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生物肥项目建议书(利用鸡粪生产微生物肥料)_第1页
循环经济生物肥项目建议书(利用鸡粪生产微生物肥料)_第2页
循环经济生物肥项目建议书(利用鸡粪生产微生物肥料)_第3页
循环经济生物肥项目建议书(利用鸡粪生产微生物肥料)_第4页
循环经济生物肥项目建议书(利用鸡粪生产微生物肥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0年福建省循环经济抗病、控释生物菌肥循环经济项目建议书(利用鸡粪生产微生物肥料)一、项目背景及实施的必要性:项目背景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紧迫性为保证粮食、经济作物达到丰收高产的目标,当前我国普遍依赖化肥与农药这两大“法宝”,这样的生产模式被称作是“石化农业”。多年来,“石化农业”在提高粮食产量,解决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化肥和农药施放量逐年增加,我们也开始感受到它带给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过量施肥庄稼病害多、易倒伏;土壤板结、土质变差,土传病害大肆蔓延;农产品品质下降。“瓜不甜,菜不香”。超标使用农药的危害更为严重。不规范使用农药不仅增加了食品的农药残留量,给食品安全

2、带来隐患,而且还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对农业生态环境形成破坏。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城乡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发展,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当前,人们已把身体健康放在日常生活中的首位,食品安全问题受到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已成为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新近完成的一项有关食品安全的调查显示,82%的公众最担心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农产品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十分严重。导致农产品生产中的污染因素主要有:农用化学品的盲目使用。我国化肥的年施用量已经达到40000kt以上,而且主要以单一化肥为主,单一化肥中仍以氮肥为主。肥料流失严重,从而造成

3、河流、湖泊污染,近海赤潮频发,蔬菜等农产品硝酸盐超标。由于磷肥过多,磷矿中的放射性物质和cd等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从而影响农产品安全。农药过量使用。全国平均用量大于2kg/hm2,浙江、上海、福建等地,平均用量在8-10kg/hm2。化学合成农药的使用导致了:(1)环境污染,残留物积累于食物链中,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畜安全;(2)农民为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往往高频度大剂量使用农药。在漳浦县杜浔镇,一亩地一季番茄用农药投资竟达300元。(3)农用抗菌素的使用还导致病害生理小种的出现,新的病害将更严重危害农作物。传统化学肥料增产的局限性在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化学肥料在农业上的广泛使用,使农作物产量显

4、著增加。但目前提高作物单产的企图似乎到了尽头,通过合理施用化肥增产已达到极限,许多地方盲目、过量滥施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偏低,美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7%,而我国只有0.7%,营养状况不良,环境污染严重。育成一新品种的增产幅度也极为有限。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便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因此,需要寻求新的肥料增产途径。近年来,相关的部门大力提倡增施有机肥。这对缓解和扼制土质恶化的倾向有一定的作用。有机肥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在某种程度上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但有机肥必须有大量的微生物参与分解。没有有益生物菌参与活动的有机肥,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大量的有益生

5、物菌参与有机质的分解,去抢食、抑制、杀灭土壤中的有害病原菌。现在的农地,因滥用化学农药与肥料,天然的有益土壤微生物都被毒杀尽,而牵强的病原菌则相对地肆虐猖獗,在耕地上占其优势。如果一味地施加有机物于如此恶劣条件的耕地上的话,反而会助长病原菌的滋长,而造成更严重的病害。因此,有机物的施加必须配合有益微生物来对抗病原菌才能有助于作物生长,而仅靠土著微生物来分解有机质,来对抗病原菌,是远远不足的。一定要补充外源微生物,才能快速、有效地发挥其特有的功能。3)土传病害和连作障碍严重制约农业发展随着农作物复种指数的不断提高和设施蔬菜的连茬种植,生活在土壤中的土传病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因病虫害、土壤盐化

6、等导致的连作障碍;以及植物自身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和部分根系细胞死亡自溶产生的物质。这些物质没有相应的微生物降解,就会对植物自身产生毒害,这就是植物的自毒现象。这些现象都程度不同地危害作物的根部。形成了年年加大施肥量,却又年年减产,有的减产幅度达50%以上,严重的土地只能闲置不用。土传病害和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土传病害的发生与发病的轻重程度,是由于病原物和土壤中大量有益微生物以及寄主植物,在土壤里的复杂而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相互竞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结果。土壤的生态环境十分复杂。因此,增加相应有益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改善植物根系周围土壤的环境,是抑制根围系统病原物的

