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Technical Standards of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of Chongq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Technical Standards of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of Chongq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批准部门:重庆市规划局 施行日期:2011年X月X日 2011年 重庆 前 言 根据重庆市主城区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管理办法的编制要求, 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
2、依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认真总结重 庆的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一般规定;4.建设项目分类;5.交 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6.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年限、评价日与时段;7.交通需求分 析;8.交通影响程度评价;9.交通改善措施与评价。 本导则由重庆市规划局制定,由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 的解释。 本导则主编单位: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洋河二村 18号,邮编:400020)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员: 本导则主要审查人员: i 目目 次次 1 总 则.1
3、 2 术 语.2 3 一 般 规 定.4 4 建设项目分类.5 5 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7 6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年限、评价日与时段.8 6.1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8 6.2 交通影响评价年限.8 6.3 交通影响评价时段与评价日.9 7 交通需求分析.10 8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11 9 交通改善措施与评价.13 附录 A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14 附录 B 机动车服务水平分级.16 本导则用词说明.20 条文说明.21 ii Contents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 1 2 Terms 2 3 Basic Requirements4 4 Class
4、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5 5 Thresholds of Traffic Impact Analysis7 6 Study Area Horizon year Peak Hour and Day of Traffic Impact Analysis8 6.1 Study Area8 6.2 Horizon Year8 6.3 Peak Hour and Day.9 7 Traffic Demand Analysis 10 8 Traffic Impact Assessment 11 9 Mitigation Alternatives and Ass
5、essment13 Appendix A. Outline Template for a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Report 14 Appendix B. Level of Service of Vehicle16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s20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21 1 1 总总 则则 1.0.11.0.1 为促进重庆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规范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 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配合重庆市主城区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的制 定,落实和细化中华人
6、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 准,结合重庆市具体情况,制定本技术导则。 1.0.21.0.2 本导则适用于重庆市主城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1.0.31.0.3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必须以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 应层面综合交通专项规划为依据。 1.0.41.0.4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遵循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应 妥善处理评价项目新生成交通与背景交通间的关系。 1.0.51.0.5 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 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术 语语 2.0.12.0.1 建设项目 Con
7、struction Project 具有交通生成的永久性或临时性拟建设(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 2.0.22.0.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分析和评价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新生成交通需求对周边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 通过适当的交通改善措施把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所产生的影响消减到可接受范 围内。 2.0.32.0.3 建设项目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根据建设项目的土地利用类型、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特征 对建设项目进行的分类。 2
8、.0.42.0.4 出行率 Trip Generation Rate 建设项目单位指标(从业人员、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住宅户数、座位数等)在 单位时间内所生成的交通需求,包括产生量和吸引量。 2.0.52.0.5 新生成交通需求 New Generating Traffic Demand by Construction Project 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所生成(包括产生和吸引)的新增交通需求。新建项目新 生成交通需求包括建设项目生成的全部交通需求。改、扩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是 指由项目改、扩建部分引起的新增交通需求。 2.0.62.0.6 背景交通需求 Background Traffic D
9、emand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内除去被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外的其它交通需求, 包括起迄点均在评价范围外的通过性交通需求和评价范围内其它建设项目生成的交 通需求。 2.0.72.0.7 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 Threshold of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建设项目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门槛条件。 2.0.82.0.8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指标 Assessment Index of Traffic Impact Degree 衡量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影响程度的指标。 3 2.0.92.0.9 长路段 Long Continuous Link 路段长
