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5545936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27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1-10-17
上传人:好资料QQ****51605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孙**(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20
积分
- 关 键 词:
-
图书
摆放
机器人
结构设计
- 资源描述:
-
图书摆放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图书,摆放,机器人,结构设计
- 内容简介:
-
集成式6自由度微动并联机器人系统第六图书馆基于机构、驱动、检测一体化的思想,研制出了压电陶瓷驱动的6自由度集成式并联微动机器人,对该机器人的机构、驱动、检测、控制及误差补偿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6自由度(6-SPS)并联结构设计了微动并联机器人的构型,对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运动空间分析和刚度分析。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将压电陶瓷驱动电源、微位移传感器检测电路、中央控制器组合在一起,通过自定义的内部总线相连构成了并联机器人的驱动和控制系统。最后,给出了该机器人位姿测量方法,并分别在压电陶瓷的开环与闭环控制状态下进行位姿测量,进而实现误差补偿。实验结果表明:该并联微动机器人可实现10nm平动重复定位精度;0.0001。转动重复定位精度;具有定位精度和可靠性高,使用灵活方便的特点,满足多自由度精密定位的要求。基于机构、驱动、检测一体化的思想,研制出了压电陶瓷驱动的6自由度集成式并联微动机器人,对该机器人的机构、驱动、检测、控制及误差补偿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6自由度(6-SPS)并联结构设计了微动并联机器人的构型,对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运动空间分析和刚度分析。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将压电陶瓷驱动电源、微位移传感器检测电路、中央控制器组合在一起,通过自定义的内部总线相连构成了并联机器人的驱动和控制系统。最后,给出了该机器人位姿测量方法,并分别在压电陶瓷的开环与闭环控制状态下进行位姿测量,进而实现误差补偿。实验结果表明:该并联微动机器人可实现10nm平动重复定位精度;0.0001。转动重复定位精度;具有定位精度和可靠性高,使用灵活方便的特点,满足多自由度精密定位的要求。并联微动机器人 压电陶瓷 位姿测量 误差补偿光学精密工程王振华 陈立国 孙立宁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入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02007第六图书馆第六图书馆第 l 5卷第 9期 2 0 0 7年 9月 光学 精密工程 Op t i c s a n d Pr e c i s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Vo 1 1 5 No 9 S e p 20 07 文章编号1 0 0 4 9 2 4 X( 2 0 0 7 ) 0 9 1 3 9 1 - 0 7 集成式 6自由度微动并联机器人 系统 王振华, 陈立国, 孙立宁 (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器入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8 0 ) 摘要 : 基于机构 、 驱动 、 检测一体化的思想 , 研制 出了压 电陶瓷驱 动的 6自由度集成式并 联微动机 器人 , 对该 机器人 的机 构、 驱动 、 检测 、 控制及误差补偿方法进行 了研究 。采用 6自由度 ( 6 - S P S ) 并联 结构设计 了微动并 联机 器人 的构 型 , 对 结 构参数进 行了优化 , 并进行了运动空间分析和刚度分析 。