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案一鉴赏散文主旨微点突破一 局部内容要点概括局部内容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内容要点,也指概括多个段落(层次)内容要点;主要针对局部概括。包括特点概括题(以概括散文中的人、物、环境、某种类型、某一方面特点为中心)、段(层)意概括题和因果探寻题。设问方式1(2018天津高考)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2(2016天津高考)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3(2015山东高考)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2015天津高考)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云和梯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5具有怎样的特点?6结合全文,概括“”的具体内容。1特点概括类解题方法(
2、1)解答方法直接摘录词句法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词句,确定题目的答案在文中的具体呈现,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句或从文中摘取重要词语的组合。拼接改写法提取文章中的一些词句,通过拼接并改写的方式重新组合来回答问题的一种方法。解答这类题目一般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要点,但不能直接作答,其答案一般是文中词句意思的组合变换。综合句意(层意)法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段),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概括出内容要点。分析句子关系,理出答案要点。在确定答题的大致区间之后,对相关内容的句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按
3、要求从中提取答案的要点。研读意义(象)组合,概括文段大意。就是要研究段落内容的意义(象)组成,对文段的信息进行抽象归纳。(2)步骤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方向。明确题干指向,确定回归原文筛选的方向。第二步梳理原文,确定区域,摘录题干所涉及的关键词句。第三步概括区域内的文字,抓其本质,分类概括。2段(层)意概括类解题方法(1)解答方法摘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章(段落)的开头或结尾或中间。尤其要注意其中抒情或议论性(表明作者观点、态度、倾向)的句子。归纳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合并法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
4、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舍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2)步骤摘取合并舍取整合。3因果探寻类解题方法(1)解答方法辨明因果关系很多散文,作家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种道理。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命题的“果”。这个“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近远结合原则就是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凡是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要点密集的地方,所以要“就近”。其他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语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就要适当扩
5、大搜索范围。“显”“隐”结合原则既要注意显性要点,又要注意挖掘隐性要点。“隐性要点”往往隐含在较含蓄的叙述和描写之中。(2)步骤因题干问法灵活,没有固定的答题模式,可用“因为”这种分条列项形式组织。具体要点可引述、整合、概括等。教材演示速读散文荷塘月色,回答问题。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在所描写的四幅画面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概括每幅画面的内容及其特征。(6分)答:_剖析先审读题干,明确概括的区域为文章二至六段。阅读这些段落,可知概括对象分别是小径、荷塘、月色和荷塘四周的景物;再进一步读文,勾画重要词句,包括景物意象、修饰语等;最后分别概括每幅画面,列举景物意象,归纳其特点。答案第一幅画面:月下小径
6、。写了小煤屑路和许多树,具有幽僻、寂寞的特点。第二幅画面:月下荷塘。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具有幽静、淡雅的特点。第三幅画面:荷塘月色。写了月光、青雾、树影,具有朦胧、缥缈的特点。第四幅画面:荷塘四面。写了树色、树姿、远山、蝉声、蛙声,具有阴沉、模糊的特点。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题目。芦草之思王巨才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词中经常提到它,足见在骚人墨客心目间,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镜头里、画面上、诗词文章中,只要有了那么几束临风摇曳的花穗,立马便活泛、生动、爽朗、辽远起来。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
