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试知识_第1页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试知识_第2页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试知识_第3页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试知识_第4页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试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 6 个方面) ( 1)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 ( 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四种)(1)(土地)系统分析方法 (2)(3)景观生态分析方法 (4) 构成土地资源的自然要素: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6)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现代技术应用方法。 ( 3S 技术: GIS、 RS、 GPS) 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1 7003 5004 5006 500C等值线,C等值线,C等值线,C等值线,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考试土地的概念: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

2、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 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的含义(概念):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 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土地资源的概念: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 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土地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 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 它的

3、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 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扩大。 即是:土地资源包含于土地。土地的特性(简答或填空) 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 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 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土地资

4、源学的概念 土地资源学是资源科学和土地科学的重要分支科目, 它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征、 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地学因素 ( 填空 ) 主要是一种区域性因素地学因素往往是使区域内的光温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气 候规律控制下进行的重新组合分配 土壤要素特征分析有 7 个指标 土壤剖面 土层厚度 土壤质地 土壤有机肥 可容性盐类 土壤 PH植 土壤石灰质 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 光(太阳辐射) 、温(热量)、水(降水)三个方面 评价某一地区的太阳辐射条件可用: 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 衡量热量特征的指标主要有: 温

5、度、积温、无霜期在农业上较有意义的温度衡量指标有:0C农耕期;5C喜凉作物的起始温度;10C喜温作物的起始温度,又称活动温度;15C喜温作物的安全生长期积温:连续大于等于某一温度(0 C、10 C )起到连续小于等于某一温度(0 C、10 C ) 止的时期内每天平均温度的和,称某一温度的积温。具有重要意义的几条10C积温的等值线:位于大兴安岭北麓,属冻土层的南界,此线以南耐寒喜凉作物可以生长 沿长城线,相当于冬小麦的北界,一年一熟,此线以南可种冬小麦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以北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南岭一线,以北可年两熟到两年五熟根据降水变化全国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可分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

6、干旱区。400mn等降雨量线 自大兴安岭起,经通辽、张北、呼和浩特、榆林、兰州、玉树、那曲、日 喀则。以西、以北为牧区,以东、以南为农业区800mn等雨量线 东自青岛起,向西到淮北,然后循秦岭经川西到青藏高原东南角。以北 旱作(雨养)农业,以南水田农业 地学要素为区域性因素,主要是使区域内的光、温、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气候规律控制下进行 了重新的组合分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土地资源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地表水主要有: 河流、湖泊、冰川、沼泽等。地下水类型: 滞水(土壤水、上层滞水) 、潜水、层间水。土壤剖面森林土( 4 层): 有机残落物层、腐殖质表土层、沉淀心土层、母质层耕作土( 3 层): 腐

7、殖质表土层、沉淀心土层、母质层土壤剖面及理化性质: 土壤剖面、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壤土最佳) 、土壤有机质、可溶性盐类、 土壤PH值、土壤石灰质土壤类型分布(1)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温度(2)土壤经度地带性分布降水(3) 土壤垂直地带性度地带性分布海拔 (4) 不同区域的土壤地域性分布地形、 地貌、 地质 生物多样性 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态的总称, 其研究对象涉及小到遗传基因, 大到生态系统乃至生 物圈的各级生命实体,最主要包含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狭义生物多样 性)广义生物多样性除上述三个外,还包括景观多样性。植被是 一定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体,包括森林、草地及农田栽培作物。植

8、被对土地利用作用主要 体现在植物类型、植物生产力、生态调节等方面。植被对土地系统的生态调节功能(1)涵养水源 , 保持水土(2)调节气候 , 保护环境(3) 防风固沙 , 保护农田(4)固结土体 ,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土地制度 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 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 使用、 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和界限等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化体系。土地所有制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 土地使用制度的核心和内容是确定独立于土地所有权的土地使用权。土地区位: 陆地上某一地块的空间几何位置, 及各种土地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所形成的整体组合效益在空间位置上的

9、反映。 即土地区位是自然要素区位、 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 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组合的具体表现。因素限制定律: 土地生产力受最小影响因素所支配。 影响土地经济生产潜力的人工控制因素主要有:灌溉、排水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作物栽培技术 和化肥等武陟投入、作物品种的改良及其优化组合、田间经营管理水品土地分类: 以土地的自然、 社会、 经济属性为基础, 研究土地的综合属性差异、 空间分布规律等, 并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作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归并, 从而划分出若干土地类型。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源于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它们的划分依据是:土地类型根据景观形态特征、自然和社会

