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 1.绪论 .1 1.1 模具及模具工业的发展与现状 .1 1.2 塑料成型模具及其地位 .1 1.3 塑料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 .2 1.4 CAD 技术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2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2 2 模具的结构设计 .4 2.1 塑件工艺分析 .4 2.2 凹凸模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9 2.2.1 凹凸模的结构设计 .9 2.2.2 凹凸模的尺寸计算 .10 2.3 型腔尺寸确定 .13 2.4 模具冷却系统确定 .14 2.5 分型面的设计 .17 2.6 浇注系统的设计 .17 2.7 斜滑块内侧抽芯机构的设计 .22 2.8 冷却系统的设计 .23 2.9 其它机构的设
2、计 .24 3 注射机校核 .25 3.1 模架的选定 .25 3.2 初定注塑机 .25 3.3 最大注塑量校核 .26 3.4 锁模力的校核 .27 3.5 模具与注塑机安装校核 .27 3.5.1 模具长宽与拉杆间距校核 .27 3.5.2 模具厚度校核 .27 3.5.3 开模行程校核 .28 4 模具安装与调试 .30 4.1 模具的安装 .30 4.2 模具的调试 .30 4.3 模具动作原理 .31 结论 .33 参考文献 .34 致谢 .35 1.1.绪论绪论 1.11.1 模具及模具工业的发展与现状模具及模具工业的发展与现状 模具是生产工业产品的主要工艺设备。模具工业是整个国
3、民经济的基础。为提 高模具的质量、性能、精度和生产效率,缩短制造周期,其零部件多由标准零部件 组成,因此模具本身属于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产品。 采用模具生产零部件,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节省能源和原材料 等一系列优点,它已成为当代冬夜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现代工产品的 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取决于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在现在化工业生产 忠,60%90%的工业产品需要使用模具加工,模具工业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许 多新型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模具生产,特别是汽车、轻工、电 子、航空等行业尤为突出。而作为制造业基础的机械行业,根据国际生产技术协会 预测,21 世纪
4、机械制造工业零件粗加工 7%和精加工的 50%都依靠模具完成。因此模 具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 目前,世界模具市场供不应求,近几年,世界模具市场总量一直为600650亿 美元左右,其中美国、日本、法国、瑞士等国每年出口模具约占本国模具的1/3。可 见研究和发展模具技术,提高模具技术水平,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 要的意义。在日本,模具被誉为“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 ,在德国则冠以“金属加 工中的帝王” 。可以断言,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 过程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1.2 塑料成型模具及其地位塑料成型模具及其地位 所谓塑料模具,就是利用其
5、本身特定密闭腔体去成型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立体 形状塑料制品的工业。 在模具工业中,随着塑料成型工业的发展,塑料模具已处于同冲压模具并驾齐 驱的地位,在日本全国一万多家企业热衷,生产塑料模和生产冲压模的企业占40%。 在韩国的全国模具企业中,生产塑料模的占43.9%,新加坡的460家企业,60%生产塑 料模。在我国香港、深圳、江浙的地,其模具工业主要是从事塑料模具和塑料制品 的生产。 1.31.3 塑料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塑料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 塑料模具占我国模具总量的比例逐年上升,发展潜力巨大。塑料模具中为汽车 的加点配套的大型注塑模具,为集成电路配套的塑封模,为电子信息产品和机械及 包装配套的
