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 关税措施贸易政策是各国政府基于本国某种利益的考虑,对本国对外贸易活动采取的干预或不干预的政策措施。当一国采取干预对外贸易的政策时,其贸易政策措施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关税(Tariff)和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Trade Barriers, NTBs)。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不仅对本国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其贸易伙伴乃至世界产生影响。本章讨论关税措施及其经济效应。非关税壁垒措施及其经济效应将在下一章中讨论。第一节 关税的种类和特点关税是一国政府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赋税。 一、关税的种类(一) 关税依据课征种类可以分为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和进
2、口附加税等。进口税(Import Duty)是指一国进口商品时,由海关对本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一般情况下,我们提到的关税往往是指进口关税。出口税(Export Duty)是一国海关在本国商品出口时,为保证本国市场供应或其他特殊目的而征收的一种关税。一般而言,国家为鼓励本国商品的出口很少征收出口税,但有时出于干预市场的目的,会选择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敏感商品征收关税。过境税(Transit Duty)是一国对通过其关境和领土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由于过境货物对过境国家的生产不产生影响,所以关贸总协定第5条规定:“缔约国对通过其领土的国境运输不应受到不必要的耽误或限制,并应对它免征关税、过境税
3、或有关国境的其他费用。但运输费用以及相当于因国境而支出的行政费用或提供服务成本的费用,不在此限。”目前绝大部分国家已不再征收过境税,只征收少量的行政管理费用和有关服务费用。进口附加税(Import Surtaxes)是指一国海关对进口商品除征收一般关税外,根据某种目的另行加征的一种关税。进口附加税通常是一种特定的临时性措施。其目的主要有:应付国际收支危机,维持进出口平衡;防止外国商品低价倾销;对某些国家实行歧视或报复等。因此,进口附加税又被称为特别关税。常见的进口附加税有反补贴税(Countervailing Duty)和反倾销税(Anti-Dumping Duty)。1、 反补贴税反补贴税是
4、对直接或间接接受奖金或补贴的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附加税。反补贴税的税额一般按奖金或补贴额征收。征收反补贴税的目的在于抵消补贴,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削弱其竞争能力,使其不能在进口国市场上进行低价竞争或倾销。2、 反倾销税反倾销税是对倾销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其目的在于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产品的国内市场。在下一章中,我们将把反倾销作为一种非关税措施加以详细讨论。(二) 关税依据征收的目的可以分为保护关税和财政关税。保护关税(Protective Tariff)是指以保护本国产业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财政关税(Revenue Tariff)则是指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5、在现实中,对国内并不生产的商品征收关税,一般是为了获得财政收入。但对国内生产的进口商品征税,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为了保护国内生产,因此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关税是贸易保护的工具。(三)关税依据差别待遇可以分为普通税、最惠国税、特惠税和普惠制关税等。正常进口税可分为普通税和最惠国税。最惠国税是对来自与该国签订具有最惠国待遇原则的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所征收的关税。普通税是对来自与该国没有签订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所征收的税。最惠国待遇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基本原则,其成员都应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任何一个成员在给予其他成员最惠国待遇的同时,也将享受其他成员的给予的最惠国待遇。因此,最惠国税
6、已是国际贸易中通行的关税税率。特惠税(Preferential Duty)是指对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但它不适用于从非优惠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特惠税开始于宗主国与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贸易。由宗主国对其殖民地附属国进口的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二战以后,欧共体(现为欧盟)对来自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产品实行特惠税。 普遍优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 GSP)简称普惠制,是指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优
