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时:学时:1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了解免疫与免疫学的概念、了解免疫与免疫学的概念2、了解传染与传染病了解传染与传染病3、掌握非特异性免疫掌握非特异性免疫第七章第七章 免疫与免疫学免疫与免疫学4、掌握掌握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传染与免疫是微生物生态学的深化与发展,主要探讨病原菌与传染与免疫是微生物生态学的深化与发展,主要探讨病原菌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宿主间的相互关系。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或病原菌或病原菌( (pathogenpathogen) )是指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生传染病的微生物
2、。是指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生传染病的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是否引起传染病,一方面取决于微生物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是否引起传染病,一方面取决于微生物的致病力,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的致病力,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抵抗力和抵抗力和免疫力。免疫力。 免疫(免疫(immunityimmunity)或免疫力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或免疫力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的一种生理防御机制。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的一种生理防御机制。 免疫学则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免疫学则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涉及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
3、及应答、免疫系涉及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排异反应及机制、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疾病过程及机制,统对抗原的排异反应及机制、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疾病过程及机制,免疫耐受的诱导、维持和打破及机制,免疫学理论和方法在疾病预免疫耐受的诱导、维持和打破及机制,免疫学理论和方法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免疫学的迅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并免疫学的迅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并渗透到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各种免疫学的分支学科和交叉渗透到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各种免疫学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如免疫生物学、分子免
4、疫学、免疫遗传学、免疫化学、移植学科,如免疫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免疫遗传学、免疫化学、移植免疫学、感染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等。免疫学、感染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等。 一、一、传染与传染病传染与传染病 二二、影响传染的因素影响传染的因素 三三、传染的结局传染的结局 第一节第一节 传染传染一、一、传染与传染病传染与传染病 生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生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现形式的病理状态,称为疾病。定表现形式的病理状态,称为疾病。根据病因,疾病可分根据病因,疾病可分非传染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疾病和传染性疾病两大类。两大类。 非传染性非传
5、染性生理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癌症,机械性伤害等生理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癌症,机械性伤害等 传染性传染性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病原 病毒病毒 其他生物性病原其他生物性病原 疾疾病病原核生物原核生物 真菌真菌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 寄生虫、节肢动物等寄生虫、节肢动物等 传染传染(infectioninfection)是指病原菌通过一定途径侵入到寄主的特是指病原菌通过一定途径侵入到寄主的特定部位生长、繁殖,并破坏其正常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引起寄主发定部位生长、繁殖,并破坏其正常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引起寄主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的过程。生一系列病理变化的过程。 当病原当病原菌突破寄主的菌突破寄主的三道保护屏障三道保护屏