6、多层、多强、多材质、多色精密注塑模,为新型建材及节水农业配套的 异型材挤出模及管路和喷头模具等,目前虽然已经有相当技术基础并正在快速发展, 但技术水平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总量也供不应求,每年进口几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通用与工程塑料在强度和精度等方面的不 断提高,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如: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建筑器材、 汽车工业、日用五金等众多领域,塑料制品所占的比例正迅速猛增。一个合理的塑 料件往往能代替多个传统金属件。随着塑料制件在数量、质量、精度等方面也提出 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并促进成型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1.41.4 CAD 技术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技术在设
7、计过程中的应用 CAXA 是常用的工程制图软件。塑料模具 CAD 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技术,有 助于提高产品及模具设计的质量和实现产品的最佳性能。塑料模具 CAD 的工作主要 在于理解注塑过程模拟的分析结果,判读数据并做出合适的变更设计抉择,熟悉 CAD 技术并有效的应用于模具设计也也有赖于设计人员的素质和经验。塑料模具 CAD 的难点在于建立丰富的性能数据库,以及模具零件的标准化。 1.51.5 论文的研究内容论文的研究内容 本次毕业设计的注塑模主要从塑料的性能、产品的使用性能和要求出发,分为 几个方面的设计,重点阐述了材料的性能、模具结构分析及工作原理以及成型分析、 理论计算几个方面。 本
8、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塑料防爆安全瓶盖注射成型模具设计,该塑件为 PC 材质的 水壶瓶盖,有两段分段式内螺纹,故关键在于螺纹成型脱模机构的设计。传统带螺 纹塑件的脱模方式有手动脱螺纹、强制脱螺纹、机动脱螺纹。手动脱螺纹,这是在 塑件成型、开模后,用手工或简单工具将型芯或型环从塑件上旋出。这类模具的结 构简单,易于制造,但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强制脱螺纹,这是利用塑件的弹 性或型芯的弹性,使塑件或型芯与螺纹产生轴向移动,强行将型芯或塑件拉离螺纹 而脱模。这类模具结构也较简单,主要用于螺纹精度要求不高,螺紋形状比较容易 脱出的塑件。机动脱螺纹,这是利用开模时的直线运动,通过齿条齿轮或丝杠的传 动,带动
9、螺纹型芯作旋转运动而使螺纹脱模。这种模具省力、效率高、质量好,但 结构较复杂。瓣合模脱螺纹,这是采用瓣合型芯或瓣合型环来脱螺纹。这种脱模方 式, 制造简单,但在螺纹部分有分型线。经过对上述几种脱模方式的比对,最终采 用了斜滑块内测抽芯的脱模方式。该模具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塑件的成型,保证精度, 并且结构较为简单降低了模具制造难度与成本 具体过程,详见以后说明书内容分析和计算。本设计过程是根据模具设计与 制造简明手册上的相关工艺编写的。本说明书内容包括:目录、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参考文献等。 编写说明书时,力求符合设计步骤,详细说明了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方法,以及 各中参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10、如塑件的成型共轨、塑料脱模机构的设计。 本说明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谨表谢 意。 由于本人设计水平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有错误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 正。 2 2 模具的结构设计模具的结构设计 2.12.1 塑件工艺分析塑件工艺分析 (1)塑件形状与尺寸 如图2.1所示,该塑件为 PC 材质的瓶盖。内有梯形间断螺纹,外部均匀分布的 有防滑突起。 图2.1塑件形状与尺寸 (2)塑件的精度 该产品形状相当于一个大体尺寸为 48圆柱壳体,表面精度与粗糙度要求不高, 所以由表2.1可得,PC 材料精度为4级,对应的尺寸公差为0.28。 表2.1 塑件精度推荐值 塑件
11、精度表(SJ1372-78) 塑件品种建议采用的精度等级 类别 高精度一般精度低精度 聚苯乙烯 苯乙烯-丁二烯腈共聚体(ABS)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碳酸酯 聚砜 聚笨醚 酚醛塑料 氨基塑料 1 30%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345 聚酰胺 6、66、610、9、10 氯化聚醚2 聚氯乙烯(硬) 456 聚甲醛 聚丙烯3 聚乙烯(高密度) 567 聚氯乙烯(软) 4 聚乙烯(低密度) 678 注(1)其它材料可按加工尺寸稳定性,参加上表选择精度等级。 (2)1、2 级精度为精度技术级,只有在特殊条件下采用。 (3)选用精度等级时应考虑脱模斜度对尺寸公差的影响。 表2.2 塑件公差数值表 精度等级 1
12、2345678公差尺寸(mm) 公差数值(mm) 30.040.060.080.120.160.240.320.48 360.050.070.080.140.180.280.360.56 6100.060.080.100.160.200.320.400.61 10140.070.090.120.180.220.360.440.72 14180.080.100.120.200.240.400.480.80 18240.090.110.140.220.280.440.560.88 24300.100.120.160.240.320.480.640.96 30400.110.130.180.260.
