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第一节 液力巧合器的构造及任务原理l第二节 液力变矩器的构造及任务原理l第三节 液力变矩器的性能参数l第四节 液力变矩器的类型和典型构造 液力耦合器和液力变矩器是利用液体为任务介质,二者均为动液传动,即经过液体在循环流动过程中,液体动能变化来传送动力,这种传动称为液力传动。液力传动原理简图 液力传动安装要完成能量转换与传送的过程,必需具有如下机构: 1、盛装与保送任务循环液体的密闭任务腔; 2、一定数量的带叶片的任务轮及输入输出轴,实现能量转换和传送; 3、满足一定性能要求的任务液体与其辅助安装,以实现能量的传送并保证正常任务。l 能自动顺应外阻力的变化,使车辆能在一定范围内无极的变卦其输出
2、轴转矩与转速,当阻力添加时,那么自动的降低转速,添加转矩,从而提高了车辆的平均速度与消费率。l 提高了车辆的运用寿命,液力变矩器运用油液传送动力,泵轮与涡轮之间不是刚性衔接,能较好地缓和冲击,有利于提高车辆上各零部件的运用寿命。l 简化了车辆的支配,变矩器本身就相当于一个无极变速箱,可减少变速箱档位和换档次数,加上普通采用动力换档,故可简化变速箱构造和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l 液力耦合器的构造 液力耦合器的主要零件式两个直径一样的叶轮,称任务轮,由发动机曲轴经过输入轴4驱动的叶轮3为泵轮,与输出轴5装在一同得为涡轮2。叶轮内部装有许多半圆形的径向叶片 ,在各叶片之间充溢任务液体。两轮装合后相对
3、端面之间约有2-5mm间隙。它们的内腔共同构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环状空腔称为循环圆;循环圆的剖面图如下:该剖面图是经过输入轴与输出轴所作的截面称轴截面1.泵轮壳2-涡轮3-泵轮4-输入轴 5-输出轴 6、7-尾部切去一片 的叶片任务油液的螺旋形道路l涡轮旋转后,由于涡轮内的离心力对液体环流的妨碍作用,使油液的绝对运动方向有改动。此时,螺旋线拉长如下图,涡轮转速约稿,由液的螺旋形道路拉得越长。当 涡轮和泵轮转速一样时,两轮离心力相等,油液沿循环圆流动停顿,油液随任务轮绕轴线作圆周运动,这时,巧合器不再传送动力。l一、液力变矩器的构造 l 液力变矩器是由泵轮1、涡轮2和导轮3等三个任务轮及其它零件组成
4、。泵轮和涡轮都经过轴承装在壳体上,而导轮那么与壳体固定不动。三个任务轮都密闭在有壳体构成的并充溢油液的空间中。l 各任务轮中装有弯曲成一定外形的叶片以利油液的流动,各任务轮中心部分成圆环形称之为循环圆内环。1-泵轮 2-涡轮 3-导轮 通常把轴面即包含螺旋轴线的剖面,又称为子午面内所构成的内换与外患间的面积称为变矩器的循环圆,由循环圆所构成的回转体空间那么是变矩器内油液进展循环的空间。 变矩器循环圆表示图l 右图所示为一种最简单的的变矩器,它只需泵轮1、涡轮2与导轮3等三个任务轮。当发动机带动泵轮1旋转时,油液自A端进入泵轮叶片间的通道,自b端流出冲向蜗轮2的叶片,使蜗轮转动在从蜗轮的c端流出
5、后,经导论3在进入泵轮的a端如此循环实现动力的传送。1-泵轮2-涡轮3-导轮4-任务轮内环5-涡轮槽l和巧合器相比,变矩器在构造上多了一个导轮。由于导轮的作用使变矩器不仅能传送转矩,而且能在泵轮转矩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涡轮转速的不同反映任务机械运转时的阻力,而改动涡论输出力矩,这就是变矩器与巧合器的不同点。下面运用变矩器任务轮的展开图来阐明变矩器的任务原理,为便于阐明问题,设发动机转速及负荷不变,即变矩器泵轮的转速n1与力矩T1位常数,根据液力平衡方程T1+T2+T3=0即 -T2=T1+T3 又根据作用于反作用公理,各任务轮加给油液的力矩与油液加给任务轮的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设油液加给涡轮
6、的力矩为T2,那么T2=-T2 固有 T2=T1+T3上式阐明油液加给涡轮的力矩T2等于泵轮与导轮对油液的力矩之和。从而实现了变矩功能。液力变矩器动画演示 下面结合图进一步阐明涡轮力矩变化过程,当变矩器输出力矩经传动系产生的牵引力足以抑制机械启动阻力时那么机械启动便加速行驶同时涡轮转速n2也逐渐添加,这时液流在涡轮出口处不仅有沿叶片相对速度W还有沿圆周的方向的牵引速度U。因此冲导游轮的叶片的绝对速度V应是二者合成速度;因假设泵轮转速不变,液流在涡轮出口处相对速度不变,但因涡轮的转速在变化故牵引速度U也在变化。有图可见冲导游轮绝对速度V将随着牵引速度U添加而逐渐向左倾斜使导轮所受力矩逐渐减小,故
