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方法知识点_第1页
技术方法知识点_第2页
技术方法知识点_第3页
技术方法知识点_第4页
技术方法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讲:技术方法考试特点:技术方法源于导则,导则和标准是学习或复习的基础,导则本身就是方法。考技术方法也是在考导则。技术方法侧重于考工程分析、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四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考题中四部分的分值占据了85%以上,其次对清洁生产、经济损益分析有所简单涉及。一、工程分析( )(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1)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技术要求(教材P11 表2-1)题例: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应包括的内容有物料平衡、水平衡、热平衡以及( )。A. 产品方案 B. 污染物种类 C. 污染物源项核算 D. 事故的环境危害分析 答案:ABC例:分析污染型生产工

2、艺过程水污染物产生量时,应绘制物料平衡图、水平衡图以及( )。A.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B. 项目总平面图 C. 水环境功能区划图 D. 生产工艺流程图 答案:D总纲中关于工程分析的内容1. 工程基本数据 物料平衡,燃料平衡,水平衡,特征污染物平衡,都属于工程概况的技术要求。2. 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绘制包含产污环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是影响因素的技术要求3. 生态影响因素分析 4. 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的储运5. 交通运输6. 公用工程7. 非正常工况分析8. 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 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要求给出环境保护设施的工艺流程、处理规模、处理效果。9. 污染物排放统计汇总 对建设项目有组织与无

3、组织、正常工况与非正常工况排放的各种污染物浓度、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条件与去向等要进行统计汇总。注意污染型与生态型的区别,避免混淆概念的迷惑求同存异记忆法污染型生态型工程概况工程概况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初步论证污染物分析影响源识别清洁生产水平分析环境影响识别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环境保护方案分析总平面布置方案分析其他分析(非正常、事故、防范应急)图:工艺流程图 物料平衡图 水平衡图 环保措施工艺流程图 总平面布置图项目组成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原、辅材料消耗表 污染源源强汇总表 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表(改扩建项目污染物三本帐)建设项目环保投资表(2)熟悉工程选址可行性和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中需要关

4、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材P19)分析什么?(多选)要求型 总图需要反映什么(多选)要求型例:分析工业污染型项目总图布置方案的合理性时,应考虑( )。A. 项目选址 B. 周围环境敏感点的位置 C. 气象、地形条件 D. 污染源位置 答案:BCD例:对于污染型项目,一般从其厂区平面布置图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BC)。A. 采用的主要工艺流程 B. 建(构)筑物位置 C. 主要环保设施位置 D. 评价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目标位置总图布置方案与外环境关系分析(注意):Ø 分析卫生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的保证性(两距离)以教材为准: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卫生防护距离的可靠性。给出总图布置方

5、案与外环境关系图(P20 教材图2-4)。图中应标明:保(护目标)和建(设项目)方位关系 保建距离 保护目标的内容与性质 风向玫瑰图 污染源的位置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分析对周围环境敏感点处置措施的可行性。如搬迁,防护等第三讲:(3)掌握物料平衡法、类比法、资料复用法、实测法和实验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教材P9)方法有什么 方法的基本原理 方法的适用情况 方法的使用条件 计算计算型注意单位换算1、类比法:1:用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具体应用时要求(多选):1.1 工程一般特征相似。建设项目的性质、建设规模、车间组成、产品结

6、构、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料、燃料成分与消耗量、用水量和设备类型等。1.2 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污染物排放类型、浓度、强度与数量,排放方式与去向以及污染方式与途径等1.3环境特征的相似。气象条件、地貌状况、生态特点、环境功能以及区域污染情况等2:利用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来计算污染物排放量。(P9-P10)A=AD*M AD=BD-(aD+bD+cD+dD)= ´ A 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AD单位产品某污染物的排放定额M 产品总产量BD单位产品投入或生成的污染物量aD单位产品中某污染物的量bD单位产品所生成的副产物、回收品中某污染物的量cD单位产品分解转化的污染物量dD单位产品被净

7、化处理掉的污染物量2、物料衡算法资料详实工艺熟悉下最精确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即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出的产品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åG投入=G产品 + G流失 G排放=G投入 - G回收 - G处理 - G转化 - G产品G 投入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 G 产品产出产品总量 G 流失物料流失总量总物料衡算:当投入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时采用,确定污染物总排放量式中:G 投入投入物料中的某污染物总量 G 产品进入产品中的某污染物总量G 回收进入回收产品中的某污染物总量 G 处理经净化处理掉的某污染物总量G 转化生产过程中被分解、转化的某污染物总量单元工艺过程或单元

