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云南省备战四月省统测散文阅读之综合提升练_第1页
2020届云南省备战四月省统测散文阅读之综合提升练_第2页
2020届云南省备战四月省统测散文阅读之综合提升练_第3页
2020届云南省备战四月省统测散文阅读之综合提升练_第4页
2020届云南省备战四月省统测散文阅读之综合提升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届云南省备战四月省统测散文阅读之综合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槐 花 约 谢冕 春日,友人捎话说,中天门的槐花开了。他记得我与槐花有个约定。 十年前的那天,华北平原正吹着暖风,一片葱绿,槐花花事已过。清晨,约几位朋友登泰山,望不尽的奇峰峻岭,一派令人惊叹的“青未了”!约行两小时,艰难的盘山道走过,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开阔地,中天门到了!令人惊喜的是,在平原已过了季节的槐花,在中天门竟以漫山遍野的灿烂迎接我:花若有待!我知道,槐花隐忍着推迟她的花期,等着我的到来。 平原的槐花我见过,燕园的槐花也很有名,但那些花景是散落各处的,总在隐约仿佛之间。而中天门不同,是集聚性的、无保留

2、的、竭尽心力的绽放,不!简直是喷发!那情景,那气势,一如充盈在齐鲁大地无所不在的侠气与柔情,令人感到温暖。极目望去,眼前涌动的花海,白花花的竟是让人心惊的明亮!在道旁,在岭崖,在山谷,到处是她飘洒的璎珞。浅浅淡淡的绿中泛着明媚耀眼的白,在明亮的阳光下闪着光芒。 多情的让人心疼的中天门槐花!为了迎接我的到来,她用浓郁的、甜蜜的香气蒸熏着我,多让人心醉的缱绻缠绵! 那是我首登泰山,是数十年的圆梦之举。我不是旅行者,也非香客,而是 朝圣者。我知道山势奇陡,数十里的山道,七千多级的台阶,还有那让人惊心动 魄的十八盘。但我决心一步一步地从山下拾级而上,用一步一步的攀登表示我的虔诚,用一步一步的跋涉丈量它

3、的伟大。 它是众山之首,奇兀、险峭、壮美,但它不单是一座风景山,更是一座文化山。风景优美的山,并不罕见,而文化积蕴深厚的山,名世者稀。武当有道,普陀有佛,武夷有儒,但泰岳却是集大成者。登泰山就是向中华文明的朝圣之举,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来阅读一部浩瀚的华夏文明史。中华文脉的气韵都荟萃在它的山岚之间,历代帝王留下的封诰碑石,摩崖上的诗文墨迹,多少先贤汗水和墨香播撒在泰山的盘山古道上。 因为有诸多机会可向它礼敬,所居城市离泰山并不远,我来北地数十载,景仰,所以肃穆,我总惮于贸然登临。登泰山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节日,我要在最庄严的日子,以最虔诚的心情,用最郑重的方式表达我最深沉的敬意。这是至少一个甲子的等待

4、。我与泰山的约定如金石,践约选择的就是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那一刻。同行者四人皆我好友,感人的是毛老师,他已体力不支,为陪我,强行至中天门。力竭,众人劝止,改乘索道至南天门迎我。毛老师于翌年病逝。 中天门似是久待后的欣喜,它以满山满谷的槐花云、槐花雪、槐花风、槐花雨,来回应我们的约定。那次登临后,我寻求再次登山的机缘。五年后重登泰山,陪同者易人。四月,山中微寒,花时尚早。我暗下决心,相约十年为期,重践槐花之梦。 这就到了此年、此月、此日、此刻。朋友记得我的心愿,恐我误了花期,提醒我:中天门的槐花开了。我如听天音召唤,摈弃手边俗务,跃身而往。是日,朝发永定门,午前直抵泰安。主客杯酒言欢,相忆十

5、年旧事,我心有所萦,不敢恋杯,瞬即离座,款步登山。较之十年前,身边多了几位陪同者,均儒雅时贤,一路言谈甚欢。 抵中天门,但见满谷槐花汇成了溢满岱宗的香雪海。自2004年首次登临,阅槐花盛事于中天门,至今近十载。2013年春日,我如约前来,花事如海,真情如梦,十年旧约,两不相忘。都言花能解语,我言花有信、有情、有爱。中天门的槐花,齐鲁大地的情义之花!我将此种感受发至远方:“永远的槐花之约,你开了,我就来了!”为了表达我对槐花的感激,或可换种表述:“永远的槐花之约,我来了,你就开了!”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点题,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第段作者运用对

