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word_第1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word_第2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word_第3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word_第4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wor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1、构成国民经济的简单循环的是( A)。 A、生产与消费 B、政府与居民 C、出口与进口 D、投资与储蓄2、居民提供的资本和劳动后所得到的报酬一部分用于储蓄,这说明( C)。 A、企业的投资增加 B、企业的全部产品都能卖完 C、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服务积存相应的增加   D、企业生产基金存量的增加扩大3、两部门的均衡是( A)。 A、I=S B、I+G=S+T C、I+G+X=S+T+M D、AD=AS4、三部门的均衡是(B)。 A、I=S B、I+G=S+T C、I+G+X=S+T+M D、AD=AS5、开放经济的三部门的均衡是( C)。

2、 A、I=S B、I+G=S+T C、I+G+X=S+T+M D、AD=AS6、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是指(B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国民收入7、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是指( C)。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国民收入8、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是指( D)。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3、C、国内生产净值 D、国民收入9、从使用角度考察,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上,这种方法是(A )。  A、支出法 B、收入法 C、生产法 D、无法确定10、从分配的角度考察,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报酬总和,这种方法是(B)。  A、支出法B、收入法C、生产法D、无法确定 推荐精选11、从生产角度考察,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的增值的总和,这种方法是(C)。A、支出法B、收入法C、生产法D、无法确定 12、国内

4、生产净值等于(A)。A、国内生产总值折旧B、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C、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D、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 13、国民收入等于(D)。A、国内生产总值折旧B、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C、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D、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付14、国内生产总值等于(B)。A、国内生产总值折旧B、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C、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D、国内生

5、产净值(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付15、国民生产总值等于(D)。A、国内生产总值折旧B、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C、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D、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二、多项选择1、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与消费相等的条件是(ABCDE)。  A、消费者向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  B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最终产品  C、企业生产的商品与服务全部消费者  D、企业获得的销售收入等于消费者向企业提供劳动和资本的报酬 

6、E、整个社会生产与消费达到平衡2、保证两部门经济正常循环的条件有(ACD)。  A、商品商场均衡  B、外贸市场均衡推荐精选  C、要素市场均衡  D、金融市场均衡    E、政府收入与支出均衡3、政府的税收包括(ABCDE)。A、财产税B、个人所得税C、营业税D、进口税E、人口税4、保证四部门经济正常循环的条件有(ABCDE)。A、商品市场均衡 B、外贸市场均衡  C、要素市场均衡   D、金融市场均衡E、政府收入与支出均衡5、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应注意以下问题(ABDE)。A、只包括最终产品价值

7、B、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劳务  C、只包括中间产品价值D、包括折旧E、最终的产品和劳务是当期所生产的6、按支出法计算GDP的主要项目有(ABCE)。A、消费支出      B、投资支出C、政府购买  D、政府转移支付E、净出口7、按收入法计算GDP的主要项目有(ABCDE)。A、雇员报酬B、业主收入C、租金收入  D、折旧费E、家庭与政府支付的利息8、按生产法计算GDP的产要项目有(ABC)。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E、第五产业9、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总量指标包括(ACDE)。 A、国内

8、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D、国民收入E、个人收入10、国内生产总值的缺欠(AC)。 A、不能全面反映总体经济活动    B、三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不科学 C、不能准确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D、不能全面反映一国经济发展的速度 E、重复计算三、判断分析1、个人储蓄向企业投资的转化是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的。()2、转移性支付属于政府购买行为。(×)3、外贸不包括劳务的输入和输出。(×)4、为了准确进行核算,在计算最终产品的产值时可以采用增值法。()5、1992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

9、系的通知与原核算体系相比,把非生产性劳务的价值也计算在国内生产总值中。()6、政府的转移支付也计算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推荐精选7、三种方法计算GDP,支出法反映的是GDP的分配情况,收入法反映的是GDP的最终用途,生产法反映的是GDP的部门构成。(×)8、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最基本方法是收入法。(×)9、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是计算方法的不同。()10、国内生产总值是以人口为统计标准来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11、对GDP进行调整的指标是闲暇、地下经济和环境破坏。(×)五、计算题1、假设: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下:单位:1