10、度超过1.5千米,交通几乎不受交叉口影响的道路区段。 2.0.102.0.10 公共交通线路剩余载客容量 The Redundant Capacity of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around Project 在一定的公交服务水平条件下,建设项目周围的公共交通设施可为建设项目提 供服务的富余运力。 2.0.112.0.11 正常使用初年 The first year of formal operation 建设项目建成后基本实现其使用功能的年份,一般以入住率达到或超过70%为 评判标准,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分类和区位,在项目投入使用后的第2年至第5年内某 一年确定为正常使
11、用初年。 4 3 一一 般般 规规 定定 3.0.13.0.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运 行状况,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并应根 据交通影响的程度,提出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以及建设项目选址、建设项目报审 方案的评估意见及改善建议。 3.0.23.0.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所采用的基础资料应完整、准确、有效。 3.0.33.0.3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包含以下内容: 1 1 建设项目概况; 2 2 确定交通影响评价的范围与年限; 3 3 进行相关调查和资料收集; 4 4 分析项目影响评价范围内现状、各评价年限的土地利用
12、与交通系统; 5 5 分析交通需求; 6 6 评价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程度; 7 7 提出对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交通系统、建设项目选址、建设项目报审方 案的可行性改善建议,并对改善措施进行评价; 8 8 提出评价结论。 3.0.43.0.4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应内容完整、结论明确。报告内容应符合本导 则附录A的规定。 3.0.53.0.5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在报建和(或)选址(包括选址或土地出让)阶 段进行。 5 4 建设项目分类建设项目分类 4.0.14.0.1 交通影响评价应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建筑物使用性质、交通出行特征和出 行强度,对建设项目进行分类。 4.0.24.0.2 大类
13、应依据土地利用类型和建筑物使用功能确定,与国标一致,共划分11 个类别,大类划分的名称和代码应符合表4.0.2的规定。 表4.0.2 重庆市建设项目大类划分及代码 大类名称住宅商业服务办公场馆与园林医疗学校交通工业混合其他 大类代码T01T02T03T04T05T06T07T08T09T10T11 4.0.34.0.3 中类在大类的基础上依据重庆市主城区交通出行特征、用地分类标准进行 划分。重庆市建设项目中类划分的名称及代码应符合表4.0.3的规定。 表4.0.3 重庆市建设项目中类划分及代码 大类中类 名称代码名称代码 说明 一类住宅TC011独栋别墅 二类住宅TC012联排、叠拼 三类住宅
14、TC013普通住宅 四类住宅TC014公租房、廉租房 住宅T01 五类住宅TC015集体宿舍 大型仓储式百货TC021综合型超市 大型百货商场TC022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等 专业性市场TC023汽车专卖店、家电专卖店等 商业T02 一般市场TC024农集贸市场、菜市场等 娱乐TC031 娱乐中心、俱乐部、休息会所、 活动中心、迪厅等 餐饮TC032餐厅、饭店、饮食店等 宾馆与酒店TC033中高档宾馆、酒店及度假中心 旅馆与招待所TC034一般旅馆、招待所 服务T03 服务网点TC035 邮局、电信、银行、证券、保险 等对外服务的分理处或营业网点 市级行政办公TC041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办公楼等
15、 区级及其他行政办公TC042- 科研与企事业办公TC043- 办公T04 商务写字楼TC044- 文化场馆TC051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 馆、纪念馆等 场馆与园 林 T05 会展场馆TC052展览馆、会展中心等 6 大类中类 说明 名称代码名称代码 体育场馆TC053 比赛性体育场馆、训练性体育场 馆、综合性场馆、健身中心等 游乐园TC054游乐场、儿童乐园等 广场与公园TC055 城市公园、休憩广场、旅游景区 等 三甲医院TC061综合性医院 医疗T06 其他医院TC062 一般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 等 高等院校TC071- 中专及成教学校TC072 中专、职高、特殊学校及各
16、类成 人与业余学校 一般中学TC073高中、初中 一般小学、幼儿园TC074小学、幼儿园 学校T07 寄宿制中、小学TC075 70%以上学生寄宿学校的中学、小 学 客运场站TC081交通客运站、客运枢纽等 货运场站TC082 货运站、货运码头、物流中心、 仓储设施等 加油站TC083- 交通T08 停车设施TC084 社会停车场(库) 、公共汽电车停 车场(库)等 一类、二类工业TC091轻工业 三类工业TC092重工业工业T09 物流仓储TC093- 混合T10混合TC101 使用功能包含了两种或两种以上 建设项目大类的建设项目,如多 功能综合楼、商住楼 市政TC111 非交通类的市政设施
17、,如水厂、 变电站等其他T11 其他TC112农业建筑、军事建筑等特殊建筑 4.0.44.0.4 建设项目可在中类的基础上划分至小类。每个小类的出行率应在分析汇总 同类地区不少于2个样本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确定。 7 5 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 5.0.15.0.1 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启动阈值应根据重庆市交通系统的运行状 况,建设项目的分类、规模和区位进行确定。 5.0.25.0.2 建设项目的规模或指标达到或超过规定的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时,应进 行交通影响评价。 5.0.35.0.3 凡是满足表5.0.3任一款要求的建设项目均应开展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 工作: 表
18、5.0.3 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 新建项目涉及控规调整的项目 类 别 居住类公建类居住类公建类 新增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15531 场馆与园林(T05) ,配建机动车停车泊位超过 100 个; 医疗(T06)类建设项目,所有市级医院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 所有单独报建的学校(T07) ; 所有大型交通设施类项目(T08) ; 混合(T10)类的建设项目,其总建筑面积或指标达到项目所含建设项目分类(T01- T09,T11)中任一类的启动阈值;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认为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项目 5.0.45.0.4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建设项目,应在建设项目选址阶段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19、: 1 1 建设项目规模达到报建阶段启动阈值的5倍及以上; 2 2 重要的交通类项目; 3 3 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在选址阶段也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 5.0.55.0.5 当相邻建设项目开发建成时间接近,出入口相近或者共用时,可对多个相 邻建设项目合并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8 6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年限、评价日与时段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年限、评价日与时段 6.1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 6.1.16.1.