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千伏下花桥变配套35千伏线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110千伏下花桥变配套35千伏线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110千伏下花桥变配套35千伏线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110千伏下花桥变配套35千伏线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110千伏下花桥变配套35千伏线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二、110110 千伏下花桥变配套千伏下花桥变配套 3535 千伏线路工程千伏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目目 录录1 1 工程概述工程概述 .20201.1 设计依据 .201.2 工程概况 .201.3 设计规模 .201.4 设计范围 .211.5 系统部分 .211.6 工程建设时序 .22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22 2 线路路径方案线路路径方案 .23232.1 进出线规划 .232.2 影响路径方案的主要因素 .242.3 线路路径 .242.4 气象条件 .272.5 导线与地线 .272.6 绝缘配合 .282.7 换位与相序 .302.8 杆塔与基础 .3

2、12.9 通信影响 .332.10 线路节能设计 .332.11 环境保护 .343 3 配套间隔工程配套间隔工程 .35353.1 工程概况 .353.2 电气一次部分 .363.3 电气二次部分 .383.4 土建部分 .394 4 投资估算投资估算 .3939附图:附图:附图 1 线路路径图附图 2 电杆一览图附图 3 铁塔一览图附图 4 铁塔基础一览图附图 5 郦家坪变电气一次主接线图附图 6 郦家坪变电气总平面布置图附图 7 35 千伏分段间隔断面图附图 8 35 千伏 2u 出线间隔断面图附图 9 土建总平面布置图1 1 工程概述工程概述1.11.1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1)邵阳电业

3、局电网【2011】 关于下达2012年35千伏前期工作项目可研编制任务的通知 ;(2)国家电网公司下发的qgdw270-2009220千伏及110(66)千伏输变电可研内容深度规定及编制说明;(3)邵阳电业局2011年3月编制的邵阳电业局十一五规划总结及十二五规划修编报告(审定稿) ;(4) 邵阳市电网20122014年电力市场负荷分析预测报告(2011年5月) ;(5) 邵阳电业局20122014年35千伏及以上电网规划评估报告(2011年9月) ;(6)湘电公司发展2011687号关于邵阳市20122014年电网规划评估的意见 ;(7)其它相关的技术规程规范。1.21.2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4、本工程为110千伏下花桥变配套35千伏线路工程部分,将接至原35千伏下花桥变的35千伏线路改接至110千伏下花桥变电站,新建1回35千伏送电线路至35千伏郦家坪变。1.31.3 设计规模设计规模110 千伏下花桥变电站 35 千伏出线 4 回,本期出线 2 回,备用 2 回;分别接至原 35 千伏白下塘线和郦家坪变各 1 回。(1)35 千伏白下塘线接入 110 千伏下花桥变本工程将 35 千伏白下塘送电线路改接入新建 110 千伏下花桥变,新建及改造接入线共计 1.5 千米其中双回路 0.5 千米(与 35 千伏下花桥-郦家坪线路共杆) ,单回路 1.0 千米。导线均采用 jl/g1a-12

5、0/25型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 17-7.8-1270-b 型镀锌钢绞线(以下简称gj-35) ,地线逐基接地。拆除原线路 p96 号杆至 35 千伏下花桥电站段线路,拆旧线路长 1.0 千米,拆旧电杆 6 基。(2)新建 35 千伏下花桥郦家坪送电线路本工程新建 1 回 35 千伏线路,起于 35 千伏下花桥郦家坪与改接35 千伏白下塘线双回共杆线路 p4 号分支塔,至 35 千伏郦家坪变电站,线路全长 15.8 千米。采用单回路架设,导线采用 jl/g1a-120/25 型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 17-7.8-1270-b 型镀锌钢绞线(以下简称 gj-35) ,地线逐基接地。(3)郦家坪

