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一 信号源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频率连续变化的各种波形的产生方法。2、了解NRZ码、方波、正弦波等各种信号的频谱。3、理解帧同步信号与位同步信号在整个通信系统中的作用。4、熟练掌握信号源模块的使用方法。、实验内容1、观察频率连续可变信号发生器输出的各种波形及7 段数码管的显示。2、观察点频方波信号的输出。3、观察点频正弦波信号的输出。4、拨动拨码开关,观察码型可变NRZ码的输出。5、观察位同步信号和帧同步信号的输出。6、观察NRZ码、方波、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的频谱。三、实验仪器1、信号源模块2、20M双踪示波器一台3、频率计(可选)一台4、PC机(可选)一台5、连接线若干 四、实验原理
2、信号源模块可以大致分为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分别产生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1、模拟信号源部分模拟信号源部分可以输出频率和幅度任意改变的正弦波(频率变化范围100Hz10KHz)、三角波(频率变化范围 100Hz1KHz)、方波(频率变化范围 100Hz10KHz)、锯齿 波(频率变化范围100Hz1KHz)以及32KHz、64KHz的点频正弦波(幅度可以调节),各种 波形的频率和幅度的调节方法请参考实验步骤。该部分电路原理框图如图 1-1 所示。在实验前,我们已经将各种波形在不同频段的数据写入了数据存储器 U04, 并存放在固定的地址中。当单片机U03检测到波形选择开关和频率调节开关送入的信息后,
3、一方面通过预置分频器调整 U01中分频器的分频比(分频后的信号频率由数码管SM0卜SM04显示);另一方面根据分频器输出的频率和所选波形的种类, 通过地址选择器选中数据存储器 U04 中对 应地址的区间,输出相应的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经过D/A 转换器 U05 和开关电容滤波器U06后得到所需模拟信号。频率调节器波形选择开关i单片机放大电路频率蜒3管显不32K正弦液64妞弦波图1-1模拟信号源部分原理框图波形数据存储 器(2864)波形选择及滤 波电路D/A转换器 (TLCT52Q模拟信号输出2、数字信号源部分数字信号源部分可以产生多种频率的点频方波、NRZ码(可通过拨码开关 SW01 SW0
4、2SW03改变码型)以及位同步信号和帧同步信号。绝大部分电路功能由U01来完成,通过拨码开关SW04 SW0甲T改变整个数字信号源位同步信号和帧同步信号的速率,该部分电路原 理框图如图1-2所示。图1-2 数字信号源部分原理框图PN51NRZ分频器24MHzi 振BCIK分频设置24位NR鸡型设置晶振出来的方波信号经 3分频后分别送入分频器和另外一个可预置分频器分频,前一分频器分频后可得到 1024KHz、256KHzs 64KHz、32KHz、8KHz的方波。可预置分频器的分频值 可通过拨码开关 SW04 SW05来改变,分频比范围是 19999。分频后的信号即为整个系统 的位同步信号(从信
5、号输出点“ BS”输出)。数字信号源部分还包括一个NRZ码产生电路,通过该电路可产生以 24位为一帧的周期性 NR加序列,该序列的码型可通过拨码开关 SW01 SW02 SW03来改变。在后继的码型变换、时分复用、CDM*实验中,NRZ码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五、实验步骤1、将信号源模块小心地固定在主机箱中,确保电源接触良好。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按下开关POWER 1POWER2发光二极管LED01、LED02发光,按一下复位键,信号源模块开始工作。(注意,此处只是验证通电是否成功,在实验中均是先连线,后打开电源做实验,不要带电连线)3、模拟信号源部分 观察32K正弦波
6、”和“64K正弦波”输出的正弦波波形, 调节对应的电位器的 “幅 度调节”可分别改变各正弦波的幅度。 按下“复位”按键使U03 复位,波形指示灯“正弦波”亮,波形指示灯“三角波”、“锯齿波”、“方波”以及发光二极管LED07灭,数码管SM0卜SM04显示“ 2000”。 按一下“波形选择”按键,波形指示灯“三角波”亮(其它仍熄灭) ,此时信号输 出点“模拟输出”的输出波形为三角波。逐次按下“波形选择”按键,四个波形指 示灯轮流发亮,此时“模拟输出”点轮流输出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和方波。 将波形选择为正弦波时(对应发光二极管亮) ,转动“频率调节”的旋转编码器,可改变输出信号的频率, 观察“模
7、拟输出”点的波形,并用频率计查看其频率与数码管显示的是否一致。转动对应电位器“幅度调节”可改变输出信号的幅度,幅度最大可达5V以上。(注意:发光二极管LED07熄灭,转动旋转编码器时,频率以1Hz为单位变化;按一下旋转编码器, LED07 亮,此时旋转旋转编码器,频率以 50Hz 为单位变化;再按一下旋转编码器,LED07熄灭,频率再次以1Hz为单位变化) 将波形分别选择为三角波、锯齿波、方波,重复上述实验。 电位器 W02用来调节开关电容滤波器U06的控制电压,电位器 W01用来调节D/A转换器 U05 的参考电压,这两个电位器在出厂时已经调好,切勿自行调节。4、数字信号源部分 拨码开关SW