7、惠关税待遇。普惠制的主要原则是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所谓“普遍的”,是指所有发达国家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商品给予普遍的关税优惠待遇;所谓“非歧视的”,是指所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全部无歧视、无例外地享受普惠制待遇;所谓“非互惠的”,是指发达国家单方面和无对等地给予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的关税减让,而不能要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给予同样的关税减让以回报。在普惠制中, 发达国家称“给惠国”,发展中国家称“受惠国”。普惠制在GATT框架外形成,后被纳入GATT框架之内,现被WTO所继承。 (四)关税依据征收的标准可以分为从价税、从量税和混合税等。从价税(Ad Valorem
8、Duty)是按照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计征的关税。从量税(Specific Duty)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混合税(Mixed Duty)是指对进出口商品采用从量税和从价税同时计征的一种方法。由于从价税的税率明确、征收比较简单,而且税收负担较为公平,因此目前特惠税和洛美协定洛美协定是以欧盟为一方,以非加太国家为另一方签订的关于贸易与发展的协定。最早订立于1975年,其后又经过三次修订,目前适用的是自2002年起生效的第五个洛美协定。洛美协定的核心是特惠待遇体制(Preferential Treatment System)。根据该协定,为了协助非加太
9、国家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目标,除了财政发展援助外,欧盟还向非加太国家提供了非互惠的、非对等的特惠贸易条件和市场准入优惠,即:非加太国家生产的99.5%的农产品和全部工业品均可以免关税进入欧盟市场,而欧盟产品在进入非加太国家市场时却仅要求享受最惠国待遇。此外,由于考虑到单纯使用关税措施并不足以确保非加太国家的某些主要出口产品在欧盟市场上具备足够的竞争能力,因而双方另行对香蕉、糖、牛肉、甜酒等大宗产品作出特殊安排,并就此达成单项议定书作为整部协定的附件。第五个洛美协定规定,上述的贸易优惠在2008年1月之前将继续实施。在此期间,双方将就新的贸易安排举行谈判。新的贸易安排将采取WTO规则所允许的地区
10、经济合作形式,并在2008年之后开始实施,为期12年。洛美协定是特惠待遇体制目前在实践中最为成功的运作典范。欧盟每年近60%的对外经济援助预算按照协定的安排被用于协助非加太国家的经济发展,因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该协定,目前参加洛美协定的非加太国家已由初期的46个扩大为71个,其中被联合国列入最不发达国家的就有39个。洛美协定为探索世界范围内南北合作的途径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绝大部分国家都采用从价税的方法计征关税。但在征收从价税中,较为复杂的问题是确定进出口商品的完税价格。完税价格是经海关审定作为计征关税的货物价格。一直以来,各国完税价格的标准不一。有的国家以FOB价格作为征税价格标准
11、,有的国家以CIF价格作为征税价格标准,也有国家以法定价格作为征税价格标准。WTO的海关估价协议对完税价格作出了具体规定。海关估价和WTO海关估价协议海关估价协议关于完税价格的主要内容:1.海关估价的方法。协议规定了海关估价的完税价格是成交价格即货物出口到进口方时实付或应付的价格(如发票价格),另外还可视具体情况加上以下各项费用:(1)除购货佣金以外的佣金和经纪费;(2)集装箱使用费以及包装费(包含劳动力和材料的费用);(3)出口商以免费或减价形式向进口商直接或间接提供的、与进口货物的使用或销售有关的物品或劳务价格;(4)专利费、许可费和其他知识产权费用;(5)由于进口货物的转售、处理或使用而
12、由进口商直接或间接向出口商支付的有关费用;(6)如以到岸价格进行海关估价,还可包括运费、保险费以及装卸费等费用。在确定成交价格时,除上述费用外,不得再增加任何额外费用。如果海关拒绝使用进口商申报的成交价格,协议把海关可以使用的估价方法限定在以下5种标准以内,而且应当按照下列顺序加以使用:(1)相同货物的成交价格。与该进口货物同时或大约同时向同一进口国出口的相同货物的成交价格。(2)类似货物的成交价格。与该进口货物同时或大约同时向同一进口国出口的类似货物的成交价格。(3)扣除价格。进口商品在其国内市场的单位销售价格或其相同或类似商品在其国内市场的单位销售价格,扣除通常要支付或议定支付的佣金、利润
13、、关税、国内税、运费、保险费,以及在进口时产生的其他费用。(4)推算价格。成本加上利润及其他费用。(5)符合关贸总协定的其他方法。 2.禁止使用的海关估价方法。禁止使用的海关估价方法包括:(1)进口方所生产的相应货物的售价;(2)在两个可适用的价格之间选取较高的一个价格;(3)货物在出口方境内市场上的价格;(4)不得用第三国(地区)的生产成本作为出口国货物估价的基础;(5)不得使用出口方向其他第三国(地区)出口的价格;(6)不得规定价格下限;(7)不得使用武断的或虚构的方法进行海关估价。二、关税的特点(一)关税是由海关在货物进出关境时征收的一种税。关境是指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一般而言
14、,国境和关境是一致的,商品进出国境也就是进出关境。但是两者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如有些国家在国境内设有自由贸易区、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时,关境小于国境;当几个国家组成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互相取消关税,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时,就成员国而言其关境大于国境。(二)关税是一种间接税。关税主要是对进出口商品征税,其税负可以作为成本的一部分加在货价上,转嫁给买方或消费者。(三)关税是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能起到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作用。(四)关税的税收主体和客体是进出口商和进出口货物。第二节 关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征收关税会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引起一国福利水平的变化。为了对关税的经济效应有更深刻
