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一)_第1页
2020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一)_第2页
2020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一)_第3页
2020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一)_第4页
2020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精品文档 2020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一) 选择题: 第1题单选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排比 参考答案:A 第2题单选 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的诗人是() 屈原 A. B.陶渊明 C.曹操 D.王维 B 参考答案: )3 第题单选 张中丞传后叙一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是( 抒情与叙事并重 A. B.议论与叙事并重 抒情与议论并重 C. D.描写与抒情并重 参考答案:B 世纪的改革家”的是被列宁称作“中国题单选第 4 11( ) -百度文库赵德林作品 精品文档

2、A.曹操 B.韩愈 C.司马光 D.王安石 参考答案:D 第5题单选 王昌龄最擅长的是( ) 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参考答案:D 第6题单选 论快乐一文提出精神的炼金术能( ) A.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 B.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C.教人学会休息 D.洗涤灵魂 参考答案:B 第7题单选 其作品被称为俄国19世纪4070年代的“社会历史编年史”的作家是( ) A.托尔斯泰 B.屠格涅夫 C.果戈里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D.普希金 参考答案:B 第8题单选 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京味的著名作家是( ) A.茅盾 B.巴金 C.老舍 D.

3、鲁迅 参考答案:C 第9题单选 柳永的词集是( ) A.漱玉词 B.乐章集 C.淮海词 D.稼轩词 参考答案:B 第10题单选 屠格涅夫的成名作是() A.罗亭 猎人笔记 B. 木木C. D.阿霞 参考答案: B 阅读题: -百度文库赵德林作品 精品文档 1、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民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五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者也。 问:(1)给这

4、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2)请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3)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4)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 答:(1)到“此五帝三五之所以无敌也”为第一层,后面是第二层。前面写纳客之利,后面写逐客之害。前后形成对比。 (2)前一层的中心名是“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后一句的中心句是“此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也”。 (3)类比法和对比法。 (4)比喻、排比、对偶。 2、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伏惟圣明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郞署,本图官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徽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

5、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问:(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归纳每层的大意。 (2)文中的“圣朝”、“伪朝”分别指哪一个具体朝代? (3)作者特意标举“圣朝以孝治天下”,这是运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1)第一层至“特为尤甚”,打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作为自己不能奉召出仕的最重要的道德依据。第二层至“在所希翼”,表明自己不能奉召出仕,并不是忠于前朝,保全名节,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第三层,叙述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

6、情况,表明自己尽孝祖母的心迹。 (2)圣朝指晋朝(西晋),“伪朝”指蜀汉。 (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4)比喻。 3、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将薪至于古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与势力,养其根而埃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铧,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问:(1)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2)这里的“根”和“膏”比喻什么?“实”和“光”又比喻什么? (3)这段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除比喻外门这里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1)只有加强道德修养,才能取得成就。 (2)前者比喻修养,后者比喻为成就。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类比。 (4)对偶。 4、阅读下面一段

7、话,然后回答问题: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问:(1)“气”和“言”指的什么? (2)作者认为“气”和“言”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怎样的?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1)“气”指的是人类在精神的修养 “言”文章的语言。 (2)气盛则言宜。 (3)类比法。 5、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

8、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问:(1)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中两个长句论证说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3)这2个长句构成何种关系?最能体现这种关系的语句是什么? (4)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认证方法? 答:(1)成败皆自于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前一个长句先赞其兴国之壮,后一个长句叹其亡国之衰。 (3)对比。壮和衰。 (4)例证法和对比法。 选择题: 第1题单选 陈情表是一篇( ) A.书信 B.小说 C.辞赋 D.奏疏 参考答案:D 第2题单选 下列作家中,是作品具有独特的“含泪的微笑”风格的作家是( ) A.屠格涅夫 B.欧亨利 C.莫泊桑 D.培根 参考答案:B

9、第3题单选 柳永八声甘州贯穿全词的句子是( )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B.叹年来踪迹 C.不忍登高临远 D.想佳人妆楼长望。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参考答案:C 第4题单选 本文是一篇( ) A.人物传记 B.叙事散文 C.抒情散文 D.说理散文 参考答案:A 第5题单选 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的诗集() 北方 A. 大堰河我的保姆 B. C. 艾青诗选 D.旷野 参考答案:A ) 6 第题单选 文学研究会在京成立于( A.1923年 年B.1921 年 C.1920 D.1925年 参考答案:B 陈情表中“结草”典故出自第 7题单选 ( ) 国语A. B. 战国策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C.诗经 D

