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 .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图所示。拍照过程中车可能(广州塔甲(:先拍)乙(后拍)A.向西加速【答案】CB.向东加速C.向西减速川D.向东减速【解析】 【解答】由甲、乙两图中广州塔的位置判断车是向西运动的,由乙图中杯中的水 判断车向西减速运动。故答案为:Co【分析】先根据车相对于广州塔的位置判断车的运动方向,再根据杯中的水(水具有惯 性,即水要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判断车的运动状态。2 . 2015年8月,来自挪威的艾斯朋和比约恩两人,在张家界天门山成功挑战翼装飞毯高空极限运动.艾斯朋身穿翼形装在天门山空中飞行

2、(如图甲),比约恩从3000米的直升飞机上跳下(图乙),最后降落在艾斯朋的背上后,两人共同急速向前飞行(图丙),完成了世界第一例空中合体的壮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艾斯朋能够在空中滑行,是因为翼装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较大B.比约恩从飞机上跳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C.两人调整到速度相同时,比约恩降落到艾斯朋背上的成功的可能性最大D.两人共同飞行时,以天门山为参照物两人是静止的【答案】C【解析】 【解答】解:A、基于蝙蝠飞行滑翔原理研发出来的翼装飞行服,采用韧性和张 力极强的尼龙织物编制而成,特别是在运动服双腿、双臂和躯干间缝制大片结实的、收缩 自如的、类似蝙蝠飞翼的翅膀.当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将

3、双臂、双腿间的飞翼张开,形 成一个气流受力面,将飞行运动员的这对翅膀”托起,运动员可以通过双臂和双腿的调整,控制身体在空中缓慢滑翔,同时能调整航向.不是因为翼装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较 大.故A错误;B、比约恩从飞机上跳下后,受力不平衡,故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 B错误; C、两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比约恩降落到艾斯朋背上的成功的可能性最大,所以应该调整到速度相同时,故 C正确;D、两人共同飞行时,以天门山为参照物,两人与天门山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是运 动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根据翼装飞行的原理分析解答;(2)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非平衡力

4、作用时,处于非平衡状态;(3)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 生变化,则静止.3 .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 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A. 25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 B.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C.洗澡水的温度约60cn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答案】B【解析】【解答】解:A、25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3m/s , 4km/h=4 x;. m

5、 m/s = 1.1m/s故B符合实际;C、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C ,而60c水的温度太高了,故 C不符合实际;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 5cm或10c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4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B.用玻璃做晶体的熔化实验C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D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A【解析】【解答】A.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可以将漆包线缠绕在铅笔上,用累 积法测量直径,A符合题意;B.用玻璃是非晶体,故不能做晶体的熔

6、化实验,B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不符合题意;D.木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生成了新的气体,所以不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 气的含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o【分析】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测定氧气含量,不能有新的气体生成.5.某探

7、空气球(包括其下方的吊篮)与其下方吊篮中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 2,吊篮所受的浮力和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气球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所受浮力始终保持不 变,此时气球以 1m/s的速度竖直向下运动.如果吊篮中物体的质量减少一半,经过一段 时间后,气球恰好能以1m/s的速度竖直向上运动.若去掉吊篮中所有的物体,气球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A. 2m/sB. 3m/sC. 4m/sD. 5m/s【答案】B【解析】【解答】解:设气球质量为 m,则物体质量为2m,由题意知空气阻力f=kv,vi=v2=im/s. (1)当气球匀速下降时,受重力G=3mg,方向竖直向下;浮力 F浮,方向竖直向上;和空气阻力f

8、i=kvi ,方向竖直向上;由平衡条件得:3mg=F浮+kvi;(2)吊篮中物体的质量减少一半后,当气球以同样匀速上升时,受重力 2mg,方向竖直向下; 浮力F浮,方向竖直向上;空气阻力 f2=kv2 ,方向竖直向下;由平衡条件得:2mg+kv2=F浮;(3)去掉吊篮中所有的物体时,气球上升,设最终匀速运动,速度最大为v,此时气球受重力mg,方向竖直向下; 阻力f3=kv,竖直向下;浮力 F,竖直线上;由平衡条件得:mg+kv=F浮.由 解得:v=3m/s .故选B.【分析】(1)气球在空气中受到重力、阻力和浮力的作用,当匀速下降时,受到的力是平 衡力;(2)气球在空气中受到重力、阻力和浮力的

