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劳动定员设计_第1页
煤矿劳动定员设计_第2页
煤矿劳动定员设计_第3页
煤矿劳动定员设计_第4页
煤矿劳动定员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井下劳动定员设计说明书2016年4月2日目录第一章 概述1第一节 井下劳动定员设计工作的简要过程1第二节 设计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2第三节 设计井下劳动定员结果3第二章 煤矿基本情况4第一节 煤矿企业概况4第二节 矿井地质、煤层情况7第三节 开采方式及技术装备10第三章 人力资源状况13第一节 矿井劳动定员13第二节 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13第四章 矿井综合评价系数和煤矿井下单班最大作业人数18第一节 矿井综合评价系数的计算18第二节 井下单班最大作业人数计算18第五章 煤矿井下劳动定员结果19第一节 本矿存在的特殊情况和问题19第二节 最终确定的设计井下劳动定员19第三节

2、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20第六章 核定表格与证明材料22第一节 核定表格22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井下劳动定员设计工作的简要过程 #煤矿位于汝州市蟒川镇,距汝州市17公里处。矿区东西宽平均920m,南北长约1600m,面积1.47km2。矿井保有地质储量648.7万吨,可采储量为314.6万吨,其中二1煤实际可采储量为233.68万吨,矿井服务年限为8.9年。矿井主采煤层为二1煤,煤厚0.2m-9.6m,平均5.35m,煤层倾角68º,局部1214º。矿井正常涌水量380m3/h,最大涌水量502m3/h。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53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1.0

3、2m3/min,鉴定等级为瓦斯矿井。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层自燃倾向性为类,属不易自燃煤层。 2014年11月,#集团新利达有限公司与河南亿#公司共同成立汝州市#矿业有限公司,2015年1月1日#集团正式接管#煤矿的安全管理主体。 为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优化劳动组织,提高生产效率,规范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防止超强度、超能力、超定员生产,杜绝煤矿重大事故发生,根据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煤矿建设项目编制井下劳动定员设计专篇的通知(豫煤人2008459号)及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印发河南省煤矿井下劳动定员核定办法的通知(豫煤人【2007】70号文),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

4、等有关规定,经综合分析类比,简化生产系统,坚持尽可能减少井下同时作业人数的原则,编制完成了汝州市#矿业有限公司#煤矿劳动定员设计,内容包括说明书和相应附表、附图。 本井下劳动定员设计只针对二1煤层。第二节 设计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1、 设计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 、规范和技术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 3.煤矿安全监察条例(2000年)。 4.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 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6.矿井防灭火规范(1982年)。 7.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

5、09第28号)。 8.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MT/T5016-96)。 9.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标准(2002年)。 10.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002)。 11.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12.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 13.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煤矿建设项目编制井下劳动定员设计专篇的通知(豫煤人2008459号)。 14.河南省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河南省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办法的通知(豫煤人2006946号)。 15.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印发河南省煤矿井下劳动定员核定办法的通知(豫煤人200770号)。 16.关于转发国家安全

6、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劳动定员管理严格控制井下作业人数的通知(豫煤人2007972号)。 17.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同时作业采掘人员超百人采区安全措施的通知(豫煤人200872号)。二、设计依据的技术文件 1.1992年12月,豫中地质勘察工程公司第一工程处提交的汝州市煤炭局胡沟煤矿深部补勘地质报告; 2.2004年3月,煤炭工业部郑州设计研究院提交的河南省汝州市胡沟煤矿开拓延深修改初步设计说明书; 3.2016年3月,河南省煤炭管理办公室关于2015年度全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 4.国家安全生产洛阳矿山机械检测检验中心2015年3月所作的煤尘爆炸

7、性及煤的自燃倾向鉴定报告。 5.2014年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汝州市#矿业有限公司#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C4100002009121120049549),有效期自2014年12月至2018年8月。 6.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410482000039720(1-1),有效期自2014年10月29日至2034年10月29日。第三节 设计井下劳动定员结果 通过选用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式,确定煤矿井下单班最大作业人数,既符合矿井设计要求,又能保证安全生产,最终目标达到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经综合计算分析,确定该矿井井下单班最大生产人员为149人,但考虑到矿井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井下劳动定员为

