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各章知识点试题第四章经络_第1页
中医学各章知识点试题第四章经络_第2页
中医学各章知识点试题第四章经络_第3页
中医学各章知识点试题第四章经络_第4页
中医学各章知识点试题第四章经络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经 络目的要求】1. 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2. 掌握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流注次序和大体循行路线;3. 掌握奇经八脉的概念、主要功能,督脉、任脉、冲脉、带脉的循行和基本功能;4. 掌握经络的生理功能;5. 了解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循行路线和基本功能;6. 了解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基本概念和功能;7. 了解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知识点表解】、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络: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经络的基本概念运行全身气血 联络形体官窍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经络 经脉:经,路径。经脉是主干,纵行于固定的路径,多循行于深部。络脉:络

2、,网络。络脉是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深浅部皆有。经络学说的形成内经奠定了经络学说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难经首创“奇经八脉”一词。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第一部针灸学专著。经络学说宋·王惟一·铸造经络穴位模型“铜人”两具,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形成元·滑寿·十四经发挥首次提出“十四经”名称。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探讨经络学说起源。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对经络、穴位针刺手法与适应症论述有创意。清·陈惠畴经络图考等对经络线路及穴位正确标示起一定作用。三、经络系统的组成经脉经脉与络脉络脉属:络

3、:内外连属十二经脉 (正经 )奇经八脉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督脉、冲脉、任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是气血循环的主要通道。带脉有统率、联络、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十二经别: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有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两经在体内联系的作用。十五别络: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和渗灌气血。孙 络:细小的络脉。浮 络:浮现于体表的络脉。十二经脉各与其本身脏腑直接相连。 十二经脉各与其相为表里的脏腑相连。十二经筋:十二经脉所连属的筋肉系统。具有连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十二皮部: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皮肤的分区。· 141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学生会公邮 stcms

4、u_news,欢迎大家共享自己的学习重点!外连第二节 十二经脉知识点表解】、十二经脉的名称命名原则太阴经 阴:分布四肢内侧面的经脉 少阴经厥阴经阳明经 阳:分布四肢外侧面的经脉 太阳经少阳经 脏为阴,每一条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 腑为阳,每一条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 手:行于上肢,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在经脉名前冠以手。 足:行于下肢,起于或止于足的经脉,在经脉名前冠以足。具体名称太阴肺经手 厥阴心包经少阴心经足 厥阴肝经 *阳明大肠经手 少阳三焦经太阳小肠经阴明胃经足 少阳胆经太阳膀胱经太阴脾经 *行于上肢行于下肢内侧前缘 中线 后缘属脏少阴肾经行于上肢行于下肢外侧前缘 中线 后缘属腑* 在小腿下

5、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缘,脾经在中线。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叉之后,脾经在前缘,肝经在中线。、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走手向走向规律与交足接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至胸腹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交接规律 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 头为诸阳之会 )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142 ·学生会公邮 stcmsu_news,欢迎大家共享自己的学习重点!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体内分布以纵行为主兼有或多或少的迂回曲折、交错出入各经间及其与奇经和络脉之间多有交叉、交会四肢前缘:太阴中线:厥阴后缘:少阴前缘:阳明中线:少

6、阳后缘:太阳阳经:在外侧面阴经:在内侧面阳明经:面部、额部头面部太阳经:面颊、头顶、头后部体表分布少阳经:头侧部 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 手十二经脉循行于胸、背、 头面、四肢,均是左右 对称地分布于人体两侧, 共计二十四条。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阳明经行于前 (胸、腹面 )足三阳经躯干部太阳经行于后 ( 背面) 少阳经行于侧面 足三阴经:行于腹面、自内而外的顺序是: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含义:手足三阴经、三阳经,其分支及经别和别络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表表(阳经 ) 里(阴经)手里足关系阳明与太阴少阳与厥阴 为表里太阳与少阴阳明与太阴少阳与厥阴 为表里太阳与

7、少阴 机理:由于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的衔接,且又相互络属于同作用 一脏腑,因而加强脏腑的表里关系。表现:相为表里的脏腑,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1. 方式:十二经脉的气血是循环贯注的,即从手太阴肺经始,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复再回到手太阴肺经,首尾 相贯,如环无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143 ·学生会公邮 stcmsu_news,欢迎大家共享自己的学习重点!2. 次序:食指端 鼻翼旁 足大趾端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心中小指端 目内眦 足小趾端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胸中无名指端 目外眦 足大趾

