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课教案13_第1页
理论课教案13_第2页
理论课教案13_第3页
理论课教案13_第4页
理论课教案1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津商业大学教 案2014 2015 学年 第 一 学期院(系、部) 理学院化学系 教 研 室 物理化学 课 程 名 称 物理化学 任 教 对 象 生物类13-5、6、7;安全13-1、2 主 讲 教 师 刘海燕 职 称 职 务 讲师 使 用 教 材 物理化学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绪论 第一章  气体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2.1 热力学基本概念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对象2013级本科教学目的1. 了解:物理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目的、理论方法和实验方法。2. 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微观模型和道尔顿定律与阿马格定律。

2、3. 理解:系统与环境等热力学基本概念。教学重点1.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微观模型和道尔顿定律与阿马格定律、系统与环境 教学难点1. 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25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1.绪论  物理化学及其研究的内容、形成与发展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化学的意义及其作用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微观模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定义及其微观模型对教学难点的处理方法:采用图示和与宏观物质相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对微观模型有一形象认识,加深理解。3. 道尔顿定律与阿马格定律。对教学重点

3、的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无机化学中所学知识,引出道尔顿定律与阿马格定律,并举例应用两个定律,加深学生对两个定律的理解。4. 概述热力学所讲述的内容,讲解概念系统与环境   讲述什么是热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重要地位。讲解概念系统与环境及其分类。举例说明什么是系统、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小    结(5分钟)1.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微观模型、道尔顿定律与阿马格定律。2热力学、系统、环境思 考 题学生自己举例分析生活中的实例,指出哪些是系统、环境?授课类型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上机 其他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多媒体

4、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2.1 热力学基本概念§2.2 热力学第一定律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对象2013级本科教学目的1. 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2. 掌握:状态函数的性质,热、功、热力学能,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教学重点1. 状态函数的性质、热力学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教学难点平衡态、热力学能。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30分钟 25分钟  3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1.平衡态、状态、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的性质。 讲解热力学平衡态的条件状态、状态函数及其性质状态与状

5、态函数的关系对教学重点的处理方法:举例哪些函数是状态函数,并归纳特点:异途同归,值变相等;周而复始,数值还原2. 过程与途径、热和功、讲解什么是过程和途径,并指出热力学中常见过程,如恒温过程、恒压过程等讲解什么是热、功,强调二者是过程函数:途径不同,功(热)不同;强调对二者符号的规定3热力学能、热力学第一定律文字表述与数学表达式。对教学难点的处理方法:讲解热力学能的概念,从微观上解释什么是热力学能,总结其特点,强调热力学能是状态函数,其改变量只与始末态有关,而与具体途径无关;绝对值不可知对教学重点的处理方法: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两种文字表述,指出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的应用,第

6、一定律给出了热力学能、热、功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守恒。推导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时结合热力学能是状态函数的性质,并把第一定律应用在几个特殊过程中,加强学生对第一定律的理解。小    结(5分钟)1. 小结热力学基本概念,强调状态函数的性质以及热和功符号的规定。2. 热力学第一定律得文字和数学表达式作业2.12.5授课类型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上机 其他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2.3 体积功的计算和可逆过程§2.

7、4恒容热、恒压热、焓、热容§2.5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中的应用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对象2013级本科教学目的1. 理解:热力学能、热力学第一定律文字表述、焓、热容、焦耳实验。2.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恒容热、恒压热、焓的性质、热力学 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体积功的计算、恒容热与恒压热、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可逆过程、焓的概念、。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25分钟 25分钟10分钟2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1体积功的计算、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讲解可逆过程的概念及特点对教学难点的处理方法

8、:通过讲解不同条件下的气体膨胀与压缩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平衡态和可逆过程的概念,并总结其特点。对教学重点的处理方法:在推导功的定义式时,引导学生回忆中学时学过的功的概念,并以此为出发点启发学生的思路。2. 恒容热、恒压热、焓、热容。讲解概念恒容热、恒压热、焓、热容,推导恒容热与热力学能、恒压热与焓之间的关系,通过它们之间的关系把过程量和状态函数联系起来,这样过程量的计算就可以转化为状态函数的变量了。对焓这一概念的解释:指出为什么定义焓,强调焓具有能量的单位但不具有能量的意义。3. 焦耳实验演示焦耳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和所学知识,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实验结论。4. 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理想气体的Cv.

