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陶渊明 归园田居 说课稿及反思归园田居是晋宋 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 组诗作品,共五首 (一本作六首 )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陶渊明 归园田居 说课稿及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设计指导思想】陶诗之美,不是一个十五、六 岁的中学生 轻易能领会得到的 ;陶诗之情,同 样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他的反朴 归真,他的淡泊,是 历经浮沉世俗的淘洗后人性的回 归。如果就诗论诗 ,归园田居并无多少疑 难之处,任何 强加的桂冠只会 导致学生的不 满或不屑。所以,对归园田居的学 习,既要注重 对诗歌本身的理解与感悟,更要注重从 侧面挖掘诗人的诗心所在。只有 这样,才能 让学生认同诗人,进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价
2、 值观的建构。【教学目 标】1、掌握重点字 词,了解陶渊明其人及诗文。2、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3、体会 诗中流露出的 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流露出的 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教学难点】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朗 读、品读、比较、探究【教学工具】一支粉笔一把黑板刷【课时安排】一 课时【教学步 骤】一、联系旧知,精彩 导入同学们是否以前学 过的桃花源 记这篇文章 ?作者是 谁 ?陶渊明的桃花源景色怡人,民风淳朴,在那里没有 压迫,人人平等,他 们过着一种自己自足与世隔 绝的生活, 这个充满人情温暖的桃花
3、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国,但是, 这美好的桃花源在 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那么,在 现实中,陶渊明向往的居 处是怎么 样的呢 ?今天,我 们一起去看看在 现实中,陶渊明向往的居 处到底是怎么 样的。引出今天所学的课文归园田居。二、知人 论世,作者 简介陶渊明: (365 427) ,字元亮,一 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 ) 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 时已家境没落。少年 时代有 “大 济苍生 ”的壮志。但是,陶到 29 岁时才出仕,不久又 归隐 。后又 时隐时 仕。在 41 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 邮来县,属吏告 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 “我不能 为五斗米折腰向 乡里小儿
4、。 ”即日,他便解 职而归,从此,他 结束了仕 隐不定的生活, 坚决走了 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 谥 “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 ”。( 五柳先生 )陶渊明既是 隐逸诗人也是田园 诗人,他的田园 诗直接影响到唐代的田园 诗派,唐代的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 - 王维、孟浩然三、把握 “归字,文本解 读(一 ) 、学生齐读读课 文,注意字音羁(j )、拙 (zhu )、亩 (m)、荫(y n) 、暧 、吠 f (二 ) 、听配乐录音,更正字音,把握诗中情感。(三 ) 、疏通课文,解释重点字 词 ( 结合课下注释)适:适应,迎合 ;韵:气 质,本性 ;羁鸟:笼中鸟;拙:愚拙 ;荫:遮盖 ;暧暧:昏暗
5、、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 ;墟里:村落自然:既可理解 为自然界,又可理解 为田园生活。(四 ) 、解题:1.陶渊明的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 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我 们在解读诗人的情感 时应该 要重点抓住哪个 诗眼呢 ?(归)提问:“归 ”字是 诗眼,归的意思是返回,作者从哪里返回?为什么要返回 ?回到哪里去呢 ?请同学们一起朗 读诗歌,并思考 这问题 。 (以 “归 ”字 为核心来解 读诗歌)思考、讨论、明确: 从何而归 ?为 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 去如何 ? 从何而 归?“尘 网”、“樊笼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 笼里,复得返自然。
6、) 1.、诗人把 “尘 网”、“樊笼”比做什么 ?(官场生活 )2、把 “尘网 ”、 “樊笼 ”比做官 场生活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勾心斗角、 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3、 “羁鸟 ”、“池 鱼”用来比 喻什么 ?明确:陶渊明自比,意在 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 缚、迫切要求 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 这里一方面表 现了陶渊明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 对黑暗官 场的嫌弃,一方面表 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 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为 何而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开荒南野 际,守拙 归园田。 ”1、 “适俗 ”在文中具体指什么?适应仕途中繁 缛的礼节限制和尔虞我诈