8、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肺3. 功能:十二经脉循环是气血循环流注的主要途径。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经脉名称起点体表上主要循行部位终点主要分支联系脏腑联系器官手太阴肺经中焦(胃)胸部外上方、上肢屈侧前缘拇指末端从腕后分出,到食指末端与大肠经相接肺、大肠、胃气管、喉咙手阳明大肠经食指 末端上肢伸侧前缘、肩关节前缘、颈部前面、挟口鼻旁与胃经相接大肠、肺下齿、口、鼻足阳明胃经鼻旁鼻根、前额、胸部(乳中线) 、腹部(正 中线旁开 2寸) 、下肢前外侧二趾( 及中趾 )从足背分出,到大趾与脾经相接心 脾 胃上齿、喉咙、乳、鼻、口足太阴脾经大趾下肢内侧前缘 (在内踝上 8 寸处以

9、下,行于中线) ,腹部、胸部舌下从胃直上过横膈,注入心中与心经相接脾、胃、心咽、舌手少阴心经心中上肢屈侧后缘小指末端与小肠经相接从心系分出,上挟咽,系目系心、心系、小 肠、肺咽、目系手太阳小肠经小指末端上肢伸侧后缘、绕肩胛,交肩上,颈侧部、面颊、目眶下缘目内眦与膀胱经相接从缺盆沿颈上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小肠,心、胃耳、目、咽足太阳膀胱经目内眦额、顶、枕、项、背、腰部(正中线 旁开1.5 寸及3寸) ,下肢后外侧小趾与肾经 相接从头顶部分出,向两侧 下行至耳上角膀胱、肾、脑肛门、目足少阴肾经小趾足跟、下肢内侧后缘、腹部(正中线 旁开5分) ,胸部(正中线旁开 2寸)挟舌本从肺中分出,注胸中,与

10、心包经相接肾、膀胱、肝、肺、心喉咙、舌手厥阴心包经胸中上肢屈侧中线中指末端从掌中分出,到无名指端与三焦经相接心包、三焦手少阳三焦经无名指末端上肢伸侧中线、肩关节后侧、耳周围、颊目眶下从耳后分出,入耳中, 出耳前至目外眦,与胆 经相接三焦,心包耳、目足少阳胆经目外眦头部颞侧、耳周围、胸侧、腹侧、下肢外侧中线四趾从足背分出,到大趾,与肝经相接胆、肝、心耳、目足厥阴肝经大趾下肢内侧中线 (在内踝上 8 寸处以 下,行于前缘) 、少腹、胁肋头顶从肝分出,贯膈,注肺中与肺经相接肝、胆、肺、 胃外生殖器、目系 喉咙、鼻、目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144 ·学生会公邮 stcmsu_ne

11、ws,欢迎大家共享自己的学习重点!知识点综述及学习指导】本节主要讨论了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和分布规律、表里关系、流注次序。其中的名称,循环规律,流注次序为 重点。名称:手三阴、三阳经;足三阴、三阳经 循行部位: ( 略)走向交接规律。 分布规律。脉 表里关系: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流注次序:始于手太阴、终于足厥阴,复注入手太阴上述内容为本节的主要知识点,也是本章的重点。 在学习中对于需要熟记的内容,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寻找出规律,避免死记硬背。十二经脉的循行总的原则是举 手直立“阴经向上升,阳经向下降” ,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是对十二经脉手足阴阳经走向与相互交接规律的归纳, 对于记忆十二经

12、脉的循环部位 (起止点)有所帮助。有关十二经脉的具体循行路线将在 “针灸学”中作为重点, 学习中 基时仅记大体循行路线即可。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在掌握“始于肺、终于肝,复注于肺”的规律后,将其他分为 三组,每组始于手之阴经,然后按表里传,同名传、表里传的规律记忆。需要强记的是每两组之手足阴经之间的交接, 即是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 (在心中交接 ) ;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 (在胸中交接 ) ;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 ( 在 肺中交接 ) 。表里关系应与脏腑一章中的脏与腑的关系相参照。第三节 奇经八脉知识点表解】奇经八脉的概念和主要功能概念:奇者,异也。指异于十二正经的八条经脉。即督、任、冲

13、、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的总称, 亦称“奇经”。分布:遍及全身十二经脉循行:遵循上下、内外、顺逆的阴阳表里的规律正经与十二经脉的区别奇经八脉 循行带脉横绕腰腹除冲脉一支下行外,余均从下肢或少腹部上行奇经脏腑属络:直接络属脏腑,表里相合分布:上肢无奇经脏腑属络:不与脏腑直接属络,无表里相配关系。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功能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与肝、肾、女子胞、脑、髓等脏腑有密切关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145 ·学生会公邮 stcmsu_news,欢迎大家共享自己的学习重点!、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一)督脉起点: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循行 循行:沿脊柱里面 ( 背部