6、35 千伏变电站扩建至下花桥变 35 千伏线路间隔 1 个。(4)配套的通信工程:沿下花桥变郦家坪变 35kv 线路架设一根12 芯 adss 光缆,长度约 17.5 千米;将原 35kv 塘渡口变35kv 下花桥变 12 芯 adss 光缆剖入下花桥 110kv 变,剖入点塘下线 p95 下花桥110kv 变光缆长度 1 千米,在剖入点 p95 与原光缆接续,形成 35kv 塘渡口变110kv 下花桥变光缆电路。1.41.4 设计范围设计范围新建上述110千伏下花桥变配套2条35千伏送电线路工程、配套间隔工程以及通信工程的本体设计,线路影响范围内的通信线路干扰与危险影响的计算及本线路工程的投

7、资估算等可行性研究工作。1.51.5 系统部分系统部分1.5.11.5.1 建设必要性建设必要性为了加强 110 千伏下花桥变电站供电区域供电网络结构,将 35 千伏塘渡口、郦家坪变接入该站 35 千伏母线,提高了 2 座 35 千伏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并实现与谷洲变之间的 35 千伏网络互联互供,项目建设十分必要。1.5.21.5.2 导线截面选择导线截面选择在 35 千伏下花桥白下塘线、下花桥郦家坪送电线路正常情况下,考虑送电功率因素 0.9,周围空气温度 40,温度修正系数 0.9,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5000 小时,截面积为 120 平方毫米的导线经济输送容量约为 8.4 兆瓦,极限输

8、送容量约 23 兆瓦,故本工程线路选用截面积为 120 平方毫米的钢芯铝绞线。1.5.31.5.3 系统对侧建设情况系统对侧建设情况根据 110 千伏下花桥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10 千伏下花桥变电站 35 千伏出线 4 回,本期出线 2 回,备用 2 回;即接至 35 千伏郦家坪变 1 回、将 35 千伏 35 千伏白下塘送电线路接入 1 回。本期扩建 35千伏郦家坪变 35 千伏出线间隔 1 个。1.61.6 工程建设时序工程建设时序建议本工程 2013 年 4 月开工建设,2011 年 8 月建成投产。1.7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1。表

9、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不含损耗及代用)序号项目单位总量公里指标 35千伏白下塘线接入110千伏下花桥变1线路长度千米5.5/2导线jl/g1a-120/25吨9.0521.6463地线xgj-35吨0.6220.1134拉线吨0.9530.1735杆塔钢材吨32.6545.937基础钢材吨12.0522.191接地钢材吨6.6451.2086地脚栓吨1.9580.3567挂线金具吨0.7360.1348拉线金具吨4.9390.8989混泥土吨166.61130.29310绝缘子片62911511防振锤支2133912沙子立方米92.00616.72813碎石立方米163.74229.77114

10、本体投资万元169.9530.915静态投资万元237.0543.116动态投资万元242.6844.12 新建35千伏下花桥郦家坪送电线路1线路长度千米5.5/2导线jl/g1a-120/25吨9.0521.6463地线xgj-35吨0.6220.1134拉线吨0.9530.1735杆塔钢材吨26.3684.794基础钢材吨8.0281.46接地钢材吨6.5431.196地脚栓吨1.4550.2657挂线金具吨0.7140.138拉线金具吨4.9390.8989混凝土吨121.53422.09710绝缘子片60411011防振锤支2133912沙子立方米67.48512.2713碎石立方米1

11、19.99721.81814本体投资万元172.7331.415静态投资万元234.1442.5716动态投资万元239.743.582 2 线路路径方案线路路径方案2.12.1 进出线规划进出线规划根据 110 千伏下花桥变电站电气设计资料,该站 35 千伏线路均向南侧进出线,出线间隔共 4 回,本期工程占 1u 和 2u 两个进出线间隔。具体出线布置如下图所示。北大门下花桥变35千伏母线3备用421备用白下塘线郦家坪2.22.2 影响路径方案的主要因素影响路径方案的主要因素本工程为新建 35 千伏输电线路,根据现场调查和协议情况,影响本工程路径方案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点:(1)由于本次 35