6、障机械防御、非特异性免机械防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系统疫和特异性免疫系统后,就会侵入到寄主的一定部位。如果环境条后,就会侵入到寄主的一定部位。如果环境条件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引起寄主发生各种生理性病变,寄主就会患件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引起寄主发生各种生理性病变,寄主就会患传染病。如果环境条件不适宜微生物生长,而是长期处于潜伏状态,传染病。如果环境条件不适宜微生物生长,而是长期处于潜伏状态,则传染病就不至于发生。则传染病就不至于发生。二二、影响传染的因素影响传染的因素 传染病发生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病原菌、寄主和环境。传染病发生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病原菌、寄主和环境。 (一(一)影响传染的因素
7、影响传染的因素 能否引起传染病,取决于病原菌的毒力、数量和侵入途径。能否引起传染病,取决于病原菌的毒力、数量和侵入途径。毒力(致病力)毒力(致病力) 侵入途径侵入途径 侵入数量侵入数量 吸附和侵入能力吸附和侵入能力 病病原原菌菌繁殖和扩散能力繁殖和扩散能力 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能力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能力 内毒素内毒素 外毒素外毒素侵袭力侵袭力 毒素毒素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多种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多种途径1、毒力毒力( (virulence)virulence) 毒力也称致病力毒力也称致病力( (pathogenicity)pathogenicity)是菌体对寄主吸附,向体内
8、是菌体对寄主吸附,向体内侵入,在体内定居、生长和繁殖,向周围扩散蔓延,对寄主防御机侵入,在体内定居、生长和繁殖,向周围扩散蔓延,对寄主防御机能的抵抗,以及产生损害寄主的毒素等多种能力的总和。能的抵抗,以及产生损害寄主的毒素等多种能力的总和。 不同的细菌因结构、代谢类型、代谢产物以及生长繁殖条件的不同的细菌因结构、代谢类型、代谢产物以及生长繁殖条件的差异较大,其毒力也有很大的区别。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包括侵袭差异较大,其毒力也有很大的区别。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包括侵袭力和毒素。力和毒素。 毒力表示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大小,通常以半致死剂量(毒力表示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大小,通常以半致死剂量(ldld5050
9、)表示。表示。(1)(1)侵袭力(侵袭力(invastivenessinvastiveness) 是病原菌突破寄主的防御机能,并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和实现是病原菌突破寄主的防御机能,并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和实现蔓延扩散的能力,它由三方面组成:蔓延扩散的能力,它由三方面组成: 吸附和侵入能力吸附和侵入能力 繁殖和扩散能力繁殖和扩散能力 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能力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能力 (2)(2)毒素(毒素(toxintoxin) 外毒素外毒素 内毒素内毒素类毒素类毒素 细菌毒素细菌毒素侵侵袭袭力力 外毒素(外毒素(exotoxinexotoxin):):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分泌到菌体外是细菌在生
10、长过程中不断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主要由革兰氏阳性细菌产生。的毒性蛋白质,主要由革兰氏阳性细菌产生。致病细菌产生的外毒致病细菌产生的外毒素都是蛋白质。素都是蛋白质。1 内毒素(内毒素(endotoxinendotoxin):):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壁物质,主要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壁物质,主要成分是脂多糖,因在活细菌中不分泌到体外,仅在细菌自溶或人工成分是脂多糖,因在活细菌中不分泌到体外,仅在细菌自溶或人工裂解后才释放,故称内毒素。裂解后才释放,故称内毒素。2 类毒素(类毒素(toxoidtoxoid):):是细菌外毒素用是细菌外毒素用0.30.30.40.4的的甲醛进行化甲醛进行化学脱毒后