15、的认识,这一节和下一节我们将对关税的效应进行探讨,分析关税对本国、贸易伙伴国及世界产生的影响。这一节进行的是从单个商品角度出发的关税局部均衡的分析。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即假定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只取决于这种商品本身的供求状况,而不受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则假定一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状况,也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因此,一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的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达到均衡时才能决定。下一节将在本节的
16、基础上进行一般均衡的分析。在进行关税效应分析时,我们将分“小国”和“大国”两种情形。这里所谓的“小国”是假定这个国家无法影响外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即该国面临一条完全有弹性的进口供给曲线和一条对它的出口有完全弹性的需求曲线。 “大国”的含义是指该国是某种进口产品极其重要的购买者,通过征收进口关税能影响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一、小国关税效应SBAPHPtPwOabcdIDQ1Q3Q4Q2tQQtQWDmPtPwNPQLMCEFGO (a) (b)图9-1 小国关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图9-1(a)中,曲线S、D分别表示国内供给和需求曲线;Pw表示征收关税前的世界价格,即自由贸易下的价格;t是对单位商
17、品征收的从价税。“小国”征收关税后,虽然该国会因进口产品价格上涨而减少对进口商品的购买,但这一变化不会对世界市场价格产生任何影响。因此征税后国内价格的上涨部分就等于所征收的关税,即关税全部由国内消费者来承担,此时国内市场价格等于征收前的世界价格(自由贸易条件下的价格)加上关税,即征收关税后的国内价格为Pt = Pwt 。(一)关税对本国的影响(1)关税的生产效应(Production effect of a tariff)从图9-1(a)中,我们可以看出,征收关税后,国内进口替代部门的生产厂商现在面对较高的价格,从而能够补偿因产出增加而提高的边际成本,于是国内生产增加,这便是关税带来的生产效应
18、。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对应于世界价格Pw,国内生产为OQ1;征收关税后,国内价格由原来的Pw上升至Pt,此时国内生产提高到OQ3 ,国内生产增加了Q1Q3,所以关税保护了国内生产者。国内生产者因为关税而获得的利益可以用生产者剩余(Producers Surplus)的变动来衡量。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为一定量某种商品实际收取的价格和他愿意收取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征税前,生产者的剩余为三角形ICPw的面积;征收关税后,生产者剩余为三角形IAPt的面积。那么征收关税后,生产者剩余增加了,增加的部分为梯形CAPtPw的面积a,此即为征收关税后生产者的福利所得。(2)关税的消费效应(Consumption
19、effect of a tariff)征收关税使国内市场价格提高,导致消费量的减少,此即关税的消费效应。图9-1(a)中,征税后国内消费量为OQ4,与征收关税前的消费量OQ2相比,消费量减少了Q2Q4。消费量的下降对消费者的福利有不利的影响。消费者的福利可以用消费者剩余来衡量(Consumers Surplus)。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一定量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关税以前消费者剩余为三角形HGPw的面积,征收关税以后消费者剩余为三角形HBPt所示,所以消费者福利的损失为梯形GBPtPw的面积(a+b+c+d)。(3)关税的税收效应(Revenue effect
20、 of a tariff)所谓税收效应,是指政府由于征收关税而获得的财政收入。征收关税所获得的收入为图9-1(a)中矩形AEFB的面积c。(4)关税的贸易效应(Trade effect of a tariff)综合关税的生产效应和消费效应,便可以得到关税的贸易效应。关税的贸易效应是指关税导致的进口量的减少。贸易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在图9-1(a)中,征收关税的贸易效应为征收关税使进口减少Q1Q3 +Q2Q4 。(5)关税的净福利效应综合关税的生产效应、消费效应和税收效应,关税的净福利效应生产者福利增加消费者福利损失政府税收收入a-(a+b+c+d)+c(b+d)。所以对于小国而言,关税会降低
21、社会福利水平,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为(b+d)。其中,b为生产扭曲(Production distortion),表示征税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替代了成本较低的外国生产,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所造成的损失;d为消费扭曲(Consumption distortion),表示征税后因消费量下降所导致的消费者满意程度的降低,在扣除消费支出的下降部分之后的净额。(二)关税对贸易伙伴国及世界的影响关税使本国的福利水平降低,但对贸易伙伴国却没有什么影响,贸易伙伴国的福利水平不变。对整个世界来说,征收关税降低了世界总体福利水平,下降的部分即为关税实施国的福利损失的部分。二、小国关税效应的量度如图9-1(b)所示