8、操作的物料衡算:确定单元工艺过程或单一操作的污染物产生量工程分析中常用物料衡算项目:总物料衡算、有毒有害物料衡算、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应用条件或前提:建设项目产品方案、工艺路线、生产规模、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治理措施确定3、资料复用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特点:方法简单,但数据准确性很难保证适用范围:评价工作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4、实测法:通过选择相同或类似工艺实测一些关键的污染参数5、实验法:通过一定的实验手段来确定一些关键的污染参数。例:采用类比法进行工程分析时,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具体应

9、注意以下哪些方面?( ACD )。A. 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B. 投资渠道的相似性 C. 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 D. 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例:某印染厂上报的统计资料显示新鲜工业用水0.8 万吨,但其水费单显示新鲜工业用水 1 万吨,无监测排水量,排污系数取0.7,其工业废水排放( D )万吨。A. 1.26 B. 0.56 C. 0.75 D. 0.7例:某装置产生浓度为5%的氨水1000t,经蒸氨塔回收浓度为15%的氨水300t,蒸氨塔氨气排气约占氨总消耗的40%,进入废水中的氨是( B )。A. 2t/a B. 3t/a C. 5t/a D. 15t/a例:某电镀企业使用ZnCl2 做原料

10、,已知年消耗ZnCl2 100t(折纯);98.0%的锌进入电镀产品,1.90%的锌进入固体废物,剩余的锌全部进入废水中,废水排放量15000m3/a,废水中总锌的浓度为( C )。(Zn 的原子量:65.4,Cl 原子量:35.5) A. 0.8mg/L B. 1.6mg/L C. 3.2mg/L D. 4.8mg/L(4)掌握使用工艺流程图分析产污环节(教材P12)环境影响评价工艺流程图:在可研或设计文件基础上,根据工艺过程的描述及同类项目生产的实际情况绘制而成关注重点:工艺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部位、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流程图绘制:重点考虑产生污染物的装置和工艺过程,简化不产生污染物的过程和装

11、置,相应标出污染物产生种类和数量,有化学反应发生的工序列出主要化学反应和副反应式类型:装置流程图(适用于大型项目)或方块流程图(适用于中小型项目)例:在污染型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图中可以标识出( AC )。A. 主要产污节点 B. 清洁生产指标 C. 污染物类别 D. 污染物达标排放状况例:某废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如下:产生固体废物的排污节点有( BD )。 A. 均质池 B. 初沉池 C. 曝气池 D. 二沉池第四讲:(5)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P15)分析核算内容:污染源分分布、污染物类型及排放量分析核算时期划分:建设过程和运营过程两个时期,某些项目还应包括退役期(如核电项目)

12、污染源分布分析:依据绘制的污染流程图,按排放点标明污染物排放部位,列表逐步统计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浓度和数量达标排放分析与核算:适用于最终排入环境的污染物,以项目最大负荷为基础计算。如燃烧锅炉SO2、烟尘排放量以锅炉最大产汽量所耗燃烧量为基础进行计算。废气排放分析与核算:按点源、面源、线源进行核算,说明源强、排放方式和排放高度以及存在的有关问题废水排放分析与核算:说明各类、成分、浓度、排放方式及去向固体废物分析与核算: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分类,其中废液说明种类、成分、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处置方式和去向等;废渣说明有害成分、溶出物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排放量、处理处理方

13、式和贮存方法等。噪声和放射性分析与核算:应列表说明源强、剂量及分布污染物源强统计:按P15表2-4分别列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表,噪声单列新建项目源强统计:参见P15表2-5。按废水和废气污染物分别统计各种污染物排放总量,固体废物按国家规定统计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两本账:产生量-消减量=排放量(易考点,年年有)改扩建项目源强统计:分别统计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污染物排放量。相互关系为(P16表2-6):三本账: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年年考)(5) 掌握水平衡图分析与水平衡各指标的计算方法(