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应根据建设项目新生成的交通需求的影响程度 以及评价年建设项目周边交通系统的运行状况确定。 6.1.26.1.2 报建阶段进行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评价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20、: 1 1 有明确定量启动阈值的项目,其最小评价范围应按照表6.1.2划定; 表6.1.2 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范围 建设项目规模指标与启动阈值之比(R)交通影响评价范围 R2 建设项目邻近的城市干路(若为项目边界则顺 移至下一条)或长江、嘉陵江、地面铁路干线 等天然屏障围合的范围。 2R5 建设项目邻近的城市主干路、快速路(若为项 目边界则顺移至下一条)或长江、嘉陵江、地 面铁路干线等天然屏障围合的范围。 R5 建设项目邻近的第二条主干路、快速路(若为 项目边界则顺移至下一条)或长江、嘉陵江、 地面铁路干线等天然屏障围合的范围。 2 2 单独报建的学校(T07)类建设项目、交通生成量大
21、的交通(T08)类建设 项目,其最小评价范围应参照表6.1.2中R5的要求执行; 3 3 主管部门认为应当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工业(T9)、其他(T11)类和其他 建设项目,最小评价范围可参照表6.1.2中2R5的要求执行。 6.1.36.1.3 建设项目选址阶段的交通影响评价,应在本标准第6.1.2条规定的基础上, 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周边交通状况,适当扩大评价范围。 6.1.46.1.4 位于交通复杂地区或交通影响比较大的建设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 情况和周边交通状况,适当扩大评价范围。 6.2 交通影响评价年限 6.2.16.2.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评价年限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分
22、类和规模确定。 6.2.26.2.2 报建阶段进行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当有明确启动阈值的建设项目评 9 价年限应符合表6.2.2要求;当无明确启动阈值的建设项目评价年限应为正常使用 初年和正常使用第5年。 表6.2.2 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年限推荐值 建设项目规模指标与启动阈值之比交通影响评价年限 R5正常使用初年 1、正常使用初年 R5 2、正常使用第 5 年 注:当建设项目正常使用第5年超出了正在执行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目标年限时,可用总体规 划目标年限作为交通影响评价年限。 6.2.36.2.3 建设项目选址阶段进行的交通影响评价,评价年限应为建设项目正常使用 初年以及城市总体
23、规划的目标年限。 6.2.46.2.4 分期开发的建设项目,项目整体的评价年限除应符合6.2.2、6.2.3的有关 规定外,还应评价各分期投入正常使用的初年。 6.3 交通影响评价时段与评价日 6.3.16.3.1 交通影响评价时段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1 当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的高峰时段与背景交通高峰时段基本重合时, 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高峰时段应为交通影响评价时段; 2 2 当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的高峰时段与背景交通高峰时段不重合时,建 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高峰时段与背景交通高峰时段均应为交通影响评价时段。 6.3.26.3.2 交通影响评价日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1 按
24、工作日、非工作日分别叠加评价时段的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和背景 交通需求,选择对交通系统影响最不利日作为交通影响评价日; 2 2 当难以判断时,应对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分别进行评价。 10 7 交通需求分析交通需求分析 7.0.17.0.1 交通需求分析应与评价范围内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 应层面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的交通需求相衔接。 7.0.27.0.2 交通需求预测应分别计算评价年限建设项目新生成的交通量和评价范围内 的背景交通量,并进行叠加分析。 7.0.37.0.3 背景交通量是指在评价年无该建设项目情况下评价范围内的交通量,主要 由评价年过境交通量、评价范围内现状已建成项目评
25、价年交通量和评价范围内其他 新建项目评价年交通量组成。 7.0.47.0.4 评价年评价范围内过境和现状已建成项目的交通量,可采用类比法、趋势 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四阶段交通预测法等进行预测。 7.0.57.0.5 评价年评价范围内被评价建设项目和其他新建项目所产生的交通量均应采 用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方法进行交通生成量的预测。 7.0.67.0.6 评价范围内被评价建设项目和其他新建项目所产生的交通量方式划分比例 应通过对与拟建项目区位相似、区位相同的既有项目的交通特征调查取得。 7.0.77.0.7 交通调查应包括评价范围内的现状土地利用调查、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设 施、交通管理与交通运行状况
26、调查等。交通运行状况调查应包括建设项目新生成交 通和背景交通的高峰时段,各时段的连续调查时间不应少于2小时。 7.0.87.0.8 交通需求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1 1 各种交通方式的动、静态新生成交通需求和背景交通需求; 2 2 评价范围内现状及各评价年限的交通需求与运行状况。 7.0.97.0.9 对于综合开发项目,应综合分析同一项目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内部交通出 行对交通需求的影响。 11 8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8.0.18.0.1 应根据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加入前后道路上机动车服务水平的变化确定机 动车交通显著影响判定标准。当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使评价范围内机动车交通量增 加
27、,导致项目出入口、道路交叉口任一进口道服务水平发生变化,背景交通服务水 平和项目新生成交通加入后的服务水平符合下列任一款的规定时,应判定建设项目 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各类交叉口机动车服务水平分级应符合本导则 附录B的规定。 1 1 信号交叉口、信号环形交叉口以及无信号单环道环形交叉口,其机动车交 通显著影响判定标准应符合表8.0.1-1的规定; 表 8.0.1-1 信号交叉口机动车交通显著影响判定标准 背景交通服务水平项目新生成交通加入后的服务水平 A B C D、E、F DE、F EF FF 2 2 除无信号环形交叉口以外的无信号交叉口,其机动车交通显著影响判定标 准应符合表8.
