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故乡教案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故乡教案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故乡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创作时代背景,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对封建制度的决绝的摒弃态度。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教学难点】结合创作时代背景,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对封
2、建制度的决绝的摒弃态度。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学生说说学过的鲁迅的小说中,不变的元素是什么。互动两轮,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答案:鲁镇。(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问,学生独立思考,回顾:结合所学小说谈谈鲁镇在鲁迅的小说中的意义。(明确: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同时为人物活动和故事情节进展提供了空间。)2、同桌讨论,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事的?(明确:插叙。有关于主要人物的主次事件,在叙述主要事件中穿插次要事件。)(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1、独立思考,回顾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明确:与人物相关事件从每一件事中提取人物的性格特征整
3、合)2、教师示范以此思路分析少年闰土的形象。3、同桌合作,分析中年闰土的人物形象。(明确:生活贫苦、内心麻木,坚守封建礼教,没有主动改变自身状态的中年底层农民。)4、小组合作:为什么闰土会从一个天真聪明机智果敢的少年变成一个麻木落魄的中年人?(明确:外部原因动荡的时局,统治阶级的压迫;内部原因闰土自己的性格使然;闰土自身性格的形成深受封建制度浸染以及所处的社会时代的影响。)(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小组讨论,如何理解“我知道我在走我的路”?鲁镇在这篇文章中又有怎样的意义?(明确:这句话采用了双关的修辞。一方面“路”指的是作者一家离开的水路,另一方面指的是作者正在走的思想的路,即摒弃旧社会旧制度的
4、民主科学的路,鲁镇在鲁迅的小说中一直是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地区,在本文中,鲁镇就是封建思想及制度的象征,作者离开鲁镇再不回来,代表着与封建思想及制度的决裂。)(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作业:从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中,有哪些能凸显主旨,突出人物形象?课下独立思考。下节课分享。五、教学反思若想深刻了解本文内涵,把握本文情感,须对鲁迅先生个人生平以及时代背景有一定地了解,在这个问题地处理上,可以预先留下预习任务,让学生先对此进行材料收集和分享,在导入环节讨论故乡教案2教学目标:1、明确小说的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2、通过故乡的学习,把握文中的人
5、物、故事情节和环境;3、把握小说主题。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情节的把握;2、语言、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的方法;难点:3、小说主题的探讨教学时数:三课时(其中,第一课时主要是预习与朗读,二、三课时分析与探讨,解读课文)教学过程:1、导语:小学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少年闰土,它是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顺便回顾一下鲁迅及其作品。2、讲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3、情节的把握:(1)以“故乡、故乡、故乡”来简单梳理,其中横线上添一个动词。(2)用一个动词来归纳全文内容,哪一个词好呢?“变”!自然引出下面的内容。4、环境描写:回故乡所见到的景象与记忆中的进行对比,并
6、说明其作用。5、人物的把握:写了哪些人物的变化?具体有怎样的变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A、“闰土”:把少年和中年的闰土从四个方面进行对比,把握闰土的“变”。(1)外貌:(2)动作:(3)对“我”的态度:(4)对“生活”的态度:结论:闰土是在生活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劳苦民众的代表。B、杨二嫂:(1)外貌:(2)职业与性格:结论:杨二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C、“我”的形象及其意义(1)我的思想感情怎么样?(2)怎样对待闰土?(3)怎样对待故乡及其人物的变化?结论: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_形象。6、重点段落的赏读与理解:(1)最后五段,尤其最后一段的后面一句,体会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
7、(2)描写捕鸟一段,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7、小说主题探讨(1)“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扼杀;(2)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3)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8、作业:(1)课后练习三、四两题;(2)配套的资料。故乡教案3一、教材分析及指导思想如何不把语文教学扁平化?如何体现小说教学的层次性?如何体现语文教学的初高中衔接?如何在文体教学中既体现“类”的知识,又体现出“这一文本”的独特性?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是我们着手初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故乡是一篇小说,这是它的文体属性。但是,我们在进行故乡
8、的教学时,必须超越小说的共性,发掘其个性特点。小说的主要特点在于虚构,其虚构体现在两个方面:选材及表现手法上。设计怎样的故事情节,刻画怎样的人物形象,表现什么样的社会生活主题,是作家在内容上的考量。而从什么样的视角去叙述,用什么样的语调去陈述,故事从何处开始,运用什么样的构思,将庞杂的社会生活内容纳入笔端,采用什么样的写法,构筑怎样的环境氛围来刻画人物形象,则是作家在艺术手段上的匠心。小说在内容的选择上,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的独特性,是我们进入初三之后在小说教学上必须要考虑的。故乡一文,从内容上看,描写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将近30年中,江南小镇及广大农村在动荡中,尤其是在外来经济入侵中,中
