(去皮) 7 粒,红矾 15g、大枣 7 枚,葱须7 个。将红矾、巴豆研细,大枣、葱须蒸烂捣碎,然后将其与上药混匀,用布包好,握手心,每次约12 小时,隔日1 次,握完洗手。适用于直肠癌者。( 5)外敷法马钱子研末,醋调外敷

29、患处,治疗肛门癌有效。青黛 15g 、蝉衣 30g、冰片 3g、研细末,撒绵纸上贴患处,适用于直肠、肛门癌脓水淋漓,且痛痒者。紫硇砂 3050g、调入 100g 的凡士林中成 30% 50%的硇砂软膏, 每次取适量处涂患处, 治疗直肠癌有效。瞿根晒干为末,取适量撒于肿瘤创面,主要用于直肠癌者。五、名医、专家经验方1、海蛇软坚汤治直肠癌瘀毒热结型(雷永仲)组成:夏枯草 12g、海藻 12g 、海带 12g、牡蛎 30g、玄参 12g、天花粉 12g、蜂房 15g、丹参 15g、象贝母9g、川楝子 12g 、贯众炭 30g 、白花蛇舌草 30g、蜀羊泉 15g。主治:理气活血,清热解毒,软坚消瘤。

30、适用于直肠癌。方解:方中夏枯草、海藻、海带、牡蛎、玄参等化瘀软坚,以消微积,同时辅以丹参活血化瘀,蜂房解毒止痛,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使全方为软坚解毒散瘀之剂。加减:大便带粘液,加白芍9g、马齿苋 12g 、一见喜 15g、白头翁 15g;便中带血,加金银花炭15g、蒲黄炭 12g ;大便困难者,加生枳实 15g 、火麻仁 30g、腹泻,加诃子 12g、补骨脂 15g、白术 12g、罂粟壳 6g。(郎伟君、孟立春主编 . 抗癌中药一千方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2.343 344)2、槐角地榆汤治直肠癌湿热毒较盛(王绪鳌)组成:槐角 12g 、金银花 12g、白花蛇舌草 30g、生

31、薏苡仁 30g 、藤梨根 30g、土茯苓 30g、猫人参 60g、无花果 15g、侧柏叶 9g、苦参 9g、生地榆 9g。主治:直肠癌。方解:方中重用清热解毒活血的金银花、白花蛇舌草、藤梨根、土茯苓、苦参、与健脾利湿止血的无花果、猫人参、生薏苡仁、槐角、生地榆、侧柏叶相配、对于因湿毒下注、气血瘀滞而产生的大肠癌来说,正中要害,故取得较好疗效。加减:热结便秘加甜瓜子、生大黄、番泻叶、黄连;便血多加大小蓟、三七;腹泻加马齿苋、白头翁。思澎主编 . 中国现代名医验方荟海 .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943 )(杨3、清热消肿汤治结、直肠癌(刘嘉湘)组成:八月札15g 、红藤 15g

32、、苦参 15g、紫丹参 15g、凤尾草蛇舌草 30g 、菝葜 30g、野葡萄藤30g、生薏苡仁30g、瓜萎仁水煎服。壁虎4.5g 研成粉末,分3 次吞服。并将本方煎剂的15g、广木香9g、地鳖虫 9g、乌梅 9g、白花30g、白毛藤30g、贯仲草 30g、半枝莲 30g。1/3 ( 200ml )保留灌汤肠。主治:结、直肠癌。有理气化瘀,消肿解毒的功效。方解:白花蛇舌草,菝葜、野葡萄藤、苦参、凤尾草、白毛藤、半枝莲清热解毒消肿,八月札、广木香、生薏苡仁、瓜萎仁理气利湿导滞,紫丹参、地鳖虫、壁虎活血祛瘀散结、乌梅、贯仲草敛肠解毒止血。加减: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术、扁豆;伴脾肾阳虚者,加补骨脂、菟