7、活动,保护根系并进行土传病害防治的基础。也就必须重视和考虑土壤理化因素对植物、土壤微生物和根部病原物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制约作用。而目前的肥料生产正缺乏对以上三者的充分考虑,造成现在土壤的相对失衡。显然,研究和开发新型高效无公害的抗病、控释促生的生物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项目采用福建农林大学粉虱座壳孢菌孢子萌发培养基的发明专利。利用该专利培养基培养出高含菌量、高萌发率的里氏木霉、拟康氏木霉的生物发酵菌。来分解处理生物质有机废弃物(食用菌渣、香蕉杆),实现生物有机废弃物转化为低分子多糖、氨基酸等特定产物的定向降解过程,最终形成的生物基材料。该生物基材料具有良好的微生物生态条件,承载侧孢芽孢杆菌

8、、淡紫拟青霉菌等抗多种土传病害、土壤线虫的功能微生物菌,并能鳌合无机化学养份的功能,达到控释肥料养分与防治病害并举的抗病、控释生物菌肥产品。(二)国内外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功能性的生物肥料来说,它的生产与推广在国内产业化较少。功能性生物肥料,是指具有一定功能(如抗病、防虫、缓释控释养分等)的生物肥料,对于防治土传病害、采用生物控释养分的生物肥料,这类综合功能性的生物肥料,在国内几近空白。1)国内外对土传病害防治的现状根结线虫生物防治的早期研究工作主要在法国、美国、英国以及前苏联。他们对食线虫真菌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的成果,为开展根结线虫和其他植物寄生线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但早期的研

9、究工作在防治植物寄生线虫上收效不大。于是,线虫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杀线虫剂的方法。基于长期使用巨毒化学杀线虫剂,给环境带来的危害日渐显露,人们重新认识到线虫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和科学性。但到目前为止,这些研究的成果也只局限于实验室的盆栽试验阶段。盆栽试验的防治效果也只达到76%,真正到大田上施用还没有报道,还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2)国内外对生物控释肥料研究的现状对于缓释肥料和控释肥料。目前缓释技术,国外起步较早,从世界生产缓释肥料现状看,脲甲醛、聚合物包膜尿素和硫包膜尿素己近工业化生产,但缓释肥料价格高、能效过缓,主要原因包膜材料成本高、肥效控制只强调抑制养分释放,因此推广较为缓慢。国内研究较多的也

10、是缓释化学肥料,应用上主要是单一元素化学缓释途径。如70年代南京土壤所的包膜长效碳铵,以后广州化肥厂等单位研究的长效尿素,涂层尿素。这些肥料价格一般高于普通肥料1525%(国外缓释肥料价格为普通肥料价格36倍)。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可控释放肥料问世。尤其是通过生物的方式对养分的控制释放,尚无投向市场。这无疑将影响我国肥料工业和农业的国际竞争力。3)功能性生物肥料目前的局限性从肥料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生物肥料及其功能性生物肥料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始终还没得到有效推广和广泛的普及,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产品的技术瓶颈-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活性与数量的稳定性问题。由于微生物是一个活生物体,每时每刻都进行生命

11、的代谢与运动。需要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一定的营养条件、必要的生态空间,才能确保其数量和活性的稳定。目前面市的生物肥料构成是,有机质加微生物。以有机质做为微生物的承载载体。我们对腐熟过有机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其主要含有以下这些成分:硫化氢(h2s)、甲硫醇(ch3sh)、二甲基硫(ch3)2s、二甲氧基杂色曲菌素b (a-iv)、对苄氧基苯酚(a-v)、酪氨酸(a-vi)、麦角甾5,7,22三烯3(醇(a-vii)、5(, 8(表二氧麦角甾6, 22二烯3(醇(a-viii)、丁二酸(a-ix)、尿素(a-x)、尿嘧啶(a-xi)、甘露醇(a-xii)。其中6甲氧基柄曲菌素(a-ii),6二甲氧基

