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实训报告_第1页
建筑材料实训报告_第2页
建筑材料实训报告_第3页
建筑材料实训报告_第4页
建筑材料实训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习报告姓名: 学号 专业: 建筑材料 班级: 实训指导教师: 实训项目: 实习起止时间:自2014年6月23日至2014年6月27日1、 实习目的建筑材料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基础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实践操作基础。本次实训的目的为: 1)巩固工程材料课程中有关章节的知识,掌握不同建筑材料的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按照材料检测实际工作过程,让学生练习常用建筑材料的检验委托、试验、试验结果分析、报告的编制与审核、试验报告的发放等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学生将来毕业后即可顶岗

2、工作。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二、实习时间 2014年6月23日6月27日(第17周)3、 实习地点 沈阳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4、 实习内容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实验目的: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仪器设备:水泥净浆搅拌器、标准稠度测定仪、量筒、天平、砝码实验步骤:(不变水量法)(1) 称取500g水泥,量取142.5ml水(2) 润湿锅壁及叶片,先倒水,后5-10s倒入水泥,打开搅 拌机,低速120s,停15s,高速120s停止(3) 拌合结束,将水泥装入锥模,插捣振动排气泡,固定试锥,调零,测定,待停止下沉或30s以上,进行读数

3、s(mm)(4) 计算:P=33.4-0.185s(%)实验结果:s=30mm P=33.4-30*0.185=27.85% 2.水泥胶砂强度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水泥胶砂强度(抗折、抗压)仪器准备:水泥砂胶搅拌机、砂胶振实台、抗折试验机、抗压试 验机、试模、量筒等试样制备: (1)成型前,在试模内刷机油,漏斗中倒入标准砂 (2)称取450g水泥,标准砂1350g,225ml水 (3)水泥搅拌,低速30s,第二个30s内加砂,快速30s,停拌90s,快速60s停止 (4)固定试模,将胶砂分两次装入(每次一半),各振60下,取下,直尺刮平 (5)养护24h后拆模,投入20±1水中继续养护3

4、d,28d实验结果: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构件A1B1C1A2B2C2A3B3C3读数Mpa7.848.808.4211.259.6011.669.7411.912.3读数N335037603600481041104980415050805260计算值Rf7.848.808.4211.259.6011.659.7111.9012.30组平均值8.3510.8411.3总平均值10.163. 防水材料实验目的:测定石油沥青的延度,以评定沥青的塑性。仪器设备:延度仪、式样模具、水浴、温度计、隔离剂、支撑试验步骤 (1)将隔离剂拌和均匀,涂于清洁干燥的试模底板和两个侧模的内侧表面,并将试模在试模底板上装

5、妥。 (2)将加热脱水的沥青试样,通过0.6mm筛过滤,然后将试样仔细自试模的一端至另一端往返数次缓缓注人模中,最后略高出试模,灌模时应注意勿使气泡混入。 (3)试件在室温中冷却3Omin40min ,然后置于规定试验温度±0.1的恒温水槽中,保持30min后取出,用热刮刀刮除高出试模的沥青,使沥青面与试模面齐平。沥青的刮法应自试模的中间刮向两端,且表面应刮得平滑。将试模连同底板再浸人规定试验温度的水槽中11.5h 。 (4)检查延度仪延伸速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然后移动滑板使其指针正对标尺的零点将延度仪注水,并保温达试验温度±0.5。 (5)将保温后的试件连同底板移人延度仪

6、的水槽中,然后将盛有试样的试模自玻璃板或不锈钢板上取下,将试模两端的孔分别套在滑板及槽端固定板的金属柱上,并取下侧模。水面距试件表面应不小于25mm 。 (6)开动延度仪,并注意观察试样的延伸情况。此时应注意,在试验过程中,水温应始终保持在试验温度规定范围内,且仪器不得有振动,水面不得有晃动,当水槽采用循环水时,应暂时中断循环,停止水流。在试验中,如发现沥青细丝浮于水面或沉人槽底时,则应在水中加人酒精或食盐,调整水的密度至与试样相近后,重新试验。 (7)试件拉断时,读取指针所指标尺上的读数,以厘米表示,在正常情况下,试件延伸时应成锥尖状,拉断时实际断面接近于零。如不能得到这种结果,则应在报告中