33、丝子、薜荔果、益智仁、熟附子;血虚加当归、白芍、阿胶;阴虚加北沙参、麦冬、川石斛、生地、鳖甲;便脓血加生地榆、槐花炭、血余炭、乌蔹莓、黄柏、便次多加诃子、升麻、补骨脂、扁豆、赤石脂、禹余粮、御米壳;大便秘结体实者加生大黄、枳实、元明粉;体虚便秘加柏子仁、郁李仁、火麻仁、腹部肿块加夏枯草、海藻、昆布、生牡蛎、木鳖子。(胡熙明 .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 上海:文汇出版社, 1990.771 )4、内补外攻抗癌方治大肠癌(吴圣农)组成:(1)扶正调气汤(内服):炙黄芪15g 、生白芍 15g、党参 15g、当归 12g 、延胡索 12g、川楝子 9g、法半夏 9g、陈皮 9g、炙甘草 6g、降香 3

34、g。( 2)化瘀破癓散(处敷):赤芍12g、桃仁 12g、生香附12g、乌药 12g、乳香 6g、红花 6g、阿魏 4.5g 。扶正调气汤用水浸泡30min,再煎煮30min,每剂煎2 次,共煎取 450ml ,每日 1 剂,分 2 次服。化瘀破癓散:诸药共研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患处或与内脏肿瘤相对皮肤处,用纱布固定,每日换 1 次,外敷时皮肤涂上少许凡士林,如皮肤起泡,可暂停数日再敷。主治:肠癌、肝癌等肿瘤。按语:晚期肿瘤病人正气尤虚,攻伐不宜。故以内服益气、补气、温阳或滋阴之品,以扶正气,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外敷活血、破气、软坚、化痰之药,以消痰凝、血瘀毒聚之微结。本方能缩小

35、肿块,止痛、延长寿命。 (杨思澎主编 . 中国现代名医验方荟海.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43 )。5、消瘤净方治大肠癌(钱伯文)组成:三七、天龙、桂枝、地龙。制法用法:上药加工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1.5g ,每次2 3 片,每日3 次,饭后服用,连续治疗6 个月以下。主治:直肠癌,乙状结肠癌,肛管癌,肠系膜根部恶化性肿瘤。有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之效。加减:热毒蕴滞者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黄连解毒、四妙丸、当归龙荟丸、槐花散,少腹逐瘀汤加减;脾虚湿聚者,用健运化湿、消肿解毒的胃苓汤;桂枝桃仁汤、木香通气散、消痈汤等加减。(杨思澎主编 . 中国现代名医验方荟海 . 武汉:湖北科学技

36、术出版社, 1998.1943 )。6、野藤凤莲汤治直肠癌(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组成:藤梨根60g、野葡萄根15g、水杨梅根15g、凤尾草 15g 、蚤休 15g、半枝莲15g、半边莲 15g 、土贝母 15g 、黄药子 30g ,白茅根 30g、水煎服。用鸦胆子乳 20ml, ,每晚一次保留灌肠。主治:直肠癌。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功效。方解:藤梨根、野葡萄根、水杨梅根、凤尾草、蚤休、半枝莲、半边莲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以土贝母、黄药子清热化痰散结,鸦胆子清肠中之热。加减:大便干结加蓖麻仁 9g、麻仁 12g、郁李仁 12g;脓血便加白头翁 15g、秦皮 12g、(胡熙明 . 中国中

37、医秘方大全 . 上海:文汇出版社, 1990?775)六、医案精选一、乔保钧医案,凉血解毒 ,治直肠癌大便下血高,女, 30 岁。1987 年 10 月 24 日初诊。患者素体康健,两月来少腹坠胀疼痛,阵发性加剧,大便挟带血性粘液,里急后重,当地卫生院诊为“痢疾”。经用痢特灵、庆大霉素等住院治疗十多天,少腹胀痛不减,血便日益严重,特转诊我科求治。刻诊:大便下血,每日多次,血多粪少,挟带脓液,甚则纯血无便,血色鲜红,气味异常,伴少腹胀痛、里急后重,口干喜饮,饮食尚可。检查:体形消瘦,精神尚佳,面色晦暗,体温正常,小腹腹肌紧张,按压疼痛,肠镜检查怀疑直肠癌(浸润型),病灶组织经洛阳医专附院病检,确