10、0亿人民币项目金额资本消耗补偿256.4雇员佣金2856.3企业支付的利息274.9间接税365.3个人租金收入43.2公司利润184.5非公司企业主收入98.3红利55.5社会保险税242个人所得税422.2消费者支付的利息43.2政府支付的利息111.4政府转移支付245.6个人消费支出2334.6计算: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和个人储蓄。2、假设:某国的经济数据如下表:单位:100亿人民币项目金额个人租金收入38.1个人消费支出1832.3折旧302.3推荐精选政府转移支付189.2雇员收入2002.8税收199.7私人投资403.8产品和劳务出口3

11、39.6政府对企业的补贴8.0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667.9净利息135.7财产所有者的收入168.9公司利润689.1产品和劳务的进口286.3试用支出法、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3、假设:某一社会只生产6种商品,它们在2000年和2002年的产量与价格如下表:产量:吨:价格:元产品2000年产量2000年价格2002年产量2002年价格1283.5323.82468.0549.43406.6487.84724.8865.65553.0603.56307.4388.0计算:(1)2000年、2002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2)2000年、2002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四、名词解释

12、1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以地域为统计标准。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推荐精选3国内生产净值,简称N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4国民收入,简称N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要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5个人收入,简称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总和。6个人可支配收

13、入,简称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五、计算题1(1)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支付的利息+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8563+2749+432+1845+983=34572(10亿人民币)(2)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4572+3653=38225(10亿人民币)(3)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38225+2564=40789(10亿人民币)(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金)+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转移支付+红利推荐精选=34572-(1845+2420)+1114+2456+555=34432(10亿人民币

14、)(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34432-4422=3001(10亿人民币)(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3001-432-23346=6232(10亿人民币)2(1)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C+I+G+(X-M)=18323+4038+6679+(3396-2863)=29573(100亿人民币)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29573-3023=2655(100亿人民币)(2)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间接税-政府补贴)=20028+1357+383+

15、1689+6891+3023=26813(100亿人民币)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推荐精选=26813-3023=2379(亿人民币)3(1)2000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35×28+80×46+66×40+48×72+30×55+74×30=98+368+264+3456+165+222=113062002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38×32+94×54+78×48+56×86+35×60+80×38=1216+5076+3744+4816+210+304=19992(2)

16、2002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35×32+80×54+66×48+48×86+30×60+74×38=112+432+3168+4128+180+2812=17348六、问答题1简述两部门经济正常循环的假设条件答:经济是封闭型的,不存在对外贸易;政府和经济活动没有关系。在两部门经济中,家庭向厂商提供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从企业得到生产要素的报酬,包括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厂商运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商品和劳务提供给居民,家庭用所得的收入购买厂商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推荐精选2简述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答:国内生产

17、总值即GDP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GDP只包括最终产品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计入GDP的最终产品中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非生产性劳务。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生产性劳务在现代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日益增加。非生产性劳务虽然不同于物质生产,但能够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属于现代的综合性生产。国内生产总值中包含折旧费。折旧是对原有资本存量消耗的补偿。折旧可以反映资本设备的更新速度,国民生产总值中包含折旧费,可以反映技术进步的程度。计入一定时期的GDP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必须是该期所生产的。3比较名

18、义GDP与实际GDP的联系与区别答:联系:二者都是计算GDP的方法,商品和劳务实际产出量的变化是引起二者变化的一个因素。区别:名义GDP的计算因素之一是价格变化;实际GDP则不然;名义GDP值大于实际GDP值。4概述五个总量指标的含义与关系答:第一,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的关系:国内生产净值简称N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第二,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净值的关系:国民收入简称N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要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

19、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推荐精选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付第三,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关系:个人收入简称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总和。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第四,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关系:个人可支配收入简称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纳税。5GDP的缺欠与调整答:缺欠:首先,GDP不能全面地反映总体经济活动,一些经济活动没被计入GDP。表现之一GDP是按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交易价格计算的,因此非市场交易

