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新视野_第1页
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新视野_第2页
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新视野_第3页
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新视野_第4页
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新视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新视野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新视野 -关于专业建设的思考关于专业建设的思考 职业教育的教育观职业教育的教育观 教育对象教育对象 教育功能教育功能 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形象思维 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 发现人的价值发现人的价值- 发掘人的潜能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 专专 家家 职业教育职业教育 思维范式变化思维范式变化 基本出发点基本出发点 教育教育 职业职业技术技术 教育教育 技术技术职业职业 技术技术 教育教育 职业职业 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 全球性全球性 动态性动态性 服务性服务性 经济全球竞争经济全球竞争 日益尖锐及国际分日益尖锐

2、及国际分 工的强化,使得生工的强化,使得生 产向低成本地区转产向低成本地区转 移,人员、资本、移,人员、资本、 货物和服务的跨国货物和服务的跨国 界交易即全球化趋界交易即全球化趋 势日益增强势日益增强 大多数经济活大多数经济活 动的动态性增强,动的动态性增强, 特别是现代信息与特别是现代信息与 通讯技术的应用,通讯技术的应用, 导致创新周期越来导致创新周期越来 越快,产业围绕信越快,产业围绕信 息流而不是围绕产息流而不是围绕产 品流来组织品流来组织 工业国家传统工业国家传统 制造业逐渐失去重制造业逐渐失去重 要地位,服务业在要地位,服务业在 生产、管理、科学、生产、管理、科学、 社会领域发挥着

3、越社会领域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来越重要的作用, 出现生产社会向服出现生产社会向服 务社会转变务社会转变 姜大源,2003 主体性主体性 劳动组织的变化劳动组织的变化 团队性团队性网络性网络性 人本性人本性 劳动者劳动者 自身的自身的 主体意主体意 识与工识与工 作责任作责任 心心 劳动组劳动组 织的小织的小 组形式组形式 与团队与团队 合作精合作精 神神 劳动岗劳动岗 位水平位水平 与垂直与垂直 纬度的纬度的 交叉与交叉与 融合融合 劳动者劳动者 参与、参与、 参加民参加民 主管理主管理 及人性及人性 化化 从思维与生产的泰勒模从思维与生产的泰勒模 式,即由上至下的指令式结式,即由上至下

4、的指令式结 构,向当今的平台式结构,构,向当今的平台式结构, 即以员工独立工作为目标的即以员工独立工作为目标的 责任委托制过渡责任委托制过渡 职业资格的变化职业资格的变化 模式转变模式转变方式转变方式转变 由依照上级指令并按由依照上级指令并按 照预先制定的计划工作,照预先制定的计划工作, 转化为参照小组独立制定、转化为参照小组独立制定、 独立实施和独立检查计划独立实施和独立检查计划 的工作方式过渡的工作方式过渡 劳动分工劳动分工 出现出现 单一工种单一工种 向向 复合工种复合工种 转变转变 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跨越跨越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跨越跨越 跨岗位能

5、力跨岗位能力 蓝领阶层与白领阶层蓝领阶层与白领阶层 跨越跨越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 导致导致 简单职业简单职业 向向 综合职业综合职业 发展发展 跨行业智能结构跨行业智能结构 跨产业的智能结构跨产业的智能结构 跨专业的智能结构跨专业的智能结构 跨职业能力跨职业能力 信息爆炸信息爆炸 催化催化 一次学习一次学习 向向 终身学习终身学习 跃迁跃迁 隐形学习隐形学习 虚拟学习虚拟学习 显形学习显形学习 开发自身潜能能力开发自身潜能能力 竞争机制竞争机制 迫使迫使 终身职业终身职业 向向 多种职业多种职业 嬗变嬗变 跨行业转移跨行业转移 跨产业转移跨产业转移 跨职业转移跨职业转移 适应劳动市场能力适应劳动