9、m与Cp.m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式和绝热可逆功的计算  通过焦耳实验和热力学第一定律推导出,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仅仅是温度的函数,具体推导过程可引导学生自己推导,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解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式和绝热可逆功的计算。强调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式是理想气体在绝热过程中p、v、t关系,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是气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p、v、t关系。小    结(5分钟)1. 小结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热和功的计算。作业2.62.26授课类型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上机 其他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10、其他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3.1 相变焓§2.7 化学反应焓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对象 2013级本科教学目的1. 理解:相变焓、反应进度、化学反应焓、标准态、标准摩尔反应焓、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2. 掌握:相变焓与温度的关系、由热力学基础热数据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基尔霍夫定律。教学重点1. 相变焓与温度的关系、由热力学基础热数据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基尔霍夫定律。教学难点1. 标准态、反应进度。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30分钟 55分钟  教学步骤

11、、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1. 相变焓与相变焓的计算。  讲解几个概念:相、正常相变、可逆相变,并举例说明推导不同过程的相变焓的计算公式,相变焓与温度的关系对教学重点的处理方法:可逆过程的相变焓即恒压热,不可逆过程的相变焓通过设计可逆过程计算得到。通过举例水的相变过程使学生学会如何在可逆相变和不可逆相变之间建立联系,再通过公式计算得到不可逆相变过程的相变焓相变焓与温度的关系2. 化学反应焓与化学反应焓的计算。讲解几个概念:反应进度、化学反应焓、标准态、标准摩尔反应焓、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强调反应进度与所选物质无关,与化学反应计量方程式写法有关;分别指出气体、溶液、固体的标准

12、态的规定 解释概念标准摩尔反应焓、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强调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意它们符号的书写。利用焓是状态函数的性质以及盖斯定律推导由热力学基础热数据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的计算公式,和基尔霍夫定律。 讲解例题,并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掌握标准摩尔反应焓的计算小    结(5分钟)1. 相变焓、化学反应焓的计算公式。作业2.272.41授课类型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上机 其他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3

13、.1 自发过程的特征热力学不可逆性§3.2 热力学第二定律§3.3 熵§3.3.1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对象2013级本科教学目的1. 理解:自发过程的特征热力学不可逆性、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和意义。2. 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卡诺定理的数学表达式及其推论。教学重点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和卡诺定理的数学表达式及其推论。教学难点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20分钟 30分钟3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1. 自发过程的特征热力学不可逆性。 列举实际生活中自发过程的例子,总结其特征。2.

14、 热力学第二定律。讲述第二定律的两种经典表述方法,克氏说法指出了热传导的不可逆性,开氏说法指出了热功转换的不可逆性。可用反证法证明两种表述是等效的。3. 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讲述什么是卡诺循环,并分别计算四个过程的功和热,得出卡诺热机的热温商之和为零,进一步得出卡诺定理和推论。卡诺定理的证明需用到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二定律也是开尔文和克劳修斯在证明卡诺定理时提出的。推导卡诺循环和卡诺定律需用到功、热在不同过程在中的计算公式,可启发学生回忆所学知识自己推导。讲述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背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小    结(5分钟)自发过程的特征热力学不可逆性、热力学第二

15、定律的表述与卡诺定理。作业授课类型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上机 其他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3.3.2 熵的引出§3.3.3克劳修斯不等式、熵增加原理§3.3.4熵变的计算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对象 2013级本科教学目的1. 理解:熵的概念、熵增加原理。2. 掌握:熵的定义和物理意义、熵增加原理熵增加原理和熵变的计算。教学重点1. 熵的定义和物理意义、熵变的计算。教学难点1. 熵的引出、熵的概念。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25分钟

16、 25分钟3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1. 熵的引出。 通过讲述任意可逆循环过程和任意可逆过程的热温商,引出状态函数熵。讲解时需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和数学中微积分知识,结合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指出熵的物理意义是系统混乱度的量度。2. 克劳修斯不等式、熵增加原理。推导不可逆循环的热温商,结合可逆过程的热温商之和为零的结论,得出克劳修斯不等式,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得数学表达式,讲解不等式中各个符号的含义。讲述熵增原理和熵判据,并应用熵判据判断隔离系统变化的方向。强调熵判据只能判断隔离系统的方向性。3. 熵变的计算。讲述简单状态变化、相变化、化学

17、变化过程的熵变的计算。对教学重点的处理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进行熵变计算的关键。推导公式时引导学生根据熵的定义和所学知识自己推导,并讲解例题,使学生能够把公式应用到实际的题目中,真正掌握公式。    小    结(5分钟)熵的定义和物理意义、熵增加原理熵增加原理和熵变的计算。作业3.13.22授课类型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上机 其他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3.4