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将压 电陶瓷驱动 电源 、 微 位移传感器检 测 电路 、 中央控制器组合在一起 , 通过 自定义 的内部总线相连 构成 了并联 机器人 的驱动和控制 系统 。最 后 , 给 出了该机 器 人位姿测 量方法 , 并分别在压 电陶瓷 的开环与 闭环控制状态 下进行位姿 测量 , 进 而实现误 差补偿 。实 验结果表 明 : 该 并 联微 动机器人可实现 1 0 n m 平动重复定位精度 ; 0 0 0 0 l 。 转动重复定位精度 ; 具有定位精度 和可靠性高 , 使用灵活方便的 特点 , 满足多 自由度精密定位 的要求 。 关键词 : 并联微动机 器人 ; 压 电陶瓷 ; 位姿测量 ; 误 差补偿 中图分类号 : TP 2 4 2 6 文献标识码 : A I nt e g r a t e d 6 - DOF p a r a l l e l mi c r o - p o s i t i o ni ng r o b o t W ANG Zhe n - h ua,CHEN Li g uo,S U N Li n i n g ( Ro b o t i c s I n s t i t u t e,H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e c h n o l o gy,Ha r b i n 1 5 0 0 8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A p i e z o e l e c t r i c e l e m e n t d r i v e n 6 - DOF p a r a l l e l mi c r o p os i t i o n i n g r ob ot i s de s i g ne d b a s e d on i nt e g r a t i o n o f m e c h an i s m ,d r i v e r a n d me a s ur e m e nt By- u s i n g t he 6 - SPS me c h a ni s m t o d e ve l o p t he p a r a l l e l r o bo t ,t he m e c h a ni c a l p a r a m e t e r s of t he s t r uc t u r e a r e o pt i m i z e d,a n d t h e wo r ki ng s p a c e a n d s t i f f ne s s o f t h e s t r uc t u r e a r e a n a l y z e dTh e n t h e d r i ve r,s e ns o r a nd c o nt r o l l e r a r e i n t e gr a t e d t o g e t h e r wi t h a d e f i n e d i nt e r n a l bus ba s e d o n t h e m o d u1 a r i z a t i on Fi n a l l y,t he po s e s o f a pa r a l l e l r o bo t a r e m e a s u r e d b o t h i n o pe n 1 oo p a n d c l o s e 1 o o p c o nt r o1 c o n di t i on s,a nd t he e r r or c o mpe n s a t i o n i s e x e c ut e d The e x pe r i m e n t a 1 r e s ul t s i n d i c a t e t ha t t h e 1 i n e r pr e c i s i on a nd t h e r o t a t i on p r e c i s i on a r e 1 0 n m a n d 0 0 0 0 1 。