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血津液重庆_第1页
精气血津液重庆_第2页
精气血津液重庆_第3页
精气血津液重庆_第4页
精气血津液重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二、中医对精的定义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素问金匮真言论 “夫精者,身之本也。” 三、人体之精的来源 1.秉受于父母生殖之精 2 .从饮食物中吸收水谷之精 灵枢本神:“故生之来谓之 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四、精的主要功能 1.繁衍生命 2.滋养濡润 3.生髓化血 4.化气 5.化神 五、人体之精代谢示意图 先天 之精 后天 之精 精 脏腑 之精 生殖 之精 繁衍 生命 濡养 脏腑 化气 化血 化神 生成贮藏施泄 第二节第二节 气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一、气的基本概念 二、气的生成二、气的生成 三、气的生理功能三、气的生理功能 四、气的运行和运行方式四、气的运行和运行方式

2、 五、气的分布与分类五、气的分布与分类 第二节 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一、气的基本概念 1.气的哲学概念 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不断运 动动且无形可见无形可见的极微细物 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 成本原。 2.气的中医学概念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 活动的最基本最基本物质。 如何理解中医气的实质如何理解中医气的实质? (1 1)气是构成人体的气是构成人体的最最基本物质基本物质 气的两种两种存在形式:精:精气气 (2 2) 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最基本物质基本物质 气化过程气化过程 (3)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 气的运动停止,生命则终止。 如何

3、理解中医气的实质如何理解中医气的实质? (4)气无形可见,只能通过人的生理和病 理变化察觉其存在。 (5)气是感受和传递生命信息的载体。 与现代量子场论和波(光电磁)理论类似。 (6)哲学概念的气与医学概念的气相区别。 哲学的气与中医学的气的区别 项目哲学的气 中医学的气 存在形式 精与气精(血、精、津、液)与气 特点 整体性、模糊性、功能性整体性、模糊性、功能性 +具象性 性质 哲学抽象性 哲学抽象性+科学具体性 适应范围自然界人体 值得注意 1中医学的气是物质、功能(能量)、信息的统一 2气的不同运动形式表现不同的生理功能 3人体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是气的功能体现 4中医学的气有时是气、精气

4、并称。 中医学中精与气概念的区别 n精是有形质可见的液态精微物质。精是有形质可见的液态精微物质。 n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 n气是由精化生的无形的极细微气态物质。气是由精化生的无形的极细微气态物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精化为气。” n精为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推动 和调控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 二、气的生成二、气的生成 水谷之气脾 自然清气肺 1.气的来源 先天禀受于父母的精气肾 三者结合生成 后天 2.气的生成与脏腑关系 (1)肺为生气之主气之主 (2)脾胃为生气之源 (3)肾为生气之根气之根 脾胃最重要脾胃最重要 (后天之本)(后天之本) 与肺脾胃肾关系密切。 三、气的分

5、类、分布与功能特点 (一)元气(一)元气 1概念概念: 真气,原气,最基本、最重要的气。真气,原气,最基本、最重要的气。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2组成组成: 肾中精气化生,依赖后天精气充养。肾中精气化生,依赖后天精气充养。 3分布分布:通过三焦布达全身。通过三焦布达全身。 4功能功能: (1)激发推动生长、发育与生殖。)激发推动生长、发育与生殖。 (2)温煦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的生理活动)温煦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的生理活动 (二)宗气 1概念: 胸中之气,大气,动气。胸中之气,大气,动气。 2 组成:组成: (1)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 (2)脾胃运化的

6、水谷精气。)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 3分布:上至喉咙,下蓄丹田,贯注于心肺之脉。分布:上至喉咙,下蓄丹田,贯注于心肺之脉。 4功能功能(1)走息道以司呼吸。)走息道以司呼吸。 (2)贯心脉以行气血)贯心脉以行气血 (3)与视、听、言、动均有关。)与视、听、言、动均有关。 宗气的三个功能图示 走息道以司呼吸;走息道以司呼吸; 贯心脉以行气血;与视、听、言、动均有关贯心脉以行气血;与视、听、言、动均有关 (三)营气营气 1概念:荣气,营阴,脉中之气。概念:荣气,营阴,脉中之气。 2组成: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组成: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清者为营清者为营”。 3分布:与血液共行于脉中分布:与血液共行于脉