18、 热力学第三定律§3.5 亥氏函数与吉氏函数§3.5.1 亥氏函数§3.5.2 吉氏函数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对象2013级本科教学目的1. 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亥氏函数与吉氏函数。2. 掌握: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和规定熵的计算、亥氏函数与吉氏函数判据。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规定熵的计算、亥氏函数与吉氏函数判据。教学难点1. 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40分钟 4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1. 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和规定熵的计算。能斯特热定理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解释什么是完美晶体;强

19、调0K,纯物质的完美晶体熵值为零是规定值。规定熵和标准摩尔熵标准摩尔反应熵的计算,推导计算公式,和标准摩尔反应熵与温度的关系2. 亥氏函数与吉氏函数判据。 亥氏函数与吉氏函数的引出:从克氏不等式出发,结合热力学第一定律引出。指出两个函数均为状态函数。 亥氏函数判据与吉氏函数判据:不同条件下,可以利用亥氏函数判据与吉氏函数判据判断变化的方向和限度。总结:过程方向和限度的三种判据:熵判据、亥氏函数判据与吉氏函数判据。三种判据分别应用于不同的过程和系统。小    结(5分钟)总结过程方向和限度的三种判据:熵判据、亥氏函数判据与吉氏函数判据。作业3.233.33授课类型教

20、学方式教学资源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上机 其他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3.5.3 A与G的计算§3.6 热力学基本方程和麦克斯维关系式§3.7 克氏方程和克克方程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对象2013级本科教学目的1. 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和麦克斯维关系式。2. 掌握:A与G的计算、热力学基本方程和麦克斯维关系式、吉布斯亥姆霍斯公式、克氏方程和克克方程的应用。教学重点A与G的计算、热力学基本方程和麦克斯维关系式。教学难点引出亥氏函数与吉氏函数的意

21、义、热力学基本方程和麦克斯维关系式的应 用。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40分钟 4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1. 热力学基本方程和麦克斯维关系式由热力学第一、二定律推导出热力学基本方程。热力学基本方程指出了U 、H、A、G与T、p、V、S之间的关系。由热力学基本方程可推导出对应系数关系式和麦克斯韦公式式教法与学法: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推导,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并牢固掌握知识点。2. 恒温过程A与G的计算。由热力学基本方程推导恒温过程A与G的计算公式:简单状态变化、相变化、化学变化A、G

22、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吉布斯-亥姆霍斯公式。   小    结(10分钟)A与G的计算、热力学基本方程和麦克斯维关系式、吉布斯亥姆霍斯公式。作业3.343.50授课类型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上机 其他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六章  电化学§6.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6.2 离子的迁移数§6.3 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对象2013级本科教学目的1.掌握:法拉第定律的实质,理解电解质

23、溶液的导电机理、迁移数和电迁移率的概念,掌握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概念、测定 2.熟悉:电池及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极的命名规定。教学重点 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概念、测定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迁移数和电迁移率的概念。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10分钟 20分钟 35分钟 3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引言 简单概述电化学所包含的三大部分,并以导电为主线概述电解质溶液所学主要内容。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1、简单讲解两类导体的区别2、重点讲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分别以电解池和原电池为例阐述讲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3、法拉第定

24、律三、离子的迁移数 分两种情况讲解离子的电迁移现象。讲解离子迁移数概念和几个关系式。推导迁移数和电迁移率的关系。介绍迁移数的测定方法。四、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1、结合图示讲解概念,并推导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2、结合实验装置图讲解电导的测定方法。3、电导率、摩尔电导率与浓度之间的关系。教法设计:首先给出不同电解质电导率(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曲线,总结其变化规律。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规律提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是什么? 从两个方面解释:离子数目;静电引力。小    结(5分钟)1.电解质的导电机理2.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概念。思 考

25、 题1.。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命名方法。2.。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之间的关系。授课类型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上机 其他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五章 电化学§6.3 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6.4电解质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及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6.5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测定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对象 2013级本科教学目的1. 理解:极限摩尔电导率和离子的独立运动定律。2. 掌握:电导测定的应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3. 熟悉:熟练地写出电

