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武术爱好者运动损伤调查研究_第1页
普通高校武术爱好者运动损伤调查研究_第2页
普通高校武术爱好者运动损伤调查研究_第3页
普通高校武术爱好者运动损伤调查研究_第4页
普通高校武术爱好者运动损伤调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普通高校武术爱好者运动损伤调查研究摘要: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东 北师范大学武术爱好者参与武术运动时的损伤原因、损伤部 位、损伤类型等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进而探讨武术爱 好者避免发生损伤的有效预防措施,提出损伤后的对策。研 究认为:武术爱好者运动损伤最为频发的组织是肌肉韧带组 织,运动损伤性质主要以慢性损伤居多,运动损伤程度主要 表现为中等程度,运动时损伤的主要原因有缺乏合理的准备 活动、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技术动作不正确、运动负 荷过大。关键词:高校 武术 运动损伤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 1839(2018) 8006203武术是我国传统体

2、育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 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 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 1 武术运动是以技击攻防为核 心,以踢、打、摔、拿四种技法为主要攻防手段 2 ,贯穿动 静、虚实、刚柔等意识形态组合而成的套路演练和实战对抗, 具有深刻的保健价值和健身功能,它既可以作为技击术防身 自卫,又可以充当锻炼工具健身养性,同时还弘扬了我国优 秀的民族传统体育精神。近年来,随着武术进校园如火如荼的蔓延华夏大地,越 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到武术运动当中。他们在享受武术魅力的 同时,常常会伴有运动损伤的发生,轻者影响到日常活动, 重者则影响到身体功能,对武术在校园的普及和推广产生了

3、 一定的影响。1研究? 0笥敕椒?1.1 研究对象以东北师范大学武术爱好者的运动损伤为研究对象。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近 10 年关于体育保健、运动损伤学、运动医学以 及有关武术运动损伤的文献,以作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1.2.2 问卷调查法问卷采用自编问卷,共发放问卷 148 份,回收问卷 134 份,有效回收率为90.5%。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结果表明问卷真实有效, 具有可行性。1.2.3 数理统计法运用统计软件将所调查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2 结果与分析2.1 武术爱好者运动损伤概况在本次被调查的武术爱好者中,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及

4、教职工三个群体。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见表1):在日常参与武术运动时,均曾患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共计 134 例,其中 本科生有 49 例,研究生 17例,教职工有 68 例,这说明不 同人群出现运动损伤的比例各有不同。2.2 武术爱好者运动损伤类型武术运动具有很强的竞技性特征,是结合力量、速度、 耐力、灵敏、柔韧等综合素质的全身性运动。在武术锻炼过 程中,时而动如脱兔,时而静若处子,时而动静结合,时而 快慢相兼。无论是武术爱好者参与哪一种类的武术活动均有 可能出现运动损伤。因此,区别出损伤的类型,找准损伤的 来源对控制损伤的发生尤为重要。根据统计结果显示,东北师范大学武术爱好者运动损伤 的类型包括

5、:关节扭伤、擦裂伤、肌肉韧带拉伤、脱位等损 伤类型,其中选择“肌肉韧带拉伤”损伤类型的人数最多, 占调查总人数的 42.5%,其次,选择“关节扭伤”损伤类型 的比较频繁,占整体人数的 32.0%,而软骨组织损伤、擦裂 伤、肌肉劳损、 脱位分别占调查人数的 14.0%、8.2%、2.2%、 1.1%。可见,武术爱好损伤类型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以 “肌 肉韧带拉伤”为主的软组织损伤,这可能是由于爱好者在日 常锻炼或活动中准备热身活动不充分、注意力不集中、动机 不明确等原因导致;另一种以“关节扭伤”为主,这是由于 武术爱好者在运动时韧带的柔韧和肌肉的力量不能满足运动的需要而发生的急性闭合性损伤。2

6、.3 武术爱好者运动损伤部位 大多数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都详细分析了武术项目运动 损伤的部位特征 3 ,研究对象大部分都以各地区体工队、体 校或体育院校运动员为主。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普遍倾向于运 动员在训练、竞赛过程中的损伤调查。而武术爱好者与运动 员在参与武术活动的动机有着本质的区别,运动员追求的是 在科学训练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竞技能力,取得胜利, 而武术爱好者则希望通过习练武术达到锻炼身体、健身养 性、休闲娱乐的目的。因此,根据上述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 和武术爱好者的问卷反馈,分析 6 处损伤部位,其分布具有 以下特征。调查结果显示(见表 2):从人体解剖学结构分析,武术 爱好者受伤部位主要分

7、布在下肢和腰背,损伤数量达到 119 例,占整体比例的 89.0%,其中勾选大腿损伤的人数最多, 占总调查人数的 32.0%。这是由于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特征所 引起的大腿前后肌群肌肉分布不均匀,股四头肌等前侧肌群 发达,屈肌力量强大,后侧伸肌力量薄弱从而导致大腿后侧 伸肌群韧带拉伤。 4 加之,武术爱好者由于未经受过系统地 学习和科学的训练存在着压腿动作不标准,踢腿技术不正确 等问题也是引起大腿拉伤的一个重要因素,常见引起大腿肌 肉韧带拉伤的动作主要有:弹腿、踹腿、蹬腿、勾踢腿等。2.4 武术爱好者运动损伤程度、损伤性质分析 通过借鉴与对比前人的研究,将损伤程度划分为轻度、 中度和重度损伤。 5