22、,Dm为该国的进口需求曲线。进口需求曲线由本国的供求曲线推导出来。如图9-1(a)所示,在价格为Pt的时候,本国消费者的需求量为Q4,而本国生产者的提供量仅为Q3,所以本国的进口需求量为Q3Q4。如果价格将为Pw的时候,本国消费者的需求量上升为Q2,而本国生产者的提供量仅为Q1,所以本国的进口需求量为Q1Q2。依次类推,可以推导出一条关于价格与进口需求量各种组合点的轨迹,即为进口需求曲线DM。所以,图9-1(b)中的PwN等于9-1(a)中的CG,9-1(b)中的PtL等于9-1(a)中的AB。因此,MNCGABCEFG。则LMNACEBFGb+d则LMN即为小国情形下征收关税的福利损失。已知
23、从价税率为t,则LMN(1/2)·t·MN (9.1)MN为征收关税后的需求数量变化。需求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价格变化和需求曲线的斜率,我们可以通过需求的弹性来计算。Ed为进口的需求价格弹性,Pw为自由贸易条件下的进口价格,Qw为自由贸易条件下的进口量。则Ed(MN/t) ·(Pw/Qw) (9.2)MNt·Ed·(Qw/Pw) (9.3) 将(9.3)代入到(9.1)中,可得LMN(1/2) · t2·Ed·(Qw/Pw) (9.4)在现实中,在一国征收关税的情况下,我们无法获知Pw和Qw,因此也就难以求出LMN。但
24、是,我们知道一国征收关税的福利净损失等于该国取消关税的福利净收益。在征税条件下的国内价格Pt和进口需求量Qt是可以获知的,于是我们就可以求得该国撤消关税的净福利收益,也即求出了该国征收关税的福利净损失。现在已知征税条件下的国内价格Pt和进口需求量Qt,Ed为进口需求弹性。Ed=(MN/t) ·(Pt/Qt) (9.5)MNt·Ed·(Qt/Pt) (9.6)LMN(1/2) · t2·Ed·(Qt/Pt) (9.7)从(9.7)来看,关税率 t 、进口需求量Qt和国内价格Pt都是已知的,只要我们能够估计出Ed,就能求出LMN,也即小国
25、情形下征收关税的福利净损失。三、大国关税效应DPPtPwP'wOQ1Q3Q4Q2aQbcdeSDSQ1Q3Q4Q2Qfghij图9-2 大国关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图9-2(a)中,曲线S、D分别表示国内供给和需求曲线;Pw表示征收关税前的世界价格,即自由贸易下的价格;t是对单位商品征收的从价税。“大国”征收关税后,由于价格的上涨,该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量要下降,从而引起世界市场价格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关税负担实际上由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共同承担,征收关税后的国内市场价格等于征收关税后的世界市场价格(低于征收关税前或自由贸易条件下的世界市场价格)加上关税。征收关税后,国内价格由原来的P
26、w降至Pw,征税后的国内价格为PtPwt 。与小国相比,征收相同的关税,国内价格的上涨幅度大国要小于小国。外国价格的下降部分抵消了关税的效应,减弱了关税对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影响。(一)关税对本国的影响(1)关税的生产效应(Production effect of a tariff)如图9-2(a)所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对应于世界价格Pw,国内生产为OQ1;征收关税后,国内价格由原来的Pw上升至Pt,此时国内生产提高到OQ3 。也就是说,征收关税后,国内生产增加了Q1Q3,所以关税保护了国内生产者。征收关税后,生产者剩余增加了,增加的部分为梯形CAPtPw的面积a,此即为征收关税后生产者的福利所
27、得。(2)关税的消费效应(Consumption effect of a tariff)图9-2(a)中,征税后国内消费量为OQ4,与征收关税前的消费量OQ2相比,消费量减少了Q2Q4。消费量的下降对消费者的福利有不利的影响。征收消费者福利的损失为梯形GBPtPw的面积(a+b+c+d)。(3)关税的税收效应(Revenue effect of a tariff)所谓税收效应,是指政府由于征收关税而获得的财政收入。征收关税所获得的收入为图9-2(a)中矩形ABIH的面积c+e。(4)关税的贸易效应(Trade effect of a tariff)综合关税的生产效应和消费效应,便可以得到关税的
28、贸易效应。关税的贸易效应是指关税导致的进口量的减少。贸易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在图9-2(a)中,征收关税的贸易效应为征收关税使进口减少Q1Q3 +Q2Q4 。(5)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Trade terms effect of a tariff)在小国情形下,征收关税后的进口价格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该国的贸易条件也没有变化。而在大国情形下则不同,征收关税后,进口价格下降(从Pw降至Pw),该国的贸易条件改善,e即为贸易条件得益。(大国有贸易条件效应,小国没有)(6)关税的净福利效应综合上述的关税的生产效应、消费效应和税收效应,关税的净福利效应生产者福利增加消费者福利损失政府税收收入a-(a+b
29、+c+d)+(c+e)e-(b+d)。当e>b+d,征收关税使该国的福利增加;当e<b+d,征税使该国福利减少。所以,在大国情形下,关税的净福利效应不确定,它取决于贸易条件效应与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两种效应之和的对比。(二)关税对贸易伙伴国及世界的影响征收关税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同时也意味着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条件恶化,贸易伙伴国的总体福利水平下降。如图9-2(b)所示,S和D分别为外国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在本国不征收关税的条件下,外国的出口价格为Pw,出口量为Q1Q2=Q1Q2。当本国征收关税后,外国的出口价格为Pw,出口量为Q3Q4=Q3Q4,外国的福利损失为MNKJ。对世界来