12、 千伏线路距离不长,且通道紧张,线路接入原则尽量利用原通道就近接入 110 千伏下花桥变,又 110 千伏下花桥变位于下花桥镇规划开发区的西侧边缘,所有线路均需尽量绕开规划开发区。(2)线路所经地区房屋分散,尽量避开成片的房子对线路路径也有一定的影响。(3)考虑到施工及运行检修的运输条件,线路尽量靠近已有公路走线。2.32.3 线路路径线路路径2.3.12.3.1 路径方案说明及分析路径方案说明及分析本线路路径选择原则为尽量利用原通道就近接入,避开线路途径集镇的规划区,再尽量沿已有的公路走线。由于 35 千伏白下塘线接入 110下花桥变线路长度较短,故方案唯一;35 千伏下花桥郦家坪送电线路分

13、别在下花桥镇南、北两侧各选择了一个路径方案,方案如下。线路路径详见附图 1。(1)35 千伏白下塘线接入 110 千伏下花桥变线路从 110 千伏下花桥变 35 千伏出线门架东侧第 1 个出线间隔(1u)起出变电站至双回终端塔(与 2u 郦家坪间隔共塔)后大转角往北,与下花桥-郦家坪线路双回共杆跨越下花桥至塘渡口方向的公路后分支,一回接至原白下塘 p95 号杆附近(另一回至郦家坪) ,再改造线路长 1.0 千米。新建线路全长 1.5 千米,双回路 0.5 千米(与下花桥-郦家坪线路共杆) ,单回路 1.0 千米。拆除原线路 p96 号杆至 35 千伏下花桥电站段线路,拆旧线路长 1.0 千米,

14、拆旧电杆 6 基。本线路经现场勘测选定本工程线路走向,基本是沿丘陵山区向西北方向走线,地势较为平坦,高差不大,海拔在 250330 米之间,丘陵50%、山地 40%、泥沼 10%;土质多为风化岩石和硬塑坚土,坚土 10%、岩石 20%、泥水 50%、送砂石 20%;送电线路全线线路经过的地区交通较好,沿线有县级公路可以利用,运行方便。本线路地理属城镇边缘,线路走廊有限,跨越 10 千伏线路 1 处,低压、通信线较多。(2)新建 35 千伏下花桥郦家坪送电线路 方案一:线路从 110 千伏下花桥变 35 千伏出线门架东侧侧第 2 个出线间隔(2u)起出变电站至双回终端塔,与 35 千伏白下塘线接

15、入 110千伏下花桥变线路双回共塔大转角往北,跨越下花桥至塘渡口方向的公路后分支,下花桥郦家坪线路(另一回接白下塘线)经南华山至大塘矿水库右转,经于塘冲至李家山跨过邵阳-永州省道后右转。然后经青山岭、上头院子至文冲左转,再分别经新屋冲、左家桥、沙子园小转角后,线路至羊木岭右转,再经光绪塘至白竹塘左转,再经铁丝塘至罗塘冲左转,直走跨过下花桥-郦家坪的县道后经双回终端塔进入 35 千伏郦家坪变 3u 间隔,线路全长 15.8 千米。本线路经现场勘测选定本工程线路走向,基本是沿丘陵山区向东北方向走线,地势较为平坦,高差不大,海拔在 250370 米之间,丘陵40%、山地 40%、泥沼 20%;土质多

16、为风化岩石和硬塑坚土,坚土 32%、岩石 20%、泥水 18%、送砂石 30%;送电线路全线线路经过的地区交通较好,沿线有县级公路可以利用,运行方便。本线路地理属城镇边缘,线路走廊有限,跨越 10 千伏线路 6 处,低压、通信线较多。 方案二:线路从 110 千伏下花桥变 35 千伏出线门架东侧侧第 2 个出线间隔(2u)起出变电站至双回终端塔,连续三次转角后至老屋周家左转,至铁铺跨过邵阳-永州省道后左转。再分别经上黄合岭、五龙岭、双家榜、镇南亭、鸭婆井小转角后,线路至上三房头左转,再经乌龟塘至落雁塘右转,再经沙子园至羊木岭右转,经光绪塘至白竹塘左转后,再经铁丝塘至罗塘冲左转,直走跨过下花桥-

