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形模式讲座_第1页
雁形模式讲座_第2页
雁形模式讲座_第3页
雁形模式讲座_第4页
雁形模式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讲座专题讲座 “雁行模式雁行模式” (Wide-Geese Flying Pattern) 在在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实践中的应用实践中的应用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苏苏 华华秋天到了秋天到了 秋天到了,秋天到了, 叶子黄了,叶子黄了,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群大雁往南飞, 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人字, 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一字。鸟瞰地球鸟瞰地球 雁群排列成雁群排列成V(人人)字形,当字形,当头头雁鸟展雁鸟展翅拍打时,造成其它的雁鸟立刻跟进,整个翅拍打时,造成其它的雁鸟立刻跟进,整个鸟群抬升。借着鸟群抬升。借着V字队形,整个雁群比每只字队形,整个雁群比每只雁鸟单飞时,至少增加了

2、七十一个百分比的雁鸟单飞时,至少增加了七十一个百分比的飞行距离。飞行距离。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理论 “雁行模式雁行模式”( Wide-Geese Flying Pattern)又称又称“雁行雁行理理论论”、“雁行雁行机制机制”、“飞飞雁雁模式模式”、“雁行形态雁行形态”和和“产业的雁产业的雁行形态发展论行形态发展论”。 “雁行模式雁行模式”理论是现代产业转移理论理论是现代产业转移理论的渊源。的渊源。 一、雁行形态理论的产生及内涵一、雁行形态理论的产生及内涵 学者们都认同日本著名经济学家赤松要学者们都认同日本著名经济学家赤松要博士是雁行形态理论的首创者,但在该理论博士是雁行形态理论的首创者,但在该理

3、论形成的时间及其标志物等问题上说法不一。形成的时间及其标志物等问题上说法不一。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小岛清认为,该理论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小岛清认为,该理论是赤松要于是赤松要于1935年在他所撰写的论文年在他所撰写的论文我国我国羊毛工业品的贸易趋势羊毛工业品的贸易趋势中提出的。中提出的。赤松要赤松要生平生平 (1896年 1974年) 生于日本福冈县生于日本福冈县,日本经济学家日本经济学家,被认被认为是日本经济政策学的第一人为是日本经济政策学的第一人。 1921年毕业于东京商科大学(今一桥大年毕业于东京商科大学(今一桥大学)经济学系学)经济学系,至名古屋高等商业学校(今至名古屋高等商业学校(今名古屋大

4、学经济学系)担任讲师。名古屋大学经济学系)担任讲师。1944年取年取得东京商科大学经济学博士。得东京商科大学经济学博士。 (一)雁行形态理论的产生、原形和引申形(一)雁行形态理论的产生、原形和引申形 “雁行模式雁行模式”论由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论由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于于 20 世纪世纪 30 年代首先提出。起初主要用于年代首先提出。起初主要用于描述日本国内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战后,描述日本国内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战后,赤松要本人及一些著名学者如小岛清、渡边赤松要本人及一些著名学者如小岛清、渡边利夫等深化和拓展了这一学说利夫等深化和拓展了这一学说。1. 1. 雁行形态理论的产生雁行形态理论的产生

5、赤松要赤松要 在在20 世纪世纪 30 年代,对明治维新年代,对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棉纺织工业史进行了研究和实证分以来日本棉纺织工业史进行了研究和实证分析,发现日本棉纺织业的发展经历了析,发现日本棉纺织业的发展经历了“国外国外进口进口国内加工生产国内加工生产向国外出口向国外出口”三三个阶段。他把这三个阶段称之为个阶段。他把这三个阶段称之为“雁行形态雁行形态”,因为这一过程在图表上呈倒,因为这一过程在图表上呈倒“V”型,型,像三只大雁排成飞行雁阵。这是像三只大雁排成飞行雁阵。这是“雁行形态雁行形态的基本型的基本型”。日本纺织业的发展历程日本纺织业的发展历程 纺织业是日本制造业现代经济增长的入口纺织业

6、是日本制造业现代经济增长的入口处。世界各国的现代经济增长,就制造业而言处。世界各国的现代经济增长,就制造业而言,最先得到发展的大体是纺织和食品这两个行,最先得到发展的大体是纺织和食品这两个行业。业。 可以说,从明治维新至可以说,从明治维新至20世纪世纪30年代前年代前后,后,日本制造业日本制造业以纺织业为主体。以纺织业为主体。“纺织业是纺织业是日本工业化的女神日本工业化的女神”。此时日本的纺织业,取。此时日本的纺织业,取代了英国纺织业在全球的地位,成为世界最大代了英国纺织业在全球的地位,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赤松要的结论:赤松要的结论: 即日本某一产业的发