14、正中线 ) 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入颅,络脑、由项沿头部正中线, 部位 经额、鼻、上唇至上唇系带处。督脉功能分支: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调节阳经气血与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交会调节一身之阳经为“阳脉之海”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督脉行脊里、络肾、络脑二)任脉起点: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循行 循行:上行至阴毛处,沿胸腹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部位 分行至目眶下。三)冲脉分支:从胞中分出,向后与冲脉偕行至脊柱前。循行起点:起于胞中,下出会阴。 循行:从气街起与肾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胸中,上行经喉,环绕口唇,至目眶下。入足下而止。部位分支从气街分出,沿下肢内侧下行至足踝调节十二经脉气血向前斜

15、入足背至大趾。 从胞中分出,上行于脊柱前,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至头总领十二经气血为“十二经脉之海”功能下行于足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血海”。四)带脉循行部位 带 脉 功能起点:起于季胁循行:斜向下行至带脉穴,绕身一周约束纵行诸经,不使经气下陷带脉围腰一周,状如束带加强纵行经脉间的联系“诸脉皆属于带”主司妇女带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146 ·学生会公邮 stcmsu_news,欢迎大家共享自己的学习重点!五)阴阳跷脉起点:均起于足踝下阴跷脉起于内踝阳跷脉起于外踝阴 循行 阳 部位 跷脉功能阴跷脉上行下肢内侧,经前阴,沿腹、胸入缺盆,出行于人迎穴之前,经鼻旁 循行阳跷

16、脉上行下肢外侧,经腹,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口角止点:均到达目内眦,两经与手足太阳经相会合跷主下肢运动跷脉从下肢内、外侧上行向头交通一身阴阳之气使下肢活动灵活跷捷。跷脉左右对齐司眼睑开合:跷脉交会于目内眦。阴维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之处。阳维起于外踝下。六)阴阳维脉循阴行阳部维位脉功能阴维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腹与足太阴并行于胁部,与足厥阴经相合, 上行至咽喉,与任脉相会。循行阳维脉与足少阳胆经并行沿下肢外侧向上,经躯干向外侧,从腋后 上肩,经颈部、耳后、前行到额与督脉合。阴维:维系联络全身阴经阴阳维脉相互维系,阳维:维系联络全身阳经对气血盛衰起调节溢蓄作用【知识点综述及学习指导】本节主

17、要讨论了奇经八脉的概念、功能以及各自循行和功能,其中以奇经八脉的概念、督、任、冲、带四脉的循 行及其生理功能为本节重点。概念: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阳跷脉、阴阳维脉的总称有别于十二经脉故称奇经。循行分布没有规则特点 与脏腑没有直接络属关系相互之间无表里相配关系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 功能 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奇 经 八 脉督脉任脉冲脉起于胞中 行于背部,阳脉之海。出于会阴 行于腹部,阴脉之海。( 一源三歧 ) 行于人体前后上下,为十二经脉之海。的 循 行 与带脉:环腰如带,诸脉皆属于带。阴阳跷脉起于足踝下止于目内眦主肢节运动司眼睑开合阴阳维脉:均起于下肢阴维合任脉维络诸阴。

18、阳维合督脉维络诸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147 ·学生会公邮 stcmsu_news,欢迎大家共享自己的学习重点!在本节学习中,要重点掌握督、任、冲、带脉的循行和功能,督、任、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主要能 调节人的生殖机能,带脉束腰如带,能约束纵行诸经,所以督、任、冲、带与妇女的经、带、胎、产关系密切,因此 调理冲任是治疗妇科病的重要原则。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以外的奇经,其循行、分布、生理功能与脏腑关系均与十二经脉不同,其纵横交错于十二经 脉之间,对十二经脉的功能起到了调节和补充作用。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知识点表解】、经别经别是从十二经别行分出,深入躯体

19、深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一)生理功能1. 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途经:十二经别进入体腔后阴经经别合入阳经经别浅出体表表里两经相并而行经过相为表里的脏腑加强了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一脏一腑的内在联系2.共同注入体表的阳经加强了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途经:十二经别均从十二经脉的四肢部分别出扩大了经络的联系,进入体内后都是向心性循行3. 加强了十二经脉和头面部的联系由外而内的传递信息。· 148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学生会公邮 stcmsu_news,欢迎大家共享自己的学习重点!十二经脉中之六条阳经途径十二经别中的六条阳经经别足三阴

