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25_第1页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25_第2页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25_第3页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25_第4页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2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英雄失意泪潸潸英雄失意泪潸潸栏杆拍遍无人懂栏杆拍遍无人懂 辛弃疾(辛弃疾(1140114012071207),字),字 , ,号号 ,济,济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风格以 为主,与苏轼并称为为主,与苏轼并称为“ ”“ ”,传世词有传世词有600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发发 ,倾诉,倾诉 的悲的悲愤,愤,。 辛弃疾,南宋词人。出生在北方沦陷辛弃疾,南宋词人。出生在北方沦陷区,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2、。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战一生坚决主张抗战,因遭主,因遭主和派打击,长期落职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和派打击,长期落职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辛弃疾带。辛弃疾借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借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

3、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不知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气象阔远。何处是它的尽头,气象阔远。 本句抓住本句抓住“楚天楚天”、“江水江水”两个意象,写出了两个意象,写出了空阔空阔的特点的特点。遥岑远目,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玉簪螺髻。 放眼望去,那层层叠叠放眼望去,那层层叠叠的群山,有的像美人头上插的群山,有的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像螺形的发戴的玉簪,有的像螺形的发髻,它们把无限的愁恨供奉

4、髻,它们把无限的愁恨供奉陈列在面前。陈列在面前。 本句抓住本句抓住“远山远山”意象,意象,写出写出愁恨。山本无愁人有愁愁恨。山本无愁人有愁,作者运用移情(寓情于景,作者运用移情(寓情于景)手法。)手法。北望中原收复无日北望中原收复无日,南望朝廷偏安一隅,此乃,南望朝廷偏安一隅,此乃词人恨之深,愁之大者。词人恨之深,愁之大者。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秋深了,落日的余晖照着楼头,失群的秋深了,落日的余晖照着楼头,失群的孤雁传来阵阵的哀鸣,它也在飞向它的南孤雁传来阵阵的哀鸣,它也在飞向它的南方的家。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南方漂泊。方的家。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南方漂泊。

5、本句运用本句运用“落日落日”、“断鸿断鸿”意象,意象,烘托了苍茫悲凉的氛围,写出了词人漂泊烘托了苍茫悲凉的氛围,写出了词人漂泊孤寂之情。孤寂之情。把吴钩看了,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无人会,登临意。“把吴钩看了把吴钩看了”:吴: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放在身边闲看。本句现在放在身边闲看。本句用一用一“看看”字,写出字,写出报国报国无路的苦闷无路的苦闷。“栏杆拍遍栏杆拍遍”:胸中:胸中无限抑郁苦闷之气,只好无限抑郁苦闷之气,只好借拍打栏杆来发泄。本句借拍打栏杆来发泄。本句用一用一“拍拍”字,写出字,写出壮志壮志难酬的悲愤难酬的悲愤。 “无人会,登

6、临意无人会,登临意”:直抒胸臆,写出:直抒胸臆,写出雄心壮雄心壮志无人理解的失意痛苦。志无人理解的失意痛苦。上片小结上片小结景景人:人: 游子游子楚天楚天江水江水远山远山落日落日断鸿断鸿壮阔壮阔愁恨愁恨漂泊漂泊比喻比喻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无人会意无人会意雄心壮志无人理雄心壮志无人理解的失意苦闷解的失意苦闷上上 片片遥望山河叹国破家亡怨壮志难酬楚天千里清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供恨,玉簪螺髻。把吴钩看了,栏干拍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遍,无人会,登临意。落日楼头,断鸿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声里,江南游子。报国

7、无路壮志难酬雄浑阔大雄浑阔大笔势清丽笔势清丽苍凉悲壮苍凉悲壮孤独愤懑孤独愤懑登高远望休说鲈鱼堪脍,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尽西风,季鹰归未? 张季鹰在洛阳做张季鹰在洛阳做官,在秋风起时,官,在秋风起时,想起家乡莼菜和鲈想起家乡莼菜和鲈鱼,便辞官回乡。鱼,便辞官回乡。 本句本句用典用典,前,前加一加一“休说休说”,写,写出作者出作者反对弃官归反对弃官归隐隐,也写出作者的,也写出作者的思乡之情思乡之情。求田问舍,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许汜在天下大乱时,并无救世之许汜在天下大乱时,并无救世之意,只知求田问舍,贪图享受。陈登意,只知求田问舍,贪图享受。陈登瞧不起他,

8、刘备更对他嗤之以鼻。瞧不起他,刘备更对他嗤之以鼻。 本句本句用典用典,写出作者鄙弃谋私享写出作者鄙弃谋私享乐的南宋朝廷官员。乐的南宋朝廷官员。可惜流年,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晋朝桓温北伐,晋朝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已粗过栽种的柳树已粗过十围,便叹息说:十围,便叹息说:“树犹如此,人何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以堪。” 本句本句用典用典,写出,写出作者担忧时不我待作者担忧时不我待。倩何人唤取,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请谁来唤取红巾翠请谁来唤取红巾翠袖的少女,拭干英袖的少女,拭干英雄因壮志难酬而流雄因壮志难酬而流下的热