6、市场能力 职业能力职业能力 方法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社会能力 掌握技能掌握技能 掌握知识掌握知识 学会共处学会共处 学会做人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学会学习 学会工作学会工作 基本发展能力基本发展能力基本发展能力基本发展能力基本生存能力基本生存能力 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或者当职业发生变更的时候,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或者当职业发生变更的时候, 这种能力依然存在从而能重新获得新的知识或新的技能这种能力依然存在从而能重新获得新的知识或新的技能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 定位能力定位能力 普通学校教育普通学校教育 第一级门槛第一级门槛 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学校教育 就就 业业 职业继续教育职业继续教育 第二

7、级门槛第二级门槛 第三级门槛第三级门槛 问题区域一问题区域一 问题区域二问题区域二 问题区域三问题区域三 教育体系到就业教育体系到就业 体系过渡的门槛体系过渡的门槛 学学 校校 非正规非正规 就就 业业 (普通教育)(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职业教育 (劳动市场)(劳动市场) 学学 校校 (未经过(未经过 ) 就就 业业 (普通教育)(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职业教育 (劳动市场)(劳动市场) 学学 校校 学校型学校型 就就 业业 (普通教育)(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职业教育 (劳动市场)(劳动市场) 学学 校校 双元制双元制 就就 业业 (普通教育)(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职业教育 (劳动市场)(劳动市

8、场) 第一级门槛第一级门槛 第二级门槛第二级门槛 学校就业模式学校就业模式 高高 高高 学校职教模式学校职教模式 低低 高高 职业培训模式职业培训模式 较高较高 较高较高 校企职教模式校企职教模式 低低 低低 职业教育的专业观职业教育的专业观 专业属性专业属性 专业建设专业建设 职 业 “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 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职 业 性 原 则 任何劳动和培训,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任何劳动和培训,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 它意味着,职业的内涵既规范了职业劳动它意味着,职业的内涵既规范了职业劳动 (实际的社会职业

9、或劳动岗位)的维度,(实际的社会职业或劳动岗位)的维度, 又规范了职业教育(职教专业、又规范了职业教育(职教专业、 职教课程和职教考试)的标准职教课程和职教考试)的标准 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属性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属性 职业性原则职业性原则-关于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关于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从业资格与从业资格与 工作经验组合工作经验组合 社会定位与社会定位与 生计发展媒介生计发展媒介 个体与社会个体与社会 融合载体融合载体 个体与社会个体与社会 交往空间交往空间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 稳稳 定定 个人心理个人心理 控制与调节控制与调节 控制与调节控制与调节 控制与调节控制与调节 控制与调节控制与调节 职职 业

10、业 职职 业业 职职 业业 职职 业业 职业特征: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 群集式的群集式的 工作资格工作资格 规范性的规范性的 工作领域工作领域 社会化的社会化的 工作价值工作价值 职 业 工作地点工作地点 层级型的层级型的 工作空间工作空间 工作手段工作手段工作岗位工作岗位 工作对象工作对象 从业资格 劳动作用价值认可 职业定向 生计主导社会保障 职业职业 个体个体 功能功能 社会安全 社会融入 社会稳定 职业 本质 职业功能三角形职业功能三角形 职业本质三角形职业本质三角形 职业职业 社会社会 功能功能 专业与职业专业与职业 关关 系系 与相关职业与相关职业 能力一致性能力一

11、致性 与相关职业劳与相关职业劳 动过程一致性动过程一致性 与相关职业与相关职业 功能一致性功能一致性 与相关职业社与相关职业社 会认可一致性会认可一致性 社会职业 知识-技能点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a1 a2 a3 an b1 b2 c 描点法描点法 (矩阵法、列表法)(矩阵法、列表法) 职业分析的方法职业分析的方法 适用领域: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联合体或较大规模学校开设适用领域:教育主管部

