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检测技术实验报告_第1页
华中科技大学-检测技术实验报告_第2页
华中科技大学-检测技术实验报告_第3页
华中科技大学-检测技术实验报告_第4页
华中科技大学-检测技术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气学科大类 2012 级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课程实 验 报 告(基本实验二:检测技术实验)姓 名 学 号 专业班号 同组者1 学 号 专业班号 同组者2 学 号 专业班号 指导教师 徐 雁 日 期 实验成绩 评 阅 人 实验评分表基本实验实验编号名称/内容实验分值评分22.差动变压器22-1.相敏检波器2022-2.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检测1022-3.差动变压器的标定30设计性实验实验名称/内容实验分值评分24.PT100铂热电阻测温实验40创新性实验实验名称/内容实验分值评分教师评价意见总分目 录正 文3实验一 差动变压器3(一)了解相敏检波器工作原理4(二)差动变压器性能检测6(四)差动变压

2、器性能检测8实验二 PT100铂热电阻测温实验10小 结15参考文献15正 文实验一 差动变压器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差动变压测试系统的组成和标定方法。二、实验原理差动变压器由衔铁、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线圈骨架等组成。初级线圈作为差动变压器激励用,相当于变压器的原边;次级线圈由两个结构尺寸和参数相同的相同线圈反相串接而成,相当于变压器的副边。差动变压器是开磁路,工作是建立在互感基础上。由于零残电压的存在会造成差动变压器零点附近的不灵敏区,电压经过放大器会使放大器末级趋向饱和,影响电路正常关系,因此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补偿。零残电压中主要包含两种波形成份:1、基波分量:这是由于差动变压器两个

3、次级绕组因材料或工艺差异造成等效电路参数(M、L、R)不同,线圈中的铜损电阻及导磁材料的铁损,线圈中线间电容的存在,都使得激励电流与所产生的磁通不同相。2、高次谐波:主要是由导磁材料磁化曲线非线性引起,由于磁滞损耗和铁磁饱和的影响,使激励电流与磁通波形不一致,产生了非正弦波(主要是三次谐波)磁通,从而在二次绕组中感应处非正弦波的电动势。减少零残电压的办法有:1、从设计和工艺制作上尽量保证线路和磁路的对程;2、采用相敏检波电路;3、选用补偿电路。 相敏检波器工作原理:相敏检波电路如图所示,图1为输入信号端,2为交流参考电压输入端,3为输出端。4为直流参考电压输入端。、为整形电路将正弦信

4、号转换成的方波信号,使相敏检波器中的电子开关正常工作。当2、4端输入控制电压信号时,通过差动放大器的作用使D和J处于开关状态,从而把1端输入的正弦信号转换成半波整流信号。图1-1相敏检波器原理图三、实验设备差动变压器、音频振荡器、电桥、差动放大器、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电压表、示波器、测微仪。四、实验步骤(一)了解相敏检波器工作原理1 调节音频振荡器输出频率为5kHz,输出幅值为2V,将音频振荡器0端接相敏检波器的输入端1,相敏检波器的输入端连接,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接数字电压表20V。相敏检波器的交流参考电压输入端2分别接0 , 180 ,使相敏检波器的输入信号和交流参考电压分别同相

5、或者反相,用示波器两通道观察相敏检测器输出端3的波形变化和电压表电压值的变化。注意:此时差动放大器的增益要比较小,稍有增益即可,示波器的“触发”方式要选择正确。可以看出,当相敏检波器的输入信号和开关信号反相时,输出为正极性的全波整流信号,电压表只是正极性方向最大值,反之,则输出负极性的全波整流波形,电压表指示负极性的最大值。2 用示波器两通道观察相敏检测器插口5 、6 的波形。可以看出,相敏检波器中整形电路的作用是将输入的正弦波转换成方波,使相敏检波器中的电子开关能正常工作。3.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图1-2同相输入的整流波形图1-3反相输入的整流波形图1-4整形电路5、6端的输出根据实验所得图

6、形,可以看到通过相敏检波电路,我们得到全波整流波形。相敏检波器的的5,6端整形电路的作用是将输入的正弦波转换为方波,使相敏检波器中的电子开关能正常工作。(二)差动变压器性能检测1. 按下图接线,差动变压器初级线圈必须从音频振荡器LV端功率输出。图2-1差动变压器性能检测电路原理图2. 音频振荡器输出频率5KHz,输出值VP-P值2V。3. 用手提变压器磁芯,观察示波器第二通道的波形是否能过零翻转,以判断两个次级线圈的联接方式,如不能过零翻转,则需改变两个次级线圈的串接端,使两个次级线圈反向串联。4.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图2-2输入输出同相图2-3输入输出临界相位图2-4输入输出反相根据图中得到

