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6小说阅读分析情节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6小说阅读分析情节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6小说阅读分析情节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6小说阅读分析情节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6小说阅读分析情节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突破练6小说阅读(分析情节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最后一个搬迁户侯文秀昏昏沉沉的天,雨急切地下起来,很细但寒气十足。下了一阵,停了,隔了一阵,又莫名其妙地下起来。迷迷糊糊中,赵明娥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雨声又将她从浅梦中惊醒。赵明娥躺在床上,试着挪一下脚,一股钻心的痛瞬间弥漫开来。咋办,都这个点了还是无法下地。赵明娥无助地睁大眼睛,一会儿望望屋顶,一会儿看看窗外,光线正渐渐变暗。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王书记今天怕是不会来了。在惨白的灯光下,赵明娥心里破天荒地盼望王书记的身影。她在心里为他找了种种借口,有可能是路上堵车,也有可能是加班,还有可能是陪家人,或许压根就不愿再来

2、了。赵明娥在心里感到悲哀,肚子越来越饿。在厚厚的棉被下,手脚依旧冰凉。她用力拉了拉棉被,闭上眼睛,听听是不是有脚步声传过来。可除了雨声外,她什么也没听到。赵明娥努力闭上眼睛,心想听天由命吧。这可是祖辈留下的老房子,几辈人都住在这里。虽然房子破旧,老伴儿前年也走了,儿子外出打工多年杳无音讯,但她觉得这里就是她的根。可是没想到,去年村里来了个中年男子。听村主任说,他是王书记,是上面派下来的第一书记。看到她家的境况,王书记主动嘘寒问暖,并问她有什么要求。她措手不及,急忙辩解,没,没什么困难。可后来王书记还是把她定为贫困户,给她办理了低保,说她是空巢独居老人,理应享受国家的扶贫政策。最近,王书记告诉她

3、,她现在的房子很不安全,已为她申请了住房保障。只要她接受贫困户易地搬迁,就可以早日住进去。新房离她这里很远,现在住在半山腰,新房修在村西的平坝上,那里是整个村的集中安置区。这几天王书记天天带着礼品来看她,给她讲搬迁后的种种好处。水不用担,柴不用拾,生活起来非常方便。可她一门心思想住老房子,因为熟悉了这里的味道。就这样王书记来了一次又一次,她都不愿领情,依旧坚守在这所老房子里。她纳闷,王书记又不是神仙下凡,为什么要如此帮她,和她非亲又非故。加上大半辈子好强的她,不承想到老了还让别人看笑话。自己有手有脚,不能去占国家的便宜。可没料到的是,昨天去山坡上拾柴,回来途中摔倒了,当时硬是拖着腿回了家。今天

4、一大早醒来两条腿肿得像萝卜,动弹不得。关键是周围的几个邻居都早早搬到集中安置区去住了,这下有个什么情况,连个照面的人影也看不到。赵明娥有点儿后悔,不该不听王书记的话,不该不听村主任的话,不该不听左邻右舍的劝。这倒好,估计饿死在家也不会有人知道。不知为什么,此刻王书记成了她心里的救命稻草。可今天是周末,天气又如此恶劣,一大早就开始下雨。外面雨声更大了,夹杂着风声。风从窗户的缝隙挤进来,割在脸上,像被人无情地扇了一记耳光,生疼生疼的。她骂自己:活该!赵明娥绝望地闭上眼睛,睡吧,睡吧,就这样永远地睡过去吧。正在这时,有人敲门,门吱呀一声,进来一个湿漉漉的身子。一看,正是王书记。他上气不接下气,说:“

5、赵大娘,今天真不好意思,过来晚了。单位有事,临时安排加班,我一忙完就赶过来了。”他从塑料口袋里拿出保温桶,又道:“赵大娘,还没吃饭吧?这是我爱人炖的汤。想您年纪大了,多喝点儿汤补充营养,就顺道带过来了。下午我还去给您配了一个老年机,方便您有事随时联系我。”说完,他用碗盛了汤,递给赵明娥。赵明娥吃了大半,才想起问道:“王书记,你吃了没?”“吃过了,吃过了。”一切安顿好后,王书记又匆匆冲进风雨之中。王书记走后,赵明娥一脸沉重。村主任之前曾告诉她,因为她坚持住在危房里,他被“阳光问廉”问责,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化为泡影,成了媒体的追责对象。村主任还说,王书记的孩子在外地读高三,正处在青春叛逆期,最近成绩