8、04 SW05的作用是改变分频器的分频比(以4位为一个单元,对应十进制数的1位,以BCD码分别表示分频比的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得到不同频率的位同步信号。 分频前的基频信号为 2MHz分频比变化范围是19999,所以 位同步信号频率范围是200Hz2MHz例如,若想信号输出点“ BS输出的信号频率为15.625KHz,则需将基频信号进行128分频,将拨码开关 SW04 SW0破置为00000001 00101000 ,就可以得到 15.625KHz 的方波信号。拨码开关SW01、 SW02、SW03勺作用是改变NR加的码型。1位拨码开关就对应着 NRZ码中的一个码元,当 该位开关往上拨时,
9、对应的码元为1 ,往下拨时,对应的码元为0 。 将拨码开关 SW04 SW05设置为 00000001 00101000 , SW01 SW02 SW03设置为 01110010 00110011 10101010,观察 BS 2BS FS NRZM形。 改变各拨码开关的设置,重复观察以上各点波形。观察1024K、256K、64K、32K、8K各点波形(由于时钟信号为晶振输出的24MHz方波,所以整数倍分频后只能得到的1000K、 250K、 62.5K、 31.25K、 7.8125K 信号,电路板上的标识为近似值,这一点请注意) 。 将拨码开关 SW04 SW0殴置为00000001 00
10、101000 ,观察伪随机序列 PN15 PN31、 PN511的波形。改变拨码开关 SW04 SW0弼设置,重复观察以上各点波形。六、输入、输出点参考说明1、输出点说明模拟部分输出:24M:晶振24MHz时钟信号输出点,峰峰值约为2.3V。模拟输出:波形种类、波形幅度、波形频率均可调。正弦波:100Hz10KHz,幅度最大可达 4V;三角波:100Hz1KHz,幅度最大可达 4V;锯齿波:100Hz1KHz,幅度最大可达 4V;方 波:100Hz10KHz,幅度最大可达 4V;数字部分输出:方波占空比: 50%8K:7.8125KHz方波输出点。32K:31.25KHz 方波输出点。64K:
11、62.5KHz 方波输出点。256K:250KHz方波输出点。1024K:1000KHz方波输出点。BS:位同步信号输出点,方波,频率可通过拨码开关 SW04 SW0畋变。2BS:2倍位同步信号频率的方波输出点,频率可通过拨码开关SW04 SW05改变。FS:帧同步信号输出点,窄脉冲,频率是位同步信号频率的 1/24 。NRZ 24位NR加输出点,码型可通过拨码开关SW01 SW02 SW03改变,码速率和位同步信号频率相同。PN15:Nh 241 = 15的m序列输出点。PN31:Nh 25-1 = 31的m序列输出点。PN511:Nh 29-1 = 511的m序列输出点。32KHz正弦波:
12、31.25KHZ正弦波输出点。(幅度最大可达 4V)64KHz 正弦波: 62.5KHz 正弦波输出点。 (幅度最大可达4V)七、实验报告要求1、分析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叙述其工作过程。2、根据实验测试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各测量点的波形图,并分析实验现象。实验二终端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终端在整个通信系统中的作用。2、了解通信系统的质量优劣受哪些因素影响。3、掌握终端模块的使用方法。、实验内容1、将原始数字基带信号和接收到的数字信号送入终端模块,观察发光二极管的显示, 判断是否出现误码。2、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送入终端模块,用耳机收听还原出来的信号,从而对整个通信 系统信号传输质量做出结论。三、
13、实验仪器1、信号源模块一台一副一台若干2、终端模块3、20M双踪示波器4、立体声耳机5、立体声单放机(可选)6、连接线四、实验原理通信系统的质量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收系统的性能,因为影响信息可靠传输的不利因素,如信道特性的不理想及信道中存在噪声等,都将直接作用到接收端。在通信系统中如果没有任何干扰以及其它可能的畸变,则发送的消息就一定能够被无差错地做出相应的判 决,但这种理想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实际上由于噪声和畸变的作用,必然会造成错误的接收。本实验箱中的终端模块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将原始数字基带信号与接收到的数字信号分别用发光二极管同时显示,根据两组发光二极管的亮灭情况来判断接收到的数字
14、信号中是否出现误码,进而判断整个通信系统通信质量的优劣;另一个是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经耳机转换为语音信号,通过与原始语音的声音质量对比来判断系统通信质量好坏。因此整个终端模块也相应地分成两部分,即终端数字部分和终端模拟部分,如图 2-1所示:图2-1 终端原理框图1、音频信号产生音频信号有两种:一是由单放机输出的音频信号,该信号在输入前已经过放大,故可以直接输出(由T-OUT1输出),也可以经过LM386再放大后由T-OUT2输出;另一种音频T-OUT2输出。电路原理图如图 2-2所示。须经过LM386的放大后由2、终端模拟部分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从R-IN输入,分压后再经E07 (10uF)滤除