14、P16)水平衡:存在于任何一用水单元内的水量平衡关系,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可进行质量平衡计算 Q+A=H+P+LQ取水量:取自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海水、城市污水及其它水源的总水量。建设项目工业取水量包括生产用水(包括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和锅炉用水)和生活用水。C重复用水量:生产厂(建设项目)内部循环使用和循序使用的总水量。耗水量:整个工程项目消耗掉的新鲜水量总和(包括产品含水;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洗涤用水、直接冷却水及其他工艺用水;锅炉运转耗水;水处理用水;生活用水)计算原理:存在于任何一用水单元(明确分析对象)内的水量平衡关系,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原理复习要求:1.牢记各种水的定义(用于区别

15、不同类别的水);2. 结合清洁生产牢记各种指标的计算方法(不要主观判断和创造)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重复利用水量/(重复利用水量+取用新水量)工艺水重复利用率=工艺水重复水量/(工艺水重复水量+工艺取水)冷却水重复利用率=冷却水重复利用量/(冷却水重复利用量+冷却水取水量)污水回用率=污水回用量/(污水回用量+直接排入环境的污水)工业取水量=间接冷却水量+工艺用水量+锅炉给水量+生活用水量第五讲:1 会看图:从左至右、从上到下为正流向;从右至左为反流向,主要是循环水、回用水。2 污水回用中,主要指污水处理设施的排放和利用冷却塔的清洁排水,不计入污水量1.项目的工艺水回用率为( A )A. 71.

16、4% B. 75.9% C. 78.8% D. 81.5%2.项目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 B )A. 75.9% B. 78.8% C. 81.5% D. 83.9%3.项目的间接冷却水循环率为( A )A. 75.0% B. 78.8% C. 81.5% D. 83.9%4.项目的污水回用率为( B )A. 43.5% B. 46.0% C. 51.3% D. 65.8%(7)掌握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统计内容(P17)无组织排放概念型 无组织排放确定的方法方法型无组织排放主要针对废气排放,表现为通过厂房天窗或直接弥散到环境中工程分析中的定义:无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 的排放源。表现形式

17、: 弥散型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 设备、管道和管件的跑冒滴漏; 在空气中的蒸发、逸散引起的无组织排放。统计内容:无组织排放源分布及无组织排放量。统计方法:物料衡算法;类比法;反推法。通过对同类工厂,正常生产时无组织监控点进行现场监测(浓度),利用面源扩散模式反推(注意与工程分析方法的混淆)非正常排放包括:1正常开、停车;2部分设备检修时排放的污染物;3工艺设备达不到设计规定指标运行时的排污;4环保设施达不到设计规定指标运行时的排污例:下列污染物排放中,属于无组织排放的有(CD )A.装置检修吹扫气经高架火炬排放 B.高度20m的厂房天窗排放 C.无排气筒排放 D.高度大于15m的排气筒排放例:无

18、组织排放的源强确定方法有( BC) A. 资料复用法 B. 物料衡算法 C. 类比法 D. 实测法(8)熟悉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点(P18熟悉为主)环保措施方案分析要什么要求型分析项目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建设项目可研阶段所采用的环保设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及运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包括替代方案。分析项目采用污染处理措施后,排放污染物达标的可靠性。分析建设项目环保设施运行参数是否合理,有无承受冲击负荷能力,能否稳定运行,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的可靠性,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投资中占的比例。汇总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的各项投

19、资,分析其投资构成,并计算环保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在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时,一般可按水、气、声、固废、绿化等列出环保投资一览表,对于技改扩建项目,环保设施投资一览表中还应包括“以新带老”的环保投资内容。依托设施的可行性分析:对于改扩建项目,依托设施是指原有工程的环保设施,该部分设施能否满足改扩建后的要求,需要认真核实。依托设施指的是公用的环保设施。对于公用的环保设施与项目有关联时,也要进行可行性分析。第六讲:(第二章第二节生态影响项目工程分析)(1)掌握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关注哪些是生态特有的)(P23)内容包括哪些?(多选)要求型 各项内容要求哪些

20、工作(多选)要求型(注意图表要求)工程概况;初步论证;影响源识别;环境影响识别;环境保护方案分析;其它分析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污染型)Ø 工程的名称、建设地点、性质、规模和工程特性,并给出工程的经济技术指标;Ø 工程特征,并给出工程特征表;Ø 工程项目组成(包括施工期临时工程),给出工程的项目组成表(主、配(公用、环保、储运);辅);Ø 阐述工程施工和运营设计方案,并给出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工程布置示意图;Ø 比选方案。应给出地理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施工平面布置图、物料(含土石方)平衡图和水平衡图等工程基本图件。重点关注图件的要求。2、初步论证