8、:原煤生产人员在籍人数738人,其中原煤生产工人在籍702人,原煤生产管理人员在籍36人。单班井下作业人数核定为:8点班149人(含2名矿、科级带班人员),4点班148人(含2名矿、科级带班人员),0点班148人(含2名矿、科级带班人员)。详见第五章。第二章 煤矿基本情况第一节 煤矿企业概况一、企业性质,隶属关系,经营状况,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交通情况(一)企业性质,隶属关系,经营状况 #煤矿前身为汝州市胡沟煤矿,始建于1958年,属地方国有企业。2006年1月,由河南亿#实业有限公司收购,成立河南亿#煤业有限公司。2010年7月,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与河南亿#煤业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成

9、立新公司-平顶山市中祥#煤业有限公司。2014年11月,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将其股权转让给#集团。#集团新利达有限公司与河南亿#公司共同成立汝州市#矿业有限公司,2014年10月29日注册营业执照,2014年12月25 日完成采矿证变更。 2015年1月1日#集团正式接管#煤矿的安全管理主体。目前矿井处于隐患整改阶段,无采掘活动。(二)地理位置 井田位于河南省临汝煤田焦谷山矿区,行政区隶属于河南省汝州市蟒川乡任村。地理坐标:东经112°4346112°4446,北纬34°014434°0228。主立井坐标:x = 3768915.29,y = 3

10、8383564.78,z = +322.1;副立井坐标:x = 3769141.97,y = 38383047.18,z = +316.4;回风斜井坐标:x = 3769399.03,y = 38383002.45,z = +324.5。(三)地形地貌本区属丘陵地貌,总体地势为南、西高,北、东低。地面冲沟较发育。井田位于焦谷山煤田任村矿区的中部及西北部。焦谷山煤田是西、南、北三面环山向东开口的山间构造盆地。焦谷山呈东西走向,绵延于矿区南缘,海拔最高为787.34m,向北为逐渐起伏的山前剥蚀台地,倾伏于汝河平原,形成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盆地丘陵地貌。井田范围内地势较平坦,地势南西高,北东低,标高

11、+295m+384m,相对高差89m。地面坡度一般15°以下。主立井、副立井和回风斜井,井口标高分别为+322.1m、+316.4m和+324.5m。(四)、交通情况矿区东距焦枝铁路戎庄站15km、小屯街站19km。由该站至洛阳与陇海线接轨,向东经平顶山,在漯河与京广线接轨。东西两侧分别有宁洛高速和二广高速通过,东距宁洛高速汝州南入口12km、小屯入口18km,西距二广高速寄料入口12km、土门入口17km,井田周边有207国道和241、242、238省道通过,交通十分便利,见图。 二、井田位置,边界范围,拐点坐标,井田面积,相邻矿井边界关系(一)、井田位置,边界范围,拐点坐标,井田

12、面积依据2014年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汝州市#矿业有限公司#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C4100002009121120049549)所圈定的范围,见表1-1。井田共有29个拐点圈定,东西走向长0.301.40km,南北倾斜宽0.401.40km,面积1.4698km²,批准限采四2、二1和一1煤层,限采标高:275m至-15m。表1-1 井田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点号X坐标Y坐标点号X坐标Y坐标13769400.0038383418.00163769100.0038382855.0023769400.0038383525.00173769338.0038382796.0033769140.

13、0038383400.00183769420.0038382585.0043769020.0038383660.00193769484.0038382510.0053768988.0038383768.00203769400.0038382800.0063768874.0038384071.00213769540.0038382780.0073768700.0038384071.00223769544.0038383000.0083768480.0038384275.00233769720.0038382880.0093768344.0038383915.00243769614.0038383

14、115.00103768410.0038383360.00253769730.0038383235.00113768340.0038382965.00263769895.0038383340.00123768290.0038382965.00273769769.0038383528.00133768160.0038382570.00283769623.0038383528.00143768720.0038382720.00293769623.0038383418.00153769060.0038382400.00标高:从275m至-15m第二节 矿井地质、煤层情况1、 地质条件 (一)构造井田

