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机房监控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远程机房监控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远程机房监控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远程机房监控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远程机房监控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远程机房监控解决方案广州莱安智能化系统有限公司http:/www.KITOZER.com1/17目录第一章可行性分析3一系统简介3二系统可行性分析3第二章方案总体设计4一系统特点4( 一. 系统结构4( 二. 传输与组网方式5二系统方案实现6( 一. 移动基站监控系统的结构6三系统功能7( 一.前端实现功能8( 二.后端综合实现功能8第三章系统及设备技术特性11一系统主要设备11( 一. 前端设备11( 二. 中心设备12二主要技术参数17三系统特性18( 一. 先进性18( 二. 稳定性19( 三. 安全性19( 四. 可扩展性20第一章可行性分析一系统简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大数据的来临,

2、我们生活越来越多的跟数据打上了关系,保障通信的通畅月安全也尤为重要。随着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移动通信与本地网有线通信的体制分离,移动通信的运维力量薄弱和运维工作量大的矛盾日益突出。并且移动基站和无线基站等一般具有如下特点:站点多且分散;传输资源受限;基站的动力设备种类少、数量少;基站设备投资少;电力网情况不很稳定;机房所处环境也比较恶劣,而且平时机房基本上都是无人值守。因此,增加基站动力监控来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2/17技术防范产品的数字化已经实现,产品亦走向成熟,网络化的安全防范系统已经在国内外大量投入使用,因此,本工程在核心基础技术方面是完全可行的,主要是合理运用、科学集成

3、的问题。二系统可行性分析在本系统中,主要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有限的带宽条件下进行完整的图像数据传输,这不仅要求合理的带宽利用、网传数据的码流限制,还对中心软件的高度功能集成和数据管理有较高的要求。涉及到本工程的关键技术如下:1 媒体的数字化技术:国内媒体记录类技防产品早已走向数字化,从早期的MJPEG到MPEG-1再到 MPEG-4SP、 ACE、AVC)均是非常成熟的数字化产品。特别是MPEG4算法的成熟,给减少网络数据传输占用带宽提供了根本的技术保证。2 入式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系统级的嵌入式产品已经成熟并在多个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安防产品的系统平台已经出现了成熟的嵌入式产品。3 多媒体网

4、络技术:实时传输协议RTP/RTSP已经成熟, MSTP技术构建银行安全保卫的专用传输网络,结合前端设备的码流抑制 . 系统结构移动基站监控系统的特点是独立于移动通信网,但是又与移动通信网紧密相关。1. 监控中心和基站监控单元从管理结构上看,系统采用两级结构:监控服务器、基站监控单元。监控中心负责对整个监控网络内所有的基站动力设备和机房环境等的监控和管理。基站监控单元只负责对某一具体移动基站内的动力设备和机房环境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控制。监控中心与基站监控单元之间通过数据通信网 DCN,通常是WAN)交换监控信息。通过监控中心,基站监控单元可获取所有交换局或基站动力设备和机房环境的运行数据,并可

5、对 SU所属动力设备进行遥控、遥调。基站监控单元的另一任务就是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以获取所有被监控动力设备的宏观运行数据,并运行分析,为维护、管理及决策提供依据,并可通过接口向省监控中心传送相应监控信息。2. 分控中心分控中心负责监控网络中的某个区域内动力空调和机房环境的监视和管理。它在管理层次上低于监控中心,但是高于基站监控单元。由于分控中心是可选的,所以其工作状态及存在与否都不影响基站监控单元的正常运行,但是分控中心的工作受到基站监控单元的监视和管理。分控中心适用于维护方式相对独立的地区,也可以根据需要为某类相对独立的设备 .传输与组网方式移动基站动力监控系统应该采用开放灵活的组网方式

6、,一般采用 WAN和 Ethe 一 t 组网方式。数据通信网的传输方式一般有: DDN、拨号电话线、专线、 X.25 、帧中继等。由于移动通信网的特殊性,在很多基站难以单独为监控系统铺设线路,这就限制了上面几种方式的应用。而移动基站与移动交换局之间是采用E1 线路进4/17行传输的,在此业务信道中,一般仍有空闲的时隙,所以可利用这些空闲时隙建立监控系统的数据通信网。在基站端,时隙提取设备提供的接口可以直接接入基站监控中心;在交换局端,通过一台时隙汇接路由器将各时隙汇接在一起。这种方式将作为监控主信道的传输方式。基站的备用监控信道可利用GSM数据业务直接与监控中心的路由器建立 9600bit s

7、 的数据链路。交换局间、市局监控中心与省局监控中心之间,可以通过 G.703 或 V.35 标准 E1 接口与 Router 相连,构成 2Mb s 信道。此外,在交换局与监控中心之间如果需备用路由,可采用X.25 分组交换网来实现。在交换局或监控中心内部采用局域网.移动基站监控系统的结构1基站监控系统对基站内动力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相应的接口对动力设备进行控制。应通过板卡级的系统集成技术将环境、设备监控、智能门禁、音视频和网络通信集成到一个平台之上。2基站监控系统负责监控的对象有电源设备:开关电源整流器UPS、蓄电池组、交流配电屏、直流配电屏、地线与防雷设备等;油机

