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言积累植入课堂教学的土壤中_第1页
把语言积累植入课堂教学的土壤中_第2页
把语言积累植入课堂教学的土壤中_第3页
把语言积累植入课堂教学的土壤中_第4页
把语言积累植入课堂教学的土壤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把语言积累植入课堂教学的土壤中小学语文文本语言课堂习得的策略研究绍兴市车恂如小学 朱 洪 联系电话内容提要】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文本语言大量消极积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欠佳的现象,提出把语言积累根植于我们的课堂。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感知文本语言,了解语言内涵,促使学生的文本语言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语言积累的主要策略是:首先引导学生在完整的语境中理解文本语言,然后“创设物境”,帮助学生在类似的语境中运用文本语言,最后“感受意境”,达到在多维实践中习得文本语言的目的。【关键词】 小学语文 文本语言新课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已经完成

2、一轮6年实验,课文不但语言规范,而且题材广泛,内涵丰富,能给人思想的启迪、情感的打动和美的熏陶,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良好的载体。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要求已经成为语文老师的熟知的教学理念。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也已然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虽然如此,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受急功近利和

3、浮躁的教育大环境影响,不少语文教师有意无意地对积累、感悟和运用存在极端片面的做法,片面强调文本语言积累的重要性。存在一定机械简单的消极积累,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差,学生负担重,无从体验到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已经成为目前语文教学的通病之一。下面的几个场景可以反映出这种病已经不在“腠理”了。一、 几个值得深思的场景文本语言消极积累面面观(一)场景再现场景一、新华书店:书店书架上好词佳句的归类书籍随处可见,购买者当然是学生或者家长了。这一类书籍的畅销程度不亚于经典书籍。场景二、学生家里:教师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要求学生每天进行一定数量的好词好句摘抄,但缺少反馈指导。学生回家埋头做摘抄作业

4、,甚少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阅读缺少了乐趣。场景三、办公室:“今天学了几个好的成语,得让学生造几个句子,积累一下。”这是语文老师在办公室里和同事的交流。但凡课文中出现新的成语,好的修辞手法,我们教师都有明确的积累意识。从以上几种现象我们可以发现,教师非常重视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希望学生不但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而且能及时运用新的文本语言,生动活泼地表达。但这一种积累是消极积累“积累”破万卷,下笔未必有神。请看场景四:场景四、教室里:这是两个教师在讲评学生作文的场景:“这个单元里,我们刚学过好几个歇后语,但是没有一个同学能运用进去。”“桂林山水刚学了两个排比句,这一次写景的习作里只有几个同学用到

5、了排比句。”责怪学生用词贫乏,语言表述枯燥,是我们教师习作讲评时的一大重点。场景五、教室走廊:“老师,我们孩子在家里读了不少书,可是就是用不出来。你说,这是怎么回事?”这是一个家长在和老师交流时叹的苦水。学生语言积累在教学实际中有“三多”: 课外摘得多;课文学得多;课堂品味多。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我们的学生似乎还没有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在一味的摘抄,简单的造句中,慢慢丧失了语言积累的乐趣,而教师所希望灵活运用好词佳句的境界也很难达到,学生的语言积累还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二、追问消极积累的深层原因课堂习得的缺失造成学生语言积累多运用少的直接原因是教师对于学生语言习得的简单化认识。学生语言的习

6、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单靠课外盲目地摘抄,简单地造几个句子,其收效是微乎其微的。很多时候,教师只是一味盯着学生摘抄及词语的理解,把课堂教学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主阵地遗忘掉了,缺失了对于学生语言习得的指导过程。1、忽视文本语言新现象 每一册的文本中都会出现的新的语言现象,每一篇文本都有“看似寻常却奇崛”的语言因素。教师或缺乏新的敏感度,没有引导学生去发现、顿悟,或教学走马观花,揣摩品味粗浅空洞。教师不引导学生启动思维,用心体悟,在囫囵吞枣的阅读中,精彩的语言浮光掠影般地在学生的大脑中闪过,在嘴边溜过,在他们大脑的皮层上未留丝毫痕迹,不待下课,这一切恐怕早化为过眼烟云。2、忽视语言的内在联系人教版的

7、课文都以单元主题呈现,除了课文,在语文园地里面通常会结合学习专题出现比如成语、格言、诗句等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受教一册学一册,教一课学一课的影响,教师教学时往往会缺乏各册语言点的前后联系。因此,学生没有形成语言的灵活运用链,孤立、静态地学习,就似小猴子掰玉米,学一点,扔一点,到语言表达时便“书到用时方恨少”。3、忽视语言的学习规律 任何一个文本语言的习得都是有其内在规律的,都要经历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的过程。即首先依赖于大量的语言输入,因为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语言输出就不能完成;但是,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出的练习,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很难提高。受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我们的教学往往是重输入和输出,对于语言输入