15、位于汝州煤田南部,秦岭东西向构造带北侧的焦谷山矿区,褶皱与断裂构造均发育。(二)断层经勘探、补勘及生产揭露,已查明断层24条,其中落差10m及其以上断层9条,最大落差220m(刘庄正断层),断层走向以近东西向为主,次为北北东向,且均为高角度正断层。(三)岩浆岩及陷落柱情况目前为止,井田及邻区尚未发现有岩浆岩体及陷落柱。2、 自然条件 (一)瓦斯根据河南省煤炭管理办公室关于2015年度全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煤矿瓦斯绝对涌出量1.53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1.02m3/min,属瓦斯矿井。(二)水文地质条件 本矿区地层、构造条件中等,矿井充水水源二1煤层主要以底板渗水为主,

16、次为顶板淋水,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70m3/h,最大涌水量为602m3/h。(三)煤尘爆炸及煤层自燃倾向性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洛阳矿山机械检测检验中心2015年3月所作的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燃倾向鉴定报告,该矿二1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性。二1煤层自燃等级为类,属不易自燃煤层。(四)原始地温及冲击地压 根据矿井实际生产资料,二1煤层底板温度最高不大于27,总体属正常地温区,不存在热害问题。本矿井无冲击地压。 3、 开采条件 (一)煤层特征 本区属华北聚煤盆地南带,井田发育与保留的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及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共分为六个含煤段。煤系地层总厚373m,共含煤10层,总厚9.77m,含煤系

17、数2.62%。含可采煤层3层,总厚约6.97m,含煤系数1.86%。其中,下石盒子组四2煤、山西组二1煤、太原组一1煤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1可采煤层井田可采煤层为下石盒子组四2煤、山西组二1煤、太原组一1煤,各煤层发育特征。(1)四2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中下部,下距四煤段底砂岩50m左右,依据提供的资料,任村断层以南的二水平,穿见该层位钻孔6个,其中3孔见煤,主要分布于东部,面积0.09Km2,可采区煤厚1.451.55m,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属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煤层底板标高140190m,埋藏深度120210m。煤层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或粉砂岩,底板为泥岩或砂质泥岩。(2)二1煤层位

18、于山西组下部,上距四2煤层150180m,下距太原组顶部灰岩6m左右。任村断层以南的二水平,穿见该煤层钻孔8个,见煤8层次,除1孔见煤点不可采外,其余全部达到可采厚度,见表2-3。煤厚0.209.60m,平均5.35m,可采性指数0.91,煤厚变异系数36%,煤层连续性较好,煤层结构简单至中等,局部含12层夹矸,属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煤层底板标高-15160m,埋藏深度180350m。煤层顶板为深灰色泥岩或砂质泥岩,局部为富含白云母片的粉砂岩;直接底板为深灰色泥岩或砂质泥岩,间接底板为太原组灰岩。(3)一1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二1煤层1316m。任村断层以南的二水平,穿见该煤层钻孔7个,其

19、中见煤钻孔5个,主要分布于二水平东部,面积0.43Km2,见表2-4。可采区煤厚0.750.95m,平均0.82m,煤层结构简单,一般无夹矸,属较稳定局部可采煤层。煤层底板标高-2556m,埋藏深度260360m。煤层顶板为薄层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二)、同时开采煤层数 目前矿井开采煤层为二1煤层,同时开采的煤层数为1个。第三节 开采方式及技术装备1、 技术结构 (一)、采掘机械化程度全井田共布置两个采区,目前21采区没有回采工作面,22采区有22121和22091两个备用工作面。采煤工作面为放炮或手镐落煤,掘进面全部采用放炮或手镐落煤。 (二)、装载机械化程度 井下原煤运输主要采用胶带输送

20、机及刮板机,运输巷铺设SGWD-420/30型、刮板运输送机和B=650mm胶带输送机运煤。(三)、辅助运输机械化程度井下无卡轨车、单轨吊车、胶轮车等辅助运输机械。 二、开拓系统 (一)井筒个数全矿井共两立一斜三个井口,即主、副立井和回风斜井。主井深292.97m,混凝土与钢筋混合支护,断面14.5,担负全矿井原煤提升任务及升降人员、物料等。井口安装单绳双滚筒绞车一部。敷设信号、通讯、监控电缆、排水、洒水除尘管路等。内有金属梯子间作为矿井的一个安全出口。 副立井直径2.5m,净断面4.5 m2,井深108m,砖混支护。担负辅助通风。 回风斜井斜长725m,砌碹支护,断面8.5,风井专做矿井回风