20、活动无法被计入。如自给性的个生产与劳务。表现之二非法经济活动没有计入GDP。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非法经济活动。如黑市交易等。其次,GDP不能准确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人类行为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福利。GDP反映了总产量水平及其变化。但是人们所得到的福利却不一定和总产量同方向变化。如产量的增加有可能伴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减少,闲暇所带来的福利就会减少。调整:加上闲暇和地下经济的数据,减去环境污染的损害。推荐精选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1、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支出是指(B)。A、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 

21、;   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C、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    D、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加政府转移支付2、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D)。A、一国每年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3、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C)。A、大于1B、等于2C、等于1D、小于14、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C)。A、大于1B、等于2C、等于1D、小于15、消费取决于(D)。A、自发消费    

22、B、平均储蓄倾向C、收入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6、根据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B)。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水平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增加7、根据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A)。A、收入增加B、收入水平增加    C、人们预期未来的价格水平要上升D、政府支出增加8、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A)。A、消费减少B、储蓄不变C、消费增加D、储蓄增加9、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C)。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消费为0.4    C、边际消费倾向为0.75D、边际消费倾向为0

23、.2010、若自发总需求增加1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万元,则此时的边际倾向为(C)。A、1  B、0.1   C、0.9  D、0.511、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是(B)。A、社会上和各种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B、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推荐精选C、边际消费倾向D、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12、在基本消费为正数的线性消费函数中,平均消费倾向(A)。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说法才有可能二、多项选择1、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的关

24、系是(AC)。A、APCAPS1B、APCAPS2    C、MPC1MPS D、MPCMPS2      E、MPC1/(1MPS)2、乘数的公式表明(BCE)。A、边际消费倾向超高,乘数就越小B、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C、边际消费倾向超高,乘数就越大D、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大E、乘数一定是不小于1的3、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失业的原因,而有效需求的不足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这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是(ACE)。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B、边际收益递减规律C、流动偏好规律 

25、60;  D、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E、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三、判断分析1、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也越大。()2、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等于1。()3、根据简单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的上升。(×)4、长期消费曲线比短期消费曲线更平缓。()5、凯恩斯认为,短期中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6、均衡的国民收入就是没有通货膨胀时的总需求。()五、计算题1、假设:投资增加8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2。试求:乘数、收入的变化量与消费的变化量。2、设有如下简单经济模型:YCIG,C800.75Y,YYT,T200.2Y,I

26、500.1Y,G200。试求:收入、消费、投资与税收的均衡值及投资乘数。3、设有下列经济模型:YCIG,I200.15Y,C400.65Y,G60。试求:(1)边际消费倾向及边际储蓄向各为多少?(2)Y,C,I的均衡值;(3)投资乘数为多少。推荐精选4、已知:500.75,150,试求:(1)均衡的收入、消费、储蓄和投资各为多少?(2)若投资增加25万元,在新的均衡下,收入、消费和储蓄各为多少? 四、名词解释1消费函数以C表示消费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则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形式为:C = C(Y)这一函数被称为消费函数。一般说来,消费水平的高低会随着收入大小的变动而变

27、动,收入越大,消费就越高;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数量的增加赶不上收入的增加。2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即每单位收入的消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它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状况。3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家庭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其中,Y表示家庭收入的增加量,而C则是增加的收入中消费的增加量。边际消费倾向说明了收入变动量在消费变动和储蓄变动之间分配的情况。一般地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的,即0MPC1。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5消费曲线消费曲线是

28、表示家庭消费数量与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逐渐增加,因而消费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同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因而消费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越来越趋向于平缓。6线性消费函数在分析短期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时,尤其是在不考虑边际消费倾向作用的条件下,消费函数可以由线性消费函数表示为:推荐精选C = a + bY其中,a,b为常数。在式中,a被称为自主性消费,它不受收入变动的影响;bY是由收入引致的消费,它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线性消费函数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按固定不变的一个比例b增加,此时,消费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