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whi c h s ho ws t ha t t he r o bo t h a s hi g h p os i t i on i ng p r e c i s i o n a nd hi g h r e l i a bi l i t y,a n d c a n be u s e d e x pe di e nt l y f o r t h e h i gh i n t e g r a t i o n s t r uc t ur e Ke y wo r d s :p a r a l l e 1 m i c r o r o b ot ;PZT; p o s e me a s u r e m e n t ;e r r or c o mpe n s a t i o n 收稿 日期 : 2 0 0 7 0 1 2 5 : 修订 日期 : 2 0 0 7 0 3 0 1 基金项 目: 国家 8 6 3 高技术计划资助项 目( No 2 0 0 6 A A0 4 Z 2 5 6 ) 维普资讯 第六图书馆第六图书馆光学精 密工程 第1 5 卷 1 引 言 微动机器人具有 高精度定位特性 , 是微操作 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在精密工程 、 生物工程 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重视。随着微操作对象尺度 的不断减小以及操作过程复杂度要求不断增加, 多 自由度 、 高精度、 高集成度成为微动机器人发展 的重要 方 向。 单 自由度 、 纳米级定位精度 的驱动和控制技 术 已经得 到 了较 为 深 入研 究 , 而在 多 自由度定 位 方 面 , 通 常采 用 串联 式 或积 木 式 结 构 。随着 自由 度数 的增 多 , 串联 结 构 会 产 生 误 差 积 累 、 精 度 下 降、 系统刚度低、 响应速度慢、 承载能力下降等问 题 。 针 对这些 问题 , E l l i s最 早 提 出 了一 种 压 电 陶 瓷驱 动 的并 联微 动 结 构_ 1 ; Hu d g e n s采 用六 个 旋 转输入实 现 了六 自由度 微动并联 结构_ 2 ; G r a c e 研制了一种六 自由度并联微动操作手实现 了眼外 科手术作业_ 3 ; Wa n g研究 了 6自由度 弹性 铰链 并联微操作手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 。与串联 和积木结构相比, 并联机器人具有刚度大、 承载能 力强、 误差小 、 精度高、 响应速度快 、 自重符合 比小 等优点 , 而且很容易实现 6自由度运动, 更适合作 为 多 自由度微 动机器 人 。 目前 压 电 电致 伸 缩 陶瓷 驱 动 的 柔 性 支 承微 位移机构具有结构紧凑、 体积小 、 无机械摩擦 、 无 间隙 、 具有很 高的位移分辨率等特点。由于压 电 或电致伸缩器件的机电耦合效应效率高 , 速度快 , 来不及与外界热交换 , 因此不存在发热问题 , 同时 没有噪声 , 适用于在各种介质环境下工作 , 是比较 理想的微位移器件_ 7 。 为了满足高精度 、 多 自由度定位的要求 , 本文 将压电陶瓷致动器与并联机构相结合设计了一种 新型的压 电陶瓷驱动并联微动机器人 , 可作为理 想的多 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使用。 2 6自由度微 动并联机 器人 结 构设 计 2 1 机构 形式 图 1是作者研制 的集成式 6 一 DO F微动并联 机器人 , 图 2是该机构 的原理 图。这种机器人属 于六杆件双平台结构 , 上下两个平台通过六个运 动副结构形式相同的分支以并联方式相联接 。根 据压电陶瓷直线输 出位移的特点 , 本文采用标准 6 - S P S结构形式 , 每个杆的两端是两个球铰 , 中间 是一个移动副。六路驱动杆采用压 电陶瓷作为驱 动器 , 同时作为支撑结构和位移传感器, 实现了驱 动 、 机构 、 检测一体化集成 。压 电陶瓷选择德 国 P I 公司生产 的 P 8 4 1 2 0型压 电陶瓷 。其行程为 3 0 m( 1 0 0 V) , 内置电阻应变 片式传感 器, 方便 实现闭环控制 , 两端带有连接螺纹 , 其开环分辨率 可 达 到 0 3 n m, 刚 度 2 7 N t m, 出 力 达 到 1 0 00 N 基 座 图 2 6 - S P S并联机构原理图 Fi g 2 Ske t c h of p a r a l l e l r ob ot 并 联 机构末 端 空间 自由度数 , 可通 过如 下公 式计算: M =6 ( n -g- 1 ) + , ( 1 ) 式中M 一机构 自由度数 ; n 组成 机构 的杆件 数 ; g机 构 中运动 副 的数 目; 第 i 运动副的相对 自由度数 。 通过上式计算可知 , 该机构的动平台 自由度 数为 6 。 