20、经的经别合入阳经经别手三阴经经别均经喉咙上达于头面部,故“十二经脉,三百六十 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4.扩大了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5.足三阴足三阳的经别上行经过腹、胸加强了脏腑的表里联系均与胸腔内的心脏相联系因此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之说。途经:十二经别的分布弥补了十二经脉所不到处,因而扩大了经络穴位的主治范围。加强了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二)循行部位从十二经脉分出称“离” 进入体腔脏腑深部称“入”循行特点浅出体表而上头面称“出”六合阴经经别合入阳经经别分别注入六阳经脉称合每一对相为表里的经别组成一“合”、别络含义: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十二经脉和任督两脉各别出

21、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十五条, 概 称为“十五别络” 。若加上胃之大络又称“十六别络” 。念 分别络是络脉中主要部分从中分出的细小部分,即“孙络。 ”类统摄和主导着分布在肌肤表面的络脉,即“浮络。 ”1.一)生理功能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2.途经:十二经脉中统率其它络脉,加强了人体前、后、侧面的统一联系沟通和加强了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阴经别络走向阳经 阳经别络走向阴经任脉别络散布于腹部 途径 督脉别络散布于背部脾之大络散布于胸胁加强了人体前、后、侧面的统一联系3. 渗灌气血以濡养全身孙络:由大到小 途经:别络分为浮络:由深至浅二)循行部位遍布全身如网状扩散由此通行的

22、气血也由线状流注 扩展为面状弥散。十二经脉的别络在本经四肢肘膝以下分出,表里两经的别络相互联络 分布 任脉的别络分布于腹部。规律 督脉的别络分布于背部。脾之大络分布在胸胁。三、经筋概念: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分为十二部分,称“十二经筋” 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经循行一般都在浅部 多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附近。筋特点 进入胸腹腔而不络属脏腑。在体表的循行部位与十二经脉基本一致,但循行走向不尽相同。 功能: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伸运动。四、皮部概念:是指体表的皮肤按经络的分布部位分区。全身皮肤划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属十二经脉,称十二皮部分布: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区,其分布范围大致

23、上属于该经络的循行部位。皮部是人体的屏障抗御外邪 皮部是人体的屏障功能 卫气循行其间传导病变:皮部内属于十二经脉,脏腑、经络的病变可反映到皮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149 ·学生会公邮 stcmsu_news,欢迎大家共享自己的学习重点!知识点综述及学习指导】本节主要介绍了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概念和生理功能经别别络经筋皮部联 络 脏 腑 器 官 沟 通 内 外 上 下2.4.生理通过十二经脉 在内络属于固定的脏腑在外结聚于经筋,散于皮部脏腑与官窍的联系通过经络构成脏腑与官窍的特定联系官窍与脏腑广泛的整体联系3. 脏腑之间的联系内外相连分别络属一脏一腑,构成表里相合关系

24、十二经脉 有的联系多个脏腑多条经脉到达同一脏腑经脉之间的联系十二经脉之间有序地衔接,与任、督脉构成整体循环系统多处的交叉、交会,再加上经别、别络的联系 意义:经络是联络脏腑组织,沟通内外上下的纽带。 表现:人体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协调,彼此为用人体是统一有机的整体上述内容为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本节所讨论的内容均是与十二经脉相联系的。经别与别络为经脉的分支,但经别是别行的正经,属经脉,而别络 属络脉中较大的分支,二者均加强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经筋与皮部均是十二经脉的连属部分。所以在学习中,重 点掌握各自的概念和功能,至于其循行,不必死记硬背,大概了解即可。同时要注意与十二经脉相互参照,

25、理解与十 二经脉的关系,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知识点表解】、经络的生理功能一)沟通联系作用含义: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通过经络构成了统一有机的整体。脏腑与体表的联系1.病理表现: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互相传变。二)运输渗灌作用含义:气血通过经络传注,布散全身,以营养脏腑组织。途径:循十二经脉流注衔接顺序,与任、督两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周流不息,循环往复。运行全身气血营养脏腑组织意义: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外连经筋、皮部。生理表现:气血运行畅通,脏腑功能强健,抗御外邪。病理表现:经气不利,气血失和,御邪不力,外邪易侵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150 ·

26、;学生会公邮 stcmsu_news,欢迎大家共享自己的学习重点!三)感应传导作用含义:指经络系统具有感应及传导针灸或其他刺激等各种信息的作用感应传 机理:通过运行于经络之中的经气对信息的感受负载作用而实现。 导作用 传递生命信息,沟通机体之间的联系。意义将信息输送到脏腑形体官窍,反映和调节其功能状态。四)调节作用含义及机理:经络系统通过其沟通联系、运输渗灌气血作用及经气的感受和负载信息的作用,调节作用对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维持人体阴阳平衡状态。意义: 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促使人体机能活动,恢复平衡协调。、经络学说的应用一)阐释病理变化外邪由表传里的途径。阐释病理变化 体内病