29、线。7储蓄函数由于储蓄是收入中扣除消费之后的余额,因而储蓄函数可以由消费函数得到。假定S表示储蓄,于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S = Y C(Y)= S(Y)8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表示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重,即平均储蓄倾向也可正可负。一般来说,在收入偏低时,平均储蓄倾向可以为负值;随着收入增加,平均储蓄倾向递增,其数值转变为正值,但总小于1。9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表示增加的收入中储蓄增加所占的比重,即边际储蓄倾向一般为正数值,但小于1,即0MPS1,不过,随着收入增加,边际储蓄倾向呈递增的趋势。10储蓄曲线储蓄曲线是表示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的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部门的储

30、蓄增加,即储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储蓄增加的速度更快,因而储蓄曲线越来越陡峭。11线性储蓄函数利用线性的消费函数形式,储蓄函数也可以简单地表示为线性形式,即:S = Y C = a +(1 b)Y其中,( a)就是自主储蓄,它不受收入的影响,(1 b)Y是由收入引致的储蓄,而(1 b)是边际储蓄倾向。12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五、计算题1解:推荐精选乘数、收入的变化量和消费的变化量分别为:2解:3解:(1)    边际消费倾向为0.65,边际储

31、蓄倾向为0.35。(3) 4解:(1)Y = C +I= 50 + 0.75y + 150得到Y = 800因而C = 50 + 0.75Y = 50 + 0.75×800 = 650S= Y C= 800 650 = 150I= 150均衡的收入为800,消费为650,储蓄为150,投资为150。(2)因为投资乘数k = 1/(1 MPC)= 1/(1 0.75)= 4所以收入的增加量为: 4×25 = 100于是在新的均衡下,收入为800 + 100 = 900相应地可求得C = 50 + 0.75Y = 50 + 0.75×900 = 725S= Y C =

32、 900 725 = 175I= 150 + 25 = 175均衡的收入为900,消费为725,储蓄175,投资为175。六、问答题1消费函数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和等于总收入,即C(Y)+ S(Y)= Y第二,平均消费倾向APC与平均储蓄倾向APS之和恒等于1,即APC + APS = 1第三,边际消费倾向MPC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恒等于1,即推荐精选MPC + MPS =1由此可见,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中只要有一个确立,另一个也随之确立。2一般地,假设投资变动I,国民收入将随之变动Y,如果经济中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那么,投资增加引起的最

33、终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为:上式被称为投资乘数定理,而k =被称为投资乘数。投资乘数也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投资乘数定理不仅说明投资增加导致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而且也说明当投资减少时,国民收入将会成倍下降。乘数定理结论的成立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投资乘数效应是长期变动的累积。这就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边际消费倾向较为稳定。其次,在投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过程中,需要足够的资本品和劳动力。如果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受到资源的约束,那么,国民收入的增加就会受到资本品、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的影响,使得国民收入增加量达不到投资的1/(1 b)倍。因此,投资乘数定理往往在萧条时期才成立。3相对收入理论认为,消费

34、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4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5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可由以下两种方式来决定。(1)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决定均衡国民收入以横轴表示总收入,纵轴表示总支出项目,则在坐标平面内的线上,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从而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在图中,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而投资与收入无关,因而作为总支出的消费加投资与消费曲线平行。总支出曲线与的交点E决定均衡国民收入。AEEC + ICOY推荐精选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显然,如果

35、消费和(或)投资增加,经济的总支出增加,从而均衡的国民收入量增加;反之,消费和(或)投资减少,均衡国民收入下降。假定消费函数由C = a + bY表示,则经济处于均衡时,有从中可以得到的均衡的国民收入为:(2)投资等于储蓄决定均衡国民收入以横轴表示总收入,纵轴表示投资和储蓄。储蓄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而投资与收入无关,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当投资与储蓄曲线相交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对应于二者的交点E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I SSE IO Y投资等于储蓄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很显然,如果投资增加或者储蓄减少,均衡的国民收入量增加;反之,投资减少或者储蓄增加,均衡国民收入下降。同样,如果把储蓄函数表示为