7、注明。 实验结果:组别(一)LL1LN/50mm一520mm613mm93mm=93/200=46.5%525二515mm597mm82mm=82/200=41%517三510mm593mm83mm=83/200=41.5%523四524mm605mm81mm=81/200=40.5%519五522mm609mm87mm=87/200=43.5%522沥青拉伸试验第一组数据拉力平均值:521.2 N/50mm 延伸率平均值:42.6% 组别(二)LL1LN/50mm一167mm188mm21mm=21/50=40% 484二154mm173mm19mm=19/50=38%476三160mm17

8、9mm19mm=19/50=38%482四172mm194mm22mm=22/50=44%485五168mm189mm21mm=21/50=40%476沥青拉伸试验第二组数据 4.砂子筛分实验实验目的:砂的筛分,计算细度模数实验设备:标准筛、振筛机实验步骤: (1)准备套筛:5;2.5;1.25;0.63;0.35;0.16(mm) (2)称量500g试样,倒入上层筛中,盖好盖子 (3)初步手摇,然后放入振筛机,振动4-5min (4)逐层手筛,从上至下每层过筛,称重,各层总和不超总量的1% (5)称重筛余,计算分计筛余、累计筛余计算结果: 分计筛余:每层质量/总质量(0.1%) 累计筛余:x

9、=1层质量/总质量;y=(1层+2层)/总质量;z=(1层+2层+3层)/总质量;w=(1层+2层+3层+4层)/500g;m=(1+2+3+4+5)/500g; n=(1+2+3+4+5+6)/500g;l=(1+2+3+4+5+6+7)/500g; 细度模数:F=(y+z+w+m+n)-5x/100-x (0.01%) 评定:粗砂F=3.13.7中砂F=2.33.0细砂F=1.62.2特细砂F=0.71.51. 实验结果分析: 层数质量(g)分计筛余(%)累计筛余(%)细度模数第一层29.555.95.9 2.66第二层59.6511.917.8第三层63.6712.730.6第四层137

10、.2027.458.0第五层117.5823.581.5第六层53.6110.792.3第七层38.207.699.9总 和499.4699.9上表为我所做出的实验结果,通过表可以得出:细度模数=2.66属于中砂5.砂的表观密度实验实验目的:测定砂的表观密度 实验设备:李氏广口瓶实验步骤:(1) 检查气密性,灌水一定刻度,擦干瓶口进行读数,并记录V1(2) 称量50g试样,徐徐倒入瓶中,轻摇排出气泡,记录V2(3) 计算(4) 实验结果:(5) 计算砂的表观密度: 砂表观密度0=m0/(V1-V2),(精确至10 kg/m3) 0 =50g/(20.3-0.7) ×1000=2551

11、.02kg/m3 6.砂的堆积密度实验实验目的:测定砂的堆积密度实验设备:1L量筒、大漏斗实验步骤: (1)插好插片 (2)5mm过筛准备试样 (3)拔去插片,自由落下,待落满后用直尺刮平 (4)称量:桶+砂m1 桶m2 (5)计算实验结果:计算砂的堆积密度:松散堆积密度0 =(m2-m1)×1000(kg/m3,精确至0.01):0 =(1824.35-335.54)/1000×1000=1488.81kg/m3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精确至1)P=(10 / ) ×100%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P=41.6%7. 钢筋抗拉试验实验目的:测定钢筋是否抗拉

12、合格实验设备:HR335钢筋(d20mm)、万能材料试验机、游标卡尺、直尺、手搓刀实验步骤: (1)测定钢筋的直径和钢筋截面积和重量 (2)试样标距标记和测量:可以用两个或一系列等分不冲点或细化线标出原始标距,标记不应影响试样断裂,也可以用手锉刀刻画标记,标距可按5d或10d 。 (3)按试样尺寸及截面积、强度等级选择万能材料试验机度盘量程。 (4)将试样安装上夹头,上下夹头必须持紧在试验机夹具上方可开始试验。试验速度应根据材料性质和试验目的确定。 (5)测定钢筋的屈服强度时,屈服前的应力速率按下表保持试验机控制器固定于速率位置,直至该性能测出。 (6)测定下屈服点时,平行长度内的应变速率应在

