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常规灌溉技术_第1页
水稻常规灌溉技术_第2页
水稻常规灌溉技术_第3页
水稻常规灌溉技术_第4页
水稻常规灌溉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稻常规灌溉技术 一 水稻需水特点 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一 水稻需水特点 水稻是“喜水作物”其对水分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 1.生理需水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正常生理活动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如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物质的吸收、转化和运输,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等所需要的水。 。 一 水稻需水特点2.生态需水生态需水:为水稻创造良好生长环境所需的水 调肥 调节温度 促、控水稻生长发育 协调水稻群体结构矛盾 防除杂草、病虫害 以水压洗盐碱和排洗 其他有毒物质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水稻科学灌水主要措施为: 湿润育秧, 寸水返青, 薄水分蘖, 够蘖晒田, 浅水打苞, 湿润壮籽, 黄熟落干,二

2、稻田各生育期供水 1.湿润育秧湿润育秧 种子出芽阶段具有旱长根、水长芽,热长根、冷长芽,有氧长根、无氧长芽的生理特性。因此,应保持土面湿润(土壤含水量达70%为好),以水保温,补水灌溉为好。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2.寸水返青寸水返青 移栽时根部受到损伤,吸水力减弱,而叶面蒸腾并未减少,容易失去水分平衡。如果秧苗栽后淹水过深又容易引起缺氧死苗或延迟返青。所以移后保持1寸(3.3cm)左右的水层,可营造一个比较保温,保湿的温湿环境,缓和失水与供水的矛盾,以促进新根发生而迅速返青活棵。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3.薄水分蘖薄水分蘖 水稻分蘖期宜采用干湿交替,适当保持水层的灌溉方法。一是满足植株对水分的需要,

3、使代谢作用正常进行,促进叶蘖生长;二是使植株基部和土壤接受阳光照射,提高土温和水温,增加土壤含氧量和速效养分,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分蘖的产生;三是有利于低位分蘖芽萌发,降低分蘖节位,使叶鞘变短,分蘖迅速伸出。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 4.苗够晒田苗够晒田 水稻进入分蘖末期落干晒田(轻、中、重),适宜时期在在有效分蘖临界期,最晚不超过穗分化前期,对分蘖能力强的品种,当分蘖数达到计划茎数的80%就应开始晒田,分蘖能力弱的品种可在达到计划茎数时开始晒田。 晒田作用,一是更新土壤环境,增强根系活力,加强微生物的活动;二是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三是有利于壮杆,增强抗倒伏能力;四是调节长相,增强植株抗逆性,减轻病虫危害。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5.浅水打苞。浅水打苞。 水稻拔节孕穗期需水最多,其中在水稻抽穗前5-15天内减数分裂期和花粉充实期对水分最敏感,每次灌水后水层深3厘米,水耗尽后34天再灌水。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6.湿润壮籽湿润壮籽 水稻抽穗结实期既不能缺水也不宜长时间淹水。应采取间隙落干与湿润灌溉相结合的方法。其作用在于增加土壤氧气,促进新根生长和保持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以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具体做法是:灌一次水(2cm),3-4天让其自然落干,湿润2-3天再灌一次新水,如此反复进行直至黄熟。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7.黄熟落干黄熟落干黄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