28、0.1-2的规定; 表 8.0.1-2 无信号交叉口机动车交通显著影响判定标准 背景交通服务水平项目新生成交通加入后的服务水平 一级二级、三级 二级三级 3 3 背景交通服务水平为三级的无信号交叉口,应首先进行信号灯设计,并按 照信号灯交叉口交通影响判定标准重新计算后判定; 4 4 无信号多环道环形交叉口,其机动车交通显著影响判定标准应符合表 12 8.0.1-3的规定。 表 8.0.1-3 机动车交织区、长路段、匝道交通显著影响判定标准 背景交通服务水平项目新生成交通加入后的服务水平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四级四级 8.0.28.0.2 当建设项目机动车交通对评价范围内的长路段、高速公路交
29、织区、匝道的 交通影响程度符合表8.0.1-3的规定时,应判定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 显著影响。各类长路段、高速公路交织区、匝道机动车服务水平分级应符合本导则 附录B的规定。 8.0.38.0.3 当建设项目出入口步行范围内的所有公共交通站点,在评价时段,停靠线 路背景交通剩余载客容量为负值或建设项目新生成公共交通出行量超过背景公共交 通线路剩余载客容量时,应判定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 8.0.48.0.4 步行范围应根据实际情况在200米500米之间取值,对于城市中心区等公 共交通覆盖率较高的区域,宜取步行范围的下限;对于城市外围区,宜取步行范围 的上限。 8.0.
30、58.0.5 公共交通线路剩余载客容量Pr应按下式确定: Pr(SiOi)60/fiCi (8.0.5) i 式中: 线路i为可接受服务水平时的载客率(%),应取额定载客量的70%; i S 线路i评价时段发车频率(车次/分钟); i f 线路i单车载客量(人); i C 线路i在项目最近公共交通站点的评价时段载客率(%)。 i O 8.0.68.0.6 当建设项目新生成停车需求超过其配建停车设施能力时,应判定建设项目 对 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 8.0.78.0.7 当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导致评价范围内公共交通、自行车或步行等交 通 13 设施需要改、扩建或新建时,应判定建设项目对
31、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 14 9 交通交通改善措施与评价改善措施与评价 9.0.19.0.1 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时,必须对评价范围内相关交 通设施提出改善措施建议。 9.0.29.0.2 应根据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程度,提出建设项目内部交通系统、出入口以 及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的改善措施建议。改善措施应按本导则附录第A.0.8条的规 定确定。 9.0.39.0.3 当提出的交通改善措施可行且评价范围内改善后的交通系统运行指标均符 合下列规定时,应判定建设项目交通影响为可接受: 1 1 机动车交通系统的评价指标低于本导则表8.0.2-1、表8.0.2-2和表8.0.2-3
32、 规定的显著影响指标。当背景交通服务水平为F或四级时,经过改善后的交通运行 指标不降低; 2 2 建设项目出入口步行范围内的所有公共交通站点停靠线路背景交通剩余载 客总容量大于或等于建设项目新生成公共交通出行量。当背景公共交通线路剩余载 客总容量是负数时,改善后剩余载客总容量不降低; 3 3 建设项目新生成的停车需求能在项目内部平衡或解决方案可行、不会对评 价范围内其它建筑的停车造成影响; 4 4 交通系统改善后能满足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的运行要求。 9.0.49.0.4 当无法通过可行的交通改善措施使得评价范围内改善后的交通系统运行指 标均符合本导则第9.0.3条1-4款的规定时,应判定其
33、交通影响为不可接受。 9.0.59.0.5 对交通影响不可接受的建设项目,应对其选址或建设项目报审方案提出调 整建议。 15 附录附录 A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 A.0.1A.0.1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内容应包括: 1 1 建设项目概况 2 2 评价范围与评价年限 3 3 评价范围内现状与规划情况分析 4 4 现状交通特征分析 5 5 交通需求预测 6 6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7 7 交通系统改善措施与评价 8 8 结论与建议 A.0.2A.0.2 建设项目概况应包括建设项目主要规划设计条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 要经营业态、建筑设计方案、建设计划等内容。 A.0.
