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总平面布置_第1页
建筑总平面布置_第2页
建筑总平面布置_第3页
建筑总平面布置_第4页
建筑总平面布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概述部分 1.建筑选址以及原则 2.建筑的总平面以及平面布局 3.场地设计的主要内容 4.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建筑选址以及原则建筑选址建筑选址:是根据建筑性质建筑性质,结合区域内的条件选选 择择比较合理的基地位置基地位置。选址原则选址原则: 1.整体系统原则 2.因地制宜原则 3.依山傍水原则 4.观形查势原则 5.地质检验原则 6.水质分析原则 7.坐北朝南原则 8.适中居中原则 9.顺乘生气原则 10.改造风水原则场地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 场地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场地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 分析工程项目的性质、特点和内容要求,明确场地的各项使用功能; 分析场地本身及四周的设计条件,

2、研究环境制约条件及可利用因素; 研究确定场地组成内容之间的基本关系,进行场地分区; 分析各项组成内容的布置要求,确定其基本形态及组成关系,进行建筑布局、交通组织和绿地配置。概括而言,场地总体布局解决两个基本问题: 确定组成内容的各自形态 确定各项内容之间的组织关系设计核心是组织好项目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处理好场地构成要素之间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功能、空间、视觉和景观)。建筑总平面以及平面布局建筑总平面布局:建筑总平面布局:是结合特定性质的建筑物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的 场地设计任务设计任务。根据基地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组成内容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环境关系,根据城市

3、规划要求、有关规范和规定合理安排建筑的位置,以及建筑之间的关系和建筑与基地周围之间的关系,组织合理交通线路,进行竖向、绿化、工程管线和环境保护等综合设计综合设计,使其满足使用功能或生产工艺要求,这个任务称为建筑总平面布局建筑总平面布局建筑总平面:建筑总平面:总平面图主要表示整个建筑基地的总体布局,具体表达新建房屋的位置、朝向以及周围环境(原有建筑、交通道路、绿化、地形)基本情况的图样。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使用的合理性 技术的安全性 建设的经济性 环境的整体性 使用的合理性 满足工程项目使用要求; 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合理的空间场所; 良好

4、的日照通风; 方便的交通联系。 技术的安全性 临水场地的设计考虑防排洪; 坡地场地的竖向设计; 火灾、地震、空袭等; 场地的疏散通道、消防车道和出入口。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建设的经济性 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注意节约;尽量多保留一些绿化用地和发展用地;保护生态环境; 对自然地形适应和利用为主,适当改造,充分结合地形;合理利用土地进行功能布局和道路交通组织,避免大量挖、填方和破坏自然; 尽可能选择节能节地的方案。如:适当减小建筑面宽、加大建筑进深具有显著的节地效果;北方建筑布局不宜过于分散,体型变化不宜过大,这样有利于节能;建筑空间组合时注意尽量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以减少人

5、工能耗。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环境的整体性任何建筑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保持着某种关系。建筑外部空间是从场地外部进入建筑之间的过渡,是建筑功能的外延,也是建筑形象的衬托; 考虑使用者的行为活动、视觉及心理感受对场地整体环境的影响; 纪念性建筑场地考虑道路、绿化、广场和小品等一系列外部空间要素对主体建筑的烘托作用;居住性建筑场地考虑住宅布置与外部绿化景观、活动场地等的有机结合;城市空间中的建筑考虑其与周围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采取与周围融合、衬托、突出的方式。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场地总体布局的注意事项场地总体布局的注意事项 1.建筑的位置安排,非特殊情况下,应避免造

6、成基地面积零碎,以致无法从容安排其他设施。当然建筑物的性质不同,会有不同的场地安排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2.建筑物与基地周围之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不应对基地周围环境产生不良效果。建筑物应结合四周环境,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结合具体设计,形成良好景观。应避免破坏原来的景观效果。 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3.建筑物之间的关系要合理、有序。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应满足防火规范要求、日照标准要求(对居住建筑)、建筑用房天然采光要求等。4.建筑物形成的建筑环境,应组织好建筑与环境的自然通风;防止和减少环境噪声干扰;与污染源之间应有卫生隔离,并应符合有关卫生标准的保护间距。避免破坏环境,应符

7、合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二、中小学、医院、图书馆的布局要求 1.中小学的总平面布局 2.医院的总平面布局 3.图书馆的总平面布局中小学校的总平面布局1.选址要点(1)中小学的选址,应该根据当地的规划要求。考虑服务半径及学校分布情况 1)初中服务半径亦小于或等于1000米;小学服务半径亦小 于或等于500米 2)学校周边应有良好的交通环境,有条件的设置临时停车场。 与学校毗邻的城市主干道应设置适当的安全设施。 中小学校的总平面布局(2)学校应有安静及卫生和安全的环境 1)中小学严禁建在地震、地质塌裂、暗河、洪涝等自然灾害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 2)中小学建设应远离殡仪馆、医院的太平