36、线性形式,则经济处于均衡时决定的国民收入量可以由下面的条件得到:从中再次得到均衡的国民收入为:并由此验证了无论是用总支出与总收入相等或是用投资与储蓄相等得到的均衡国民收入都相等。第三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综合练习推荐精选一、单项选择1、LM曲线是描述(B)。A、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B、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C、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D、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2、利息率提高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 C)A、增加 B、不变C、减少D、不能肯

37、定3、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增加将导货币的投机需求(C)。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能肯定4、ISLM模型研究的是(B)。A、利息率与投资变动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以及总需求对国民收入的决定B、在利息率与投资变动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民收入的以及利息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C、在利息率与投资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D、在利息率与投资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对价格水平的决定5、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会引起(A)。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我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C、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6、在

38、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减少会引起(C)。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C、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7、货币交易需求可由下列哪一函数关系表述?(C)。A、L()B、L()C、L()D、LF(N)8、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C)。  A、不变     B、受影响,但不可能说出是上升不是下降    C、下降D、上升9、LM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使(A)。A、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货币供给大于

39、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C、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D、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推荐精选10、一般地说,LM曲线斜率(A)。A、为正 B为负 C、为零D、可正、可负11、一般地说,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B)。A、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B、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C、产品需求小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D、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12、IS曲线是描述(C)。A、产品市场均衡而货币市场非均衡B、产品市场非均衡而货币

40、市场均衡C、产品市场均衡              D、产品市场货币市场都不均衡13、IS曲线是描述(A)。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之间的关系C、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D、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14、一般来说,IS曲线的斜率(A)。A、为负 B、为零C、为正D、可正、可负15、一般来说,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A)。A、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

41、合B、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C、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组合    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组合16、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B)。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保持不动D、以上说法均有可能二、多项选择1、LM曲线是(BD)。A、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B、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C、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D、在以利率和收入为坐标的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E、在以利率和收入为坐标的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2、根据ISLM模型(BCD)。A、自发总需求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

42、利率上升B、自发总需求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推荐精选C、货币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D、货币量减少,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3、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ABD)。A、交易动机B、谨慎动机C、不想获得利息    D、投机动机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4、IS曲线是(CD)。A、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B、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C、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D、在以利率和收入为坐标的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E、

43、在以价格和收入为坐标的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三、判断分析1、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2、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3、投资增加,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4、消费减少,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5、LM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6、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7、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8、自发总需求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9、一般来说,位于

44、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10、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减少。()五、计算题1、已知:Md/P=0.3Y+100-15r,Ms=1000,P=1。试推导出LM曲线。2、已知:C=100+0.7(Y-T),I=900-25r,G=100,T=100,Md/P=0.2Y+100-50r,Ms=500,P=1。试求:均衡的收入Y和利率r。推荐精选3、已知:货币供给量Ms=220,货币需求方程为:L=0.4Y+1.2/r,投资函数为:I=195-2000r,储蓄函数为:S=-50+0.25Y,设价格水平P=1。试求: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

45、。4、已知:消费函数:C=30+0.8Y,投资函数:I=60-10r。试求:IS曲线方程,并分析边际消费倾向和投资的利率敏感系数对曲线斜率的影响程度。        参考答案 四、名词解释1货币的需求货币的需求是指人们在手边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它是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引起的,因此,货币需求又称被为流动偏好。与其他资产相比,货币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人们对货币很容易与其他资产进行交换。正是这种流动性,人们对货币产生偏好。产生流动偏好的动机主要有三种:一是交易动机,二是预防动机,三是投机动机。2交易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

46、付日常交易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人们之所以具有交易动机,原因在于交易发生的时间和取得收入的时间不同步。3货币的交易需求由人们的交易动机所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被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货币的交易需求由国民收入决定,并且随国民收入增加而增加。4预防动机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是指人们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人们之所以具有预防动机,原因在于未来的收入和支出具有不确定性。5货币的预防需求由人们的预防动机所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被称为货币的预防需求。货币的预防需求也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递增。6投机动机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把握有利的生息资产而在手边留有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人们之所以为了投机的目的