12、杂色曲菌素b (a-iv)、对苄氧基苯酚(a-v)都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图01)。对有益生物菌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 a-i a-ii a-iii a-iv a-v a-vi a-vii a-viii a-ix a-x a-xi (图01)figure 01 structures of compounds from 1b-1这些抑菌物质是自然生物代谢产生的结果,影响生物肥料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要解决这一有机物生物代谢的途径,达到人为的产物结果,正是本项目的技术创新点。也是突破生物肥料产品技术瓶颈的关键。(三)项目对区域技术提升及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1)项目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近几十年来

13、,随着化学肥料应用于农业生产后,大量施用化肥,是农业获得丰收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过量施用化肥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已引起国家及各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也引起广泛的关切。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纷纷研究解决土壤面源污染的问题。但始终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土传病害的问题。本项目的实施:a) 对调整肥料行业的产业结构起带头、促进作用目前,我国的肥料行业仍然是无机化肥占主导地位。由于现有老无机复合肥厂技术含量不高,效益有限,无序竞争激烈,影响复合肥厂的发展。同时,加工无机复合肥本身存在的利用率低,环境效益差等问题,使其发展缓慢。本项目的实施后,可调整肥料行业的产业结构,提高了化肥生产企业的技术含量。可

14、带动大部分原有无机化肥的生产企业转型,改变生产新型的有机、无机、生物抗病控释肥。使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b) 提升对进口化肥的挑战能力目前,我国的化肥进口比例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商务部2009年中国化肥进口关税配额总量为1,365万吨,占国内产量的1/3。国内的生产厂家规模小、低含量。就我国氮肥来说,生产企业600多家,行业呈现出数量多,生产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等现状。尤其对这些小化肥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加之我国对节能减排力度的逐步加大,行业的并购整合不可避免。迫切需要通过结构调整提高部分大、中型企业的竞争能力,将产品出厂成本降低到国际先进水平。c) 本项目的生产工艺突破了无机化肥不能与生

15、物菌肥共存的障碍本项目的生产,不再添加化学缓释物质、离子吸附剂、置换剂等外源化学物质,降低了制造成本,减少对农业生产环境的二次污染。目前,我国的缓释肥料的应用相当缓慢,究其原因是成本高、肥效损失大。而所谓的化学控释肥实际上是尚未问世。本项目利用发酵菌培养基的发明专利,突破了无机化肥不能与生物菌共存的障碍。为产品的结构、功能的创新奠定成功的基础。本项目产品的市场投入,可影响和带动肥料产业的一大革命。d)改善农产品质量,节约农本,易于推广抗病、控释生物肥施用方便,减少了农家有机肥使用时的劳动强度;改善了恶劣的劳动环境;减少了单一生物菌肥使用中的多种技术限制和麻烦;改变了化学药物防治根结线虫防效低。

16、由于产品使用简易,节约了施肥、施药的工时,易于推广。根据生产试验示范,由于大量的有益微生物的先期增殖,抑制了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蔓延,改善了作物根际环境,减少植物病害的发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减缓了大棚盐碱化过程,具有防病壮苗的作用。2)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a) 经济效益利税情况项目税利预测计算表项 目计 算 过 程结 果利 润以单位2500元/吨计算,每吨利润385.25元年产2.4万吨为:2.4万吨385.25元924.60万元税 金销项税金:2500元/ 吨 17%425.00元/吨进项税金:1280元/吨 17%217.60元/吨增值税额:425.00-217.60207.40元/吨

17、207.40万元合计税利1132.00万元b) 产品单位售价与盈利预测项 目20102011201220132014总 投 入25006000700080009000产 品 销 售 收 入25006000700080009000产品销售成本及费用19254625539061606930产 品 销 售 利 润5751375161018402070上 缴 所 得 税189.75453.75531.30607.20683.10净 利 润385.25921.251078.701232.801386.90说明:所得税率按33%。 2010年7月份以后为试产,产量按10000吨预测;2011年投产后,每年