12、门、学校联合体或较大规模学校开设 新专业或调整专业结构。新专业或调整专业结构。 典型特征:具有系统设计的性质,分析方法是职业能力取向典型特征:具有系统设计的性质,分析方法是职业能力取向 的,是对社会职业的结构模拟(的,是对社会职业的结构模拟(“白箱白箱”效应)。效应)。 社会职业 职业群 a 1 an a2 A A b 1b2 B B C c C专 业 关于专业划分的途径关于专业划分的途径 农艺农艺园艺园艺畜牧畜牧水产水产 种种 植植 养养 殖殖 农家经营农家经营 现代种植技术现代种植技术农村家庭经营农村家庭经营现代养殖技术现代养殖技术 种种 粮粮 种种 油油 料料 作作 物物 种种 菜菜 种

13、种 茶茶 种种 植植 养养 殖殖 种种 植植 养养 殖殖 加加 工工 养养 猪猪 养养 鸡鸡 养养 鱼鱼 养养 蛙蛙 湖南农村职业高中专业划分过程湖南农村职业高中专业划分过程 a 1 an a2 A A b 1b2 B B C c C 课程分析的方法课程分析的方法 适用领域:教育主管部门、职业学校对已有专业进行归并、整合适用领域:教育主管部门、职业学校对已有专业进行归并、整合 或开设新的专门化方向。或开设新的专门化方向。 典型特征:逆向职业分析,具有经验推演性质的性质,分析方法典型特征:逆向职业分析,具有经验推演性质的性质,分析方法 是教学内容取向的,是对社会职业的功能模拟(是教学内容取向的,

14、是对社会职业的功能模拟(“黑箱黑箱”效应)效应) 专 业 专业课程 课程群 关于专业划分的途径关于专业划分的途径 a 1 an a2 A A b 1b2 B B C c C 培训分析的方法培训分析的方法 适用领域: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及适用领域: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及“次级次级”服务业(以教育服务业(以教育 、咨询为代表的服务业)对人才需求迫切,而现有专业又不能覆盖时,职业学校、咨询为代表的服务业)对人才需求迫切,而现有专业又不能覆盖时,职业学校 可先从培训入手并根据发展趋势和积累的经验,实施职业分析或课程分析,开发可先从培训入手并根据发展趋势和积累的经验,实施职业

15、分析或课程分析,开发 新专业或专门化。新专业或专门化。 典型特征:具有系统设计和经验推演的性质,分析方法是能力或内容取向的,典型特征:具有系统设计和经验推演的性质,分析方法是能力或内容取向的, 是对社会职业的结构或功能模拟(是对社会职业的结构或功能模拟(“灰箱灰箱”效应)。效应)。 专 业 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 职业能力组 课程内容组 关于专业划分的途径关于专业划分的途径 实施主体实施主体 利益目标利益目标 服 务 客服 务 客 体特定需体特定需 求求 运作机制运作机制 变化趋势变化趋势 专业设置的驱动因素专业设置的驱动因素 社会需求社会需求 行业地区对行业地区对 专业设置的专业设置的 认可与评

16、价认可与评价 选择导向作用选择导向作用 个人需求个人需求 学生心理对学生心理对 专业设置的专业设置的 选择与意愿选择与意愿 牵引拉动作用牵引拉动作用 劳动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匹配要素 市场 匹配 要素 “供给驱动供给驱动”模式:模式: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主宰的专业设置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主宰的专业设置的 “供给驱动供给驱动”模式,由于专业设置往往滞后于经济发展,这种供给模式,由于专业设置往往滞后于经济发展,这种供给 常无法满足近期需求和动态变化的市场,是一种常无法满足近期需求和动态变化的市场,是一种“短缺型短缺型”模式。模式。 社会需求社会需求 政府政府 指令性计划指令性计划 个人需求个人需求 职业

17、学校职业学校 供给保障供给保障 供给驱动供给驱动 专业设置专业设置 “供给驱动供给驱动”模模 式式 供给驱动的专业设置是计划中心的供给驱动的专业设置是计划中心的 “需求驱动需求驱动”模式:模式: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宰的专业设置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宰的专业设置的“需需 求驱动求驱动”模式,由于培养目标既满足社会需求,又满足个人需求,模式,由于培养目标既满足社会需求,又满足个人需求, 这种这种 供给满足动态的劳动市场的需求,是一种供给满足动态的劳动市场的需求,是一种“动力型动力型”模式。模式。 社会需求社会需求 个人需求个人需求 政政 府府 劳动市场劳动市场 需求驱动需求驱动 职业学校 专业设置