27、变反映于外的途径。脏腑病变相互传变的途径。二)指导疾病的诊断两胁疼痛多为肝胆疾病。 缺盆中痛多为肺病。循经 “虚里”痛连左手臂多为“真心痛” 诊断 阑尾穴压痛多为肠痈。指导疾病的诊断分经诊断横骨压痛月经病或遗精。 前额疼痛与阳明经有关。 两侧头痛与少阳经有关。 后头痛连及项部与太阳经有关。 巅顶痛与厥阴经有关。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针灸推拿治疗指导药物治疗三)指导疾病的治疗循经所过主治所及 指导药物归经理论 指导方剂组成知识点综述与学习指导】第一节讨论了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为本章之基本知识。其中经络系统的组成为本节的重点。经络是人 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其中经脉

28、又分正经和奇经两类,为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需 重点掌握。其中,十二经脉为全部经络系统的主体,络脉是经脉的分支,经脉和络脉是密切连贯的,奇经八脉因其“别 道奇行”而得名,具有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以及调节正经气血的作用。此外,十二经别为别行的正经,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在肢体的连属和皮肤的分布,作为了解即可。运行全身气血,营养脏腑组织。经络的生理功能 联络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调节机能平衡。· 151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学生会公邮 stcmsu_news,欢迎大家共享自己的学习重点!第二节讨论了经络的生理功能。应重点掌握。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一部分

29、,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路,它将人体的脏腑组织、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有机的联系 在一起,并将气血运送到人体各部,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另外,经络是人体的信息网,能接受、传递和输出各种信 息,能自行调节气血的运行、协调脏腑关系,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相对平衡,保障健康。所以经络学说与藏象学说、气 血津液学说同样重要。在学习中,除了要掌握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外,更要注重与前章“脏腑”中所学内容相参 照,以便更好的理解脏腑及经络的生理、病理。典型试题】一、选择题(一) A 型题 1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A奇经八脉 B十二经别 C十五别络 D 十二经筋 E十二经脉 2经络系统中,“

30、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为:A经别 B经筋 C正经 D 奇经 E别络 3大多循行于人体深部,且有一定循行径路的是:A络脉 B孙络 C浮络 D 别络 E经脉 4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作用的是:A经别 B经筋 C皮部 D 经脉 E别络 5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主要与奇恒之腑关系密切的是:A皮部 B别络 C正经 D 奇经 E 经别 6具有“溢奇邪” 、“通荣卫”作用的是:A浮络 B孙络 C别络 D 经筋 E奇经 7有一定的起止、循行径路和交接顺序的是:A十五别络 B浮络 C孙络 D 正经 E奇经 8分别起自四肢,循行于体腔脏腑深部,上出于颈项浅部的是:A阴跷脉 B阳跷脉 C足三阴经 D 经别

31、 E浮络 9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A十五别络 B十二经别 C十二经筋 D 十二皮部 E奇经八脉 10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是:A 浮络 B孙络 C经筋 D别络 E皮部 11内踝上八寸处以下,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A 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阴脾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少阳胆经 12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的是:A 心肝肾经 B胆胃三焦经 C心肺心包经D心胆小肠经 E肺脾胆经13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的是:A 肝胆肾经 B肝脾胃经 C肾膀胱胃经 D脾胃肾经 E脾肝肾经· 152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32、! 学生会公邮 stcmsu_news,欢迎大家共享自己的学习重点!14在头面部,分布于面部、额部的经脉是:A 阳明经 B太阳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E少阴经 15上达头部巅顶的经脉是:A 足少阳胆经 B手少阳三焦经 C手太阴肺经 D足厥阴肝经 E手少阴心经 16“头为诸阳之会”是由于:A 头居上部,且有阳经分布B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均在头面部交接C有“阳脉之海”之称的督脉上行于脑D 与阴经相表里的阳经输送气血于脑E头为五脏六腑精气汇聚之所17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形式为:A 直线贯注 B手足贯注 C上下贯注 D 循环贯注 E左右贯注 18下列经脉中,不与脏腑连属的是:A 太阳经 B厥阴经 C冲脉 D任