6、比的手法,将燕园的槐花与中天门的槐花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平原槐花的不屑与对泰山槐花的喜爱之情。 C第段中作者连用四个“最”字加强语气,表达自己对登临泰山的郑重和尊崇景仰。 D作者将槐花拟人化,多次用“她”和“你”来称呼槐花,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 答案:选B。“表达了作者对平原槐花的不屑”错误。 为什么作者说自己“不是旅行者,也非香客,而是朝圣者”?请结合文本,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案:作者登泰山并不是像一般游客那样为了看风景或者上香拜神,而是向中华文明的朝圣之举,是用自己的身体来阅读一部浩瀚的华夏文明史;作者通过对前两者的否定,强调自己对泰山的敬意,以及登临的决心与虔诚;呈

7、现出中华文明的悠久与厚重,体现了作者对华夏文化、文明的景仰和尊重。 3结合全文来看,文章第段有何作用?(6分) 答案:承上启下,上承前文,点出槐花与前文登泰山之间的联系,引出下文的十年之约的实现;点题,与题目相照应;写出作者对槐花之约的郑重和对泰山的景仰。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游了三个关 童年时,我背诵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总是想象着西行的客人跨上骏马,跟征戍边疆的友人挥手告别。在扬着灰土的城楼底下,乐师们弹起了琵琶,吹响了笛子,歌伎们在唱着清扬婉转的曲调。然而阳关究竟在地图的哪一个角落,我却从来没有仔细地寻找过。几十年以后,我终于来到了这个记忆中珍藏了很久的

8、地方。 当我踏着金黄色的沙土,攀上一个矮矮的小丘,眼前的阳关就像一间倾圮的土房,只剩下四垛厚厚的泥墙,孤单地兀立在蓝天底下。它被沙漠里的风暴长久地剥蚀着,形容憔悴,看不出丝毫威武的气度。这就是令我神往了许久的阳关?难道它当时也是这样矮小和破败?难道是冷酷的时间老人磨损了它原来庄严的容颜?难道是诗人的篇章将它升华成一个海市蜃楼似的幻影?在小丘底下,绵延的沙漠被暗红色的夕阳镀出了金灿灿的轮廓,微微耸起的沙丘旁边,围上了浓重的光痕。而在倾斜的洼地里,光线却显得有点凡暗淡,一股潮湿的雾气正升腾而起,映着渐渐沉落的阳光,闪烁出紫红色的光影来。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湖泊,像是从天上掉下的一面镜子,反射

9、出夕阳的余辉,显得分外的晶莹和明亮。听说这是古代出产天马的地方,当时给汉武帝进贡的那些雄赳赳的骏马,有不少就是从这儿送去的。 我在小丘附近的沙漠上徘徊着,从远方走来了一个彪形大汉,赶着头高高大大的骆驼,慢慢地跋涉着。在骆驼的背上,结结实实地驮了几捆树苗,骆驼颈脖底下挂着的铃铛,发出悠扬的响声。这浓眉大眼的汉子,踏着沉甸甸的步伐,威武地走着。这儿在凛冽的寒夜里再也听不到敲响刁斗的声音,再也不会有长驱直入攻破楼兰的丰功伟业了,但是汉唐将士的后裔把树苗运到沙漠里来,开辟出绿洲和良田,他们的功劳是绝不会比古代名将逊色的。 玉门关也是因为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那首诗,深深地藏在我童年

10、的记忆中了。我在敦煌西北的戈壁滩上颠簸着,寻觅着。热心的司机知道我来一趟很不容易,开着车认真地寻找起玉门关来。我们终于瞧见了一个用泥土砌成的城堡,四面的围墙大约有两丈来高,像个硕大的木桶被孤零零地丢弃在戈壁滩。我站在破败的城头上眺望,四周的戈壁滩真是广漠无垠,一片苍茫。遍地灰黑的小砾石,几棵稀稀疏疏的暗绿色的芨芨草,显得那样的浑浊,一点儿也没有葱茏的感觉。正是因为美的消失,才会感到一种永恒的惆怅。不用说玉门关以西,就是玉门关以东,都丝毫没有春风送绿的影子。原来当年王之涣是在凉州写的那首诗,凉州离敦煌还有一千多里的路程,那儿是个水草丛生的地方,这就足可能让诗人想象玉门关附近该有一片可爱的绿色了。