8、和语言输出的中介环节却存在脱节现象对于语言的理解感悟往往是趋于机械简单。比如脱离文本语境,直接给词语解释,用一种抽象的语言去解释另一种更抽象的语言;机械训练,简单的造句仿写;简单的记忆背诵日积月累名句等,缺少语言的品味内化迁移运用过程。语言训练离不开思维训练,语言的发展依赖于思维的发展。学生记住的只是语言的浅表,思维得不到发展,缺少灵活运用的能力。钱理群教授认为“文本的核心是语言”,“要直面文本,直面文本语言”(对话语文福建人民出版社)。只有“直面文本,直面文本语言”,抓住重要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进行研读、品味,才能达到课标“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9、的目标。学生语言习得的基本途径应该是在我们的课堂,课堂里学生认识语言现象,了解语言内涵,在老师的指导下渐渐掌握语言规律,由消极积累转向积极积累,慢慢地在表达中得以自如运用。在轻负高质的今天,毫无疑问,课堂习得是文本语言由消极积累转向积极积累的有效途径。三、 扎正语文之根课堂习得的重要意义那么,文本语言课堂习得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哪些意义呢?(1)促进对文本语言的运用我国的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能力的形成,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笔者的理解这“三分”指的是学生通过在课堂内学习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作品,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知识、习作知识的教学和指导,并在大量言语实践过程(包括课内的“三分

10、”和“七分” )来习得语言,发展语言。课内的“三分”对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功能,可谓“四两拨千斤”。 周一贯先生指出:有计划、有目标、有指导、有特定环境和设施条件的阅读教学,可以最迅速、最有效地提高这种能力。那么,我认为,我们有计划、有目标、有指导地在课堂教学过程对对文本语言的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进行训练,学生的语言的理解能力;语言的吸收能力;语言的自学能力;语言的自学技能等必将在有限的“三分”中得到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本语言必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2)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小学语文的须根,深植于语言的土壤中。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就如同吸收营养和水分学“母语”

11、、习“母文”,根在语言。“从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掌握了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技能,不断地吸收整合形成新的语言即留在自己脑海中,并能自如运用的积极语言。所以,课堂习得能使学生的语言能“举三归一”,更好地发展学生语言。 四、巧把金针度与人文本语言课堂习得的策略研究(一)感悟情境在完整的语境中理解文本语言文本语言习得的第一步,我想自然是理解语言。如果连语言都不理解,那一堂课下课留在学生脑海里的便是一片空白,文本也还是纸上的文本,学习也便是无效的了。要体会语言文字的精湛,体味它的艺术魅力,得在课堂教学中,在文本的语境

12、中触摸语言。在语境中品味语言、欣赏语言,并在此过程中享受经典语言的内涵和魅力,促进语言积累,得到美的熏陶,乃是语文教学应有的教义。1、想象还原语言形象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有的文本语言“如清流,描物写态,细腻动人,脉脉含情;有的如惊雷,议论风生,振聋发聩,令人警醒;有的如平沙,质朴无华,平淡实在,耐人寻味;有的如红叶,娇艳华美,色彩斑斓,灿烂迷人”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运用想象法调动学生的大脑仓库,赋予语言以丰富的表象,还其本来那生动的形象。请看下面两个同课异构的教学片段:【案例分析】人教版四上年级搭石“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教学片段:教师A:(集中识字时理解)教师B:(随文理解)在课的

13、开始阶段,老师采用了集中识字的方法。(1)请学生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词语。(2)教师问:读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3)学生说了一两个人后,教师小结:咱们的祖国文字真的好有魅力,边读边想象,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1)轻轻地读一读,那一些地方让你感受到美? (2)其中最让人觉得美不胜收的是哪一个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3)闭上眼睛,想象这样的情景,你仿佛能够看见了什么?小溪清得见底,溪水又凉又甜,水草在水中舞蹈,小鱼在水草间游戏。云的影子,山的影子,人的影子,都在水里晃晃荡荡。是啊,这就叫“清波漾漾,人影绰绰!”(4)谁能读出这样的画一般的美感 ?真是美不胜收。两位教师引导学

