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到6岁育儿知识大全_第1页
5到6岁育儿知识大全_第2页
5到6岁育儿知识大全_第3页
5到6岁育儿知识大全_第4页
5到6岁育儿知识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到6岁育儿知识大全5到6岁的孩子是不是比较顽皮、活动太多,一刻也停不下来, 以至于你担心他患了多动症?其实也不是没有可能,但一定要区分孩 子多动与多动症,以下是 精心整理的5到6岁育儿知识大全,期望 对你培养你的宝宝成长有所帮助。5到6岁育儿知识:多动症你的孩子是不是比较顽皮、活动太多, 一刻也停不下来,以至于你担心他患了多动症?其实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一定要区分孩子多动与多动症, 至于多动症,你可以参考一下以下 的症状,看看你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症状。根据国际诊断标准,这类儿童必须有注意涣散、冲动任性和活动 过多三个特征。注意涣散至少具备下列之中的3项:1做事情往往有始无终。2. 上课常

2、常不听讲。3. 注间容易随境转移。4很难集中思想做功课和从事其他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的事情。5很难坚持做某一种游戏或玩耍。冲动任性1. 往往想到什么就做什么2. 过于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3. 不能有条不紊地做事情。4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5. 常在教室里突然大声叫喊。6. 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轮换。活动过多至少具备下列之中的2项:1. 坐立不安。2. 经常奔跑。3. 难于呆在教室座位上。4. 躺在床上还常常扭动翻身。5. 终日忙忙碌碌,没完没了。6.7岁以前开始出现多动现象。7. 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在应用上述诊断标准时,应注意以下两点:在允许活动的场合,如下课时、放学后

3、,不管孩子的活动多么厉 害,也无诊断意义。只有在不该活动的场合,如上课时、做作业时, 而他仍约束不住,始终动个不停,才有诊断意义。如只有活动过度,而无注意力涣散,不能诊断为多动症。相反, 若注意力涣散明显,而无活动过度,才应考虑有多动症的可能,因为 有的儿童属所谓“不伴多动的多动症”。若怀疑有多动症,要尽快查 明原因,以便及早采取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5到6岁育儿知识:“特长”培养就儿童的艺术教育而言,美国 幼教界就主张把艺术活动看作是创造性 活动的一种形式,让儿童在 松驰的状态中去进行,在玩中要求得发展。因为在这玩的过程中,小 孩子的各种潜能,如探求、创造、发明、愉悦、好奇等才能得到充分 的表

4、现,从而获得发展,所以,从这点上来讲,最主要的是需要父母 的一种态度。培养儿童特长应注意适龄期孩 子增加一些才艺特长是一件好事。有的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 快乐的事情;有的孩子觉得是负担,孩子如感到是负担,就不太好了。 再加上教育目的和方法不得当,可 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家长在送 儿童去学习的同时,还应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而且,家长还应根据 孩子生理发展的特点,理智地选择学习时间。要避免对孩子进行强迫教育若想让孩子形成某种特长,就必须重视对孩子学习兴趣和态度 的培养。不论让孩子学什么,都要先启发,培养兴趣,不能硬逼着孩 子去练写字,画画、弹琴等。如果父 母不顾幼儿的心理特点,采取 强迫,命令,甚至

5、威胁的手段硬逼孩子学习,那么其结果是扼制孩子 的学习兴趣和成效,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注意孩子的天赋从 所在的环境条件和已有的兴趣倾向性出发。在这方面,父母 常犯的失误是没有对孩子进行充分地观察和了解, 一看到别人家的孩 子都在学什么,或者听到画坛上出现 了个小神童,就马上急于效仿, 抓起一个项目硬逼着孩子去掌握学习。 但是对孩子来讲,这根本不是 他的所长,学起来十分吃力;或者他的兴趣并不在此,因而总感 到索 然无味。不要试图迫使孩子满足父母不合理的期望孩子的成长谁也代替不了,不是家长自身能与不能的问题。作为 家长最主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潜在特长,鼓励孩子、引导孩子, 为他的发展创造条件。父母