10、、经济属性;而土地资源类型根据 土地属性和利用价值。 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 土地类型强调综合属性, 土地资源类型强调可利用性和利用价值, 土地类型包括了土地资源类型。 相同的土地类型应具有 大致相同的生产力、适宜性等。中国土地类型分类系统: 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土地相、土地面 中国土地资源分类 新 : 一级三个 :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旧: 一级 8个 耕地 林地 园地 牧草地 居明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土地 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 纬向地带性分布、经向地带性分布、垂直地带性分布 土地类型的空间结构: 在某个区域内,各类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彼此间组

11、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常 见的有条带状、重复式组合、 环状、扇形、树枝状结构等。土地类型的数量结构: 指某个区域各种土地类型组成对比 关系。 或土地类型在量上的对比关系。 表示方法有:面积比、频率比、分异度、多样性、优势度等。土地类型的演替 是指土地类型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地理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当各种自然, 人为因素作用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或作用时间到达某一时段时, 土地类型属性发生变 化的过程, 由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 或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 替代的过程。原因:自然演替、认为演替性质:时间和空间的演替方向:正向和逆向演替过程:节律性和非节律性演替土地

12、资源调查: 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技术,查清土地资源的 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系列过程。调查所得的 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主要用于综合农业区划、 土地资源评价、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及土地 资源的科学管理等。土地资源质量: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相对于人类需求(生态系统平衡、食物安全、人 类健康等)、特定用途(包括农业生产、林业、保护和环境管理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效果的优劣 程度。其最大特征是具有明显的多面性。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 4 个阶段:准备工作、外业凋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 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主要是对土地类型、

13、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质量等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进行监测。 土地资源评价: 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划分完成以后,在对土地各构成因素及综合体特征 认识的基础上, 以土地合理利用为目标, 根据特定的目的或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来对土地的属性 进行质量鉴定和数量统计,从而阐明土地的适宜性程度、生产潜力、经济效益和对环境有利或不 利的后果,确定土地价值的过程。土地资源评价的特点:(1)必须有特定的目的 (2)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 ( 3)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4)评价要进行多因素分析 ( 5)评价的结果应该能直接用于生产实践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原理: 多样性原理、 综合性原理、 系统分析原理、 相对性

14、原理、 可比性原理、 限制性原理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1)土地资源的生产力 (2)土地资源的适宜性 (3) 土地资源的限制性 土地资源评价的方法 : 直接法、间接法、归类法、数值法 土地评价的中间过程:土地利用类型选择和确定、土地用途的要求、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 性状的描述、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比配 土地生产力: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持续生产出被人类需要的生物产品的能力 土地生产潜力: 指在一定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 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 品的潜在能力。是土地潜在的生产力。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方法1.定性法按土地对各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自然限制性因素的强弱程度

15、排序,进行分级。 以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为主。该评价系统分为 潜力级、潜力亚级和潜力单元。2.定量法定量法实际上是指土地生产潜力的计算与土地生产潜力发挥程度的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比配: 将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或土地质量的改造与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土地生产潜力的研究方法1、 实验法 2 、典型调查分析3、机制法即根据作物生产力形成的机理,考虑光、温、水、土等生态因子及作物截光特征 和光合途径的综合作用来估算作物生产潜力。 它一般根据作物将自然界和人工投入的能源转化为 化学潜能的

16、层次,进行逐步“衰减”计算Pa=Pf T W- S =PT W- S =PW- S式中:Pa为土地生产潜力,下限值;T, W S分别为温度、水分与土壤有效系数;Pf是光合潜力,理论值;PT是光温潜力,上限值;PW为光温水生产潜力或称气候生产潜力。 机制法:温度有效系数的确定Pt=Pf x f (t)式中:Pt 光温潜力 Pf 光合潜力f (t )温度有效系数或称温度衰减系数式中: T1 为最低温度; T2 为最高限温度; T3T4 最适温度范围 三基点温度是指: 作物生长的最高温度、适宜温度、最低温度 美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分类系统: 土地潜力级、土地潜力亚级、土地潜力单元 土地自然适应性 指

17、某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地貌、水 文等)的适宜程度。土地经济评价: 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 土地经济分级: 按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性状,或生产力(产值)的大小,以评价为基础,将 土地分为不同的等级。如城镇土地、农用地的分等定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评价纲要评价系统分为四个等级一一适宜纲;适宜类;适宜亚类;适 宜单元 土地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类和指标组有:土地经济效果(土地生产率)指标:土地经济效果 (土地生产率)指标组土地经济分析指标类:生产资料消耗指标组、成本费用及资产占有指标组、土地利用及其结构指 标组、