7、的权势之争, 诗人说自己缺乏 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 显示了他不同流合 污的高尚情操。2、 “爱丘山 ”、 “守拙 ”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3、既然 “性本 爱丘山 ”, “守拙 归园田 ”陶渊明何以要出仕?(生自由讨论 )炼字: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 “误”既表 现了陶渊明的后悔和厌恶之情 .出仕是由于 (一 ) 、生活所迫。 ( 二)、少年 时代有 “大济苍 生 ”的壮志。(引入写作背景 ) 东晋末年 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 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 为政治野心家争 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 紧紧束缚在野心家 们政治斗争的
8、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他不愿同流合 污,便受排 挤,孤立,他固守清 贫,只有选择离开, 选择归隐 。 “一去三十年 ”实际应该 是 “十三年 ”用夸大的数字, 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其实这一个 “误 ”字,一 误多年又何 尝不是带着期望的自投 罗网,在几 经坎坷,在官 场中碰得 头破血流,看透了官 场卑污之后,一个 误落发出了陶渊明无限的人生辛酸。 这是人生幡然醒悟后的 绝唱,是一位哲人看透世界后的箴言。小结:所以 “归 园田 ”是 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归 向何处?归园田。 “守拙 归园田 ”“开荒南野 际,守拙 归园田。 ”过渡句。1、田园有什么独特的景物吸引着陶渊明?写了
9、什么景物 ?“方宅十余 亩,草屋八九 间。榆柳荫后檐,桃李 罗堂前。 暧暧远 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十余 ”、 “八九 ”,一般来 说,计数不确是 乡里人的一种 习惯,特殊的 说,不也正表 现出诗人辞官以后那心境的散适、淡泊。动静结合的手法: “方宅十余 亩,草屋八九 间。榆柳荫后檐,桃李 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动景。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是静景。以 动衬静,以有声 衬无声。远近结合的手法: “远人村 ”, “墟里烟 ”远 景。 “方宅十余 亩,草屋八九 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鸡鸣 桑树颠。 ”是 进景。“方宅十余 亩,草屋八
10、九 间。榆柳荫后檐,桃李 罗堂前。 暧暧远 人村,依依墟里烟。 ” 是从视觉角度写。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是从听 觉角度写。2、给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给人一种怎么 样的感觉 ?明确:简朴、空阔、恬静、幽静、和谐、朦胧3、诗人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树木、鸡鸣、狗吠如此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明确:久在樊 笼的缘故,冲出 罗网,得到自由,返回大自然怀抱,其 乐无穷。一草一木也格外 亲切, “性本 爱丘山 ”。刘禹 锡的陋室 铭中有 “山不在高,有仙 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表达一种 满足与欣慰的情感。诗人捕捉的是 农村中司空 见惯,具有代表性的事物,画出了一
11、幅优美的画面,有 远有近,有声有色,有浓有淡,有拙朴自然的趣味,这一切与官 场污浊生活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所以他更加想 归去。那么, 归去如何呢 ?归 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 闲。久在樊 笼里,复得返自然。”“无尘杂 ”、“有余闲 ”、“久”、 “复 ”表现了归后的感受。1、 “返”字突出了 诗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那种 归后的释然、舒 畅的心情。2、返自然后的 “简 朴、空 阔、恬静、幽静、和 谐、朦胧”的园田生活 环境与官 场的“尘网、樊 笼 ”对比表 现了诗人怎么样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 ?明确:表达了 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得自由和独立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及不与
12、世俗同诗人归后与归前心情的 对比:归前 - 无奈、后悔归后 - 愉悦、豁达、 释然、返朴 归真四、众生 畅谈,体悟 诗人(自由交流 )清高高雅正气 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孤傲固守 纯真恬淡超逸五、艺术手法贯穿始终1、情景交融。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 远离尘世、宁静安 谧、淳朴自然的 艺术境界。 这是实境 也许的确是陶渊明 归隐后的生活情景,但更是心境 陶渊明内心追求那种恬静的生活情趣的物化, 实境与心境 浑然一体,水乳交融。2、比喻手法的运用。喻自己是一只樊 笼里的鸟,现辞官归隐就像鸟脱樊笼到大自然中去一 样轻松愉快。用“尘网 ”、“樊笼 ”比喻 官场的
13、庸俗、黑暗 ;以 “故渊 ”、 “旧林 ”比 喻乡土,贴切形象,能加深 读者对诗歌内容的理解。3、白描手法的运用。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 绘人物和花卉是用墨 线勾勒物象,不着 颜色,称 为“单线平涂 ”法。它源于古代的 “白描 ”。在文学 创作上, “白描 ”作为一种表 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 鲜明生动的形象。我国 优秀的古典小 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手法 ;鲁迅的作品,有 许多使用白描手法范例。陶渊明是 “白描 ”的高手,其描写平淡 质朴,不加任何修 饰,却极 为精练自然,如 “出水芙蓉 ”,体 现了白描手法的精髓。 鲁迅先生曾 说过: “白描 ”并没有秘
