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则―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_第1页
教学原则―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_第2页
教学原则―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_第3页
教学原则―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原则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教学原则是教学这一部分的内容,是比较重要的考点,考察的方式包括单选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因此尤其需要重视该内容。那么接下来就针对教学原则结合其考察方式给大家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和备考教学原则。首先单选题的考察通常以概念反选、例子反选或古文反选的形式进行。其次简答题有两种情况:一是考察教学原则本身,需要记忆教学原则包括哪些原则;二是考察某一原则的具体要求。以及材料分析题以材料的形式考察考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以及掌握具体教学原则的概念并结合材料进行说明。那么具体的常用的教学原则包括以下八大原则:一、科学性与教育

2、性相结合原则基本含义: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考察方式:1、规律与原则对应: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符合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规律 ;2、例子反选: “教师在讲解 精忠报国 这个知识点时,会结合南宋岳飞的实例,先让学生体会到爱国之情,再讲解知识点的含义。 ”符合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3、古语或人物反选:赫尔巴特提出的 “教育性教学原则 ”符合科学性与教育性想结合原则。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基本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

3、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1 / 5考察方式:1、规律与原则对应: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符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例子反选: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一课上,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 12 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 123=4(人),122=6(人),121=12(人)。”符合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古语或人物反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等均可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三、直观性教学原则基本含义: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

4、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考察方式:1、例子反选: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能够使他们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符合直观性原则。2、古语或人物反选:夸美纽斯首次提出直观性;3、教学方法与原则的对应: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和参观法 ) 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四、启发性教学原则基本含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

5、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2 / 5考察方式:1、规律与原则对应:启发性教学原则符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2、例子反选: “有位教师讲阿Q 正传,一上课便崇敬地说:“在 20 世纪 20 年代初,中国文坛出了一篇震动社会的小说。这篇小说还在报刊连载时,就使那些 正人君子 、豪绅官吏惊恐万分,以为小说写的是他们自己,纷纷要求追查作者。小说很快被翻译到各国成为世界名著。 ”学生听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一下便调动起来了。 ”符合启发性教学原则 ;3、古语或人物反选:首次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是我国的孔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苏格拉底的 “产婆术 ”符合启发性原则,是西方最早

6、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学记中 “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体现启发性原则、第斯多惠提出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体现启发性原则。五、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基本含义: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 “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考察方式:1、规律与原则对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符合循序渐进教学原则;2、古语或人物反选:学记中 “不陵节而施 ”“学不躐等 ”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孟子提出 “盈科而后进 ”符合

7、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符合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六、巩固性教学原则基本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考察方式:3 / 5古语或人物反选:孔子提出“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符合巩固性原则。七、量力性原则 (又称为可接受性原则 )基本含义: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考察方式:古语或人物反选: “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符合量力性原则、维果斯基提出的 “最近发展区 ”理论符合量力性原则。八

8、、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基本含义: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考察方式:1、规律与原则的对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符合因材施教原则;2、古语或人物反选:首次提出因材施教四个字的是朱熹 “夫子施教,各因其材”、论语中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 ”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体现因材施教原则。除了上述客观题的考察方式外,教学原则也可能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考察,现在就让我们感受一下,材料分析题的考察方式吧 例题: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

9、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个实验:将两块萝卜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结果发现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变蔫了,而泡过清水的萝卜变水灵了,张老师用下方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张老师接着进一步提问: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张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洛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反之,细胞则吸水。接着,4 / 5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 ?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 “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 ?最后张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张老师贯

10、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解析:(1)张老师贯彻了启发性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通过教学工作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的原则。材料中,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通过一步步提问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启发性原则。(2)张老师贯彻了直观性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材料中,张老师在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老师通过让学生做实验、展示示意图来让学生看到做实验呈现的全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取直接经验,体现了直观性原则。(3)张老师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材料中,张老师在进行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在最后布置的小组讨论的作业中“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 ?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 烧根 ”均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