11、仍保留原有抗原性的生物制品,将其注射机体后,具有免学脱毒后仍保留原有抗原性的生物制品,将其注射机体后,具有免疫功能。疫功能。常用的有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和肉毒类毒素等。常用的有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和肉毒类毒素等。32、侵入的病原菌数量侵入的病原菌数量 不同病原菌其致病数量不相同,如伤寒沙门氏菌引起伤寒症须不同病原菌其致病数量不相同,如伤寒沙门氏菌引起伤寒症须摄入几亿至十亿个细菌;霍乱弧菌引起霍乱症还要比它多许多倍;摄入几亿至十亿个细菌;霍乱弧菌引起霍乱症还要比它多许多倍;毒力完全的痢疾志贺氏菌和鼠疫耶尔森氏菌只需几个即可致病。毒力完全的痢疾志贺氏菌和鼠疫耶尔森氏菌只需几个即可致病。 3
12、 3、侵入途径、侵入途径 由于寄主的不同部位、组织对不同病原菌的敏感性不同,病原由于寄主的不同部位、组织对不同病原菌的敏感性不同,病原菌必须通过合适的侵入途径才能完成对寄主的传染并引起疾病。菌必须通过合适的侵入途径才能完成对寄主的传染并引起疾病。 呼吸道呼吸道 皮肤伤口皮肤伤口 泌尿生殖道泌尿生殖道 消化道消化道 多种途径多种途径 伤寒沙门氏菌、霍乱弧菌伤寒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白喉棒杆菌、脑膜炎奈瑟氏球菌白喉棒杆菌、脑膜炎奈瑟氏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破伤风梭菌常、炭疽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破伤风梭菌常、炭疽芽孢杆菌 淋病奈瑟氏球菌、苍白密螺旋体、爱滋病(淋病奈瑟氏球菌、苍白密螺旋体、爱滋病(ai
13、dsaids) 结核分枝杆菌和炭疽芽孢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炭疽芽孢杆菌(二(二)寄主的免疫力寄主的免疫力 不同的个体接触病原菌后,是否患病与个体的免疫力有关。不同的个体接触病原菌后,是否患病与个体的免疫力有关。 在正常条件下,它对机体有利,在异常条件下,则可能损害机在正常条件下,它对机体有利,在异常条件下,则可能损害机体。免疫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体。免疫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 免疫防御免疫防御 免疫稳定免疫稳定 免疫监视免疫监视 免免疫疫功功能能 正常正常 异常异常 正常正常 异常异常 正常正常 异常异常 防御病原体的侵害和中和其毒素(抗传染免疫)防御病
14、原体的侵害和中和其毒素(抗传染免疫)反应过高时,引起变态反应或免疫缺陷病反应过高时,引起变态反应或免疫缺陷病 清除体内自然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免疫调节清除体内自然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免疫调节 识别紊乱,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识别紊乱,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可发现并清除突变的癌细胞可发现并清除突变的癌细胞 功能失调时,导致癌或持续性感染的发生功能失调时,导致癌或持续性感染的发生 寄主的免疫力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寄主的免疫力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 寄寄主主的的免免疫疫力力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抗菌物质:补体、溶菌酶、干扰素等抗
15、菌物质:补体、溶菌酶、干扰素等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 淋巴结的淋巴结的“过滤过滤”作用作用 第一道第一道防线防线 第二道第二道防线防线细胞免疫细胞免疫 非特异性非特异性特异性特异性体液免疫体液免疫 浆细胞产生抗体蛋白浆细胞产生抗体蛋白 由致敏由致敏t t细胞释放各种淋巴因子细胞释放各种淋巴因子 第三道第三道防线防线外部屏障:皮肤、粘膜,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外部屏障:皮肤、粘膜,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三(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 环境对传染的发生与发展同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环境有助于环境对传染的发生与发展同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也有助于限制、消
16、灭自然疫源,控制病原体的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也有助于限制、消灭自然疫源,控制病原体的传播,防止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传播,防止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 环环境境因因素素寄主环境寄主环境 外界环境外界环境 自然环境:气候,季节,温度,湿度,地自然环境:气候,季节,温度,湿度,地理环境等理环境等 社会环境:社会制度等社会环境:社会制度等 先天:遗传素质,年龄等先天:遗传素质,年龄等 后天:营养、精神、内分泌状态,药物、后天:营养、精神、内分泌状态,药物、针灸、电离辐射等的影响,以及体育锻炼针灸、电离辐射等的影响,以及体育锻炼三三、传染的结局传染的结局 病原菌侵入寄主后,病原菌、寄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