14、生理解词语的方法都运用了想象词语蕴涵的意境为主,但是,由于词语展开教学的时机不一样,所以出现的效果就迥然不同。教师B的教学是紧密结合词语所在的语境展开,而教师A的词语教学是在新课刚开始阶段,完全凌空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语言环境,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是味同嚼蜡的解词。在教师B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言语感知,画面想象再现,透过这两个词语触摸到了乡村小溪那份柔美,产生了那份与“老师也恨不得搬一个帐篷住在这溪水湖畔”的同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得那么美丽,富有生气,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生长。2、互文还原语言形象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多时候词语的教学会有一些机械的方法,比如请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就过去了,词

15、语背后丰富的意象就被忽略了。“互文还原语言形象”就是利用课文中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注意将词语的理解回归文本,从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词语,提高对文本的感悟。比如:人教版四下年级尊严一课的生字词语教学片段:生:朗读词语:“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师:读到“面呈菜色”一词的时候,请学生说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脸色?为什么会呈现这种脸色?请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因为这是一群逃难的人。师:什么是逃难?生:师小结:当地发生了重大的灾害,比如地震、水灾等,让人们失去了房子,无家可归。为了寻找新的居住地,人们外出流浪,就是逃难。逃难的

16、人的生活会是怎样的?生:吃的是一些野菜,也可能整天饿肚子,住的是破庙或者露天睡在野外。师:他们饿着肚子风雨兼程地赶路,这一条逃难之路他们走的很辛苦很辛苦,所以是面呈菜色,疲惫不堪。所以当善良的沃尔逊人把食物端出来时,他们就会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顾不得说一句谢谢。在这个教学流程中,我突破了以前学生字就是读读词语,交流词语意思的模式。在词语朗读中,直接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朗读课文的第一段,结合“逃难”的生活情境,互文理解了“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的词语意思。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结合文本理解了新授词语的意思,更感受到了词语背后丰富的意象,同时也为学习感受年轻人在如此急需食物的情况下,维护尊严的可

17、贵。3、揣摩还原语言形象 揣摩语言有助于发现课文语言的精妙、节奏的优美、理趣的深邃。揣摩语言可以采用调换顺序、变换句式和增删词语的等方法,引导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形象、节奏、气势、感情色彩等进行推敲和琢磨,从而直接而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逐步形成灵敏的语感。让学生充分体会其运用的准确、传神,领悟到语言运用的妙处和规律。比如人教版四上年级巨人的花园中有这样一句话“小男孩没有拔腿就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凝视”这个词语很容易被我们忽略,单理解词语的意思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地看;长时间的注视,这非常简单。但是我们只要仔细揣摩这个“凝视”背后丰富的

18、内涵,却发现这“凝视”并不简单,这一凝视使得冷酷的巨人产生了心理上的变化,使得花园最终有了翻天覆地的根本性变化。于是,教学时我问:巨人们,这个神奇的小男孩用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你们的时候,都跟你们说什么悄悄话了?请你用“巨人啊,巨人啊”为开头,把它写下来。有学生写:“巨人啊,巨人啊,孩子是春天的使者,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你把孩子赶走就把春天赶走了。你快把孩子们叫回来吧!”“巨人,我们帮你带来春天,可是又被你那冷酷的心给赶走了。巨人,你不能太自私了,自己要会变得善解人意,才会有人来跟你交友。”有的写:“巨人啊,巨人啊,唤来寒冬的,是你那颗任性、冷酷(k)的心啊!你快让自己的心变温暖起来

19、吧!”在这一个揣摩过程中,“凝视”不再只是“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地看”的单一意思理解了,更是一幅有声的画面再现。(二)创设“物境”在类似的语境中运用文本语言咬文嚼字,用各种形式让学生理解文本语言,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里必做也舍得花时间做的事儿。但是,我们的教学往往也就止步于此,对于语言如何迁移运用往往是少之又少了。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就要适时地渗透语言文字运用的技巧、方法,创设类似的语境,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语言的内化迁移,既巩固了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又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言之有“理”明晰新语言点的特点言之有“理”语言文字的表达都是有其内在的章法规律的,讲清内在规律,学生掌握起来

20、就简单多了。在教学中,我们每册都会碰到新的语言知识点,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我们教学时通常有两种倾向:理性分析或者是回避知识讲解,这样都不利于学生语言敏感性的培养。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有机的结合新的语言点教学,清楚其“理”,利于学生内化和迁移运用。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发现”中关于排比句的知识,在小林和小东的对话中对学生做了引导:小林:我发现作者用三个相同的句式描写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小东:用相同的句式描写一个事物,在这组课文里还有一些呢!比如,桂林山水中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句子;七月的天山里描写溪流两岸的野花的句子。小林:我觉得这样写在这个排比句的教学中,结合小林、小东的对话