21、,内设有台阶扶手,做另一安全出口。(二)、开拓方式 矿井采用两立一斜多水平开拓方式。由于矿区范围较小,加上运输采用皮带、溜子连续运输,根据运输方式和矿井煤层赋存情况,井底车场及主要硐室布置层位在二1煤顶板中。井底主要设有煤仓、中央变电所、主排水泵房、内外水仓、消防材料库等。井底车场设在 +30m水平,为辅助运输车场。 全井田共布置两个采区,分别为21、22采区。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炮采。回采工作面支护使用DZ22-30/100型悬移支架支护。(三)、采煤方法及采区布置 根据矿井现有开采方式和技术条件,二1煤层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放顶煤采煤法,放炮落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22、。 21采区剩余煤柱没有回收。煤层厚度平均1.8m。 22为上山采区,布置两条上山:进风上山,回风上山,井下运输距离较近,轨道上山、运输上山运输最长距离约为900m。3、 提升及运输系统 1、提升系统主立井:直径4.3m,净断面14.5m2,井深292.97m,混凝土浇灌支护。地面安装2JK-2.5-1.2/11.5型双磙筒绞车,井筒装备1吨非标罐笼提升,担负全矿井原煤提升任务及升降人员、物料等。2、运输系统运煤系统:采煤工作面运输机巷采用SGB-420/30型刮板运输机搭接DTL652030-18.5型胶带运输机至采区DTL652030-18.5型胶带运输机至上山铺设的DTL652030-1

23、8.5型胶带运输机,运至井底煤仓,然后通过1吨矿车运至主井底,提升至地面。四、生产集中化 设计矿井生产能力为0.15Mt/a,井下同时生产水平为1个 ,矿井以2个采区、一年2个回采工作面、2个煤巷掘进工作面来保证矿井的生产能力。经计算矿井百万吨采煤工作面个数为13.3个;矿井百万吨煤巷掘进工作面个数为13.3个。 五、矿井生产状况 矿井主井采用1对1.0t非标准罐笼提升,担负全矿井原煤提升任务,井下布置有1个回采工作面、2个煤巷掘进工作面来保证矿井的生产能力。采掘工作面比1:2。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放顶煤采煤法,放炮落煤,工作面采用刮板输送机运煤。 针对本矿来说,今后若干年后,采、掘工

24、艺仍不会发生变化,回采工艺仍以手镐落煤为主,辅以放炮落煤,掘进工艺仍为爆破掘进。后期有的采区巷道布置发生变化,采用走向长壁开采,工作面长度也会变长,井下运输环节增多,相应的的会增加井下人员人数。第三章 人力资源状况第一节 矿井劳动定员矿井生产规模为0.15Mt/a,按照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矿井所需的在籍原煤生产工人702人、在籍管理人员42人(其中原煤生产管理人员在籍36人,非原煤生产管理人员在籍6人)、服务人员在籍26人、其他人员在籍13人。矿井劳动定员汇总表详见表3-2-1所示。第二节 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一、组织机构设置矿井设置采煤队、掘进队、调度室、机电科、安全科、技术科等科室,组

25、织机构设置详见图3-2-1。图3-2-1 矿井组织机构设置图二、工作制度矿井工作制度为年工作日为330天,采用“三八”制作业,每天三班,边生产边检修。三、劳动定员矿井生产规模为0.15Mt/a,按照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其他人员按以下比例控制:1、管理人员占原煤生产人员的7;2、服务人员占原煤生产人员的8;3、其他人员占原煤生产人员的3。矿井劳动定员的在籍人数,按各类人员的出勤人数乘以各类人员的在籍系数确定。在籍系数考虑病假、事假、轮休、节假日等因素,系数确定如下:1、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其他人员在籍系数取1.0;2、井下原煤工人在籍系数取1.4;3、地面原煤工人在籍系数取