18、社会经济条件指标组土地经济效果分析指标类:技术效果指标组、生产耗费效果指标组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用不同的投入(物 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总量,可以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农业生态区法的内涵 (AEZ 法) :按相同比例尺,通过气候图、土壤图、地形图、水文图和土地 利用现状图件的叠加,划分农业生态区,在根据各生态区作物种类及种植制度、耕地资源、灌溉 条件、投入水平计算生产潜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一个双重概念,既包括数量上的平衡,也包括质量上的 平衡。通过“占一补一”的实施政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在耕地数量上的

19、平衡容易实现,而 质量平衡就比较困难,所占的耕地与所补的耕地在质量上保证等同比较困难。因此,耕地总量动 态平衡不仅只是数量上的简单占补平衡,它的实质是通过加快宜农耕地后备资源的整治和开发, “开源”与“挖潜”并进 。保护耕地的对策(简答)(1) 树立正确观念,处理好建设与吃饭的关系、农林牧渔用地结构的比例关系;(2) 加强耕地保护和宣传;(3)强化耕地的行政保护;( 4)强化耕地的法律保护;(5)提高现有征地费标准;(6)加强城市用地的产出率指标管理;(7)加大对耕地的投入。土地利用阶段及其阶段特征:原始型一一简单土地利用,人地之间是依存关系自给型一一有目的的利用、改造土地,人地之间是相互影响

20、和制约 商品型以人为中心的商品型土地资源利用 可持续人地之间相互和谐的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利用 (土地利用) :指人类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以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为基础, 对土地进行的开发、利用、改造与经营等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涵义: 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 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生产性原则、保护性原则、可行性、可承受原则。 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通过 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指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评价。土地生态系统: 是由土地中的生物、环境等要素组成的

21、,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 构成 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土地生态系统的特征: ( 1)多层次结构的复合系统; (2)开放的动态系统(3)自然过程最活跃的场所,人类活动的基地; ( 4)具有自我调节和补偿的功能。土地生态设计: 是依据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 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系统 的合理利用方式进行选择和优化。土地退化 是指在各种自然因素、 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 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 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程。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受水力侵蚀 (简称水蚀 ) 、重力侵蚀和冻融侵蚀等而随地表径流或土壤水分损失 的现象。我国水土流失既

22、有自然地理原因,也有社会经济原因。 首先,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其次,我国又是一个季风气候的国家。 第三,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古国, 垦耕历史久远, 随着人口的增加, 对食物的需求压力越来越大, 导致耕地大量开荒,是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土地沙漠化 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破坏了植被, 地面失去覆盖, 使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 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 沙漠化防治 必须通过增加地表粗糙度(如营造防护林等) ,降低近地面风速;固定流沙,控制沙 源;改变地表状况,如改变地表微起伏状况、增加植被覆盖度、增加沙粒之间的胶结性等。其防 治措施

23、可以概括为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耕作栽培措施。生物措施是主要措施,主要是通过营造防护林带和防护林网。另外,种草或栽培低矮灌木,增加 地面植被覆盖度也是有效的防风固沙措施。工程措施 的作用基本上同生物措施,具有见效快的优势。 耕作栽培措施,对于耕地,留茬免耕。对于放牧草场,控制载畜量。土壤次生盐渍化 是指由于人为活动不当, 引起土体内和地下水中的水溶性盐类随土壤毛细管上升 水流向上运行,在强烈蒸发条件下,在土体内,尤其是在土壤表层累积,因而使原来非盐渍化的 土壤发生了盐渍化,或增强了原土壤的盐化程度,从而影响一般植物的正常生长的过程。 次生盐渍化土地的防治措施一是健全排水系统, 控制地下水位在临界

24、深度以下, 以防止含盐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达地 表;二是控制合理的灌溉定额,发展节水灌溉,避免大水漫灌造成地下水 位上升; 三是控制灌溉水水质,避免因灌溉高矿化度水造成土壤积盐; 四是在已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地方,排水洗盐,或种植抗盐作物; 五是淡化地下水,特别是东部季风区的半湿润地区的盐渍化,可以采取雨季前大力抽取地下水, 降低地下水位后,待雨季补充浅层潜水;六是采用平整田面, 减少田面的不平衡的蒸发积盐面, 同时采取农业措施, 增加农田的作物覆盖, 以减少田面蒸发积盐。基本农田的含义: 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 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依据土地利

25、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农田。土地整理是 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为依据, 行政经济法律工程技 术为手段,通过对土地利用调整改造综合整治,达到改善土地生产生活条件 , 改善生态环境的活 动。简单地说就是对土地利用进行调整和治理。土地整理的意义 :(1) 土地整理是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2)土地整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3)土地整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4) 土地整理是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 土地整理的任务在农村: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数量和质量) 、改变土地权属关系,适应土地生产力发展要求、 改 善农业生产条