10、.左传 参考答案:D 第8题单选 奠定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地位的一部作品是( ) A.槐园梦忆 B.雅舍小品 C.雅舍谈吃 D.实秋杂文 参考答案:B 第9题单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出自于( ) A.论语 B.孟子 C.左传 D.韩非子 参考答案:A 第10题单选 下列文章中属驳论文的是( ) A.论毅力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答司马谏议书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参考答案:D 阅读题: 1、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原来气是动的,可以变化。我们常说志气,志是心之所向,可以在四方,可以在千里,志和气是配合着的。节却是静的,不变的;所以要“守节”,要

11、不“失节”。有时候节甚至于是死的,死的节跟活的现实脱了榫,于是乎自命清高的人结果变了节,冯雪峰先生论到周作人,就是眼前的例子。 问:(1)这段话可分为几层意思?它们的关系如何? (2)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 (3)这段话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答:(1)两层意思。一层论气是动的,变化的,另一层论节是静的,不变的;两层的意思构成对比关系。 (2)气是动的,变化的;节是静的,不变的。 (3)对比法,例证法。 2、 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

12、,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 问:(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论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作者以“用兵致胜”的要诀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3)文中所引的两句诗属于何种论据材料?这两句话的内容与论点构成怎样的关系? (4)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哪几种认证方法? 答:(1)选择材料要突出主旨,切中要害。 (2)说明了选择材料所要遵循的原则。 (3)以名人名言作诊所。其内容与论点构成比喻关系。 (4)类比法、引证法和对比法(切中要害与不能切中要害的对比)。 3、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艺术的特征是完整,完与整是相

13、因的,整一才能完美。 安排文章材料, 在许多意思并存时,想产生整一的印象,它们必须轻重分明。文章无论长短,一篇须有一篇的主旨,一段须有一段的主旨。主旨是纲,由主旨生发出来的意思是目。纲必须能领目,目必须附丽于纲,尊卑就序,然后自能整一。“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一篇文章的主旨应有这种气象,众星也要分大小远近。主旨是着重点,有如照像投影的焦点,其余所有的意思都附在周围,渐远渐淡。 问:(1)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这段文字的谁有什么特点? (3)这里运用哪几个比喻? 答:(1)写文章要围绕主旨安排材料,做到轻重分明。 (2)层层深入。 (3)用了三个比喻:一是用纲与目的关系作比喻;

14、二是用北斗星与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群星的关系作比喻;三是用照相的聚焦作比喻。 4、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从上面的话看来,我们可以知道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所以我们只略谈原理,不像一般文法修辞书籍,在义法上多加剖析。“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知道文章作法,不一定就做出好文章。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寓变化于整齐,整齐易说,变化则全靠心灵的妙运,这是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了。 问:(1)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引用“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说明了什么问题? (3)“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寓变化与整齐”这句话是如何说明论点的? 答:(1)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

15、(2)说明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理”可教,而“法”却靠个人的巧妙运用。 (3)在这句话中,“整齐”指的是“理”:“变化”指的是“法”。在整齐中求变化;就是说在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创造出灵活多样的写作方法。这就时一步阐明了“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 5、分析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 问:(1)请分析“尝”、“吞下”、“咀嚼”、“消化”几个动词的实际含义? (2)请说明这段话的修辞效果。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答:(1)“尝”是指选读其中的一部分:“吞下”是指全读、但不必细心地读:“咀嚼消化”则不但要全读、勤读、而且要

16、精读、细读。 (2)这段话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将读书比拟成吃东西,显得十分生动形象 1、下列诗歌属于乐府旧题的有( ) A短歌行 B 饮酒 C蛇 2、采薇一诗的艺术特点是( ) A 反复咏叹 B 抒情和写景融为一体 C 起兴手法 3、提倡“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 ) A 韩愈 B 柳宗元 C 白居易 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中的“甘”“美”“乐”属( ) A 使动词 B 意动词 C 名词 5、“功施到今”中“施”读作( ) A y B s C sh 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 ) A 柳永 B 苏轼 C 李清照 7、下列诗篇不属于乐府旧题的