17、郦家坪的县道后经双回终端塔进入 35 千伏郦家坪变 3u 间隔,线路全长 16.2 千米。本线路经现场勘测选定本工程线路走向,基本是沿丘陵山区向东北方向走线,地势较为平坦,高差不大,海拔在 250390 米之间,丘陵30%、山地 50%、泥沼 20%;土质多为风化岩石和硬塑坚土,坚土 32%、岩石 30%、泥水 16%、送砂石 22%;送电线路全线线路经过的地区交通较好,沿线有县级公路可以利用,运行方便。本线路地理属城镇边缘,线路走廊有限,跨越 10 千伏线路 5 处,低压、通信线较多。以上两个路径方案各有优缺点,方案一地势以丘陵和山地为主,线路长度稍短,曲折系数小,但所经院落稍多。方案二地势

18、起伏较大,多为山地和丘陵,转角度数稍大,线路转角稍多,运输条件稍差,其他方面两个方案都差不多。在考虑工程经济造价和充分征求县规划局与下花桥、郦家坪镇府意见后,我院推荐方案一为最终路径方案。2.3.22.3.2 路径协议情况路径协议情况我单位工作人员经现场调查后,分别与沿线有关的政府、规划、等部门进行了联系,并按有关协商意见调整了线路的部分路径,已取得协议。详见附件 1。2.42.4 气象条件气象条件本线路沿线海拔在 320 米左右,根据本区域多年运行的 35 千伏送电线路的运行情况以及参照邵阳县对本地多年气象监测,本工程设计选用的气象条件组合如表 2。4000-10001500-5250导线-

19、51010地线-51015-5100导线0015地线00151515015100表2 设计气象条件一览表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风速(米/秒)冰厚(毫米)工况 气象条件气温()最大风速设计覆冰600.9冰密度(克/立方厘米)事故情况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雷电日(日/年)安装情况2.52.5 导线与地线导线与地线2.5.12.5.1 线型选择线型选择根据所选定的设计气象条件,我们对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多种不同截面的导线进行了电气、机械以及运行经验等各方面的比较,最终导线推荐采用 jl/g1a-120/25 型钢芯铝绞线。所用导线的机械特性见表 3。根据防雷要求,本工程在进出

20、变电站 1.5 千米以内架设地线。地线采用 17-7.8-1270-b 镀锌钢绞线,地线逐基接地。经计算,单相短路故障时普通地线温升满足要求。所用地线的机械特性见表 3。jl/g1a-120/2517-7.8-1270-b铝股122.48钢股24.25综合146.7315.747.8铝股74.72钢股72.1526.6295.12000/3101168.2518.9710-611.510-676000181420/7.8表3 导线和地线机械物理特性表导线及避雷线型号计算截面(平方毫米)37.17密度(吨/立方米)计算外径(毫米)股数及每股直径(毫米)单位重量(千克/千米)制造长度不小于(米)7

21、2.6瞬间破坏应力(兆帕)温度线膨胀系数(1/)弹性模量(牛/平方毫米)2.5.22.5.2 防振措施防振措施防振锤已广泛应用在架空送电线路上,有良好的消除微风振动的作用和丰富的运行经验。按照设计规程规定,钢芯铝绞线年平均运行应力大于破坏应力的 16%,钢绞线年平均运行应力大于破坏应力的 12%,即需采取防振措施。本工程档距约在 120350 米之间,钢芯铝绞线及钢绞线实际年平均应力均超过规程允许值,因此本工程导地线需采取防振措施。2.62.6 绝缘配合绝缘配合2.6.12.6.1 污秽区划分污秽区划分根据湖南省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及现场踏勘情况,此送电线路工程处于 c 级污区,故按 c 级污区