30、说,福利净损失为b+d-e+f+h+g 。因为JK=AB,所以e=h,所以世界福利净损失为b+d+f+g。第三节 关税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上一节我们讨论的是关税对单个商品的影响,也即我们对关税作了局部均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小国情形下,进口关税会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在大国情形下,进口关税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这一节我们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进一步探讨关税的效应。在局部均衡分析中我们使用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在一般均衡中主要的分析工具是生产可能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和提供
31、曲线(Offer curve)等。一、小国关税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PNFODETLM GH T'XPtPwQQtCtCIIIAB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将所有产品分为两个部门:出口部门(X)和进口替代部门(Y)。图9-3 小国关税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如图9-3所示,TT是一国生产可能边界,曲线和为社会无差异曲线,在自由贸易下,面对国际相对价格Pw,其斜率为Px/Py。在封闭条件下,该国最多只能在生产可能边界TT上进行生产和消费。但是在开放条件下,可以通过国际交换在相对价格线Pw上进行消费。例如,该国可以在Q点上进行生产,并根据国际相对价格用BQ数量的X产品去换取BC数量的Y产品,则此时的消费点C
32、已经超出封闭条件下生产可能边界的范围。能够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生产和消费的均衡点应该满足这样的条件:在生产可能边界与斜率等于相对价格的直线相切的点上从事生产,在预算约束线与可能达到的最高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消费。所以该国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生产均衡点为Q点,消费均衡点为C点。此时,对该国来说,出口BQ数量的X产品,进口CB数量的Y产品。对于小国,在征收税率为t的从价税后,X产品的出口价格和Y产品的进口价格不变,但Y产品的国内销售价格从Py上升为Py(1+ t),故国内生产者面对一条新的相对价格线Pt,其斜率为Px/Py(1+ t)。相对价格线Pt的斜率的绝对值变小,故相对价格线Pt比自由贸易下的相对价
33、格线Pw更平坦一些。于是生产均衡点由Q点上移至Qt点,与征税前相比,进口替代部门的生产增加,但出口部门的生产减少了。由此可见,关税壁垒不利于出口部门的生产,但却有利于进口替代部门的生产,即具有反贸易倾向。由于征税国是一个小国,征税后其贸易条件不发生变化,国际贸易仍按照原来的国际相对价格进行,所以新的消费均衡点应在通过Qt点与相对价格线Pw平行的线上。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面对的相对价格为Pt,根据效用最大化条件,通过新的消费均衡点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切线斜率绝对值应等于Pt。如图9-3所示,通过新的消费均衡点Ct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线与相对价格线Pt是平行的。也即Ct点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国际
34、贸易仍按原来的价格进行,而国内消费者则按征税后的国内价格来决定其最佳选择。征税后的消费水平由原来的C点降至Ct点,通过Ct点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位于通过C点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之下,这表明征税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了。(1)关税的生产效应。征收关税使进口替代部门的产出增加、出口部门的产出减少。如图9-3所示,进口替代部门的产出由原来的QH增加到QtG;出口部门的产出由原来的QF减少到QtE。(2)关税的消费效应。征收关税使X产品和Y产品的消费都减少了。如图9-3所示,X产品的消费由原来的OM减少到OL,Y产品的消费由原来的ON减少到OD。(3)关税的贸易效应。征税以后,X产品和Y产品的贸易量减少。如图9
35、-3所示,X产品的出口量从BQ下降到AQt,Y产品的进口量从BC下降到ACt。(4)关税的净福利效应。征税使社会福利受到损失。如图9-3所示,社会无差异曲线从下降到,社会福利水平下降。无论从局部均衡分析,还是从一般均衡分析,小国征收关税都会导致其福利的净损失。二、大国关税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在分析小国关税效应的一般均衡时,我们使用了生产可能边界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在分析大国关税效应的一般均衡时,我们将使用国际贸易中一种比较常用的分析工具贸易提供曲线。(一)贸易提供曲线的推导贸易提供曲线表示在各种不同的贸易条件(或国际相对价格)下,一国为换取一定的进口商品而愿意提供的出口商品数量与所换取的进口商品数