13、360.520.721.04 40500.120.140.200.280.400.560.801.20 50650.130.160.220.320.460.640.921.40 65800.140.190.260.380.520.761.041.60 801000.160.220.300.440.600.881.201.80 1001200.180.250.340.500.681.001.362.00 1201400.280.380.560.761.121.522.20 注:标准中规定的数值以塑件成型后或经过必要的处理后,在相对湿度为 65%,温 度为 20OC 环境放置 24 小时后,以塑件
14、和量具温度为 200C 时进行测量为准。 (3)材料特性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 PC,俗称防弹玻璃胶)常指双酚 A 型聚碳酸酯, 它性能优越,不仅透明度高,冲击韧性极好,而且耐蠕变,使用温度范围宽,电绝 缘性、耐候性优良,无毒。是一种有优异工程性能的较理想的塑料,外观透明微黄, 刚硬而带韧性。其分子式为: 聚碳酸酯的结晶倾向较小,没有准确的熔点,一般认为属于无定形塑料。流动 性较差,冷却速度较快,制品易产生应力集中。它的流变性很接近牛顿型流体,它 的粘度主要受温度影响。 聚碳酸酯可缓慢燃烧,火焰呈黄色,黑烟炭束,熔融起泡,散发出特殊花果臭, 离火后慢慢熄灭。 PC 的优良
15、综合性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机械强度高。其冲击强度是热塑性塑料中最高的一种,比铝、锌还高,号称 “塑料金属” ;弹性模量高,受温度影响极小;抗蠕变性能突出,即使在较高温度、 较长时间下蠕变量也十分小,优于 POM;其他如韧性、抗弯强度、拉伸强度等亦优 于 PA 及其他一般塑料。PC 的低温机械强度是十分可贵的。所以在较宽的温度范围 内,低温抗冲击能力较强,耐寒性好,脆化温度低达-100; 热性耐气候性优良。PC 的耐热性比一般塑料都高,热变形温度为 135143, 长期工作温度达 120130,是一种耐热环境的常选塑料。其耐候性也很好,有人做 过实验,将 PC 制件置于气温变化大的室外,
16、任由日晒雨淋,三年后仅仅是色泽稍黄, 性能仍保持不变; 成型精度高,尺寸稳定好。成型收缩率基本固定在 0.5%0.7%,流动方向与 垂直方向的收缩基本一致。在很宽的使用温度范围内尺寸可靠性高。 PC 的主要缺点: 是自身流动性差,即使在较高的成型温度下,流动亦相对缓慢; CHCH3 3 O O C C O O C C n n CH3CH3 O O 是在成型温度下对水分极其敏感,微量的水分即会引起水解,使制件变色、 起泡、破裂; 抗疲劳性、耐磨性较差、缺口效应敏感。 PC 优良的综合性能使其在机械、仪器仪表、汽车、电器、纺织、化工、食品等 领域都占据著重要地位。制成品有:食品包装、餐饮器具、安全
17、帽、泵叶、外科手 术器械、医疗器械、高级绝缘材料、齿轮、车灯灯罩、高温透镜、窥视孔镜、电器 连接件和镭射唱片、镭射影碟等。 (4)PC 的工艺参数 收缩率(%):0.50.7 密度(g/cm3):0.83 注射机:螺杆式 料筒温度 喂料区 7090(80) 区1 230270(250) 区2 260310(270) 区3 280310(290) 区4 290320(290) 区5 290320(290) 喷嘴 300320(290) 括号内的温度建议作为基本设定值,行程利用率为35和65,模件流长与壁 厚之比为50:1到100:1 熔料温度 280310 料筒恒温 220 模具温度 80110
18、 注射压力 因为材料流动性差,需要很高的注射压力: 130180MPa(13001800bar) 保压压力 注射压力的4060;保压越低,制品应力越低 背压 1015MPa(100150bar) 注射速度 取决于流长和截面厚度:薄壁制品需要快速注射;需要好的表面 质量,则用多级慢速注射。 螺杆转速 最大线速度为0.6m/s;使塑化时间和冷却时间对应;螺杆需要大 扭矩。 计量行程 (0.53.5)D 残料量 26mm,取决于计量行程和螺杆直径 预烘干 在120温度下烘干3h;保持水份低于0.02,会使得力学性能 更优。 回收率 最多可加入20回料;较高的回料比例会保持抗热性,但力学 性能会降低。
19、 2.22.2 凹凸模零件工作尺寸计算凹凸模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2.2.12.2.1 凹凸模的结构设计凹凸模的结构设计 (1)凹凸模的配合 凹模的结构有整体式凹模、整体嵌入式凹模、局部镶拼式凹模、四壁拼合式凹 模、螺纹型环。本塑件采用整体嵌入式凹模。将稍大于塑件外形的较好的材料制成 凹模,再将此凹模嵌入模板中固定。其优点是“好钢用在刀刃上” 。既保证了凹模使 用寿命,又不浪费价格昂贵的材料,并且凹模损坏后,维修、更换方便。整体嵌入式 凹模与模板的采用H7/m6 的配合方式。 整体式凸模浪费材料且切削加工量大,在当今的模具结构中几乎没有这种结构, 主要是整体嵌入式凸模和镶拼组合式凸模。本塑件采用整
20、体嵌入式凸模。整体嵌入 式凸模与模板采用m6/H7 配合方式。 (2)凹凸模的精度 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是指凹模和凸模直接构成塑件的尺寸。凹凸模工作尺寸的 精度直接影响塑件的精度。影响工作尺寸的因素如下: 塑件收缩率的影响,由于塑料热胀冷缩的原因,成型冷却后的塑件尺寸小于 模具型腔的尺寸。 凹凸模工作尺寸的制造公差,它直接影响塑件的尺寸公差,通常凹、凸模的 制造公差取塑件公差的1/31/6,表面粗糙度取Ra 值为0.80.4m。 凹凸模使用过程中的磨损量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2.2.22.2.2 凹凸模的尺寸计算凹凸模的尺寸计算 凹凸模的工作尺寸计算依据以上的三种因素来确定,依次计算凹凸模的工作尺
21、 寸。 (1)凹模的工作尺寸计算 凹模是成型塑件的外形的模型零件,其工作尺寸属于包容尺寸,在使用过程中 会使 包容尺寸逐渐增大。所以,为了使得模具的磨损留有修模的余地以及装配的需要, 在设 计模具时,包容尺寸尽量取下限尺寸。尺寸公差取上偏差。 凹模的径向尺寸计算公式: 4 3 1)( 塑模 kDD 凹模的深度尺寸计算公式: 3 2 1)( 塑模 kHH 式中: D塑塑件外径公称尺寸 H塑塑料高度公称尺寸 k塑料的平均收缩率,取0.6% 塑件的尺寸公差 模具制造公差,一般去塑件相应尺寸公差的1/31/6 因此: 05 . 0 6 1 28 . 0 1 027.4728 . 0 4 3 %6 .