7、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不需费工费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之为“草”,这并无轻忽的意思,反而多了几分亲近。去年冬天,我得了一种俗称“打嗝”的毛病,虽无关紧要,却顽缠,麻烦,闹得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为此想过不少法子憋气深呼吸,大口吞咽热水,筷头轻触咽喉诱使作呕等,逐一试过,都不管用。去医院就诊,说是腹腔横膈肌痉挛所致,用过一些药,也没明显效果。恰在那时,老家有人打电话过来,没讲几句便听出蹊跷,说,是打嗝啊,告诉你个偏方,准行。也是病急乱投医吧,将信将疑照记下来:芦根、柿蒂、竹茹各10克,丁香6克。到中药房,坐堂医生看了,说治呃逆吧,可以试试。不想这一试,也就十来副汤药,那饿鬼般纠缠不休的病魔竟
8、然真就被制服了。民间偏方中,芦根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虽不值钱,却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医人无数,应算一大功德。芦草每年四月发育新枝,端午前后,正是叶片舒展、生长旺盛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摘下来,束成小把,拿到城里头换钱。过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我家人多费事,端午的头天就得开始准备,要把软米(糜子)、大枣、芦叶、马莲条分别盛到瓦盆里泡好。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便端一小凳,坐在这些水淋淋的盆具间,像一位老道的艺术家,开始了熟练的操作。包粽子说难不难,但真要把它包得大头尖尾、见棱见角按母亲的说法要“俊模俊样”也不容易。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先
9、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这期间,左手是无法动作的,全靠右手和牙齿的灵巧配合。我试过几次,不是漏米,就是散架。母亲说,你们要都会,早不要我了。母亲做的粽子个儿大,每个有二两重,味道清香,冷热可食,冷吃比热吃更好,爽口,筋道。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无论“稻香村”的还是“宫颐府”的,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这常让我想到千年以前在洛阳为官的吴中张翰因“莼鲈之思”而怅然若失的慨叹。深秋季节,芦草成熟,寒风过后,芦叶尽落,此时也正是农闲时间,勤快的庄户人便把野地里的芦秆
10、收割回来,破成篾子,或自己动手,或请专门的篾匠编织成炕席,除自家用外,还扛到集市出售。这编席子也算得上个技术活,不是谁都干得了的。心灵手巧的,编出的席子平整细密,色泽光洁,手艺不好的,做出的活粗粗糙糙,松紧不一,两者价钱相差很远。那时的瓦窑堡无论城乡,家家住窑洞,户户有炕,席子是少不了的。城里人过年,即使光景差些的,也要刷窑洞,换窗纸,买年画,贴对联,到年三十,生熟茶饭料理就绪,就换上新买的炕席,满窑洞顿时给衬托得豁亮起来,人们的心情自然也振奋了好多。正因此,年节的农贸市场上,席子成了抢手货。城门外的河滩上,看成色的,量尺寸的,谈价钱的,人来人往,煞是热闹。农民由此有了一笔额外收入,一年的油盐
11、钱和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通常的娱乐方式除了唱曲子、听古朝、闹秧歌之外,每到农闲时节逢集赶会时,还会有自乐性质的“道情”班子哄场助兴。每个班子八九人,都是地地道道喜欢热闹而又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农民。演出时不化妆,以说唱为主,同一表演者可扮演不同角色,却也能把剧情演绎得跌宕有致、声情并茂。乐器道具因陋就简,一块头帕代表小姐,一柄扇子就是秀才,锣锣鼓鼓,三弦胡琴,都是自制的。其中有一种叫作“管子”的乐器,就是用苇秆做成的。管子类似洞箫,长短只有一尺,也是七孔,另按顶端的一个“咪子”,便可随剧情变化吹奏出或雄浑激越或悠扬委婉的不同曲调。这管子音色
12、清亮,传声远,在整个乐队中起引领作用,山背后、沟道里的行人,听见管子的声音就知道有道情演出。芦草生命力强,耐瘠薄,但性喜阴湿,在干旱的陕北高原也只有山坡背阴处和沟底河湾里才偶一可见。那些零零散散生长于荒山野地的芦草,虽不入大师法眼,在杜甫、范仲淹写于陕北的羌村三首和渔家傲中也没有留下些许踪影,但却在艰辛岁月里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给家乡父老那么多帮助,那么多便利,也为我寂寞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乐趣,我是应该写写它的。我对它情有独钟,常常感念它,一如感念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老乡亲。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会思想的芦草。但不是每一个会思想的人都有芦草的飒爽、慷慨。(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虽然简短,却充满诗意,直接点明了写作对象家乡的芦草,也引出了下文“芦草,即芦苇”的介绍。b文中作者写自己得了一种“打嗝”的毛病,是为了引出关于用芦根治病的描写,从而突出芦草的价值。c文章第四段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对母亲端午节包粽子进行了详细描写,突出了母亲的勤劳,也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d“人是会思想的芦草”,作者在文末引用了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的这句话,由对芦草的赞美过渡到对人的赞美。e作者对家乡的芦草情有独钟,因为芦草在艰辛岁月里给作者家乡的父老乡亲提供了很多帮助,也让作者的童年生活变得充满乐趣。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