36、量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它体现了同时包含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因素。贸易提供曲线可以通过生产可能边界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基础上推导出来,推导过程如图9-4所示。POLM GH T'Xp2p1C2C1EQ1Q2O2O1图9-4 提供曲线的推导图9-4中,E为A国在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点。假设贸易发生,A国出口X产品,进口Y产品,贸易条件为国际相对价格线p1所示。它与生产可能边界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为Q1、C1,则Q1、C1分别为生产均衡点和消费均衡点,贸易三角形为Q1C1O1。此时A国X产品的出口量为O1Q1,Y产品的进口量为O1C1;如果贸易条件升至图中相对价格线p2所示,那么A国的生产和消费均
37、衡点分别移至Q2、C2,贸易三角形为Q2C2O2。这时,A国X的出口量为O2Q2,Y的进口量为O2C2。依次类推,可确定在各种贸易条件下,A国出口、进口商品的最佳组合。PAY1OY2X1 X2X(出口)pWp2p1B图9-5根据图9-4,可在图9-5中,将A国在各种贸易条件下对应的出口、进口商品的最佳组合描绘出来,得到一条曲线OA,该曲线就是A国的贸易提供曲线OX1。图中,对应于贸易条件p1,A国X商品的出口为OX1(等于图9-4中的O1Q1),Y商品的进口为OY1(等于图9-4中的O1C1),对应于更高的贸易条件p2,A国X商品的出口为OX2(等于图9-4中的O2Q2),Y商品的进口为OY2
38、(等于图9-4中的O2C2)。图9-5中,贸易提供曲线OA的形状取决于A国的生产可能边界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在贸易提供曲线OA的开头一段内,曲线斜率为正。在这个范围内,随着贸易条件的提高,A国在贸易条件上升时愿意用较多的出口换取较多的进口,这时我们称贸易提供曲线是有弹性的;但当到达某一点之后,曲线OA的斜率由正变负,也就是说即使贸易条件变得对A国更有利,但A国将用较少的出口换取较多的进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贸易提供曲线是无弹性的。以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B国的贸易提供曲线。对于B国来说,Y产品是其出口商品,X产品是其进口商品,其贸易提供曲线如图9-5所示。A、B两国的贸易提供曲线相交于W点,
39、在这一点A国X商品的出口等于B国X商品的进口,A国Y商品的进口等于B国X商品的出口,于是国际贸易达到均衡。这时的国际均衡相对价格pw等于OW的斜率,国际均衡贸易量为W。(二)大国关税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GCEBDAFXKJHOY图9-6 大国关税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a)外国的贸易提供曲线用OA表示,本国在没有征税时的提供曲线用OB表示,OA和OB的交点确定了自由贸易时的均衡点F。征收关税以后本国的提供曲线OC,新的贸易均衡点为G,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而外国的贸易条件恶化。我们假定世界上只有本国和外国两个国家,只生产X和Y两种产品。如图9-6所示,外国的贸易提供曲线用OA表示,本国在没有征税时的提
40、供曲线用OB表示。本国出口X产品、进口Y产品,而外国进口X产品、出口Y产品。OA和OB的交点确定了自由贸易时的均衡点F,对应的国际市场的相对价格Px/Py等于OD的斜率。征收关税以后,本国提供曲线沿着衡量其可进口商品的轴(即Y轴)的方向旋转一个大小等于进口关税的量。因为,对任何数量的出口商品,进口商都希望有足够多的进口商品Y来支付关税。因此,征收关税以后本国的提供曲线将向Y轴旋转一个刚好等于征收的关税量的角度。如图9-6所示,HJ=KJ·(1+ t)。本国新的提供曲线为OC,与外国的提供曲线OA相交与G点,则新的贸易均衡点为G,新的国际相对均衡价格等于OG的斜率。OG的斜率大于OD的
41、斜率,即国际市场相对均衡价格Px/Py变大,本国的贸易条件Px/Py改善,而外国的贸易条件Py/Px恶化。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征收关税以后,两国的贸易量减少。对本国来说,贸易条件的改善增进了其福利,但是贸易量的减少却降低了福利水平。所以本国的福利水平的变化并不确定,取决于这两种相反作用的净效应。同局部均衡的结论一样,大国征收关税的一般均衡效应也是不确定的。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样,在一般情况下,本国征收关税以后的贸易量是减少的。但是在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下,本国征收关税以后的出口量减少,而进口量增加。如图9-7所示,外国的贸易提供曲线为OA,本国在没有征税时的提供曲线为OB。本国出口X产品、进口Y产
42、品,而外国进口X产品、出口Y产品。GCEBDAFXKHOYLM图9-7 大国关税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b)如图9-7所示,外国的提供曲线在开始一段的斜率是正的,说明该段提供曲线是有弹性的。但是后半段斜率变负,说明该段提供曲线是无弹性的。本国征收关税以后,本国的提供曲线旋转到OC,本国的贸易条件由原来的OD变为OE,贸易条件改善。征税前本国出口OK数量的X产品来换取外国OM数量的Y产品的进口。本国征税以后,本国用OH数量的X产品来换取外国OL数量的Y产品。这说明本国征税后,不仅贸易条件改善了,而且用更少的X能比征税前换取更多的Y产品。这时征税的福利效应是正的,即征税能增进该国的福利水平。从以上的分