15、其直流成分,然后送入音频功率放大器 所示。U05(LM386)放大后由实验箱所配耳机输出。电路原理图如图2-3H09 TP2rR-INP026T13寸R-OUTTP10ARPHOME耳机口 9该信号功率太小,必信号是由实验箱所配带话筒立体声耳机的话筒部分输入的语音信号,图2-3音频功放电路图23、终端数字部分本实验中数字基带信号的接收与发送均为串行通信,每一帧为到的数字信号、位同步信号、帧同步信号分别从输入点“DATA2 、24位。实验时将接收“ BS2、 FS2送然后再将原始数字基带信号、位同步信号、帧同步信号分别从输入点D25D48分另1J显示;“DATAT、“BS1”、通过比较这两组发入
16、U04,它为一可编程逻辑器件,通过其经串/并转换后由发光二极管“FS1”送入U04,经串/并转换后由发光二极管D01D24分别显示。光二极管的亮灭情况,就可以直观判断接收到的数字信号是否出现了误码。两组数字信号的串/并转换均在U04内部完成,其工作原理如下:以位同步信号为时钟,数字信号逐位移入三片串联的74164 (八位移位寄存器,三级串联后可保存24位数据),三片74164的输出脚分别连至三片74374 (八上升沿D触发器)的输入端,当帧同步信号的上升沿到来时,一帧完整的数字信号 (24位)恰好全部移入三片 74164,此时三片74374开始读数,24位数字信号被读入 24个D触发器的D端。
17、因为帧同步信号的高电74374只能从外部平维持时间小于一位码元的宽度,所以帧同步信号每来一个上升沿时,读入一位数据,其它时间处于锁存状态, 从而避免了数据的错误读写。读入D端的数据在触发器时钟的控制下从 Q端输出驱动发光二极管,从而实现数据传输的串/并转换。同理,实现数据传输的并/ 串转换也采用类似的电路,在此不再重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送入终端模块的数字信号必须是以 24 位为一帧的周期性信号。五、实验步骤1、 将信号源模块、终端模块小心地固定在主机箱中,确保电源接触良好。2、 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分别按下两个模块中的开关POWER、 1POWER2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ED
18、01、LED02发光,按一下信号源模块的复位键,两个模块均开始工作。(注意,此处只是验证通电是否成功,在实验中均是先连线,后打开电源做实验,不要带电连线)3、 音频信号的产生实验 将带话筒立体声耳机的话筒插入话筒插座( TRANSMITTER,对着话筒说话,用双 踪示波器观测测试点 T-OUT1、T-OUT2波形,并比较两测试点波形的区别。调节“音 量调节 1”旋钮,观测波形变化。 用单放机代替话筒,重复上述实验(选做)。4、 模拟信号接收实验 连接信号源模块的模拟输出与终端模块的模拟信号输入点 “ R-IN” , 将耳机插入耳机插座,调节信号源产生的模拟信号的频率,听听耳机里面的声音发生了什
19、么变化? 连接测试点T-OUT2和R-IN,将话筒和耳机分别插入话筒( TRANSMITTER插座、 耳机(EARPHONE插座中,对着话筒说话,并调节“音量调节1”旋钮、 “音量调节 2 ”旋钮,听听耳机能否无差错地还原语音。5、 数字信号接收实验关闭所有电源,将信号源模块中的拨码开关SW0kSW05设置为非全0或非全1状态,用连接线按如下接法连接各点:终端模块信号源模块NRZDATA1、 DATA2BSFSBS1、FS1、BS2FS2打开各模块电源,按一下终端模块的“复位”开关,使 U04复位,观察D01D24 和D25D48这两组发光二极管上下各对应位的亮灭情况是否一致。 改变信号源模块
20、拨码开关的设置,再次观察两组发光二极管的亮灭情况。6、 值得注意的是, 在这里我们做的都是最简单的信号接收实验, 在后继的实验中,终端模块将作为衡量通信系统传输质量好坏的工具,希望同学们能够灵活使用。六、输入、输出点参考说明1、输入点参考说明DATA1:第 1 路数字信号输入点。BS1:第 1路数字信号的位同步信号输入点。FS1:第 1路数字信号的帧同步信号输入点。DATA2:第 2 路数字信号输入点。BS2:第 2路数字信号的位同步信号输入点。FS2:第 2路数字信号的帧同步信号输入点。R-IN :模拟信号输入点(耳机输入点)。2、输出点参考说明T-OUT1:模拟信号输出点(话筒输出点1)。
21、T-OUT2:模拟信号输出点(话筒输出点2)。R-OUT:模拟信号输出点(耳机输出点)。七、实验报告要求1、分析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叙述其工作过程。2、根据实验测试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各测量点的波形图,并分析实验现象。实验三 常规双边带调幅与解调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规双边带调幅与解调的原理及实现方法。2、掌握二极管包络检波原理。3、掌握调幅信号的频谱特性。4、了解常规双边带调幅与解调的优缺点。5、了解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和解调的优缺点。二、实验内容1、观察常规双边带调幅的波形。2、观察常规双边带调幅波形的频谱。3、观察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波形。4、观察常规双边带解调的波形。三、实验仪器1、信