13、0.00025-0.0025s之间,并应尽可能保持恒定。 (7)屈服过后测定抗拉强度,试验机两夹头在力作用下的分离速率应不超过0.52cmin,试样拉至断裂,从拉伸确定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力,或从测力度盘上读取最大力。 (8)试样拉断后,将其断裂部分在断裂处紧密对接在一起,尽量使其轴线位于一直线上,如拉断处形成缝隙,则此缝隙应计入试样拉断后的标距内。 (9)测量延伸率:用钢直尺按两点标距离进行测量。实验结果:级别公称直径(mm)面积(mm2)屈服点(KN)抗拉强度(KN)原始长度拉伸后的长度冷弯HRB33520314.2123.5156.8200251合格20314.2125.6167.02002

14、44合格8.钢筋抗压试验 实验目的:测定钢筋是否抗压合格实验设备:HRB335钢筋(d20mm)、压力机实验步骤: (1)试样放置于两个支点上,将一定直径的弯心在试样两个支点中间施加压力,使试样弯曲到规定的角度,或出现裂纹、裂缝、断裂为止。 (2)试样在两个支点上按一定弯心直径弯曲至两臂平行时,可一次完成试验,也可先按(1)弯曲至90°,然后放置在试验机平板之间继续施加压力,压至试样两臂平行。 (3)试验时应在平稳压力作用下,缓慢施加试验力。 (4)弯心直径必须符合相关产品标准中的规定,弯心宽度必须大于试样的宽度或直径,两支辊间距离为(d+30)±0.50mm,并且在试验过

15、程中不允许有变化。 (5)试验应在1035下进行,在控制条件下,试验在23±2下进行。 (6)卸除试验力以后,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查并进行结果评定。实验结果:合格9.混凝土坍落度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试验,检验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用以评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 主要仪器设备:坍落度筒、捣棒等实验步骤: (1)按前述规定拌制好混凝土拌和物。 (2)润湿坍落筒的内壁及拌和钢板的表面,坍落度筒的内壁和底板应无明水。将筒放在钢板上,用双脚踏紧踏脚板。 (3)将将拌好的混凝土拌和物分3层装入筒内每层的体积及高度大致相等,每填装一层,用振棒垂直插捣25次,插捣应在筒内面积上,由边沿螺旋方向均匀进行。 (

16、4)顶层插捣完毕,取下填装漏斗,用镘刀将混凝土拌和物沿口抹平,并清除筒外周围的混凝土。 (5)整个坍落度试验应连续进行,23min。 (6)若坍落度发生一边歪斜或剪坏,则重新作试验。 (7)整个坍落度试验应连续进行,并在1-2min内进行实验结果: 10.混凝土抗压试验试验目的:测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根据检验结果确定、校核配合比,并为控制施工质量提供依据。 主要仪器设备:压力试验机试验步骤: (1)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尽快进行试验,以免试件内部的温湿度发生显著变化。 (2)先将试件擦拭干净,测量尺寸,并检查外观,试件尺寸测量精确到1mm,并据此计算试件的承压面积。 (3)将试件安放在试

17、验机的下压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试件的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开动试验机,当上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均衡。 (4)混凝土试件的试验应连续而均匀地加荷,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30时,其加荷速度为0.30.5MPa/s;若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则为0.50.8MPa/s。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到试件破坏,并记录破坏荷载。 (5)试件受压完毕,应清除上下压板上粘附的杂物,继续进行下一次试验。实验结果: 5、 实习总结 通过一周的实训,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对混凝土抗压和钢筋强度等实验的整体有了良好的了解及一定的掌握。在这次实训中亲手操作了使用了许多以前没见过实验工具。在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在面对所遇到的问题时,我们团队互相鼓励帮助,结合相关资料,合理分工,细心操作。最终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很好的完成了本次实训的所有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我明白了做事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在这次实训中,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相互对照,我的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动手能力得到了增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