2 2铰链 形式选 择及 尺寸 设计 为实现微动机器人六 自由度运动 , 要求柔性 维普资讯 第六图书馆第六图书馆第 9 期 王振 华 , 等 : 集 成式 6自由度 微动 并联 机器 人系 统 铰链可以实现绕三个正交轴的转动 , 所 以需采用 万 向柔性 铰链 ( 柔 性球 铰 ) 。 柔性铰链 的设计要求转动精度高、 寄生运动 小 , 本文采用理论计算与有限元分析 的方法对柔 性 铰链 进 行 优 化 设 计 。首 先 采 用 s o l i d w o r k s软 件进行实体 建模 , 有 限元分析 软件采 用 c o s mo s wo r k s , 模 型如 图 3所 示 。考 虑 到 实 际加 工 能 力 和结构 强度 , 铰链 最小 直径 D一2 mm。 图 3 柔性铰链有限元模 型 Fi g 3 Fl ex i bl e hi n g e an a l y s i s 在 分析 中分 别采 用铝 合金 和尼龙 两种 结构 材 料 , 分 析结 果如 表 1 。 表 1 有 限元分析数据 Ta b 1 Ana l ys i s r e s ul t s 由于压 电陶瓷抗 剪切 力 和抗扭 曲力 的能 力较 差, 在保证结构强度前提下, 选择旋转刚度较小 的 材料利于改善压电陶瓷的受力状态 。综合上述 因 素 , 在本设计中采用尼龙作为柔性铰链材料 。 2 3 其 它参 数选择 为了扩大工作空间 , 上下平 台半径之 比一般 取为 一0 7 1 2 , 现取上 平 台直径 为 8 5 mm( 铰 链点 所在 圆 周 ) , 下 平 台直 径 为 1 1 0 mm( 铰 链 点 所在 圆周 ) , 上平 台短边 夹角取 3 0 。 , 为 了计算方 便, 将上平台短边连线与下平台长边连线投影重合。 3 6 - DOF微 动并联机 器人性 能分析 3 1 运动学 分析 根 据 6 - S P S并 联机 构运 动学逆 解方程 : R= T R +P , ( 2 ) 式 中 卜 坐 标 变换矩 阵 ; P 一 动 坐标 系原点 在 固定 坐标 系 中 的位 置矢 量 。 对 于运 动范 围在微 米 级 的微 动 机 器人 , 上述 转换矩阵中的正 弦及余弦函数 , 因为转角足够小 ( 微弧度级) , 可近似认为 s i n 、 C O S 1 、 s i n 、 C O S 1、 s i n 0 、 C O S 0 1。 于是 T矩 阵可简 化为 : 厂 1 0 0 T l + 1 一 0 一 I, ( 3 ) L 一 + 1 j 忽 略高 阶无穷 小 , 可简 化得 到 : 厂 1 0 0 I I T I 一0 1 一 I ( 4 ) I I L一 0 1 J 3 2工作 空 间分析 当结构 尺寸 确 定 以后 , 各铰 链 点 在 空 间 中 的 位 置也 随之 确定 , 根据 前述 运动 学逆解 方程 , 采用 Ma t l a b软件进行理论求解 , 其结果如下 : 绕 轴 方 向 : 0 0 3 3 。 ; 绕 轴方 向 : 0 0 3 5 。 ; 绕 z轴 方 向 : 0 1 。 。 假 设绕 、 z角 为 0时 , 平 台 中心 运动 空 间 仿真结果如下: 杆 长变 化最 大 0 0 3 2 mm; 沿 z轴 方 向 : 0 0 5 0 mm; 沿 Y轴方 向 : 0 0 5 8 mm; 沿 z轴 方 向 : 0 0 0 3 3 mm。 图 4为通过仿真计算得到的微动并联机器人 在绕 z、 Y 、 z角为 0时的工作空间。 3 3 刚度 分析 采用 c o s mo s w o r k s 软件对模型进行工作台 整体刚度分析和安全校核 , 分析结果如图 5所示。 维普资讯 第六图书馆第六图书馆光学精密工程 第1 5 卷 0 0 0 0 -0 图 4 微 动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 Fi g 4 W o r ki n g s p a c e o f t he p a r a l l e l mi c r o r ob ot 一 一 ( c )切 向刚度分析 ( d ) 切 向安全校核 ( c ) Ta ng e nt s t i f f ne s s a na l ys i s ( d) Ta n ge nt s a f e t y v e r i f y 图 5 微动并联 机器人 刚度分析 Fi g 5 St i f f n e s s a na l y s i s 表 2 机器人整体分析数据 Ta b 2 An a l y s i s r e s ul t s o f t h e wh ol e s y s t e m 项 目 数值 法向剐度 法向安全系数 ( 负载=5 0 N) 切向刚度 切 向安全系数 ( 负载一2 0 N) 2 0 2 N m 7 2 0 6 7 N “ m 2 2 分析 数据见 表 2 。 