7、中“营行脉中营行脉中”。 4功能:功能: (1)化生血液。)化生血液。 (2)营养全身。)营养全身。 (四)卫气(四)卫气 1概念:脉外之气,卫阳,剽疾滑利。概念:脉外之气,卫阳,剽疾滑利。 2组成:水谷精微中的强悍部分组成:水谷精微中的强悍部分“浊者为卫浊者为卫”。 3分布:行于脉外,布达全身分布:行于脉外,布达全身“卫行脉外卫行脉外”。 4功能:功能:(1) 护卫肌表,防御外邪。护卫肌表,防御外邪。 (2)温养脏腑、肌肉、皮毛。)温养脏腑、肌肉、皮毛。 (3)司汗孔开合,维持体温恒定。)司汗孔开合,维持体温恒定。 (4)与睡眠相关。)与睡眠相关。 营气与卫气比较 类型 内容 营气(荣气、营

8、阴) 卫气(卫阳) 概念运行于脉内有丰富营养 的气 运行于脉外,有防卫功能 的气 生成水谷之精气水谷之悍气 分布经由脉中惯行全身形于脉外布散体表及内脏 功能化生血液 营养全身 护卫肌表,防御外邪 温养脏腑、肌肉、皮毛。 司汗孔开合,维持体温恒 定 与睡眠相关。 四、气的生理功能四、气的生理功能 (一)推动作用(一)推动作用 (二)温煦作用(二)温煦作用 (三)防御作用(三)防御作用 (四)固摄作用(四)固摄作用 (五)气化作用(五)气化作用 (六)营养作用(六)营养作用 (一)推动作用(一)推动作用 概念:概念:人体生长发育,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血液在脉内人体生长发育,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

9、能活动,血液在脉内 循行,津液的代谢等,均依靠气的激发和推动作用。循行,津液的代谢等,均依靠气的激发和推动作用。 原理:原理:阳气是活动能力极强的精微物质。阳气是活动能力极强的精微物质。 生理:生理: 元气元气激发和推动生长发育生殖功能和各脏腑生理活动;激发和推动生长发育生殖功能和各脏腑生理活动; 宗气宗气贯心脉而行气血;贯心脉而行气血;心心气气推动血液运行推动血液运行 脾胃气脾胃气推动饮食物消化吸收推动饮食物消化吸收 肺脾肾气肺脾肾气推动人体的水液代谢过程。推动人体的水液代谢过程。 病理:病理:生长、发育迟缓;生长、发育迟缓; 脏腑、经络等功能减退;脏腑、经络等功能减退; 血行不利血行不利

10、水液潴留水液潴留 (二)温煦作用(二)温煦作用 概念:概念:人体体温维持、脏腑经络功能及津血运行依靠气的温煦作人体体温维持、脏腑经络功能及津血运行依靠气的温煦作 用的调节。用的调节。 原理:原理:阳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阳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 津血得温而行,得寒而凝津血得温而行,得寒而凝 生理:生理:温煦机体以维持正常体温;温煦机体以维持正常体温; 温煦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以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温煦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以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 维持机体内的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正常的循环运行维持机体内的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正常的循环运行 病理:病理: 气不足气不足体温偏低、畏寒、四肢不温,或

11、血瘀,津停体温偏低、畏寒、四肢不温,或血瘀,津停 气有余气有余发热(气有余便是火)发热(气有余便是火) (三)防御作用(三)防御作用 概念:概念:气具有护卫肌表,防御外邪,驱邪外出,促进病愈的功能。气具有护卫肌表,防御外邪,驱邪外出,促进病愈的功能。 原理:原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生理生理:(1)护卫肌表,防御外邪。)护卫肌表,防御外邪。 (2)驱邪外出,促进病愈。)驱邪外出,促进病愈。 病理:病理:易染疾病,病后难愈。易染疾病,病后难愈。 治疗:治疗:玉屏风散玉屏风散反复感冒、外感病后难恢复反复感冒、外感病后难恢复 生黄芪生黄芪-补