22、进行绝缘配置。2.6.22.6.2 导线绝缘子型号和片数的确定导线绝缘子型号和片数的确定采用 u70/146 钢化玻璃绝缘子,悬垂串采用 4 片钢化玻璃绝缘子。泄漏比距=3204/35=36.57 毫米/千伏25 毫米/千伏,满足要求。绝缘子串相配合的线路带电部分对杆塔最小空气间隙值见表 4。主要尺寸及其机电特性表 5、6。运行情况雷过电压操作电压工频电压最小空气间隙(毫米)450250100表4 最小空气间隙值表 型号公称结构高度h(毫米)最小电弧距离(毫米)公称爬电距离s(毫米)连接形式标记单个重量(千克)u70/146146255320163.78表5 绝缘子主要尺寸型号机械破坏负荷(不

23、小于)千牛冲击耐受电压(不小于)千伏1分钟湿耐受电压(不小于)千伏最小击穿电压(不小于)千伏u70/1467010040110表6 绝缘子机电特性表2.6.32.6.3 绝缘子串及金具绝缘子串及金具2.6.3.12.6.3.1 绝缘子串组装型式绝缘子串组装型式 本工程在一般地区,导线悬垂串采用单联绝缘子串。在重要交叉跨越处及悬垂角较大时,导线悬垂串采用双联绝缘子串。本工程导线耐张串,采用单联绝缘子串。地线悬垂串,一般使用单联金具串。本工程绝缘子串具体配置如表 7。 绝缘子串导线悬垂4片4u70/146耐张4片4u70/146表7 绝缘配置一览表2.6.3.22.6.3.2 绝缘子和金具的安全系

24、数绝缘子和金具的安全系数本工程所使用的绝缘子进行机械强度设计时,其安全系数:最大使用荷载不小于 2.7,断线情况不小于 1.8,断联情况不应小于 1.5。金具为原电力部1997 年修订版电力金具产品样本所列的金具型式,金具与 gb1179-83 标准导线完全配合。根据设计规程规定,金具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在运行: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下不小于 2.5,断线、断联情况下不小于 1.5。全部金具采取热镀锌防腐。 2.6.42.6.4 防雷和接地防雷和接地 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和绝缘配合规程规定,考虑到本工程线路路径经过地区多年平均雷电日数,结合该地区已建线路情况,本工程在进出变电站 1-2 千米处需架

25、设单避雷线。杆塔上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也不大于 25为防止雷击档距中央反击导线,在+15无风情况下。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距离应满足下列校验公式的要求:s0.012l+1式中:s导线与地线间距离(米) l档距(米)为保护变电设备提高进出线的耐雷水平,架设避雷线段杆塔接地电阻控制在 8 欧以下,其他杆塔接地电阻不大于 20 欧。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优先采用换土的方式改善接地性能。接地引下线与砼杆连接应采用角钢,并使用防卸螺栓。居民区和水田中的接地装置,宜围绕杆塔基础敷设成闭合环形。利用自然接地极和外引接地装置时,应采用不少于两根导体在不同地点与杆塔接地网相连接。水平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 5 米。

26、接地装置的导体,应符合热稳定的要求。接地引线与接地体的连接、接地体之间的连接应焊接,其搭接长度必须为圆钢直径的 6 倍(双面焊)。本工程杆塔装设接地装置,接地装置采用 10 圆钢以水平方式敷设,在耕作区深度一般埋深不应小于 0.8 米,在山区一般埋深不应小于0.5 米。接地引下线全部采用 12 热镀锌圆钢。2.72.7 换位与相序换位与相序本次工程线路全长未超过 100 千米,按设计规程规定,本线路无须换位。2.82.8 杆塔与基础杆塔与基础2.8.12.8.1 杆塔杆塔类型类型本线路工程采用预应力水泥杆和铁塔混合使用,以降低工程造价。在交通允许的情况下,可打拉线,有排杆场地,使用条件在电杆使