8、间、传染病院等建筑。 易燃易爆场所的间距要符合规范。 3)校内要布置运动场地和提供设置基础市政设施的条件。 4)学校周界外25m范围内已有邻里建筑处的噪声级别不应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 5)高压电线、长输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严禁穿越或跨越学校校园,当在学校周边敷设时,安全防护距离应符合相关规定。中小学校的总平面布局3)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路段总平面功能关系 中小学校用地由学校建筑用地、体育活动用地、实验及绿化用地等三部分组成,三者功能区基本呈三角形关系。 1.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建 筑前后的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地。其中学校建筑

9、由教学 用房、办公用房及生活服务用房组成; 2.教学用房由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公用教室、实验室、图书 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及体育活动室等组成。另外行政办公区可以与教学实验区合二为一,或者两区邻近,成为教学中心区;后勤活动区可以独立为区,或者根据后勤服务情况分散布置服务用房。学校考虑作为升旗、集合聚会等作用的中心广场,宜设置在教学实验区附近。总平面布置要点 学校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的规定l)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应300m。2)对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对应学校一侧的机动车车道边缘距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应80m,当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3)南向的普通教室在

10、冬至日这天要求底层满窗日照时间应2h。4)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应25m。5)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应25m。6)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7)教学用房之间、教学用房与风雨操场等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连廊。总平面布置要点(2)学校建筑物相互之间的要求 学校建筑物相互之间由于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要求。 l)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位置。 2)图书阅览室应设置在环境安静处且与教学用房联系方便的地方。 3)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他教学用房的位置。 4)植物园地的肥料堆积发酵场及小动物饲养场不得污染水源和临近建筑物。总平面布置要点(3)学校入口的设置学校除了设置主入

11、口,一般还需要设置次入口。l)学校出入口的设置位置,考虑其所服务的居住区的方向或大量学生来校的方向,应利于大部分学生方便、短捷地出入学校。2) 学校的校门不宜开向主要干道或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300辆的道路。如必须将主出入口设于主要干道时,校门前应留出适当的缓行地带,而且校门应避开与大量车流出入的单位为邻。3)学生入校后应能直接到达教学楼,不应横跨运动区、生活区等。4)次入口的设置位置应在生活服务区、体育活动区附近。除了方便后勤人、车流外,还考虑使用学校服务设施的外来人员的出入,如学校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食堂等,在使用上面向社会开放,也避免学校正常的教学等活动受到干扰,应设置或预留次入口与

12、城市道路相连通。5)在主要校门口附近或主要教学建筑的出入口附近,相对集中布置停车场和自行车棚 总平面布置要点(4)学校道路系统学校道路系统包括车行系统和步行系统。l)学校道路系统应根据学校功能分区的关系和具体学校建筑布局来合理安排,要考虑人、车流量来合理确定其走向与宽度,要合理确定道路的主次和分流网络。2)车行路不能在各个功能区内部穿越,尤其是教学区。3)校园内规划的车行系统可利用学校周围的城市交通道路,并沿教学区及体育场周边设置环路,与校门相通。车行系统以不干扰教学区、生活区为原则进行组织,同时要注意合理设计防火安全的消防通道。4)各功能区内部道路以步行为主,步行系统的主要道路应规划设计成宽

13、7m,次要道路宽3.5m。总平面布置要点(5)田径运动场用地位置的确定 在进行总平面布置时,田径运动场用地的位置确定是首要问题,是校园规划布局关键因素之一田径运动场的特点是占地大,有噪声,必须呈南北朝向布置以利于体育活动。根据其特点,宜布置田径运动场在学校基地内相对平坦的地面(以减少土方量),宜布置在景观要求相对不高的位置,宜布置在易受噪声干扰的地方。 田径运动场根据条件设置200400m环行跑道。当学校面积紧张时,至少应考虑设置小学60m、中学100m直线跑道。其他课间操场场地的面积,小学校中每学生宜2.3,中学校中每学生宜3.3。篮球场或排球场每六个班应最少设置一个。运动场地应为弹性地面,

14、不宜采用非弹性材料地面。有些学校的面积非常紧张,可以考虑利用教学楼屋顶作为室外活动区,要做好屋面隔声处理和女儿墙处的保护处理。总平面布置要点(6)易产生噪声的校内建筑易产生噪声的校内建筑应尽可能布置在校园的边缘地段,如校办工厂、车库。对易产生污染的校医院、锅炉房等,应尽可能布置在校园的边缘地段和常年下风向方位。食堂的位置宜布置在基地的常年下风向位置,以免食堂的人流、气味和运输路线等干扰教学用房的正常使用。(7)学校的建筑容积率 学校的建筑容积率可根据其性质、建筑用地和建筑面积的多少确定。小学宜0.8;中学宜0.9;中师、幼师宜0.7。医院的总平面布局 选址要点(1)选址设置应交通方便,便于病人