17、病原菌侵入寄主后,病原菌、寄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了传染的结局。传染的结局有三种:了传染的结局。传染的结局有三种: 传传染染的的结结局局 如果病原菌与寄主双方都有一定的优势,但病原体被限如果病原菌与寄主双方都有一定的优势,但病原体被限制于某一局部而无法大量繁殖,二者长期处于相持状态,即制于某一局部而无法大量繁殖,二者长期处于相持状态,即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寄主,称为带菌者。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寄主,称为带菌者。 如果寄主的免疫力较低如果寄主的免疫力较低或入侵病原菌的毒力较强、或入侵病原菌的毒力较强、数量较多,病原菌会很快繁数量较多,病原菌会很快繁殖并产生大量有毒产物,使殖并产生
18、大量有毒产物,使寄主的细胞和组织受到严重寄主的细胞和组织受到严重损害,生理功能异常,并出损害,生理功能异常,并出现了一系列临床症状,即为现了一系列临床症状,即为显性传染或传染病。显性传染或传染病。 隐性传染隐性传染 带菌状态带菌状态慢性传染慢性传染 急性传染急性传染 显性传染显性传染 当寄主的免疫力强,而病原菌的毒力较弱,且数量较少当寄主的免疫力强,而病原菌的毒力较弱,且数量较少时,传染只造成寄主的轻微损害,由于病原菌很快被彻底消时,传染只造成寄主的轻微损害,由于病原菌很快被彻底消灭,因而基本上不出现临床症状,称为隐性传染。灭,因而基本上不出现临床症状,称为隐性传染。局部传染局部传染 全身传染
19、全身传染 凡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病凡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病原菌的天生抵抗力,称为非特异性免疫或先天免疫。原菌的天生抵抗力,称为非特异性免疫或先天免疫。 非非特特异异性性免免疫疫屏障结构屏障结构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抗菌物质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抗菌物质 第二节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一一、屏障结构屏障结构 二二、细胞因素、细胞因素 三三、炎症反应炎症反应 四四、体液因素体液因素 一一、屏障结构屏障结构 皮肤与粘膜是寄主抵抗病原菌的皮肤与粘膜是寄主抵抗病原菌的“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
20、线”,对病原菌主,对病原菌主要有三种的作用:要有三种的作用: 1、皮肤与粘膜、皮肤与粘膜(1)(1)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 完整而健康的皮肤和粘膜能有效地阻挡病原菌的侵入。完整而健康的皮肤和粘膜能有效地阻挡病原菌的侵入。 (2)(2)分泌液中所含化学物质的局部抗菌作用分泌液中所含化学物质的局部抗菌作用 汗腺分泌乳酸,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胃粘膜分泌的胃酸,以汗腺分泌乳酸,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胃粘膜分泌的胃酸,以及泪腺、唾液腺、乳腺和呼吸道粘膜等分泌的溶菌酶,这些成分均及泪腺、唾液腺、乳腺和呼吸道粘膜等分泌的溶菌酶,这些成分均有一定的制菌作用,如胃酸可杀死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氏菌
21、和霍有一定的制菌作用,如胃酸可杀死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氏菌和霍乱弧菌等。乱弧菌等。 (3)(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人体的皮肤和粘膜上生存着大量正常菌群,由于数量人体的皮肤和粘膜上生存着大量正常菌群,由于数量大,并能产生特殊代谢产物,因而可以抑制周围病原菌的大,并能产生特殊代谢产物,因而可以抑制周围病原菌的侵入。侵入。 例如皮肤上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类能抑制金黄色葡例如皮肤上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类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酿脓链球菌的生长;肠道中一些厌氧菌产生的脂萄球菌和酿脓链球菌的生长;肠道中一些厌氧菌产生的脂肪酸能阻止沙门氏菌的生存;大肠杆菌产生的大肠菌素肪酸能阻止沙门氏菌的
22、生存;大肠杆菌产生的大肠菌素(colicin)和其他酸性产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和其他酸性产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屏障结构、屏障结构 (1)(1)血脑屏障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不是一种专有的解剖结构。主要由软脑膜、脉络丛、血脑屏障不是一种专有的解剖结构。主要由软脑膜、脉络丛、脑血管及星状胶质细胞等组成,具有细胞间连接紧密、胞饮作用微脑血管及星状胶质细胞等组成,具有细胞间连接紧密、胞饮作用微弱的特点,可阻挡病原体及毒素从血液透入脑组织或脑脊液,从而弱的特点,可阻挡病原体及毒素从血液透入脑组织或脑脊液,从而保护了中枢神经系统。婴幼儿由于血脑屏障发育不全,容易患脑膜保护了中枢神经系统。婴幼
23、儿由于血脑屏障发育不全,容易患脑膜炎等传染病。炎等传染病。 (2)(2)血胎屏障血胎屏障 血胎屏障在母亲妊娠血胎屏障在母亲妊娠3个月后发育成熟,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底个月后发育成熟,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底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共同组成。它不会妨碍母子间的物质交换,但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共同组成。它不会妨碍母子间的物质交换,但有防止母体内的病原体进入胎儿的功能。有防止母体内的病原体进入胎儿的功能。 二二、细胞因素、细胞因素 当病原体突破屏障结构后,随之遭到了寄主的非特异性免疫系当病原体突破屏障结构后,随之遭到了寄主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统吞噬细胞的阻击。吞噬细胞的阻击。 人体及高等动物的血细胞通常由红细胞(人体及