27、用范围内,优先采用了钢材耗量少,施工方便且有运行经验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在超过电杆使用条件,排杆、立杆、打拉线困难的地方及重要交叉跨越处、线路通道狭窄处,采用自立式铁塔。所选杆塔见表 8。表8 本工程推荐杆塔使用条件及数量序号塔型类别转角度设计档距(米)数量水平垂直35千伏白下塘线接入110千伏下花桥变线路135h-sj13-18双回终端塔0-902003503235h-sz11-21双回直线塔03505001335g-jj13-18单回转角塔0-902503502435e-z11-24单回直线杆02504003535e-j11-18单回转角杆0-302504001合计/1035千伏下花桥

28、-郦家坪线路135h-sj13-18双回转角塔0-902003501235g-jj13-18单回转角塔0-902503502335g-jj3-21单回转角塔0-902503504435g-jj2-18单回转角塔30-602503502535g-jj11-18单回转角塔0-302503502635g-jj1-21单回转角塔0-302503504735g-zs11-21单回直线塔03505003835g-zs1-21单回直线塔03505002935g-zs1-27单回直线塔035050041035e-b1-21单回直线杆025040051135e-z11-21单回直线杆025040031235e-

29、z11-27单回直线杆025040041335e-z1-21单回直线杆025040081435e-z1-27单回直线杆0250400121535e-zm1-24单回直线杆0350500161635e-j11-18单回转角杆0-3025040011735e-j1-18单回转角杆0-3025040051835e-j12-18单回转角杆30-6025040011935e-jm1-18单回转角杆0-302504007合计/86本工程采用的水泥杆塔共 8 种,分别为 35e-b11、35e-z1、35e-z11、35e-zm1 型直线杆和 35e-j1、35e-j1i、35e-j12、35e-jmi 型

30、转角杆。这些水泥电杆为 35 千伏通用设计杆型,电杆一览图见附图 2。为了更好保护拉线,本工程 ut 线夹螺母采用防卸螺母加防卸套加普通六角螺母配置。电杆横担采用平面横担,电焊结构,分段用螺栓连接。为了方便运行,电杆横担及以上部分的螺栓均加扣紧式防松螺母(带双帽螺栓除外) 。电杆接头钢圈采用 bw9300 重防腐涂料进行防腐。本工程采用自立式铁塔共 8 种,分别是为 35g-zs1、35g-zs11 型单回直线铁塔和 35h-sz11 双回直线铁塔;35g-jj1、35g-jj11、35g-jj2、35g-jj3、35g-jj13 型单回转角铁塔和 35h-sj13 双回转角铁塔,铁塔一览图见

31、附图 3。上述塔型已在许多工程中使用,运行情况良好。为防止螺栓松动,所有铁塔地面以上 8 米内所有的螺栓、脚钉、接地引下线的连接螺栓采用防卸螺栓和防卸脚钉,铁塔 8 米以上的所有连接螺栓加扣紧式防松螺母。所有铁塔构件和螺栓、脚钉、垫圈等均应热镀锌防腐蚀。所有连接板加劲板的焊缝高度不应小于板厚,构件须要弯曲者一律采用热弯(火曲) 。2.8.22.8.2 基础部分基础部分2.8.2.12.8.2.1 工程地质概况工程地质概况本工程沿线地质情况主要划分为:强风化岩石(类地质)和硬塑粘性土(类地质),可塑粘性土(类地质)三类,无不良地质地带。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1 年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参数

32、区划图 (gb 183062001) ,本线路沿线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4g,地震基本烈度按六度考虑。本工程沿线没有跨越河流,地下水对基础无腐蚀作用。2.8.2.22.8.2.2 杆塔基础杆塔基础本工程铁塔基础拟采用掏挖式基础为主,直柱大板式基础为辅。山地丘陵地区配合全方位高低腿采用掏挖式基础,该基础施工简单,混凝土耗量少,不破坏原状土,可以降低工程造价,并对水土保持非常有利。本工程推荐采用基础形式的使用方案见表 9。表9 铁塔基础使用方案一览表塔型地质类型35g-zs1掏挖式掏挖式直柱大板式35g-zs11掏挖式掏挖式直柱大板式35g-jj1掏挖式掏挖式直柱大板式35g-jj11掏挖式掏