9、作用,当匀速上升时,受到的力是平衡 力;(3)气球在上升和下降时,所受阻力的方向是不同的,阻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 反.由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6.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如图所示,小明用卡取出自行车,行驶在上学途中,他说自己是 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旁的树木B.小明骑的自行车C.迎面走来的行人hD.从小明身边驶过的汽车【解析】 【解答】解:小明在上学的途中,以路旁的树木、迎面走来的行人、从小明旁边 驶过的汽车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小明是运动的,以小明骑的自行车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小明是静止的;故选:B.【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

10、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7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2015年3月1日下午,英国的业余摄影师Le-May用相机记录下了一只黄鼠狼骑在一只啄木鸟背上飞行的场景,如图。这张照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并被不断的PS关于图片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描述错误的是:()A.飞行过程中,黄鼠狼相对于啄木鸟是静止的8 .飞行过程中,黄鼠狼给啄木鸟的压力和啄木鸟给黄鼠狼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啄木鸟驮着黄鼠狼上下飞行过程中,啄木鸟客服自身重力做了功 D.啄木鸟带着黄鼠狼向下俯冲时,其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答案】B【解析】【解答】飞行过程中

11、,黄鼠狼与啄木鸟的相对位置不变化,故黄鼠狼相对于啄木 鸟是静止的,A不符合题意;飞行过程中,黄鼠狼给啄木鸟的压力和啄木鸟给黄鼠狼的支 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符合题意;啄木鸟驮着黄鼠狼上下飞行过程中,啄木鸟在自身重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故啄木鸟克服自身重力做了功,C不符合题意;物体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和被举得高度有关,质量不变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物体动能与 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在质量不变时,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故啄木鸟带着黄鼠狼向 下俯冲时,高度减小,故其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故动能增大,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就是静止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

12、互作用的力,做 功的条件是物体受力并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重力势能和高度有关,动能和物体运动 速度有关.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据p= m/v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据Q=cmZt可知,物体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C.根据v=s/t可知,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D.据R= U/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答案】C【解析】【解答】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至于物体的材料有关,所 以A不符合题意。物体吸收热量与三个因素有关,所以 B不符合题意。导体的电阻与导体 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

13、横截面有关。故答案为:Co【分析】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10 同学们在练习体育测试项目掷实心球。小明发现每次虽然用最大的力量掷实心球,可是实心球抛出距离并不一样,小明猜想可能是实心球脱离手时的方向不相同导致的,请对以上现象提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和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A.投实心球时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hB.投实心球时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初速度是否有关?C.做抛物运动时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跟力的大小是否有关? D.做抛物运动的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抛出角度是否有关?【答案】D【解析】 【解答】根据题意知道,每

14、次虽然用最大的力量掷实心球,可是实心球抛出距离并不一样,所以,本题研究的是实心球抛出距离与实心球脱离手时的方向的关系,故若提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和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则是:做抛物运动的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抛出角度是否有关?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o【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步骤的理解和掌握。本题的猜想应为做抛 物运动的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抛出角度是否有关。11 .假期快结束了,外婆送小明乘车回家,当她看着汽车向前开动时,小明望向车窗外, 看到外婆向后退去,原因是外婆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地面、汽车B汽车、地面C车、汽车D地面、地面【答案】A【解析】

15、 【解答】外婆以地面为参照物时,看到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 以汽车是向前运动的;若以汽车、小明为参照物,外婆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 化,外婆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外婆向后退去;因此外婆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地面和汽车,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先确定参照物,再看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位置发生了变 化,物体是运动的.12 .物理学中,一些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常用图象来表示,下列图象表示正确的是A.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与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端电压之间的关系"B.通过恒定电阻的电流与其两C.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其深

16、度之间的关系D.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关系【答案】C【解析】【解答】A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速度的大小与时间无关,在v-t图象上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A不符合题意。B.在电阻一定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U-I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B不符合题意。C.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其深度成正比,深度越深,压强越大,C符合题意。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o【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各种图像的理解和掌握,要认清各种图像所代表的物理意 义,理解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2.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

17、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II BJ、球在前0.5s内通过的路程为 4.00 cmC.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m/s D.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 AB段的平均速度【答案】D【解析】【解答】A.小球从A点运动到 C点经过了 5个时间间隔,用时5 'I 0.1s=0.5s , A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小球在前 0.4s内通过的路程为 4.00cm , B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AC之间的距离为 s= 5.50cm = 0.055m , 则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v一值无 =0.ii