22、号源模块2、 PAM&AM 模块一台 一台 一台 一台 一副 若干3、频谱分析模块(可选)4、 20M 双踪示波器5、频率计(可选)6、音频信号发生器(可选)7、立体声单放机(可选)8、立体声耳机(可选)9、连接线四、实验原理( A )常规双边带调幅与解调1、常规双边带调幅所谓调制,就是在传送信号的一方(发送端)将所要传送的原始信号(其频率一般是较低的) “附加”在高频振荡信号上。所谓将原始信号“附加”在高频振荡上,就是利用原始信号来控制高频振荡的某一参数, 使这个参数随原始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这里, 高频振荡波就是携带原始信号的 “运载工具” , 所以也叫载波。 而原始信号我们一般称之为调制
23、信号。在接收信号的一方也就是接收端再经过解调 (反调制) 把载波所携带的信号取出来, 得到原有的信息, 解调过程也叫检波。 调制与解调都是频谱变换的过程, 必须用非线性元件才能完成。通常调制的载波可以分为两类:用连续振荡波形(正弦型信号)作为载波;用脉冲串或一组数字信号作为载波。连续波调制是用调制信号来控制正弦型载波的振幅、频率或相位,因而分为调幅、调频和调相三种方式;脉冲波调制是先用信号来控制脉冲波的振幅、宽度、位置等,然后再用这已调脉冲对载波进行调制,脉冲调制有脉冲振幅、脉宽、脉位、脉冲编码调制等多种形式。本实验模块所要进行的实验是连续波的振幅调制与解调,即常规双边带调幅与解调和抑制载波双
24、边带调幅与解调。我们已经知道,调幅波的特点是载波的振幅受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这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的周期相同,振幅变化与调制信号的振幅成正比。为简化分析,假定调制信号是简谐振荡,即为单频信号,其表达式为:u /t) -U, mCOS1.t图3-1常规调幅波形如果用它来对载波 uc(t) =Ucmcos0ct (切c之建)进行调幅,那么,在理想情况下,常规调幅信号为:Uam (t) =(Ucm kUimC0S)C0S ct= Ucm(1 MaCOS1 4)cos ct(31)其中调幅指数Ma =k Ufm,0 1时,常规调幅波的包络变化与调制信号不再相同,产生了失真,称为过 调制,如图
25、4-2所示。所以,常规调幅要求 Ma必须不大于1。式(4 1)又可以写成Uam (t) =Ucm COSct + aU cm bosgc +C)t +C0Sgc -C)t (3-2)2可见,uAM (t)的频谱包括了三个频率分量:0c (载波)、8c +C (上边频)和切c C(下边频)。原调制信号的频带宽度是 G (或F =0),而常规调幅信号白频带宽度是2c2 二(或2F),是原调制信号的两倍。常规调幅将调制信号频谱搬移到了载频的左右两旁,如 图4-3所示。被传送的调制信息只存在于边频中而不在载频中,携带信息的边频分量最多只占总功率的三分之一(因为 Ma1)。在实际系统中,平均调幅指数很小
26、,所以边频功率占的比例更小,功率利用率更低。为了提高功率利用率,可以只发送两个边频分量而不发送载频分量,或者进一步仅发送其中一个边频分量, 同样可以将调制信息包含在已调制信号中。 这两种调 制方式分别称为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 (简称双边带调幅)和抑制载波的单边带调幅(简称 单边带调幅)。图3-3常规调幅波的频谱2、双边带调幅实验电路双边带调幅信号产生的具体电路原理图如图3-4所示。图中MC1496是双平衡四象限模拟乘法器。通常振幅调制、同步检波、鉴频、混频、倍频、鉴相等调制与解调的过程,均可 视为两个信号相乘或包含相乘的过程,所以都可以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上述功能。而且采用模拟乘法器比采用分
27、离器件如二极管和三极管要简单的多,性能也要更优越。所以目前在无线通信、广播电视等方面应用较多。本实验就是采用MC1496作为振幅调制器。高频载波信号从“载波输入”点输入,经高频耦合电容C08输入至U02 (MC1496)的10脚。低频基带信号从“音频输入”点输入,经低频耦合电容E05输入至U02的1脚。C08为高频旁路电容,E06为低频旁路电容。调幅信号从MC1496的12脚输出。引脚2与3外接反馈电阻R19,用来扩展调制信号的电压的线性动态范围,R19增大,线性范围增大,但乘法器的增益随之减少。引脚 14为负电源端(双电源供电时)或接地端(单电源供电时)。图 中MC1496芯片引脚1和引脚4
28、接两个100 a和两个750a电阻及47K电位器用来调节输 入馈通电压,调节P01,可以引入一个直流补偿电压,由于调制电压与直流补偿电压相串联,相当于给调制信号叠加了某一直流电压后与载波电压相乘,从而完成普通调幅。 实际上,从此12脚输出的调幅信号接有一个 U04组成的射随电路,来增加电路的带负载能力。输出后 的调幅信号还要经过滤波,这样才能保证调幅信号的质量。双边带调幅的滤波电路如图3-5所示。TCOSR21RigIRI 520uF/25V 川。roi图3-4双边带调幅信号产生电路原理图cia 0 luFE22J3KE25 inr.KMCU5IK网幅稳由TF07 TP 且M音颜输入055DO