14、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c项,手法错误,对母亲包粽子的描写没有使用神态描写。d项,情感理解错误,“由对芦草的赞美过渡到对人的赞美”有误,前文的内容已融入了对人的赞美。2四至七段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芦草的?请简要概括。(6分)答:_答案四个方面:(1)芦叶可以包粽。(2)芦秆可以编炕席。(3)芦秆可以做一种叫作“管子”的乐器。(4)芦草有顽强的生命力。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这四段文字是从不同角度描写芦草的,首先阅读四至七段,逐段概括其内容要点。然后找到描写芦草的语句或段落,尤其要注意每一段的首句,从几个方面筛选有关描写芦草的语句,并要注意落脚点应
15、在“芦草”上。第四段,“芦草每年四月发育新枝,端午前后,正是叶片舒展、生长旺盛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摘下来,束成小把,拿到城里头换钱。过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第五段,“深秋季节,芦草成熟,寒风过后,芦叶尽落,此时也正是农闲时间,勤快的庄户人便把野地里的芦秆收割回来,破成篾子,或自己动手,或请专门的篾匠编织成炕席,除自家用外,还扛到集市出售”。第六段,“其中有一种叫作管子的乐器,就是用苇秆做成的。管子类似洞箫,长短只有一尺,也是七孔,另按顶端的一个咪子,便可随剧情变化吹奏出或雄浑激越或悠扬委婉的不同曲调”。第七段,“芦草生命力强,耐瘠薄,但性喜阴湿,在干旱的陕北高原也只
16、有山坡背阴处和沟底河湾里才偶一可见。那些零零散散生长于荒山野地的芦草”。综合以上语句,可以分别从芦叶可以包粽,芦秆可以编炕席,芦秆可以做一种叫作“管子”的乐器,芦草有顽强的生命力这四个方面概括。组织答案时要力求文字准确、简洁。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篇散文主题的理解。(6分)答:_答案赞颂了家乡芦草的平凡和伟大,并以此赞扬家乡人民的平凡和伟大。“芦草”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但竟然能治打嗝,能包粽子,能编席子,能做乐器,可见其虽平凡但却很有用处,能使家乡人的生活过得更好。作者写芦草也是在写家乡父老,因为他们和芦草一样,勤劳、智慧、飒爽、慷慨、生命力顽强。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题的能力。从标题看,
17、本文就是一篇咏物散文,咏物多用来喻人,所以主题一定是“赞颂芦草的用此表达”,至于具体赞颂了芦草的什么品质,则可以在文中找到。要阐述对主题的理解,可以抓住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来理解,第一段由秋风、霜叶想起了家乡的芦草;第二段由芦草想到相关的诗句,写它的普通与乡人的亲近;第三段写芦根能治打嗝,流露出对它的赞美;第四段写芦叶可以包粽子;第五段写芦秆可以编炕席,乡人可增加收入;第六段写芦秆可以做叫“管子”的乐器,增加文娱乐趣;第七段写芦草有顽强的生命力;第八、九段写作者感慨“不是每一个会思想的人都有芦草的飒爽、慷慨”。还要注意表露作者观点的句子,如文本倒数第三段中说“在艰辛岁月里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给家乡
18、父老那么多帮助,那么多便利,也为我寂寞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乐趣,我是应该写写它的。我对它情有独钟,常常感念它,一如感念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老乡亲”。据此组织答案即可。微点突破二 概括中心意思概括散文中心意思,包含两点:一是文本思想意义的概括,二是作者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设问方式1(2014湖南高考)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2014大纲卷)“雨”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听雨”让他明白了什么道理?请根据全文进行分析。3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绪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篇散文的主题的理解。概括中心意思“四方法”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
19、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2分析首尾法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4因文而异法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做出评价,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某种感悟。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