33、脉 E带脉 19具有约束纵行诸经作用的经脉是:A 督脉 B带脉 C任脉 D阴维脉 E阳维脉 20下列经脉中,具有表里关系的是:A 冲脉与任脉 B足阳明与足少阴 C阴维脉与阳维脉 D阴跷脉与阳跷脉 E手太阳与手少阴 21在十二经气血循环流注中,与足厥阴肝经终端相接的是:A 足少阳胆经 B手厥阴心包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阴肺经 E足少阴肾经 22十二经脉在腹面的分布,由内向外的顺序为:A 足阳明经、足少阴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B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厥阴经C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D 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厥阴经、足太阴经E足厥阴经、足阳明经、足少阴经、足太阴经23与手

34、太阴肺经的起点相接的是:A 手阳明大肠经B手少阴心经 C手太阳小肠经D足厥阴肝经 E足阳明胃经24十二经脉中,多气多血的经脉是:A 手足阳明经 B手足太阴经C手足太阳经D手足少阴经 E手足少阳经25十二经脉中,哪条经脉在体表循行最长,经过部位最多:A 足阳明胃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少阳胆经 E足少阴肾经 26下列哪组经脉环绕口唇:A 心经、脾经、肝经、胃经B胃经、肝经、冲脉、任脉C肾经、任脉、胆经、冲脉D 脾经、肝经、冲脉、任脉E肝经、胆经、胃经、冲脉27以下经脉入于上齿中者为:A 足少阴肾经 B手阳明大肠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少阳胆经 E足太阴脾经 28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均会

35、于:A 印堂穴 B神庭穴 C大椎穴 D百会穴 E关元穴 29具有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联系作用的是:A 别络 B经别 C奇经 D经筋 E手少阴心经 30下列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中哪个环节是错误是:· 153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学生会公邮 stcmsu_news,欢迎大家共享自己的学习重点!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C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A 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B足阳明足少阳足厥阴D 足少阳足厥阴手太阴E足太阴手少阴手太阳十二经脉气血充盛有余时,则渗注于:A经别 B 别络 C奇经 D督脉 E 浮络 与月经关系最密切的奇经是

36、:A冲脉、督脉 B任脉、带脉 C阳跷、阴跷D 冲脉、任脉 E阴维、阳维十二经脉中,循喉咙,挟舌本的是:A足太阴脾经 B足厥阴肝经 C足少阴肾经D 足阳明胃经 E手太阴肺经奇经八脉中与任脉在咽喉部相会的是:A冲脉 B督脉 C阴跷脉 D 阳维脉 E阴维脉 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A带脉 B 冲脉 C任脉 D督脉 E 阴跷脉 奇经八脉中,有主“一身左右之阴阳”作用的是A阴维脉、阳维脉B 阳跷脉、阴跷脉C督脉 D带脉 E任脉任脉的终点是在:A目眶下 B口唇 C目内眦 D胞宫 E 会阴具有濡养眼目、司眼睑之开合和下肢运动功能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 B 足少阴肾经 C足厥阴肝经D阳跷脉、阴跷脉

37、 E 足太阴脾经A心脏疾病 B 肺脏疾病C肝胆疾病D脾胃疾病E肾脏疾病· 154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学生会公邮 stcmsu_news,欢迎大家共享自己的学习重点!对全身细小的络脉起着主导作用的是:A正经 B 奇经 C经别 D浮络 E 别络十二正经中,有两支别络的经脉是:A足太阴经B足阳明经C足厥阴经D手阳明经E手厥阴经十二正经中, “络脑”的经脉是:A心经B 肾经C肝经D膀胱经E胆经绕阴器,至小腹的经脉是:A足少阴经B足太阳经C足太阴经D足厥阴经E足少阳经循行于“乳中线”的经脉是:A肝经B 胃经C胆经D脾经E肾经十二正经中,既分布于目内眦,又分布于目外眦的经脉是:A

38、手少阳三焦经B 手太阳小肠经C足少阳胆经D手阳明大肠经E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外眦的经脉是:A三焦经B 小肠经C胆经D胃经E大肠经奇经八脉中,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的经脉是:A任脉B督脉C冲脉D 阴维脉 E阴跷脉十二正经中,联系脏腑最多的经脉是:A足厥阴肝经B 足少阴肾经C足太阴脾经D足阳明胃经E足太阳膀胱经按循经诊断,在胸前“虚里”处疼痛,痛连左手臂及小指,应考虑:49与任何脏腑均不相连的经脉是:A带脉B督脉C任脉D 三焦脉E冲脉二) B 型题A孙络 B浮络 C别络 D 正经 E奇经 1行于浅表而常浮现的是:2主要加强相为表里两经间在体表联系作用的是: 3在人体上肢无分布的是:A 足阳明胃经B