22、0147 4 3 1 )()( 塑模 kDD 05. 0 6 1 28. 0 2 078.4828. 0 4 3 %6 . 0148 4 3 1 )()( 塑模 kDD 04. 0 6 1 22 . 0 1 979.2022 . 0 3 2 %6 . 0121 3 2 1 )()( 塑模 kHH 03. 0 6 1 18 . 0 2 964.1318 . 0 3 2 %6 . 0114 3 2 1 )()( 塑模 kHH 03 . 0 6 1 18. 0 3 3 97.1418 . 0 3 2 %6 . 0115 3 2 1 )()( 塑模 kHH (2)凸模的工作尺寸计算 凸模是成型塑件内形
23、的,其工作尺寸属于被包容尺寸,在使用过程中凸模的磨 损会使被包容尺寸逐渐的减小。所以为了使得模具的磨损留有修模的余地以及装配 需要,在设计模具时,被包容尺寸尽量取上限尺寸,尺寸公差取下偏差。 凸模的径向尺寸计算公式: 4 3 )1 (kdd 塑模 凸模的高度尺寸计算公式: 3 2 )1 (khh 塑模 式中: d塑塑件内形公称尺寸 h塑塑件孔深公称尺寸 因此: 047 . 0 6 1 28 . 0 11 46.4228. 0 4 3 %)6 . 01 (42 4 3 )1 ( kdd 塑模 047 . 0 6 1 28. 0 22 26.4328 . 0 4 3 %)6 . 01 (43 4
24、3 )1 ( kdd 塑模 02 . 0 6 1 12 . 0 33 108 . 3 12. 0 4 3 %)6 . 01 (3 4 3 )1 ( kdd 塑模 03 . 0 6 1 18 . 0 1 19.1218. 0 3 2 %)6 . 01 (12 3 2 )1 ( 1 khh 塑模 03. 0 6 1 16. 0 2 2 557 . 9 16 . 0 3 2 %)6 . 01 (5 . 9 3 2 )1 ( khh 塑模 02 . 0 6 1 12 . 0 3 3 092 . 2 12. 0 3 2 %)6 . 01 (2 3 2 )1 ( khh 塑模 03 . 0 6 1 16.
25、 0 4 4 149 . 7 16 . 0 3 2 %)6 . 01 (7 3 2 )1 ( khh 塑模 (3)螺纹型芯尺寸计算 型芯大径 05 . 0 - 601.43)Q( s ddd 中平大大模大 型芯中径 05. 0- 1.5874)Q( s ddd 中平中中模中 型芯小径 05 . 0 - 39.573)Q( s ddd 中平小小模小 型芯螺距0.044.0028)( 平模 PQPP d模大、d模中、d模小 螺纹型芯大径中径小径 d大、d中、d小 塑件螺孔大径中径小径的公称值 中 塑件螺纹的中径公差 0.300 公差等级为 6 螺纹型芯的直径和螺距制造公差 P模 螺纹型芯的螺距 P
26、 塑件螺纹距的公称值=4 Q平 塑料平均收缩率 =0.7% d大43,d中41,d小39 2.32.3 型腔尺寸确定型腔尺寸确定 注塑成型过程中,型腔承受塑料熔体的高压作用,因此凹模、凸模的底板必须具 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如果凹模和地板的厚度过小,则强度、刚度会不足。强度不 足会导 致型腔产生塑性变形甚至破裂;刚度不足将产生过大的弹性变形,并产生溢流间隙。 (1)组合型腔壁厚a 计算 由于注塑成型受温度、压力、塑料特性及塑件形状复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通 过刚 度、强度的计算公式得到的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结果。在模具设计中,型腔壁厚 及支 撑板厚度通常是经验与计算相结合。如下: 型腔壁厚a计算
27、a = 0.1d + 5 d型腔内径 所以:a=0.144+5=9.4mm 取整得: a=10mm (2)型腔间距b 计算 对于ba/2 ,一般取1220mm,这里取15mm。型腔之间有流道时,一般取 2530mm,这里取30mm。 (3) 型腔底板厚度C 计算 型腔底板实际上就是支承板,假设支撑板上受力均匀。 1)当A10 时,C=A+10 2)当10 A 50时,C=0.125A+18.75 3)当50A 200时,C=0.1A+20 A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塑件大概尺寸为A=18cm2 所以: C=0.12518+18.75=22,这里取C=11mm 2.42.4 模具冷却系统确定模
