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docx
2021秋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及课件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5576597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31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18
上传人:冯**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李**(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5.99
积分
- 关 键 词:
-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021
新教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声音
怎样
传播
教案
课件
- 资源描述:
-
2021秋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及课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2021,新教,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怎样,传播,教案,课件
- 内容简介:
-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材简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3课。当一根针落到地上,当我们朗读课文时,当一架飞机急速划过长空,声音会一波一波地发送出去,就像扔一块石头到池塘里,水面会引起波纹一样,我们把这称为声波。声波看不见,但是我们的耳朵可以探测到它们,我们的大脑能将它们加工成声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当声波碰到物体时,它们会使物体振动。尽管声音能够穿过各种物质(固体、液体和气体),但在不同的物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常态下,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声音传播如此之快,以至于在短距离内,声音对发出者与接受者来说似乎是同时发生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其实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比如雷雨天,经常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理解声音的传播能穿过空气等物质是有难度的,通过用不同的物质做实验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现象。【学生分析】学生对听声音已经习以为常,但却很少思考“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个问题。他们虽然已经观察到了物体发声时能产生振动的现象,但很难理解声音的振动能穿过物体(气体、固体、液体)传到耳朵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l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科学探究目标l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l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科学态度目标l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的推动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物体在振动并发出声音时,会引起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难点:通过观察收集证据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一个音叉(敲击小锤)、一个水槽(里面装有1/2的水)、1米长的铝箔条、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一张“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空气传播声音实验装置,每两个人一个“土电话”,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教师拿出一面小鼓,敲击小鼓并发出声音。提问:小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引导学生回忆鼓面在敲击时发生振动,产生声音。2.教师继续提问:你们都听到了刚才老师敲鼓的声音,那有没有想过鼓声是怎样到你们的耳朵里呢?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让学生对其观点进行解释,最后再把学生的想法简单记录在黑板上。设计意图:大多数学生很少关注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此活动先让学生回顾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再引导学生去关注声音传播的问题。二、探索活动一:证明空气传播声音1.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并引出活动。同学们对鼓声是怎样到达耳朵的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我们来看演示实验,大家边观察、边思考:怎样解释你看到的现象?声音的传播跟空气有关系吗?2. 教师出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实验装置”(没有实验装置的可以让学生们观看视频资料),并简要介绍。实验过程:首先让闹钟响起来,盖上玻璃罩,学生们仍然能听到闹钟声音,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小闹钟的声音是怎样传到自己耳朵里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传播路线图:闹铃空气玻璃空气耳朵。接下来,教师打开抽气机,学生仔细倾听闹钟声音的变化。打开进气阀,又能重新听到声音。3. 学生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确认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设计意图:在聚焦环节的讨论中,绝大多数学生对于鼓声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的这一观点是认同的,但缺乏感性认识。活动二:证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1. 教师提问: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那么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吗?2. 实验方法: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一听在桌子另一端的同学轻轻抓挠桌面(或用指尖轻轻在桌面滑动,注意一定不能用手去敲击和拍打桌面,以免对听声音同学的耳朵造成损伤,也达不到实验的目的)的声音,再把耳朵离开桌面听一听,比较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教师提问:你认为声音能通过桌面传到你的耳朵里吗?让学生阐述他们的理由,并确认桌面可以传播声音,并且传播声音的能力要比空气强。3. 学生领取实验材料,根据教师的讲解或阅读教科书上的实验方法,开始实验,并将实验中收集到的信息记录在本课的学生活动手册中。4. 学生在完成实验、观察记录和小组交流后,整理好实验材料。活动三:证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1. 教师提问:声音可以通过气体和固体传播,那么声音可以通过液体传播吗?2. 实验方法:一名同学将耳朵紧贴水槽外壁,另一名同学用击打后的音叉慢慢浸入水槽的水中(音叉从水面中心放入,不能触碰到水槽壁),同时观察水面的变化。重复上面的实验,教师提问:你还能听到音叉的声音吗?让学生思考声音的传播路径,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一下:水是怎样传播声音的?3. 学生领取实验材料,根据教师的讲解或阅读教科书上的实验方法,开始实验,并将实验中收集到的信息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4. 学生在完成实验、观察记录和小组交流后,整理好实验材料。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二和活动三丰富学生对声音传播的认识。三、研讨问题1:当学生完成以上探索活动后,教师提问: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通过问题来展开本课的研讨活动。学生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活动记录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对学生的描述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地描述。对于以上问题的讨论,学生会通过音叉振动引起水面的波动,而对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有比较形象的了解,但对于抓挠桌面引起桌面振动,并让振动传到桌面的另一侧,以及声音如何引起空气的振动这类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将这些都能准确说出,在后面“土电话”活动和下一课模拟“耳膜”实验时,学生会进一步去观察和感受。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这样,声音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设计意图:借助问题1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物体发出声音时的振动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振动后会向周围扩散开,就会让声音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也就是声音的传播是要借助它周围的物质来进行。问题2:当学生对声音需要通过物质才能传播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让学生来解释: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这是为什么?其实是比较容易的。设计意图:问题2是对前面认识的应用,旨在说明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声音的。四、拓展1. 教师拿出“土电话”并指导学生玩“土电话”时,需特别强调,说话人的声音的大小应以听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连接两个“话筒”的线应拉紧。在两名同学玩“土电话”的时候,同组的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两个纸杯的连接线,看看有什么发现。为了观察方便,可以在连接线中间系上些轻小的物体,如下垂的小短线等。2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