薳、蔿、化阝、逺关系考——兼谈楚薳(蔿)氏家族发展脉络_第1页
薳、蔿、化阝、逺关系考——兼谈楚薳(蔿)氏家族发展脉络_第2页
薳、蔿、化阝、逺关系考——兼谈楚薳(蔿)氏家族发展脉络_第3页
薳、蔿、化阝、逺关系考——兼谈楚薳(蔿)氏家族发展脉络_第4页
薳、蔿、化阝、逺关系考——兼谈楚薳(蔿)氏家族发展脉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薳、逺关系考兼谈楚薳()氏家族发展脉络张丹(武汉大学 历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内容摘要:左传等传世文献中记载有大量薳()氏家族的信息,南阳淅川发现有氏家族墓葬,楚简等出土文献中还包含有氏家族及逺氏(学界以为即薳氏)家族的信息。结合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并运用考古出土材料和业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上述几大家族作重新认识和考察,可以发现,春秋时薳()氏家族在楚国的地位很显赫,至战国时开始衰败。传世文献可见,薳氏即氏。薳与,作为邑是不同的地名,在金文及楚简中,地即地。薳与,作氏称可互通。作氏称时,在金文及楚简中薳另作逺;则另作()、。关键词:楚国;薳氏;氏;氏;逺氏Abstract:Ther

2、e are lots of records of the Wei(薳、)family in the ancient classic of Chinese such asZuo Zhuan, the Hua()familys tomb have been found in Xichuan of Nanyang region,and there are a plenty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Hua()family and the Yuan(逺)family (The academics regarded it as the Wei family )in the une

3、arthed literature such as chu bamboo slips.Integrated the ancient classic of Chinese,the unearthed literature,the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materials and the published research findings to renew the view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se above familys,Mainly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The Wei(薳、)fam

4、ily was very powerful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and its power started to breakdown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In the ancient classic of Chinese,the Wei(薳、)family(there are two ways of whriting about the same family name).But, the place of Wei(薳) and the place of Wei() is not the same tow

5、n of Chu country.In the bronze inscriptions and chu bamboo slips,the place of Wei()is the place of Hua().Wei (薳) and Wei(),is the same family name.As family name,in the bronze inscriptions and chu bamboo slips,Wei (薳) used another whriting style:Yuan(逺),and Wei()used other expression forms too,they

6、are Hua()and Wei().Key words:Chu country;The Wei(薳)family;The Wei()family;the Hua() family;the Yuan(逺) family.作者简介:张丹(1982),女,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2009级博士研究生,先秦史学会会员。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从宛地所出楚系铭文看楚国的统治政策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01001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经过多次勘查与发掘,考古工作者在南阳淅川下寺、徐家岭及和尚岭三地,发现了30多处墓葬,根据出土的有铭铜器判断,这些墓葬都属于同一个家族楚国

7、氏家族的墓地。学界大多以为,这个氏即文献记载中的楚显族(薳)氏。另外,左传等传世文献中记载有大量(薳)氏家族的信息,楚简等出土文献中还包含有氏家族及逺氏(学界以为即薳氏)家族的信息。有学者讨论过氏的族属,氏与氏、薳氏及逺氏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对于我们厘清这几个氏称之间的关系具有启发意义,但鉴于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争议。因此,结合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同时运用考古出土材料和业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氏的族属,氏与氏、薳氏及逺氏之间的关系作重新认识和考察,是必要的,也是这篇文章的意义所在。另外,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及考古发现,也可以梳理出氏家族在楚国历史上的一个大概的发展脉络。一、考古所见南阳淅川氏家族淅川

8、氏家族墓葬分布在下寺、和尚岭与徐家岭三地,出土了一大批氏家族的有铭铜器,具体情况如下文表1所示:表1 淅川楚墓出土有铭铜器所见氏家族人物一览表氏称字形结构出土地器物所见氏从邑,化声下寺2号墓子倗器楚叔之孙子倗下寺8号墓以邓器楚叔之孙以邓和尚岭1号墓克黄器楚叔之孙克黄和尚岭2号墓子受纽(镈)钟子受徐家岭3号墓子孟升芈鼎、子受戟子孟升芈、子受徐家岭9号墓子受鼎、子受鬲子受徐家岭10号墓子昃鼎子昃学者们有的以为当读为,有的则认为当读为薳参李零:楚叔之孙倗究竟是谁?,中原文物1981年第4期;陈伟:淅川下寺二号楚墓墓主及相关问题,江汉考古,1983年第1期;刘彬徽:楚系青铜器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19