18、按增长20%预测。产品销售单价2500元/吨为不含税价,含税的销售价为2925元/吨。该项目属于新产品开发项目,技术含量高,投入少,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经济效益显著。按第一年年产2.4万吨来测算可上缴税利1132万元;企业获利921万元。b) 市场分析本项目产品, 适用于所有农田种植的作物,按漳州市40万公顷的可耕地,每公顷每季施用750公斤折算,40万公顷需要30万吨抗病、控释生物肥,按产品推广初期15%的用户的话,则需要45000吨。每年种植两季, 则需要9万吨,那么福建省360万公顷地, 当季的需肥量81万吨。产品经过农户的认识后,光靠几个厂的产量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新型肥料市场的容

19、量是相当之大。这种新型肥料适应未来的高效、环保、绿色的发展方向,其产品的寿命期至少有30年以上。3)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a)目前肥料行业主要是无机、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肥这三类。尤其以无机的化学肥料为最大量。目前企图通过增施化肥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要质已近不可能。迫切需一种既能遏制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又能防抗土传病害、还能控制释放肥料养分的生物肥面市。通过生物控释养分的方法将有机、无机、生物三者结合为一体,达到防治病害兼具养分控释,在国内尚无厂家生产。这一新型肥料为调整肥料产业结构,提升肥料产业的档次,促进农产品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b)抗病、控释生物肥的生产和使用,可大量减少

20、化肥的施用量,逐步缓解板结的土壤,培肥地力,尤其是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受到消费者的高度关注,成为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新型肥料更是社会进步所迫切需要,抗病、控释生物肥以其肥效高,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每亩地只须一次性施用50公斤,即可满足当季作物的需肥量。农民花钱少,省工时,产出多。c)抗病、控释生物肥中生物质有机质废弃物的充分利用,可得益于成千个食用菌种植场。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他们的、堆积如山的废渣,给周边的环境和河湖造成严重的污染。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既解决环境污染,又增加废弃物附加值收入,据鑫盛食用菌场介绍,废弃食用菌渣处理后,测算年增加20万元的收入。本

21、项目正式投产后,仅本市内数百家种植场的食用菌废渣利用起来,仅此一项可为变废弃物为利用而增加近千万元的收入。4)项目产生的环境效益a)漳州是“中国食用菌名城”,年产食用菌30万吨。每年约有40万吨废渣废弃。这些废渣残的堆放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特别是真菌病害微生物,和大量病虫的累集、代谢产物,尤其是一些有毒物质(黄曲霉毒素、抗生素等)的累积,长期直接施用于田间,容易造成植物抗逆能力的下降,病虫害发生率增加。直接施用后的实际情况,使广大农户也认识到给作物带来不少的病虫害,增加农药的施用量。近年来,废渣堆积如山。利用本项目的专利技术进行无害化、定向发酵处理为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质材料,变废为宝,保护

22、环境。项目的实施,使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可解决环境治理对食用菌行业发展的制约。为食用菌行业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为环境治理提供了切实的可行的办法,也为生物质新材料的开发提供一次有益的尝试。b)过量施用化肥对环境的污染,目前氮肥施用量超过作物需要量的1/3 - 1/2,未被作物吸收的无机氮肥,相当一部分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并通过土壤渗漏和地表径流入湖河水域,造成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抗病、控释生物肥的施用,可大量减少无机化肥的用量。同时,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污染源得以控制。二、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前期情况和基础1)已开展的研究开发工作a) 本项目的前期技术论证、实验室再试验和产

23、品的中试实验,整个研发阶段已完成,现已进入产业化建设和部分批量生产阶段。从产品的中试质量来看,各项技术指标稳定,其中生物质有机载体质量完全能满足各功能微生物的生存生理要求;各种功能微生物在载体中的各种生物特性稳定,含菌量在有效期内维持预定的范围内。各项技术指标经有关技术专家考评认为,本项目的技术是成熟,产品的质量是可靠,是可推广产业化的一项技术成果。b) 本项目的中试产品经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抽样检测各项指标符合要求。(见附表)c) 本项目的中试产品在南靖县靖城镇,广东陆丰市,广东茂名市进行大田试验的结果表明,抗病、控释生物肥的微生物控释过程是稳定,肥效可持续到作物结果期,实