21、Ø 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环境政策和相关规划的符合性;Ø 选址选线,施工布置和总图布置的合理性;Ø 清洁生产和区域循环经济的可行性,提出替代或调整方案。3、影响源识别污染物分析(污染型)Ø 影响源识别分为:工程行为识别(包括重点工程识别、原有工程识别)和污染源识别。Ø 工程行为分析:应明确给出土地征用量、临时用地量、地表植被破坏面积、取土量、弃渣量、库区淹没面积和移民数量等。ØØ 污染源分析,原则上按污染型建设项目要求进行。从废水、废弃、固体废弃物、噪声与振动、电磁等方面分别考虑,明确污染源位置、属性、产生量、处理处置量和最终

22、排放量。Ø 改扩建项目,还应分析原有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识别原有工程影响源和源强。4、环境影响识别一般从社会影响、生态影响和环境污染三个方面考虑,生态影响要识别工程行为造成的直接影响,污染影响造成的间接生态影响,甚至工程行为和污染影响在时空上的累积效应(累积影响),明确各类影响的性质(有利/不利)和属性(可逆/不可逆,临时/长期等)。5、环境保护方案分析措施分析(污染型)从经济、环境、技术和管理方面来论证工程措施和设施的可行性,必须满足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要求,技术先进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确保环境保护目标可达性。包括:(1)施工和运营方案合理性分析;(2)工

23、艺和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分析;(3)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分析。(污染型)(4)设施处理效率合理性和可靠性分析。(污染型)(5)投资估算及合理性分析。(污染型)6、其他分析:注意:重点记忆P24 表2-9Ø 非正常工况类型及源强Ø 事故风险识别和源项分析Ø 防范与应急措施说明另外,要掌握工程分析对象的内容(P22)注意:重点记忆P22 表2-81. 工程组成要完全,包括临时性/永久性、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退役期的所有工程。2. 重点工程应突出,对环境影响范围大、影响时间长的工程和处于环境保护目标附近的工程应重点分析。例:下列属于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 A

24、B)A. 工程概况 B. 环境影响识别 C. 污染物分析 D. 总平面布置分析例:下列属于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图件( ACD)A. 地理位置图 B. 工艺流程图 C. 施工平面布置图 D. 物料平衡图(2)掌握生态影响的源和强度分析内容与方法P21,要注意该知识点在导则和技术方法考试中均可能出选择题)导则的基本要求1、工程分析内容应包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工程的规划依据和规划环评依据、工程类型、项目组成、占地规模、总平面及现场布置、施工方式、施工时序、运行方式、替代方案、工程总投资与环保投资、设计方案中的生态保护措施等;2、工程分析重点:记忆方法:三依据、四内容依据: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

25、、区域的生态特点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确定工程分析的重点,分析生态影响的源及其强度。主要内容:Ø 可能产生重大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Ø 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有关的工程行为;Ø 可能产生间接、累积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Ø 可能造成重大资源占用和配置的工程行为。(3)熟悉项目施工期、运行期主要生态影响途径的分析方法(P21 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部分旧导则内容)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即应全过程分析,其中以施工期和运营期为调查分析的重点。对生态影响来说,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影响同等重要且各具

26、特点,施工期产生的直接生态影响一般属临时性质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其产生的间接影响可能是永久性的。施工期和运营期是生态影响评价必须重点关注的时段。分析对象为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造成生态环境影响的活动(教材表2-8)分析内容为活动强度、范围和方式分析指标为占地类型(湿地、滩涂、耕地、林地等)与面积,植被破坏量(特别是珍稀植物的破坏量),淹没面积,移民数量,水土流失量等施工期分析重点:重点关注一些特殊性的问题,如可能影响环境敏感区的施工区段施工方案分析;以及一些非规范性问题,如施工道路设计、施工营地设置等分析运营期分析重点:运营方式分析说明,如水电站的调峰运行情况、矿业的采掘情况等。同时关注不同