26、件和生态环境在城市:解决城市发展用地、改善城镇生活居住条件,减少城镇外延占地 土地整理的内容农地整理:(1)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 2)调整农田整治及道路、沟渠等基本建设(3)农地改造( 4)复垦废弃土地、开发宜农荒地(5)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6)规划地界、确定权属(7)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城镇用地整理(1)内部挖潜,集约利用土地,充分利用建成区内的闲散地(2)对已被利用的土地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城市功能(3)在用途、布局与产出率等方面重新进行优化配置 土地复垦 指对生态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 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 恢复到 可供利用的状态。土地复垦的对象 占用

27、农业用地和破坏土地:直接挖损的土地 、地表塌陷地、废弃物堆积压 占而废弃的土地、化学污染而废弃的土地 、遗弃的土地 、荒芜工程地。土地复垦的标准:(1)接近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土地生产力水平面(2)通过复垦改造为具有新适宜性的另一种土地资源(3)恢复植被,保持其环境功能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1.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 进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3. 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方法的研究 4. 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的研究5.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6. 加强土地保护,防止生态恶化7. 控制人口,实施计划生育 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 (1)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28、,如土地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加强土地立法执法、强化土地管理业务 建设。(2)进一步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3)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护基本农田(4)增加投入,改造中低产田土(5)实施土地资源宏观生态开发: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长江的南水北调工程等)、实施防护林改造工程(三北防护林、长江北美洲防护林等) 、草原建设。(6)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实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目标的关键措施 建立有效保护耕地资源的机制调整利益分配关系,建立占用耕地的自我约束机制 落实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建立土地开发整理的市场运作机制加强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引导和监督管理,形成合理有序的农用地结构调整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建立监督和

29、制约管理用地行为的社会监督机制。 建立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建立由土地供给引导和制约土地需求的机制依法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完善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制度强化土地管理业务建设健全土地调查制度和进行土地动态监测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地权制度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依靠高新技术,建设土地信息系统构造开发和保护有机结构的土地永续利用模式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提高土地环境质量土地整理和开发复垦后备土地资源实施西部土地开发利用战略实行特殊的土地政策,加快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建立西部土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试验区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土地资源有效配置完善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规范

30、土地租赁制 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建立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内在机制。( 一 ) 判断题1在地籍管理中形成的野外调查、测量或勘丈的记录,计算数据和成果检查验收、技术鉴定材 料,以及土地权属调查、台账、证明文据、协议书、原由书、仲裁书和存根等,都要整理归档。(X )2土地条件调查包括土地自然要素的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X)3土地调查是对土地数量、质量、利用方式,权属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等各种数据进行的科学调查,是地籍管理的基础。(V )4.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应当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V )5 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项内容。(V)6.我国土地登记的分区主要是按自然区划分管

31、辖区的。(X )7 土地登记按其不同特点可以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日常土地登记两种形式。(V)8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格等情 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于土地的合 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V )9 变更土地登记的连续性是由于一宗地的变更,会涉及周围众多宗地的变化,当一宗地进行变 更登记时,相邻宗地土地登记资料中的四至说明等相关内容必须随之变更。(X )10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宗地位置、界线、权属和使用状况等调查。(V )11 村庄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

32、所有。集体单位用地和 个人的宅基地均拥有相应的集体土地所有权。 ( X )12.土地登记只对国有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登记。(X)13土地登记的审核批准,是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根据登记人员的调查结果和审核意见,决定 对申请登记的土地产权是否准予登记的法律程序。 (X)14地籍资料是地籍档案的前身和来源,地籍档案是地籍资料的归宿。(V )15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地籍档案同其他土地管理档案一起应分别 由国务院和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并在业务上受国家和地方县级以上同通知等, 说明申请登记匿的范围、.行政辖区 D .登记时间先后 (C)

33、 。.村委会 D .他项权利者级档案主管部门的指导。(V )16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第 16 条的规定,地籍档案与其他各类土地管理档案的 保管期限分为永久保存、长期保存和短期保存三种。 (V ) 17地籍档案的鉴定工作就是对地籍档案的保存价值的鉴定。(V )18地籍档案标准化的内容包括地籍资料的标准化和案卷组织的标准化两方面的内容。(V )19、 我国个人不能取得土地所有权。(V )20、 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在抵押期间的地上新增建构筑物也随之抵押。(X)21、 地籍管理是指国家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和建立地籍图簿册而实行的一系列工作 措施体系。 ( V)22、 土地登记可分为变更