11、诗人给戈壁滩头带来的绿色的幻想,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岁月,依旧藏在许多人的心里。为什么这首诗有如此令人惊讶的魅力呢?大概是因为它抒发对于生命热爱的缘故罢。在土地上只要有一大片碧绿色的树木,就会吸引人们前来,搭起美丽的房屋,留下欢乐的笑语。 在戈壁滩上漫游以后,再去看一看建成于明初的嘉峪关,就觉得它的背景太狭窄了。附近就是村舍和市集,缺乏那种将天空和土地连成一片的雄浑气势,尽管它前后毗连的三座高大的城楼是阳关和玉门关的土墙无法比拟的。我沿着石级攀上宽阔平坦的城头,清楚地看到了三座城楼两侧被围墙圈出的两块很大的空丝毫然而现在却显得那样的空旷和静谧,它们过去大概是用来操练兵马的,地,也感受不到那种枞金伐

12、鼓和旌旆逶迤的气氛了。 巍峨的嘉峪关给我留下的印象,却还不如阳关和玉门关的土墙来得强烈,这是为什么呢?我一时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一个人的印象有时候是很难解释得清楚的,不过这印象确实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我的心里,使我的心变得开阔起来 (取材于林非同名散文,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几十年后终于来到阳关,弥补了童年因阳关过于遥远而无法到达的遗憾。 B作者认为现代人用绿化方式改造沙漠的成就与古人开疆拓土的功业同样伟大。 C作者在文中引用了王维和王之涣的代表作,但很难体会作者更喜欢谁的作品。 D 文章在写法上虚实结合,将对现实景物的描绘与富有历史感的联想结合起来。 答案

13、(3分)A 5.文章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阳关及其带给自己的感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6分) 手法: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作用:1、形象生动地写出眼前的阳关破败的情景 2、表现出眼前的阳关与想象中的阳关反差极大 3、表现出作者内心难以掩饰的失望之情 (意思对即可) 6. 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嘉峪关给作者留下的印象不如“阳关和玉门关的土墙来得强烈”?(6分) 答案:(6分) 1、嘉峪关不像阳关、玉门关那样有可以打动作者的优美诗句。 2、嘉峪关的历史比阳关、玉门关短,缺少引发作者发出感慨的历史感。3、阳关、玉门关能激发人们对于绿色生命的向往,而嘉峪关没有。4、嘉峪关周围

14、的环境 (意思对即可)不如阳关、玉门关周围的环境有气势。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79题。 一种深久的不安 乔 叶 有时候,走在街上,看见穿得很破的收废品的老人,骑着锈迹斑斑的三轮车,摇着牛皮纸扎成的拨浪鼓,在繁华的大街上一脸灰尘,我就会觉得不安。看见卖水果的小贩,小心地拎起一串葡萄,把那些裂了口的果子仔细地摘下,然后把它们最大最好的那一面朝外码好,在薄暮里用芭蕉扇赶着聚拢过来的蚊蝇,我也会觉得不安。看见人力车夫坐在树荫下,寂寞地抽着烟,眼神却毫不懈怠地关注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仿佛要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他们的乘客,我还会觉得不安。 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每月赚多少,有几个孩子,住在什么地方。除了从

15、表象上对他们的职业生活有一点认识,我对他们一无所知。可我就是无法抑制自己的这种不安。他们也是有幸福的,我想。生意顺畅的时候,年节团聚的时候,雨天憩息在家里喝点小酒的时候我相信他们的快乐,也欣赏他们的享受,可我还是感到不安。而我不安的原因听起来竟是这样矫情和可笑因为我的物质生活比他们富足。 精神生活充满了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是不能比较的。我知道。可物质生活上我确实比他们富足。每当我掏出钱夹去消费时,就不由得会想到他们。一件专卖店里的名牌T恤,一道豪华饭店里的特色佳肴,一辆已经在路边等候的帕萨特出租车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仿佛我在无形中欠了他们什么,而不能无所