18、专业设置 需求匹配需求匹配 需求驱动的专业设置是市场中心的需求驱动的专业设置是市场中心的 “需求驱动需求驱动”模模 式式 供给模式供给模式比较指标比较指标需求模式需求模式 供给指令供给指令驱动力驱动力市场需求市场需求 主管部门为主主管部门为主 代行决策代行决策 主体性主体性职业学校为主职业学校为主 自行决策自行决策 计划计划引导方式引导方式信息信息 完成上级指令计划完成上级指令计划效益目标效益目标满足劳动市场需求满足劳动市场需求 常年不变,单调划一常年不变,单调划一设置方式设置方式因需而定,灵活多样因需而定,灵活多样 窄专业为主窄专业为主 仅设长专业仅设长专业 设置策略设置策略宽窄并存,以宽为

19、主宽窄并存,以宽为主 长短结合,以短补长长短结合,以短补长 单一性单一性 同质结构为主同质结构为主 学校专业学校专业 结构形式结构形式 多样性多样性 近质结构、异质结构近质结构、异质结构 反映滞后、僵化反映滞后、僵化需求反应需求反应反应迅速、灵活反应迅速、灵活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新旧模式对比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新旧模式对比 专业设置的发展趋势专业设置的发展趋势 专业内涵专业内涵 专业目标专业目标 专业结构专业结构 多多 极极更更 新新复复 合合 稳定稳定 分化分化 教学教学 课程课程 同质同质 异质异质 信息化信息化 服服 务务 业业 知识化知识化 个性化个性化 工工 业业高新化高新化 产业结构的提

20、升产业结构的提升 农农 业业 产业化产业化城市化城市化 专业类型的创新趋势专业类型的创新趋势 产品生产品生 产与后产与后 续服务续服务 服务扩服务扩 展与结展与结 构升级构升级 信息技信息技 术与职术与职 业融合业融合 核心资格、专门资格、关键能力、特定需求核心资格、专门资格、关键能力、特定需求 与专与专 题相题相 关的关的 服务服务 领域领域 与产与产 品相品相 关的关的 服务服务 领域领域 与媒与媒 体相体相 关的关的 工业工业 领域领域 与个与个 人相人相 关的关的 服务服务 领域领域 与环与环 境相境相 关的关的 工业工业 领域领域 姜大源,2003 职教专业设置的定位方略职教专业设置

21、的定位方略 职教职教 专业专业 设置设置 定位定位 方略方略 目标定位目标定位 地区综地区综 合为主?合为主? 行业专行业专 业为主?业为主? 主体定位主体定位 中心校中心校 辐射式?辐射式? 学校联学校联 合体式?合体式? 主体性与分支性主体性与分支性 主干与辐射贯通主干与辐射贯通 滚动发展滚动发展 职业学校职业学校 专专 业业 组合策略组合策略 稳定性与灵活性稳定性与灵活性 长线与短线结合长线与短线结合 以短补长以短补长 适应性与针对性适应性与针对性 宽口径与窄口径并存宽口径与窄口径并存 以宽为主以宽为主 规范性与需求性规范性与需求性 学历与培训互补学历与培训互补 多元结合多元结合 重点专

22、业重点专业 就业机会好就业机会好 发展前景好发展前景好教育资源好教育资源好 人力、物质、人文、管理人力、物质、人文、管理 经济、个人、科技、教育经济、个人、科技、教育 满足劳动市场需求满足劳动市场需求 适应社会整体发展适应社会整体发展体现办学效益优化体现办学效益优化 重点专业遴选的原则 就业率、创业率、对口率、稳定率就业率、创业率、对口率、稳定率 重点专业重点专业 建设策略建设策略 因校制宜因校制宜 人有我优人有我优 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人制宜 人无我有人无我有人优我特人优我特 重点专业建设策略 重点专业建设重点专业建设 目标:品牌效应目标:品牌效应 学学 校校 品品 牌牌 行业品牌行业