38、诊为直肠癌。舌质红、苔黄腻,边不齐,脉弦滑数。 辨证 湿热毒邪结聚,下焦气机阻滞,灼伤肠道血络。 治法 清热燥湿,凉血解毒,行气导滞。 方药 白头翁汤化裁。白头翁 15g 、黄连 9g、黄柏 10g、苦参 10g 、广木香 9g、槟榔 13g、沉香 3g、生大黄 5g、焦楂 13g、枳壳7g、地榆 10g、白芍药 30g、白花蛇舌草 30g。10 剂,水煎顿服。1987 年 11 月 10 日二诊:上方显效,胀失痛消,下血明显减少,患者喜不自禁,唯后重不除。查:舌质红、苔黄略腻,脉弦滑数。病虽有减,病机未变,治仍宗上方加槟榔9、白花蛇草30、继进 10 剂。2 月后患者登门相告:上药尽剂,血止

39、痛失,精神大振,已恢复正常劳动。遂劝其趁正气不虚及时手术,以求根治。按:本案下血,显系肠癌所致。治疗却立足中医辨证,不受西医诊断所囿。据少腹胀痛、里急后重、便带脓血等兼症分析,证乃湿热毒邪结聚,阻滞下焦气机,灼伤肠道血络。其病机恰与湿热疫毒痢相同,故可异病而同治,方选白头翁汤为基础,治重清热燥湿,凉血解毒,加苦参助黄连,黄柏以燥湿,加白花蛇舌草助白头翁以解毒,加生大黄、地榆、白芍药、仙鹤草增凉血止血之功,加木香、槟榔、沉香、山楂行气导滞。(乔振纲主编 . 乔保钧医案 . 北京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259 )二、张梦侬医案败毒消肿、软坚散结治直肠肿瘤邹,男, 42 岁。1969

40、年 11 月 7 日初诊。患者于本年九月初觉大便不利,常用通便药物以缓解。后则发生坠胀,再用中药及西药通便剂均不见效。由于坠胀难出,须用灌肠剂大便始通。后经直肠镜检查。发现直肠上段与乙状结肠交界处有一鸭蛋大小之肿块,诊断为直肠癌。经用抗癌药物治疗,效果不显前来就诊。诊脉沉弦而缓,至数如常,精神饮食尚可,舌苔白厚,形体消瘦。呈重病容。主要痛苦在大便胀坠难通。 辨证 肿块阻塞,湿热之邪与燥气相搏,郁遏于大肠。 治法 以苦辛甘温立法,拟润燥通肠、败毒消肿、散坚破结之方。方药野菊花金银花 30g、白茅根30g、紫花地丁10g 、桃仁泥 10g、沙枳壳 10g、海藻30g、蒲公英 30g、天花粉30g、

41、紫菀 60g、白花蛇舌草60g、15g 、昆布 15g、天葵子15g。加水八磅,熬至两磅,去渣,再加蜜60g,熬令和,分两日六次服。一九七零年三月七日二诊:初诊至今只服药五剂。症状无变化。后经湖医附二院检查,确诊为直肠癌,须行手术,患者不同意,因改服某中医药方,至今仍无变化。今来复诊。仍守前法。方药:金银花 60g 、紫菀 60g、白茅根 60g、夏枯草 30g、蒲公英 30g、紫花地丁 30g、海澡 15g 、昆布 15g、天葵子 15g 、旋覆花 15g、桃仁 10g、枳实 10g、野菊花 10g 、赤芍 10g、白花蛇舌草 90g。用法同前。嘱另用白鹅或白鸭热血灌肠。同年四月六日三诊:月

42、来服上方兼服人参丸(成药后详),大便能自动解出,知饥能食,惟便时带血,想系肿块表面破溃所致。上方加仙鹤草30g、天花粉30g。用法同前。同年四月二十八日四诊:大便出血已止,现舌干口渴,苔黄厚腻,有时口味发甜。此湿热挟秽浊之邪郁火,当于前药中加芳香化浊、消导清热之味。方药:南沙参 30g、仙鹤草 30g、白茅根 30g、夏枯草 30g、天花粉 30g、紫菀 30g、枳壳 15g、青皮 15g 、海澡 15g、昆布 15g 、煨三棱 15g、麻仁 15g、生地榆 15g、天葵子 15g、白花蛇舌草 120g。服法同前,另加省头草 30g、四消饮(即神曲 15g、山楂 15g、谷麦芽 15g 、莱菔