33、挖式直柱大板式35g-jj2掏挖式掏挖式直柱大板式35g-jj3掏挖式掏挖式直柱大板式35g-jj13掏挖式掏挖式直柱大板式35h-sz11掏挖式掏挖式直柱大板式2.92.9 通信影响通信影响本送电线路系中性点直接接地三相对称系统,为高可靠性线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通信线路验算,当送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电磁危险影响和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干扰影响。通过计算,本输电线路对沿线的一、二级主要通信线路的危险影响和干扰影响都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允许值以内。对沿线市、县级电视差转台、转播台已满足国标 gbj 14390“架空电力线路、变电所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干扰防护间距标准”的要求。2.102

34、.10 线路节能设计线路节能设计本工程通过现场进行实地踏勘,调查影响路径的障碍,优化方案避开了沿途城镇规划区、大面积水产养殖场、采石场、砖厂、学校等主要障碍物及比较密集的房屋群,使得路径走向更加合理,减少线路长度及跨越林区长度,减少跨越房屋量,更加方便施工和运行,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减小工程建设对人民群众生活扰动的思想。导线的选择主要是对导线经济电流密度、允许发热条件下线路极限输送容量、表面场强、起晕电压、电晕损耗、地面场强、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的控制,应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使得设计方案最经济、环保。本工程线路导线采用高导电率钢芯铝绞线,降低了线损。同铝包钢绞线和铝合金绞线相比,钢芯铝绞线

35、铝线导电率最高,可以达到同等截面铜导线的 6163%,线损最小,能源利用率最高。送电线路的地线除用作防雷外,还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如降低不对称短路时的工频过电压,减少潜供电流,作为屏蔽地线以降低电力线对通信线的干扰。为了防止电晕和涡流损失,导线悬垂线夹采用铝合金材料制造的防晕线夹,防振锤采用符合线路要求的产品,其线夹采用铝合金材料。金具为原电力部1997 年修订版电力金具产品样本所列的金具型式。全部金具采取热镀锌防腐措施。采用典型设计塔形,提高了防雷效果,减少了线路故障率。2.112.11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恶化问题日趋严重,国家已把环境保护工作列为重点,加

36、大力度进行环境治理。所以,如何解决在电力工程建设中所牵涉到的环境保护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选线设计过程中特别重视对环境影响的问题。线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高压走廊占有耕地、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产生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音以及地面附近的电场、磁场效应。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线路工程对地方的不良影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满足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1988)、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 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 157071995)等规定的标准;(2)选线时积极征求地方城建、规划部门的意见,避开城镇规划区和居民区,减少线路可听噪音和

37、电磁辐射对人民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的影响;(3)积极采用航测选线和 gps 定位,优化路径,减少跨房,减少树木砍伐,保护环境;(4)线路路径尽量少占良田、耕地,尽量避开林场,以求减少对林区的砍伐和对植被的破坏;(5)为了减少植被的破坏,使用全方位高低腿和升高基础,基本做到“零降基” ,减少土石方开挖量;(6)在施工阶段中塔基坑在基础施工后尽量回填,少量余土堆置附近低洼处,并夯实,以防造成水土流失,作好护面和人工植被。基础及线路施工的临时道路,在施工完成后尽快复耕或复植。3 3 配套间隔工程配套间隔工程3.13.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郦家坪变 35 千伏间隔扩建工程(本工程为 35