16、顾忌地去花这些其实是自己一分一角挣来的钱。 有很多人的物质生活都比他们好,也比我好,我知道。我只是平民百姓中的一分子。然而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三六九等。我不是最低的一等,也不是最高的一等。如果作为最低等,我一定不会甘心。但是当我看到真的还有那么多人在我的界线之下生活时,我却无法对自己理直气壮地说:“花自己的钱,想他们干什么,比你过得好的人多着呢!” 似乎是有些神经,有些自作自受。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 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可细细想来,难道不是吗?我的上 几辈的亲人中谁没有和他们一样在最狭窄的空间里挣扎过?谁不是和他们一样为了最基本的生计奉献着自己最浓稠的汗水?他们中

17、有多少人敢去翻看“梦特娇”的标价?有多少人摸过五星酒店里的紫檀雕筷?有多少人会识别蓝鸟和奔驰的标志?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怎么能够容许自己这么快就割断我和他们之间最本质的那种血脉关联? 我做不到。鲁迅说过,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而 我已经看到有太多的人正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我不想这样。我常常会问自己:有必要穿这么好的衣服吗?有必要吃这么贵的菜吗?有必要坐这么好的车吗?答案常常不是肯定的。那么,我就会坚定地远离这些东西,去做一种最经济的选择。 我不评价别人的消费。这是个性化的时代,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只尽力来控制自己,不让自己

18、的欲望随着时尚的标准而高涨。仿佛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离那些底层的人们更远,同时也才能让心灵获得最质朴的感知和最踏实的抚慰。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看到其他人物质生活没有“我”富足就感到不安,在许多人看来,这种解释可能十分矫情可笑。 B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主要是因为我挣钱太容易了,没有付出多少血汗。 C本文作者的情感是清晰的,她对不甘心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人们既抱有同情,又表达了崇敬之情,表现出一位知识分子的可贵良知。 D虽然作者说不评价别人的消费,因为在个性化的时代这是不被法律许可的,但作者还是想通过本文去影响人们的

19、消费观念。 【答案】A 【解析】B.“主要是因为我挣钱太容易了,没有付出多少血汗”与文意不符。C.“对不甘心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人们既抱有同情,又表达了崇敬之情”说法错误。D.“因为在个性化的时代这是不被法律许可的”说法错误。 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第段中作者说:8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答案】(1)这些人和自己上几辈的亲人一样,在社会的底层为生计苦苦挣扎,正是他们的努力,给社会贡献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他们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坚韧精神,给人们带来了大量的精神财富。所以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建立在

20、他们的奉献的基础上的。(2)作者的这句话表达了其对社会底层辛勤的劳动者的亲近和敬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考查语句的内涵并分析情感。作答时要立足文本,联系上下文分析。抓住“亲人”“站在肩膀上”分析,表达了其对社会底层辛勤的劳动者的亲近和敬意。 9结合本文并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第段所引用的鲁迅的“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的现实意义。(6分) 【答案】鲁迅先生的话现在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国家经济还不发达,还有一部分人在社会底层艰难地生活,而有些人却已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没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这是让人忧虑的。无论怎样都不能

21、丢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掉悲天悯人的情怀,更不能为了钱而苟且偷生,奴颜婢膝。生活条件改善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挥霍浪费了,我们依然要考虑这样的消费有没有必要,可不可以做更有价值的投资。为了发展,我们必须消费,但在消费过程中,我们不能放纵,为所欲为,冲破法律、道德的底线。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类题目,既涉及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理解“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的含意,用文中的事例进行说明。然后谈对自己的启示。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江南春叶德成 春迟迟,暖风拂面。草萋萋,万木葱茏