23、品牌 地区品牌地区品牌 提高办学效益提高办学效益 满足经济需求满足经济需求 强化调控作用强化调控作用 重点专业建设的目标重点专业建设的目标 主干辐射式主干辐射式 模块组合式模块组合式 阶段组合式阶段组合式 复合集成式复合集成式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模式选择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模式选择 同质结构同质结构 近质结构近质结构 异质结构异质结构 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形式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形式选择选择 职业教育专业的选择方法职业教育专业的选择方法 建立信息渠道 开展市场调研 实施职业分析 进行可行性研究 完成教学开发 专家论证 师资培训 硬件配置 软件配置 课程开发 修改草案 上报审批备案 招生宣传 专业实施质量

24、评估 专业设置基本程序专业设置基本程序 顺应产业结顺应产业结 构调整的职构调整的职 教专业改革教专业改革 五项原则五项原则 国家产业结构国家产业结构 调整的导向性调整的导向性 人民群众教育人民群众教育 需求的趋向性需求的趋向性 国家职业分类国家职业分类 大典的基准性大典的基准性 行业发展需求行业发展需求 重点的首选性重点的首选性 办学主体教育办学主体教育 效益的最优性效益的最优性 顺应产业调整的职教专业结构改革的五项原则顺应产业调整的职教专业结构改革的五项原则 调调 控控 各个学校在专业设置中自身办学利益的最大化各个学校在专业设置中自身办学利益的最大化 并不等于社会全局利益的最大化,市场注重利

25、并不等于社会全局利益的最大化,市场注重利 益,政府则应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益,政府则应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专业结构的适当控制专业结构的适当控制 专业设置的适时引导专业设置的适时引导 各个学校在专业设置中自身办学投入的着力点各个学校在专业设置中自身办学投入的着力点 并不代表整个社会办学的着力点,市场注重竞并不代表整个社会办学的着力点,市场注重竞 争,政府则应保证所有教育资源的整合争,政府则应保证所有教育资源的整合 市场机制下专业设置的管理手段市场机制下专业设置的管理手段 一元结构:一元结构: 计划经济下的专业设置管理是指令计划导向的,这一管理型的计划经济下的专业设置管理是指令计划导向的,

26、这一管理型的 环路机制是在教育内部封闭运行的,社会用人单位的人力需求结构环路机制是在教育内部封闭运行的,社会用人单位的人力需求结构 与政府教育部门的人力供给结构只能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的人力投资与政府教育部门的人力供给结构只能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的人力投资 结构来匹配结构来匹配。 政府职能政府职能 部门人力部门人力 投资结构投资结构 政府教育政府教育 部门人力部门人力 供给结构供给结构 指令性计划指令性计划 职业职业 学校学校 专业专业 设置设置 社会用人社会用人 单位人力单位人力 需求结构需求结构 专业管理的一元结构:教育管理者推动方式专业管理的一元结构:教育管理者推动方式 政府职政府职 能部门能部

27、门 = 政府教政府教 育部门育部门 职业学校职业学校 专业设置专业设置 人力供给人力供给 结构结构 社会用人社会用人 单位单位 人力需求人力需求 结构结构 劳动市场劳动市场 人力供需人力供需 结构结构 调控:建立框架条件调控:建立框架条件 多元办学主体目标多元办学主体目标 多元服务客体需求 专业管理的多元结构:市场受益者推动方式专业管理的多元结构:市场受益者推动方式 多元结构: 市场经济下的专业设置管理是劳动市场导向的,这一市场型的 环路机制是对整个社会开放式运行的,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结 构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供给要由劳动市场的供需结构调节匹配, 但市场注重效益,政府则要通过调控保证社会公