21、,我这样帮助学生清楚排比句其“理”。(1)告诉学生新语言点的名称: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句式写的句子,我们叫它排比句。(2)帮助学生发现排比句特点:通过寻找并朗读课文中出现的几个排比句,引导学生归纳明确排比句的特点: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句式来描写一个事物。其典型特征是结构相同或者相似,连用三个或三个以上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3)帮助学生发现排比的作用:排比使得这一单元的写景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4)引导学生发现一种事物的几个特点,再请学生任选一个句子写一写描写景物的排比句:天山的野花真多啊,( );天山的野花真艳啊,( );天山的野花真香啊,( )。天上的云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像( )

22、,有的像( )。自由选择一种景物来写一个排比句。(5)单元习作中运用新的知识点。本单元的习作是要求学生能欣赏并描写出身边一处平凡景物的美丽之处,在习作中我提示学生用上一个排比句来描写景物之美。每个学生在习作中都自然贴切地运用了新的语言知识点。见两个学生的习作片段:黄山片段:黄山的山真奇啊,连绵不断,形态各异,像瓶子,像石碑,像老人,像佛祖,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黄山的山真美啊,周围云雾迷蒙。若隐若现;黄山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站在上面,我的心怦怦直跳,手脚发抖,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西湖山水片段:西湖的水真深啊,深得一眼望不到底;西湖的水真美啊,晴天时湖面波光粼粼,游船、画舫慢慢滑

23、过,让游客感觉这里是人间天堂;西湖的水真静啊,静得仿佛那是一面平静的镜子。在排比句这个新语言点的教学过程中,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理解发现排比句的内在特点,通过阶梯状的语言实践活动达到学会的目的。2、 穿针引线指导新语言点的运用 学习语言如同小孩子学习走路,先要学会站立,再扶着走,最后逐渐学会了独立行走。“语文教师应积极提供能激发和支持儿童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的情境,让儿童从使用语言中学习语言,从说话中学习说话,从聆听中学习聆听,从阅读中学习阅读,从习作中学习习作。”(吴忠豪)只有理解、感知,没有教师精当的讲解和适时的的点拨,很多学生便不知语言如何自如加以运用。比如五上第五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中

24、学生学习了6组歇后语,歇后语短小、风趣、形象。它的前一部分像谜语,后一部分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学生非常喜欢,也乐于收集积累,但是如何运用呢?我在生活的启示习作指导时这样引导学生使用积累的歇后语:步骤一:课前交流积累的歇后语(1)、本学期我们在进行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同学们积累了很多歇后语,和大家交流一下。(2)、老师新收集了几个歇后语,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自己大声读一读吧。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两个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打靶不中偏了心打足气的皮球一跳三尺高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秃子头上长虱子明摆着步骤二:习作前提示运用歇后语挑选一个男大力士和女大力

25、士代表两个大组进行对抗赛,这时学生面面相觑,觉得这场比赛男女力量悬殊。我在这里创设了一个片段练习:面对即将进行的比赛,你心里肯定有许多的想法,没有关系,就拿起笔,写下此刻你的真实想法,如果能用上我们积累的歇后语就更好了。步骤三:交流片段中点评歇后语学生习作片段:(1)、黄奔:留意的失败已经是刻在石头上的字改不了的。听老师宣布说,谁赢了就可以给相应的大组加四颗星时,我兴奋极了。不出我所料,我代表的三、四大组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喊声。可一、二大组同学的脸像三月的天说变就变,他们脸上的乌云越聚越浓,不高兴像流感一样传染了全组。(2)、留意:此时我的心情激动极了,我可是代表一、二大组去比赛时,假如我输了怎

26、么办?这不是为一、二大组抹黑吗?想到这儿我激动的心情凉了大半截,心想:这黄奔身材高大,很难对付,他肯定想我是水蝎子不咋蜇(着)。(3)、高梵儒:什么?留意代表一、二大组,黄奔代表三、四大组,我可乐了!留意和黄奔比,那真是麻布做龙袍不是这块料。黄奔虎背熊腰,区区一个留意怎能打得败他呢?我又是鼓掌,又是喝彩,还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教师点评语:你认为老师是打靶不中偏了心,感谢你写出了最真实的想法,掌声送给你。 你认为自己大组肯定是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听听两位选手此时的想法:你认为这样的比赛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你的内心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通过以上步骤的指导,学生感受到了歇后语运用在习作