47、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原因在于有价证券市场上价格变动可以购买有价证券者获利或者蒙受损失。推荐精选7货币的投机需求:为了能获得巨额利润的有利时机,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用于投资,包括兴建效益好的项目和购买获利多的政权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8流动偏好陷阱流动偏好陷阱又被称为凯恩斯陷阱,是凯恩斯在分析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时提出了的。它指这样一种现象:当利息率极低时,人们预计利息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9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银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

48、和。10IS曲线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的方向变化关系。11LM曲线LM曲线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特别地,对应于投机货币需求处于流动偏好陷阱的区域,在LM曲线的左下端也有一段曲线接近于水平。LM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货币市场上一个特这一的均衡状态,而在LM曲线以外的点,经济处于失衡状态。12投资是指资本形成,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这里所说的实际资本包括厂房、设备、存货和住宅,不包括有价证券。13重置投资又称折旧的补偿,是指用于维护原有资本存量完整的投资支出,也就是用来补偿资本存量中已耗费部分的投资。

49、14引致投资是指由于国民收入变动所引起的投资。15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限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五、计算题 1解: 2解: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为:Y = C+I + G = 100 + 0.7(Y 100)+ 900 25r +100推荐精选得0.3Y + 25r = 1030(1)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Md / P = Ms / P得0.2Y + 100 50r = 500(2)由(1)(2)两式得Y = 3075, r = 4.3即均衡的收入为3075,即均衡利率为4.3。 3解: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为:I = S195 -

50、 2000r = 50 + 0.25Y0.25Y +2000r = 245(1)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L = MP0.4Y + 1.2r = 220(2)由(1)(2)两式得Y = 500r = 0.06即均衡的收入水平为500,均衡的利率水平为0.06。 4解: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为:I=SS=Y-C=0.2Y-30, I=60-10r0.2Y-30=60-10rY=450-50r 六、问答题1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货币的交易需求是人们为了日常交易而对货币产生的需求。货币的交易需求由国民收入决定,并且随国民收入增加而增加。货币的预防需求是人们为了防止意外

51、事件的发生而对持有货币的愿望,货币的预防需求也由国民收入决定,并且也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加而增加,西方经济学把这两类对货币的需求统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它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表示为L1 = L1(Y)= kY。货币的投机需求是人们为把握有利的生息资本而持有货币的愿望,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取决于市场利息率,并与利息率成反方向变化。如果用L2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用r表示市场利息率,则货币的投机需求量和利息率的关系可表示为:L推荐精选2 = L2(r)。这样,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和货币市场的利息率,其中货币需求与收入同方向变动,与利息率反方向变动。以L表示需求货币需求,则:L = L1(Y)+ L

52、2(r)。2货币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银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假定政府发行的名义货币量为M,而经济中的价格总水平为P,那么货币供给函数可以表示为一般说来,政府不以赢利为目的,因而货币的供给量与利息率的高低无关。于是,货币的供给可以认为是一个政府可控制的常量。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平行于利息率的直线。3在货币市场上,货币的需求与货币供给的相互作用使得市场利息率趋向于均衡。如图所示。在图中,L表示货币的需求曲线,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它随着利息率的降低而增加;m表示货币的供给,它不随利息率的变动而变动,是一条平行于利息率的直线。货币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E使得货币市

53、场处于均衡,并决定均衡的利息率。当市场利息率高于均衡利息率时,比如位于,此时货币的需求小于货币的供给。这意味着,人们想持有货币的数量小于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因而人们就会用手中的一部分货币购买有价证券。结果有价证券价格提高,利息率下跌,从而趋于。反之,当利息率低于均衡利息率时,比如位于,则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这意味着,人们想持有货币的数量超过实际水中的货币量,因而人人会抛出手中持有的有价证券,收回货币,结果导致有价证券价格下降,利息率上升,趋于。只有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利息率才处于均衡。这一均衡利息率由下列条件所决定:m = L1(Y)+ L2(r) L = L1 + L20L1 M / 8 m1L图12.1均衡利息率的决定推荐精选4使得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收入Y和利息率r必须同时满足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由产品市场的分析知道,当投资等于储蓄时产品市场处于均衡。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