43、子 15g),熬水代茶,以苔退口不干为度。同年七月一日五诊:经服上药,加用野葡萄藤根每日60g 煎水当茶服。前症已减。后来改用他医处方及自用补剂或泻药,现在出现舌绛,苔白干厚,不渴饮,晨间味苦,此湿热得补而滞,郁而化燥,法宜苦辛开泄,兼清热润燥。给:南沙参30g、天花粉 30g、黄芩 15g、麦冬 15g、麻子仁15g、郁李仁 15g 、生地15g、玄参 15g、枳壳 10g 、桔梗 10g、甘草 10g 、白芍 10g。日一剂,分三次服。同年九月十二日六诊: 服上方后口干苦舌绛苔干已消,大便有时不畅。又经武医二院作钡剂灌肠拍片检查,见乙状结肠下段约 3cm充盈缺损,意见:“癌肿初期”。但本病

44、去年九月及本年三月两次乙状结肠镜检,都见到乙状结肠下段有鸭蛋大小之肿瘤,现在只见充盈缺损,证明癌肿已有好转,是病向愈之征。现在除形体消瘦,精神稍差处,饮食尚可,腹中不痛,坠胀减轻,脉迟濡缓,苔白欠润。此气血俱虚之象。给:黄芪60g、当归 60g 、麦冬60g、白芍 60g、天葵子 60g、三棱 60g、桃仁 60g、枳壳 60g、煅荔枝核 60g、地榆 120g、五加皮 120g、紫菀 120g 、郁李仁(去皮) 120g、天花粉 120g、生地 120g、明玉竹 120g、天门冬 120g、南沙参 120g。共炒研极细末,再加玄明粉 120g、蜜 1750g、一同炼化,至滴水成珠时,和药末为

45、丸。每丸重 10。每次服一丸,每日三次。饭前盐开水送下。忌一切发物。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日七诊:一年来,用去年九月十二日方及人参丸与单方野葡萄根交替断续服用,今秋大便虽通,而坠胀难受,大便带粘液,要求或丸方或汤方继续治疗。方药:小薤白10g、青皮 10g、枳壳 10g、桃仁 10g、郁李仁 10g(去皮)、柏子仁10g、火麻仁 10g、海松子 10g 、台乌药 15g 、天花粉 15g、当归 15g、生地榆 30g、蒲公英 30g、生何首乌 60g、白花蛇舌草 60g 、用法同前,加蜜 60g, 支渣熬和服。亦可并七共炒研,蜜丸服。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八诊:本月中旬曾经在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

46、院住院部腹探查,见乙状结肠只有水肿和充血现象,已无肿瘤迹象。近惟大便仍不利,每次大便带白冻样粘液,此系余邪未净,拟宣畅气机为主。方药:杏仁10g 、桔梗 10g 、白芍 10g、炒槐角 10g、郁李仁 10g、桃仁 10g、柏子仁 10g、火麻仁10g、当归尾 10g,紫花地丁30g,水煎,分三次热服。每次调入鸡子黄一枚。可连服三剂,如大便通利。粘液减少,可停药观察。如再复发,可按法续服三剂,不发则不必服药。附注:患者已于一九七二年正式上班工作,至今未曾休息。但有时大便欠利,服麻仁丸立见畅通。因此药价廉易得,效果较好,所以两年再未用他药治疗。体会:本例肿块梗塞直肠,完全用中草药方经过两年的连续

47、辨证治疗,先后共用中草药四十多味,除以白花蛇舌草和白茅根、夏枯草、仙鹤草为主治癌主药外。因肿瘤阻塞肠道,故加三棱、枳实、旋覆花、玄明粉、荔枝核、海藻、昆布等以化痰涤饮,软坚破结,散瘀消肿,胀附由于气滞,故加小薤白、桔梗、枳壳、乌药、青皮等以开郁散结,行气导滞,便结液干,无水不能行舟,故加天花粉、玄参、麦冬、杏仁、桃仁、火麻仁、柏子仁、郁李仁、松子仁,并重用紫菀以增液润澡,滑肠通便,气血两虚,输送无力,黄芪、当归、玉竹、沙参、甘草、何首乌、蜂蜜、五另皮等以滋补气血,益阴和阳,便中带血,故加生地、白芍、地榆、槐角等以止血敛阴,癌肿系肿毒性疾病,故加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等以消肿毒