24、现了长效,一次性施肥的效果。(见附表)2) 技术成果来源a) 本项目在完成载体形成的关键技术之一 -发酵微生物菌剂的培养基,采用福建农林大学的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5100199020)技术,该专利技术于2008年由我公司以转让方式获得独占许可。b) 本项目中的根结线虫和土传病害防治功能菌,是由我公司研发创新中心的技术人员和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共同开发完成,研发经费由我司提供,中试与产业化成果由我司享有。c) 本项目中的侧孢芽孢杆菌为我公司研发创新中心与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厂共同诱变筛选,项目的研发资金由我公司全额承担,该菌株的知识产权归漳州三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 平台开展主要工作

25、情况项目平台的工作开展情况:本项目于2008年立项以来主要完成了以下方面的工作:完成了专利技术的对接工作,并完成了专利技术在实验室和产品中试过程的运用,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载体与功能微生物的亲和性试验,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功能微生物功能的进一筛选,获取更为稳定的优化菌株,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产品的中试工作,获取相应的技术参数和产品样品;完成了样品的大田试验,并取得相应的试验数据;完成多次的中试调整,已获取最佳的产品参数和工艺指标,完成产品产业化的技术路线和条件;完成了产品产业化的设备选型,已达成和签定了几家设备供应协议;完成项目建设用土的征用和场地的三通一平工作,并通过投标方式确定施工队

26、伍,现已进场开始基础设施的施工。(二)项目主要内容1)关键技术a)多功能载体生物基材料的形成,是项目的基础;由于该材料占产品的80%以上的含量,所以它的成本决定了本项目产品的最终价格,也是决定了本产品的最终市场接受程度,因此,原料必需来源广泛的有机废弃物,这就对载体物质的技术要求更高、更复杂;本基质材料必须具备承载多种活体功能微生物的条件要求,不含有影响功能菌生存的抗生素等物质、不含有排他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基质材料不得影响功能微生物的生存和功效的发挥。因此,要求原料的降解过程是受控的,最终的产物是人为要求的,也就要使生物基材料达到工业发酵的结果;必须满足功能菌正常生存的物理化学条件,如一定的c

27、/n,一定的营养结果,一定的颗粒空间(即溶氧程度),一定的自由水/束缚水比例等条件要求。所以要求代谢过程的可控性;该载体中必需含有一定含量、一定结构的多糖物质,多糖物质的存在主要为功能微生物对无机养分的控释,提供必要的络合物载体,为功能微生物实现控释提供条件。因此,产物对发酵工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以上三个技术难题,我们在处理生物源有机废弃物发酵菌的培养上,采用了福建农林大学的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号:zl 200510019902.0); 发明创造名称:粉虱座壳孢菌孢子萌发培养基)。通过该技术培养出的发酵菌可达到高含菌量、高萌发率的目的。使得发酵菌在处理有机物时,能实现微生物菌在短时间内

28、对物料的完全覆盖,占领物料的所有生态空间,取得完全生长优势,达到人工接种和工业化发酵的条件。b) 防虫抗病菌功能的稳定表达防虫抗病的功能微生物菌我们采用了淡紫拟青霉菌,该菌株来源于我司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联合开发选育的菌株(见“联合开发合同书”),该菌株能否在载体材料上得到有效的表达是本项技术的关键。本项目通过对生产条件、工艺参数改变和优化,首先使最终发酵后的产成品中分生孢子数量更多,增加对线虫的侵染机率。通过营养条件的改变使菌株遗传更加稳定,活性更强,有利孢子的萌发和对线虫的侵染。c) 控释功能菌的选育本菌株来源于我司与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厂共同选育菌株,通过对母菌株的基因诱变,选育出具有

29、稳定性能,新突变菌株。培养出具有稳定的细胞结构,并产生稳定的芽孢多糖荚膜,这种多糖荚膜物质它能与游离的nh4+1、p5+、k1+形成络合物或螯合物,如下结构: chch2ch n oh oh oh +nh4 1+ +h2o+chn nh4(h2o) nh4(h2o) o h o h chch2ch n 5+ h h ch o o chp5+ +chn h p ch o o c h h oh+1k+ +chn kch2ohn 由于这些络合物、螯合物的形成过程是可逆性的,其可逆性的原理随周围的n3-、p5+、k1+的含量(浓度)减少而逐步释放出被络合、螯合的(nh4)+、p5+、k1+。从而达到对