可见 , 并联机器人法线刚度要远 大于切向刚 度, 法 向承载能力也远大 于切 向承载能力。从结 果来看, 法向承载 5 0 N时, 其安全系数足够大, 但 切 向承载 2 0 N时, 安全系数接近安全下限 。 4控 制 系统 设 计 压电陶瓷具有体积小、 质量轻、 分辨率高、 响 应速度快等优点, 同时也存在迟滞、 蠕变、 非线性 等不足 。本设计基于主从计算机控制 系统, 采用 数字 P I D控制算法对压电陶瓷驱动器进行位置 闭环控 制 。 该系统采用工控机作为主控计算机 , 实现人 机交互功能和运动轨迹的规划 , 而从计算机高速 数字信号处理器 DS P单片机实现并联微动机器 人六个压电陶瓷的控制 。主计算机直接接收外界 的控制命令和参数 , 对机器人位置实时监控 , 显示 信息, 向下级发出各种控制命令等 。从计算机接 收上一级计算机送入 的命令和相应的位置信息 , 实时检测被控压 电陶瓷的状态值 ; 依据给定量和 实际检测量的差值进行控制策略的计算 , 以求出 被控对象应有的控制信息。信息通讯 口采用高速 E P P接口方式 , 实现 两级 计算机 之间 信息 的通 讯 , 此接 口传递两级计算机协调控制所必需信息 , 并可实现多台从计算机的级连。系统中压电陶瓷 的位置反馈信号来源于集成在压电陶瓷内部的半 导体应变片的电压 , 此 电压经精密运算放 大电路 和 A D转换电路送入到单片机 内部。压 电陶瓷 的驱动采用哈工大博实精密测控有限公司研制的 HP V 系列 压 电陶瓷驱 动 电源 。 图 6 数字化精密定位闭环控制器 Fi g。6 Di gi t a l c ont r o l l e r 采用模块方式将压电陶瓷驱动电源、 微位移 维普资讯 第六图书馆第六图书馆第9 期 王振华 , 等: 集成式 6自由度微动并联机器人系统 传感器检测电路 、 中央控制器组合在一起 , 通过 自 定 义 的内部 总线相 连 , 外部通 过 E P P数 字接 口和 主计算机相连 , 设计 了一个数字化 的精密定位 闭 环控制器 , 其 实物照片如 图 6所示 。每一 台控制 器可同时控制两路压电陶瓷, 三台该控制器级连 使用可同时控制六路压电陶瓷。 5 微 动并联机 器人 测试及误差补偿 5 1系统 测试 本 机器 人具 有 六 个独 立 自由度 , 因此 要 全 面 测量 空间姿 态需 要 六 路 测 量装 置 , 测量 装 置 采 用 L VDT式( 电感式) 测微仪 , 为了提 高测量精度及 实现测量装置的合理摆放 , 专门研制了测量支架 , 如图 7所示 。图中 d 。 为六路 L VDT微位移 传感器 , 分布在互相垂直的三个平面上。这个测 试块可以直接连接在工作平 台上 , 通过直接测试 这个测试块 的运动情况 , 得到工作台的运动姿态 。 图 7 测量 系统原理 图 Fi g7 M e a s u r e m e n t pr i n c i pl e 基 本测 量原 理 : -z方向位移 : A xA d 。 ; 转 角 : = = : ( A d 6 一A d s ) L 2 ; Y方 向位移 : 一( + 2 ) 2 ; 转 角 : 一( A d 一A d ) L 。 ; 方 向位移 : A d ; 转角 : : 一( A d 一A d 2 ) L 。 开环测量中, 将前 述的精密定位闭环控制器 传感器反馈通道隔离, 根据理论计算值给压电陶 瓷 加一 定 的电 压 , 输 出对 应 的位 移 。 由于 受压 电 陶瓷本身迟滞、 蠕变等特性的影响, 使其位移与电 压 的对应关 系 造成 的误 差较 大 。相 比而言 , 、 、 方 向的误差 相对 较小 , 而 、 Y 、 方 向 的误 差 相 对较大。误差曲线如图 8 ( a ) 所示。 ,-、005 0 _ o05 ( a ) 开 环 ( a )0pe n l o o p 委一 2:0E三 三 委。 厂 一 一 亨 1 J矿 宓 要一 1:0E三三 0卜 1 一 亨 喜 一 E三三 。卜 一 1 00 亩 巨三三 。卜 V 1 _O-00 占_ 厂 方 oEI三 三 圳 _ ( b ) 闭环 ( b)Cl os e l o op 图 8 开环、 闭环测试曲线 F i g 8 Me a s u r e me n t r e s u l t s wi t h o p e n l o o p a n d c l o s e l o o p 对压电陶瓷 的闭环控制实验 中, 加入传感器 。 一 。 gj g1 1 Z 一。 ) 一。 ) 维普资讯 第六图书馆第六图书馆光学精 密工程 第1 5 卷 反馈通道 , 传感器实时检测压 电陶瓷的位移状况, 根据控制器的控制策略使理想位移与实际位移保 持一致 , 控制精度为 0 1 , 基本消除 了压 电陶瓷 的迟滞与蠕变影 响。闭环测试 曲线如图 8 ( b ) 所 示 。可见 闭环 试 验 结 果 比开 环 效 果 明显 要 好 得 多 。 虽然末端姿态位置误差受到压电陶瓷驱动杆 长度 误差 、 上下 平 台铰 链 的 空 间位 置 误差 的直 接 影响 , 但不是各误差源的简单线形叠加, 而是同时 可能 含有不 同程 度 的部 分 重 叠 或抵 消 , 这也 正 是 并联机构优于串联机构的优点之一 。 5 2 初 始误 差修正 首先假设上、 下平台的每一个铰链都有 , Y, z方 向上 的三 个 误差 , 且 每条 杆 没 有 伸 长 时 的长 度也存在误差( 原始误差) , 无误差时对应每一个 指定点 , 都可由反解 的思想求 出各杆 的长度 L 。 在已知各杆的理想原始长度 L 。 时 , 可由 d L =L 一L 。 求得各杆 的长度增量。令有误差 时各杆 的 原始长度为 L 所以各杆的实际长度应该为 L 一d L +L 由于这 些实 际长度 可 由测 量得 到 , 所 以也可将其称为测量值。用 ( 。 , Y 。 , z 。 , , , ) 表示上平台的初始位姿 , 将其设为指定点位 姿 , 反解求 出对应该位姿 的各杆长度 , 称 为计算 值 , 把各杆 的实际值和计算值的差值记为 L , 表 示杆 长 的 增 量 , ( A x , A y , A z , A , A 0 Y , ) 表 示 位姿 的增 量。通过 L 求 出 ( A x, A y, A z , A , , ) 。之后 , 让位姿各个增量变为: 0 + Ax, Y Yo + Ay , : + A 重复 以上过程 , 直到 ma x I L I 小于指定的 允差值 e止。这时可认为平台初始位姿测量值 已 求出来 了。测 量各 个杆 长 初始 值 为: ( 6 3 0 6 2 , 6 2 9 9 6 , 6 3 0 2 5 , 6 3 0 3 3 , 6 3 0 4 1 , 6 2 9 4 2 ) , 由程序 计算初始 位 姿误 差 为 ( 一0 0 0 0 3 4 , 0 0 0 0 1 8 , 0 0 0 0 3 , 一0 0 0 1 2 , 0 0 0 0 1 7 , 一0 0 0 0 0 2 8 ) 。对 各输入电压进行修正, 在实验输入电压前 , 六路电 压要 分别减 去 ( 2 8 , 0 2 , 一0 7 , 一0 3 , 0 7 , 3 ) V。 5 3 误差 补偿 前面提到的闭环测量实际上只是针对压电陶 瓷的闭环, 只是 消除 了压电陶瓷的迟滞 与蠕变对 定位精度的影响, 并没有消除系统其它误差因素 , 对 于整个 系统 确切 的应 为半闭 环 。下 面提 出全 闭 环思 想 , 并 通过 试验来 验证 。 上位机中给 出理论末端姿态, 计算出各杆 的 伸长量, 将指令发送给闭环控制器 , 闭环控制器驱 动机器人动作 。由 L VD T测量出实际的末端姿 态 , 将数据传回上位机, 上位机处理后将补偿量指 令送 到 闭环控 制 器 , 调 整 机器 人 的姿态 , 再 由 L VD T测出实际值 , 送 回上位机 。如此直到末端 位姿 达到一 定误 差范 围 内的值 。 对 ( 1 0 , 1 0 , 1 5 , 0 , 0 , 0 ) 和 ( 8 , 8 , 1 6 , 0 , 0 , 0 ) 两种 机器 人位姿 进行 了误 差补偿 。其 中( 1 0 , 1 0 , 1 5 , 0 , 0 , 0 ) 的 测 量 值 为 ( 1 1 0 7 , 9 3 6 , 1 3 4 , 0 0 0 1 1 , 0 0 0 2 3 , 0 0 0 1 7 ) , 第 一 次 补 偿 后 为 ( 9 7 9 , 1 0 0 1 , l 4 8 9 , 0 0 0 0 9 , 0 0 0 2 , 0 0 0 1 5 ) , 已 经 达 到很 高精度 , 如果再次补偿 , L VDT的误差 开始 影响 数 据 精度 ; ( 8 , 8 , 1 6 , 0 , 0 , 0 ) 的测 量 值 为 ( 7 83, 9 7 2, 1 4 5 1, 0 0 0 0 7, 0 00 1 2, 0 0 04 2), 第 一次 补偿 后为 ( 7 4 8 , 8 4 3 , 1 5 6 4 , 0 0 0 1 , 0 0 0 1 1 , 0 0 0 2 5 ) , 第 二 次 补 偿 后 为 ( 7 8 8 , 8 2 , 1 6 1 , 0 0 0 0 7 , 0 0 0 1 2 , 0 0 0 1 4 ) 。从 上述数据可以看 出, 经过两次补偿后 , 系统误差 明显减小 , 但 由于 机构耦合因素 , 并不能完全消除定位误差。 