34、登记和总登记。(X )23、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调查和调解工作,对需要依法作出 决定的,报上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X )24、 地籍最早是为征税而建立的一种田赋清册或簿册。(V )25、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 所有的土地仍为集体所有。 (X )26、 土地初始登记的通告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布。( X)27、 国有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或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V )28、 土地证式样由国土资源部统一制定。(V )( 二 )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地籍按功能分类的是 (D)。A.税收地籍B

35、产权地籍c多用途地籍D常规地籍2下列 (D) 不属于地籍管理的内容。A.土地调查B.土地登记c.土地统计D.土地规划3 城镇土地分类以用途为依据,全国城镇土地分为一级类和二级类的个数分别是(D)个。A.10 和 26 B . 12 和 24 C .12 和 24D. 10 和 244.地籍调查的基本单位是 (B) 。A.县B.一宗地c. 省D.某一级别土地5.下列属于土地自然要素调查的是 (B)。A.交通状况调查 B .地形调查 c .供水设施调查D .能源调查6.下列属于土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是(B) 。A.水资源调查B .劳动力调查 c .特种土宜调查D .植被调查7.地籍调查的主要目的

36、是核实宗地的权属和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 通过(B)获得宗地界址点的平面位置、宗地形状及其面积的准确数据,为土地登记、核发土地权 属证书奠定基础。A. 土地登记B .地籍测量 c .土地统计D .地籍档案8. 我国土地的基本登记机关是 (C)。A.县级人民政府 B .乡镇人民政府 c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D .省级土地行政管主管部门9.土地登记以 (B) 为基本单元。A.户B.宗地 c .使用者 D .街区10.初始土地登记开始, 土地登记机关采用一定的形式如公告、对象和地点。土地登记是按照(C)进行的。A.用途不同划分后 B .土地面积的大小 C11.下列不可以作为我国土

37、地登记土地权利主体的是 A.国有土地使用者 B .集体土地所有者 C12.初始登记的基本环节是 (B) 。A.地籍调查B.土地权属审核C .注册登记 D .颁发证书A.宗地 B .某一级别土地C .县 D .省14. 土地证书是要根据土地登记卡填写。土地证书由土地管理部门填写,A.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B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D15.现阶段国家土地统计报表由(C)种报表组成A. 10B . 1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上答案都不对 15D. 18(B)颁发。16.国家土地统计报表分为(C)和定期报表两类A.月报B .季报17. 土地统计报表每年的截止日期是A. 9月30日 B . 10

38、月31日18地籍档案的鉴定工作就是对地籍档案A.使用价值B保存价值CC .年报(B)周报OC (B)的鉴定。 真实性11月30日D .完整状况.12月31日19. (A)是地籍档案管理的起点,是地籍档案管理的首要环节。A.档案的收集B 地籍档案的整理C 地籍档案的分类D20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后土地权属和土地用途发生变化应依照(C)规定办理。A . 土地权属登记 B 土地初始登记C 土地变更登记D 土地抵押登记21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中采用二级分类体系,包括一级类和二级类的数量分别是(B)个。 10 和 46D. 10 和 4816条规定,凡在(D)年内具有查考、利用、凭证作用.地籍档案的立卷

39、C . 3040年 D . 3050年1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是以(C)为单位,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和 利用状况。A. 8 和 48B 8 和 46C22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第 的档案应长期保存。A. 1020年B 2030年单项选择题(共60题)1.地籍在我国历史悠久,古代主要为政府登记土地作为(A)的簿册。A.征收田赋依据B.征税登记C.课税对象D.课税对象登记2 国家对各项地籍管理工作所做的各项规范化政策、法律规定、称(D )。A.地籍调查规程B 土地登记规则C 土地确权规定D 地籍制度3 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C )而采取的一系列地政措施。A.地籍图片B

40、地籍卡C地籍资料D 地籍表册4.确定土地产权的法律手段是 (B )0A.权属调查B 土地登记C.地籍测量D 土地统计5.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D)。A.地块B.县C.村和街道D.宗地6 地籍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C两部分工作。A.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B. 土地条件调查C 地籍测量D. 土地登记7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一级地类共有_ C _个。A. 10 B 6 C 8D. 7&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地类应确定为(C )。A.旱地B 水浇地 C 望天田D.灌溉水田9.初始权属调查是调查人员对(C)某一行政辖区内申请登记的全部宗地进行全面现场调查,以核实宗地的权属,确