8、:智能油机或非智能油机;空调设备:专用空调与分体空调;环境量:门禁、窗禁、温湿度、烟雾、红外、水浸等;基站图像。通过基站大华视频监控设备可对上述全部监控对象进行可靠、准确的监控。3基站的视频监控条件和监控中心、交换机房不同。基站的地理位置较为分散,必须利用远程图像传输技术,而基站视频系统是为了实现无人值守,一般基站最多提供两个监视点,在交换机房采用的主控计算机集中处理方式不再适用。另外,基站的通信条件较差,一般最多提供一路电话线或64kb s 的中继线路。综合考虑以上特点,可提供如下解决方菜。( 二. 系统方案设计1. 整体方案结构图如下:5/17系统结构说明:1. 每个网点根据摄像机的数量配

9、置相应数量的大华网络视频服务器。2. 每个网点均通过网络与总部监控中心联网。为保证网络图像数据的传输,建议调整本地网络视频服务器的画质,即调整网络传输所占的带宽。若前端网络视频服务器的数量减少,可将画质调高,以期在网络带宽允许的范围内,达到最好的录像效果。3. 分部数据中心采用分布式管理系统。配置一台主控管理服务器,安装专用的中心管理软件和存储管理软件,对所有分控用户、报警主机、各存储服务器、磁盘阵列数据进行统一管理。4. 分部数据中心需根据需要配置专用存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上安装磁盘阵列管理的软件,该存储服务器负责各种图像数据的转发和调阅。可以根据系统需要配置磁盘阵列的存储设备容量大小。三系

10、统功能( 一. 前端实现功能用户管理每个组有不同的管理权限并可以任意编辑,每个用户隶属于一个组在无用户登录状态下,监视权限可以被任意设定6/17存贮功能根据用户的配置和策略, 比如通过报警和定时设置将相应的视频数据集中存贮到中心服务器上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本地客户端进行录像, 录像文件存放在客户端运行的电脑上报警功能实时响应外部报警输入200MS以内),根据用户预先定义的联动设置进行正确处理并能给出相应的屏幕及语音提示的透明数据传输。辅助功能支持视频 NTSC与 PAL 制的切换支持系统资源信息及运行状态实时显示支持日志功能( 二. 后端综合实现功能1多级联网控制功能:1) 监控中心 一级)能

11、调看到下属分控中心 二级)、基站监控单元 三级)的所有摄像机图像,能控制下属各个分控中心、各个基站监控单元的各个基站的活动摄像机。2)根据权限设置,各个分控中心 二级)也能调看、控制监控中心 一级控制)下属的其它各个分控中心 二级)、基站监控单元 三级)的所有摄像机图像( 3) 一,二,三级监控中心之间建立四路视频干线和控制干线后,监控中心 一级控制)能同时显示下属二级或某二级下属的某三级的任意四7/17路图像。一级与二级之间设立一路模拟下传图像通道。( 4) 一级对三级所属摄像机进行控制时,二级透明,如同使用同一个矩阵一样。( 5) 一级能根据预置方式,操纵二级或三级的某一组摄像机,二级能根

12、据预置方式,操纵三级的某一组摄像机,即实现远程组切换功能。( 6) 具有远程报警联动功能,能自动切换一组图像。( 7) 各级能完成摄像机分组,摄像机切换,摄像机控制,摄像机名称显示,报警产生时自动切换摄像机,用户登录,失效与退出,组切换功能, I/O 输出,用户权限漫游,监视器和摄像机的锁定功能和提供级间的联网功能。2 控制功能:系统要具有优先级管理的能力,并且优先控制权具有时效性。即设定一级为最高级、二级为次级、三级为最低级别,当一级调用三级某路图像后,二级、三级不能控制该路图像,当一级在一定时间内对该图像不进行任何操作时,自动释放该路图像,为低级操作开放,使得二级、三级可以调用、控制该路图

13、像。3监视功能:通过矩阵和电视墙能清晰监视各点图像,无论白天晚上,无论晴天雨天,都能清晰监视目标场所,在需要的场合能对摄像机进行方位、变焦等控制。4电子地图功能:监控点应直观地显示在电子地图上,并能点击显示监控点图像。能显示街区分布、派出所辖区范围、警力分布、社区警务室及联防点、治安点位置等。对于发生报警或其它警情时,能自动切换到相应监控点 . 前端设备前端网点的设备主要由前端摄像机、报警设备、网络视频服务器、网络设备组成。前端摄像机直接接入网络视频服务器即可,若为带云台的摄像机或球机,我公司的网络视频服务器可兼容多种云台解码器协议,常用的如PELCO-D 、 PELCO-P 、三星等。报警设

