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书法工程----胡崇炜(章草)【访谈视频.简介】_第1页
“三名”书法工程----胡崇炜(章草)【访谈视频.简介】_第2页
“三名”书法工程----胡崇炜(章草)【访谈视频.简介】_第3页
“三名”书法工程----胡崇炜(章草)【访谈视频.简介】_第4页
“三名”书法工程----胡崇炜(章草)【访谈视频.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胡崇炜(章草) 【访谈视频.简介】“三名工程”胡崇炜访谈时间: 2015 年 03 月 11 日 胡崇炜1963 年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名城、书法之乡”联谊会副会长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采访时间: 2013 年 6 月采访地点: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办公室记 者:您从什么时候开始练字的?胡崇炜:入伍前就特别喜欢书法,真正开始练字还是参军以后,那是1984 年。记 者:那时候您多大了?胡崇炜:那时候21 岁。记 者:大家都说您练字练得特别辛苦,白天有那么多工作要做,只能晚上练。可是晚上有时候没电,您打着手电都要练字,是这样吗?胡崇炜:是这样的。部队规定晚间九

2、点钟必须熄灯,为了不影响他人休息,就自己打着手电,盖着被子练字。这个 经历是有的。记 者:盖着被子练字?胡崇炜:把被子蒙在头上,光透不过来,在被窝里头用手电筒照着悄悄练字,有的时候,弄不好墨就洒了,搞得被子、褥子上都是墨。这种艰苦的经历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后来随着个人进步,生活条件在不断改善,但因为有了与过去艰苦的对比,我在生活上特别容易知足。记 者: 我听说有时候部队驻训在老百姓家, 没有桌子,您就在炕上用报纸练?胡崇炜:入伍头两年,部队驻训到老百姓家,没有写字的桌子, 就趴在炕上练字, 用的纸就是战友们看过的废报纸。记 者: 您 28 岁就拿了全国的大奖, 您当时特别骄傲吧?胡崇炜:

3、 1992 年在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中我获了全国奖,那时我28 岁。与今天的获奖作者比不算小了,但在当时还可以。 我是第一次入选“国展”就获奖了。 虽然很高兴,但心里又有些忐忑,我自问,这是碰上了呢,还是我本身的水平就够了呢?这次获奖,给我的压力不小,但也觉得前方的路更远了,我发现书法更深邃了,从此以后探索的劲头更足了。也就是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才有了后来一次接着一次的获奖。我大概在全国大大小小的获奖有十多次,每一次得奖都是对自己一个时期的总结。我最遗憾的,就是我没有得过像“兰亭奖”这样的最高奖。我觉得书法像海洋一样,永远 游不到头,达到它的彼岸大概也就是人生的尽头了。记 者:您在从事书法创作的

4、过程中,曾经遇到很多好的老师来点拨您,是这样的吗?胡崇炜:说起我的求师之路,有这样三个经历。最初学书法的老师是王玉斌老师。王老师现在已经 70 多岁了,在沈阳,还经常到我这儿来,当年我还不知道什么是书法的时候,是她把着手,一笔一笔地教,把我领进书法大门;第二位老师是军旅书法家朱寿友老师。朱老师指导我临了很多帖,包括魏晋、唐宋的,这些碑帖的临写对我后来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再后来认识了聂成文老师。聂老师是从整个创作上引导我,这个时间跨度很长,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一直到现在,这20 多年间,聂老师在引领和校正我的学习思路和方向。后来我转业到辽宁书协,离聂老师更近了,他对我的教导更直接了。有了这

5、样的好老师才有了我书法学习创作的不断进步,才有了今天这样的成绩。记 者:您为什么最后会选择章草作为自己艺术上的追求呢?胡崇炜:我选择章草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我最初创作的时候,偶尔地探索用章草去写就能找到感觉,从而对这种书体很敏感,然后情有独钟。第二,写得多了,对章草的认识越来越深,认识到章草的古拙之美正是我的追求目标。记 者:当时书法界流传着柳公权和赵孟书法不可学的说法,但是您不是这样认为的,是吗?胡崇炜:我认为,凡是经典的东西,都是经过千百年来无数贤能之人公认的经典,这些都可学。问题是我们怎么样去把握着学,怎样从中吸取那些好的东西,比如说柳公权的字,有点板是其不足,但是,他那种清劲旷朗无尘

6、,以及对笔的那种控制力,我觉得可以从中受益。我最初入门的时候就是学柳公权,到现在为止,我都觉得他对我的启发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说为我用笔、驾驭笔的能力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关于赵孟可不可学的问题,争议是很大的。我对这种观点不完全赞成。赵孟是继承“二王”之大成者,其艺术成就很高,只要学得得体,同样会受益,在近30 年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有不少学习赵孟的成功者。这说明赵孟的书法是可学的,关键是要得法。记 者: 您认为“创新”在整个书法创作中起什么样作用?胡崇炜:不断提倡创新,这与我们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有关系。但是在书法这门特殊的传统艺术面前,我们对创新应该有其特殊认识。在严格的继承传统基础上,渐渐形