30、n、p2o5、k2o的控释作用,其释放的速率及被作物吸收的情况通过同位数化学分子跟踪法进行检测,其数据证明,释放的速率同步于作物吸肥速率。其次通过特殊的选择性培养基工艺,筛选出与载体材料和淡紫拟青霉菌相亲和的菌株,实现功能的稳定发挥。2) 创新点体现a) 用专利技术实现载体的创新在解决有机物的生物代谢途径,我们采用了福建农林大学的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510019902.0;发明创造名称:粉虱座壳孢菌孢子萌发培养基),来培养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两种微生物发酵菌。采用该培养基培养出来的这两种微生物

31、,从菌体形态和菌体数量(菌丝层厚而稠密)来看明显优于一般培养基培养出来(如图02)。图02 在显微镜(1040 视野)下观察的拟康氏木霉发酵终点的培养物比较fig.02 compare to the fermented liquid of trichoderma pseudokoning observed in the microscope 从镜面和平板计数的结果表明专利技术培养基含菌量要数倍于一般培养基,这为我们用于定向降解有机废弃物获取目标产物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 从发酵有机废弃物的结果产物来分析:、主要的产物是低分子多糖、吡咯并哌嗪-2,5-二酮(c-i)、3-甲基-哌嗪-2,5-二酮(

32、c-ii)、3-羟甲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c-iii)、胸腺嘧啶(c-iv)、3-异丁基-6-另丁基-哌嗪-2,5-二酮(c-v)、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c-vi)、色氨酸(c-vii)、maricyclocin(c-viii)(如图03)。 多糖分子结构 c-i c-ii c-iii c-iv c-v c-vi c-vii图03分子结构图、产物的提取物含量经polyamide sc柱层析(如图04)图04 发酵产物提取物经polyamide sc柱层析的甲醇洗脱组分(a,b,c)与低分子多糖(d,e,f)的lc-esi-ms图谱从图谱分析比较来看,主要是以低分

33、子多糖成分为主,从分子量来分析主要以213个聚合度的分子多糖为主,这为我们提供了络合或螯合无机化学养分一个很好的载体条件。通过以上对发酵产物种类和数量的分析,我们采用的福建农林大学的培养基发明专利,培养出来的微生物发酵菌,来处理有机废弃物所获得的发酵产物,不但没有存在任何的抑菌物质,而且还含有丰富的有机营养物质,是一个理想的微生物承载载体。表05为两种载体的成分比较: 表05 两种载体成分的对比:一般有机物载体专利技术的有机载体硫化氢(h2s)、甲硫醇(ch3sh)、二甲基硫(ch3)2s、二甲氧基杂色曲菌素b (a-iv)、对苄氧基苯酚(a-v)、酪氨酸(a-vi)、麦角甾5,7,22三烯3

34、(醇(a-vii)、5(, 8(表二氧麦角甾6, 22二烯3(醇(a-viii)、丁二酸(a-ix)、尿素(a-x)、尿嘧啶(a-xi)、甘露醇(a-xii)。其中6甲氧基柄曲菌素(a-ii),6二甲氧基杂色曲菌素b (a-iv)、对苄氧基苯酚(a-v)低分子多糖、吡咯并哌嗪-2,5-二酮(c-i)、3-甲基-哌嗪-2,5-二酮(c-ii)、3-羟甲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c-iii)、胸腺嘧啶(c-iv)、3-异丁基-6-另丁基-哌嗪-2,5-二酮(c-v)、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c-vi)、色氨酸(c-vii)、maricyclocin(c-viii)该载体的

35、形成将为生物肥料及其功能性生物肥料的发展打开了技术瓶颈。b) 生产工艺技术的创新 引入营养物流加工艺流加工艺可改变发酵后期的营养条件,有利菌体性能的稳定,有利于产生的分生孢子遗传性能的稳定,确保对线虫的侵染能力;同时,流加工艺可稀释菌体代谢产物浓度,避免对菌体的反馈抑制作用,有利产生更多的分生孢子,这是对传统生产工艺的创新。 采用了反渗透膜工艺在产品的处理上采用了反渗透膜工艺来浓缩产品中孢子的浓度,使最终产品的浓度大大增加,进一步将膜技术应用于生物提取领域。通过工艺创新实现了产品的创新,使产品含量(孢子量每克超过300亿个)在同类产品中创纪录含量。采用流加发酵工艺使功能代谢出特定抗病物质:通过