34、3A.0.3 评价范围与评价年限应按照本导则第6章的规定确定评价范围与评价年限。 A.0.4A.0.4 评价范围内现状与规划情况分析应重点分析评价范围内的现状用地特征、 规划用地特征及交通规划方案。 A.0.5A.0.5 现状交通特征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 1 交通调查方案说明; 2 2 现状交通运行状况评价,应符合以下规定: 1 1)应对评价范围内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流特征、交通设施、交通管理政策 及措施进行说明。 2 2)应对评价范围内的现状道路、公共交通、自行车、行人和停车等交通系 统的管理措施、供需和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提出现状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A.0.6A.0.6 交通需求预测
35、应包括下列内容: 1 1 项目出行率、出行方式、高峰小时系数等参数说明; 2 2 各评价年限各评价时段的背景交通量预测; 3 3 项目新生成交通量预测; 4 4 项目交通量空间分布预测; 16 5 5 评价范围内交通量分配。 A.0.7A.0.7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1 评价范围内主要交通问题分析。根据交通系统供需分析和交通影响程度评 价,提出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交通问题。 2 2 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评 价对象应包括评价范围内的各种交通系统,包括机动车、公共交通、停车、自行车 和行人等。 A.0.8A.0.8 交通系统改善措
36、施与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1 改善出入口布局与组织,优化建设项目内部交通设施: 1 1)根据出入口与外部交通衔接的状况,提出出入口数量、大小、位置以及 交通组织的改善建议。 2 2)优化建设项目内部交通与停车设施布局。 2 2 评价范围内的交通系统改善: 1 1)各交通方式的交通组织优化。 2 2)道路网络改善和道路改造措施。 3 3)出入口或交叉口的渠化和信号控制改善。 4 4)公共交通系统改善。内容宜包括公共交通运营组织、线路优化,场站改 善等。 5 5)自行车、行人和无障碍交通系统改善; 6 6)停车设施改善,内容宜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货车装卸点, 出租车、社会车辆停靠点等
37、。 3 3 改善措施评价。 A.0.9A.0.9 结论及建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1 交通影响评价的结论及建议应包括:评价结论、必要性措施和建议性措施。 2 2 评价结论应明确建设项目建成后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的影响程度,明确 交通改善后建设项目交通影响是否可接受,以及是否需要对建设项目的选址和(或) 报审方案进行调整。 3 3 必要性措施是保证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可接受的前提条件。建议性措施包括 对建设项目内部或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推荐采取的措施与方法。对评价范围内交通 17 系统影响为显著影响的建设项目,应明确必要性措施。 18 附录B 机动车服务水平分级 B.0.1B.0.1 信号交叉口机动车
38、服务水平应符合下列规定: 1 1 信号交叉口的机动车服务水平确定,应符合表B.0.1的规定。当交叉口现状 的饱和度大于0.85,必须计算延误指标;当延误与饱和度对应的服务水平不一致, 则应以延误对应的服务水平为准。计算规划年交叉口服务水平时,信号周期时长不 得大于150秒。 表B.0.1 信号交叉口机动车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每车信控延误 T(秒) AT10 B 10T20 C 20T35 D 35T55 E 55T80 F 80T 2 2 信号控制的环形交叉口应采用信号交叉口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B.0.2B.0.2 无信号交叉口的机动车服务水平,应根据是否需增设标志、标线、信号灯 分为三种等级
39、,并应按照表B.0.2的规定确定。 表B.0.2 无信号交叉口机动车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流量 一级未达到表 B.0.2-1 且未达到表 B.0.2-2 的流量要求 二级符合表 B.0.2-1 或者表 B.0.2-2 的流量要求 三级符合表 B.0.2-3 的流量要求 1 1 对无信号交叉口增设停车控制标志,应按表B.0.2-1的规定确定。 19 表B.0.2-1 需增设停车控制标志的无信号交叉口车道高峰小时流量 主要道路单向 车道数(条) 次要道路单向 车道数(条) 主要道路双向 高峰小时流量(pcu/小时) 流量较大次要道路单向高 峰小时流量(pcu/小时) 50090 11 100030 5
40、00170 10006012 150010 500120 10004021 150020 500240 100011022 150040 注:1 主要道路指两条相交道路中流量较大者,次要道路指两条相交道路中流量较小者; 2 双向停车控制标志应设置于次要道路进口道; 3 流量较大次要道路单向高峰小时流量为次要道路两个流向中高峰小时流量较大者。 2 2 对无信号交叉口增设行人过街标线,应按表B.0.2-2的规定确定。 表B.0.2-2 需增设行人过街标线的高峰小时流量 标线设置要求 道路双向机动车 高峰小时流量(pcu/小时) 行人过街双向 高峰小时流量(人/小时) 需要增设行人过街标线 3005
41、0 3 3 对无信号交叉口增设信号灯,应按表B.0.2-3的规定确定。 20 表B.0.2-3 需增设信号灯的无信号交叉口车道高峰小时流量 主要道路 单向车道数(条) 次要道路 单向车道数(条) 主要道路双向高峰小 时流(pcu/小时) 流量较大次要道路单向高 峰小时流量(pcu/小时) 750300 90023011 1200140 750400 90034012 1200220 900340 105028021 1400160 900420 105035022 1400200 B.0.3B.0.3 各类长路段机动车服务水平应按照表B.0.4的规定确定。 表B.0.4 各类长路段机动车服务水
42、平 服务水平高速公路和快速路基本路段(密度值:pcu/千米/车道) 一级 7 二级 18 三级 25 45 四级 45 21 本导则用词说明本导则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技术导则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 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 反面词采用“严禁” 。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 ;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 ; 反面词采用“不宜” 。 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 2 条文中指明应按