24、高等动物的血细胞通常由红细胞(440550万万/ml)、)、白白细胞(细胞(45009000个个/ml)和血小板(和血小板(1540万万/ml)组成。白细胞的组成。白细胞的种类多,担负着多种免疫功能。种类多,担负着多种免疫功能。 嗜中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浆细胞浆细胞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白白细细胞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未成熟、游离态:未成熟、游离态:游离在血液、体腔中:游离在血液、体腔中:固定在组织中固定在组织中 非特异性:非特异性:多形核白细胞多形核白细胞(粒细胞)(粒细胞) 非特异非特异 或特异性:或特异性: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b细胞细胞 吞
25、噬性吞噬性非吞噬性非吞噬性t细胞细胞 浆细胞浆细胞成熟成熟 特异性:特异性: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 脾:脾:淋巴结:淋巴结:肺泡:肺泡:结缔组织:结缔组织:中枢神经:中枢神经:肝:肝:骨髓:骨髓:大单核细胞大单核细胞 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组织细胞组织细胞 尘细胞尘细胞 星形细胞星形细胞破骨细胞破骨细胞内皮细胞内皮细胞 树突细胞树突细胞 1、白细胞的种类、白细胞的种类白细胞的种类及其特点白细胞的种类及其特点名名 称称形态形态 存在部位存在部位 功能功能 来源来源 含量含量 多形多形核白核白细胞细胞类类 嗜中性嗜中性粒细胞粒细胞裂片状核裂片状核循环系,少数组循
26、环系,少数组织织吞噬吞噬骨髓干细胞骨髓干细胞300030006750 嗜碱性嗜碱性粒细胞粒细胞 裂片状核,细裂片状核,细胞胞质中颗粒多质中颗粒多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释放组胺与释放组胺与5-羟色胺羟色胺骨髓干细胞骨髓干细胞404050 嗜酸性嗜酸性粒细胞粒细胞裂片状核,有裂片状核,有橙色染色颗粒橙色染色颗粒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控制控制炎症反应炎症反应骨髓干细胞骨髓干细胞100100500 单核单核细胞细胞类类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单核,富含细单核,富含细胞质,颗粒少胞质,颗粒少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吞噬,形成吞噬,形成巨噬细胞巨噬细胞骨髓干细胞骨髓干细胞150150170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游离态)(游离
27、态)单核单核,富含细胞质富含细胞质 全身各组织全身各组织吞噬,去除吞噬,去除细胞残片细胞残片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单核单核,富含细胞质富含细胞质 全身各组织全身各组织吞噬,去除吞噬,去除细胞残片细胞残片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淋巴淋巴细胞细胞类类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单核 ,细细胞质少胞质少 淋巴样组织、脾、淋巴样组织、脾、胸腺和循环系统胸腺和循环系统参与参与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淋巴样器骨,淋巴样器骨,髓干细胞官髓干细胞官100010002700 浆细胞浆细胞 单核,卵形单核,卵形 淋巴样组织淋巴样组织合成抗体合成抗体 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2、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 嗜中性
28、粒细胞是一种数量最多的小吞噬细胞。它们从骨髓中成嗜中性粒细胞是一种数量最多的小吞噬细胞。它们从骨髓中成熟并释放至血液中,其半衰期约为熟并释放至血液中,其半衰期约为67小时。当急性感染时,嗜中小时。当急性感染时,嗜中性粒细胞急剧增加,可以穿越血管壁,发挥吞噬功能。其功能有:性粒细胞急剧增加,可以穿越血管壁,发挥吞噬功能。其功能有: 调理作用调理作用 吞入作用吞入作用 杀灭作用杀灭作用 趋化作用趋化作用3、巨噬细胞的功能巨噬细胞的功能 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发育而成,成熟后体积较大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发育而成,成熟后体积较大( (直径可达直径可达2080um)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圆形或其他形状的核