7、的结果,可以看到在调节衔铁与二次绕组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输入输出相位差发生改变,由正相变为反相。若不能过零翻转,则表明二次级线圈是顺串的,此时需要将二次级线圈的同名端调换,使二个次级线圈反向串联,调换之后可以实现过零翻转。(四)差动变压器性能检测图4-1差动变压器的标定电路图1. 按上图接线,差动放大器增益适度,音频振荡器Lv端输出5KHZ,VP-P值2V。2. 调节电桥WD、WA 电位器,移相器,调节测微头带动衔铁改变其在线圈中的位置,使系统输出为零。3. 旋动测微头使衔铁在线圈中上、下有一个较大的位移,用电压表和示波器观察系统输出是否正负对称。如不对称则需反复调节衔铁位置和电桥、移相器,

8、做到正负输出对称。注意:示波器CH1、CH2 通道分别接入相敏检波器1、2 端口,用手将衔铁位置压到最低,调节电桥、移相器,当CH1、CH2所观察到的波形正好同相或反相时,则系统输出可做到正负对称。4. 旋动测微仪,带动衔铁向上5mm,向下5mm 位移,每旋一周(0.5mm)记录一电压值并填入表格22-1中。表22-1 位移与电压对应关系位移/mm12.9212.4211.9211.4210.9210.429.929.428.928.427.92电压/V6.386.145.835.424.914.283.612.751.910位移/mm7.426.926.425.925.424.924.423

9、.923.422.92电压/V-0.87-1.78-2.63-3.41-4.11-4.75-5.22-5.64-5.90-6.08根据上表做出如下图4-2:图4-2 位移与电压曲线图由图可知,采用端点拟合的方法,进而可以计算如下:灵敏度:k=y/x=(6.38+6.08)/10=1.246线性度:L=Lmax/yFS=0.46/(6.38+6.08)=3.69%由结果可知零点残余电压基本消除,输入特性曲线由原来的V形基本变为直线,可判断位移方向五、实验思考题1、为什么在差动变压器的标定中电路中要加移相器?作用是什么?答:根据相敏检波器的原理,当两个输入端的相位刚好相同或者相反(即相差180&#

10、176;)时,输出为正极性(或者负极性)全波整流信号,电压表才能只是正极性最大值(或者负极性最大值)。所以在差动变压器的标定电路中加入移相器,作用是保证2端输入的参考交流电压与1端输入的电压同相或反相,从而使系统输出可以做到正负对称。2、差动变压器的标定的含义,为什么要标定?答:标定的主要作用是:确定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赋予仪器或测量系统分度值,本实验中标定为差动变压器的灵敏度;确定仪器或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消除系统误差,改善仪器或系统的正确度。在科学测量中,标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步骤。故差动变压器的标定即为给该仪器的表盘标刻度,使差动的位移与刻度盘上的标值一一对应,从而能通过

11、读值来确定测量量。实验二 PT100铂热电阻测温实验一、实验目的1.自行设计PT100热电阻测量温度,验证温度与电阻之间的关系。2.掌握测量温度的电路设计和误差分析方法。3.掌握实验中各种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和技巧。4.培养自身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求知探索的欲望。二、实验原理 1、铂热电阻工作原理铂热电阻元件作为一种温度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在温度作用下,铂电阻丝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和电阻的关系接近于线性关系,偏差极小且随着时间的增长,偏差可以忽略,具有可靠性好、热响应时间短等优点,且电气性能稳定。铂热电阻是一种精确、灵敏、稳定的温度传感器。铂热电阻元件是用微型陶瓷管、孔内装

12、绕制好的铂热电阻丝脱胎线圈制成感温元件,由于感温元件可以做得相当小,因此它可以制成各种微型温度传感器探头。2、PT100 设计参数PT100 铂电阻A 级在0时的电阻值 R0=100± 0.06 ;B 级R0=100±0.12 ,PT100铂热电阻各种温度对应阻值见分度表23-1。PT100R 允许通过的最大测量电流为5mA,由此产生的温升不大于0.3。设计时PT100上通过电流不能大于5mA。表2-PT100铂电阻分度表温度 0123456789电阻值()-40-30-20-10084.2788.2292.1696.09100.0083.8787.8391.7795.69

13、99.6183.4887.4391.3795.3099.2283.0887.0490.9894.9198.8382.6986.6490.5994.5298.4482.2986.2590.1994.1298.0481.8985.8589.8093.7397.6581.5085.4689.4093.3497.2681.1085.0689.0192.9596.8780.7084.6788.6292.5596.48010203040100.00103.90107.79111.67115.54100.39104.29108.18112.06115.93100.78104.68108.57112.4511

14、6.31101.17105.07108.96112.83116.70101.56105.46109.35113.22117.08101.95105.85109.73113.61117.47102.34106.24110.12114.00117.86102.73106.63110.51114.38118.24103.12107.02110.90114.77118.63103.51107.40111.29115.15119.015060708090119.40123.24127.08130.90134.71119.78123.63127.46131.28135.09120.17124.01127.