28、具冷却系统确定 为了缩短成型周期,需要对模具进行冷却,常用水对模具进行冷却。即在注塑 完成 后通循环冷却水到靠近型腔的零件上或成型腔零件上的孔内,以便快速使模具冷却。 冷却系统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1. 设计冷却系统应先于推出机构 2. 注意凹模和型芯的热平衡 3. 冷却水道数量应尽量多,截面积应尽量大 4. 合理确定冷却水道至型腔避的距离 5. 冷却水道入口处水流温差应尽量小 6. 加强浇口处的冷却 7. 冷却水道应沿着塑料收缩的方向设置 (1)冷却时间计算 塑件在模具内的冷却时间,通常是指塑料熔体从充满模具型腔起到可以开模取 出塑件时止的这一段时间。可以开模的标准是塑件已经充分固化,具有一
29、定的强度 和刚度,在开模推出时不致变形、开裂。衡量塑件已固化的准则如下: 塑件最大壁厚中心的部分温度已冷却到该模具塑料的热变形温度以下。 塑件截面内的平均温度已达到所规定的塑件出模温度。 对于结晶型塑料,最大壁厚中心层达到固熔点,或者结晶达到某一百分比 采用第一种固化标准,则塑件冷却时间: )( 8 ln 1 22 2 M Mc TT TTS t 式中:S塑件的壁厚,塑件壁厚S=2.5mm 塑料热扩散系数,对于PC,=0.092mm2/s Tc塑料注射温度,对于PC, Tc=210C TM模具型腔壁温度,对于PC,TM=100C T1塑件脱模时平均温度,对于PC,T1=136C(载荷0.45M
30、Pa) 所以: SS TT TTS t M Mc 7 . 7) 100136 100210 ( 8 ln 092 . 0 5 . 2 )( 8 ln 22 2 1 22 2 (2)水道数目确定 塑料传给模具的热量 单位质量的PC在成型温度下,单位质量热流量Q=2.7102kJ/kg。 模具冷却时所需冷却介质流量为: )( 432 TTC WQ qv W单位时间内注入模具中的塑料质量,对于PC,成型周期为T=40S,则每小 时成型次数N=3600/T=90 次。每次注射质量为M=50g。 ,则 W=NM=9050=4.5kg/h。 冷却介质的密度,冷却水的密度为=1103kg/m3。 C2冷却介
31、质的比热容,冷却水的比热容为C2=4.187103J/(kgC) T3冷却介质出口温度,冷却水出口温度为T3=30C T4冷却介质入口温度,冷却水入口温度为T4=25C 所以 )/(10803 . 5 253010187 . 4 10 107 . 25 . 4 )( 35 33 2 432 sm TTC WQ qv )( 取冷却管道直径d=10mm,求得冷却水的流速为 sm d q v v /739 . 0 001. 0 10803 . 5 44 2 5 2 冷却水道总传热面积 TK WQ A 60 A冷却水道总传热面积。 K冷却水道孔壁与冷却介质之间的传热膜系数, 2 . 0 8 . 0 )
32、( 187 . 4 d vf K T 模温与冷却介质温度之间的平均温差,T =40 (30-24) / 2 = 25C f 冷却介质温度有关的物理系数,从表中选取f=6.48(25C 环境下) 则: )/(10172 . 0 1000/10 338 . 0 1048 . 6 187 . 4 4 2 . 0 8 . 03 ChmKJK )( )( 所以: 2 4 2 04 . 0 3710172 . 0 60/100 . 4660 mA 冷却水道数目的计算 dl A n 式中: n冷却水道数 l冷却水道开设方向的模具长(或宽) 所以: 09 . 5 25. 0)1000/10(14 . 3 04
33、. 0 dl A n 取整n=6 习惯认为凸模比凹模散热条件差,易存储热量,应当对凸模比分加强冷却。分 配散热面积时,凸模部分的份额多些,一般凹模部分2/5,凸模占3/5.,再根据模架 结构适当调整水道直径与管数。 2.52.5 分型面的设计分型面的设计 分型面将模具分成定模和动模两部分,分型面的选择好坏对于塑件质量、操作 难易、模具结构与制造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分型面的确定,受模具结构、模具制 造工艺、总体布局、浇注系统、塑件结构工艺性、嵌件位置、推出机构等因素影响, 需要综合考虑。 分型面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脱模 (2)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塑件的外观质量和精度要求
34、(3)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成型零部件的加工制造 (4)分型面应有利于侧向抽芯 该塑件的分型面如图2.2所示 图2.2 分型面 因该制品属于小型排气量不大,可利用分型面间隙以及推杆与孔配合间隙处排 气。 2.62.6 浇注系统的设计浇注系统的设计 基于一模多腔的模具设计方案,可以实现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和材料利用 率高等优点。在满足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可以保证产品质量,该模具采用一模二腔 的设计方案。 型腔布局通常有圆形、H 形、直线形及复合排列。在进行形腔布置时,应根据 塑件的形状和大小来确定排列方式,型腔的布置和浇口的开设部位应力求对称,以 防止模具承受偏载而产生溢料现象,型腔排列宜紧凑,以