27、环境条件下特别敏感的工程活动内容,如旅游高峰期的工程设计和应急措施分析。(1)施工期的工程措施对生态影响途径分析,主要包括施工人员施工活动、机械设备使用等使植被、地形地貌改变,使土地和水体生产能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以及由于生态因子的变化使自然资源受到影响。(2)运行期工程对生态影响的途径分析,主要包括工程运行改变了区域空间格局、土地和水体的利用状况,由此影响了自然资源状况。此外,对于教材中所列关于典型工程的分析要点(P25-28),建议定期抽1020min 浏览几遍,一方面在案例分析中为生态型项目的分析重点、主要影响、主要问题、主要措施等提供特性方面的了解;另一方面,对于技术方法中关于环境影

28、响识别常出该部分题目。水电项目在技术方法和案例分析中均有所体现。例: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应纳入生态影响源识别的有(ABC )2009-56题A. 取土场位置和土石方量 B. 占地类型和面积 C. 移民安置方案 D. 生态恢复例:施工期的工程措施对生态影响途径分析,主要包括施工人员施工活动、机械设备使用等使(B )改变,使土地和水体生产能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A. 大气、地形地貌 B. 植被、地形地貌 C. 植被、声环境 D. 地形地貌第七讲:(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第二节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现状调查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

29、况下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并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地面水、地下水等)应全面、详细调查,对这些部分的环境质量现状应有定量的数据,并做出分析或评价;对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的方法。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此方法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但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他方法补充

30、。现场调查法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这种方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遥感方法可以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多数不使用直接飞行拍摄的办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1)熟悉自然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P35)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一般包括地理地质概况、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水文、土壤、水土流失、生态、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调查等内容,根据专项评价的设置情况选择相应内容进行详细调查。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1、地理位

31、置:包括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项目所在地与主要城市、车站、码头、港口、机场等的距离和交通条件,并附地理位置图。2、地质: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选择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概要说明当地的地质状况,即:当地地层概况,地壳构造的基本形式以及与其相应的地貌表现,物理与化学风化情况,当地已探明或已开采的矿产资源情况。若建设项目规模较小且与地质条件无关时,地质现状可不叙述。评价矿山以及其它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对与建设项目有直接关系的地质构造,如断层、坍塌、地面沉陷等,要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一些特别有危害的地质现象,如地震,也应加以说明,必要时,应附图辅助说明

32、,若没有现成的地质资料,应做一定的现场调查。3、地形地貌: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简要说明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周围地貌类型以及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等地貌的情况。崩塌、滑坡、泥石流、冻土等有危害的地貌现象,若不直接或间接危害到建设项目时,可概要说明其发展情况。若无可查资料,需做一些简单的现场调查。当地形地貌与建设项目密切相关时,除应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附建设项目周围的地形图,特别应详细说明可能直接对建设项目有危害或将被项目建设诱发的地貌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必要时还应进行一定的现场调查。4、气候与气象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现有资料概要说明大气环境状况,

33、如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主要的天气特征等。如需进行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叙述上面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的规定,增加有关内容。5、地面水环境如果建设项目不进行地面水环境的单项影响评价时,应根据现有资料选择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概要说明地面水状况,地表水各部分之间及其与海湾、地下水的联系,地表水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以及地表水的污染来源。建设项目建在海边,又无需进行海湾的单项影响评价时,应根据现有资料选择性叙述部分或全部内容:概要说明海

34、湾环境状况,即海洋资源及利用情况,海湾的地理概况,海湾与当地地面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联系,海湾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污染来源等。如需进行建设项目的地面水(包括海湾)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叙述上面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外,还应增加水文、水质调查、水文测量及水利用状况调查等有关内容。地面水和海湾的环境质量,以确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或海水水质标准限值为基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选定的评价因子分别进行评价。6、地下水环境当建设项目不进行与地下水直接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或部分地简述下列内容:包括当地地下水的开采利用情况、地下水埋深、地下水与地面的联系以及水质状况与污染来源。若需进行地下水环

35、境影响评价,除要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水质的物理、化学特性,污染源情况,水的储量与运动状态,水质的演变与趋势,水源地及其保护区的划分,水文地质方面的蓄水层特性,承压水状况等。当资料不全时,应进行现场采样分析。7、土壤与水土流失当建设项目不进行与土壤直接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或部分的简述下列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土壤的肥力与使用情况,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质量现状,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等。当需要进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时,除应详细叙述上面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土壤的