41、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A.村及村以上B.乡及乡以上 C.县及县以上D省及省以上10.初始地籍调查时,调查人员应将每一宗地勾绘到工作用图上,并对街道或地籍街坊按(D)顺序统一预编宗地号。A.从西到东、从南到北 B.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C.从东到西、从北到南D.从西到东、从北到南C 产权人择优原则D 量算面积代替测量面积A 地类号B 宗地号C 面积D 界址点号25 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勘丈, 其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 ( C )毫米A 0.4B 0.3C 0.5 D 0.711下列 ( B ) 内容不属于初始地籍测量。A.地籍平面控制测量B 界址调查

42、C 面积量算D.界址点测量12地籍测量的核心是 ( C ) 。A. GPS控制测量B.面积汇总统计C.地籍细部测量D.绘制宗地图13地籍测量以测定 ( B ) 为重点,实地无论有无明显界线,都必须查明、测量界址点线 并标定于地籍图上。A 宗地B 界址 C.界址点 D. 界址线14初始地籍测量是指在 ( A ) 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A 初始权属调查 B 初始面积量算C 初始土地登记 D 初始土地统计15地籍测量与普通地形测量比较,不要重点测量的要素是( B )。A 重要地物B 等高线 C 土地权属界线D 河流16. GPS定位技术在测绘中已经得到应用和普及,近年来推出的载波相位差分技术

43、,我们又称为( B ) 实时动态定位技术。A TRKB. RTKC KTRD. TKR17当控制网外业观测结束后,即可进行控制网平差计算工作,计算步骤为 ( A ) 。坐标计算;数据整理;成果输出;边长改化;归档A. B C D 18.测定界址点的是地籍细部测量的核心工作,下列(D)方法在测定界址点中不太采用A.极坐标法B.距离交会法C .角度交会法D. GPS法19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解析法和勘丈法测定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 点位置时,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允许误差为 ( A ) 厘米。A 10B 5C 7.5D 1520变更地籍测量宗地面积变更应当采取(

44、 B ) 原则。A 新计算值代替旧计算值B 高精度代替低精度21地籍图上表示建筑物时,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 非永久性建筑物如棚、简易房可舍去B 附属建筑物如不落地的阳台、雨篷及台阶等可舍去C 建筑物的细部如墙外砖柱等或较小的装饰性细部可舍去D 大单位大面积的台阶、有柱的雨篷可舍去22一般在地籍图上不用注记的地籍号是 ( A ) 。A 区县编号B 街道号C 街坊号D 宗地号23基本地籍图分幅编号按图幅 ( C ) 坐标数编码。A 东北角B 东南角C 西南角D 西北角24在地籍图上地籍号以分式表示,其中分母表示 ( A )26( B ) 是土地证书的附图,是处理土地权属问题时具有法律效

45、力的图件。A 地籍图B 宗地图C 宗地草图D 房产图27. 在地籍图上量取求积所需元素或直接在地籍图上量取图形面积的方法叫做 ( C )。A 坐标面积计算法B 解析法 C 图解法D 图解坐标法28 有一个三角形宗地,界址点坐标分别为 J1(3, 1) 、J2(7 , 1)、J3(3 , 4),三角形 宗地的面 积为(B、三角形边长 3、4、5,面积=1/2*3*4=6 )。 A . 10 B. 6 C . 7.5 D. 3029有一矩形宗地,宗地界址点J1(7 , 1) , J2(3 , 4),界址边长J2J3=12 , J2J4=13,宗地的面积为(A, J3J4=5,则矩形面积为 J2J3

46、* J3J4=5*12=60 )。A. 60B. 156C. 78D. 3030在土地征用或征收、土地出让或转让时,一般采用( A ) 法计算宗地面积。A.解析法B.图解坐标C.求积仪D .方格网31 图上面积量算,两次量算的较差公式 AP中的系数是(C )。A0.00025B0.0025C0.0003D120032.某权利人拥有的建筑面积为 146 平方米,本栋建筑物占地面积 1032 平方米,本栋建筑物建 筑总面积 3247 平方米。该权利人分摊基地面积为 ( B=146/3247*1 032=46.40)。A. 459.36 平方米B. 46.40 平方米 C . 40.46 平方米D.