36、流加工艺后,对功能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黄瓜免疫能力进行分析,结果如下图06-07-08:图06 侧胞菌代谢产物对黄瓜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影响图11-17 nd3+和牛蒡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fig.07 effect of bacillus laterosporus oligosaccharide on the pod activity of cucumbers图08 侧胞菌代谢产物对黄瓜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从上图可以看出功能菌的代谢产物明显提高了作物免疫物质的产生,对作物免疫具有重要作用。3) 工艺路线特点a) 载体形成发酵菌的生产:生产斜面的制备种子的扩大培养发酵罐的生产生产出符合工艺要求的发酵菌

37、特定储藏待用(在专利培养基上获得的产物)。b) 生物源有机废弃物发酵前预处理:生物源有机废弃物(食用菌下角料和禽畜粪便),经特定的切割、均质、挤压,实现物料的完全均质,后接种入发酵菌。c) 生物基材料载体的形成:实现发酵工艺参数的有效控制,达到在相应的溶氧、温度、ph值等的条件下,完成底物的发酵过程,最终形成相应产物。d) 功能菌的添加和产成品的形成:在无菌的条件下,功能微生物侧胞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osporus)、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nus)通过三维混合设备实现菌与载体的充分混合。并加入相应无机养分,进一步反应,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图:

38、原料 辅料 水 专利培养基 120 灭菌 发酵前原液 检测混合调ph 原种 一级培养 种子罐 接种 发酵 检测中和液 发酵菌原液 有机废弃物120灭菌 混合预处理发酵前原液 检测 发酵 合格 功能菌原液 激活设备 接种 接种 添加 发 酵 特殊溶氧装置原菌种 种子罐培养 有机载体斜面活化 检测 检合 混 合 测格 检测三角瓶一级培养三角瓶二级培养 成 型 成型设备 包装 抗病控释肥成品3) 进度安排、期限、目标a)进度安排、至2009年2月底,公司已投入1500万元,完成了可行性论证、土地征用、抗病生物菌肥厂房建设、标准化验室建设并配套检验检测仪器,完成了微生物菌种筛选培养。、从2009年7月

39、2009年12月底:完成浓缩微生物菌剂的厂房、设备安装,并生产出合格的功能微生物和多菌种的微生物复合发酵菌。、从2009年10月2010年6月底a) 完成抗病生物菌肥生产线建成,并批量投产。b) 进行大田示范片的示范推广(针对冬种瓜菜)。c) 抗病生物菌肥生产线达到设计生产能力,调试正常生产后,产品正式投放市场。b)期限:本项目从2008年10月份至2010年6月底,共21个月。c)目标:、2009年底:a)可年产500吨土壤芽孢菌,为年产3万吨抗病生物菌肥提供核心产品,b)可年产1000吨多菌种复合发酵菌,为年处理3万吨为有机废弃物(香蕉杆、食用菌废渣、禽畜粪便等)提供激活腐殖菌。、2010

40、年6月份:抗病生物菌肥生产线建成后,下半年可达产10000万吨;创产值2500万元;2011年,年创产值6000万元;2012年年产28000万吨,产值7000万元。三)项目预期技术、经济指标1)技术指标a) 生物基材料载体指标:低分子多糖、吡咯并哌嗪-2,5-二酮(c-i)、3-甲基-哌嗪-2,5-二酮(c-ii)、3-羟甲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c-iii)、胸腺嘧啶(c-iv)、3-异丁基-6-另丁基-哌嗪-2,5-二酮(c-v)、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c-vi)、色氨酸(c-vii)、maricyclocin(c-viii)b) 微生物指标:发酵菌:里氏木

41、霉(trichoderma reesei)含菌量50亿/毫升、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30亿/毫升;功能微生物菌:侧胞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osporus)含菌量10亿/毫升;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nus)含菌量80亿/克c)功能指标:防病率:(以西红柿青枯病为例)85%;控释率:n控释率55%,p控释率51.6%,k控释率68%。2)经济指标a) 产品成本分析生产成本: 成本构成表 单位(元/吨)类 别成 本 构 成金 额生产成本主要原辅材料1340工资及其他173.75制造费用139.50期间费用管理费用100