6、下滑了不少。几个月回来一次,关键是回来还见不到他。因为天天在村里扶贫,他与家人见面的机会太少太少。扶贫的任务很重,除了她之外,还有八户具体负责的贫困户在等着他。打开电视,里面正在播第一书记,赵明娥脑海中闪现的却是小个子、戴着眼镜、皮肤白净的王书记的模样。赵明娥内疚极了,摸起枕边的新电话拨给王书记。她听到电话那头有人问:“王书记?这阵子还在吃饭。”赵明娥哽咽着,良久,用尽所有的力量,对着电话,大声地一字一顿地说:“王书记,我同意搬!”(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对寒夜里阴雨的描写,为人物活动创设了特定的背景,渲染了阴冷的氛围,烘托出赵明娥孤

7、独、焦虑和失落的复杂心情。b.王书记雨夜中给赵明娥送来炖汤和老年机,照应了上文王书记对赵明娥的关心照顾,使小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更加鲜明。c.小说对赵明娥的心理描写细腻生动,揭示了她从无助、期盼,到失落、后悔,转而惊喜、内疚,最后感动、理解的心理变化过程。d.小说以最后一个搬迁户作为标题,既交代了故事中人物的特殊身份,暗含社会背景,又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王书记这一形象的。3.对点题小说中的两处插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红柳杜文娟新兵训练三个月了,仍未结束。晚上八点,太阳还挂在天上,恍如白昼。绿洲尽头,雪山

8、洁白而静默。李秦川想起家门口的秦岭。秦岭雪天,他从雪坡滑下,滑到山下果园去。上山前,连队要每位新兵用座机给家里报平安。前面的新兵抹着眼泪出去了。李秦川拨通父亲手机,刚说两句,就听见母亲在哽咽。李秦川说:老妈,这里的绿洲比咱关中平原还辽阔,牛肥马壮,到了秋天,还瓜果飘香哩。母亲的声音明朗多了,嘱咐他吃好睡好,两年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车队在锣鼓喧天中缓缓前行。一位新兵说:从家乡出发时已经敲锣打鼓了,怎么又欢送啊。有人解释:新兵和高原兵是两码事,新兵离开绿洲,上了雪域高原,才算高原兵。李秦川感叹道:了不起,以后叫你博士得了。怎么想起当兵来啦?那人见李秦川没有调侃的意思,说:当两年兵就有资格报考军校,军

9、校毕业就是军官了。李秦川说,我没想那么远,我不愿南下打工,家人要我到西安学手艺,我也不爱学。车向高原挺进。李秦川感到太阳穴剧烈疼痛,身体软塌塌的。隐约间,听见呕吐声,大口喘气声。窗外白雪皑皑,一长串鸣笛划破静谧的天空。军医说:路边有一座烈士陵园,车辆从这里经过都要鸣笛致意。李秦川问:为什么埋在这里?千里无人区,只有路人祭拜。军医说:以前想过动迁,挖开一座坟墓,你猜怎么着,烈士面色红润,毛发乌黑,连牙齿都洁白如初,赶紧重新掩埋,再也不提搬迁的事了。李秦川想起一句话:生前孤独,死后寂寞。到达兵站,吃饭休息。博士吃一口吐两口。博士说,如果我上不了山,你就替我站岗巡逻吧。前半夜,李秦川头昏脑涨,吸了半

10、小时氧气,才睡到天亮。次日一早,他跑到博士房间人不见了。套了防滑链的车辆继续出发。离开绿洲才一天,战友都成了脱水的黄瓜,黯淡无光。车停止不前。喊声随即响起:全体下车,服从指挥。李秦川爬下车厢一看,不远处是一条二十多米宽的冰河。有人跳进冰河,把拖车绳拴在遇险车上。河岸上汽车奋力拉拽,冰块吱吱脆响,冰河开裂。货车总算拉上岸了。李秦川看见军医,问:博士战友呢?下山了,凌晨送走的,军医说,继续治疗。他追问:治好就上山吗?治愈就上山,如果不行,军医说,就送回家。冰雹突降,劈头盖脸砸来。李秦川转身要跑,军医抓住他,说:雷鸣闪电,要蹲在旷野上,离雪山和汽车远一点,防止雪崩,汽车也可能会引爆燃烧。冰雹砸在身上

11、,大脑一片空白。他想蹲下身子,蹲不下;想迈开双腿,也迈不开。有人叫上车。耳朵听得见,身体却动不了。他想哭,想叫一声妈妈。妈妈,同样是山,为什么却和秦岭不一样啊?他被两位战友架上车厢,顺势躺了下去,不想动,不想睁眼,只想一直躺下去。他有点羡慕博士,回家多么幸福啊。惊叫声再次响起:彩虹,彩虹!有人掀开帆布向外张望。有人干脆唱起来:美丽的长空搭起彩门,迎接着战鹰凯旋到了连队,李秦川第一个任务是修复蔬菜温棚。一片杂乱中,一个老兵双手握住一根一米多长、拇指粗细的黑棍子,烧香拜佛一般,脸部扭曲。李秦川仔细瞅那棍子,原来是一截树枝。老兵哇的一声哭了。老兵说:这是红柳,前年带上山的,没料到大雪把温棚压塌了,树