17、有( ) A 短歌行 B 月夜 C 春江花月夜 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作者是( ) A 陆游 B 唐琬 C 白居易 9、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 ) A 赠别诗 B 七言古诗 C 山水诗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0、“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A 夸张 B 对比 C借代 11、不是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戏的主角是( ) A 崔莺莺 B 张珙 C 红娘 12、铸剑属于( ) A 散文 B 神话 C 小说 13、下列作品属于余秋雨的有( ) A 道士塔 B 蛇 C 乡愁 1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作者是( ) A 李白 B曹操 C 杜甫 15、下列

18、作品属于梁实秋的有( ) A 听听那冷雨 B 雅舍 C神女峰 1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出自( ) A 短歌行 B 邯郸记 C 还魂记 17、“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出自( ) A 蜀道难 B逍遥游 C短歌行 18、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论语的有( ) A 举一反三 B当仁不让 C君子成人之美 19、诗经中的“风”是( ) A 人风 B家 风 C 国风 20、采薇是选自诗经的( ) A 大雅 B 小雅 C 国风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1、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老子的有( ) A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 当仁不让 C 君子成人之美 22、下列诗句属于采薇的有( )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B 呦呦鹿

19、鸣,食野之苹 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23、逍遥游的艺术特色是( ) A 夸张 B比喻 C 对比 24、提倡“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 ) A 韩愈 B柳宗元 C 白居易 25、下列诗句属于春江花月夜的有(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B白云一片去悠悠 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2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 )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27、下列诗篇属于乐府旧题的有( ) A 短歌行 B月夜 C春江花月夜 28、下列诗(词)句属于李清照的有( ) A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B闺中只独看 C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29、“春如旧,人空瘦”的作者是(

20、 ) A 陆游 B唐婉 C白居易 30、“皆以客之功”中的“之”应解为(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A 助词“的” B 动词“到” C 代词“这” 参考答案: 1、A 2、ABC 3、C4、B5、A 6、A7、C8、C9、A10、ABC 11、C12、C13、A14、B15、B 16、A17、C18、ABC19、C20、B 21、A22、A23、ABC24、C25、B 26、A27、AB28、A29、A30、B 一、选择题 郭沫若的炉中煤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 ) A.爱慕恋人之情 B.怀念家乡之情 C.思念儿女之情 D.眷念祖国之情 参考答案:D 单选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直接体现对亡夫伤悼

21、之情的词句是( ) A.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参考答案:D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单选 下列同属于“创造社”的一组作家是( ) A.郁达夫、郭沫若、成仿吾 B.闻一多、徐志摩、郁达夫 C.郁达夫、郭沫若、徐志摩 D.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 参考答案:A 单选 下列作品出自同一作家的是( ) A.米龙老爹、羊脂球、苦恼 B.麦琪的礼物、项链 C.变色龙、项链、苦恼 D.猎人笔记、罗亭、门槛 参考答案:D 下列作品的体裁表述错误的是( ) A.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史论 B.谏逐客书是一篇书信体

22、散文 C.马伶传是一篇人物传记 D.论毅力是一篇立论 文 参考答案:B 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民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五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者也。 问:(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2)请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3)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4)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 答:

23、(1)到“此五帝三五之所以无敌也”为第一层,后面是第二层。前面写纳客之利,后面写逐客之害。前后形成对比。 (2)前一层的中心名是“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后一句的中心句是“此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也”。 (3)类比法和对比法。 (4)比喻、排比、对偶。 2、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伏惟圣明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郞署,本图官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徽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问:(1)给

24、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归纳每层的大意。 (2)文中的“圣朝”、“伪朝”分别指哪一个具体朝代? (3)作者特意标举“圣朝以孝治天下”,这是运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1)第一层至“特为尤甚”,打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作为自己不能奉召出仕的最重要的道德依据。第二层至“在所希翼”,表明自己不能奉召出仕,并不是忠于前朝,保全名节,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第三层,叙述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情况,表明自己尽孝祖母的心迹。 (2)圣朝指晋朝(西晋),“伪朝”指蜀汉。 (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4)比喻。 3、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