43、其它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规定” 或“应按执行” 。 22 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XXXXXXXXX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23 制 定 说 明 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经重庆市规划局于201X年XX月XX 日以第XX号公告批准发布。 为便于广大规划、设计、科研、院校和管理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导则时能 正确地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编制组按 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导则的条文说明,供使用者参考。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 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 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
44、定的参考。 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反馈给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 研究所(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洋河二村18号;邮政编码:400020)。 24 目目 次次 1 总则. 24 2 术语. 26 3 一般规定. 27 4 建设项目分类 . 28 5 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 . 30 6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年限、评价日与时段 . 32 6.1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 . 32 6.2 交通影响评价年限 . 33 6.3 交通影响评价日与时段 . 34 7 交通需求分析 . . 36 8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 37 9 交通改善措施与评价 . 39 25 1 总总 则则 1.0.11.0.1 本
45、条说明编制本导则的目的。随着重庆城市开发强度的不断提高,交通问 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协调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关系 成为重庆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开展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已经成为在城市规划指导下城市建设阶段协调交通 与土地利用关系的重要环节。2004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 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城市 建设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重庆市主城区实施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有六年多 的经验,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导致各编制单位在交通影响评价 编制内容、深度、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指标等方面参差不齐,使
46、交通影响评价工 作在重庆的推行受到了一定限制。 为了规范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充分发挥交通影响评价的作用,处理好交通影响 评价与相关规划的关系,有必要制定统一的技术导则,使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 评价工作有章可循,为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推行提供技术支持。 本导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2010年9月1日起开始执行 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总体上是一致的,并根 据重庆市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细化和落实,增强了可操作性。 1.0.21.0.2 本条规定本导则的适用范围。导则适用于重庆市主城区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的建设项目,远郊区县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47、。 1.0.31.0.3 本条规定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编制依据。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 价必须以法定的城乡规划尤其是项目所在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应层面交通专 项规划为依据。 涉及城市规划内容调整的交通分析,如城市规划用地性质变更、容积率调整、 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等,不属于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按照法定程序修改城市 规划。 依据城乡规划法,如果交通影响评价建议的交通改善措施涉及对相关法定 规划的修改,必须遵循法定规划调整和修改的相关程序。 1.0.41.0.4 本条确定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 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在相关法定规划的指导下,