29、,染色质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圆形或其他形状的核,染色质较浓缩;经特殊染色还可见到线粒体、高尔基体和中心体等。在电较浓缩;经特殊染色还可见到线粒体、高尔基体和中心体等。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内质网、溶酶体、微丝、微管和吞噬体等。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内质网、溶酶体、微丝、微管和吞噬体等。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 (macrophage) )在机体免疫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在机体免疫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免疫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免疫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抗癌作用抗癌作用 参与免疫应答参与免疫应答 分泌可溶性活性物质分泌可溶性活性物质 吞噬作用吞噬作用 4、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
30、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atural killer cell,nknk)属于淋属于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脾脏和外周血,具有不经致敏,无须巴细胞,主要分布于脾脏和外周血,具有不经致敏,无须其他辅助细胞或分子参与而直接杀伤靶细胞的功能。其他辅助细胞或分子参与而直接杀伤靶细胞的功能。 nknk细胞能够杀伤肿瘤细胞和受微生物感染的细胞,由细胞能够杀伤肿瘤细胞和受微生物感染的细胞,由于于nknk细胞活性较其他杀伤细胞更早出现,因而在抗肿瘤感细胞活性较其他杀伤细胞更早出现,因而在抗肿瘤感染和病毒感染中起重要作用。染和病毒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三三、炎症反应炎症反应 炎症
31、炎症( (inflammatory)inflammatory)是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所表现出的一系是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局部和全身性防御应答,是非特异性免疫的综合作用结果。炎症列局部和全身性防御应答,是非特异性免疫的综合作用结果。炎症的作用是清除有害异物、修复受伤组织和保持自身的稳定性。的作用是清除有害异物、修复受伤组织和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炎症既是一种病理过程,又是一种积极的防御方式,因为:炎症既是一种病理过程,又是一种积极的防御方式,因为:动员了大量吞噬细胞聚集在炎症部位;动员了大量吞噬细胞聚集在炎症部位;血流的加速使血液中的抗菌因子和抗体发生局部聚集;血流的加速使血液中的
32、抗菌因子和抗体发生局部聚集;死亡的宿主细胞的堆集可释放出抗微生物的物质;死亡的宿主细胞的堆集可释放出抗微生物的物质;炎症中心氧浓度的下降和乳酸的累积,有利于抑制多种病原菌的炎症中心氧浓度的下降和乳酸的累积,有利于抑制多种病原菌的生长;生长;炎症部位的高温还可降低某些病原体的繁殖速度。炎症部位的高温还可降低某些病原体的繁殖速度。四四、体液因素体液因素 在正常体液和组织中含有多种抗菌物质,在正常体液和组织中含有多种抗菌物质,这些物质这些物质一般不直接一般不直接参与杀灭病原体,但能配合免疫细胞、抗体或其他防御因子,使它参与杀灭病原体,但能配合免疫细胞、抗体或其他防御因子,使它们发挥较强的免疫功能。们
33、发挥较强的免疫功能。名名 称称主要来源主要来源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作用范围作用范围补体补体血清血清球蛋白球蛋白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溶菌酶溶菌酶溶酶体、泪液、唾液、乳汁等溶酶体、泪液、唾液、乳汁等碱性多肽碱性多肽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乙型溶素乙型溶素血清血清碱性多肽碱性多肽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干扰素干扰素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体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体细胞糖蛋白糖蛋白病毒、肿瘤细胞病毒、肿瘤细胞吞噬细胞杀菌素吞噬细胞杀菌素噬中性粒细胞噬中性粒细胞碱性多肽碱性多肽革兰氏阳性细菌、少数阳性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少数阳性菌组蛋白组蛋白淋巴系统淋巴系统碱性多肽碱性多肽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
34、阴性细菌白细胞素白细胞素噬中性粒细胞噬中性粒细胞碱性多肽碱性多肽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血小板素血小板素血小板血小板碱性多肽碱性多肽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正铁血红素正铁血红素红细胞红细胞含铁卟啉含铁卟啉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精素、精胺碱精素、精胺碱胰、肾、前列腺胰、肾、前列腺碱性多肽碱性多肽革兰氏阳性细菌、结核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结核杆菌乳素乳素乳汁乳汁蛋白质蛋白质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1、补体、补体(complement) 补体包括补体包括2020多种蛋白质成分,主要由肝、脾细胞和巨噬细胞产多种蛋白质成分,主要由肝、脾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一般以无活性的形