18、m/s , C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小球在 BC段的时间为 tBc=2 X 0.1s= 0.2s,路程 sbc= 5.50cm-2.50cm= 3.00cm =0.03m.小球在 AB 段的时间 tAB=3 * 0.1s=0.3s,路程 sab= 2.50cm= 0.025m ,所 vbc= 幽 2。痴痴 打小曲/况=飞 =0.15m/s,vAB=工砧 &羽 =0.08m/s ,计算可知,小球在 BC段的平均速度 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理解相邻点的时 间间隔为0.1S,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

19、算。13 .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 ”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A.©噌Eg)【答案】D【解析】【解答】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为了减小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讲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是为了探究杠杆平衡条 件,找出普遍规律;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

20、量是为了排除偶然性,寻找 普遍性规律;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 ”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从而求 得电阻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综上,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实验有: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用刻度尺测长度; 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的实验比较多:研究杠杆平衡、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的实 验、测小灯泡的电阻等等.14 .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 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以

21、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i”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 A不 正确.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 B不正确.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 C正确.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向下运动的.故D不正确.故选C.【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 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15 .我国研制的 亿航”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具有垂直起降、定速巡航、空中悬停等功 能.在

22、一次试飞中,试飞员感觉地面迎”他而来,这时飞机的运动状态是()A.垂直起飞咱.垂直降落C.定速巡航川D.空中悬停【答案】B 【解析】 【解答】根据题意知道,在一次试飞中,飞员感觉地面扑面而来,是感觉地面在 向上运动,这是以运动飞机为参照物,并且飞机在垂直降落时感觉,故只有 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 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 可.16 .下列估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5m/sII B两个鸡蛋的重力大约为 1NC.泰州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可达

23、-25cD.家里电视机正常工作电流约为5mA【答案】B【解析】【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白速度约为 1.1m/s左右,故A错误;B、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故B正确;C、泰州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在0c左右,不可能达到-25C,故C错误;口”D、电视机的功率 P=100W,工作电压 U=220V,工作电流I= I =协=0.5A=500mA.故D错 误; 故选:B.【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 目的对错.17. 2018年5月德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航模竞赛成功举办。如图是参赛选手比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动能增大,重力

24、势能增大B.飞机模型在空中飞行时,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以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D.当飞机模型在地面上静止时,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飞机模型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D【解析】 【解答】A .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增 大,重力势能增大,A不符合题意。B.飞机模型在空中飞行时,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B不符合题意。C.以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为参照物,人的位置是变化的,所以人是运动的,C不符合题意。D.当飞机模型在地面上静止时,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飞机模型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

25、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o【分析】当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重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18.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测出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 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A. 90km/hB. 70km/hC. 50km/hD. 40km/h【答案】Bs 20(羸U =【解析】 【解答】由题意知,s=200m,t = 10s,故汽车的平均速度 v= f 10s =20m/s = 72 km/h,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结合题意,应用速度计算公式v=7计算即可.19 .在

26、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关于你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的B静止的C相对自动扶梯是静止的D相对商场地面是静止的【答案】C【解析】 【解答】相对于自动扶梯时静止的,相对于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是运动的,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o【分析】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静止: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 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20 .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A.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 500N" BA步行速度约10m/s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 37cII认体平均密度约1g/cm3【答案】B【解析】 【解答】A.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

27、0kg,G=mg=50kg< 10N/kg=500N,A不符合题意;B.人步行速度约1.4m/s, B符合题意;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 37C , C不符合题意;D.人体平均密度和水的密度相当,约 1g/cm3 , 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o【分析】A、先估计人的质量,再根据 G=mg求出重力后判断;B、根据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分析判断;C、根据人的正常体温分析判断;D、人体平均密度和水的密度相当。21 .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 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

28、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测速仪k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B.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C.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电.的/sD.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比加入【答案】D【解析】【解答】解:(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0.25s,由丫=: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i=v 声ti=340m/s X 0.25s=85m A 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