36、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成分与结构,颗粒度,土壤容重,含水率与持水能力,土壤一次、二次污染状况,水土流失的原因、特点、面积、侵蚀模数元素及流失量等,同时要附土壤分布图。8、动植物与生态若建设项目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但项目规模较大时,应根据现有资料简述下列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植被情况,有无国家重点保护的或稀有的、受危害的或作为资源的野生动、植物,当地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现状。若建设项目规模较小,又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时,这一部分可不叙述。若需要进行生态影响评价时,除应详细叙述上面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本地区主要的动、植物清单,特别是需要保护的珍稀动植物种

37、类与分布,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稳定性状况,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环境因素调查。例:自然环境调查时,当地形地貌与建设项目密切相关时,除应比较详细地叙述地形地貌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附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D) A. 区位图B. 地理位置图C. 土地利用现状图D. 地形图例:自然环境调查时,下列哪些情况属地质状况?(AB) A. 坍塌B. 断层C. 岩溶地貌D. 行政区位置第八讲:(2)了解社会经济环境状况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P37)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一般包括人口(少数民族)、工业、能源、农业、土地利用、交通运输、文教卫体等社会事业的现状及相关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调查。1、

38、社会经济:主要根据现有资料,结合必要的现场调查,简要叙述评价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人口:包括居民区的分布情况及分布特点,人口数量、人口密度等;工业与能源:包括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现有厂矿企业的分布状况,工业结构,工业总产值及能源的供给与消耗方式等;农业与土地利用:包括可耕地面积,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构成及产量,农业总产值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附土地利用图。交通运输:包括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公路、铁路或水路方面的交通运输概况以及与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2文物与景观文物: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一般包括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或具有历史、艺术、科

39、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庙、石刻等。景观:具有一定价值必须保护的特定的地理区域或现象,如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温泉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等。如不进行这方面的影响评价,则只需根据现有资料,概要说明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具有哪些重要文物与景观;文物或景观相对建设项目的位置和距离,其基本情况以及国家或当地政府的保护政策和规定。如建设项目需进行文物或景观的环境影响评价,则除应详细地叙述上述内容外,还应根据现有资料结合必要的现场调查,进一步叙述文物或景观对人类活动敏感部分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有:它们易于受哪些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因素的影响,目前有无已损害的迹象及

40、其原因,主要的污染或其他影响的来源,景观外貌特点,自然保护区或风景游览区中珍贵的动、植物种类以及文物或景观的价值(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美学的、历史的、艺术的和科学的价值等)。3人群健康状况当拟排污染物毒性较大时,应进行一定的人群健康调查。调查时,应根据环境中现有污染物及建设项目将排放的污染物的特性选定指标。(二)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掌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方法(P42) 方法包括什么? 资料的使用要求是什么数字现场监测的要求是什么(包括因子、时间、点位)要求和数字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方法分为现场监测法、收集已有资料法。空气质量现状调查资料来源分三种途径,可视不同评价等级对数据的要求采用:(

41、1)收集评价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3 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2)收集近3 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3)进行现场监测。收集的资料应注意资料的时效性和代表性,监测资料能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空气质量状况和主要敏感点的空气质量状况.一般来说,评价范围内区域污染源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监测资料3 年内有效。监测因子应与评价项目排放的污染物相关,应包括评价项目排放的常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监测点位设置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各

42、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同时布点还要遵循近密远疏的原则具体监测点位可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各监测期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监测点位置应重合。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监测点位,应根据各监测期所处季节主导风向进行调整。灵活掌握例:空气质量现状调查资料要求使用评价范围内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C)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A. 1 年 B. 2 年 C. 3 年 D. 5 年例:空气质量现状调查资料来源的途径主要有(ABCD)A.评价范围内各例行空气质

43、量监测点的近3 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B.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3 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C.收集近3 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 D.进行现场监测(2)掌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分析方法(P42)考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数据有效性分析实际也就在考监测资料来源、监测布点、点位数量、监测时间、监测频次、监测条件、监测方法以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等方面分析是否符合导则,标准以及监测分析方法等有关要求。因此,作为掌握的知识点,应对导则和标准中上述要求加以掌握(关注数字)资料要求看教材:日、小时平均浓度值既可采用现状监测值,也可采用评价区域内近3 年例行监测资料或其他有效监测资料;