6、都没有特别的专长,同样可以培养有兴趣的孩子。但培养孩 子的兴趣不等于学习专业技能。家长要对孩子多观察,了解哪些是真 正的兴趣,即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 然后给孩子 创造机会,如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并适当加以引导, 巩固和发展孩子 的兴趣倾向。5到6岁育儿知识:孩子社交爸妈做什么?你的孩子是整天把“我 的朋友×××”挂在嘴上呢?还是从不提及别的小朋友?许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缺乏友伴或者被同伴拒绝,不仅会造 成情绪上的伤害,出现害羞、恐惧、自卑等等的不良心理症状,也会 影响日后其他性格的发展。作为父母,在宝宝交朋友的问题上,

7、究竟能帮上什么忙?应当引起注意的事情:1、孩子几乎不说关于其他小朋友的话。这表明孩子可能没有朋友,交往出现障碍。2、孩子有很多朋友,但友谊却不能持久。这表明孩子在交往上出了问题,在某些方面“不受人欢迎” 是过于自我。正确评估孩子的交往能力:1、朋友不一定越多越好。能够维系较长时间的友谊,说明孩子的交往能力就没有问题,因 此,即使你的孩子只有一个朋友,也不必太担心。2、敢大声说话,表现开朗的感觉,不一定是“会交际”。大声嚷嚷并不比用温和的口吻说话更有说服力。在孩子的交往中,能不能维系友谊才是问题的关键。3、礼貌周全是基础。越早拥有礼貌的态度,孩子就越容易被别人接受。通常礼貌周全 的孩子更容易交上

8、朋友。4、对人说话的时候是不是能看着对方的面孔 ?正视对方,传达出诚意的人,更具有吸引力,孩子如果在说话时不看对方,感到羞怯,也不要着急,给孩子时间,并注意引导。不要这样做:1、只同意孩子和“聪明”、“优秀”的小朋友交往一个从小就懂得尊重,懂得对弱者付出爱心的孩子,更容易被别 人接受,内心也更平静。2、过多介入孩子之间的交往如果孩子遭到同伴的欺负,不能在旁边煽风点火,当孩子抱怨同 伴的不是时,父母只需作个听众而不要加以任何评价, 才不会让孩子走向孤立3、给孩子加“标签”当着孩子的面,评价孩子胆小、内向、羞怯 & hellip;…只 会给孩子心理暗示,使之更封闭自己

9、。提醒:儿童心理学家说:父母是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最佳教练, 以 身作则是不二法宝。5到6岁育儿知识:家有“淘气包”先收敛一下你的烦乱心情,换一种眼光看看你眼前的“淘气包”。常言到:“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顽皮的孩子 往往比较聪明,有个人主见,意志比较坚强,家长只要善于引导,顽 皮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一个极具创造力的人。调皮归调皮,毕竟不是恶劣的坏行为,只要不是经常地出自愤怒、 残忍或怀有恶意的、会使人身体受到伤害的行为,家长都应当大度一 些、宽容一些,从孩子的成长过程来看,淘气行为是天生的,它是孩 子不断走向成熟的必要“演出”。解析你的“淘气包”-下意识的淘气行为。归根结底,

10、还是孩子认知能力不足,不能明辨是非,你得等孩子“长大”。-好奇心驱使的淘气行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往往爱到处乱跑,看见什么都想摸一摸; 对什么问题都爱问个“为什么?”看到同伴有些“新奇”的举动,也 爱偷偷模仿。这有什么不好呢?孩子毕竟是在“学习”。-恶作剧式的淘气行为。有些孩子了解到,他可以从一些捣蛋、恶作剧的行为中获得“整 人”以取悦自己的乐趣,这是他最新发现的表现幽默的方式。从孩子 们翻新的“整人”功夫上可以看到,孩子的智力增长极为神速。-挑战成人权威的淘气行为。孩子常以他的新点子、一些调皮捣蛋的做法,显示自己比“大人” 强,尤其当家长不在时。他可能将一个一个汽车模型用强力胶黏在一 起