25、题: 将薪至于古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与势力,养其根而埃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铧,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问:(1)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2)这里的“根”和“膏”比喻什么?“实”和“光”又比喻什么? (3)这段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除比喻外门这里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1)只有加强道德修养,才能取得成就。 (2)前者比喻修养,后者比喻为成就。 (3)类比。 (4)对偶。 4、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问:(1)“气”和“言”指的什

26、么? (2)作者认为“气”和“言”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怎样的?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1)“气”指的是人类在精神的修养 “言”文章的语言。 (2)气盛则言宜。 (3)类比法。 5、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问:(1)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中两个长句论证说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3)这2个长句构成何种关系

27、?最能体现这种关系的语句是什么? (4)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认证方法? 答:(1)成败皆自于人。 (2)前一个长句先赞其兴国之壮,后一个长句叹其亡国之衰。 (3)对比。壮和衰。 (4)例证法和对比法。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一、选择题: 第1题单选 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是( ) A.尝试集 B.女神 C.星空 D.恢复 参考答案:B 第2题单选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相思之苦的名句是( ) A.东风无力百花残 B.春蚕到死丝方尽 C.相见时难别亦难 D.晓镜但愁云鬓改 参考答案:B 第3题单选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是( ) A.欧阳修 B.王安石 C.柳永 D.韩愈 参考答案:

28、D 第4题单选 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为 ( ) A.风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B.颂 C.小雅 D.大雅 参考答案:A 第5题单选 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的( ) A.郊庙歌辞 B.相和歌辞 C.杂曲歌辞 D.鼓吹曲词 参考答案:B 第6题单选 论毅力一文贯穿始终的论证方法是( ) 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参考答案:C 第7题单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两句诗出自( ) A.李煜虞美人 B.柳永八声甘州 C.苏轼水调歌头 D.李清照声声慢 参考答案:C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第8题单选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诘修辞格的是( ) A.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B.不知天上

29、宫阙,今夕是何年?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D.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参考答案:C 第9题单选 以下词人的风格是“雄劲豪迈,悲壮沉郁”的是( ) A.柳永 B.辛弃疾 C.李清照 D.苏轼 参考答案:B 第10题单选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 A.论语 B.礼记 C.大学 D.中庸 参考答案:A 第11题单选 老舍是我国现代 ( ) A.著名诗人 B.著名文艺评论家 C.著名作家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D.著名游记作家 参考答案:C 第12题单选 下列传记作品中,带有寓言色彩的是( ) A.张中丞传后叙 B.种树郭橐驼传 C.马伶传 D.李将军列传 参考答案:

30、B 第13题单选 下列句子中的“则”表示顺承关系的是( ) A.兵强则士勇。 B.既来之,则安之。 C.若是,则与吾业者。 D.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 参考答案:B 第14题单选 描写按对象分类,大体可归纳为人物描写和( ) A.细节描写 B.直接描写 C.心理描写 D.环境描写 参考答案:D 第15题单选 下列作品中,充满了象征意蕴的散文诗是( ) A.屠格涅夫门槛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B.艾青我爱这土地 C.冰心往事(一之十四) D.茅盾香市 参考答案:A 第16题单选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象征意义是( ) A.心绪茫然 B.壮志难酬 C.前途暗淡 D.道路凶险

31、参考答案:B 第17题单选 在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司马光强加给王安石变法的罪名是( ) A.在位日久,未能助上大有为 B.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C.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天下怨谤 D.一切不事事,碌碌无为 参考答案:C 第18题单选 茅盾参与倡导并组织成立的是( ) A.新月社 B.创造社 C.文学研究会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D.语丝社 参考答案:C 第19题单选 在先秦诸子中,文风以想象丰富、词藻瑰丽、汪洋恣肆而著称的是( )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参考答案:B 第20题单选 曹操短歌行诗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格是( ) A.借喻 B.借代 C