14、备具备多样性,门禁、外部报警、110 报警等,有些是银行网点原有的一些设备或原有的110 报警系统 . 中心设备分部监控中心首先需配置端口足够的交换机,该交换机需支持100M/1000M网络。具体型号根据整个网络的实际状况进行选型。1. 中心硬件部分主要配置的硬件设备如下图中所示:说明:中心的主要管理服务器部分设备为管理服务器和存储服务器。管理服务器和存储服务器实际上组成了分布式的管理系统。管理服务器上安装一级中心管理软件和存储管理软件,主要实现对全网的安全管理 用户权限分配、登陆认证等)、日志记录、配置管理。存储服务器上安装二级管理软件和存储软件,主要实现各种数据的管理和转发,其中包括前端数

15、据和磁盘阵列数据。2. 中心软件部分10/17中心软件部分部署图见下图可参考硬件结构图进行对应):说明:中心服务软件它属于分布式系统软件,主要由中心管理组件及中心实现组件组成,在系统中由一个中心管理组件实例和多个中心实现组件实例在运行。中心管理组件主要实现以下功能:用户管理功能: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连接的监听、建立、通讯,用户状态的登记、用户权限的判定等;权限管理功能:通过服务器软件对用户进行权限 含访问存储数据的权限)、用户组的设定,用户在分控端登陆时,首先需要通过服务器进行认证,方可登陆,登陆后根据服务器分配的权限对相应的前端进行控制;设备信息管理:对所有前端网点设备的信息、配置等的管理

16、;设备分布管理 电子地图):可对前端网点进行电子地图设置,根据前端网点的位置、属性等进行电子地图管理;11/17中心实现组件管理:对存储服务器 中心实现组件需安装在存储服务器中)进行管理,包括登陆用户访问、网络资源、日志记录等;与其它应用的通讯管理:主要是指中心管理组件与存储管理组件之间的通讯;网络资源管理:可根据某一台存储服务器的当前连接状况和网络状况,动态的分配前端网点图像的存储位置;日志管理:可对前端设备状况、报警信息、用户登陆、各种操作进行日志记录和管理。中心实现组件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数据接收:可通过中心管理组件建立连接后,直接接收前端网点的图像,减少服务器端的网络压力;协议转换:负责

17、标准协议和其他各种协议之间的转换,通过该协议转换,可以使用同一种协议对不同的设备进行访问;数据转发:主要实现数据包内存的共享,减少软件系统给操作系统内存和网络带来的冲击,而提高系统性能;日志管理:对各种登陆、报警信息等日志进行管理;存储服务软件它属于分布式系统软件,主要由存储管理组件及存储实现组件组成,在系统中由一个存储管理组件实例和多个存储实现组件实例在运行。存储管理组件主要实现以下功能:存储实现组件管理:对下面的各个存储服务器进行管理,包括数据存储、网络资源、登陆用户等;存储数据索引数据库访问:在管理服务器上建立磁盘阵列的数据索引,便于网络分控进行查询;与中心服务软件通讯:通过两种软件的通

18、讯,实现用户权限认证和各种信息的互通;日志管理:对数据调阅、数据备份等日志进行管理;12/17存储实现组件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数据保存:通过存储服务器将前端网点的图像数据转存到相应的磁盘阵列中;数据索引数据库建立及访问:由存储服务器与管理服务器通讯连接,实现索引数据库的建立及访问,可实现对多台存储服务器统一管理,即对多个磁盘阵列进行统一管理;数据访问:各分控通过管理服务器认证后,与相应的存储服务器建立连接,然后对磁盘阵列中的数据进行访问;数据管理:主要指循环保存时实现策略,即保证将多个磁盘阵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数据管理,防止数据覆盖时间不一的情况;日志管理:记录各分控对本存储服务器的访问日志等信息

19、;软件组件通讯关联图 BNC 1.0V P-P, 75)音频输入LINE 模式:输入峰值 10K MIC 模式: Vbias=2.5V ,内部 20dB放大器,输入阻抗 3K 音频输出1 路音频输出输出峰值 4V pp,功率 8 单声道插头视频显示1 画面显示视频标准PAL 625 线, 50 场 /秒), NTSC 525 线, 60 场 /秒)图像分辨率VGA、 HD1、CIF 、 QVGA、 QCIF移动侦测区域设置:每画面最大可设置20x15 个检测区域;检测灵敏度设置:每区域可设置6 级灵敏度图像压缩MPEG-4 固定码流、 MPEG-4 可变码流音频压缩ADPCM/PCM15/17视频记录速度实时模式: PAL 每路 1 帧/秒-25 帧 /秒可调NTSC 每路 1 帧/秒 -30 帧 /秒可调;画质6 档可调报警输入4 路接地报警输入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