12、气卫表补气卫表 炙黄芪炙黄芪-补脏腑经络之气补脏腑经络之气 (四)固摄作用(四)固摄作用 概念:概念:气对于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控制作用,防止无故 流失。 原理:原理:气摄精、气摄血、气摄津液。 生理:生理: 控制血液血液脾气; 固摄精液精液肾气 固摄汗液,尿液,唾液,涎液、泪液汗液,尿液,唾液,涎液、泪液卫气、肺气、肾 气、脾气、肝气 病理:病理: 气不摄血各种出血证固冲汤、补中益气丸 气不摄精滑精、早泄 气不摄津自汗、多尿或小便失禁、多唾、多涎、多泪 冲任不固小产、滑胎 (五)气化作用(五)气化作用 概念概念: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 包括精气血津液等各自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

13、 原理原理:形气转化的物质与能量代谢过程。 生理生理: n津液的化生与其化为汗与尿; n气的生成与代谢等; n精的生成、精化为气、精化为髓、精血同源互化、津液与血同源 互化; n血的化生与其化气生神; 病理病理:形成各种代谢异常的病变。如精、气、血、津液代谢失常。 (六)营养作用(六)营养作用 概念:概念:气对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及精神活动, 具有营养作用 原理:原理: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生理:生理:营气、水谷精气能“肥腠理”、“荣四末”, “内注 五脏六腑”,营养内外上下。 病理:病理:气虚腠理、脏腑失养病变。 气虚精神疲倦、嗜睡 五、气的运动 (一)气机概念:气的运动,称作气机

14、概念: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气机” 。 .气的运动最基本的形式升、降、出、入 .气升降出入的场所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 (二)气的运动贵在保持整体协调平衡而局部又各有侧重(二)气的运动贵在保持整体协调平衡而局部又各有侧重 局部看肝脾主升,肺胃主降 整体看升降出入协调平衡 (三)(三)“气机调畅气机调畅” 为生理为生理: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的协调平 衡 (四)(四) “气机失调气机失调” 为病理:为病理:气的升降出入的失调。 “气机失调”有多种表现形式: 1.气机不畅(气滞)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受到阻碍,气在某些局部发生阻滞不 通; 2.气逆 -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3.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

15、太过 4.气脱-气不能内守而外逸 5.气结或气郁 -气不能外达而郁结 于内,甚则气闭。 气机 气逆 气陷 气脱 气脱 气闭气闭 第三节第三节 血血 n一、血的基本概念一、血的基本概念 n二、血的生成二、血的生成 n三、血的循行三、血的循行 n四、血的功能四、血的功能 一、血的基本概念一、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循行脉中的红色的液态物质,是构 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注意三个要点注意三个要点 (1)脉中脉为血之府 (2)红色液态 (3)人体构成物质之一 (4)主于心,藏于肝,统于脾 二、血的生成二、血的生成 (一)物质基础 (1)水谷精微化血:营气+津液血 (2)精能化血:肾精化血

16、 (二)相关脏腑功能 1. 脾胃脾胃:中焦脾胃受气取汁,化为水谷之精 (营气、津液) 2.2.心肺:心肺:奉心化赤;肺吸入清气。 3.3.肾:肾:肾精化血 肾肾精生髓,“骨髓坚固,气血皆从” (素问生气通天论) “精不泄,归精于肝肝而化清血”(张氏医通) 血液化生示意图 饮食 水谷 水谷 精微 脾胃之气 营气 津液 肾精肾精肝 心脉 血 清气 肺气 肾气 中焦 受气 取汁 髓 心气 三、血液的循行三、血液的循行 (一)影响血运行的因素(一)影响血运行的因素 1. 1.气的推动和温煦作用气的推动和温煦作用. . 2. 2.气的固摄作用气的固摄作用. . 3. 3.脉道通畅与否脉道通畅与否. .

17、4. 4.血液清浊粘稠状态血液清浊粘稠状态 ( (二二) )相关脏腑相关脏腑 推动力推动力 1心主血脉,心气推动心主血脉,心气推动 2.肺朝百脉,主治节,辅助心脏推动血行肺朝百脉,主治节,辅助心脏推动血行 3.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保障血行通畅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保障血行通畅 固摄力固摄力 1肝藏血调节血量肝藏血调节血量, 保障血液合理分配保障血液合理分配 2脾统血脾统血,防止血逸脉外防止血逸脉外 (三)血行的结构基础与循行方向 1.结构基础:脏腑经脉系统 2.循行方向:(环周不休) 心脏 经脉络脉孙络 经脉络脉孙络 离心方向 全身各部组织 向心方向 四、血的功能四、血的功能 功能:功能:营养、