20、生活或社会的揭示或评价。答题模板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等),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感情。教材演示速读记念刘和珍君,完成问题。请概括本文的主旨。(6分)答:_剖析鲁迅在文中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愤怒地控诉段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反动文人卑劣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表达了他的悲哀和尊敬。作者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方式,另一方面颂扬了“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后继者“更奋然而前行”。答案文章通过悼念刘和珍等人,深刻地揭露了北洋军阀政府屠杀爱国青年的滔天罪行,有力地抨击了反
21、动文人造谣诬蔑爱国青年的无耻行径,高度赞颂了爱国青年临危不惧、团结友爱的崇高品质和大义凛然、殒身不恤的爱国精神,呼唤民众、激励猛士,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感情。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湖底的书香白荣敏湖泊是造化的眉眼。那一汪清凌凌绿莹莹的湖水,给粗犷的大山增添了一些柔媚。翠屏湖,让汉子一样的闽东山区县古田,有了诗性的润泽。翠屏湖是一个人工湖。我们造访的时节,它还未进入汛期,发电用水使翠屏湖水位降低,露出了一溜儿黄色的土棱。新建的溪山书画院就在景区的入口处附近,看着崭新的建筑,我体味到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的用心,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旧溪山书院已没在湖底的某一处。我的目光投向了烟波浩
22、渺的湖面,那碧澄澄的深处还依稀闪现着朱子的身影。宋宁宗庆元二年,韩侂胄发动了反对道学的斗争,称道学为“伪学”,进而列“逆党”名单五十九人,朱熹名列第五。朝廷对与“伪学”有牵连的人进行打压。原来与朱熹交游的朋友和跟随朱熹的门人,贬的贬,逃的逃,叛的叛。庆元三年,年近古稀的朱熹遭受奸党迫害,为避“伪学”和“党禁”之难,应古田门人邀请,从闽北建阳来到了古田。贫病交加、仇怨相攻的朱熹行走在古田的土地上,大难随时都可能降临。一般人到了这样的境地,也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孤凄、绝望,还能有什么作为!但穿透几百年的时光,我们看到,当年那个年迈的身影在今日翠屏湖的湖底却脚步从容,目光坚定。他在溪山书院讲学,为书
23、院前的欣木亭题诗: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这位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杰出的教育家,其一生为学“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在古田期间,他以溪山书院和地处杉洋镇的蓝田书院为轴心,来往于古田境内的螺峰、谈书、魁龙等多个书院,巡视教务,设帐授徒,宣讲理学,培育后秀。这是一个性格倔强的老头,我行我素;又是一位宅心仁厚的长者,心无旁骛,一心教学。他在随时有暴风雨降临的暗夜里,把自身当作火把,点燃同行者的希望。站在翠屏湖畔,望着这群山环抱中的浩瀚湖水,我似乎有所明白,朱子在困厄中坚持行走,在绝望里坚持理想,源自于他站位的高蹈、学问的高深;而像这湖水一样柔软的坚强,也正是支撑生命前行的力量。据说,溪山书院的
24、前身是古田县东北的双溪亭。自朱熹遣高足林用中至此地讲学,亭宇始得开拓。不久,朱熹为亭题匾曰“溪山第一”。溪山书院于明嘉靖年间圮于水,崇祯年间按原貌重建。20世纪50年代,政府修建古田溪水库,书院被淹没湖底。没于湖底的,当然还有整个古田县城。但我知道,对于古田人民,这溢满书香的湖底,依然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县城的建筑可以淹没,但是经过漫长时光培育起来的文化信仰、精神底蕴已和深深的湖水融为一体。古田安顿过朱熹晚年一段困厄的时光。朱熹在古田的门人,表现出了对理学的坚定信念和对朱熹的一片忠心,他们和朱熹患难与共,险夷不变其节,给朱熹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而朱子的过化,为古田培育了浓浓书香。古田的士人学子靠着
25、正宗师承,人才脱颖而出,单南宋时期就出了大约100名进士。时至今日,蓝田书院得以重修,朱熹的“蓝田书院”石刻被罩以玻璃进行保护,而且书院不时会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国学班;还有人提议从水库中的溪山书院旧址里抢救朱熹碑刻。这湖底的书香,已随着源源不断的电流,点亮了这片土地。(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段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翠屏湖的柔媚与诗意,引出下文将要写的朱熹以及溪山书院等内容。b第段引用朱熹为溪山书院前的欣木亭题诗“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写出了朱子在孤绝之境中陶然自乐的达观情怀。c文章写20世纪政府因修建古田溪水库淹