27、中的妙处,也知道如何根据具体的情境运用歇后语。这样的教学,有机地进行了新语言点运用指导,不仅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还促进学生积极积累。3、 沙海拾贝灵活调用先前的积累 除了文本中新的语言知识点,我们要交给学生运用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相应的训练以外,我们还应该帮助学生把消极积累转化成积极积累。学生到了中高段,在各个单元主题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我们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根据文章中出现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引导学生复现并积累相应的好词佳句,帮助学生在词语仓库里调动储存,激活积累,形成灵活运用链,在课堂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比如,出现在低段教材里的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笔者整理了一下,就有如许之多:第几

28、册出现的语言形态数量统计第二册识字1成语8个语文园地一成语6个日积月累古诗2首第4课古诗春晓、村居2首第三册第2课古诗草、宿新市徐公店2首语文园地一读读背背 诗句4句但实际上,很多词句的积累只是静静地在学生的仓库里一隅,很少会被想起。中高段教师教学时可以在学习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时,请学生写写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在学习触摸春天时,结合盲女孩安静“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写写在这个春天里,安静曾经有过怎样的经历?教师出示了设计好的句式,请学生选择一句或者几句来写一写:在这个春天里,安静曾经听到过 ,这真是一个 的春天啊!在这个春天里,安静曾经闻到过 ,这真是一个 的春天啊!在这个春天里,

29、安静曾经触摸过 ,这真是一个 的春天啊!这样的读中写,高效地调动了学生关于春天的好词佳句积累,并在写中、交流中促进了对文本的理解。(三)感受意境在多维实践中习得文本语言。学习语言要讲究“兼收并蓄”、“厚积薄发”的。学生在类似的语境中能运用文本语言,这还是教师创设的一种“物境”,如何帮助学生在言语行动中实现言到意、意到言的互转,“随心所欲”地运用语言文字,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指向。“抓住了运用,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王尚文语)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立体多维的语言实践形式帮助学生习得文本语言,发展语言。1、同一景象,不同语言。案例:四下第1课桂林山水教学片段(1)朗读描写漓江的山的句子。桂林的

30、山真奇啊y ,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w ,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n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2) 欣赏桂林山的图片,结合用这样的句式赞叹。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 ),像( ),像(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3) 奇峰真是太多了,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怪不得陈毅元帅赞叹道: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有山如万马奔腾,有山似牛女相逢。描写漓江的山的语言除了课文语言,还有学生看图片以后生成的描述性

31、语言,而陈毅的诗更是让学生感悟到了言语的丰富性,体会同一景象可以用不同语言来表现。2、转换形式,激活语言。知识和语言在一个新的要求下进行转换,让学生在形式的变化中感到新异,兴趣、态度和情感等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被激活的因素为语言和知识的同构提供了极大的心理能量,促进了言语能力持续高效地发展。案例:张祖庆老师执教盘古开天地(师生合作回顾,然后出示投影片) 一组画 宇宙混沌/巨人沉睡/抡斧猛劈/天地变成/顶天蹬地/天升地沉/身体巨变/创造宇宙 师:同学们,如果把这组画面连起来,我们就把课文变成了一本连环画。读神话故事,我们不仅要读出一幅又一幅的画,而且要把它连起来,读成连环画。现在,考验大家的

32、时候到了,能看着上面的标题,把这连环画把用自己的话讲下来吗?生:能! 师:有点难度。但是不要急。每一个同学可以选择一段话来讲,讲的时候老师给大家提几个友情提示,第一,脑子当中浮现画面;第二,抓住要点用自己的话说;第三,尽量说出它的神奇。下面请大家选择其中一段练说,会吗?张祖庆老师请学生以口头描述“连环画”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复述课文原本枯燥乏味的语言训练形式变得生动有趣,很好地促进学生把课文语言内化成自己的个体语言,同时也促使学生参与神话故事的二度创造。3、激活情感,言意贯通。当语言文字在课本上的时候,对学生来说它还只是静态的。而事实上,思想与情感使语言文字获得了不朽的生命力。当言语被情感唤醒时,课堂里就会生长出一幅幅画、一片片情、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润泽、滋润、丰富我们的语言生命。五上第二单元桂花雨一课中的连接语中要求学生和同学交流读了“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体会。我想,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是母亲思念家乡最深切的表白。这表白的背后意象就是孩子们的摇花乐,收桂花时丰收的喜悦以及送桂花的邻里情,这表白的背后是母亲对家乡的桂花茶、桂花糕的深深思念。这一句话就是这篇桂花雨的魂爱家乡、思念家乡。怎么样让这个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