8、 轻度损伤是指损伤发生后在不使症状继 续加重的前提下,能继续进行武术活动且不会影响身体正常 功能;中度损伤是指受伤后可继续参与练习,但会对身体功 能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停止或减少患部活动,1 周?2周内不能按照训练计划进行训练;重度损伤是伤后完全不能训 练,需进行治疗, 2 周以上完全不能运动。 6 通过统计整理 调查数据发现武术爱好者运动损伤程度特征以中度和轻度 损伤居多,占整体比例的 75.0%,重度损伤普遍较少,占总 体调查的 15.0%。运动员损伤按照损伤的时间来划分,可分为慢性损伤和 急性损伤 2种类型。 7通过对 134 起损伤案例的统计情况, 发现慢性损伤有 66 例,占总体案例

9、的 49.2%;急性转慢性损 伤 36 例,占 26.8% ;急性损伤有 32 例,占总体比例的 24.0% 从调查的数据整理得出,武术爱好者的运动损伤性质多为慢 性损伤,这与武术项目技术特点相关。 3 武术爱好 者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见表 3):武术爱好者产生运动损伤 的主要原因有:准备活动不充分、思想松懈注意力分散、技 术动作不正确、场地器材缺陷等。其中选择人数最多的是缺 乏合理的准备活动,其次是技术动作不正确和身体功能和心 理状态不良,最后是运动负荷过大。3.1 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使人体从相对

10、的静止状态过渡 到紧张的活动状态。 8 武术爱好者在正式进人练习前缺乏合 理的准备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 4 个方面。(1)准备活动内 容的选择上过于单调,练习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单位没充 分募集到运动器官当中,导致练习者训练热情下降,从而引 发运动损伤。(2)准备活动负荷过大,身体出现疲劳,引起 运动损伤的发生。 ( 3)准备活动距离正式练习的时间较长, 产生的生理作用已经减轻或消失,从而引发运动损伤。( 4)准备活动不充分,活动时间过于短促,身体机能和运动器官 未能达到最佳状态,就投入到练习当中,因而易发生损伤。3.2 技术动作不正确 技术动作错误,违反了人体解剖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 时的力

11、学原理而造成损伤。 9 对于刚入门或练习新技术动作 的武术爱好者来说技术错误是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例如, 在做跌扑滚翻动作时,因颈部位置不正而导致颈部损伤生; 在练习弹踢腿时,因发力顺序掌握不好,导致膝关节损伤; 在练习腾空技术动作时,因熟练程度不够落地不稳,引发踝 关节扭伤。此种事例不胜枚举,因此武术爱好者在练习的过 程中,要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及时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3.3 身体功能和心理素质不良 身体功能和心理素质不良同样是引发运动损伤的一个 重要原因,练习者在身体疲惫、患病初愈或休息不充分时, 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和心理状态的稳定性都会受到影响,导致 注意力分散,精力不足,反应迟缓,此时参加

12、较为剧烈的武 术活动,极易发生损伤。4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4.1 认真做好准备活动(1)准备活动内容选择上要丰富多样,可根据自身的 运动水平、体能水平、场地器材等多方面因素而定; (2)合 理规划准备活动的运动负荷,避免因身体疲劳而引发运动损 伤;(3)准备活动休息时,若间歇时间较长,要在正式练习 前再次进行准备活动; ( 4)准备活动要充分,可采用一般准 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相结合来帮助热身。4.2 加强自我监督意识 武术爱好者在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适时,应加强自我 监督意识,及时调整练习内容、适当降低运动负荷 10 ;时 刻关注自我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反应,及时反馈并记录,可利 用可视化监控设

13、备进行自我监督。例如:心率遥测仪,可实 时显示机体目前的心跳次数,锻炼者通过设备显示结合主观 感觉适当把控运动负荷,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此外,武术爱 好者还可以利用心理调查问卷反映心理状态、调节心情。4.3 保证技术动作的准确性武术爱好者在刚参加武术练 ?或学习新动作时要厘清动 作的结构顺序和力学特征,保证技术动作的准确性,遵循循 序渐进的原则,加强技术环节的连贯性;出现错误时要及时 纠正,从而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4.4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武术爱好者在练习时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运动负荷,不 能存在主观性、盲目性。可运用生理生化手段进行监控,例 如:心率表、便携式乳酸仪等设备进行辅助,或采用主观感

14、觉和同伴观察的方式控制运动负荷,避免过量运动。此外, 在实施监控的同时,还要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训 练,以提高其机能。参考文献:1 孙军杰,卫志强,李俊 .中国武术休闲之路初探搏击 ? 武术科学, 2005(07): 8-11.2 陆跃琴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在编排中的体现J.浙江体育科学,2011 ( 06): 121-123.3 王怡.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报, 2006( 08): 1094-1095.4 郭文超 .对羽毛球专项学生运动损伤情况及原因的研究J.运动,2017( 15): 60-61.5 罗智勇, 侯斌,方银.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损伤部位特征研究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3(09):97-100.6 运动医学编写组 .运动医学 M. 北京:人民体育出 版社, 1990: 27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