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 桃花源记主备人:周卉秋 审核人:王洪【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线索,熟读课文内容,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一、导入明标二、初读感知1、结合课下注释,独译课文三、品读感悟1.按渔人进入桃花源的前中后的行踪,复述课文内容。a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他进入桃花源之前见到了怎样的景象?b渔人在桃花源见到的景和人有何特点?桃花源人对外界社会情况了解吗?用原文回答。 c人们根据渔人作的标志再去寻找桃花源,结果怎样?3.划分课文层次。四、总结拓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是:五、达标测评1桃花源记作者 ,
2、 (朝代)著名诗人。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渔人甚异之 ( ) 具答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 欣然规往( )诣太守 ( ) 未果,寻病终( )第二课时一、导入明标二、品读感悟1.阅读文章二三段,渔人为什么要再寻桃花源?a、研读第二部分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的美景,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用原文回答)自然景象:生活情景:渔人至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桃源人为何“不复出”?村人“皆叹惋”,是为什么?b、研读第三部分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
3、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2.体会思想主旨:(可结合作者的经历及当时的创作背景,谈一谈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不存在的“世外桃源”。) 三、达标测评 1解释下列词语。缘: 俨然: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渔人甚异之: 林尽水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4.“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22 短文两篇主备人:周卉秋 审核人:史德清第一课陋室铭【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学习
4、托物言志的手法。【学习过程】一、导入明标二、初读感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鸿儒( )案牍( )西蜀( )德馨( )2.完成下列词语注释。名: 灵: 斯: 德馨: 鸿儒: 白丁: 丝竹 : 案牍:三、品读感悟1.文中孔子对陋室是如何评价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2.借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陋室为什么不陋呢?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的?3.作者借陋室不陋,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四、拓展延伸网上有很多模仿陋室铭而写成的文章,教师先展示一两篇,然后让学生也试着仿写一篇,注意“铭”的特点。五、达标测评1.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2.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第二课时爱莲说【学习目标】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2通过对“托物言志”写作方法的学习,理解荷的精神内涵。【学习过程】1、 导入明标2、 初读感知1、给下列字注音蕃() 濯() 涟() 亵() 噫() 鲜()2解释下列词语蕃( ) 濯( )妖( )蔓( )益( )鲜( )亭亭( ) 3翻译下面的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三、品读感悟1.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
6、表现在哪里呢?2.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3.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4.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5.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四、拓展延伸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五、达标测评1解释下列斜体字。可爱者甚蕃 蕃:陶后
7、鲜有闻 鲜:亭亭净植 植: 濯清涟而不妖濯:2翻译下列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文: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23 核舟记主备人:周卉秋 审核人:刘德明【学习目标】1顺畅畅朗读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2通过合作探究,准确翻译课文,掌握文章结构。【知识链接】1文体“记”,“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明标:二、初读感知: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解决字
8、词,梳理文意。要求:读音准确 停顿恰当 重音突出 富有节奏2翻译课文。(1)明确步骤:读一读课文;想一想意思;看一看注释;议一议难点;说一说理解;评一评正误。(2)学习小组交流明确,达成共识、尊重个性。(小组长记录疑问)3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要说明核舟的什么特点?4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三、品读感悟:1.文章是按怎样的写作来结构全文的呢?2.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给我们介绍这个精巧的核舟的吗?(抓关键词)四、拓展延伸1本文题目有“记”字,你认为本文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呢?五、达标测评1.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点明
9、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2.第三段中作者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的精湛技艺。3.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23 核舟记主备人:周卉秋 审核人:刘德明【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2. 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写作特点。3. 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一、导入明标二、品读感悟1作者是怎样介绍船头和船尾的人物?这些人物带给你怎样的印象?2本文的主体部分即中间四段,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先写舟的中间部分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试具体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3.课文介绍雕刻