28、平。 职业教育的发展观职业教育的发展观 发展维度 发展动力 从数字看我国职业教育从数字看我国职业教育 (2001-2003年)年) 学生数(人)学生数(人) 中职:中职:1197万万 高职:高职:161万万 培训:培训:1亿亿 (2002年)年) 招生数(人)招生数(人) 中等职校:中等职校:515万(比万(比 2001年增加年增加28%) 高职学院:高职学院:480万(比万(比 2001年增加年增加3.1倍)倍) (2003) 学校数学校数 中中 职:职:14000所所 校均生:校均生: 733人人 重点校:重点校: 3000人人 高高 职:职: 1047所所 (2004) 重点师资基地:重

29、点师资基地:52 技能示范基地:技能示范基地:6 省级师资基地:省级师资基地:125 农村职教农村职教 初等、中等文化技术初等、中等文化技术 学校:学校:63万所万所 培训人员:培训人员:9194万人万人 在校人数:在校人数:7549万人万人 社区教育社区教育 实验地区:实验地区:28个个 实验社区:实验社区:140个个 西部职教西部职教 12个省区,投资个省区,投资3亿建立县职亿建立县职 教中心教中心186个个 1999: 85.1%; 就业率:就业率: 2000: 85.4%; 2001: 88.6% 现状现状:4.8:4.8亿农业人口亿农业人口(1.6(1.6亿非农产业,亿非农产业,3.

30、23.2亿农业)亿农业) 趋势趋势:1.7:1.7亿农业人口亿农业人口(1.4(1.4亿农业,亿农业,0.20.2亿林牧渔)亿林牧渔) 问题问题:1.5:1.5亿富裕人口亿富裕人口, ,新增新增600600万劳动力万劳动力 教育教育: :小学级以下文化程度占小学级以下文化程度占38.2%38.2% 初中文化程度占初中文化程度占49.3%49.3% 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9%11.9%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6%0.6% 受过专业技能培训者仅占受过专业技能培训者仅占9.1%9.1% 任务任务: :2003-20052003-2005 引导培训引导培训

31、: :转移转移10001000万万 技能培训技能培训: :其中其中500500万万 岗位培训岗位培训: :已转移已转移50005000万万 2006-20102006-2010 引导培训引导培训: :将转移将转移50005000万万 技能培训技能培训: :其中其中30003000万万 紧缺人才紧缺人才 农业农业 数控机床数控机床6060万万 汽车维修汽车维修8080万万 ( (汽车年增长汽车年增长13%)13%) 城市城市 培训培训: :企业下岗企业下岗11501150万万 新增初中生新增初中生700700多万多万 任务任务: :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 计算机

32、应用与软件、护理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护理 培养:培养:100100万万 培训:培训:300300万万 姜大源,2004 20002000 实训基地实训基地 20002000 LernwerkstattLernwerkstatt 1000所所 示范性中职学校示范性中职学校 100所所 示范性高职院校示范性高职院校 1000个个 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县级职业教育中心 800万(万(50%) 中等职教招生规模中等职教招生规模 50% 高等职教招生规模高等职教招生规模 2500万万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1100万万 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 20%-30% 教育附加费教育附加费

33、 用于职业教育用于职业教育 1.5%-2.5% 企业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 用于职教与培训用于职教与培训 100100亿亿 贫困学生贫困学生 实训基地实训基地 10 10 MrdMrd. . StudienhilfeStudienhilfe LernwerkstattLernwerkstatt 从数字看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从数字看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AnzahlueberblickAnzahlueberblick ueberueber die die BerufsbildungsentwicklungBerufsbildungs

34、entwicklung 2006-20102006-2010 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 普通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劳动就业劳动就业继续教育继续教育 新时期新时期 职业培训任务:职业培训任务: 市场导向市场导向 针对性、实用性针对性、实用性 技能培训技能培训 在职职工和在职职工和 新增劳动力新增劳动力 特种培训特种培训 特殊行业和特殊行业和 工种就业准工种就业准 入制度入制度 技术培训技术培训 技术工人尤技术工人尤 其是高级技其是高级技 工技师工技师 就业培训就业培训 下岗失业人下岗失业人 员再就业员再就业 创业培训创业培训 下岗失业人下岗失业人 员自主创业员自主创业 培训模式比较培训模式