6 结 论 本文将压电陶瓷与并联机构相结合, 设计 了 一种 集成 式 的并联 微 动 机 器 人 , 该 微 动机 器 人 采 用压电陶瓷微驱动元件, 充分利用其高精度 、 高分 辨率 、 高频响、 无发热 、 体积小、 出力大等优点 。采 用柔性铰链机构作为传动机构 , 具有无间隙、 无摩 擦 、 高稳定性 、 高重复性 的特点 。整体采用 6 - S P S 并联机构形式 , 具有结构紧凑 、 体积小、 重量轻 、 刚 度大、 在工作范 围内一般不存在反解 的多值性等 优点。该机器人将机构 、 驱动 、 检测一体化设计 , 显示出很好 的集成性。通过修正压 电元件迟滞、 蠕变等误差 因素, 获得了很高 的定位精度 。实验 表明, 该机器人可以实现 1 0 n m 直线重复定位精 度和 0 0 0 0 1 。 转动重复定位精度。该机器人具有 集成度高、 定位精度高的特点 , 可以方便地集成到 精密操作系统中实现多 自由度 、 高精度定位。 维普资讯 第六图书馆第六图书馆第9 期 王振华 , 等 : 集成式 6自由度微动并联机器人系统 1 3 9 7 参考 文献 : 1 E L L I S G WP i e z o e l e c t r i c mi c r o ma n i p u l a t o r s E J S c i e n c e I n s t r u me n t s a n d T e c h n i q u e s ,1 9 6 2 , 1 3 8 :8 4 9 1 2 HUD G E N S J C, TE S AR D An a l y s i s o f a f u l l y - p a r a l l e l s i x d e g r e e - o f - f r e e d o m mi c r o ma n i p u l a t o r C Pr o c e e d i n g s 0 f I EE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r e n c e o n Adv a n c e d Ro b o t i c s,Pi s a,I t a l y,1 9 9 1:8 1 4 8 2 0 3 G RA C E K W , C OL G AT E J E , GL UC KB E R G M R A s i x d e g r e e o f f r e e d o m mi c r o ma n i p u l a t o r f o r o p h t h a l mi c s u r g e r y c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I E E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r e n c e o n R o b o t i c s a n d Au t o ma t i o n ,At l a n t a ,U S A,1 9 9 3 : 6 30 6 35 4 3 WANG S C, HI KI T A H, KU B O H, e t a 1 Ki n e m a t i c s a n d d y n a mi c s o f a 6 d e g r e e - o f - f r e e d o m f u l l y p a r a l l e l ma n i p u l a t o r wi t h e l a s t i c j o i n t s J Me c h a n i s m a n d Ma c h i n e T h e o r y, 2 0 0 3 , 3 8 : 4 3 9 4 6 1 5 3 黄真 , 孔令富 , 方跃法并联机 器人机 构学理 论及控 制 M 北京 : 机械工业 出版社 ,1 9 9 7 HUAN G Z H,K ONG L F ,F ANG Y F T h e o r y a n d C o n t r o l o f P a r a l l e l Ro b o t i c s Me c h a n i s m M B e ij i n g :Me c h a n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P r e s s ,1 9 9 7 ( i n C h i n e s e ) 6 3 安辉 压电陶瓷驱 动六 自由度 并联微 动机 器人 的研 究 D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