32、.比拟 D.比喻 参考答案:B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曹操短歌行(其一)中的诗句,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第21题简答 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译成现代汉语。(4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参考答案: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第22题简答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希望得到贤才辅佐,共建功业的心情。 第23题简答 哪几句用了比喻修辞手法?(4分) 参考答案:这八句中,前六句都是比

33、喻,前四句以乌鹊择枝比喻贤才寻找明主,后两旬是以山不厌其高,海不厌其深比喻明主不厌贤才之多。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第24题简答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实行王道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对“涂有饿莩”的现实,不应该归罪为年成不好,而应该是对人民施行仁政。 第25题简答 如何理解本段的比喻句?(4分) 参考答案:用拿刀杀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作比喻,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

34、第26题简答 分析这段话的论证方法。(4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参考答案:类比推理。“刺人而杀之”,很明显,责任在人。把杀人的责任推给兵器,是极其荒谬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那么,治国不善致人饿死,责任也在人,而不能把责任推给“岁”。 阅读种树郭橐驼传结尾两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问者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日:“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日: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

35、,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日:“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1 第27题简答 郭橐驼的种树之道可否移为为官之理?扣紧课文回答。(4分) 参考答案:可以移为为官之理。因为种树之道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而唐代官吏,是与此相反,政令繁多,扰民到极致。郭橐驼要求的是“有暇生产”、“生活安定”。 第28题简答 郭橐驼是怎样批评唐代官吏的政令繁多而扰民的?(4分) 参考答案:郭橐驼批评唐代官吏:“好烦其令”,令多扰民,朝令夕改,让百姓忙于应酬、接待,无暇生产。 第29题简答 柳宗元“传其事”的目的是什么?(2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参考答案:柳宗元“传其事”的目的是表达他不

36、满唐代官吏的令烦扰民,他完全同意郭囊蓑对唐代官吏的批评。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屠格涅夫门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姑娘跨进了门槛。厚厚的门帘立刻放下来遮住了她。 “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 “一位圣人。”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这一声回答。 第30题简答 “姑娘跨进了门槛”象征什么?(4分) 参考答案:象征革命者决心投入艰苦的革命事业。 第31题简答 “傻瓜”的咒骂象征什么?(4分) 参考答案:象征市侩主义者对革命者的不理解和诬蔑。 第32题简答 最后一句评价表现了什么?(2分) 参考答案:表现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赞美与崇敬。 阅读我爱这土地中的下列诗句,回答下面小题。 假如我是

37、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第33题简答 诗人为什么要强调“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4分) 参考答案:诗人是用假设的手法,说自己是一只鸟。当了鸟,仍然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表明诗人要用自己的诗作唤醒民众,积极投入到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中去。他要表达的是人民对侵略者的悲愤、激怒,对未来黎明的向往之情。 第34题简答 怎样理解假设与排比在本诗中所起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诗中先运用了假设

38、的手法,变“我”为鸟.具体抒情。然后又连用了由“这”开头的三个排比旬:“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这三句诗充满了对侵略者(暴风雨)的仇恨,对被侵略者奴役、欺凌的同胞的同情,以及自己和中华民族对敌人的愤恨。排比句正是诗之精华,加强了全诗的力度。 第35题简答 诗人为什么强调“鸟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2分) 参考答案:这既是假设,又是进一步的推论。用以表现“鸟”(诗人)对“土地”(祖国、人民)的永久的依恋,死了也不离开“土地”,让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阅读茅盾香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

39、“吃”和“玩”。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第36题简答 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2分) 参考答案:场面描写。 第37题简答 这段文字分为几层?各层的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分为四层,每句话为一层。第一层,着眼于整体,说明香市的主要节目是“吃”和

40、“玩”。第二层,从视觉角度,描写庙前的热闹情况。第三层,从多种感觉的角度,描写庙里的红火情景。第四层,从听觉角度,表现声响的嘈杂。 第38题简答 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写昔日香市热闹的场景,是为了通过今昔对比的方法,衬托今日香市的冷清。从而揭示文章的主题:香市变化的原因是军阀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入侵。 选择题: 1.我国古代首先指出“仁者爱人”的是:A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B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3.李斯谏逐客书:“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句中“可宝者多”的意思是:D A认为是珍宝的多 B宝贵的多 C珍宝的多 D宝贵之物很多 4.论语季氏将代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