9、95年,第317页;贾连敏:淅川和尚岭、徐家岭楚墓铜器铭文简释,载淅川和尚岭与徐家岭楚墓,大象出版社,2004年,第359页;田成方:考古资料中的楚薳氏宗族及其谱系探析,武汉大学简帛网2009年6月9日(,事实上,据古代典籍记载所见,薳氏即氏,这也为历代学者所认同,下节详解。我们以为,作为同一个家族,薳与同,但若从语音上分析,当读为。淅川所见氏即楚国显氏氏,这主要是依据下寺2号墓及3号墓所出土的有铭器物作出的判断。下寺二号墓出有“楚叔之孙()子倗”器,同墓所出器物中,子倗又作()子倗,下寺三号墓又出土有中姬丹盥盘(匜)各一件,()中姬丹为倗的夫人,可知倗之氏有三种写法:(从,从邑)、(从化,从

10、邑)、(从为,从邑)。这三种写法,其实是同一个氏称氏的写法。先说与,应该是的简写,从到化,是将一正一反的双虎简化为一正一反的双人,这并非一种猜测,我们可以在甲骨文、金文及楚简中找到“虎”字与“人”字通用的例子,如皆字,甲骨文作(甲骨文合集25228)、(甲骨文合集27445);金文作(尹鼎,殷周金文集成2366);楚简中作、高明、涂白奎:古文字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260页。至于,这种写法,仅见一例,应该是蔡国的写法,属中原文化系统,与楚系文字书写风格不同,与左传记载中的楚氏相符。从语音上来讲,“”可通作,读为“”是讲的通的。化为歌部晓母,为是歌部匣母,两字古音相近,化可通作为

11、,如亦作讹。因此可通作,读为,氏即楚显族氏。另外,倗之身份为“楚叔之孙”,下寺8号墓出有“楚叔之孙”以邓之器,和尚岭2号墓有“楚叔之孙”克黄之器葛亮:玫茵堂藏中国铜器有铭部份校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2009年12月11日(,因此,我们将以邓、克黄也视为氏家族的人物。淅川所出土的几件媵器所反映的联姻关系也为氏即氏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如下文表2所示:表2 淅川氏墓葬出土媵器所见联姻关系一览表出土地媵器铭文中所见的女子称谓及其身份所嫁何人铭文所见联姻关系淅川下寺7号墓中妃卫旅簠中妃卫:番女楚叔之孙以邓番国与楚氏联姻淅川下寺7号墓东姬会匜东姬:周宣王之孙,具体国别不明,当为姬姓国楚叔之孙

12、以邓东周王室与楚氏联姻淅川下寺1号墓孟滕姬浴缶孟滕姬:滕女楚叔之孙楚子倗滕国与楚氏联姻淅川下寺2号墓仲姬丹器仲姬丹:蔡女楚叔之孙子倗蔡国与楚氏联姻淅川和尚岭2号墓仲姬敦仲姬:曾女楚叔之孙克黄曾国与楚氏联姻表2中只有下寺与和尚岭墓葬出土有媵器,未曾见徐家岭墓葬出土有媵器,这是因为徐家岭的墓葬毁坏情况严重,要么被大水冲毁,要么被盗掘一空,因此出土器物不多。从传世文献记载及青铜器铭文来看,春秋战国时,楚国的联姻多是楚王与外族的联姻,也有极少的例子,是楚王族与外族的联姻楚国的联姻情况,具体可参张鸿亮:东周楚国联姻考述,江汉考古,2007年第2期,及罗运环:楚国后妃考,江汉考古1985年第3期。从淅川出

13、土媵器所反映的联姻关系看,氏家族与多个国家有联姻关系,如果不是其在楚国的势力特别显赫,这种联姻现象是无法解释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氏即氏的合理性。从出土器物及墓葬规模来看,淅川所发现的这些氏家族人物,以倗的身份最高,为楚之令尹;以邓、克黄的身份次之,大概为上大夫;子受、子孟、子昃等的身份较低,应当只是中下层贵族,这或许是春秋到战国氏家族发展概况的一种反映。二、传世文献所见薳氏(即氏)家族人物上节已经提到,古代典籍记载所见,薳氏即氏,这也为历代学者所认同。仅以左传为例,在左传中记载有大量薳()氏家族的信息,其中氏五人(或六人)、薳氏十人,二者重合者两人,具体如下文表3所示:表3 左传所见薳(