29、I 32V 制lJ2AM载波输AHD5 TF05BN TPCOS104HFHD6 TTO& ITR18rB23 510三 寸1062&J/251图3-5双边带调幅信号的滤波3、常规双边带解调在解调电路中,采用二极管包络检波对调幅信号进行解调。包络检波是利用常规双边带调幅信号在时域内包络变化能反映调制信号变化规律这一特点形成的检波。调幅信号还可以采用相干解调的方法进行解调。但是包络检波电路比较简单,所以在工程中常常用到。包络检波器可以由一个整流器也就是检波器和一个低通滤波器组成。因为二极管D02的作用是实现高频包络检波,所以要求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越小越好,在这里采用的是铸型二极管1N60,其正
30、向导通电压 Uf 0.3V,可以很好的满足要求。R28为负载电阻,C14为负载电容,它的值应该选取在高频时, 其阻抗远小于 R,可视为短路;而在调制频率(低频)时, 其阻抗则远大于 R,可视为开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和检波负载RC的充放电过程,就可以还原出与调幅信号包络基本一致的信号。具体电路如图3-6所示。图3-6二极管包络检波解调电路(B)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调幅信号中的大部分功率被载波占用,而载波本身并不含有基带信号的信息。所以,可以不传输此载波。这样就得到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信号没有直流分量,则得到的输出信号便是无载波分量的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信 以节省发送载波的功率
31、,也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如果输入的原始这样可实现的方法与常规双边带调幅方法相同,也是采用模拟乘法器实现的。如果需要产生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波,则仔细调节引脚1与引脚4之间的P01,使MC1496输入端电路平Um maxUm min0tt衡,输出信号Uo(t)的幅度逐渐增大,最后出现如图3- 7所示的抑制载波的调幅信号。(a)抑制载波调幅波(b)有载波调幅波图3-7乘法器输出的调幅波五、实验步骤POWER1、1、将信号源模块、PAM&AM 模块、频谱分析模块小心地固定在主机箱中,确保电源 接触良好。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 再分别按下三个模块中的开关POWER2 ,对应的发光
32、二极管 LED01、LED02发光,按一下信号源模块的复位键, 三个模块均开始工作。(注意,此处只是验证通电是否成功,在实验中均是先连线, 后打开电源做实验,不要带电连线)3.125KHz、峰-峰值为0.5V左3、使信号源模块的信号输出点“模拟输出”输出频率为右的正弦波,旋转“64K幅度调节”电位器使“64K正弦波”处信号的峰-峰值为IV。PAM&AM 模块的信号输入4、用连接线连接信号源模块的信号输出点“模拟输出”和点“ AM 音频输入”,以及信号源模块的信号输出点“ 64K 正弦波”和PAM&AM模块的信号输入点“AM 载波输入”,调节PAM&AM 模块的电位器“调制深度调节”,同时用示波
33、器观察测试点“调幅输出”处的波形,可以观察到常规双边带调幅波形和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形。5、观察“AM 载波输入”、“ AM 音频输入”、“调幅输出”、“滤波输出”、“解调幅输出”各点处输出的波形。6、 用频谱分析模块 (用法请参考实验三) 分别观察常规双边带调幅时 “ AM 载波输入”“ AM 音频输入”、“调幅输出”、“滤波输出”、“解调幅输出”各点频谱,以及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时各点频谱并比较之。(可选)7、改变“AM 音频输入”的频率及幅度,重复观察各点波形。8、改变“AM 载波输入”的频率及幅度,重复观察各点波形。六、输入、输出点参考说明1、输入点参考说明AM 音频输入:模拟信号输
34、入点,输入的信号即为基带信号。AM 载波输入:载波信号输入点,频率应远高于基带信号。2、输出点参考说明调幅输出:常规双边带调幅与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信号的输出点。滤波输出:调幅信号经低通滤波器后的信号输出点。解调幅输出:调幅信号解调输出点。七、实验报告要求1、分析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叙述其工作过程。2、根据实验测试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各测量点的波形图,并分析实验现象。3、对实验思考题加以分析,按照要求做出回答,并尝试画出本实验的电路原理图。八、实验思考题1、为什么常规双边带调幅的信息传输速率较低,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加以解决?2、单边带、双边带、残留边带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这几种调制方式各有什么