12、也冻死了。两年才这点大,李秦川说,我家苹果苗两月就长这么高哩。老兵叹息说,海拔太高,氧气不够啊。山上没有一棵树一株草,连梦里都没有。蔬菜温棚,能留个念想。战友们寂寞时,想家时,来棚里看一眼,哭几嗓子,就轻松了。蔬菜温棚修好了。李秦川用小刀把红柳枝的一端削成斜面,斜插进松软的土里。蔬菜温棚成了他的高原故土。母亲来电话说:秦川啊,咱家的鸭梨全被买走了,价钱不亏,明年在西安给你买套房,等你复员回来,开个水果批发店李秦川喉结滑动,口水多了起来。李秦川骑马随巡逻队前行,雪线随山势起伏蜿蜒,在百米开外的砾石滩上,一大一小两匹灰狼,悠闲自得。多漂亮的生灵啊,李秦川说。脚下是几朵冰清玉洁的花,绒毛状的花瓣。有

13、人说,这是雪莲。在一处开阔地带,与外国巡逻军人相遇,李秦川内心的神圣感油然升起。如果博士在,会说些什么呢?他的表情庄重严肃起来。返回营地,新兵正一个劲抹眼泪。新兵说,风雪太大,马匹冻得四处逃窜,老兵找马去了,一夜没有回来。老兵是在河谷的冰缝中找到的,手里握着一根冻直的缰绳。他好像睡着了,双目紧闭,神态安详。温棚没有塌。他看那红柳,看见了绿芽。再看,真是绿芽。没过多久,李秦川从列兵升到上等兵。他决定两年义务兵服役期满,继续留在部队。大家都说,红柳长势很好。(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有多处环境描写,如开裂的冰河、蜿蜒的雪线等,不仅为故事设定了特殊

14、的背景,也使“高原兵”的形象更加丰满。b.李秦川与母亲的两次通话,反映他的心态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作为新入伍的士兵,所走过的复杂而真实的心路历程,成为贯穿小说的重要线索。c.小说情节设置巧妙。“上了雪域高原,才算高原兵”暗示后面接连出现的考验,李秦川巡逻时所见所想与前面“你就替我站岗巡逻吧”呼应。d.“生前孤独,死后寂寞”构成小说悲怆沉重的基调。高原生活的“孤独”与被埋无人区的烈士的“寂寞”相互映衬,体现守边军人的艰辛与伟大。5.“红柳”在小说中有着丰富的意味,请结合文本分析。6.对点题小说为李秦川最后的选择作了哪些铺垫?请结合文本分析。专题突破练6小说阅读(分析情节题)1.b解析“使得小说情节

15、波澜起伏”分析不正确,照应是使情节更连贯完整,结构紧凑。2.言行描写。通过王书记对赵明娥暖心问询、贴心帮扶,体现了他关爱群众。人物映衬。以赵明娥的回忆和村主任的叙述,映衬王书记主动作为,一心扑在工作上。环境烘托。以王书记在寒夜的风雨中看望贫困户,表现他关心困难群众。(意思对即可)3.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插入赵明娥对王书记帮扶的最初的态度及自己摔伤的内容,照应赵明娥对王书记到来的盼望,并推动情节发展。拓宽视角,丰富人物形象。插入王书记因贫困户易地搬迁面临压力及孩子教育问题的内容,从侧面表现王书记的公仆情怀。丰富情节,表现小说主旨。两处插叙,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内容,表现王书记情系百姓,彰显了小说的主题。(意思对即可)4.d解析“生前孤独,死后寂寞构成小说悲怆沉重的基调”理解不当。小说描写高原兵在严重缺氧、风雪肆虐、孤独寂寞等各种考验中,坚持斗争,永不放弃,最终战胜困难,超越自我,成为坚强的守边战士。由此可见,作品的基调应当是“抗争与成长”。李秦川向妈妈报喜,车辆向烈士鸣笛致意,有人跳进冰河救险,冰雹突降后出现彩虹,重修被雪压塌的蔬菜温棚,巡逻时神圣感油然而生,红柳死而复活,等等,便是这一基调在文中的反复呈现。5.“红柳”寓意“红心”“留下”,象征忠于祖国的守边军人。“红柳”死而复活,象征老兵遇难,但精神不死。“红柳”长势变好,象征着主人公适应环境,完成蜕变。“红柳”作为高原罕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