39、 足少阴肾经 C足太阴脾经D冲脉与任脉 E足少阳胆经4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5到舌根两旁的经脉是: 6环绕口唇后到目眶下的经脉是:A足厥阴肝经B手太阴肺经 C手少阳三焦经D 手太阳小肠经 E阳跷脉7循喉咙、入颃颡的是:8环绕口唇的是:9上连目系的是:A 手阳明大肠经 B 手少阳三焦经 C足少阳胆经 D足太阳膀胱经 E 足少阴肾经10起于睛明穴,其支者从头顶到耳上角部的是:11起于关冲穴,其支者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者为: 12起于目外眦,其支者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于耳前者为:A 督脉 B足厥阴肝经 C足少阴肾经 D足太阳膀胱经 E手太阳小肠经 13其脉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的是: 14出于

40、额上达巅顶的是:15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的是:A 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阳膀胱经C任脉 D督脉 E冲脉16沿脊柱两旁循行的是:17沿脊柱里面上行的是:18其分支从胞中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的是:A 冲脉 B任脉 C督脉D阴跷脉E阴维脉19称为“血海”的经脉是:20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是:21称为“阴脉之海”的是:A 督脉 B任脉 C阳跷脉D冲脉E带脉22与女子月经关系最密切的是:23与妇女妊娠关系最密切的是:24能调节全身阳经气血的是:(三) D 型题1足阳明经所络属的脏腑为:A 膀胱 B三焦 C脾 D肾 E 胃155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学生会公邮 stcmsu_new

41、s,欢迎大家共享自己的学习重点!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十二经别的含义应是:A 从十二经脉别行分出的正经B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的体系C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D主要加强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在体表联系的作用E主要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在深部联系的作用十二经筋的含义是:A 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B 有加强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在体表联系的作用C十二经脉之气结、聚、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D 为十二经脉较大的分支E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手太阳经脉所络属的脏腑是:A 三焦 B胆 C心 D肺 E 小肠 手太阴经的起止点分别是

42、:A 目外眦 B 手小指端 C手大指端 D中焦 E食指端 足太阳膀胱经的起止点分别是:A 目外眦 B 鼻翼旁 C足大趾 D目内眦 E足小趾端 以下具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A 手太阳小肠经 B 手厥阴心包经 C手少阴心经D手阳明大肠经 E 足太阴脾经在小指端处相交接的经脉是:A 手太阴肺经 B 手阳明大肠经 C手太阳小肠经D手少阴心经 E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经的起止点分别是:A 目内眦 B 目外眦 C足小趾 D足大趾 E足小趾端手少阳经的起止点分别是:A 小指端 B目内眦 C食指端 D无名指端 E目外眦在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接的经脉是:A 足厥阴经 B足太阴经 C足少阳经 D足少阴经 E足阳明经交接

43、于胸中的经脉是:A 足厥阴肝经 B足少阳胆经C手少阴心经D足少阴肾经E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心中的经脉是:A 足阳明胃经 B足太阴脾经C手少阴心经D手太阳小肠经E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肺中的经脉是:A 足少阳胆经 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手太阴肺经E手阳明大肠经足三阴经从足趾上行于何处交于手三阴经:A 头面部 B上肢内侧 C胁肋 D腹腔 E胸腔 称“头为诸阳之会”的主要依据是:A 督脉行于头顶 B清阳出上窍 C手三阳经止于头部 D足三阳经起于头部 E阳经不行于头部 其脉循行左右成对,起于内外踝下,会合于目内眦的是:A阴维脉 B 阳维脉 C足厥阴经 D阳跷脉 E阴跷脉 下列属足厥阴经循行的部位有:A双

44、腿内侧前缘 B 小腹 C脊柱两侧 D鼻咽部 E足大趾端· 156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学生会公邮 stcmsu_news,欢迎大家共享自己的学习重点!(四) X 型题 1下列属于经脉的是:A十二经别 B十二经筋 C十二皮部 D 十二经脉 E奇经八脉 2分布于躯干部侧面的经络有:A肺经 B脾之大络 C胃经 D 肾经 E胆经 3经络学说的产生与哪些医疗实践关系最密切:A熨法 B针灸 C气功 D 推拿 E敷药 4奇经八脉的作用是:A 进一步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B加强五脏六腑间的联系C与肝、肾、脑、髓关系密切D调节十二经脉气血E统帅全身络脉5属于足厥阴经循行的部位有:A阴器