38、千伏下花桥郦家坪变 35 千伏新建线路工程的配套间隔扩建工程)(2)变电站站址:邵阳县郦家坪镇(3)变电站情况介绍: 35 千伏郦家坪变电站规划为 2013 年建设投运变电站。原可研建设规模:主变压器远期 2*6300kva,一期 1*6300kva;35 千伏出线 1 回(谷郦线) ,预留了 3 个 35 千伏出线间隔;10 千伏按每台主变出线 4 回。容性无功按每台主变配一组容量 1000kvar 的无功电容器组,一期1*1000kvar。 主接线方式:35 千伏采用单母线接线,10 千伏采用单母线接线。 电气总平面布置:35 千伏户外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西南侧,配电综合室布置在站区东北侧;

39、10 千伏生产综合室布置在站区东北侧,无功补偿装置布置在 10 千伏配电室的东北侧。主变压器构支架及设备基础布置在 10 千伏配电室与 35 千伏构支架之间。变电站进站道路从站区东南侧中部引入。 配电装置:35 千伏配电装置、主变压器、电容器采用户外布置;10 千伏配电装置、二次保护设备采用户内布置。35 千伏配电装置采用户外软母线 ais 设备半高型双列布置;35 千伏线路、主变压器出线采用架空出线。10 千伏配电装置采用户内高压开关柜单列布置,全电缆段出线。(4)本期建设规模:新建 35kv 出线(下郦线)间隔一个。3.23.2 电气一次部分电气一次部分3.2.13.2.1 系统方案系统方

40、案本工程为 110 千伏下花桥变配套 35 千伏线路工程部分,将接至原35 千伏下花桥变的 35 千伏线路改接至 110 千伏下花桥变电站,新建 1回 35 千伏送电线路至 35 千伏郦家坪变。3.2.23.2.2 电气一次扩建规模电气一次扩建规模新上 35kv 隔离开关(单接地)2 组、新上 35kv 隔离开关(双接地)1 组、35kv 出线断路器 1 台、避雷器 3 台、35kv 线路电压互感器 1 台。3.2.33.2.3 电气主接线电气主接线35 千伏电气主接线维持原来的单母线接线形式,10 千伏电气主接线维持原来的单母线接线形式。3.2.43.2.4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41、:设计在设备的选择中参考了国网采购 erp 标准。 35 千伏断路器35 千伏断路器选用 sf6 断路器,其额定电流 125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为 25ka,其额定热稳定电流(4s)为 25ka,额定动稳电流为63ka,断路器配弹簧操作机构。外置干式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比为2200/5a,准确级次为 10p30/0.5/0.2s。 35 千伏隔离开关设计拟选用 gw5-35 型隔离开关,35 千伏隔离开关的额定电流为1250a,额定热稳定电流(4s)为 25ka,额定动稳电流为 63ka。 35 千伏避雷器设计拟选用 y5wz-51/134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

42、选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导线选择35 千伏母线及出线间隔设备连接导线选用 lgj-120/25。3.2.53.2.5 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本期扩建基本维持原有电气平面布置不变,本期新上 2u 出线间隔设备以及 1 组分段隔离开关。详见:电气总平面布置图。3.2.63.2.6 防雷接地防雷接地(1)新增设备均在原设计防雷保护范围内,本期不作变更。(2)根据运行单位反应,该站的接地电阻满足要求,本期不需要进行接地网改造。本期只考虑新增设备可靠接地。3.2.73.2.7 站用电及动力照明站用电及动力照明(1)站用电系统本期不作考虑。(2)动力照明本期不作考虑。3.2.83.2.8 电缆设施电缆设施:本期扩建工程进行电缆敷设时将破坏原有电缆防火隔墙等封堵设施,本期施工完毕时应予以恢复。3.2.93.2.9 检修电源检修电源:本期不作考虑。3.33.3 电气二次部分电气二次部分3.3.13.3.1 二次扩建内容二次扩建内容根据一次扩建规模,本期增加 35 千伏线路保护测控装置一套,安装于原 35 千伏线路保护测控屏内;新上高压电能表一块,安装于原电能表屏上。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