7、展即日本某一产业的发展“通常依次经过进口通常依次经过进口、生产和出口等各个时期、生产和出口等各个时期,据此我们可将一据此我们可将一产业的进口、生产和出口的雁行发展定式化产业的进口、生产和出口的雁行发展定式化”。这是雁行形态假说提出的最初表述。这是雁行形态假说提出的最初表述。 随着研究的深入,随着研究的深入,“雁行形态雁行形态”论被用于论被用于说明一国国内不同产业的兴衰变化过程,即说明一国国内不同产业的兴衰变化过程,即主导产业的更替主导产业的更替。 小岛清的小岛清的“边际产业转移边际产业转移”理论理论 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处于或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处于或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将

8、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 依次进行,并以依次进行,并以“边际产业转移边际产业转移”来概括具体产业比较优势来概括具体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解释产业转移以及产业转移引的动态变化,解释产业转移以及产业转移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国际性变动。起的产业结构的国际性变动。2. 2. 雁行形态的阶段划分雁行形态的阶段划分 (1)五阶段说五阶段说( 山泽逸平山泽逸平) 即即 引进引进进口替代进口替代出口成长出口成长成熟成熟逆进口五个阶段逆进口五个阶段。 (2)四阶段说四阶段说(松石达彦松石达彦) 即即消费品进口阶段消费品进口阶段消费品的进口替代消费品的进口替代消费品的出口、资本品的进口替代消费品的出口、资本品的进口替

9、代消费品消费品出口减少、资本品开始出口阶段出口减少、资本品开始出口阶段3.3.雁行形态的原形和引申形雁行形态的原形和引申形 根根据小岛清研究,赤松要曾将雁行形态据小岛清研究,赤松要曾将雁行形态分为原形和两个引申形。分为原形和两个引申形。三个模型三个模型 模型模型1(基本(基本 原形)原形) 后起国特定产业的生命周期一般由三个阶段后起国特定产业的生命周期一般由三个阶段构成。即:进口构成。即:进口 国内生产(进口替代)国内生产(进口替代) 出口。出口。三个模型三个模型 模型模型2(变形(变形1 引申形态引申形态A) 国内各产业生命周期均经过上述各阶段,但次序由国内各产业生命周期均经过上述各阶段,但

10、次序由消费资料生产转向生产资料生产,或由轻工业转向消费资料生产转向生产资料生产,或由轻工业转向重工业,进而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重工业,进而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 模型模型3(变形(变形2 引申形态引申形态B) 随比较优势动态变化,通过直接投资等方式在国际随比较优势动态变化,通过直接投资等方式在国际间出现产业转移。间出现产业转移。 小岛清依次称上述原形、引申形态小岛清依次称上述原形、引申形态A和和引申形态引申形态B,分别为分别为: “生产的效率化生产的效率化” “生产的多样化、高度化生产的多样化、高度化” “生产的国际传导生产的国际传导” 。(二)(二) 雁行形态理论的内涵雁行形态理论的内涵 1.

11、 雁行形态理论所主张的是一种建立在动态雁行形态理论所主张的是一种建立在动态比较优势原则基础上的追赶型经济发展模式比较优势原则基础上的追赶型经济发展模式。 2. 雁行形态理论主张在投资国与被投资国之雁行形态理论主张在投资国与被投资国之间实施动态的产业转移。间实施动态的产业转移。 3. 雁行形态理论主张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垂直雁行形态理论主张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垂直分工。分工。雁行模式包括了三个层面的雁形发展雁行模式包括了三个层面的雁形发展: : 一一是是后进国可以通过经贸关系学习先进国的后进国可以通过经贸关系学习先进国的经验,并吸收其资本和技术,以建立现代工经验,并吸收其资本和技术,以建立现代工业,实现

12、业,实现 本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本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二二是是通过产业的国家间转移和传递实现区域通过产业的国家间转移和传递实现区域经经 济的雁形发展济的雁形发展; 三三是是世界经济的兴衰交替也是雁形发展一种世界经济的兴衰交替也是雁形发展一种形式。形式。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区别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区别二、雁行模式在产业转移实践中的运用二、雁行模式在产业转移实践中的运用 20 世纪世纪 70 年代以来,年代以来,“雁行模式雁行模式”理论成为日理论成为日本向本向 ANIES(亚洲新兴工业国和地区)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和地区)和 ASEAN(东盟国家和地区,主要指印尼、泰国、菲律宾、马来东盟国家和地

13、区,主要指印尼、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四国)以及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带西亚四国)以及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带动相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根据。动相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根据。 Asia Newly Industrialized Economies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产业转移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

14、 它是一个包含国际间与地区间投资与贸易活它是一个包含国际间与地区间投资与贸易活动的综合性的要素与商品流动过程,是国际间动的综合性的要素与商品流动过程,是国际间或地区间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转移或地区间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转移国或地区与转移对象国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或地区与转移对象国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陈建军,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陈建军,2002a)。)。(一)东亚(一)东亚“雁行模式雁行模式”的发展与演变的发展与演变 东亚东亚“雁行模式雁行模式”客观地说明了东亚这客观地说明了东亚这一国际区域中产业先行国一国际区域中产业先行国(或地区或地区)与后起国与后起国(