7、涡轮的力矩也逐渐减小。 a)当n1=常数,n2=0时;b)当n1=常数,n2逐渐添加时 l一、液力变矩器的种类较多,由于构造的不同其输出特性差别很大,按照插在其他任务轮翼栅烈数,液里变矩器可分为单级、二级、三级,翼栅是一组按一定规律陈列在一同的叶片,有两翼栅得涡轮称为二级,三级翼栅得涡轮称为三级各列涡轮翼栅彼此刚性衔接,并和从动轴相连。特性参数变矩比 KT2/T1传动比 in2/n1传动效率 P2/P1 T2 n2 /T1 n1 Ki 三元件变矩器外特性123型和132型变矩器简图1-泵轮 2-涡轮 3-导轮l所谓单级指变矩器只需一个涡轮,单相那么指只需一个变矩器的工况。l右图所示为单击单相液
8、力变矩器,这种变矩器构造简单,效率高,最高效率M0.8。但这种变矩器的高效区较窄,使它的任务范围遭到限制。l为了使发动机容易有载起动和有较大的抑制外负载的才干,希望起开工况i0变矩系数K0较大。l 如图,把变矩器和巧合器的特点综合在一台变矩器上,也称为综合变矩器。两相变矩器在整个传动比范围内得到更合理的效率。到轮3经过单向离合器7和壳体5刚性衔接,传动比在0im内,从动轴力宏大与自动轴,从涡轮番出的液流冲导游轮叶片的任务面。此时,液流力图使导轮朝导轮反旋转方向转动,由于单向离合器的楔紧,而导轮不转,在导轮不转的工况下,整个系统如变矩器任务,到达增大转矩,抑制变化的负荷。1-泵轮2-涡轮3-导轮
9、4-自动轴5-壳体6-从动轴7-单向离合器l单级三相变矩器是由一个泵轮、一个涡轮和两个可单向转动的导轮构成。它可组成两个耶路变矩器工况和一个液力巧合器工况,所以称之为三相。l右图所示为双导轮液力变矩器简图,泵轮由输入轴带动旋转,任务油液就在循环圆内作环流运动推进涡轮旋转并输出扭矩。液流从泵轮进入涡轮,再进入第一级导轮,经第二级导轮,再回到泵轮。1-泵轮 2-涡轮 3、3-导轮4-自在轮机构l把泵分割成两个,可以在小传动比下改善效率。以下图单级四向液力变矩器构造表示图,主泵1和发动机衔接,幅泵1转载主泵轮上,并经过超越离合器9与之相连,两个导轮3和3装载两个相互没有联络的单向离合器7和8上。1-
10、主泵轮 1-副泵轮 2-涡轮 3-第一导轮 3-第二导轮 4-自动轴 5-导轮座 6-从动轴 7、8、9-单向离合器l1、单级三元件液力变矩器l Catepillar 966D装载机变矩器l2、单级四元件液力变矩器l 国产ZL50装载机变矩器l3、单级三相四元件变矩器l 国产CL70自行式铲运机变矩器l4、双泵轮液力变矩器l CAT988B装载机变矩器1-旋转壳体2-泵轮 3-齿轮4-油液进口5-输出齿轮6-变矩器壳体7-油液出口8-支承轴9-导轮 10-涡轮11-涡轮轴 12-接盘1-飞轮 2-轴承 3-旋转壳体 4-油泵 5-弹性板6-第一涡轮 7-轴承8-第二涡轮 9-导轮10-泵轮 11-轴承12-齿轮 13-导轮轴14-第二涡轮轴15-第一涡轮轴16-隔离环 17-轴承18-单向离合器外环齿轮 19-轴承 国产CL7自行式铲运机是单机四相元件,它的构造有两个特点:1、具有两个导轮,这两个导论经过单向离合器与固定的壳体相连,根据不同的工况实现两个导轮固定;或一个导轮固定,另一个导轮空转;以及两个导轮都空转等三种任务形状,故称三相。2、带有自动锁紧离合器,可以和泵轮和涡轮刚性衔接起来变成机械传动。1-滚子2-销3-弹簧4-内圈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济南市人民医院技术更新能力考核
- 绥化市中医院介入放射医师资格认证
- 防滑教育活动方案
- 采油三提升活动方案
- 宁波市人民医院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考核
- 金融民工捐款活动方案
- 金融公司中秋活动方案
- 青岛立冬活动策划方案
- 青岛啤酒质量日活动方案
- 长沙吧台招募活动方案
- 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网络-洞察及研究
- 2025至2030中国园林养护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与战略规划报告
- 买卖水电站合同协议书
- 外来人员进厂流程管理
- 标准检验指导书(SIP)-钣金
-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 工业节能知识培训课件
- 如何选择合适的银行理财产品
- 鱼油产品营销策略-深度研究
- 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首都师范大学)》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
- 餐饮酒水购销合同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