15、84131.66135.47120.55124.39128.22132.04135.85120.94124.78128.61132.42136.23121.32125.16128.99132.80136.61121.71125.54129.37133.18136.99122.09125.93129.75133.57137.37122.47126.31130.13133.95137.75122.86126.69130.52134.33138.13三、实验设备1、 PT100铂热电阻; 2、检测技术通用实验板或面包板; 3、CSY10A型传感器系统实验仪(带有加热器可供使用);

16、4、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5、数字万用表。四、实验内容1、设计PT100铂热电阻测温实验电路方案;  2、测量PT100的温度与电压关系,要求测温范围为:室温65;温度测量精度:±2;输出电压04V,输出以电压V方式记录。 3、通过测量值进行误差分析。 五、实验方案设计设计电路如图5-1所示。图5-1 测量电路设计1、电桥的设计需要确定电桥的电源电压和各桥臂电阻。在室温下调平衡电桥后,UA=UB,R1/R2=(Rpt+Rpx)/R3,当温度上升T后,PT100电阻增加R,则有:U=UA-UB=Rpt+R+RpxRpt+R+Rpx+R3E

17、-R1R1+R2E令R2=R3,则R1= Rpt+Rpx,简化后,U=R1+RR1+R+R2E-R1R1+R2E近似有 U=RR1+R2E当温度变化每2,R约为0.8,要使得U与R近似线性,即使得U=RR1+R2E,则需要R1+R2>>R,由此可让R1+R2的阻值之和达到千欧级。PT100上允许通过的电流值不超过5mA,可配合设计电源电压与桥臂电阻值。具体为:取E=10V,由恒压电源提供,取R2=R3=2k,取R1=510,电位器Rp=1k,如此一来,流过PT100的最大电流Im=E/(R1+R2)=10/(510+2000)=4mA<5mA,满足。2、 放大电路的设计根据电

18、桥设计的参数,可以计算出每升高2,U=0.8×10/2510=3.18mV. U太小不易测量,需增加固定增益的放大电路对其进行测量;由于测温电路采用了直流电桥电路,会产生零点漂移,为消除零点漂移,可采用差分放大电路。由于输出电压为0-4V,若室温为15(事实应更高),要测至65,则有50的温差,每2测一次,则有25次测量,即反映在输出电压上U4/25=160mV.则差放的放大系数约为160/3.18=50参数确定为:R4=2k,R5=100 k,则放大倍数为50倍,满足要求。3、 关于芯片LM324其管脚连接图如图5-1所示。图5-2 管脚连接图本实验仅用到一个运算放大器,故可以仅用

19、1、2、3构成的运放1,4引脚接VCC=12V,11引脚接VEE=-12V,双极操作,便于调零。六、实验步骤1、按照设计图接线,搭建实验电路;2、调节变阻器使电桥平衡,测取室温;3、加热电阻,测取PT100 温度传感器在每上升2度是的数据;4、对数据结果进行处理分析。七、实验数据记录 室温25,数据记录温升。表5-1 PT100铂热电阻温度特性测量温度02468101214161820正行程1电压00.120.260.440.620.780.941.081.21.441.58反行程1电压00.140.340.520.821.041.261.461.641.822温度22242628303234

20、363840正行程1电压1.741.8822.182.342.52.682.8433.18反行程1电压2.162.322.442.562.682.782.882.983.13.18温度02468101214161820正行程2电压00.140.280.480.660.8211.141.31.561.72反行程2电压00.160.360.560.881.141.361.581.761.942.12温度22242628303234363840正行程2电压1.8822.12.262.422.582.742.883.043.22反行程2电压2.282.422.542.642.742.822.943.023.143.22八、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将两组数据求取平均值后,作图如下。图5-3 测量数据迟滞特性曲线由图可以看到,端点拟合直线与正行程曲线十分相近,而与反行程曲线相距较远。主要原因在于加热电阻发热太快,导致升温较快,实验时,我们控制加热时间不断开合开关,控制温度上升速度,从而给予测量电路充分响应时间,稳定测量值;而反行程时,由于散热也快,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