26、1.3。全矿井劳动定员明细详见表3-2-1所示。表3-2-1 矿井劳动定员汇总表 序号人员类别出勤人数在籍在籍所占比例(%)一班二班三班合计系数人数一原煤生产工人17117017051170289.65%其中:井下工人1471461464391.4608地面工人242424721.394二原煤生产管理人员121212361364.60%其中:工程技术人员88824124行政管理人员44412112三原煤生产人员合计183182182547738五非原煤生产管理人员2226160.77%六服务人员1088261263.32%其中:生产服务人员64414114生活服务人员44412112七其他人员

27、544131131.66%八全矿人员合计20019619659273823表3-2-2 劳动定员明细表 序号工 种出 勤 人 数在籍在籍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合计系数人数一原煤生产人员合计183182182547738(一)原煤生产工人171170170511702井下人员1471461464396081采煤工303030901.41262掘进工202020601.4843信号工444121.4174挂钩工666181.4255放煤工33391.4136小绞车司机22261.487绞车司机11131.448皮带司机555151.4219推车工777211.42910溜子司机141414421.459

28、11运料工999271.43812运输班长11131.4413调度员11131.4414地质、测量人员11131.4415巷修工888241.43416探水工33391.41317开泵工33391.41318机电工888241.43419电话维护工11131.4420液压泵站工11131.4421机电班长11131.4422放炮员33391.41323瓦斯检测员11131.4424监控系统管理员11131.4425通风工11131.4426通风班长11131.4427安全检查员11131.4428测风工10011.4129皮带维修工33391.41330探水班长11131.4431一线安全监督

29、员5551515表3-2-2续 劳动定员明细表 序号工 种出 勤 人 数在籍在籍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合计系数人数地面工人24242472941主扇司机11131.342主绞车司机22261.383翻罐笼司机22261.384地面压风机司机11131.345变电所11131.346矿灯房11131.347锅炉房11131.348栈桥皮带司机11131.349铲车司机11131.3410仓库保管员22261.3811机场修理工33391.3118主井口信号工11131.349主井口把钩工11131.3410主井口推车工666181.323(二)原煤生产管理人员12121236361工程技术人员8882

30、41242行政管理人员44412112二服务人员108826261生产服务人员644141142生活服务人员44412112三其它人员54413113四非原煤生产管理人员222616五全矿人员合计200196196592738第四章 矿井综合评价系数和煤矿井下单班最大作业人数第一节 矿井综合评价系数的计算根据河南省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河南省煤矿井下劳动定员核定办法的通知(豫煤人【2007】70号文)的要求,和矿井地质、生产技术条件状况(见附表6-1-1、6-1-2),先计算子因素权重与相应子因素隶属度标准加权汇总数,再分别乘以分系统权重汇总,再乘以系统权重汇总。 经计算,矿井综合评价系数为0.4

31、8415,见附表6-1-3所示。第二节 井下单班最大作业人数计算矿井综合评价系数经计算为0.48415,#煤矿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井下单班最大作业人数计算公式如下:P=S××N(人/班)式中: P单班井下最大作业人数,人。 S平均万吨井下用人率,人/万吨 修正系数。 N矿井生产能力(万吨/年)查各生产规模区间矿井万吨井下用人率标准表可知,S×,即本矿井井下万吨用人率为9.96,其中采掘为5.46。经计算,井下单班作业人数:P1=9.96×15=149(人/班)故井下单班最大作业人数为149(人/班)第五章 煤矿井下劳动定员结果第一节 本矿存在的特殊情

32、况和问题针对#煤矿地质特征和技术现状,存在的特殊情况有: 1、现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放炮落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长度80m,工作面顺槽长度为260m。工作面长度较短,在工作面同时工作人数受到限制;工作面顺槽长度短,可减少运输设备,从而减少辅助工的人数。 2、22采区设两条上山,两条上山与井底车场连接。因此相应的减少了提升、运输设备,从而减少了井下辅助工的人数。 3、22采区距主、副井井筒较近,工作面到井底煤仓的运输距离约250m,运输距离短,运输系统简单,运输环节少,所占用的辅助工也较少。 4、二1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井下设隔爆设施,设置防尘、隔爆水棚管理工;煤层属于