9、泪?下的热泪? 本句写出作者本句写出作者抗抗金无路,报国无门金无路,报国无门的悲愤、痛苦。的悲愤、痛苦。 下片小结下片小结典典人:人: 英雄英雄季鹰季鹰许汜许汜桓温桓温反对弃反对弃官归隐官归隐鄙弃谋鄙弃谋私享乐私享乐担忧时担忧时不我待不我待用典言志用典言志揾泪揾泪抗金无门报国无抗金无门报国无路的悲愤痛苦路的悲愤痛苦下下 片片辛弃疾生不逢时。他的文才武略换来的辛弃疾生不逢时。他的文才武略换来的却是大半生报国无门的悲愤和苦痛。于是却是大半生报国无门的悲愤和苦痛。于是他只好笑傲山林、诗酒余生。他常常将满他只好笑傲山林、诗酒余生。他常常将满腔雄心壮志化作杜鹃啼血式的悲愤的长歌。腔雄心壮志化作杜鹃啼血式

10、的悲愤的长歌。这是英雄人格意识的变相表达,我们从这这是英雄人格意识的变相表达,我们从这首词中,分明也能品味出他对英雄人格的首词中,分明也能品味出他对英雄人格的悲壮追求。然而,也正是这一特定的遭遇,悲壮追求。然而,也正是这一特定的遭遇,使他一寄之于词,成为一代词宗,在词史使他一寄之于词,成为一代词宗,在词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天际。远望遥远的山岭,有如插着流向天边,秋色天际。远望遥远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流落江南的游子。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流落江南的游

11、子。在日落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在日落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瞭望。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瞭望。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 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如果只想像许汜一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如果只想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犹如此。请谁唤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犹如此。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

12、揩拭英雄流下的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眼泪?1 1、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东、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请找出描写作者所见的触发他的思绪的景、物西?请找出描写作者所见的触发他的思绪的景、物的文字。的文字。江水、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 2、这些景、物触发了作者哪些思绪,即词人、这些景、物触发了作者哪些思绪,即词人有哪些有哪些“登临意登临意”?开头写水,鸟瞰千里,水天相接,一派清秋景象,突出雄浑之美。次句由水写到山,用比喻,突出清秀之美,“献愁供恨”移情入景,触景生情,变赏心悦目为满怀愁恨。 “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

13、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断鸿”喻因飘零的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游子游子”指的是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指的是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词人自喻,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失地,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

14、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 “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上片从江天一色的广阔秋景起笔,为渲染愁思展开一幅大背景。接着由远及近,层层

15、递进,先写远景:遥望远山,“玉簪螺髻”般美丽的山,却“献愁供恨”,使无生命的山峦有了人的情感,点明了“愁”与“恨”。再写近景:在落日、楼头、断鸿等一片凄凉的景色里,引出了江南游子,点明了山河沦陷之恨与远寓江南的乡思之愁。最后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为了实现收复失地、重返故乡的壮志,“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然而却“无人会,登临意”。整个上片融写景与抒情于一体,融家愁与国恨于一体,这就提高了愁绪的思想境界。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一、出自一、出自晋书晋书 张翰传张翰传

16、及及世说新语世说新语 识鉴识鉴篇,是张翰见秋风起而思故乡吴中莼篇,是张翰见秋风起而思故乡吴中莼羹鲈脍的故事;羹鲈脍的故事;二、出自二、出自三国志三国志 魏志魏志 陈登传陈登传,是刘,是刘备责备许汜求田问舍,不能忧国忘家的故事;备责备许汜求田问舍,不能忧国忘家的故事;三、出自三、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 言语言语篇,是桓温经篇,是桓温经金城见所种柳树而叹年华流逝的故事。金城见所种柳树而叹年华流逝的故事。这些典故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抱负?这些典故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抱负?“鲈鱼堪鲙”,典出晋书张翰传,说晋朝的张翰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便说:“人生贵得适意,

17、何能羁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弃官还乡。典故原意是说张翰厌恶为官的黑暗,为全身避祸而弃官归隐。作者用此典,既表明自己所处南宋时的政治环境与张翰相似,朝廷也是昏庸黑暗,又表明自己虽处逆境,却不愿像张翰那样为全身远祸而归隐,要不亡国事,努力抗争。“求田问舍求田问舍”,典出,典出三国志三国志陈登陈登传传,许汜对刘备说他去见陈登,陈登不,许汜对刘备说他去见陈登,陈登不以礼待。刘备说:以礼待。刘备说:“你是国内名士,现在你是国内名士,现在天下大乱天下大乱”,你却只顾,你却只顾“求田问舍求田问舍”典故典故原意是讥讽胸无大志,只知置办产业的人。原意是讥讽胸无大志,只知置办产业的人。作者借用此典,意在表明作者借用此典,意在表明尽管自己不被尽管自己不被朝廷所用,但也决不会像许汜那样去经营朝廷所用,但也决不会像许汜那样去经营个人的舒适生活,而要像刘备那样胸怀雄个人的舒适生活,而要像刘备那样胸怀雄心壮志,决战疆场心壮志,决战疆场。“树犹如此树犹如此”出自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言语言语,东晋将领桓温北伐,经过金城,看见自己东晋将领桓温北伐,经过金城,看见自己以前在这里栽种的柳树已有十围粗了慨叹以前在这里栽种的柳树已有十围粗了慨叹地说: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典故原典故原意是说光阴易逝,壮志难酬。意是说光阴易逝,壮志难酬。作者用来作者用来表达自己有像桓温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