26、极反应、电池反应和原电池的图示。教学重点电导测定的应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和电池电动势的测定。教学难点 平均离子活度和平均离子活度因子、电池电动势的测定。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10分钟 20分钟 30分钟35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和离子的摩尔电导率教法:给出几组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数据,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然后引出离子独立运动定律的内容。讲解该定律的应用二、电导测定的应用主要讲述四点应用,重点是利用电导测定计算若电解质的解离度和解离常数。该部分内容可以和前面电导测定及实验内容相联系,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三、电解质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及德拜-休

27、克尔极限公式 1、概念的引出。教法:复习回顾有关理想稀溶液化学势的有关知识,推导电解质溶液的化学势。由于无法测得单个离子的活度,引入平均离子活度、平均离子活度因子的概念。2、离子强度3、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该部分内容重点讲述强电解质的离子互吸理论和离子氛的概念。可结合图示加以说明,有助于学生对离子氛这一概念的理解。 四、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测定组成可逆电池的必要条件:分析具体实例,总结组成可逆电池的必要条件。电池图示的表示方法:讲解规则并举例说明。电动势的测定方法:介绍测定装置、原理。结合实验内容讲解。韦斯顿标准电池:讲解其结构和电池反应。小    结(

28、5分钟)1. 电解质的平均离子活度和电解质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之间的关系。2. 可逆电池及电动势的概念。思 考 题1。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及使用范围。2.。可逆电池具备的条件。授课类型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上机 其他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五章 电化学§6.6原电池热力学§6.7电极电势和液体接界电势§6.8电极的种类§6.9原电池设计举例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对象2013级本科教学目的1.掌握:掌握能斯特方程、电池热力学,电极电势、液体接界电势及其消除。2.熟悉:

29、电极的种类及其电极反应的书写。教学重点能斯特方程、电池热力学。教学难点电极电势、液体接界电势及其消除。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30分钟 35分钟 3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原电池热力学 学习由电动势计算原电池中各个热力学函数:G、S、H、Q教学环节:该知识点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本节内容把电化学和热力学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时,启发学生回忆所学热力学知识,让学生自己找出电化学和热力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公式相连),再借助热力学中所学知识解决电化学中问题。推导公式。举例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各个公式。二、电极电势和液体接界电势 (

30、一)电动势的构成和液体接界电势教学环节:先简单介绍电动势的构成,然后结合示意图和例子重点讲解液体接界电势及降低方法。(二)标准氢电极、电极电势计算通式及电池电动势的计算教学环节:讲解为什么引入标准氢电极;通过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极电势;通过实际例子分讲解计算电池电动势的两种方法。三、电极的种类和原电池设计举例教学环节:通过举例讲解电极的种类,使学生学会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的书写;讲解原电池设计步骤,并举例说明。  关键点:本节内容举例较多,讲课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小    结(5分钟)1.由电动势求G、H、S、Q的关系式

31、。2.电动势的能斯特方程。7.19-7.30思 考 题1。使用能斯特方程进行计算的注意事项。2.。液体接界电势能够完全消除吗?授课类型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上机 其他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六章 电化学§6.10分解电压§6.11极化作用第七章 化学动力学 §7.1 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对象 2013级本科教学目的1. 掌握:极化产生的原因及极化的结果。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与实验测定。2. 熟悉:原电池的设计方法。教学重点分解电压及极化作用,超电

32、势的概念。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基元反应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极化产生的原因。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的辨析。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50分钟 45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分解电压及其极化作用 讲解几个概念:   理论分解电压、分解电压的测定、实际分解电压电极的极化、极化的类型、超电势的概念教学环节:讲解分解电压的概念和测定方法;极化作用及极化的类型,电解池与原电池极化的差别;超电势的概念(了解)。二、化学动力学引言 1、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2、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基元反应

33、、反应分子数速率方程、反应级数、速率常数、质量作用定律教学环节:对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讲述各个概念,主要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来讲述概念,并且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各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小    结(5分钟)1. 极化产生的原因及极化的结果。2. 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思 考 题1。电解池与原电池极化的差别。2.。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反应速率有几种表达方式。授课类型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上机 其他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七章 化学动力学§7.2 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

34、7;7.3 速率方程的确定 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对象 2013级本科教学目的1.掌握:反应速率方程的微分形式、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速率方程的确定。2.熟悉:简单级数、反应机理、反应分子数的概念。教学重点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基元反应的概念,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速率方程的确定。2教学难点速率方程的确定。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45分钟 5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  分别讲述零级、一级、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教学环节:此部分是重点,重点讲解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对其它反应速率方