11、,自制了火车,也可能将你心爱的大衣或外套拿出来,架成一顶露 营帐篷。不要扼杀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正确教育方法引发的淘气行为。有的家长过于顺从孩子,孩子自然只把家长的话当作耳旁风而不 加理睬。还有的家长给孩子提出的要求过高, 并且违背孩子的兴趣和 愿望,孩子不愿意照着做也属事出有因。对可接受的淘气行为让孩子在想像中发挥创造力。让孩子充分思考。让孩子从错误中成长。 “淘气包”闯了祸?-接纳孩子已犯的错误,给予改过机会。责备孩子前,先站在孩子的立场设想一下,想想他们的能力、感-与孩子共同承担责任替孩子负担一小部分责任,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亦有助于他们 反省。在孩子年龄较小时,不应给予太大的责难,

12、目的只在于给他们 认错、思考、吸取教训的机会。-注意培养和发展孩子的智能。实在太淘了 ?注意,淘气的孩子很健忘,不仅忘记你所制定的规矩,也会忘 记你对他的惩罚。一个小时之前你告诉他应该这么做,一个小时之后 你又会追着他再次告诉他。对于淘气的孩子,你需要不断地去告戒他,去提醒他。他将会很惊奇地发现自己又做错了,然后很快就会向 你表示道歉,并且深感后悔。你所应该做的就是欣然接受,并且表示 理解。那么,淘气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明白他们那样做是错误的 呢?作为父母,始终不要使用体罚,欲速则不达。但是可以收回你对 他奖励的诺言,严肃告诉他你是认真的,当他能够真正改正错误的时 候才能恢复对他的诺言。5

13、到6岁育儿知识:要不要上学前班面对一股“学前风”,你是 不是也觉得应该让孩子上学前班去&squo;规矩规矩’。还有, 别的孩子上学前班了,如果自己的孩子不上,怕他以后上小学跟不上 啊……但是,我们听取了众多幼教专家以及过来妈妈们 的经验,给你的建议是: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儿园不是最差,最好别上学前班。不上学前班:-幼儿的生理原因。56岁的幼儿小肌肉群、脊柱、大脑尚在发 育过程中,如果他们此时长时间握笔、静坐,每天不能午睡,不利于 其健康地成长。-幼儿的心理原因。56岁的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一般在 20分 钟左右,此时最适宜他们的

14、学习形式是游戏, 在游戏中他们能获得有 益于终身发展的知识,也可以提高能力。如果孩子过早地进行书本学 习,很容易造成其厌学。-师资方面的原因。学前班的老师一般由小学老师或从社会上聘 任的人员来担任,他们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方式很可能不十分了 解。幼儿园的老师大都是幼师毕业 的,能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在 游戏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幼儿园老师与孩子已经相处 一段时间了,所以师生间的感情会很好,对老师提出的学习方面的要求,孩子也更容易接受。让孩子发言孩子已经是一个可以“拿主意”的小人儿了,不妨听听孩子的意 见,看他愿意上学前班吗?他的意见基本可以决定他在学前班是否过 得顺利和快乐。让孩子拥有一个完整的幼儿园生活其实,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学前班,孩子都能学到很多知识,丰富 自己的情感,两者的差异就是前者更侧重在玩中学习, 在游戏中获得 知识;后者则在教学形式上更贴近小学的学习方式,孩子们坐在教室 里,在老师的引领下读书、写字。孩子的一生都可以学习,但他的童年却只有一个。因此,如果我 是孩子的家长,我会选择让他拥有一个完整的幼儿园学习生活,在七彩的童年里尽情捡拾成长的快乐。幼教专家岳颖观点:大班幼儿(56岁)正处在从学前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 他们的身心要发生一定的质变,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