29、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2=v 声t2=340m/s x 0.2s=68m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即汽车行驶的距离):s' =s2=85m-68m=17m , B不符合题意;(2)汽车行驶 这17m 共用的时间:t't-ti+t2=0.9s-0.25s+0.2s=0.85s,M i7m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 ' =鼠藐| =20m/s , 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o【分析】结合题意,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进行计算即可22 .小滨同学喜欢物理,平时很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他收集的下列

30、估计值中最接近 实际的是()A.人体的体积约为 0.05m3戚年人的体重约为 50N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5m/s认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C【答案】A【解析】【解答】解:A、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密度在1.0 X%g/m3左右,体积大约为 V= nt50必"7、= 上0 X 2孑的版=0.05m3 .此选项符合实际;B、成年人的质量在 7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70kgx 10N/kg=700N&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1C、人步行的速度在 4km/h=4 X,£ m/s = 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人体正常体温在 37 c左

31、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 23c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A.【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 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23 .下列有关力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桨向后划水,船就会向前运动,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越大,受到的力也就越大C.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不做功D.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足球受到了惯性的作用【答案】A【解析】 【解答】解:A、用桨向后划船,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桨施加向 前的反作用力,于是船就会向前运动,故 A正确;B、因为匀速直线运

32、动的定义就是方向不变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速度为一定值,与所受到 的力无关,故B错误;C、电梯对人有向上的力,并且向上移动了距离,故 C错误;D、踢出去的足球,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而不是受到惯性,故D错误. 故选:A.【分析】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所受到的力无关;C、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D、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24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张纸的厚度约为 1mm" B飞机正常飞行的速度约为 60km/hC. 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 2

33、00gD.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 1N【答案】D【解析】 【解答】解:A、头发丝的直径在 75 dm左右,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75科m=0.075mm&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高速公路上的小汽车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km/h ,飞机的飞行速度比小汽车快得多,不可能是60km/h .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一块橡皮的质量在 6g左右,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 6g左右.此选项不符 合实际;D、一包方便面的质量在100g左右,两个鸡蛋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100g=0.1kg左右,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在 F=G=mg=0.1kg 10N/kg=1N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故选D.【

34、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 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25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铅笔的长度可以选用毫米刻度尺n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C.使用测电笔时要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mD.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竖直方向上力的大小【答案】D【解析】【解答】解:A、为保证测量结果比较精确,测量铅笔长度时要选择毫米刻度尺,并且测量结果估读到 mm下一位.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必须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容器 底或容器壁.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使用测电笔检验电路时,手指

35、要接触测电笔尾部的金属体.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弹簧测力计可以根据需要测量不同方向的拉力.此选项错误, 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根据对常见测量工具用途和使用规则的掌握作答.26 .如图所示,我国宇航员在太空中走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站在舱口,举起了五星红旗.某同学说他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太阳前球Ci亮D.神舟七号”飞船【答案】D【解析】 【解答】解:宇航员在太空中走出飞船站在舱口,宇航员是静止的,宇航员和飞船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选择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宇航员和太阳(地球、月亮)之间都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太阳(地球、月亮)为参照物,宇航员是运

36、功的.故选D.【分析】对于参照物选择的问题,首先确定被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如果被研究物体是运动的,一定选择和被研究物体之间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为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一定选择和被研究物体之间没有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为参照物.27 .如甲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相同的距离,乙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 IA.两次木块运动的速度相同I.酥块第一次受到的摩擦力较大C.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D两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一样大【答案】C【解析】 【解答】解:A、从图象中可看出,相同时间第一次通过路程大于第二

37、次,所以第一次实验的速度大于第二次的速度.故A错误;B、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论其速度大小如 何,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两次实验的拉 力和摩擦力均相等.故 B错误;C、在相同拉力作用下,木块两次运动的距离相同,由 W=Fs可知,以木块两次所做的功一 样多.故C正确; 故B错误;D、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次木块运动的速度较大,而木块所受的拉力不变,根据公式P=Fv可知,拉力第一次做功的功率大.故 D错误.故选C.【分析】(1)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 7利用图象形状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2)先判断木块两次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拉力和摩擦力的关系.(3)根据作用在物体上的拉力和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利用公式W=FS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4)根据决定功率的因素即木块的拉力和木块的速度进行分析.28 .在学校800m长跑的体能测试中,小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关于小明在测试过程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按发令枪响开始起跑,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I B.起跑时,用力蹬地,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跑鞋底部有凹凸花纹,可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hD.以终点计时的体育老师为参照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