35、优点和缺点?实验四码型变换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几种常见的数字基带信号。2、掌握常用数字基带传输码型的编码规则。、实验内容1、观察 NRZ 码、RZ 码、BRZ 码、BNRZ 码、AMI 码、CMI 码、HDB3 码、BPH 码的 波形。2、观察全0码或全1码时各码型的波形。3、观察HDB 3码、AMI码、BNRZ码的正、负极性波形。4、观察 NRZ 码、RZ 码、BRZ 码、BNRZ 码、AMI 码、CMI 码、HDB3 码、BPH 码经 过码型反变换后的输出波形。5、自行设计码型变换电路,下载并观察输出波形。三、实验仪器1、信号源模块2、码型变换模块3、20M双踪示波器一台4、频率计(可选
36、)一台5、PC机(可选)一台6、连接线若干四、实验原理1、编码规则(A)二元码最简单的二元码中基带信号的波形为矩形,幅度取值只有两种电平。 常用的二元码有如下几种:NRZ码NRZ码的全称是单极性不归零码,在这种二元码中用高电平和低电平(这里为零电平) 分别表示二进制信息“ 1”和“ 0”,在整个码元期间电平保持不变。例如:1 0 1 0 0 1 1 0 十 E 0 RZ码RZ码的全称是单极性归零码,与 NRZ码不同的是,发送“ 1”时在整个码元期间高电 平只持续一段时间, 在码元的其余时间内则返回到零电平。 换句话说,信号脉冲宽度小于码 元宽度。通常均使脉冲宽度等于码元宽度的一半如下图所示。例
37、如:1 0 1 0 0 1 1 0+ E _II_0BNRZ码BNRZ码的全称是双极性不归零码,在这种二元码中用正电平和负电平分别表示“1”和“0”。与单极性不归零码相同的是整个码元期间电平保持不变,因而在这种码型中不存在零电平。例如:+ E0-E不难看出还应当存在一种双极性归零码,它兼有双极性和归零的特点。但由于它的幅度取值存在三种电平,因此我们将它归入三元码。BPH码BPH码的全称是数字双相码( Digital Diphase),又叫分相码(Biphase, Split-phase)或曼 彻斯特码(Manchester),它是对每个二进制代码分别利用两个具有两个不同相位的二进制 新码去取代
38、的码;或者可以理解为用一个周期的方波表示“1”码,用该方波的反相来表示“0”码,其编码规则之一是:0-01 (零相位的一个周期的方波);1-10 (兀相位的一个周期的方波)。例如:代码: 1 1 0 0 1 0 1双相码:10 10 01 01 10 01 10BPH码可以用单极性非归零码(NRZ )与位同步信号的模二和来产生。双相码的特点 是只使用两个电平,而不像前面二种码具有三个电平。这种码既能提取足够的定时分量, 又无直流漂移,编码过程简单。但这种码的带宽要宽些。CMI码CMI码的全称是传号反转码,与数字双相码类似,也是一种二电平非归零码。其编码 规则如下:信息码中的“ 1”码交替用“
39、11”和“ 00”表示,“0”码用“ 01”表示。例如:代码:1 1 0 1 0 0 1 0CMI 码:11 00 01 11 01 01 00 01这种码型有较多的电平跃变,因此,含有丰富的定时信息。 该码已被ITU-T推荐为PCM四次群的接口码型。在光纤传输系统中有时也用CMI码作线路传输码型。BRZ码BRZ码的全称是双极性归零码,与 BNRZ码不同的是,发送“ 1”和“0”时,在整个 码元期间高电平或低电平只持续一段时间,在码元的其余时间内则返回到零电平。例如:1 0 1 0 0 1 1 0+ E 口口口 口0 -EI_11AMI码AMI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其编码规则如下:信息码中
40、的“0”仍变换为传输码的“0”;信息码中的“ 1”交替变换为传输码的“+1、 1、+ 1、一1、”。例如:代码: 100 1 1000 1 1 1AMI 码:+100 -1 +1000 -1 +1 -1AMI码的主要特点是无直流成分,接收端收到的码元极性与发送端完全相反也能正确 判断。译码时只需把 AMI码经过全波整流就可以变为单极性码。由于其具有上述优点,因 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该码有一个重要缺点, 即当用它来获取定时信息时, 由于它可能出现长的连 0 串,因而会造成提取定时信号的困难。 HDB 3码HDB 3 码的全称是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其编码规则如下:将4 个连“0”信息码用取代节“
41、 000V”或“ B00V”代替,当两个相邻“ V”码中间有奇数个信息“1”码时取代节为“000V” ;有偶数个信息“ 1”码(包括0个)时取代节为“ B00V ” ,其它的信息“0”码仍为“0”码,这样,信息码的“1”码变为带有符号的“ 1”码即“ +1”或“ 1” 。例如:代码:1000 0 1000 0 1 1 000 0 1 1HDB3 码:-1000 -V +1000 +V -1 +1 -B00 -V +1 -1HDB3码中“ 1”、“B”的符号符合交替反转原则,而“V”的符号破坏这种符号交替反转原则, 但相邻“V ” 码的符号又是交替反转的。HDB 3码的特点是明显的,它除了保持A