15、到达。(2)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使主要出入口和后勤出入口、污物出口更好的分离。(3)应有充分的城市上下管网配合。(4)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高压线路及其设施。(5)不应临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总平面功能关系总平面功能关系 综合医院主要功能分区分为: 医疗区医疗区 包括门诊部,急诊部、住院部。 医技区医技区 包括检验科、手术部、理疗科、放射科、中西药房等。 后勤供应区后勤供应区 包括营养食堂、职工食堂、洗衣房、锅炉房、浴室、 汽车库、设备用房等。 另外还有行政管理区,根据情况可以设置教学区、生活区等。 医疗区和医技区联系紧密,医疗区中的住院部和后勤供应区联系紧

16、密。 注意人流与车流、内部职员与病人及探视者的分流,及清洁供应入口与污物出口分开等,不同流线表现在基地出入口和建筑出入口上的情况。总平面布置要点(1)功能分区合理,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各种出入口设置合理,互不交叉,洁污线路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应保证住院部,医技区等处的环境安静。 (2)基地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一为人员出入口,二为供应入口兼污物出口(供应入口和污物出口最好分开设置)。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设有传染病科者,必须设置专用出入口。 (3)医疗、医技区应设置于基地的中心位置,其中门诊部,急诊部应面对主要干道,在基地大门入口附近。门诊、急诊、住院应分别设

17、置建筑出入口。在门诊部、急诊部、住院部建筑出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地。在急诊入口前场地应满足汽车回转距离。 总平面布置要点(4)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在冬至日这天获得满窗日照3h。考虑卫生因素,病房的长边和其他建筑的间距宜12m。 (5) 如采用室外厕所,宜用连廊与门诊、病房楼相接。后勤供应区用房应位于医院的下风向,与医疗区保持一定距离获路线互不交叉干扰,同时又方便为医疗、医技区服务。 1)营养厨房应靠近住院部,最好有连廊以便于送饭。 2)锅炉房应距采暖用房近,以减少管道能耗。 3)晒衣场与晒中药场地应避免烟尘污染。 4)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置在基地的下风向的隐蔽

18、处,并应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避免干扰病人。 5)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与出入院路线交叉,避免经过门诊诊察室附近和病房楼前面。(6)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职工住宅不得建在医院基地内,如用地毗连时,必须分隔,另设出入口 综合医院总平面布置类型(1)综合医院总平面布置类型: 1)分散式 由若干幢分散建筑组成。优点是有良好的采光条件和通风条件;缺点是各部分联系不够方便,诊疗路线过长,占地面积较大。 2)集中式高层与裙房组成,病房设置在高层主体中,门诊及医技在裙房部分。优点是各部分联系方便,节省用地;缺点是各部门分隔不易处理,易发生干扰、路线交叉现象。将各种不同功能的部门组织高度集中在一幢建筑中,无疑

19、给人流、物流、管道带来难以解决的矛盾,尤其是各类垂直运输设施难以避免交叉感染。综合医院总平面布置类型半集中式门诊、住院、医技分建并用连廊或联接建筑组成有分有合的建筑整体。各部门联系方便,又能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前医院采取分散式布局,而集中式或半集中式的布局在近年来医院建设中已成为发展趋势。医院建筑的流线设计1)医院中流线的划分门诊或急诊病人流线。住院病人、陪护、探视人员流线。医院工作人员及培训人员在院内的活动流线。医药,食品(及清洁物)进入医院的流线(供应流线)。医院内的病尸及垃圾、废物的运出流线(污物流线)。2)各种流线的特殊要求各种流线都有各自特殊的要求,有一些应严格分开

20、、禁止交叉。医护人员需设专用路线及出入口,避免与患者交叉互相干扰。住院病人应设专门出入口及路线,不要和门诊及急诊病人想混或共用一个出入口。医院建筑的流线设计在传染病院或传染病楼中,出院和入院的出入口应分开设置,以避免出院与入院病人产生交叉感染。来访人员不应与门诊患者接触。病人路线、患者于隔离者虚设专线,不允许交叉、否则易产生飞沫或接触感染。成人及儿童的流线应分开,因为儿童体弱易于感染,儿童传染病也会感染成年人。食品、药品、机械类的供应路线,应设专用入口,使车辆能直接到达库存处。应避免经由大厅进入与门诊患者交叉相混。尸体路线要隐蔽,不应与患者及无关人相遇,更不应与食品供应路线交叉。尸体出口最好由太平间直接出大门至街道。 图书馆的总平面布局1.选址要点(1) 馆址的选择应符合当地的总体规划及文化建筑的网点布局。馆址应选择位置适中、交通方便、环境安静、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有利的地段。有些图书馆过于追求“环境安静”,以致所处位置偏远,交通不便。(2) 馆址应与易燃易爆、噪声和散发有害气体、强电磁波干扰等污染源保持安全的距离。(3)图书馆宜独立建造。当与其他建筑合建时,必须满足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