18、滋润、化神、化生经水、乳汁 理解:理解: 1. 血(营气)在脉中循行全身-营养 2. 血(津液)在脉中循行全身-滋润 3.3.血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化神 4.血是化生经水、乳汁,养育和哺育婴儿的物质基础。 增乳汁:八珍汤(四君子汤+四物汤) 十全大补汤(四君子汤+四物汤+黄芪,肉桂) 贫血与血虚比较 名词 项目 贫血血虚 定义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 减少至正常值以下. 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 形成缺铁、出血、溶血、造血功 能障碍等 失血过多,或久病阴血虚耗,或脾胃 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 诊断实验室指标 男性Hb120g/L, 成年女性Hb110g/L, 孕妇Hb100

19、g/L 临床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没有 必然关系。 临床表现 贫血在祖国医学属“虚症”范 畴,常见有血虚、气虚、阴虚、 阳虚表现 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脉虚 细等。 治疗补铁+对症治疗 养血益气 第三节第三节 津液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津液,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 活动的基本物质。 体液 分泌液胃液、肠液、关节腔液 排泄液涕、泪、唾 项目 异同 津液 相同 同源于水谷精微,均赖脾胃运化而生成 不同 性状质地较清稀质地较稠厚 流动性 流动性大流动性小 分布体表皮肤肌肉和 孔窍 骨节、脏腑、 脑、髓 作用滋润濡养 津液比较表 二、津液的生

20、成、输布和排泄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胃饮 小肠 脾生成 心肺脾 全身 肾 肺 输布 膀胱排尿 大肠 大肠粪便 皮毛汗液 呼吸道水气 三 焦 肝 排泄 肾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1津液的生成 脾胃运化、小肠“泌别清浊”、主液、大肠主津功能; 2津液的输布 脾转输、肺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肾和膀胱; 3津液的排泄 肺的宣发排汗,肾的蒸化尿液,以三焦为通道. 三、津液的功能 1有滋润和濡养 2组成血液 3维持体温恒定-夏汗、冬尿 4排泄废物-汗尿液中有代谢废物 第四节第四节 精精气血津液气血津液神神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三、精血

21、津液之间的关系 四、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二、气和血的关系二、气和血的关系 (一)气为血之帅 1.气能生血 2.气能行血 3.气能摄血 (二)血为气母 1.血生气 2.血载气 (一)气为血之帅 1.气能生血 机理: 血液组成-营气为血液化生的原料 血液生成过程-脏腑之气是血液化生的动力 生理:气充盛则血液充足 病理:气虚亏则血虚 治疗:补气生血-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5:1) 2.气能行血 机理:气直接推动血行(宗气) 气通过促进脏腑功能而推动血行 生理:气行则血行 病理:气虚、气滞血瘀 气逆、气陷出血 心气基本动力 肺气辅心行血 宣布周身 肝气疏泄气机 促进血行 配补气药补气活血 配行气药行气

22、活血 治疗:瘀血活血化瘀 出血止血 配降气药降气摄血 配升提药升提摄血 3.气能摄血 机理:气的固摄作用 脾统血、肝藏血 生理:气摄血,防止血液溢出脉外 病理:气不摄血则出血 治疗:补气摄血 1.血能载气 机理: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 失,赖血之运载而运行全身 生理:血为气的载体 病理:血脱(大失血)-气脱(气随血脱) 治疗:补气固脱 ,止血补血 (二二)血为气之母血为气之母 2.血能化气 机理:气的充盛及其功能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 生理:血足则气旺 病理:血虚-则气虚(气血两虚) 治疗:养血益气 病案 n孙某,孙某,35岁。岁。2006年年8月诊。患者自述不规月诊。患者自述不规 则阴道

23、出血二年。子宫内膜病理检查为宫内则阴道出血二年。子宫内膜病理检查为宫内 膜增生症。经期量多,淋漓不断,曾服多种膜增生症。经期量多,淋漓不断,曾服多种 止血药及激素类药无效。近两日突见阴道流止血药及激素类药无效。近两日突见阴道流 血暴注下迫,色暗有大血块,小腹坠痛,头血暴注下迫,色暗有大血块,小腹坠痛,头 晕,乏力,面色晄白,四肢不温,舌质淡,晕,乏力,面色晄白,四肢不温,舌质淡, 苔薄白,脉滑细无力。苔薄白,脉滑细无力。 气与血的关系临床用方 (一)气为血之帅 1.气能生血补气生血当归补血汤 2.气能行血补气行血补阳还五汤 行气活血血府逐瘀汤 3.气能摄血补气摄血独参汤 (二)血为气之母 1.