14、)氏家族人物一览表薳氏人物材料出处相关记载相关注解年代及所任官职薳章桓公六年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杨伯峻注:“薳音委,亦可作。潜夫论志士姓云蚡冒生章者,王子无鉤也。通志氏族略云章食邑于,故以命氏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第109页。”楚武王三十五年:楚大夫贾僖公二十七年子玉復治兵于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贾尚幼,后至,不贺。杨伯峻注:“贾,字伯赢,孙叔敖之父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444页。”宣公四年“及令尹子文卒,斗般为令尹,子越为司马。贾为工正,谮子扬(斗般)而杀之,子越为令尹,已(贾)为司马。”楚庄王九年:工正、司马吕臣僖公二十三年“秋,楚成得臣(子玉)

15、帅师伐陈子玉以为之功,使为令尹。叔伯曰:子若国何?”杜预注:“叔伯,楚大夫吕臣也,以为子玉不任令尹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402页。”僖公二十八年(楚令尹)子玉“及连谷而死,”“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吕臣实为令尹,奉己而已,不在民矣。”楚成王四十年:实为令尹艾猎宣公十一年“楚左尹子重侵宋,王待诸郔。令尹艾猎城,使封人虑事,以授司徒。”杨伯峻注:“杜注以为艾猎即孙叔敖,亦即十二年传之敖,而孔疏则引世本谓艾猎为叔敖之兄。两说不同。后人主艾猎、孙叔敖为一人者,谓此年云令尹艾猎,明年云令尹孙叔敖,比年之间,楚令尹不闻两人。主为两人者,谓敖字孙叔,敖既称叔,宜有兄矣。两说不详孰是杨伯峻:春

16、秋左传注,第711页。”楚庄王十六年:令尹孙叔敖宣公十二年闻晋师既济,王欲还,嬖人伍参欲战。令尹孙叔敖弗欲。见上一条注解,孙叔敖,艾猎之弟,或即艾猎。楚庄王十七年:令尹子冯,又称薳子冯、薳子襄公十五年“楚公子午为令尹,公子罢戎为右尹,子冯为大司马。”杨伯峻注:“冯是艾猎之子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1032页。”楚康王二年:大司马襄公十八年楚师伐郑子冯、公子格帅锐师侵费滑、胥糜、献于、雍梁,右回梅山,侵郑东北,至于虫牢而反。”杨伯峻注:“子冯即二十五年传之薳子冯,、薳二字通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12页。”楚康王五年:大司马襄公二十二年復使薳子冯为令尹,公子齮为司马,屈建为莫敖。有宠于薳子者八人,

17、皆无禄而多马。楚康王九年:令尹襄公二十四年“王欲伐之,薳子曰:不可。彼告不叛,且请受盟,而又伐之,伐无罪也。姑归息民,以待其卒。卒而不贰,吾又何求?若犹叛我,无辞,有庸。乃还。”杜注:“薳子,令尹薳子冯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1093页。”襄公二十五年“楚薳子冯卒,屈建为令尹,屈荡为莫傲。”薳启强襄公二十四年“楚子自棘泽还,使薳启强帅师送陈无宇。”楚康王十一年:军事将领昭公元年楚灵王即位,薳罢为令尹,薳启强为太宰。楚郏敖四年:太宰掩,又称薳掩襄公二十五年楚掩为司马。楚康王十二年:司马襄公三十年三十年春,楚公子围杀大司马掩而取其室。楚郏敖二年:大司马薳罢襄公二十七年楚薳罢如晋莅盟,晋侯享之。将出,

18、赋既醉。叔向曰:“薳氏之有后于楚国也,宜载!承君命,不忘敏。子荡将知政矣。敏以事君,必能养民。政其焉往?”杨伯峻注:“子荡即薳罢,不久为楚令尹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1138页。”昭公元年楚灵王即位,薳罢为令尹,薳启强为太宰。楚郏敖四年:令尹薳射昭公五年薳射以繁扬之师,会于夏汭。杜注:“会楚子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1270页。”楚灵王四年:军事将领昭公二十五年楚子使薳射城州屈,复茄人焉。城丘皇,迁訾人焉。楚平王十二年:军事将领薳泄昭公六年徐义楚聘于楚。楚子执之,逃归。惧其叛也,使薳泄伐徐吴人败其师于房钟,获宫厩尹弃疾。(令尹)子荡归罪于薳泄而杀之。杜注:“薳泄,楚大夫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128