35、程可以参照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并总结各级反应特点。从微分式、积分式、线性关系、半衰期、速率常数的量纲几方面总结。讲解例题,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三、速率方程的确定 对速率方程的确定主要是速率常数的确定,分别采用积分法、微分法、半衰期法、孤立法。重点讲解积分法和半衰期法教法:讲解积分法时先复习回顾各级反应的积分式的特点,确定实验所需测定数据,分别用计算法和作图法确定反应级数。微分法误差较大,且处理数据复杂,不提倡使用。半衰期法利用半衰期公式确定反应级数。可分别采用计算法和作图法。速率方程的确定以第二节内容为基础,需学生很好的掌握各级反应得特点,因此两部分

36、内容要注意知识点地衔接。 小    结(5分钟)1.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2.反应级数确定的方法。思 考 题1.简单级数反应的特点。2.确定反应级数的方法。7.40-7.41授课类型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上机 其他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七章 化学动力学§7.4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活化能§7.5 典型的复合反应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对象2013级本科教学目的1.掌握:活化能的概念,典型的复合反应。2.熟悉:反应速率理论,链反应。教学重点温度对

37、反应速率的影响,活化能的概念,典型的复合反应。教学难点 活化能的概念。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35分钟 15分钟45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阿伦尼乌斯方程,活化能的概念 教学环节:范霍夫(vant Hoff)近似规律、阿氏方程的四种形式、热力学和动力学对 v -T关系看法的矛盾、活化能重点讲述阿氏方程的四种形式,考察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如何求解活化能。重点讲述活化能的概念、与温度的关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二、反应速率理论教学环节:简单介绍不同速率理论中对活化能的理解。三、典型的复合反应教学环节:以学习过的简单级数反应为基础,结合具体例子,分别讲解对峙反应

38、、平行反应、连续反应速率方程的微分形式、积分形式以及特点。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公式并总结特点。教法:因已学习简单反应速率方程的知识,学生有一定推导速率方程的基础,在学习典型复合反应时,应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学生借鉴简单反应的学习方法,学习复合反应并总结特点。可结合例子学习复合反应。小    结(5分钟)1.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 典型的复杂反应的特点。思 考 题1 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2. 复合反应与简单级数反应的不同点。P293 11.31-11.46授课类型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上机 其他讲授 讨论 示教

39、指导 其他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七章 化学动力学§7.6 链反应 §7.7 溶液中的反应§7.8 光化学 §7.9 催化作用的同性第八章  界面现象 §8.1 界面张力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对象2013级本科教学目的1.掌握:催化剂的通性。表面张力的产生原因及定义方法,表面吉布斯函数、表面功的定义。2.熟悉:溶液中的反应、光化学。表面、界面、比表面积的定义教学重点表面张力的产生及其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表面张力、表面吉布斯函数、表面功的关系。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25分钟  15

40、分钟  6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链反应、溶液中的反应、光化学反应教学环节:简单介绍链反应的概念、特点、分类和步骤;溶液中的反应:简单介绍笼蔽效应、一次遭遇和溶剂的影响;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基本定律、量子效率二、催化作用的同性教学环节:介绍催化剂的概念、催化剂的特征、催化反应的机理和两种催化反应三、界面化学的基本概念教学环节:简单介绍界面、表面、界面现象、比表面、四、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功及表面吉布斯函数教学环节:结合图示和例子讲解什么是表面功、表面吉布斯函数,然后引出概念表面张力并从两个角度讲解表面张力的物理意义;讲解三者关系。从三个概念的引出阐述三者的

41、关系,同时让学生自己思考。结合实际例子深入理解三个概念。讲述结合数据总结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复习热力学基本公式,推导界面的热力学性质。小    结(5分钟)1.催化剂的特点。2. 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功及表面吉布斯函数的关系。思 考 题1。催化剂的作用。2.。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功及表面吉布斯函数的区别与联系。P296 11.50 11.57-11.58授课类型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上机 其他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八章  界面现象§8.2弯曲液面的

42、附加压力及其后果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对象2013级本科教学目的1.掌握: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产生的原因,拉普拉斯方程,开尔文公式,亚稳态与新相的生成。2.熟悉:在自然现象中有关亚稳态与新相生成的事例。教学重点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产生的原因,拉普拉斯方程,开尔文公式,亚稳态与新相的生成。教学难点亚稳态与新相的生成。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30分钟 15分钟5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产生的原因-拉普拉斯方程1、分析水平液面、凹液面、凸液面的受力情况2、引出附加压力的概念3、推导拉普拉斯方程,附加压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4、分析解释毛细现象,并利用拉普拉斯方程推导