47、 495.36 平方米34.某市建成区面积 100 平方千米,建筑总面积 4000 万平方米,建筑占地总面积 500 万平方米。 该市土地利用强度的城镇建筑密度为 ( D=500/10000 ) 。A.8B. 0.4 C . 0.125D. 0.0535. 下面选项中,需要重新进行界址调查的是( C ) 。A.继承土地使用权B.交换土地使用权C. 城市改造拆迁D .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36. 有关地籍编号的变更的相关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有( D ) 。A.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除行政区划变化引起宗地档案的变更外,所有地籍号不变更B .当行政界线区划变化引起宗地地籍号变更后,应利用变更后的街道、街坊

48、编号取代原街道、 街坊编号C.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无论宗地分割或合并,原宗地号一律不得再用D.分割后的各宗地,以原编号加支号顺序排列,数宗地合并后的宗地号,以原宗地号中的最 大宗地号加支号表示37. 变更地籍调查时,对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其宗地草图上应加盖(C )字样的印章。A. “作废”B .“变化”C .“变更”D .“初始”38. 以下哪种宗地变更情况除特殊需要外,原则上可以不进行变更地籍测量, 直接应用原测量结 果( C ) 。A.宗地分割B.调整边界新增界址点C.宗地合并且没有增设界址点D.新增宗地39以下哪种情况涉及宗地号的变更?( C )A.产权变更B.用途改变C .宗地形状改变

49、D.设定他项权利40变更地籍测量是在 ( C ) 的基础上进行。A.权属调查B.地籍调查C.变更权属调查D.变更地籍调查41对于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 其检查距离与原勘测距离较差允许误差为( B )cm 。A7.5B10C5D1542采用解析法检查界址点坐标时,界址点点位允许误差是点位中误差得( C ) 倍。A1B1.5C2D2.543对于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其点位允许误差为( C )cm。A5B7.5C10D1544、 采用解析法检测 4 个界址点坐标,检测精度与原测精度相同,原坐标依次为:J1(1150.25 , 2116.36 ), J2(1170.

50、38 , 2148.27 ), J3(1262.46 , 2237.54 ), J4(1282.91 , 2252.85 ),检测 坐标依次为: J1(1150.22 , 2116.31 ), J2(1170.32 , 2148.25 ), J3(1262.50 , 2237.56 ), J4 (1282.99 , 2252.89 ), 本次检测界址点点位中误差为( B )。A3.6cmB4.7cmC5.6cmD6.6cm45. 当宗地面积大于2000m2时,其同一宗地两次面积测算值之差的限差为(D )。A.V 1/100B .V 1 /150C. V 1/200D . 1/30046 ( B

51、 ) 应随宗地变更而随时更改。A.地籍铅笔原图B.地籍二底图C.铅笔原图蓝晒图D.铅笔原图复印图47当一幅图内或一个街坊宗地变更面积超过 ( C ) 时,应重新测绘地籍图。A 14B 13C1 2D 3448在变更地籍测量时,无论变更宗地界址是否发生变化,都应当重新绘制( B ) 。A.宗地草图B.宗地图 C.地籍图D.二底图49在宗地图变更时,原宗地图处理方法是 ( C ) 。A.直接在原宗地图上划改,继续使用B.复制原宗地图保存,直接在原宗地图上划改C.原宗地图不得划改,加盖“变更”字样印章保存D.复制原宗地图,在复制宗地图上划改50城镇初始地籍调查成果实行 ( C ) 。A. 检一验制B

52、.二检一验制C.三检一验制D.三检二验制51地籍调查成果的直接应用是指需要应用的部门从地籍管理部门依照法律程序获取( A )为自己所用。A.没有加工过的地籍信息B.加工过的地籍信息C.经过初始加工的地籍信息D.经过多次加工的地籍信息52土地勘测定界与土地审批的关系是 ( A ) 。A.土地勘测定界是用地项目审批的重要环节,是用地审批的重要依据B.土地勘测定界是土地审批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C.土地勘测定界是土地审批的前提D.土地审批是土地勘测定界的前提53土地勘测定界的工作底图的比例尺一般不应小于( B ) 。A1:50000B.1:2000C1:5000D.1:1000054城市批次用地的

53、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一般用( C ) 作为工作底图。A.宗地图B.宗地草图C.地籍图D.地形图55大型工程用地,例如水库库区、大型线状工程等的土地勘测定界可以采用( D ) 作为工作底图。A.专题地图B.行政区划图C.宗地图D.航片与地形图相结合56( C ) 是土地勘测定界外业调查的核心。A 土地条件调查 B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C 权属调查和地类调绘 D 边界确定57宗地分割及调整边界测量放样数据一般不含 ( C ) 。A 极坐标法放样数据 B 长度交会法放样数据 C 轴坐标法放样数据 D 截距法放样数据58.放样新增界址点 P的坐标为(100.32 , 200.69 ),临近的控制点 A的坐标