42、MI码的优点外, 还增加了使连 0 串减少到至多 3 个的优点, 而不管信息源的统计特性如何。 这对于定时信号的恢复是十分有利的。 HDB 3码是 ITU-T 推荐使用的码之一。本实验电路只能对码长为 24 位的周期性NRZ 码序列进行编码。2、电路原理将信号源产生的 NRZ 码和位同步信号 BS 送入 U01 进行变换,可以直接得到各种单极性码和各种双极性码的正、负极性编码信号(因为 CPLD 的 I/O 口不能直接接负电平,所以只能将分别代表正极性和负极性的两路编码信号分别输出, 再通过外加电路合成双极性码) ,如 HDB 3 的正、负极性编码信号送入 U02 的选通控制端,控制模拟开关轮
43、流选通正、负电平,从而得到完整的 HDB 3码。解码时同样也需要先将双极性的 HDB 3码变换成分别代表正极性和负极性的两路信号,再送入 CPLD 进行解码,得到 NRZ 码。其它双极性码的编、解 码过程相同。 NRZ 码从信号源“ NRZ ” 点输出的数字码型即为 NRZ 码, 其产生过程请参考信号源工作原理。 BRZ、 BNRZ 码将 NRZ 码和位同步信号 BS 分别送入双四路模拟开关U03 的控制端作为控制信号,在同一时刻, NRZ 码和 BS 信号电平高低的不同组合(00、 01、 10、 11)将控制 U03 分别接通不同的通道,输出 BRZ码和BNRZ码。X通道的4个输入端X。、
44、X1、X2、X3分别接5V、 GND、 5V、 GND ,在控制信号控制下输出 BRZ 码; Y 通道的 4 个输入端 Y0、 Y1、Y2、 Y3 分别接 5V、 5V 、 5V、 5V ,在控制信号控制下输出BNRZ 码。解码时通过电压比较器U07 将双极性的 BRZ 和 BNRZ 码转换为两路单极性码,即双(极性)单(极性)变换,再送入 U01 进行解码,恢复出原始的 NRZ 码。 RZ、 BPH 码这两种码型的编、解码方法与 BRZ 、 BNRZ 是一样的,但因为是单极性的码型,所以编、解码过程可以直接在U01 中完成,在这里不再赘述。 AMI 码由于 AMI 码是双极性的码型,所以它的
45、变换过程分成了两个部分。首先,在U01 中,将 NRZ 码经过一个时钟为 BS 的 JK 触发器后, 再与 NRZ 信号相与后得到控制信号AMIB ,该信号与 NRZ 码作为控制信号送入单八路模拟开关U06 的控制端, U06 的输出即为AMI码。解码过程与BNRZ 码一样,也需先经过双单变换,再送入 U01 进行解码。 HDB 3码HDB 3码的编、解码框图分别如图 4-1、 4-2 所示,其编、解码过程与AMI 码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图4-1 HDB3编码原理框图图4-2 HDB3解码原理框图CMI码由于是单极性波形,CMI码的编解码过程全部在U01中完成,其编码电路原理框图如图9-3所示
46、:图4-3 CMI编码原理框图五、实验步骤1、将信号源模块、码型变换模块小心地固定在主机箱中,确保电源接触良好。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分别按下两个模块中的开关POWER1、POWER2 ,对应的发光二极管 LED01、LED02发光,按一下信号源模块的复位键, 两个模块均开始工作。(注意,此处只是验证通电是否成功,在实验中均是先连线,后打开电源做实验,不要带电连线)3、将信号源模块的拨码开关 SW04、SW05设置为00000101 00000000 , SW01、SW02、 SW03设置为01110010 00110000 00101011。按实验一的介绍,此时分频比千
47、位、十 位、个位均为0,百位为5,因此分频比为 500,此时位同步信号频率应为4KHz。观察BS、2BS、NRZ各点波形。4、编码实验:(在每次改变编码方式后,请按下复位键)1) RZ 编码实验a、将“编码方式选择”拨码开关拨为10000000,则编码实验选择为 RZ方式。b、 将信号源模块与码型变换模块上以下三组输入/输出点用连接线连接: BS 与 BS 、 2BS与 2BS、 NRZ 与 NRZ 。c、从“编码输出1处”观察RZ编码。(如果发现波形不正确,请按下复位键后继续观察)( 2) BPH 编码实验a、将“编码方式选择”拨码开关拨为01000000,则编码实验选择为 BPH方式。b、
48、 将信号源模块与码型变换模块上以下三组输入/输出点用连接线连接: BS 与 BS 、 2BS与 2BS、 NRZ 与 NRZ 。c、从“编码输出1处”观察BPH编码。(如果发现波形不正确,请按下复位键后继续观察)( 3) CMI 编码实验a、将“编码方式选择”拨码开关拨为00100000,则编码实验选择为 CMI方式。b、 将信号源模块与码型变换模块上以下三组输入/输出点用连接线连接: BS 与 BS 、 2BS与 2BS、 NRZ 与 NRZ 。c、从“编码输出1处”观察CMI编码。(如果发现波形不正确,请按下复位键后继续观察)( 4) HDB3 编码实验a、将“编码方式选择”拨码开关拨为0
49、0010000,则编码实验选择为 HDB3方式。b、 将信号源模块与码型变换模块上以下三组输入/输出点用连接线连接: BS 与 BS 、 2BS与 2BS、 NRZ 与 NRZ 。c、从“编码输出2处”观察HDB3编码。(如果发现波形不正确,请按下复位键后继续观察)( 5) BRZ 编码实验a、将“编码方式选择”拨码开关拨为00001000,则编码实验选择为 BRZ方式。b、 将信号源模块与码型变换模块上以下三组输入/输出点用连接线连接: BS 与 BS 、 2BS与 2BS、 NRZ 与 NRZ 。c、从“ BRZ”处观察BRZ编码。(如果发现波形不正确,请按下复位键后继续观察)( 6) B