14、诀。只要 “有真意,去粉饰,勿卖弄 ”即可。4、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人归隐的田园和官 场构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返 归田园的喜悦,写人 时把“适俗”与 “守拙 ”对 比,写鸟时将 “飞翔 ”与 “囚于樊 笼 ”对 比,写 鱼时把回归自然厌恶官场的心情表达得生 动又自然。5、语言平淡自然,又富于诗意。归园田居 诗人代表作之一,能体 现诗人的艺术风 格。作品 语言平淡,又富于 诗意。诗人用自然的笔墨,使情景融 为一体。笔墨之淡与意境之 浓,笔墨之自然与意境之深 远,妙含其 间,因而大大增 强了作品的 艺术感染力。六、延伸思考, 归隐原由有人认为陶渊明的 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 现实,不思 进取的
15、表 现。有人 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他在感受自然万物和 艰难的躬耕生活中 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 归隐田园呢 ?请谈谈 你的看法七、作业布置背诵全文完成名 师一号 练习八、板书设计从何而归为何而归情景交融白描归比喻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对比【教学反思】这堂课我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说老实话,本学期我上 课基本不用多媒体 课件。目的是想与之前用多媒体 课件上课来做一比 较:主要是比 较课堂上学生的学 习情况和吸收信息情况。因 为据有关教育部分 调查显示:尽管多媒体 课件的容量大,信息多,但学生的吸收能力相比之前老 师只用一只粉笔一个黑板的情况,有所下降。于是我决定用好
16、多媒体 课件,唯我所用,只取所需。归园田居, 课堂上自我感 觉挺满意的。 课堂气氛 较活跃。1、教学目 标明确,重点 难点讲解到位,古 诗把握得当,教学效果好。2、由以前学 过的陶渊明的桃花源 记导入,联系旧知 识,回顾旧知识,重温陶渊明的形象。3、课堂上学生 对陶渊明 归隐的做法都 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表示敬佩、仰慕。有的同学不免 为此而感到 愤愤不平。主要是有感于当时的社会 环境。4、整堂 课充满了激情。5、教师语速适中,教学 节奏把握得好。6、最令我 满意的是板 书设计 。既 简单又明了,概括了 诗歌的主要内容。7、令人 遗憾之处是没给学生较多的时间让 学生讨论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做法一
17、、说教材教材这部分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三个方面 进行说课。(一 )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归园田居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诗四首中的一首。属于必读课 。本 单元收录了三峡、短文两篇和湖心亭看雪等都是描 绘自然山水景物的 优秀诗篇。通过本单元学习,培养学生 热爱祖国秀美 风光,理解 诗人在嘈 杂的社会 环境中回 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通 过归园田居其三的学 习,使学生 对山水田园 诗有初步的了解,感受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和作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 隐后的生活,表 现农村生活,表示 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 诗情感真 实,风格平淡自然, 诗味醇厚, 语言清新, 对后
18、世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引 导学生通过学习本诗了解山水田园 诗的风格特征,当是本 诗的学习目标之一。(二 ) 关于教学目 标和教学重 难点教学目标: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我 们确定的教学目 标是:感受作者的 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 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教学重点、 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 归田,不与当 时黑暗的上 层社会同流合 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 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 坚定的人生追求。二、课时安排: 1 课时三、教学器具:多媒体投影四、关于教学 过程:(一 ) 导语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 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 十年寒窗苦 读,金榜题名。 B 过着悠闲自得的生
19、活,不上大学。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 做官,有名有利B 做农民,平平淡淡。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 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 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 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 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 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 为自己的 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归园田居写于 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 对自己弃官 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 习陶渊明的舍