43、出毛细上升公式二、微小液滴的饱和蒸汽压-开尔文公式 推导微小液滴的饱和蒸汽压公式开尔文公式分析微小液滴的受力情况,推导开尔文公式 三、亚稳态与新相的生成什么是亚稳态?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亚稳态现象?解释什么是过饱和蒸汽、过热液体、过冷液体和过饱和溶液现象。利用图示,分析这几种亚稳态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小    结(5分钟)1. 弯曲液面附加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2. 亚稳态与新相生成的关系。思 考 题1。常见的亚稳状态有哪些?为什么会产生亚稳状态?如何防止亚稳状态的产生?2.下雨时,雨滴落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大气泡,试说明气泡的形状及其理由。授课类

44、型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上机 其他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八章 界面现象§8.3 固体表面§8.4液-固界面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对象2013级本科教学目的1.掌握:兰格缪吸附等温式、,接触角和扬氏方程。2.熟悉: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区别与联系,润湿的分类。教学重点兰格缪吸附等温式,接触角和扬氏方程。教学难点兰格缪吸附等温吸附理论,润湿的分类。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10分钟 15分钟25分钟45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气固吸附的一般常识  讲述什么

45、是吸附现象。详细讲述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区别二、等温吸附 引入概念:吸附量、吸附等温线、吸附等压线、吸附等量线讲述五种不同的吸附等温曲线,并介绍其在科研中的应用三、气固吸附的经验公式主要讲述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及吸附等温式简单介绍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四、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现象1、接触角与杨氏方程 利用图示讲述接触角的概念, 分析接触角与界面张力的关系,推导杨氏方程2、润湿现象 根据润湿程度的不同把润湿分为沾湿、浸湿和铺展。 分析液面在不同情况下的受力情况,引出沾湿功、浸湿功和铺展系数的概念。利用接触角判断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程度:小    结(5分钟)

46、1. 吸附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2. 润湿的分类及应用。思 考 题1。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2.。润湿现象的分类及关系。授课类型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上机 其他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八章 界面现象§8.5溶液表面第九章 胶体化学§9.1胶体系统的制备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对象2013级本科教学目的1.掌握: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分散系统的分类方法2.熟悉:表面活性剂的分类,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胶体系统的制备方法教学重点吉布斯吸附公式,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和应用。分散系统的分类

47、方法教学难点吉布斯吸附公式的物理意义。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25分钟 20分钟20分钟15分钟25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 什么是溶液表面的吸附? 分析不容溶液中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二、表面过剩与吉布斯吸附等温式  讲述什么是表面过剩并推导吉布斯吸附等温式 三、表面活性物质 讲述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结构特点和分类表面活性物质在吸附层的定向排列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四、引言 什么是分散相、分散介质? 分散系统的分类和性质五、胶体系统的制备方法  溶胶的制备方法:分散法和凝聚法(物理法和化学法)溶胶的净化小&

48、#160;   结(5分钟)1. 溶液表面吸附的特点。2. 表面活性物质的分类和应用。3分散系统的分类方法。思 考 题1溶液表面吸附与固体表面吸附的区别。2. 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如何定义胶体系统?胶体系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授课类型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上机 其他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九章 胶体化学§9.2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9.3胶体系统的动力学性质§9.4胶体系统的电学性质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对象 2013级本科教学目的1.掌握:

49、分散系统的分类方法,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胶体颗粒的带电原因2.熟悉:胶体系统的制备方法;胶体系统的动力学性质。教学重点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胶体颗粒的带电原因教学难点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30分钟30分钟35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1利用图示讲述Tyndall实验,讲述Tyndall效应Tyndall效应的本质是光的散射2Rayleigh公式 讲述瑞利公式,并应用公式分析光的散射强度的影响因素3简单介绍浊度计原理和超显微镜二、胶体系统的动力学性质简单讲述Brown 运动 溶胶粒子的扩散讲述沉降与沉降平衡 讲述微小粒子在在重力场中的高度分布定律三、胶体系统的电学性质1胶体粒子的带电原因2胶体颗粒的双电层 结合图示讲解三种双电层理论,重点讲述 利用Stern理论解释电解质浓度对电势的影响小    结(5分钟)1. 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动力学性质和双电层理论思 考 题1。溶胶为热力学非平衡系统,但它在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可以稳定存在,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 什么是电势? 如何确定电势的正、负号?电势在数值上一定要少于热力学电势吗?说明原因。授课类型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上机 其他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多媒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