9、国社会中的农民及城镇小私有者迅速破产的社会现实,并由此而带来愚昧的麻木、精神的堕落、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冷漠造成的.令人窒息的社会氛围。这种急剧的变化被艺术家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统纳于笔端,在自然环境上的对比,在社会环境上的对比,在人物形象上的对比,人物形象自身的前后特点的对比,在叙述者的心境上的对比,将整个社会的变化做了广泛的反映。这是作家在艺术上的独特匠心。这篇小说的语言简练而收敛,沉郁而冷静,幽默中透着揶揄,悲哀中而不失希望,是鲁迅独特的语言风格。当然,这是比较深邃的,只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一点点,就是研读鲁迅小说好的开端,也是为学生今后接触鲁迅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教学目标在进行小说共有知
10、识复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故乡采用“对比”的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在探究中感受“对比”这一艺术手法在小说人物设置、人物形象刻画、社会环境描写、叙述者心境的变化中的作用;进而掌握小说的主题思想的深刻性。感受这篇小说在语言上的特点:简练而收敛,沉郁而冷静,幽默中透着揶揄,悲哀中而不失希望。写作训练:学习运用“对比”这一艺术手法表现社会或某个人的“变化”上。三、教学重点小说主题的探讨。研习“对比”手法在小说中的独特运用。鲁迅小说语言的特点。四、教学设想自主预读:初三学生,可以自行解决字词积累、小说内容的大致感知,可以自行复习以前学过的小说的基本常识,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去了解小说创作的相关背景资料。
11、课堂上主要采用探究法:老师抛出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去感受、理解“对比”的艺术手法在这篇小说的独特作用,从而了解、体会鲁迅小说的独特艺术价值。长文短教,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争取一课时上完。五、教学流程设计导入:检查预习。学生回顾下列知识:一篇小说必须具备哪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人物是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心理、行动、语言描写,以及正面、侧面描写。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_、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尾声。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
12、然环境;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时代背景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政权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这篇小说是鲁迅在1919年12月初,回故乡接母亲时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感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思路。默读课文,熟悉课文,思考小说的线索,情节结构。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渐近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交代了时间、
13、地点、回家原因及心情。“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感受:老屋的寂寥,决定搬家。“杨二嫂”的变化。闰土的变化。“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寄托于下一代。研读课文:找变化,说对比。人物形象人物设置上的对比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在这些人物中,其中哪些人物刻画得较详细?文中塑造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水生、宏儿;其中闰土、杨二嫂、“我”,刻画得比较详细。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用一两句生动的话对人物作一评价。人物自身的前后对比:外形、神情、语言、动作、境况。人物关系的对比:少年闰土与“我”、中年闰土与“我”;闰土与“我”同“杨二嫂”与“我”,青年杨二嫂与老年杨二嫂;少年闰土与“我”同宏儿与水生。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的前后对比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的语句,并说说它的作用。12段:明朗、美丽、令人神往,2段:晦暗、萧条、令人悲凉。社会环境的前后对比叙述者心境的前后对比对故乡的感受、对社会的感受、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对过去与未来的感受。深入研讨:动荡中的社会,破产中的农村引导学生在上述“对比”探究中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探讨茅盾先生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反映辛亥革命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床教学课件题目
- 新解读《GB-T 36436-2018信息技术 学习、教育和培训 简单课程编列XML绑定》
- 乐器英文课件游戏教学
- 防爆电气培训
- 生管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4车队汽车出租合同
-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腹痛急救护理查房
- 2025年注册会计师(CPA)考试 会计科目核心考点冲刺试卷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冲刺模拟试卷2025
- 动静脉内瘘感染护理查房记录
- 2024年益阳安化县医疗卫生单位招聘考试真题
- 《金色的鱼钩》学生版
- 四川省达川市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标准)强奸私了协议书
- 2025年电梯安全管理员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福建省港口市场规模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赛码考试题库
- 2025年餐饮经理人岗位胜任力评估试题及答案
- 中石化班组管理办法
- 肿瘤患者健康宣教
-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