20、与得。3、简要介绍陶渊明,晋代 诗人,田园 诗歌的开 创者。侧重于其 “不 为五斗米折腰 ”的品格。4、听读,点拨 “秽 ”、“荷 ”等字的 读音,学生朗 读。5、理解 诗意:(1) “草盛豆苗稀 ”一句表明了什么 ?(2) 请想象 “晨 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 长,夕露沾我衣 ”所写出的情景。并用自己的 话描述一下。 ( 前 2 句体现了农家生活的 艰辛,后 2 句优美的月色描写表 现出作者不以为然,反而享受着 这劳作之趣。 )(3) 末句点明主旨, “但使愿无 违 ”的 “愿 ”是什么,陶渊明有怎 样的愿望 ?(不愿同流合 污,为了能保持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 艰辛。
21、)6、总结:此诗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诗人愉快恬淡的心情和对归隐 生活的 满足遁世思想。用 语平淡自然,朴素如口语,不见丝毫修饰,但平常中富于情趣,夜色柔和优美,意境醇美。 “带 月荷锄归 ”一句,展 现了一幅美 丽的 “月夜 归耕图”。7、朗读并背诵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 标1、掌握生字 词,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 读、背诵诗歌。2、体味 诗歌的过程和方法目 标1、通过反复朗 读,让学生体会 诗歌特有的 节奏及韵律,同 时在反复 诵读中理解 诗意,感悟诗境。2、分析 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目标陶渊明的田园 诗平淡自然,通 过学习,陶冶情操,提
22、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重点体味诗歌的情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 鉴赏陶渊明田园 诗的能力。教学方法1、诵读法。诗歌是情感的 艺术 ,多诵读有助于品味 诗歌的语言,同时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容和理解作者情感 ,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 验 。2、讲授法。抓住关 键的诗句进行分析、 讲解,启 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3、知识迁移法。通 过两首诗的学习和比较,扩大学生的 视野,加深学生 对陶渊明和归园田居 组诗情感的理解。教具准备:黑板、粉笔、 图片课时字排:一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一些充 满诗情画意的 图片,从而引 导学生进入诗意的田园 风光,进入一个世外桃园,引出陶渊明的桃花
23、源 记和他的思想。提问:看到 这些诗情画意的田园 风光图有什么感 觉 ?你们喜欢吗 ?这有没有 让你们想到世外桃园 ?我们上个单元也学 过一篇有关世外桃园的文章, 记得是哪篇 课文啊, 谁写的?(桃花源 记陶渊明 ) 请同学们根据学 过的内容 谈谈对 陶渊明的理解。找学生回答,教 师总结 。陶渊明 (365-427) ,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世号靖 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 ( 今江西九江 )人。桃花源 记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 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批判了 现实社会的黑暗。从 爱莲说 里知道他是一个 隐士。今天我 们就来看看陶渊明 隐居田园的生活 过得怎样。现 在我们一起来学 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二、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 读诗歌,而且要注意下面的注释,对诗歌有一个 总体感知。2、全班有感情的 齐读课 文,教 师正音。三、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作者: (同上 )写作背景: 诗人曾几度出仕做官、 归隐,在官僚与 隐士中徘徊。直到公元 405 年,陶渊明担任彭 泽县令时,郡督 邮来县巡察, 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 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 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 乡里小儿 ! ”即日授印去 职。此后他 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 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 归来后,作 归园田居 诗一组,共五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635-2025进出境特殊物品经营和使用生物安全风险控制规范
- GB/T 45530-2025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 考生必看数学试题及答案
- 材料力学与智能材料性能应用拓展研究创新重点基础知识点
- 高考作文科学与人文的试题与答案
- 四川省德阳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地理 含解析
- 高考数学成功法则及试题及答案
- 炼钢厂火灾应急预案(3篇)
- 软考网络故障响应流程试题及答案
- 战略评估与风险管理的联动机制探讨试题及答案
- 轨道工程施工课件
- 初学者必看-骨科读片课件
- 25Hz相敏轨道电路
- 银行抢劫预案演练
- 质量工艺问题反馈单模板
-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3.4 第1课时 羧酸 学案
- 最全深圳市工改工案例分析
- 高边坡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一览表
- GB∕T 37821-2019 废塑料再生利用技术规范
- 公共场所卫生 可吸入颗粒物PM10 方法验证报告
- 医院景观绿化施工组织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