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书法字帖的选择_第1页
初学书法字帖的选择_第2页
初学书法字帖的选择_第3页
初学书法字帖的选择_第4页
初学书法字帖的选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般从楷书练起,用欧阳询的字帖比较多,一般都是九成宫碑,因为欧体字不像柳体,颜体字的笔画那么复杂,欧体字很简洁我的教学方案是初学楷书者临摹褚遂良的楷书,他的雁塔圣教序阴府经倪宽赞都不错,要反复临摹,写的时候要有一个目的,就是写到越像越好,打牢你楷书的基本功,同时可以把王羲之的行书结合着一起临摹,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王羲之的圣教序传本墨迹十七帖,这些字帖都是打基础的,所以一定要认真的临摹,写的时候尽量写到原大或略大一点也可以,不过你最好是找一个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之下,你会少走许多弯路初学者练习书法应先练楷体,建议练习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大麻姑仙坛礼练习书法要持之以恒、一般选择楷书四大

2、家“欧颜柳赵”,比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颜真卿的多宝塔、柳公权的玄秘塔都可以,你去书店看看,自己喜欢他们仨哪个书法家的字。器材么,笔墨纸砚、画毡就差不多了。初唐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用笔洁净,结构精严,对后世影响很大。欧书皇甫君碑最足以代表欧书险劲的风格,而且是已印行的欧体字中最清晰、神气最完足的。九成宫醴泉铭用笔朴厚凝重而又挺拔劲健,结体平稳中追求险峻。梁对欧字极为推崇,说:“写透欧书,碑版皆可书矣。推荐精选”清朝杨守敬说:“欧阳信本之醴泉铭,赵子固推为楷法极则,人无异议。”初学者学此二碑,可避免结构松散的毛病。 中唐书家颜真卿44岁时书写的多宝塔碑多用方笔,横轻竖重对比鲜明,富于立体感

3、,结构方整严谨,宜于初学。颜真卿晚年某些作品笔画丰满雄强,结体宽舒,往往追求天真烂漫,返朴归真的意趣,初学易失于臃肿丑怪,不宜作为入门途径。 晚唐书家柳公权所书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用笔方圆兼备,点画清劲,有如铮铮铁骨,结体中心紧聚,四外舒展,学之能够得到瘦硬的笔画与严谨的结构。 初学书法字帖的选择 ( 书法培训之一 )有些初学书法的朋友经常问:初学书法要练什么帖?选什么帖练字,这涉及到选帖原则与个人性格差异(也兼及个人欣赏的心理差异)的问题。    先说选帖原则。为什么多数人主张学书从欧、颜、柳、赵诸家入手呢?这是因为楷法成熟于唐,欧颜

4、诸家是唐代楷书大师。而“赵”虽处元代,但他把不易学的二王体加以改造,使之通俗化了,所以欲学柔美一路书法,从赵”入手较易。此外·倡导先学“颜”的理由是颜书结构平正,正面对人,质朴雄伟;且初学书法应掌握中锋用笔的基本笔法,而颜体字多用中锋。先学欧体的理由是欧体清秀挺拔,笔法简炼,结构严谨,因此先学它可以得痰硬之风神,坚实之骨力。唯柳体不宜先学,因为柳公权之书是融会颜、欧二家而成体,不通颜、欧的笔法是难以学得像的。当然,悟性好的人先学哪一家都可学得像,但对一般人来说很容易误人岐途,甚而苦学而不人门,这方面失败的例子井不少。推荐精选“欧、柳、颜、赵”四家的序列是民间的传统说法,按成就来说,其

5、顺序应为“欧、颜、柳、赵”。赵字较软弱,初学的人如只追求其流美,必陷于软滑靡弱,所以初学决不宜先学赵体。    除了这个一般的原则外,还有一个活的原俐,就是选帖要适合自己的性格,这样学起来才会增加兴趣。因为每个人的性格、气质不同,审美观念各异。所以初学书法要选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名家碑帖。比如性格康放、脚祺开阔的人可选颜体、苏东坡楷书(如大楷丰乐亭记、醉翁事记等);性格沉静、办事严谨的人可选欧体、皮世南楷书、魏碑(张黑女墓志等;性格直率、较为外向、好动的人可选李胜(岳慈寺碑)云魔将军碑等帖;性格峨逸不群者可选王彼之圣教序(兰李序等。总之,一是所选的是历代着

6、名书家或著名碑刻,二是所学之碑帖要与自己的性格与审美倾向相适应。另外,如果学过一段时间书法,或自觉不自觉地受了某种书体的形响,那么选帖时尽A选合乎自己写字习惯的宇体。这里所谓。习惯,是指字的大致体势(如长、扁、方等用笔的力度),不是指由于不会写字养成的坏习俊(如某些笔画任意夸张、某些笔画随意变形等)。    初学书法选的碑帖只是个开端,顺手的话,可以一直按一家一派学下去。如果发觉与自己性格不合而喜欢另外的碑帖,也可以更换,但一开始确定基调很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基调,不断更换字帖,结果必成推荐精选“邯娜学步”,哪家也学不像。所以初学时向名家请教,取得老师指导

7、而确定学书法的基调,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初学书者完全可自己确定选帖的目标,这个目标大致可从如下几方面确定。    首先,所选的范本确为古代名家作品(代表作,且合乎自己审美趣味,接近自己平时书写的体势:长又方、扁方、斜方等。)    其次,要认识到“名家之作不等于皆为名作”,不耍只重人而不重作品,因为任何著名文学家、书西家的作品都有一个发展、成熟过程,许多名家在探索期、转型期的作品并无太大艺术价值,初学者不可“因人而贵”。如学颇人手不要取(多宝塔,

8、因为此帖为“颇体书风”尚未形成时期作品,.育少年往往“钻进去,出不来”,宇定了形再学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反而难以掌握其开阔雄健的风格了。学赵也勿学读书乐、寿春堂,因为此二帖太沮柔、软媚,学赵楷书当取其晚年三门记、胆巴碑为宜。    第三是分清“碑”“帖”概念。(见本编专文)欲重骨力当学“碑”北魏及其流派的继承者唐代楷书碑刻;欲重风韵的当学“帖”王羲之书法及其后继诸名家,学硬笔书法可取碑为入手范本,也可取帖为入手范本,但学毛笔书法一般宜从唐楷人手(因多为方圆兼备笔法)。    最后一点是不可学“新魏”及“仿宋”二体,因此种字体属于美术宇及印刷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