35、节约钢材,减轻模具重量, 节约成本。 综上所述,型腔排列方式如下图2.3所示: 图2.3 型腔排列方式 浇注系统分为普通流道浇注系统和无流道(热流道)浇注系统两大类。 该模具采用普通流道浇注系统,普通流道浇注系统结构包括主流道,分流道、 冷料穴,浇口。 (1)主流道的尺寸 主流道是塑料熔体进入模腔时最先经过的部位,它将注塑机喷嘴注出的塑料熔 体导入分流道活型腔。形状为圆锥形,便于熔体顺利地向前流动,开模是主流道又 能顺利地拉出来。 图2.4 主流道 主流道的主要尺寸如下: 锥角=26 表面粗糙度Ra0.8m;取Ra=0.5m 主流道小端直径d=5mm 主流道球面半径R=20 主流道长度L=65
36、mm 主流道大端直径 D = 8mm 主流道总长L0=72mm (2)主流道衬套的形式与固定 主流道衬套又称浇口套,由于主流道要与高温塑料和注塑机喷嘴反复接触和碰 撞,通常不直接开在定模板上,而是将它单独设计成主流道衬套镶入定模板内。主 流道衬套通常由高碳工具钢制造并热处理淬硬,一般选用T8、T10 钢,并进行淬火 加低温回火,强度约为55HRC。浇口套与定模板采用H7/m6 的配合。 (3)分流道的设计 分流道的形状及尺寸 为了便于机械加工及凝料脱模,分流道大设置在分型面上。梯形界面的分流道 机械加工工艺性好,熔体热量损失和流动压力损失均比较小。所以分流道采用梯形 截面,如图2.5, 图2.
37、5 分流道形状尺寸 梯形大底边宽度 mmB6 梯形高度 mmBH4 3 2 分流道的长度 分流道的长度尽量短,弯折少,以减少压力和热量损失,提高材料利用率。其 长度在实际绘图中得出。 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 熔体在分流道流动时其外层因与模具表面接触而冷却固化,唯有中心部分的熔 体处于较好的流动状态,对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Ra 并不要求很低,一般来说,分流 道的表面粗糙度Ra 取1.6m 左右。 分流道的布置形式 分流道在分型面上的布置与型腔排列分流到布置形式密切相关,有多种不同的 布置形式,应该遵循两方面原则:一方面排列紧凑、缩小模具板面尺寸;另一方面 流程尽量段、锁模力力求平衡。模具的流道布置形式
38、采用平衡式,这种布置可实现 均衡送料和同时充满型腔的目的,使成型的塑件力学性能基本一致。 (4)冷料井的设计 冷料井位于主流道正对面的动模板上或处于分流道末端。其作用是捕集料流前 峰的“冷料” ,防止“冷料”进入型腔而影响塑件质量,开模是又能将主流道的凝料 拉出。 冷料穴的尺寸宜稍大于主流道大端的直径,取D=10mm,长度约为主流道大端直 径,取H=8mm。 冷料井的形式有两种: 底部带有推杆的冷料井 底部带有拉料杆的冷料井 这里选用底部带有拉料杆的冷料井,如图2.6所示: 图2.6 拉料杆 (5)浇口的设计 浇口的作用是:型腔充满后,熔体在浇口处首先凝结,防止其倒流;易于在浇 口切除浇注系统
39、的凝料。浇口形式有:直浇口、侧浇口、点浇口、潜伏式浇口、护 耳式浇口 等,这里采用拉切式潜伏式浇口,如图2.7 205 4530 5 . 18 . 0 d 图2.7 拉切式潜伏式浇口 2.72.7 斜滑块内侧抽芯机构的设计斜滑块内侧抽芯机构的设计 塑件内部有间断式梯形螺纹,模具须有内侧抽芯机构,这里采用斜滑块内侧抽 芯机构。斜滑块侧向分型与抽芯特点是利用脱模机构的推力驱动斜滑块斜向运动, 在塑件被推出脱模的同时由斜滑块完成侧向抽芯。 设计要点: (1)斜滑块的导向斜角一般取515,斜滑块的推出高度l必须小于导滑槽 总长L的2/3。 (2)斜滑块在导滑槽中活动必须顺利。 (3)为保证斜滑块的分型
40、面密合,成形时不致发生溢料,斜滑块底部与模套之 间应有0.20.5mm的间隙。斜滑块顶面赢高出模套0.20.5mm。 (4)内侧抽芯的斜滑块端面不应高于型芯端面,而应在零件允许的情况下低于 型芯端面0.050.01mm,否则,推出时由于斜滑块端面陷入塑件底部,阻碍斜滑块 径向运动,在斜滑块边缘的径向移动范围内,塑件上不应有台阶,以免阻碍斜滑块 活动。 (5)当定模型芯包紧力较大时,为了避免开模时滑块随定模移动,使塑件留于 定模型芯,一般应设有止动装置。 (6)为了避免塑件推出时留在滑块一侧,动模部分应有可靠的导向元件。 (7)为防止斜滑块推出时滑出导滑槽,斜滑块应设有定位装置。 设计方案如图2