45、B少腹 C两胁 D 两乳 E巅顶 6起于胞中的经脉有:A冲脉 B带脉 C任脉 D 阴维脉 E督脉 7“奇经”异于“正经”之处是:A 不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B分布没有正经规则C与脏腑不直接络属D相互间无表里关系E人之气血并非常行奇经8从腋下走出的经脉是:A手太阴经 B足厥阴经 C足太阴经 D 手少阴经 E手厥阴经 9经络能联络沟通全身脏腑组织器官,主要表现在:A 脏腑与肢节之间的联系B 脏腑与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系C脏腑之间的联系D六腑之间的联系E经脉之间的联系10经络学说指导疾病的诊断,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两胁疼痛,多为肝胆疾病B缺盆中痛,多是肺的病变C前额疼痛,多与阳明经有关D头两侧疼痛,多与

46、少阳经有关E巅顶疼痛,多与太阴经有关11经络的生理功能是:A 调节机能平衡B感应传导 C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D 沟通表里上下E联系脏腑器官12经络在病理方面的作用是:A 内脏病变反映于五官九窍的途径B五脏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C内脏病变反映于体表一定部位的途径D 脏与腑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E外邪由表入里的途径13十二经别的主要功能是:A 加强相互表里的两条经脉在深部的联系B加强足三阴经、足三阳经与心脏的联系C扩大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D加强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E加强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联系 14循行于腹面的经脉有:· 157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学生会公邮 stcm

47、su_news,欢迎大家共享自己的学习重点!A 足阳明经 B足少阴经 C足太阴经 D任脉 E足厥阴经 15脏腑中有“大络”的是:A 脾 B胃 C肺 D肝 E肾 16经过大椎穴的经脉是:A 足阳明经 B足太阳经 C手太阳经 D手少阳经 E手阳明经 17到达目内眦的经脉有:A 阳跷脉 B膀胱经C肝经D阴跷脉E脾经18环绕口唇的经脉有:A 任脉B胃经C冲脉D大肠经E肝经19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的经脉是:A 手三阳经B足厥阴经C足三阳经D阳跷脉E阴维脉20行于脊柱内的经脉有:A 督脉B冲脉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少阳胆经21进入耳中的经脉有:A 手少阳 B手太阳C足少阳1)足太刚E手阳明22下列与

48、牙齿有联系的经脉是:A 肾经B大肠经 巴脾经D胃经E肝经23与女子的月经来潮有密切关系的经脉有:A 跷脉B维脉C任脉D心经E冲脉24与任脉交会的经脉有:A 足三阴经B阳维脉C阴跷脉D阴维脉E冲脉25经过“气街”的经脉有:A 冲脉B肝经C脾经D胃经E胆经26下列循行于躯干腹面的经脉是:A 任脉B肾经C脾经D胃经E冲脉27与心相联系的正经有:A 足太阴 B足少阴C手少阴D足厥阴E手太阳28到达足大趾的经脉有:A 胃经B脾经C肝经D胆经E冲脉29起于足外踝之下的经脉有:A 足太阳B阳维脉 C足少阳 D阳跷脉E足阳明30督脉到达的部位有:A 绕阴器B颅内C脐中央D上唇系带E下颌部31以下指冲脉的是:A

49、 血海B气海C十二经脉之海D阴脉之海E五脏六腑之海32下列“络脑”的经脉有:A 心经B胆经C肝经D膀胱经E督脉33肾经联系的脏腑,除肾与膀胱外还有:· 158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学生会公邮 stcmsu_news,欢迎大家共享自己的学习重点!A 肺B肝C心D 脾E心包34足少阴肾经到达的部位有:A 足跟B舌根C气街D小腿内侧后缘E腰部35手足太阳经在头面部分布于:A 头侧B面颊C耳前D头顶 E头后36足阳明经到达的部位有:A 足大趾B足二趾C足中趾D 足四趾E足小趾37足厥阴肝经循行过程中,联系的脏有:A 心 B肺 C胃 D胆 E肝二、填空题1经络是运行,联络 ,沟通 的通路。2 经络,是和总称。3经脉包括、和。4经络系统由、 、 、 组成。5络脉由、 和 组成。6正经有十二,即和 ,合称为十二经脉,是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7十二经脉中,手经行于,足经行于 ;阴经行于四肢 ,属 ,阳经行于四肢 ,属 。8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为: 手三阳经行于部;足三阳经之经行于胸腹面,经行于背面, 经行于侧面。手三阴经均从 走出,足三阴经均行于 。9灵枢·逆顺肥瘦篇说: “手之三阴,从;手之三阳,从;足之三阳,从;足之三阴,从”。10别络有条,即各一条,加上 、 的络脉和 之大络。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