43、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大国关税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中,本国征税的效应与外国的贸易提供曲线的弹性有很大关系。如果外国的贸易提供曲线是无弹性的,而本国的贸易提供曲线是有弹性的,则征税能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本国的贸易提供曲线的弹性越大,外国的贸易提供曲线的弹性越小,征收关税对本国越有利。第四节 关税结构与“最优关税”理论前面两节所考察的关税效应,实际上指的是名义关税的福利效应,而且以生产过程的单个阶段为假设条件。但在现实中,大多数生产过程是由多个生产阶段组成的,而且大多数产品的生产必须购买中间品或原材料。如果一国的中间投入品或原材料是从国外进口的,那么中间投入品或原材料的关税会对最终产品关税的实际
44、效果产生影响。本节的前半部分通过关税结构和关税的有效保护率研究来讨论关税的实际保护效果。我们在大国关税效应的分析时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大国征收关税可以改善其贸易条件,并有可能提高该国的福利水平。本节的后半部分将讨论能使一国福利达到最大化的关税,即“最优关税”问题。一、关税结构(一)关税结构与有效保护率20世纪60年代,一些西方学者提出并发展了关税结构的理论。根据该理论,名义保护关税率对保护完全由本国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是适用的,但对用进口原料或中间产品等投入要素制造的制成品则不适用。进口关税的征收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作国内制成品生产的投入要素的中间产品或原料;另一类是制成品本身。对这两类进口品
45、的关税的征收是一视同仁,还是区别对待,将产生不同的实际保护效果。为了论证这一点,提出了有效保护率的概念。有效保护率是跟名义保护率相对的。名义保护率是指一种商品实行保护而引起的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与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因此,一国国家的法定税率就是名义保护率。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名义保护率越高,对本国同类产品的保护程度也越高。而关税的有效保护率(Effective rate of protection,简称ERP)是指关税使保护对象的单位产出增加值在征税后所提高的百分比。有效保护率(E)为一国征收进口关税后的价值增加额(V)与征收进口关税前的价值增加额(V)之差与(V
46、)本身之比,即:E(VV)/V有效关税保护率不仅考察进口制成品所征关税率对其价格的影响,而且还考察本国同类制成品所用进口原材料的关税率对本国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因为原材料的进口税率会影响本国制成品(最终产品)的增加值。对中间产品或原材料征收关税,会使相关最终产品所征关税产生的保护效应降低。从中间产品或原材料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对中间产品或原材料征收关税就相当于对生产征税,降低了国内生产的附加值。关税的有效保护率与其名义保护率并不一致。这一结果意味着要保护某一特定行业,不一定要依靠提高该行业的名义关税率来实现,降低其使用的中间产品或原材料的进口关税,也同样可以使其获得更高的保护。根据这一点,如果一国
47、的政策目标是保护最终产品部门,则在关税结构安排上,应对中间产品部门和原材料少征或免征进口关税。关税的有效保护率假设某一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为1000元,该产品在国内生产时每单位产出需要使用价值500元的中间投入品。在自由贸易下,该产品国内生产的单位产出附加值=1000500=500元。现在假定对该产品征收30%的从价税,并假定关税不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征收关税后,该产品的国内价格上涨为1000*(1+30%)=1300元。另外,假设对其使用的中间产品不征收进口关税,那么征收关税后,国内生产的单位产出附加值=1300500=800元。根据有效保护率的公式,该制成品的有效保护率=(800500)
48、/500=60%,即对该制成品征收30%的关税可使其国内生产附加值提高60%。如果对中间产品也征收30%的关税,制成品关税仍为30%,那么征收后该制成品的单位产出附加值=1300500*(1+30%)=650元,其有效保护率=(650500)/500=30%。在这种情况下,有效保护率与名义保护率相同。如果将中间产品的关税率由30%提高到40%,那么在此情况下,制成品的国内生产单位产出附加值=1300500*(1+40%)=600元,其有效保护率=(600500)/500=20%,即国内生产附加值只增加了20%,低于其名义关税率。如果中间产品的关税率更高,则制成品的国内生产附加值将更低,甚至变成
49、负值。所以,在制成品关税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中间产品关税的上升,制成品的有效保护率将下降,甚至出现负保护的情况。(二)有效保护率的推导已知有效保护率的定义式为:E(VV)/V现在假定最终产品名义关税T、原材料或中间产品的名义关税t,原材料或中间产品在最终产品中所占的比例q(其中最终产品价值为Z,原材料或中间产品的价值为Y)。首先按V、V的含义求出V、V的表达式。V为征收关税后的价值增加额。当对进口原料征收关税时,V等于征收关税后最终产品增值额减去征收关税后原材料增值额。则有:V(T·Z+Z)Y t·YVZYE(VV)/V(T·Z+Z)Y t·Y(ZY)/(
50、ZY) (T·Zt·Y)/(ZY) (Tt·q)/(1q)由上述公式的推导,可以得出名义保护率与有效保护率之间的关系:(1)若q=0,即国内生产的产品中不含进口原料或中间产品,则有效保护率等于最终产品的名义保护率T。(2)当q,t一定时,最终产品名义关税率T越大,E也越大。(3)在T和t一定时,q越大,E也越大,即原材料在最终产品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有效保护率越大。(4)当t<T时,E>T;当t=T时,E=T;当t>T时,E<T。(5)t·q>T,则E<0,即最终产品名义关税率小于原材料名义关税率与原材料在最终产品中所占