33、不易自燃煤层,不需采用黄泥灌浆或喷阻化剂等防止煤层自燃的措施,从而减少了相应的辅助工;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无需瓦斯抽放,同样可以减少相应的辅助工人数。5、根据本矿井地质特征,矿井现有回采工作面顺槽等长度都较短,因而使回采工作面服务时间短,易造成采掘接替紧张。所以矿井应加强掘进力量,保证正常接替。第二节 最终确定的设计井下劳动定员矿井生产规模为0.15Mt/a,按照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经计算,井下原煤生产工人439人,原煤生产管理人员36人。单班井下最大作业人数149人。根据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劳动定员管理严格控制井下作

34、业人数的通知”(豫煤人2007972号)有关规定,生产能力在30万t/a及以下的煤矿,原则上一个采区同时作业的采掘人员每小班不得超过50人。按照文件精神,结合前述的本矿井的特殊情况,经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井下劳动定员为:井下原煤生产在籍人数738人,其中原煤生产工人702人,原煤生产管理人员36人。详见表3-2-1第三节 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1、针对本矿实际情况,所开采的二1煤层属于不易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矿井属瓦斯矿井,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本矿在采掘过程中必须坚持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并预留足够的断层防水煤柱带,避免盲目揭露断层,造成

35、突水事故。2、井田内二1煤层局部较厚,二1煤层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法,要编制专门的针对放顶煤开采的工作面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3、在以后开采各采区时,确认在核定生产能力、开采难易程度、技术结构及生产系统发生重大变化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重新核定劳动定员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4、要在井口、调度室、采区及采、掘工作面现场设立入井人数公示牌,分采区和采、掘工作面标明经上级部门核定确认的最大井下作业人数、每班定员及实际井下作业人员人数。36第六章 核定表格与证明材料第一节 核定表格1、附表6-1-1 矿井地质生产技术条件状况表(一)2、附表6-1-2 矿井地质生产

36、技术条件状况表(二)(续)3、附表6-1-3 矿井综合评价系数计算表4、附表6-1-4 煤矿单班井下最大作业人数计算表矿井生产条件表 表6-1-1矿井名称#煤矿所属企业汝州市#矿业有限公司核定产量设计产量15万吨地质条件断层类别隶属度标准0.4岩浆侵入类别隶属度标准1.0褶皱类别隶属度标准0.4顶底板类别隶属度标准0.1其它问题类别隶属度标准1.0开采条件煤层稳定性类别隶属度标准0.1煤层倾角类别隶属度标准0.4煤层厚度分类标准3.5m2.54.51.32.5m1.3m隶属度标准0.4同时开采煤层数分类标准(个)1234隶属度标准1.0开采深度分类标准400m400700m700900m900

37、m隶属度标准1.0自然条件瓦斯等级分类标准低高突隶属度标准1.0水文地质条件类别隶属度标准0.4发火期类别所属类别1.0地温、冲击地压类别隶属度标准1.0 矿井生产条件表 续表6-1-2开拓系统井筒数分类标准23个46个78个9个隶属度标准1.0开拓方式分类标准平硐副井主井风井隶属度标准0.4井下运输距离分类标准3000m30006000m60009000m9000m隶属度标准1.0提升系统提升方式分类标准箕斗皮带罐笼其它隶属度标准0.4同时提升水平数分类标准1个2个3个4个隶属度标准1.0提升井筒数分类标准1个2个3个4个隶属度标准0.7生产集中程度同时生产水平数分类标准1个2个3个4个隶属度标准1.0同时生产采区数分类标准1个2个3个4个隶属度标准1.0百万吨回采面个数分类标准1个13个310个10个隶属度标准0.1百万吨掘进面个数分类标准4个48个812个12个隶属度标准0.1百万吨开拓面个数分类标准1个13个35个5个隶属度标准0.1技术结构采煤机械化程度分类标准综采普采炮采评价值0.3掘进机械化程度分类标准综掘装载评价值0.3辅助机械化(有或无)分类标准有无隶属度标准0.2注:辅助运输机械化指卡轨车、单轨吊、胶轮。综合评价系数计算表 表6-1-3行号项目指标 权重隶属度 标准值评价值评价值评价值说明1234=2×35=2×46=2×5第6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