48、。患者有时因便通能食,不守禁忌,则舌苔黄腻浊厚,口味作甜,或口干味苦,故另用绳头草、神曲、山楂、炒谷麦芽、莱菔子(四消饮)等煎水代茶,以清湿热,化浊秽而消宿食积滞。由于本病久汤药配购煎熬麻烦,故常用民间治癌肿土方野葡萄根煎水代茶,此药山地较多,本草纲目正名婴奥,其根入药,张子和谓外用治一切肿毒,李时珍谓主治下焦热痛、淋独,消肿毒。患者为了除大便坠胀痛苦,常服人参丸,可使坠胀减轻, 大便比较通利。 此方治大便阻滞, 用糖人参 15g、锦纹大黄 30g、广木香 30g 、羌活 15g、川芎 15g、槟榔 15g 、当归 18g、青皮 15g 、枳实 15g、黄芩 15g、金银花 50g 、蒲公英

49、60g 、牵牛子 60g、大贝母 15g 、白芍药 30g 、桔梗 15g,共炒研细,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次服6g、空腹开水送下,每日两次,如服后症状减轻,可停药观察。如又复发,便再服此方。本例患者如能坚持服药,无论汤方、丸方、单方、土方、验方、或用鹅、鸭热血灌肠方法,坚持连续使用,所以获得痊愈。(张梦侬著.临证会要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20 )三、李奉磺医案益气扶正、化瘀散结治结肠癌魏,女, 52 岁。1991 年 8 月 5 日初诊。主诉:腹痛腹胀 2 月余。患者于 1991 年 6 月 17 日突感全腹疼痛,伴呕吐恶心,经在当地用药治疗无效,于 1991 年 6 月

50、24 日来我院急诊,外科以腹痛,腹部膨胀,叩诊鼓音,肠鸣音减弱。X 光示:右上腹有一较大气液面,胃泡明显扩大,左下腥肠腔空气,可见液平面5-6 个。血常规化验:Hb:125g/L ;WBC11.210 9/L ;N79%; L21%。初步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给予胃肠减压、输液,纠正酸中毒、支持疗法等, 病仍不减, 于 1991 年 6 月 28 日转上级医院诊治。上级医院仍以前症给予保守治疗数天无效。予剖腹探查术,术中诊为结肠肿瘤,不能切除,随取标本送市一医院作病理切片,示:腺癌。刀口一期愈合。并行丝裂霉素、氟尿嘧啶化疗 7 天,病人不堪恶心之苦,请求出院。出院后,因腹疼腹胀,其夫前来求余诊治

51、。观患者面容消瘦无华,痛苦表情,自述全腹胀痛,术痕愈合良好,脐左方有一6cm6cm 肿物,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肿物质硬不移,微高出腹面,表面无红肿,按之疼痛,痛势如扎,引两少腹及左上腹及腰骼部。伴无力短气怠倦,精神不振,语低不续。心中烦热、自汗,脘胀纳少,口干尿黄,嗳气,大便稀腻不畅,下腹有急迫感,无寒热外象,巩膜无黄染,锁骨上窝及颈腋部淋巴结无异常。舌体瘦质暗红,苔薄贡黄腻,脉象虚细弱涩。无特殊病史追寻。证属湿热蕴积于内,气血郁滞,气滞瘀热相互搏结,留结为壅,不通故痛。久致正气亏虚,真元败伤,病属恶候。故首推益气扶正,佐以清热解毒,化瘀消肿散结为时方:黄芪 40g ,太子参 20g, 白术 15g ,炒扁豆 20g,薏苡仁 20g,木瓜 20g, 黄连 15g ,法半夏10g,陈皮15g, 神曲 20g,炒麦芽 20g,鸡内金粉(冲)10g,白花蛇舌草(另煎) 40g,鲜蒲公英(另煎)50g ,鲜败酱(另煎) 50g ,川楝子(打)20g,延胡索粉20g 降香末 15g,土茯苓 20g,丹参 30g,牡蛎粉30g ,甘草10g。诸药分煎 3 次合,取药液3 碗, 4-6 次温服,日 1 剂。生鹅一只,取热血吞服,每周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