54、为(156.56 , 169.20 ), 临近的界址点B的坐标为(120.00 , 251.23 ),计算边长作为距离交会法放样数量,则 A到P的 长度和 B 到 P 的长度分别为( C )A. 99.03m63.66mB. 99.03m64.46mC. 64.46m63.66mD. 63.0m62.3m ( 三 ) 多项选择题1地籍是记载土地的(ABCD)等基本状况的簿册。A.位置与界址B 数量与质量c 权属关系 D 用途2地籍的功能包括(ABCD)和地籍的多目标服务功能。A.地籍的税收功能B地籍的产权保护功能C.地籍的土地正常交易维护功能D 地籍的土地管理功能3.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 (

55、ABCD)。A. 土地调查B 土地登记 C 土地统计D 地籍档案管理A.建设用地地籍调查B 农村地籍调查C 耕地地籍调查D 城镇地籍调查A.统一性B.强制性11 .土地登记的基本原则是(ABCD)。A.依法原则B公示原则12.土地代理登记的类型包括 (ABC)。A.委托代理B法定代理c惟一性D.可信性C申请原则D审查原则C指定代理D协助代理D 普遍性和整体性4地籍管理必须遵循(ABCD基本原则。A.地籍管理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法规制度实施B.保证地籍资料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现实性C.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D.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5下列属于土地条件调查的是 (ACD)。A.气候调

56、查B地形调查C能源调查D地质调查6.地籍调查包括(BC)。A. 土地调查B权属调查C地籍测量D环境调查7土地调查,是对土地数量、质量、利用方式、权属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等各种数据进行的科学 调查,它包括 (ACD)。A.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B 土地用途调查C 地籍调查D 土地条件调查&地籍调查按其区域功能的不同可分为(BD)两大部分9 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等调查。A.宗地位置B 界线C权属 D 用途10土地登记的特点包括(ABCD)、完整性和连续性。13变更土地登记与初始土地登记相比,有如下几个特点(ABC)A.分散性和个别性B 经常性和及时性C 连带性14.下列(ABCD方式需要进行

57、变更登记。A. 土地征用B 企业兼并C 土地使用权转让D 依法继承土地使用权15土地登记的权属审核分为(ABCD)几个阶段。A.初审B 审核 C 公告 D 批准16土地证书由土地管理部门填写,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发。土地证书包括(ABCD)。A.国有土地使用证 B .集体土地所有证 C .集体土地使用证D.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17土地登记,依照我国土地法律的规定,主要开展(BCD) 土地登记。A.国有土地所有权 B 国有土地使用权C 集体土地所有权D 集体土地使用权18按照土地登记原则的规定,土地登记申请人在办理初始土地登记申请时,应向土地登记 机关提交的文件资料为 (ABCD)。A.土地登记申请

58、表B 申请人身份证明C 土地权属来源证明D 地上物权属证明19土地统计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即 (ABD)。A. 土地统计工作B .土地统计资料C.土地统计报告D .土地统计科学20. 土地统计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权属和利用状况。A. 土地的类型B .土地的面积C.土地的质量D .土地的分布21 现阶段国家土地统计报表按内容来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土地的(ABD)及其变更等情况的土地情况统计资料,另一类是反映土地管理机构的情况的。A.利用B 数量 C地质状况D 权属22地籍档案归档前的整理工作包括 (BCD)。A.为地籍资料建立卡片B对地籍资料进行鉴别C.将地籍资料组成保管单位D对保

59、管单位进行编目23地籍档案管理是指以地籍档案为对象所进行的收集、整理归档、鉴定(ABC)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A.保管B统计C利用D 开发2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以维护 地籍档案的(ABCD),便于社会各方面有效利用。A.完整B准确C系统D安全25.地籍档案统计是以(BD)的形式,反映地籍档案及地籍档案工作的有关情况。A.图件B表册C文字D数字26.地籍档案统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A.库存总藏量统计B 案卷质量统计C 年归档量统计D档案利用情况统计27.一般来说,档案提供利用的方式主要有(BCD)。A.原始型服务模式B 传统型服务模式C

60、机械型服务模式D 智力型服务模式多项选择题l.地籍的特点包括 ( ABDE )A.空间性B. 法律性C.复杂性D. 连续性E. 精确性2.我国目前主要是根据土地(ABCD ) 综合分类A.土地用途的差异B.利用的方式C. 经营的特点D.覆盖的特征E. 土地的等级3.以下哪些图件可作为初始地籍调查的工作用图 ( ABCD )。A. 大比例尺地形图B. 放大尺寸的航片C. 草绘宗地位置关系图D. 旧的地籍图E. 原始尺寸的航片4.宗地权属状况调查中 , 调查人员要对 ( AB ) 的内容一致性进行调查、核实。A. 土地实际用途B. 批准用途C. 土地原用途D. 申请书上填写用途E.土地转变用途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