10、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舟”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赤壁”呢?三、拓展延伸你一定也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小东西,请向我们介绍一下吧。 请按空间顺序介绍,相信你能够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四、达标检测1请任选下列一项,自选角度赏析本人物形象描写。A、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B、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C、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D、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24 大道之行也主备人:周卉秋 审核人:王成威【学习目标
11、】1、掌握相关文言词语,背诵课文。2、合作探究,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特征及其思想意义3、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学习流程】一、导入明标二、初读感知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2.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 )能 矜( )寡 男有分( ) 货恶( )其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讲信修睦( ) (2)不独子其子( ) (3)男有分( ) (4)女有归( ) (5)力恶不出于身( ) (6)是谓大同(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1)选贤与能 通 : 。 (2)矜寡孤独 通 : 。5.朗读课文并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三、品读感悟1.本文阐述的大同
12、社会主要特征是什么?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特征的?3.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四、拓展延伸1.“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2.你认为本文的“大同社会”与我们今天的社会有何区别?五、达标测评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照应此句的是_。2.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怎样的?(用文中的原话回答)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不独亲其亲( ) (2)男有分( ) (3)女有归( ) (4)货恶其( ) 25 杜甫诗三首主备人:周卉秋 审核人:周卉秋第一课时望岳 春望【学习目标】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提高对诗歌艺术
13、的审美能力。2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悟,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知识链接】杜甫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学习过程】一、导入明标1)给你认为的生僻字注音 2)给这两首诗划分节奏 3)明确这两首首诗的体裁: 4)再读解义。(借助课下注释逐句理解掌握诗句的含义,用连贯的语言表述出来) 二、初读感知1)分组讨论哪些诗句是诗人“望”岳之景?2)说出春望一诗中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阐述理由。方法指导:品味诗人的主观之意是如何同客观现实之境和谐统一的以及这种和谐统一所传达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旨。3)体会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拓展
14、延伸春望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四、达标测评1.赏析诗歌望岳的竟境美。(1)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2)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2、背诵望岳春望第二课时石壕吏【学习目标】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诗歌大意 2在.反复诵读中并结合诗作的背景领会其丰富的思想内涵3.体会诗作蕴含的思想感情,品味诗作精美的语言【知识链接】 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一、自主学习 1.字音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读一读。逾( )邺( ) 戍( ) 妪( ) 衰( ) 咽(
15、 ) 翁( )2.解释下列加点字或词:1)暮: 2)投: 3)吏: 4)夜: 5)逾:6)走: 7)呼: 8)一何: 9)怒: 10)啼: 11)苦: 12)前: 13)致: 14)前致词: 15)邺城: 16)戍: 17)附书至: 18)新: 19)存: 20)且偷生:21)长已矣: 22)室中: 23)更无人: 24)唯:25)乳下孙: 26)未: 27)去: 28)完裙: 29)老妪: 30)衰:31)请: 从: 32)应: 33)河阳: 34)急应:35)犹得: 36)备: 37)晨炊: 38)夜久: 39)绝: 40)如:41)闻: 42)泣幽咽: 43)明: 44)登前途: 45)独: 46)石壕:3、文学常识收集有关作者-杜甫资料,整理归纳。 杜甫:字 ,自号 , , 等, (朝代)大诗人,世称 、杜拾遗,现实主义诗人,世称 ,他写的诗歌又被称作 ,代表作“三吏” 、 “三别” 。 二、合作探究(以下内容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补充,合作完成)1.整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官差为什么要夜捉人呢?能不能把“有吏夜捉人”改为“有吏夜征兵”呢? 为什么要特地点明差役捉人是在夜里?第一部分中哪一句对下文叙事最有预示作用?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中哪些词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二句在下文中起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教育资源共享合作合同(2篇)
- 《机器学习技术应用》课件-任务1-2 校园消费数据统计分析
- 2025商业地产租赁合同怎样写
- 数字经济模式对企业资源优化及效率影响之研究
- 浙江省台州市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护理
- 幼小衔接班英语教学设计
-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 2025液压旋挖钻机钻孔施工合同范本
- 2025年心理咨询师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天衡会计师事务所的应用研究
- JGJ107-2016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 妇科医生进修汇报课件
- 动态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总结
-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
- 从汽车检测看低空飞行器检测发展趋势
- DB32T 4740-2024 耕地和林地损害程度鉴定规范
- 五一节假日安全生产培训
- 中考英语二轮复习课件:中考解题技巧-读写综合
- 《铁路基本安全知识》课程标准
- 三年级下册口算练习1000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