48、处理好项目新 26 生成交通与影响范围内背景交通的关系,尽量降低项目对背景交通运行的影响。在 评价和交通改善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处理各种交通方式的关系, 体现公交、行人优先的原则。同时,要把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规划思想贯彻到评 价工作中。 1.0.51.0.5 本条阐述本技术导则与现行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关系。建设项目 交通影响评价处于规划和建设程序之间,涉及的相关法规、规范较多,在开展交通 影响评价工作时,除执行本技术导则外,应同时执行国家和重庆市相关的法规和技 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27 2 术术 语语 2.0.12.0.1 随着城市不断的更新改造,除永久性的建设项目外
49、,临时性的建设项目也 日益增多,如临时性的停车场、餐饮场所、场馆等,也会对其周围的交通系统运行 产生影响。 因此,只要是符合启动阈值的拟建设项目,不论是永久性的还是临时性的,都 应按照导则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2.0.32.0.3 重庆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是衔接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环节,需要详细而 准确的交通出行特征数据作为评价依据,因此,需要制订与重庆城市规划用地分类、 建筑使用功能相衔接,能够合理反映交通出行特性的建设项目分类,以便于进行交 通影响评价的管理工作以及进行交通出行特征基础数据的不断积累。 2.0.42.0.4 出行率水平是决定建设项目建成后对周边交通系统产生影响大小的关键因 素之
50、一,虽然重庆实施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有六年多的经验,但由于一直缺乏统 一规范的出行率标准,往往导致同一建设项目不同咨询机构评价结果大相径庭。为 了合理规范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本技术导则推出了重庆 市建设项目中类的出行率标准。 2.0.92.0.9 本导则所指“长路段”的概念主要用于交通影响程度评价。建设项目邻近 长路段时,不仅要评价其上下游交叉口的交通影响,还需要评价长路段交通流受到 的影响。 28 3 一一 般般 规规 定定 3.0.23.0.2 本条规定对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所采用基础资料的要求。基础数据准确、 分析方法科学是保证交通影响评价分析结果可信的基础。因此,
51、为保障评价结果能 够作为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程度和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改善、建设项目报审方案改善 评定的依据,就要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所采用的技术资料(包括数据和图纸) 完整、准确、有效,能够满足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要求。 3.0.33.0.3 本条规定了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应包含的基本内容。本条是在参照国内外建 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准则的基础上确定的,为基本要求。 3.0.43.0.4 本条规定对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成果报告的要求。评价报告必须完整体 现交通影响评价的任务和技术内容要求,提出对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程度、评价范围 内交通系统改善措施以及是否需要调整建设项目报审方案的明确结论。 3.0.53
52、.0.5 本条建议进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阶段。由于目前详细规划阶段 的交通分析普遍偏弱,有必要在选址阶段就对重大建设项目对交通系统的影响进行 科学分析,以便在项目建设的前期协调好土地开发与交通之间的关系。因此,按照 规划建设管理程序,对于对交通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应在项目论证的前期,即选 址或土地出让阶段也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其他项目可在报建阶段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适用于交通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选址必须以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 如在选址时涉及改变城市规划用地性质与容积率等,应首先进行规划修改论证,进 行相应的交通规划,按照法定程序修改城市规划。 29 4 建设项目分类建设项目分类
53、 4.0.1-4.0.34.0.1-4.0.3 不同使用功能的建设项目,其交通出行强度、出行的交通方式构成 以及出行的时间分布等特征均有较大差异,相应地,对周边交通系统的影响也就不 同。因此,在交通影响评价工作中需要对建设项目进行分类,以便分门别类地确定 交通影响评价的启动阈值和评价所需的各项技术指标及参数。 参考国内外交通影响评价对建设项目的分类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中的大类划分,并结合重庆市城市 规划管理目前正在执行的土地利用分类、建筑分类、停车配建指标中的建设项目分 类以及重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中的用地分类标准等,在建设项目出行 特征
54、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将建设项目分为大类和中类。 本导则规定了重庆市建设项目的大类划分和中类划分,与国家技术标准的分类 与代码相统一。对于旅馆用地,考虑不同性质旅馆客人出行特征的不同,进行了细 化划分。对于住宅,根据重庆市主城区居住类型及出行特征,将住宅划分为五类。 对于学校用地,主要根据学生的作息规律把寄宿制学校单独划分出来。对于工业用 地的分类,主要结合重庆现代服务业的一些特点,把物流用地单独细分出来。 4.0.54.0.5 本条规定了小类划分的原则。小类的出行率确定最少调查样本不少于2个, 且必须满足同类地区和同类使用性质。 表1提供了根据重庆市主城区建设项目出行调查数据整理的各类建设项
55、目出行 率指标,仅供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表 1 重庆市主城区高峰小时出行率指标表 大类中类 名称代码名称代码 高峰小时出行率 (人次/百平方米) 一类住宅TC0110.5 二类住宅TC0120.8 三类住宅TC0131.4 四类住宅TC0141.7 住宅T01 五类住宅TC0155.0 大型仓储式百货(超市) TC02115.6 大型百货商场TC0226.2 专业性市场TC0235.5 商业T02 一般市场TC0243.0 30 娱乐TC0316.2 餐饮TC03217.0 宾馆与酒店TC0332.8 旅社与招待所TC0344.5 服务T03 服务网点TC03515 市级行政办公TC0411.