50、NRZ 编码实验a、将“编码方式选择”拨码开关拨为00000100,则编码实验选择为 BNRZ方式。b、 将信号源模块与码型变换模块上以下三组输入/输出点用连接线连接: BS 与 BS 、 2BS与 2BS、 NRZ 与 NRZ 。c、从“ BNRZ”处观察BNRZ编码。(如果发现波形不正确,请按下复位键后继续观察)( 7) AMI 编码实验a、将“编码方式选择”拨码开关拨为00000010,则编码实验选择为 AMI方式。b、 将信号源模块与码型变换模块上以下三组输入/输出点用连接线连接: BS 与 BS 、 2BS与 2BS、 NRZ 与 NRZ 。c、从“编码输出2处”观察AMI编码。(如
51、果发现波形不正确,请按下复位键后继续观察)5、解码实验:(在每次改变解码方式后,请按下复位键)( 1) RZ 解码实验a、将“编码方式选择”拨码开关拨为10000000,则编码实验选择为 RZ方式。b、在RZ编码方式的前提下,用线连接“编码输出1”与“解码输入1。c、从“解码输出处”观察 RZ解码。并将示波器设为双踪状态比较解码信号与信号源 的 NRZ 码(如果发现波形不正确,请按下复位键后继续观察)( 2) BPH 解码实验a、将“编码方式选择”拨码开关拨为01000000,则编码实验选择为 BPH方式。b、在BPH编码方式的前提下,用线连接“编码输出1”与“解码输入1。c、从“解码输出处”
52、观察 BPH解码。并将示波器设为双踪状态比较解码信号与信号源 的 NRZ 码(如果发现波形不正确,请按下复位键后继续观察)( 3) CMI 解码实验a、将“编码方式选择”拨码开关拨为00100000,则编码实验选择为 CMI方式。b、在CMI编码方式的前提下,用线连接“编码输出1”与“解码输入1。c、从“解码输出处”观察 CMI解码。并将示波器设为双踪状态比较解码信号与信号源 的 NRZ 码(如果发现波形不正确,请按下复位键后继续观察)( 4) HDB3 解码实验a、将“编码方式选择”拨码开关拨为00010000,则编码实验选择为 HDB3方式。b、在HDB3编码方式的前提下,用线连接“编码输
53、出2”与“解码输入2。c、分别观察双路输出 1,双路输出2,并与解码输入 2相比较。d、从“解码输出处”观察 HDB3解码。并将示波器设为双踪状态比较解码信号与信号 源的 NRZ 码(如果发现波形不正确,请按下复位键后继续观察)( 5) BRZ 解码实验a、将“编码方式选择”拨码开关拨为00001000,则编码实验选择为 BRZ方式。b、在BRZ编码方式的前提下,用线连接“ BRZ”与“ BRZ解码输入”。c、观察“ BRZ-1 ”处输出波形,并与 BRZ解码输入”处波形进行比较。d、从“解码输出处”观察 BRZ解码。并将示波器设为双踪状态比较解码信号与信号源 的 NRZ 码(如果发现波形不正确,请按下复位键后继续观察)( 6) BNRZ 解码实验a、将“编码方式选择”拨码开关拨为00000100,则编码实验选择为 BNRZ方式。b、在BNRZ编码方式的前提下,用线连接“ BNRZ”与“解码输入 2。c、分别观察双路输出 1,双路输出2,并与解码输入 2进行比较。d、从“解码输出处”观察 BNRZ解码。并将示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兰能投(甘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专职消防员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逻辑语言与形式逻辑系统对比分析-全面剖析
- 尺取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全面剖析
- 2024年泉州市公费师范生招聘编制内教师笔试真题
- 输入设备故障诊断-全面剖析
- 2024年海口市直属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 能源存储电容器发展-全面剖析
- 基因药物稳定性研究-全面剖析
- 甘肃省张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模拟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 高温流体传热特性-全面剖析
- 青岛超银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阶段性调研地理试题【带答案】
- 2024年安徽省初中(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初二会考生物+地理试卷真题
-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国际视角
- 4000m3d制药废水计算书
- 越剧古装衣介绍
- 宅基地确权委托书
- 人事行政工作成功典范总结
- 英国皇室文化课件
- 咯血个案护理
- 第6课+呵护花季+激扬青春【中职专用】《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博士生入学复试面试报告个人简历介绍(完美版)模板两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