42、.75销售费用150.00财务费用21.00合 计192500 项 目20102011201220132014总 投 入25006000700080009000产品销售收入25006000700080009000产品销售成本、费用19254625539061606930产品销售利润5751375161018402070上缴所得税189.75453.75531.30607.20683.10净利润385.25921.251078.701232.801386.90成本说明:无机化肥及辅料按现行价格计算,有机肥按380元/m3到厂价格计算。工资按投产后250人计算,人均月工资900元(年工资总额及其他

43、(270万元+27010%)=297万元)。制造费用中折旧部分按固定资产1720万元,直线折旧法,预计残值为10%,年折旧额166.5万元,燃料及动力按(500kva24280日0.7元/度)。管理费用,按照新增业务量及必须增补部分技术开发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新增20人,年费用100万元。分摊项目开发费用年26万元。财务费用按年产20000吨,月周转一次,约需增加流动资金贷款400万元,年息7.2%,计算28.8万元。销售费用按售价2500元/吨的6%比例提取销售费用投入。b)项目投资利税分析3、项目投资评价该项目属于新产品开发项目,投入少,见效快,技术含量高,投资回收期短,经济效益显著,

44、作内部收益率分析:经测算内部收益率为 123%,项目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a)投资项目现金流量:投资项目现金流量 单位:万元 时 期建设期(年)生产期(年)合计200920102011201220132014现金流出固定资产投究开发费投入160170330流动资金投入800800现金流入固定资产折旧166.50166.50166.50166.50166.50832.50递延资产回收2626262626130净利润385.25921.251078.701232.801386.905004.90现金净流量-1500-792.251113.751271.201425.3015

45、79.403097.40累积净现金流量-1500-2292.25-1178.5092.701518.003097.40b)投资项目净现值 金额单位:万元时期200920102011201220132014合计净收益385.25921.251078.701232.801386.905004.90现金净流量-1500-792.251113.751271.201425.301579.403097.40 c)(静态)投资回收期,根据“投资项目现金流量表”可知,项目2010年投产后,2012年累积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因此,静态投资回收期约2年9个月。(四)项目资金概算1)平台资金预算根据本项目建设要求,

46、项目计划总投资3200万元人民币,目前已投入1500万元,需新增投资1700万元。主要用于抗病生物菌肥设备,禽畜粪便处理中心和大田示范费用以及流动资金所需。项目投资计划表项 目金额(万元)项 目金额(万元)土地征用590前期已投入抗病生物菌肥设备120新增投入市场调查,可行性论证80微生物生产厂房、设备购置200抗病菌肥厂房及办公楼等建设470禽畜粪便处理中心270微生物菌种研发、筛选、试制80试产费用,大田示范费用,职工培训费170水、电、设施、锅炉等280标准化验室建设及配套检验检测仪器设备140流动动资金800合计1500合计1700投资总额3200万元人民币。a、前期已投入1500万元

47、人民币用于:a)土地征用、开发590万元 b)市场调查、可行性论证80万元c)生物菌肥厂房及办公设施470万元 d)水电设施、锅炉等280万元 e)微生物菌种研发、筛选、试制80万元b、需新增投资1700万元用于:a)微生物生产厂房、设备购置200万元 b)生物菌肥设备120万元c)标准化验室建设及配套检验检测仪器140万元d)禽畜粪便处理中心270万元e)大田示范费用、职工培训费、试产费170万元f)需要流动资金800万元2)新增资金筹措方式新增资金筹措情况筹集金额(万元)预计到位时间目前进展情况说明现有股东增资4002009年6月120万元;12月120万元;2010年6月160万元;止2009年3月底到位80万元附股东会议决议银行承诺贷款4002009年10月300万元已承诺附南靖县农业银行承诺函国家投入资金4002009年12月400万元申请中地方配套资金1502010年6月150万元;申请中本公司2009年预计盈利2002009年12月150万元原产品销售利润2010年上半年预计盈利150原产品销售利润新增资金合计17003)资金使用范围项目实施阶段项目实施进度资金使用计划筹集方式省项目资金使用计划2009年2月2010年2月微生物厂房设备购置生物控释肥设备科技、培训费用微生物厂房100万元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