26、没书院,与现在新建溪山书院形成鲜明对比,也暗含了作者对书院被淹没湖底的不满。d朱熹的门人及士子大都对理学有着坚定信念,他们缅怀朱子的功绩,继承朱子的事业,使古田的文脉源远流长。答案c解析无中生有,“也暗含了作者对书院被淹没湖底的不满”错误,文章写政府修建古田溪水库淹没书院的目的是交代新建溪山书院的具体原因,并没有表达作者对书院被淹没湖底的不满。这一点从后文作者赞美文化还留存在湖底,湖底书香点亮了这片土地也能够看出。5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朱熹的形象特点。(6分)答:_答案从容坚定;身体力行;倔强执着;宅心仁厚;奉献自我;学问高深。解析回答本题要注重把握文本对朱熹的有关描写。文章从第段开始写朱熹的相
27、关内容,这一段主要交代他遭遇朝廷的打压,所以年近古稀的他来到了古田;第段,主要交代“贫病交加、仇怨相攻”的朱熹在古田脚步从容、目光坚定;第段,写朱熹学问深厚,行走在古田各处,性格倔强,宅心仁厚,一心教学,奉献自我;第段,写朱熹在困厄中坚持理想,培养了古田人的文化信仰。由此,可以概括出朱熹的形象特点。6.文章写湖底的书香,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答:_答案对溪山书院沉入湖底的惋惜;对朱子坚持不懈传播文化的精神的赞美;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弘扬的欣慰。解析回答这个问题,重点把握作者对溪山书院的情感以及对朱熹的相关描写。文章开篇写翠屏湖,然后引出旧的溪山书院被淹没在湖水中,从
28、后文看,这个片段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旧的溪山书院被淹没的惋惜以及对当地人为保护书院、传承文化,新建溪山书院的欣慰等。接着文章描述了朱熹的悲凉处境以及其在古田溪山书院讲学和传承文化的做法,这些表现的是作者对朱熹的赞美之情。最后主要写作者对当代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做法的赞美和欣慰之情等。据此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微点突破三 探究标题文学作品的标题直接影响作品内容的表达和阅读的效果。出色的标题往往与标题中词语的使用艺术和恰当使用修辞方式密不可分。文学作品的标题不仅饱含着作者的种种情感因素,同时还能够深化主题思想,增强全篇的艺术感染力。设问方式1(2019天津高考)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29、。2(2018北京高考)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2016上海高考)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殇”的含义。4(2015福建高考)请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5请探究题目蕴含了哪几层深意?6作者以为题的意图是什么?7题目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标题类探究“六思考”1思考标题自身意(表层含意)和在文中的含意(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2思考题目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有的作品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作者所写作的对象。解答时要特别关注对象的特点,探究作者为何写这一对象。有的则在对象前添加了修饰或者限制性词语,组成偏
30、正结构的标题。解答时,更要注意通过对象前面的修饰语,结合文章内容仔细揣摩其内在的含意,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3思考题目是否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在题目的用词中要特别注意表达感情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是作者对对象的内在感情的一种概括,要结合文章内容准确理解其含意。4思考题目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有些题目是以句子为标题的,常常就是主旨的表达或哲理的启示。5思考题目是否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从构思看,写景状物的散文如果以写作对象为标题,这个写作对象常常就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全文的结构思路都是围绕这一对象展开的。6思考题目是否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有些题目蕴含某种哲理,具有某种深意,
31、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答题提示标题运用修辞的,先提示修辞手法及表达意义,然后按照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层次答题;标题含意丰富时,要注意分条列项,清晰解答。教材演示速读荷塘月色,完成问题。请探究本文标题的丰富意蕴。(6分)答:_剖析这类题目答题时,应先分析标题的字面义,然后分析标题的引申义,最后联系作者情感、文章主旨,分析标题的主旨义,即标题透漏的思想内容。本题中,“荷塘月色”,由两个名词构成,可理解为: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标题清晰地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阅读文章可知,标题还点出了写作的顺序: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此外,由“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32、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可知,“荷塘月色”作为作者费心营造出来的一个异常优美的整体意境,也是作者暂时逃离现实的一个桃花源。