44、年均值一般来自于例行监测资料。对近年来区域污染源变化大的地区,应以现状监测资料和当年的例行监测资料为准。对于评价范围有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应获取其监测资料,分析区域长期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具体要求看导则:空气质量监测制度与布点原则应符合导则的要求。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监测方法的选择应满足项目的监测目的,并注意其适用范围、检出限、有效检测范围等监测要求。各项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应符合标准对分析方法的规定。对尚未制定环境标准的非常规大气污染物,应尽可能参考国际组织和国内外相应的监测方法,在环评文件中详细列出监测方法、适用性及其引用依据,并报请环保主管门批准。按照环境影响评

45、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规定,为保证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应注意:1. 环境空气监测中的采样点、采样环境及采样频率的要求,应按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执行。2. 各项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规定执行,具体见下表:第九讲例: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监测期间布点方法除按导则规定的布点外,也可根据(ABCD)做适当调整。 A.局地地形条件 B.风频分布特征 C.环境功能区 D.环境敏感保护目标所在方位例:SO2 的监测每年采集数据144 个,每天采样12 小时,每小时采样45min,用这些数据可以计算SO2的(B)A.

46、年平均浓度 B.小时平均浓度 C.季平均浓度 D.日平均浓度例:下列关于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条件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有(ACD)A.监测点周围应有270°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B.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30m 范围内应没有局地排放源C.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一般在1520m 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D.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20m 范围内应没有局地排放源(3)掌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方法(P44) 评价分析内容要求型超标率、超标倍数的计算,兼考关键污染因子的标准值计算型 注意图表:监测内容表、监测方法表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内容,(逻辑+关键词)包括:各监测点

47、大气污染物不同取值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CminCmax ;统计年、日、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与相应的标准限值进行比较分析,给出占标率或超标倍数,评价其达标情况,若监测结果出现超标,应分析其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以及超标原因、并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日、年变化规律,以及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此外,还应分析评价范围内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结合区域大气环境整治方案和近3 年例行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分析区域环境容量超标率、超标倍数作为计算题,年年考监测数据值- 环境质量标准超标数据个数超标率的统计计算: 超标倍数的统计计算:环境质量标准总监测数据个数 超标率= × 100% 超标倍数= 

48、5; 100% 注意:不符合监测规范的数据不计入总监测数据个数;未检出点位数计入总监测数据个数中;国家未颁布标准的监测项目,不进行超标率计算注意表:监测内容表、监测方法表、现状监测统计分析表注意图:日变化图、年变化趋势图例:某监测点全年SO2质量监测数据200 个,其中有30 个超标,5 个未检出,5 个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SO2 全年超标率为(B) A.15% B.15.4% C.15.8% D.17%第十讲:(4)了解边界层结构及其生消演变规律(P53)关注图的识别1.边界层结构和特征参数边界层:是指靠近地球表面、受地面摩擦阻力影响的大气层区域。大气边界层是直接受地表影响最强烈的垂直气

49、层,其厚度随天气条件、地表特征而变。在这一层里,气流受地面摩擦力和下垫面地形地物的影响,空气污染物的扩散与其密切相关。由于受太阳辐射、地表辐射的热量输送,以及地表的摩擦力等作用,形成边界层内的温度和风速的变化。大气边界层的生消演变规律依赖于地表的热量和动量通量等因素,污染物的传输扩散取决于边界层的特征参数。了解这些参数的物理含义,对分析污染物传输扩散很有意义。混合层高度(h):混合层是指对流边界层的高度,也就是在大气边界层处于不稳定层结时的厚度。混合层越高,对流边界层越不稳定,在强不稳定条件下,混合层高度可达到1 km 以上。混合层的高度决定了垂直方向污染物的扩散能力。莫奥长度(Lmo):莫宁

50、与奥布霍夫认为对于定常、水平均匀、无辐射和无相变的近地面层,其运动学和热力学结构仅决定于湍流状况。莫奥长度(Lmo)反映了近地面大气边界层的稳定层结的状况,见图3-10 莫奥长度(Lmo)与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的关系。图3-10 莫奥长度与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当Lmo >0,近地面大气边界层处于稳定状态,Lmo数值越小或混合层高度(h)与Lmo 的比值(h/ Lmo)越大,越稳定,混合层高度则越低;当Lmo <0,边界层处于不稳定状态,Lmo数值越小或h/ Lmo越大,越不稳定,混合层高度则越高;当Lmo(无穷大),边界层处于中性状态,h/ Lmo=0,此种情况下