24、血能养气补血生气八珍汤(气血双补) 2.血能载气气随血脱补气固脱独参汤 二、气和津液的关系二、气和津液的关系 1.气能生津 2.气能行(化)津 3.气能摄律 4.津能载气 5.津化气 (一一)气能生津气能生津 机理: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津液的生成依赖 于气的推动作用。 生理:气充盛则津液足 病理:气亏虚则津液不足 气阴两虚 治疗:补气生津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二)气能行津(二)气能行津 机理: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 生理:气行则水行 病理: 治疗:补气、行气与利水并用 推动无力 运行不畅 气虚 气滞 气不化水-水湿内停 (三)气能摄津(三)气能摄津 机理:气通过

25、对津液排泄的有节控制,维持着 体内津液量的相对恒定 生理: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 病理:气虚,固摄力量减弱多汗、多尿等 治疗:补气固津 (四)津能载气(四)津能载气 气的运行须依附于 津液,否则会漂浮 失散而无所归 机理:脉内津液化生血液载营气 脉外津液流行灌注载卫气 生理:津液是气的载体 病理:液脱(大汗、大吐、大泻) 治疗:益气固脱、补液养津 (气随液脱) 气脱 (五)津能生(化)气(五)津能生(化)气 机理 生理:津充气旺 病理:津液亏耗则气衰少 气阴(津)两伤 治疗:气阴两补 津液受到各脏腑阳气的蒸腾温化,可化生为气 脉内之津液化生血液充养脏腑经络之气 脉外之津液运载卫气充养体表组织器官

26、之气 气与津液的关系临床用方 1.气能生津补气生津生脉饮 2.气能行津补气行水(气虚水肿)防己黄芪汤 行气利水(气滞水肿)柴胡疏肝散合五苓散 3.气能摄津补气固汗玉屏风散(自汗) 补气固尿缩泉丸(尿失禁) 4.津能生气补津生气沙参、西洋参 5.津能载气气随津脱补气固脱独参汤 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精血同源 精血同源于水谷精微; 精血互化 (二)精津同源 同生互化 (三)津血同源 津血同源于水谷精微; 津血互化 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精血 津液 同源 互化 同源 互化互化 同源 精 津液 津血同源、血汗同源:生理示意图津血同源、血汗同源:生理示意图 饮食物 心肺孙络皮肤 化生 津液 脾胃

27、经脉络脉 汗液 血 津液 津液 津血同源津血同源 治疗:治疗: 1.失血患者不可再耗伤津液 2.津液大量亏损者,不可轻用破血、逐瘀等峻剂。 病理:病理: 口渴 尿少 皮肤干燥 失血过多 脉外津液渗入脉内脉外津液亏损 大汗 大吐 大泻 津液大量耗损脉内津液渗入脉外 血脉空虚 津枯血燥 心悸 口渴 脉细数 理解 夺汗者无血:夺汗者无血: A大汗之人不可再用放血或破血疗法 B出汗多的人血虚。 夺血者无汗:夺血者无汗: A大出血之人慎用发汗之法。 B血虚之人少汗 四、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一)气能生精摄精补气生精,补气固精 (二)精能化气补精生气 (三)精气化神补精生神,补气生神 (四)神驭精气安神固精

28、,安神控气 精气神关系示意图 血 气 精 神 生 化 生摄 驭 载化 生行摄 生 驭驭 生 调 互化同源 68 营气与卫气比较 类型 内容 营气(荣气、营阴) 卫气(卫阳) 概念运行于脉内有丰富营养 的气 运行于脉外,有防卫功能 的气 生成水谷之精气水谷之悍气 分布经由脉中惯行全身形于脉外布散体表及内脏 功能化生血液 营养全身 护卫肌表,防御外邪 温养脏腑、肌肉、皮毛。 司汗孔开合,维持体温恒 定 与睡眠相关。 (二)温煦作用(二)温煦作用 概念:概念:人体体温维持、脏腑经络功能及津血运行依靠气的温煦作人体体温维持、脏腑经络功能及津血运行依靠气的温煦作 用的调节。用的调节。 原理:原理:阳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阳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