22、。不知不觉,春天又一次来到人间。此时百花怒放,并蒂串连,把春风的多彩多姿展现得淋漓尽致,可算是“春天交响曲”。此情此景,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慷慨给予的春光和绚烂,收获一种时光沉淀下来的沉静与安详。 春意渐浓,人流如潮,踏春而来,足音轻叩,行走在江南斑斓的春天里。杏花、桃花、樱花,层层叠叠,多情姿媚,流香四溢,芳馨袭人。漫山遍野的花仙子楚楚动人、美艳多姿,株株花繁似锦,红的灿若蒸霞,绿的娇嫩含羞,像一首抒情的诗,像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蜜蜂乐了,蝴蝶乐了,游人乐了。“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不知是春风醉了江南,还是江南醉了春风。“赏花开自在,寻恋恋芳踪”,眼中漾着淡淡花香。也不知我的

23、脚步是否惊扰了千年繁华的“吴越春梦”。 江南宝地、太湖之滨,江南地区矗立着一座座山水兼得、人文荟萃的城市。二十几年前大学毕业不久,年少不更事的我辞去优越的政府机关工作,从闽南只身踏上江南这块热土打拼,历经万难千险做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创出了一番天地,现在回想起来感慨万千。如今我已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更爱上了这里的江南风光。 蠡园是江南名城无锡的一个著名游览胜地,与范蠡、西施的故事有着很深的渊源。传说当年范蠡与西施就是隐居于此,因西施、范蠡泛舟湖上而得名的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东北岸的一个内湖。三面环水,远眺翠嶂连绵,近闻长浪拍岸;南堤春晓,桃红柳绿;枕水长廊,步移景换;假山耸翠,曲折盘

24、旋;亭台楼阁,层波叠影。后人在蠡湖之滨又建造了蠡园,园以湖名,湖因园胜,曲岸枕水,秀丽明媚。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咏有佳句:“欲识蠡园趣,崖头问少年。”蠡园的假山就水而叠,因水而活,尽显山水交融之“假山真水”的无限情趣。 这里还有江南独秀的太湖鼋(yun)头渚,有以自然景观著称的梅梁胜迹,有乾隆皇帝下江南钦命的“天下第二泉”,有江南名园“寄畅园”、惠山祠堂群、惠山古街、龙光塔等数不胜数的胜迹,堪称“露天历史博物馆”。古城墙下的花红柳绿,荡漾着盎然春意,成为春日里踏青的最好去处。 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江南的太湖风光,融淡雅清秀与雄奇壮阔于一体,碧水辽阔,烟波浩渺,峰峦隐现,气象万千。独占鳌头的江南

25、太湖风景鼋头渚,山清水秀,天然胜景。赵朴初赞道“鼋头渚景色胜天堂”,一代大师的瑰丽诗句,更使鼋头渚的风韵名扬境内海外。春风吹来,吹开了鼋头渚畔的万树樱花,长春桥两旁的百余株单瓣早樱,远望如雪花飞絮,近看浓淡相宜,花枝水影,相互映衬,美不胜收。从山下俯视,感觉那阵阵春风吹皱了湖水,吹绿了山野。在春日姹紫嫣红中,在苍翠绵延的山峰里,忽见樱花的粉红、雪白,铺天盖地缀满枝头,那种明快的青春气息和撼人的气氛,让人屏住呼吸,让人心潮涌动,让人过目难忘。 醉在江南的旖旎风光之间,坐下来喝茶聊天让人醉意更浓。“太湖翠竹韵飘香,壶中清友自芬芳。”最美江南,春茶最好。江南茶品种很多,除了太湖翠竹还有洞庭碧螺春、无

26、锡毫茶、西湖龙井、安吉白茶、黄山毛峰、君山银针等。“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太湖洞庭山所产的碧螺春集吴越山水的灵气和精华于一身,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这套茶艺共12道程序,碧螺春沉入水中后,杯中的热水溶解了茶里的营养物质,逐渐变为绿色,整个茶杯好像盛满了春天的气息。太湖毫茶外形纹紧而卷曲,肥壮翠绿,身披茸毫,香高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明亮,茶汤晶莹隐翠,叶底嫩匀。冲泡后白毫显见,汤色碧绿澄清,别具风味。若以二泉水冲泡,相得益彰,则更得毫茶之真味。 在这高速旋转的生活节奏中,不妨独坐春山,一壶茶、一卷诗,让生活节奏慢下来,细细感受一下春的诗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过激、不当真、不生气,调心安适,通透人生,处处美景也。 (选自华夏散文,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段描绘了一幅万木葱茏、百花怒放、多姿多彩的绚烂春景图,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