7、成自己的个人风格,我认为这是一种创新。如果脱离了传统,自己去寻求一种新的途径去创新, 就容易走入歧途。 一言以蔽之,一个书法家应该在不断地吸取传统当中寻求自己的创新,而不应该是脱离传统的创新。记 者:为了强调传统的重要性,您作为辽宁省书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举办了 26 年来辽宁省首次的临帖大赛。我想问一问,当时有多少人参与了?胡崇炜:这个大赛是针对省内近几年对临帖有一些偏颇的认识,我们省书协主席团决定在 2011 年举行全省临帖大赛。大赛要求原原本本地去临帖。投稿的人很踊跃,大概达到了近两千人。大赛要求,既写一件临帖的作品,还要创作一件作品。为啥这样设置这次大赛呢?就是考虑到你临了,你学没

8、学会,要通过创作来检验临帖的效果。这次大赛有效地推动了我省的临帖与创作水平。记 者:您虽然倡导书法艺术必须回归传统,但是您也反对那种书法界存在的伪学传统的现象。您觉得这种现象会极大地阻碍书法的繁荣发展,是吗?胡崇炜: 是。 近两年全国书法理论界有人提出来叫“伪二王”, 我针对书风雷同化和学习传统表面化的问题, 写过一篇文章,叫伪学传统现象 。为什么说伪学传统呢?就是我们有很多学习者,学古人很费劲,写起来不得要领,于是就学现代人写传统写得比较好的, 这样学很快, 看上去是“古法”,但缺少根本,终究不得“真经”。我写的那篇文章,属于有感而发。当时发在辽宁日报文化版上,一天时间内被40多家网站转载,

9、由此可见,这件事也是大家都关注的。记 者: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尚式、尚势、尚变、尚趣、尚情等等。您觉得当下我们书法追求的审美趋势是什么?胡崇炜:作为当下之人,我们没办法去判断未来对我们 这个时代是怎么样一个评价,但是有一点我们目前是可以感 知到的,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对书法更推崇艺术化,推崇美术 化,从而减弱了文化对书法的极大影响力。我觉得这是我们 当前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美术化也好,艺术化也好,当然 是“展厅效应”所必需的。但是,文化也是不可忽略的。我们 当下的书法创作里面“硬伤”还不少,经常由现错字、别字, 包括对书法载体当中需要的内容有没有属于我们这个时代 特有的文化符号,这也是一个问题。

10、所以呢,我觉得作为书 法家,应该把文化放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去关注,这是我 们当下一个不该忽略的问题。记 者:关于当代书法家应该书写什么内容,是书写古 人的内容,还是要创作一些新的内容,您的看法是什么呢?胡崇炜:我的看法,还是应该实事求是,尽可能地贴近 我们这个时代。我觉得当下的书法家包括我个人在内,应该 多读书。我们可能不是诗人,可能做不了文学家,但是我们 应该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在我们的书法作品里面,可能 不是我们写的诗词,但是,能看由来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家 很有文化,这也同样是让人敬重的。胡崇炜男,汉族, 1963 年 12 月生于吉林省大安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供职于辽宁省书法家协

11、会。自 1984 年开始学习书法, 1987 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有215 件作品被中国书法 、 书法 、 书法导报 、 书法报等专业报刊发表。有十一幅作品被国内美术馆、 纪念馆收藏。 人物简介男, 汉族,1963 年 12 月生于吉林省大安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供职于辽宁省书法家协会。自 1984 年开始学习书法, 1987 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有215 件作品被 中国书法 、书法 、书法导报 、书法报等专业报刊发表。 有十一幅作品被国内美术馆、 纪念馆收藏。1993 年以来先后在全国书法大展中不断获奖所获奖项第五届全国书法展览“全国奖”(最高奖) ;第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三等奖”

12、;第三届国际文化交流赛克勒杯书法大赛“一等奖”建国四十年全国书法大展“二等奖”;第三届全 国正书大展“优秀奖”(最高奖);第七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 品展“提名奖”;全军“华天杯”书法大赛“一等奖”;国家文化部 第八届“群星奖”书法“金奖”;第三届全国楹联大展“二等奖”; 全军“远太杯”书法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届“七彩云杯”书法大 赛“二等奖”;全军第三届书法展获“金奖”。在第五届中青展、 第六届国展、第七届国展、第八届中青展等等重大展览中入 展。社会评价对一位书法家的艺术水准、境界与潜质的评说,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胡崇炜书法新作,辽宁书法“九腕”中在沈的六位书法家分别给予了很高评价。聂成文称赞说,胡崇炜笔道更含蕴,更有韵致,更活脱,个 性越发鲜明,因而也更耐看了。他用“辽宁书法发展有大梁”, 盛赞胡崇炜在辽宁书法新的发展时期起的重要作用。“胡崇炜作品中弥散着一种可贵的气,这就是雅气。这种雅气是由率 真疏放的萧散气、激越豪壮的风涛气、洒脱恣肆的山林气浑 然融合而成,又都统生于书卷之气。”这样高度的赞赏来自于 董文,在他看来,观赏胡崇炜的行草书,是一种独特的审美 享受,可以奇趣、自然、新变、雅气八字概言之。认识胡崇 炜已十多年的李仲文, 看到胡崇炜的新作时眼前一亮,“笔韵墨气更加浓烈,强调行气和篇章效果,更注重形式感。”徐炽将胡崇炜的新作比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