19、0页。”楚灵王五年:军事将领薳居昭公十三年(楚灵王)“及即位,夺薳居田。杜注“居,(薳)掩之族。言薳氏所以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1344页。”楚灵王十二年:大夫薳越昭公二十三年楚太子建之母在郹,召吴人而启之。冬十月甲申,吴太子诸樊入郹,取楚夫人与其宝器以归。楚司马薳越追之,不及乃缢于薳澨。”楚平王十年:司马薳固哀公十八年巴人伐楚,围鄾。使(令尹子国)帅师而行。请承,王曰:寝尹、工尹勤先君者也。三月,楚公孙宁(令尹子国)、吴由于、薳固败巴师于鄾,故封子国于析。杨伯峻注:“据定四年传,柏举之役,寝尹吴由于以背受盗戈;鍼尹固为王执燧象,哀十六年传作箴尹固,此时又改官工尹,即薳固也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20、,第1713页。”楚惠王十二年:工尹如表3所示,左传中所见的这些薳氏家族人物,皆身居要职,最高官至令尹,如吕臣、艾猎、敖(或即艾猎)、薳子冯、薳罢;另有大司马(简称司马),如贾、子冯、掩、薳越;太宰,如薳启强;工尹,如薳固;领兵作战的军事将领,如薳射、薳泄等;足可见薳氏家族的显赫。虽然有学者尝试将淅川所发现的氏家族墓葬中的人物与左传中的相关氏人物一一对应,以建立起相应的世系陈伟:淅川下寺二号楚墓墓主及相关问题,江汉考古,1983年第1期。,但在确凿的考古证据被发现之前,这还只能是一种设想。三、出土文献所见氏(薳氏)家族人物另外,在楚简中也包含有一些薳()氏家族的信息,具体如下文表4所示:表4

21、楚简所见薳()家族人物一览表资料出处相关简文相关人物新蔡葛陵1号墓竹简甲三3431:(薳)己之述(遂)刏於,辰社,二豭,祷二己包山2号墓竹简简28:八月甲戌之日,尹之司敗邭叴夷受幾,辛巳之日不將尹之邑公遠(薳)忻、莫囂(敖)遠(薳)以廷,阩門有敗。逺忻、逺简56:九月葵丑之日,喜君之司败逺受幾逺简89:八月己酉之日,逺乙讼司衣之州人苛逺乙简90:九月甲辰之日,繁丘少司败逺逺包山简164:邓人逺逺包山简193:乙丑,阳陵人逺從志逺從志包山简中有逺氏,刘信芳、田成方以为即楚薳氏,刘信芳:包山楚简中的几支楚公族试析,江汉论坛,1995年第1期;田成方:考古资料中的楚薳氏宗族及其谱系探析,武汉大学简帛

22、网2009年6月9日(从之。楚简中有()氏,亦有逺(薳)氏,两种写法同用,恰与传世文献中、薳同用相吻合。表4中所见人物,己为有采邑的贵族或官吏;逺忻为尹之邑公、逺为尹之莫敖,莫敖为楚国官名,见于左传等史籍记载。原为楚国最高官职,后地位逐渐降低,渐渐与司马同。包山简中的莫敖受尹统辖,位卑权小,已非左传中所载的位高权重的莫敖了都是尹的属官;逺为喜君之司败;逺为繁丘之少司败;逺乙、逺、逺從志都没有官职,应为庶民。从表4中所透露的信息来看,与春秋时的显赫相比,薳()氏家族到战国时,已经衰败了。四、余论前两节主要是就出土资料及传世文献中所见的薳()氏家族的资料进行了梳理,最后关于薳()氏家族家族,还需要

23、补充的一点是,作氏称讲时,可通薳,但作地名讲时,地与薳地则是不同的概念。通志氏族略有言:“薳章食邑于薳,故以命氏通志二十略氏族略,中华书局,1995年,第91页。”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载,楚司马薳越“缢於薳澨。”薳澨可能是薳氏的封邑所在,据相关考证,薳澨是在湖北省京山县西百余里汉水东岸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1447页。,薳地很可能是在京山一带张亚初:淅川下寺二号墓的墓主、年代与一号墓编钟的名称问题,文物,1985年第4期。.。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载“子玉复治兵于。”杨伯峻注:“,楚邑,不详今所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444页。”据淅川所出铭文,可知,除作氏讲外,还作地名讲。可以参考以下两个例子:1、夫人鼎肩铭两周49字,其释文为:夫人择其吉金,作铸迅鼎,以和御汤,长万其吉,用寿无疆。大尹作之,后民勿忘。2、包山简98:十月辛丑之日,鄦以讼邸昜君之人公番申以债。夫人鼎出土于淅川徐家岭11号墓,铭文中有“大尹,”应为地的长官。包山简98中有公,李零以为,淅川下寺、和尚岭和徐家岭楚墓为楚蒍(或薳)氏墓,这里的“公”应即该地所设县公李零:读楚系简帛文字编,出土文献研究第5集,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46页。刘信芳认为,这里的“”为“邸昜君”私邑刘信芳:包山楚简解诂,艺文印书馆,2003年,第92页。根据淅川楚墓所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