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苏教版_第1页
一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苏教版_第2页
一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苏教版_第3页
一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苏教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苏教版班级:_ 姓名:_1. 快乐阅读。蝴蝶蝴蝶,像雪花一样轻盈。她飞过田野,几乎不留痕迹。她那透明的翅膀,飞过小草,小草就开花了。飞过小树,小树就结果了。她是春天的姑娘,她说:“我要把我的爱,全给春天,让春天变得更美丽。”(1)蝴蝶要把春天变得_。(2)根据小诗,连一连。2. 快乐阅读,轻松答题。我多想去看看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1我会写。例:一(座)天安门  一( )山  一( )

2、小路  一( )国旗例:(弯弯)的小路 ( )的大山 ( )的升旗仪式2我会答。(1)文中的“我”住在哪里?_(2)“我”想去看什么?_3. 读课文画,完成练习。 远看    有色,近听    无声。春     花还在,人    鸟不惊。1在诗中田字格里写出正确的字,把诗句补充完整。2诗中主要写了_、_、_、_四种景物。3用横线画出诗中写“人走近了,小鸟也不

3、惊慌,不会飞走”的诗句。4这首诗的内容是一个谜面,它的谜底是_。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这首诗描写的是_(写地方)的景色。2这首诗写的是_季的景色。你是从哪几个词语知道的?请用“”画出来。3诗中哪两句写到了荷叶和荷花?请写下来。_4请给这首诗配上简单的插图。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池上小娃撑小艇,偷_莲_。_解藏踪迹,浮萍_道_。(1)把古诗补充完整。小娃撑小艇,偷   莲   。   解藏踪迹,浮萍 

4、  道   。(2)连一连。春     荷花夏     梅花秋     桃花冬     桂花唐     杨万里 小池宋     自居易 池上6. 阅读儿歌,回答问题。小朋友,进公园,骑木马,钻山洞,花儿点头露笑脸,去和小猴拉拉手,树儿忙住扭腰肢,再跟孔雀比比美。欢迎!欢迎!开心!开心!(1)这首儿歌共有

5、60;  句话。(2)读儿歌,填上合适的词语。   笑脸    腰肢    木马    山洞(3)小朋友进公园看到了   、   ,它们好像在说:“   。”小朋友在公园里还玩了很多游戏,有   、   ;还跟两种小动物一起玩耍,它们是   、

6、60;  。7. 读儿歌,回答问题。小兔(  )小兔轻(  )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小青草,我(  )就不跟你(  )们好。(1)选音节填在儿歌中的括号里。qng w n tù(2)儿歌中出现的小动物有( )。(填序号)A.小猫 B.小兔 C.小狗 D.小草8. 读儿歌,回答问题。四季的风春天里,东风多,吹来燕子做新窝。夏天里,南风多,吹得太阳像盆火。秋天里,西风多,吹熟庄稼吹熟果。冬天里,北风多,吹得雪花纷纷落。(1)根据儿歌的内容连线。春天   吹熟庄稼 

7、0;夏天   雪花纷纷落秋天   燕子做新窝冬天   太阳像盆火(2)儿歌的第二句话是说夏天的( )。(填序号)A.太阳很红 B.天气很热9. 课外阅读。赠汪伦唐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_”,展示了一幅离别的画面。2诗的后两句是“_”(表现手法),进一步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桃花潭。在桃花潭水深千尺中 那几个字“_”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尾一句的抒情作了伏笔。3结尾句“不及汪伦送我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0. 先读给同学听,再完成练习。天对地,雨对风

8、。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1)“赤日”指红色的太阳,“苍穹”指( )A.绿树 B.红花 C.蓝天 D.白云(2)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字,填一填。绿竹对   松 山风对   雾(3)照样子,写一写,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雷隐隐 雾蒙蒙  1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

9、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1“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这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_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有人评说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题所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_3诗人和琵琶女之间虽然出身、经历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相似之处。这相似之处有哪些?  答:_12.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听颖师弹琴韩 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

10、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1对这首诗的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起调热烈,情感激越,用一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作比,让人联想到他们在切切私语 ,卿卿我我地谈着、笑着、倾诉着。“相尔汝”,尔、汝皆第二人称 ,都是你的意思,这样互相称呼,表示很亲昵。  B正当人们听得出神的时候 ,音调陡然一变:“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刹那间,琴声变得激昂高亢,好像勇士们慷慨赴敌,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了战场,气势磅礴,威武雄壮,这又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中去。  C“浮

11、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达随飞扬”,声音又转成了舒缓、悠扬,好像那白云悠然于碧空,也像那柳絮随风颠狂、飘荡,使人也为之神游四方。  D. 正当人们悠游四方的时候,却又“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这时琴声变成了百鸟喧闹,猛然间似乎有一只高贵的凤凰引颈长鸣,鸣声谐和、清亮。继而,琴声又变高了,而且越弹越高,“跻攀分寸不可上 ”,如同一个登山的健儿 ,在悬崖峭壁上一层一层地往陡险的高峰攀登。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  _13. 鉴赏下面一首唐诗。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白居易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

12、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试比较本诗与琵琶行两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点,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分析。  答:_ _14. 读儿歌,回答问题。xiàn rì kuí,hu er huán向日葵,花儿黄,yì tin dào wn cháo tài yán一天到晚朝太阳。pán er dà,z er zhuàn盘儿大,籽儿壮,cón bù jio ào b lin yn从不骄傲把脸仰。(1)这首儿歌有( )话。(2)这首儿歌写的是什么植物?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