41、.8所示, 图 2.8 设计方案 2.82.8 冷却系统的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 由前面章节求的的冷却水道参数,利用这些参数,根据模具结构对其进行冷却 系统的布置。 根据塑料制品形状及其所需的冷却效果,冷却回路可分为直通式、圆周式、多 级式、 螺旋线式、喷射式、隔板式等,同时还可以互相配合,构成各种冷却回路。其基本 形式 有六种,我们这里选用的是。如图2.9所示, 图2.9 直通式冷却回路 2.92.9 其它机构的设计其它机构的设计 (1)导向机构 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模具,通常有导向机构就足够动、定模之间的正确定位了。 导 向机构主要有导柱导向和锥面导向定位两种,该模具采用导柱导向。导柱导向机构
42、主要 用于动、定模之间的开合模导向。导向机构的功用如下: 定位作用:合模时保证动、定模正确的位置,以便合模后保持模具型腔的正 确形状。 导向作用:合模时引导动模按序正确闭合,防止损坏凹凸模。 承载作用:导柱在工作中,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 在选定了标准模架后,其导向机构也被选定了。 (2)脱模机构 斜滑块型芯即为本模具的顶出机构,如图2.7所示。 顶杆顶出塑件后,必须回到顶出前的初始位置,因此必须设计复位杆来实现该 动作。 复位杆又称回程杆。复位杆常见形式有:回程复位杆回程、顶杆兼回程杆回程。 如图2.10所示: 图2.10回程杆 3 3 注射机校核注射机校核 3.13.1 模架的选定模架的选定
43、 综上章所述,该注塑模具采用一模二腔二板式结构,潜伏式浇口浇注系统结构, 顶出机构采用斜滑块顶出,浇注凝料与塑品的分离采用拉料杆实现分离,内侧间断 式梯形螺纹采用内侧滑块抽芯机构实现内侧抽芯。 参考标准模架图例,选模架型号为3240-AI-50-50-80 浇口套也可选用标准件,因为注塑机喷嘴口直径为2,参考浇口套尺寸表可选 取3 的浇口套,具体尺寸见模具装配图,模具装配图如图3.1 所示。 图3.1 模具装配图 由于选择了标准模架后,其零件(导柱、导套、挡圈、顶柱等)也已相应的标 准化,这里不需详述.同时,根据模架各个零部件的使用特性,选定适合的材料制造 而成,选用材料如工程图里所示。 3.
44、23.2 初定注塑机初定注塑机 确定注射机大小,不仅需要关注塑料制品的质量以及制品在模板垂直方向的体 积,而且还要考虑模具的大概尺寸。务必使注射机的一次最大注射量、锁模力、末 班尺寸、拉杆间净距、模具最小厚度以及模板最大开档等满足注射制品及其模具要 求。 (在型腔中余下压力即为模腔压力P,一般为2040MPa) 3 3 15 20 . 1 18 /20 . 1 18M cm M V cmg g 聚碳酸酯密度 塑件质量 粗略估算浇注系统的体积浇,则: 3 20cmV g242020 . 1 浇浇系 VM 3 5020302cmVVV 浇系塑总 gMMM6024362 浇系塑总 根据塑料制品的体积
45、或质量查表,选定注塑机型号取 SZ-100/80 主要技术参数 如下。 表 3.1 国产注射机 SZ-100/80 技术参数 特性内容特性内容 结构类型卧式拉杆内间距(mm)320320 理论注射容积(cm ) 3 100移模行程(mm)305 螺杆(柱塞)直径(mm)35最大模具厚度(mm)300 注射压力(Mpa)170最小模具厚度(mm)170 注射速率(g/s)95锁模形式(mm)液压-机械 塑化能力(g/s)40模具定位孔直径(mm)100 螺杆转速(r/min)0200喷嘴球半径(mm)10 锁模力(KN)800喷嘴口直径(mm)4 3.33.3 最大注塑量校核最大注塑量校核 注塑
46、机的最大注塑量应大于制品的质量或体积(包括流道及浇口凝料和飞边) , 通常注塑机的实际注塑量最好为最大注塑量的80%,所以,选用的注塑机最大注塑量 应 注塑机 VV8 . 0 式中: V机注塑机的最大注塑量,cm3 V 注塑塑件与浇注系统的总体积(V 塑件+V 浇) ,cm3,该产品V 注塑=50cm3 V 浇浇注系统的总体积,cm3,该产品V 浇=20cm3 故5 .62 8 . 0 50 机 V 在此选定的注塑机注塑量为100cm3,所以满足要求。 3.43.4 锁模力的校核锁模力的校核 注射成型中,高压塑料熔体充满型腔时,会产生使模具沿分型面分开的胀模力, 此胀模力等于塑件和浇注系统在分