51、比例之乘积时,有效保护率为负值,无有效保护作用。很明显,名义保护率具有很大的欺骗性,难以根据名义保护率对与进口商品竞争的国内生产者提供的实际保护程度做出一个粗略的估计。而且,许多工业国家都是一个“瀑布式”的关税结构,对原材料制定非常低或者零的名义税率,随着加工过程越来越深,名义税率就越来越高。这使得用进口投入品的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比名义保护率要大得多。工业国家中有效保护率最大的商品经常是那些简单的劳动力密集型的商品,而发展中国家在这些行业中往往拥有相对优势。(三)有效保护率概念的扩充在有效保护率的上述讨论中,针对中间投入品只有一种的情况,而且假定投入系数是固定不变的。现在要逐步放宽这些假设来
52、讨论有效保护问题。(1)存在两种和两种以上中间投入品的有效保护率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两种或多种贸易投入。要计算有效保护率,应知道进口投入的数量,它们各自在最终产品价值中的比重以及各个中间投入被征的名义关税率。a1p+ a2p+ a3p+ a4p+ anpaip式中i代表n种进口投入品的任何一种,aip是国内生产最终产品所用进口投入品的成本。因此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最终产品的国内增加值等于自由贸易下生产最终产品的国际固定价格减去自由贸易下国际固定价格中的进口投入品成本。即:Vpaipp(1ai)对最终产品和进口投入品征收关税后,国内增加值V为:Vp(1+t)pai(1+ ti)式中,t为最终产品名
53、义关税率,ti为进口中间投入品i的名义关税率。于是有:E(VV)/Vp(1+t)pai(1+ ti)p(1ai)/ p(1ai) (tai ti)/(1ai)(2)可变投入系数下的有效保护率在前面的分析中,假定投入产出系数是固定的,即有关部门中所有企业的投入系数是统一的,而且还假定在各种投入之间没有替代的可能性。很显然,在实际生产中每个企业的投入产出系数不可能是统一的,并且它是固定的还是可变的,也与在各种投入之间的替代能力和对关税结构反应引起的替代有关。如果替代是可能的,对一种进口投入课征关税,会降低使用这种投入的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这就会刺激企业以未征关税的投入去替代这种课税投入。(3)一
54、般均衡分析中的有效保护率在前面的有效保护率分析中,所作的是局部均衡分析。现在引入一般均衡分析来考察一个部门对于其他部门而言的保护结构含义。在简单的两部门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保护给某个进口替代部门造成资源向这个部门流入。但若在多部门中,资源流动的方向和程度则要取决于相对有效保护率,有效保护率较低的某个部门的资源将向有效保护率较高的其他部门转移。一般均衡分析的另一个重要含义,在于不能忽视非贸易产品部门。贸易产品部门对非贸易产品部门的影响,取决于非贸易产品同贸易产品在投入方面是否是竞争性的,还取决于在消费上非贸易产品能否替代贸易产品。如果非贸易品的投入与一个享受很高程度有效保护的部门投入是竞争性的
55、,那么当受保护的贸易产品部门扩大时,非贸易品部门就会受影响而收缩。例如,一个相对劳动密集的部门,在劳动投入上与另一个劳动密集型部门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如果在消费方面,这个非贸易产品是贸易产品相近的替代品,那么非贸易品部门就会趋于扩大。在任何情况下,最终效果取决于生产和消费效应的相对大小,而这两个效应又取决于两者的替代弹性。总而言之,对贸易产品部门的保护会影响非贸易品部门的产量和就业。二、最优关税由前面两节的分析中可知,在大国情形下,关税可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这意味着关税有可能改善本国的福利水平,即实施贸易保护可获得更多的利益,这一点正是最优关税(The optimum tariff)理论的核心思想。(一)供求弹性与关税承担在小国情形下,关税全部由国内消费者承担,所以对小国来说,最佳关税就是零关税。在大国情形下,关税负担是由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共同承担的,双方承担的程度取决于关税产品的供给弹性和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BACDSXPOQPOQ(a) (b)图9-8 外国出口供给曲线的推导需求有弹性是指当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化时,需求量变化的程度超过该产品价格本身的变化程度。同样,供给有弹性是指当商品价格变化后,供给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软件开发关键考点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二级VB考试的匹配题详解及试题与答案
- 进口替代政策的经济效果试题及答案
- 2025关于北京二手房购房合同的范本
- 行政管理考试提纲试题与答案
- 行政法学知识检查试题与答案
- 如何通过分享经验改善工作计划
- 资产配置的基本方法计划
- 战略部署的执行力与风险控制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考试实践试题及答案报告
- 湖北省2025届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 机驾长习题+答案
- 学生宿舍卫生评比方案
- 2025年中铁特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招聘(7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利剑护蕾安全教育
- 烟花爆竹零售店(点)安全技术规范
- 超星尔雅学习通《人工智能与科学之美(湘潭大学)》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
- qc岗位面试试题及答案
- 电商家具用户体验研究-深度研究
- iata第 66版危险货物规则(dgr 66th)
- 高考英语单词3500(乱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