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症的临床及肌电图观察_第1页
小针刀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症的临床及肌电图观察_第2页
小针刀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症的临床及肌电图观察_第3页
小针刀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症的临床及肌电图观察_第4页
小针刀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症的临床及肌电图观察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针刀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症的临床及肌电图观察 作者:张鸿振 王振湘 戴寿旺 王萧枫 林初勇 王苹【摘要】 目的分析并评价小针刀疗法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及肌电图效果。方法2006年7月至2008年1月应用小针刀治疗各类神经卡压症50例。结果随访人数50例,随访时间215个月,平均9.4个月,有效率84%。,治愈率66%,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小针刀疗法治疗周围神经卡压临床疗效显著,目标神经的运动或感觉的肌电图数据均有所改善。 【关键词】 小针刀 周围神经卡压症 肌电图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e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and elec

2、tromyogram efficacy of peripheral nerve entrapment syndrome treated with small needleknife.Method 50 cases were administered with small needleknife from July 2006 to Jan.2008.Result They were followed up for 215 months,9.4 in average;the effective rate was 84%,cure rate 66%,without complications.Con

3、clusion Small needleknife has marked cure effect on peripheral nerve entrapment;the eletromyogram is improved on object nerve sport or feeling.Key words:small needleknife;peripheral nerve entrapment;eletromyogram 近年来,有关周围神经卡压的诊断治疗方面的文献逐年增多,其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的诊断一旦确立,原则上应采取手术治疗,但由于手术产生的神经周围纤维组织瘢痕较

4、多,容易形成新的压迫,少数病人在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较术前更重2。本院于2006年7月至2008年1月采用小针刀闭合手术进行治疗50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本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3575岁,平均42.5岁,肘管综合征15例,腕管综合征21例,股前外侧皮神经卡压7例,腓总神经卡压5例,踝管综合征2例;受伤原因:外伤及外伤后遗症12例,劳损(长期座姿工作如教师、财务等,长时间弯腰工作、单肩挎包,长期固定姿势或肢体工作)所致35例,手术后粘连3例;发病至就诊时间5d11年,大于3年者38例(76%)。43例曾经历多次经按摩、理疗,针灸,火罐,牵引等治疗,症状时有

5、缓解,但反复发作,疗效不稳;3例肘管综合征开放手术松解疗效不佳。临床表现:50例患者均有部分或完全神经功能损伤,表现为卡压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障碍或/和运动障碍及疼痛,Tinel征阳性,肌萎缩7例,肌力下降级4例,级5例。肌电图表现:见表1。1.2 针刀治疗3 全部病人均在2%利多卡因局麻下进行针刀治疗。根据患者主诉,Tinel征阳性点作为神经卡压点,(1)软组织间隙卡压:如腕管综合征,股前外侧皮神经卡压,经Tinel点左右旁开0.5cm进针,对病变部位施以纵行切割,横向摆动刀法,直接切开卡压物,分离粘连;(2)骨纤维遂道卡压:如肘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踝管综合征分别在Tin

6、el点上下0.5cm旁开0.5cm四点进针刀,直达骨面,分别沿神经走行方面,先行纵行切割,切断卡压之韧带、筋膜、肌肉及腱性组织,后横行摆动法及横推法剥离粘连,使卡压的神经得到进一步松解。如在进针过程中,病人出现触电样感觉或者局部剧痛,可能是针刀刺到神经干或血管,需稍提针刀再左右旁开0.5cm进针达病变处进行拨离,术后创可贴贴于针刀孔处72h。常规口服抗菌素3d预防感染。不限制病人活动。2 结果 本组人数50例,随访50例,随访时间215个月,平均9.4个月。2.1 肌电图改善情况,均值及标准差,见表1。从表1中可见,经小针刀治疗后,目标神经的运动或感觉的肌电图数据均有所改善。踝管综合征病例数太

7、少,肌电图数据表现在统计学上无意义,不予录入。表1 肌电图改善情况(略)与治疗前比较,P<0.012.2 症状及体征 痊愈:被卡压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完全恢复正常,主观症状完全消失,Tinel征阴性。有效:感觉或/和运动障碍较术前有明显恢复,主观症状完全消失,Tinel征阴性。无效:感觉或/和运动障碍、Tinel征均未改善。 肌力恢复正常33例占66%:1次治愈者9例,2次治愈者17例,3次治愈者7例。肌力上升一个等级以上9例占18%。无效8例,占16%。未出现并发症。有效率84%。3 讨论 周围神经在其走行过程中1,尤其在经过某些骨纤维隧道,或跨越腱膜、穿过筋膜处,其活动

8、空间均受到明显限制,当这些隧道、腱膜、筋膜由于各种原因狭窄、增生、肥厚、黏连等时,可使经过该处的神经被挤压,长此下去,即可使神经传导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变成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现代医学认为,周围神经卡压征诊断一旦确定,原则上应采取手术治疗2。并根据周围神经走行过程中的解剖结构特点及各种外在病理因素的影响设计出开放手术减压的治疗方法,使卡压得以解除,病人得以康复。但随之而来的是手术本身创伤大,如双卡压,多卡压,则需作多个切口或多次手术方可解决。为解除一两个厘米,甚至几个毫米的卡压,常需作几厘米甚至十几厘米的切口,加之手术本身又可能造成瘢痕,黏连,使解除卡压的神经再次受压。 小针刀疗法治疗神经卡压

9、的机制:(1)小针刀治疗神经卡压的作用机制是3切断卡压神经腱膜、筋膜,韧带,增加神经通道容积,使行走其中的神经得以松弛。(2)切开卡压神经周围粘连、增生之病理组织。且有些神经卡压并非在狭窄的骨纤维遂道,而是在平时不易卡压的部位,由于局部的粘连、增生、肥厚、挛缩之组织压迫神经造成,如外伤性神经牵拉,神经双或多处卡压,手术后神经卡压等。(3)虽然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刺伤神经,但由于针刀刀锋只有0.8mm,且针刀接触神经外膜时,病人会有沿神经支配区域触电感或胀麻痛等表现,故只要熟悉局部解剖,遵守针刀手术操作规程,不会对神经组织造成伤害。 小针刀疗法与开放手术治疗中晚期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相比较,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方便易行,病人乐于接受等众多优点,随着针刀医学尤其是立体解剖学的的蓬勃发展及针刀操作技术的日臻完善,针刀疗法将会替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