35、比较 职业资格型职业资格型市场机制型市场机制型社会保障型社会保障型 加拿大加拿大 德德 国国 英英 国国 依托职业依托职业 资格标准资格标准 依托劳动依托劳动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 依托社会依托社会 保障体系保障体系 职业技职业技 术学校术学校 转转 轨轨 改改 制制 区域人力资区域人力资 源开发中心源开发中心 行业培行业培 训中心训中心 社区培社区培 训中心训中心 综合培综合培 训中心训中心 正规与非正规、学历与非学历正规与非正规、学历与非学历 国有、民营、股份、公益国有、民营、股份、公益 (行业)职业学校发展与改革的途径(行业)职业学校发展与改革的途径 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 学

36、历教育学历教育 培训教育培训教育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 灵活编制灵活编制 培训证书培训证书 学校社会学校社会 学费为主学费为主 专业管理专业管理 行政机制行政机制 稳定编制稳定编制 学历证书学历证书 学校基地学校基地 拨款拨款 为主为主 管理模式管理模式 运行机制运行机制 教学人员教学人员 结业标准结业标准 教学地点教学地点 经费来源经费来源 一校两制一校两制 职业培训的策略选择职业培训的策略选择 培训机制培训机制 培训课程培训课程 培训手段培训手段 培训评估培训评估 培训目标培训目标 培训方法培训方法 开放灵活的培训模式开放灵活的培训模式 媒体支持的教学模式媒体支持的教学模式

37、行动导向的培训方式行动导向的培训方式 模块组合的课程模式模块组合的课程模式 顾客导向的定位方式顾客导向的定位方式 过程导向的评价方式过程导向的评价方式 目标目标 效益最优化效益最优化 培训项目运作机制五原则培训项目运作机制五原则 项目选择市场化项目选择市场化 内容定位客户化内容定位客户化 操作程序职业化操作程序职业化 资源配置集成化资源配置集成化 课程组合模块化课程组合模块化 知识社会知识社会 学习地点学习地点 多维性多维性 社会场所社会场所 ( (隐性形式隐性形式) ) 物理场所物理场所 ( (显性形式显性形式) ) 网络场所网络场所 ( (虚拟形式虚拟形式) ) 知识社会特征知识社会特征

38、多样化的通讯和媒体渠道的畅通,在世界范围内多样化的通讯和媒体渠道的畅通,在世界范围内 可提供的信息,其数量和种类之多,以及获取的速度可提供的信息,其数量和种类之多,以及获取的速度 之快,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知识发展与传播的梯度性之快,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知识发展与传播的梯度性。 知识来源的多元化但缺乏必要的知识来源的多元化但缺乏必要的 透明度,因而信息的可信性和有效性透明度,因而信息的可信性和有效性 要大打折扣,尤其是网络的滥用可能要大打折扣,尤其是网络的滥用可能 导致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导致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 今日的今日的“信息爆炸信息爆炸”只是只是“昨日积雪昨日积雪”崩发,信息作

39、为产崩发,信息作为产 生知识的原材料,要升华为新的思维、新的知识,需要一个生知识的原材料,要升华为新的思维、新的知识,需要一个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过程。在知识社会里,教育界的加工过程。在知识社会里,教育界 的神圣任务是:的神圣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批判地占有和使用信息教会学生学会批判地占有和使用信息。 姜大源,2003 隐性隐性-显性显性 过程过程-陈述陈述 知识创新知识创新 (经验、理论)经验、理论) 知识管理知识管理 (个人、工作个人、工作) 知识评价知识评价 (选择、重点选择、重点) 知识获取知识获取 (正规、非正规正规、非正规) 知识应用知识应用 (任务、迁移任务、迁移) 学习型社会知识表现形式学习型社会知识表现形式 知识存在的知识存在的 三种状态三种状态 隐性知识隐性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