又由“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可知,作者又清楚地意识到这片小天地终究“是不行的”,是虚假短暂的。这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不满,幻想超脱而又不能得的复杂心情,暗示了文章主旨。答案标题“荷塘月色”可理解为:荷塘和月色;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这就巧妙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点出了重要内容的写作顺序,即先写“月色下的荷塘”,后写“荷塘上的月色”,可见作者的艺术匠心。此外,“荷塘月色”作为作者费心营造出来的一个异常优美的
33、整体意境,也是作者暂时逃离现实的一个桃花源。然而作者又清楚地意识到这片小天地终究是虚假短暂的,这揭示了作者对现实不满,幻想超脱而又不能得的复杂心情,暗示了文章主旨。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苦菜的思念尉峰北方的春天是从青草长出芽尖开始的,当它们星星点点地在荒草中探头探脑的时候,苦菜还了无踪影。但人们已在翘首期盼。性子急的不信草芽上来了苦菜芽没上来,就会拿着挑铲和篮子或者口袋到地里走上一遭,抑或走上一天。当看到土黄的光秃秃的田间确实找不到一丁点苦菜的灰绿的时候,才会无奈地返回。不过,这时的心踏实多了,虽然馋苦菜,但已经能耐住性子了。熟悉土地的人们知道,杨花挂满枝头、柳眉儿妩媚动人的时
34、候,苦菜芽才会拱出地皮。但是不多,这里一株,那里一株,稀稀拉拉的,如同一两只羊偶尔经过,落下几粒羊粪蛋,少得可怜。乡亲们爱吃苦菜,我的朋友们也不例外,但逢聚会,总会点下这道菜。吃苦菜不仅仅因为它是绿色食品,好吃又有药用价值,还因为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痛苦的回忆;特别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人,没人会忘记那些面黄肌瘦的日子,忘记苦菜的舍身相助。人们常说,从小吃啥,长大以后便爱吃啥。这话不假。反正我是这样,依然爱吃小时吃过的苦菜、玉米面水饸饹、烧山药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吃食极少,能填饱肚子已实属不易。不可否认,记住那个年代其实是从记住那个年代的粗茶淡饭开始的,而且,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的日益丰富,
35、对那时饭菜的印象就越来越深刻,有如一块块经过精雕细琢的石碑,刻满那个岁月的痕迹,潜藏在脑海深处。我在部队待了13年,每天不是白面就是大米,但依旧没有改变少时养成的饮食习惯。以至我每每回乡探亲,总要在饱餐几顿小时爱吃的饭菜后,才会恋恋不舍地归队。转业回到故乡后,自然而然,一日三餐拿起又放下的仍是小时爱吃的茶饭。我想,少时的茶饭不仅仅是一种记忆,还蕴藏着一种思念。这种思念无时不在,就像风,从春刮到冬,从小刮到大,还将刮到老,不知疲倦,也不会停歇。有时呼呼的,有时柔柔的,从心头刮过,从脑海刮过,看似虚无,却充盈着每一个思念的空间。这种思念也许不是痛苦的那种,却和亲人息息相关,甚至相融相杂,人牵着事,
36、事连着人,分不清彼此。我对母亲的思念就是如此,不知道是因为想母亲而想起苦菜,还是因为想苦菜而想起母亲。一次,战友们在一起聚餐,照例点了鲜嫩的苦菜芽,我吃着吃着就走神了,拿着筷子的手在空中悬了好大一会儿。战友们以为我喝多了,其实我是想起母亲了。那一刻,我的思念悄无声息地回到了老家东崖头村,回到了那片生我养我的故土,回到了母亲身边,回到了她老人家调拌好的苦菜旁,贪婪地嗅着那诱人的鲜香记得有一年我从部队探亲归来,正是苦菜肆意生长的季节。母亲为了让我顿顿吃上新鲜可口的苦菜,每天都会早早地去田野挑苦菜。归队前,母亲问我,你们首长爱吃苦菜吗?城市里有卖苦菜的吗?我蓦地想起,战友们也爱吃苦菜,只是吃法和我们有所不同。他们更喜欢生吃,把苦菜择洗干净后直接蘸甜面酱吃,不像家乡的人们,要么用水焯了凉拌,要么和白萝卜丝一起腌制成酸菜吃,吃不了的就晒干,等冬天享用。当母亲听说我的首长和战友们也爱吃时,就又到田间挑了两天苦菜,让我带给他们。那几天,即使母亲戴着草帽,带着水壶,脸膛仍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物化期考试题及答案
- 湖南长沙雨花区所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2024
- 集体土地买卖协议书
- 2025合作连锁合同示范文本
- 船舶轮机考试题及答案
- 电车转让协议书
- 初中美育考试题及答案
- 济宁水务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项目实习报告范文
- 患者安全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课件第5课时 小熊开店
- 跌倒坠床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 52206马工程组织行为学课件
- 我和我的祖国课件
- 各类食物营养与配餐(蛋类的营养)课件
- 公司内账管理系统
-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信息系统-附件
- 妇产科产前诊断技术服务临床医师考核题(附答案)
- 校园欺凌工作台账(完整资料)
- 第4章 酸碱和溶剂化学
- DB33∕T 1146-2018 浙江省城市轨道交通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