56、3 区级及其他行政办公TC0421.0 科研与企事业办公TC0431.5 办公T04 商务办公TC0443.5 文化场馆TC0512.0 会展场馆TC0522.5 体育场馆TC0533.0 游乐园TC0541.6 场馆与 园林 T05 广场与公园TC0551.2 三甲医院TC06112.0 医疗T06 其他医院TC0627.0 高等院校TC0710.5 中专及成教学校TC0722.5 一般中学TC07312.0 一般小学、幼儿园TC07425.0 学校T07 寄宿制中、小学TC0751.0 客运场站TC081 货运场站TC082 加油站TC083 交通T08 停车设施TC084 一、二类工业T
57、C091 三类工业TC092 仓储TC093 物流TC094 工业T09 企业研发TC095 市政TC111 其他T11 其他TC112 进行专门调查或 依据相关专项指标 31 5 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 5.0.15.0.1 建设项目开发对其周边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大小主要取决于项目在城 市所处区位以及项目的类别和规模。重庆 中心城区尤其是核心区各种社会经济活 动高度发达又高度集中,交通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对新增项目和改、扩建项目更 加敏感。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建设项目,其所生成的交通出行总量、交通方式结构以 及出行时间分布等交通需求特征差异很大。因此,确定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
58、价的启 动阈值应根据重庆市交通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本导则根据建设项目所处 的位置、分类和规模,制定了重庆市的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与国标相比,本导 则的启动阈值较小。 5.0.35.0.3 参照国内外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的确定方法和研究成果, 综合考虑重庆市的交通状况、开发总量以及管理要求等,本条给出了在项目报审阶 段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的取值范围与规定。 1 1 住宅类(T01)、商业类(T02)、服务类(T03)、办公类(T04)的建设项目是 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建设项目,也是目前在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中使用最多的 类型。本款按照重庆不同地区的区位给出以项目建筑规模表示
59、的启动阈值的取值范 围。基本特点是交通问题越复杂的地区其启动阈值越严格。 2 2 对于场馆与园林(T05)类建设项目,由于该类建设项目个体之间的交通特征 差异很大,不宜按照项目的建筑规模或用地规模确定其启动阈值。考虑到这类用地 对停车泊位的需求较大,因此,按照机动车停车泊位的配建标准确定其启动阈值较 为合理。当项目的机动车配建停车泊位大于或等于100个时,应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3 3 对医疗(T06)类建设项目,考虑到重庆市级医院一般规模较大,客流较多, 对机动车的使用十分频繁,给周边的交通系统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对所有市级医 院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必须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4 4 单独报建的学校
60、一般规模较大,且学校(T7)类建设项目通常吸引人流多 且出行高峰集中,对机动车、公共交通和行人设施的要求高,对交通安全的要求也 比较高。因此,对所有单独报建的学校必须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对属于居住区配套 的中学、小学、幼儿园和托儿所等,其交通影响一般限于社区内部,可以与住宅类 32 项目合并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5 5 交通类(T08)建设项目如公路客货运站场、铁路客货运站场、民用机场、 公共交通枢纽、客货运码头、物流中心、大型机动车社会停车场(库)(其中,大 型机动车社会停车场(库)是指公共使用、规模在200个泊位以上的停车场和停车 库,不包括其它各类用地配建的停车场库)、公共汽电车停车场库和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鱼塘征用协议书
- 法人代持股协议书
- 电子承兑退换协议书
- 排球在线技能评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搪瓷桶、盒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先进石墨微滤设备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多功能厨房剪刀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羊城工匠”职业技能竞赛(保育师)赛项备考试题库
- (2025年)《医患沟通学》试题库(附答案)
- 2024年石家庄市深泽县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
- 抗美援朝抗美援朝
- 劳动保障协管员管理办法
- 【课件】7-1 慢充不充电故障诊断与排除
- 透过性别看世界学习通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戏曲鉴赏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GRR-计数型(范例填写)
- 最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论文参考文献99例,参考文献
- GB/T 3767-2016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和声能量级反射面上方近似自由场的工程法
- GB/T 2585-2021铁路用热轧钢轨
- GB/T 16825.1-2008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第1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验与校准
- GA/T 1081-2020安全防范系统维护保养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