47、型面上的投影面积与型腔压力之积,即: AF 模锁机P 式中:P 模熔融塑料在型腔内的压力,2040MPA; A塑件和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之和,经计算越为14908.5mm2; F 锁机注塑机的锁模力,KN 因此: KNAF596 5 . 1490840P 模锁机 在此选定的注塑机的锁模力为800KN,满足要求。 3.53.5 模具与注塑机安装校核模具与注塑机安装校核 3.5.13.5.1 模具长宽与拉杆间距校核模具长宽与拉杆间距校核 模具长宽拉杆面积 模具长宽为395315(mmmm)注塑机拉杆的间距320320(mmmm) , 故满足要求。 3.5.23.5.2 模具厚度校核模具厚度校
48、核 模具厚度是指模具闭合的厚度,又称闭合高度。注塑机允许的模具最大与最小 厚度是指注塑机模板闭合后达到规定锁模力时动模固定板和定模固定板之间的最大 和最小距离。因此,所设计的模具厚度应在注射机允许的模具最大和最小厚度之间, 否则将的不大规定的锁模力。即: maxmin HHH m 式中: Hm模具厚度,Hm =240mm Hmax、Hmin注塑机允许的最大、最小模具厚度,即动定模固定板之间的最大、 小距离,Hmax=300、Hmin=170。 因为17024020+21+10=51 故满足要求。 4 4 模具安装与调试模具安装与调试 4.14.1 模具的安装模具的安装 安装时尽量采用整体吊装,
49、将模具吊入注射机拉杆模板之间后,调整方位,使定 模上的方位环进入固定板上的定位孔,并且放正,慢速闭合动模板,然后用压板或螺钉 压紧定模板,并初步固定动模,再慢速微量开启动模3-5 次,检查模具在启闭过程中 是否平衡灵活,有无卡住现象,最后固定动模板。 4.24.2 模具的调试模具的调试 模具安装好后,首先进行空转检查与调试,要按下述事项对注射机各模具进行 调整或者检验。 (1) 调节锁模系统 锁模的松紧程度可以根据锁模力大小和经验进行判断,对锁模力的控制有两个 原则:一方面锁模力应足够大,保证模具在塑料熔体的注射压力作用下不开缝,因 此锁模力应该大于模腔和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的乘积,另一方
50、面过紧的锁模 力,导致模板变形,目前主要靠目测和经验来调整合模的松紧程度,即在分模时在 使用液压双时锁模机构的的注射机时,使用时节先快后慢,在即不很自然,也不太 勉强地伸直时,合模的松紧程度正好合适。 (2) 开模距离调整 调整至塑件,浇道凝料,能够自动脱模的状态,有拉杆限位的模具,要注意开 模距离与开模速度不要过大过快,避免拉杆被拉到极限状态而在开模过程中对模具 造成冲击。 (3) 调整顶杆的顶出距离 在开模的状态下,调整注射机的顶杆位置,使模具的顶出系统在能将塑件完全 脱模的前提下,使模具上的顶板和动板或支撑板之间尚有不小于5mm 空间距离,以 防止顶坏模具。 (4) 安全检查 检查小路是否通畅,走向是否正确,有无泄漏现象。 有电加热器的模具在通电前要做绝缘检查。 有液压、气动装置的模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学苏教六年级下册期末资料专题真题及解析
- 【英语】高二英语翻译试题经典
- 【语文】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滨河小学小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试题
- 英语五年级下册期末模拟试卷测试题(附答案)
- 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英语提高试卷测试题(含答案)
- 苏教六年级下册期末数学专题资料真题经典套题及解析
- 2025监理工程师题库试题新版附答案
- 三病防治相关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税务师考试税法二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应用考试试卷及答案
- 07FJ01~03 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2007年合订本)
- 《非道路移动工程机械二手设备评估通则》
- 监控验收单完整版本
- DL-T-5743-2016水电水利工程土木合成材料施工规范
- (正式版)YST 1682-2024 镁冶炼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 体育健康知识教案课件
- 卡西欧dh800电吹管说明书
- 体育课免修申请书体育课免修申请书八篇
- 【超星尔雅学习通】商法的思维网课章节答案
- 509册泵类书籍大全-截止到20150531
- GB/T 5796.3-2022梯形螺纹第3部分:基本尺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