51、,混合层高度大约有800 m。2.边界层污染气象分析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在大气边界层中进行传输与扩散,受大气边界层的生消演变的影响。有些污染现象随着边界层的生消演变而产生。污染物扩散受下垫面的影响也比较大,非均匀下垫面会引起局地风速、风向发生改变,形成复杂风场,常见的复杂风场有海陆风、山谷风等。边界层演变:在晴朗的夜空,由于地表辐射,地面温度低于上覆的空气温度,形成逆温的稳定边界层,而白天混合层中的污染物残留在稳定边界层的上面。次日,又受太阳辐射的作用,混合层重新升起。边界层演变的危害:由于边界层的生消演变,导致近地层的低矮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在夜间不易扩散,如果夜间有连续的低矮污染源排放,

52、则污染物浓度会持续增高;而日出后,夜间聚集在残留层内的中高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会向地面扩散,出现熏烟型污染。(其实这就是逆温的作用)例. 莫奥长度(Lmo)与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的关系。当(C)时,近地面大气边界层处于不稳定状态A. Lmo >0 B. Lmo 0 C. Lmo <0 D. Lmo 0(5)掌握常规气象资料(温度、风速、风向玫瑰、主导风向)的分析内容与应用近几年反复多次考气象要素反映的信息及其识别概念型 气象要素的分析要求要求性 注意图要求、识别和分析应用型温度:统计每月平均温度的变化情况,绘制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 温廓线:反映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影响热力湍流扩散的能力

53、温廓线分析内容:逆温层出现的时间、频率、平均高度范围和强度 应用:一级评价需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对污染较严重时的高空气象资料做温廓线分析: 二级评价中需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风速:C代表静风Ø 风速随时间的变化:统计月平均风速随月份的变化、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Ø 绘制平均风速的月变化曲线图、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曲线图Ø 应用:一、二级评价需平均风速的月变化曲线图(12个月为横坐标)和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曲线图(24小时为横坐标)Ø 风廓线图:即反映风速随高度的变化,一级评价项目。还需酌情对污染较严重时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做风廓线的分析,并分析不同

54、时间大气边界层内的风速变化规律。风向在模式计算中,静风通常采用静风前后的观测资料的风向进行插值,或气象资料比较完整,即日观察次数比较多的情况下,直接采用静风前一次的观测资料中的风向 风频:吹某一风向的风的次数占总的观测统计次数的百分比,称为该风向的风频。 风向玫瑰图:是统计所收集的多年地面气象资料中16个风向出现的频率,然后在极坐标中按16个风向标出其频率的大小。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绘制各季及年平均风向玖瑰图。风向玫瑰图应同时附当地气象台站多年(20年以上)气候统计资料的统计结果。主导风向Ø 主导风向指风频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风向角范围一般在连续45度左右。对于以十六方位角,主导风

55、向范围一般是指连续两到三个风向角的范围Ø 某区域的主导风向应有明显的优势、其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大于等于30%,否则可称该区域没有主导风向或主导风向不明显。Ø 在没有主导风向的地区,应考虑项目对全方位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例:某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当地的年主导风向为E,冬季主导风向为NE,拟进行一期环境监测,必须布点的方向为(B) A.E、W B.NE、SW C.E、SW D.NE、W 2011-22题第十一讲:第三章(三)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新导则一直未发布,所以了解部分也要关注)(1)掌握不同类型污染源的调查方法(P69)污染源类别的区分概念型 调查的

56、方法有什么方法型(注意特例、注意不同要素间的混淆)调查的内容有什么要求型(关键词和逻辑记忆法)污染源的类型:按产生及进入环境的方式非为:点源、非点源按污染物的性质分:持久性污染物:进入环境不易降解的污染物(如重金属)非持久性污染物:进入环境容易降解的污染物(如有机物)水体酸碱度:常以pH 值为表征热效应:造成受纳水体的水温变化污染源调查原则及内容:点源:污染物产生的源点和进入环境的方式为点调查原则:根据评价等级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确定调查的深度和广度。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必要时补充现场调查和测试 调查内容:污染源的排放特点;回答怎么排? 污染源排放数据;回答排多少?用、排水情况;验证水平衡 废水、污水处理状况处理指标A 排放特点:分散还是集中排放,排放口的平面位置及排放方向,排放口在断面上的位置A 排放数据:主要水质参数的排放量、排放速度、排放浓度及变化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