15、或地区或地区)之间一种梯级的产业传递和吸纳的动之间一种梯级的产业传递和吸纳的动态过程。态过程。 20 世纪世纪 60 年代至年代至 90 年代初期,东亚各年代初期,东亚各国经济不同阶段一次相继起飞,形成了一个国经济不同阶段一次相继起飞,形成了一个产业转移和传递的东亚分工模式产业转移和传递的东亚分工模式-“雁形模雁形模式式”。世界银行。世界银行 1984 年的一份报告将东亚年的一份报告将东亚地区经济的这种持续、高速增长称为地区经济的这种持续、高速增长称为“东亚东亚奇迹奇迹”。 东亚东亚“雁行模式雁行模式”日本领头雁日本领头雁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雁翼)(雁翼)马来西亚

16、、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雁尾)(雁尾)(一)东亚(一)东亚“雁行模式雁行模式”的本质特征的本质特征 “雁行模式雁行模式”(主要指(主要指“国际版的国际版的雁雁行模式行模式”,即派生型,即派生型 II)的本质特征在于)的本质特征在于,先进国家(地区)向后进国家(地区)梯,先进国家(地区)向后进国家(地区)梯次转移产业并相继实现产业结构转换,并在次转移产业并相继实现产业结构转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垂直型国际分工。此基础上形成了垂直型国际分工。20 世纪世纪 80 年代中期后年代中期后 美国美国日本(创造性、日本(创造性、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17、美国、日本美国、日本ANIES(标准化资本、技术密(标准化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集型产业)日、美、日、美、ANIES东盟东盟四国(劳动密集、部分四国(劳动密集、部分资本密集、低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低技术密集型产业)型产业) 20 世纪世纪 70 年代年代 美国美国日本(技术密集日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型产业)美国、日本美国、日本ANIES(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美、日、美、日、ANIES东盟东盟四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四国(劳动密集型产业)20 世纪世纪 60 年代年代 美国美国日本(技术密集型)日本(技术密集型)美国、日本美国、日本ANIES(劳动密集型、(劳动密集型、部分资本密集型产

18、业)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20 世纪世纪 50 年代年代 美国美国日本(资本密集型产业)日本(资本密集型产业)2.2.东亚东亚“雁行模式雁行模式”成因分析成因分析(1)“雁行模式雁行模式”产生的前提条件产生的前提条件 首先从东亚各国(地区)来看,之所以能出现首先从东亚各国(地区)来看,之所以能出现“雁行雁行”式的工业化浪潮,与三个条件是分不开式的工业化浪潮,与三个条件是分不开的。的。 其次,东亚经济的其次,东亚经济的“隐性成员隐性成员”美国的存在,美国的存在,对于对于“雁行模式雁行模式”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 2)“雁行模式雁行模式”产生的动因产生的动因 从先发国家

19、和地区的角度来看:日本对从先发国家和地区的角度来看:日本对东亚的产业转移是东亚的产业转移是“雁行模式雁行模式”形成的起点形成的起点,ANIES 由起初单纯的接受转移变成后来的由起初单纯的接受转移变成后来的“二传手二传手”。 从后发国家和地区角度来看:从后发国家和地区角度来看:ANIES、ASEAN 以及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所采取的出以及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所采取的出口导向型政策是口导向型政策是“雁行模式雁行模式”形成的重要原形成的重要原因。因。3. 3. 东亚东亚“雁行模式雁行模式”的局限性的局限性 首先,日本首先,日本“领头雁领头雁”的作用日见乏力。的作用日见乏力。 其次,产业转移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20、其次,产业转移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再次,后发国家(地区)之间出现了再次,后发国家(地区)之间出现了“产业结产业结 构同构化构同构化”。 最后,过分依赖外部市场。最后,过分依赖外部市场。日本首雁效应的衰落日本首雁效应的衰落 (1)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步骤减缓)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步骤减缓 (2)日本国内经济的动荡和持续疲软日本国内经济的动荡和持续疲软 (3)日元汇率走势不稳)日元汇率走势不稳(二)(二)“雁行模式雁行模式”与中国的产业区域转移与中国的产业区域转移 长期以来,中国东部尤其是部分沿海地区在长期以来,中国东部尤其是部分沿海地区在全国建筑了以自己为核心的全国建筑了以自己为核心的“雁形分工体系

21、雁形分工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雁形模式雁形模式”。这种模。这种模式是以东部为雁头,中部为雁身,西部为雁尾式是以东部为雁头,中部为雁身,西部为雁尾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经济发展模式。 年年度度地域地域 197819781980198019851985198819881990199019951995全国全国379379460460853853135513551634163448544854东部东部48348359759711131113182718272080208071047104中部中部311311390390716716110811081268126836913691西部西部2552553153155655658228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