35、式存在于血清及体液中,由于它在抗原抗体生,一般以无活性的形式存在于血清及体液中,由于它在抗原抗体反应中有补充抗体作用的功能,故称补体。反应中有补充抗体作用的功能,故称补体。 在在一定的条件下,激活补体系统的一系列酶促反应,称为补体一定的条件下,激活补体系统的一系列酶促反应,称为补体激活。补体激活有两条途径:激活。补体激活有两条途径:替代途径替代途径( (alternative pathway)alternative pathway) 经典激活途径经典激活途径( (classical pathway) classical pathway) 补体激活后可引起膜不可逆损伤,导致细胞溶解,对机体抵抗补
36、体激活后可引起膜不可逆损伤,导致细胞溶解,对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清除病变衰老细胞和癌细胞有重要作用。病原微生物、清除病变衰老细胞和癌细胞有重要作用。其性质不稳其性质不稳定,一般在室温下放置数天或定,一般在室温下放置数天或56下下30分钟即可失活。在实验室中分钟即可失活。在实验室中所需补体通常取自豚鼠血。所需补体通常取自豚鼠血。 2、干扰素、干扰素(interferon,ifn) 干扰素是寄主细胞在病毒等多种诱生剂的刺激下产生的一类在干扰素是寄主细胞在病毒等多种诱生剂的刺激下产生的一类在同种细胞上具有抗病毒活性的糖蛋白质。同种细胞上具有抗病毒活性的糖蛋白质。 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是干扰素
37、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是1957年由年由isaacs等发现的。等发现的。人干扰素主要有人干扰素主要有(白细胞干扰素)、(白细胞干扰素)、(成纤维细胞干扰素)、(成纤维细胞干扰素)、(免疫干扰素或(免疫干扰素或型干扰素)、型干扰素)、和和五种类型。它们的理化性五种类型。它们的理化性质虽有所不同,但都有质虽有所不同,但都有抗病毒增殖、调节免疫、抑制细胞分裂、抑抗病毒增殖、调节免疫、抑制细胞分裂、抑制肿瘤生长和改变细胞膜的生物学特性等功能制肿瘤生长和改变细胞膜的生物学特性等功能。我国军事医学科学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开发的院开发的 - -干扰素成为了第一种在临床上使用的抗非典药物。干扰素成为了第一种在临
38、床上使用的抗非典药物。 干扰素的分子量约为干扰素的分子量约为2 210104 4daldal,其生物学活性极高,其生物学活性极高,1mg1mg纯干纯干扰素约有扰素约有1010亿个活性单位。亿个活性单位。 3、溶菌酶、溶菌酶(lysozyme) 溶菌酶是分子量为溶菌酶是分子量为1.47 104dal的不耐热的碱性蛋白。主要来源的不耐热的碱性蛋白。主要来源于吞噬细胞,可分泌到血清及各种分泌液中,能水解革兰氏阳性细于吞噬细胞,可分泌到血清及各种分泌液中,能水解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而使细胞裂解。菌细胞壁肽聚糖而使细胞裂解。溶菌酶溶菌酶一一、特异性免疫的类型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二二、免疫、免疫系统系
39、统 三三、免疫细胞及其作用免疫细胞及其作用四四、免疫分子及其作用免疫分子及其作用 第三节第三节 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specific immunity) )是机体是机体受到受到病原菌或异物病原菌或异物刺激刺激后产生的对该物质的特殊免疫力。由于是后天获得的,不能遗传给后产生的对该物质的特殊免疫力。由于是后天获得的,不能遗传给后代,又称为获得性免疫后代,又称为获得性免疫( (acquired immunity)acquired immunity)。 特异性免疫具有获得性、高度特异性和记忆性,特异性免疫具有获得性、高度特异性和记忆性,依其来源可分依其来源可分为两类:为两类
40、:自动免疫自动免疫被动免疫被动免疫 一一、特异性免疫的类型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1 1、自动免疫自动免疫 是机体在自然条件下因病原菌侵染或通过人工预防接是机体在自然条件下因病原菌侵染或通过人工预防接种后在体内形成的特异性免疫力。种后在体内形成的特异性免疫力。 自动免疫的自动免疫的有效免疫时间不等,如白喉、天花和流行有效免疫时间不等,如白喉、天花和流行性腮腺炎可诱导长期的免疫力,而流行性感冒只能性腮腺炎可诱导长期的免疫力,而流行性感冒只能产生产生短短期的免疫力。期的免疫力。2 2、被动免疫、被动免疫 是通过输血、输入淋巴细胞、注射血清组分或是通过输血、输入淋巴细胞、注射血清组分或哺乳将哺乳将现成的抗
41、体(免疫球蛋白)输入未经免疫的个体,而使其现成的抗体(免疫球蛋白)输入未经免疫的个体,而使其获得的免疫力。获得的免疫力。 例如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注射乙肝疫苗等。例如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注射乙肝疫苗等。 特特异异性性免免疫疫天然的天然的 自动的自动的 人工的人工的 被动的被动的 天然的天然的 人工的人工的 经临床或亚临床感染(受活生物或其产物刺激后获得)经临床或亚临床感染(受活生物或其产物刺激后获得) 接种疫苗(死的或减毒的微生物)或其有毒或脱毒产物接种疫苗(死的或减毒的微生物)或其有毒或脱毒产物后获得后获得 从胎盘或初乳获得从胎盘或初乳获得注射免疫血清(抗毒素、丙种球蛋白等)或淋巴细胞后注射免疫
42、血清(抗毒素、丙种球蛋白等)或淋巴细胞后获得获得 二二、免疫、免疫系统和免疫器官系统和免疫器官 特异性免疫是由免疫系统来执行其功能的,免疫系特异性免疫是由免疫系统来执行其功能的,免疫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免疫分子1 1、免疫免疫系统系统 免疫器官按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免疫器官按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两大类。二者通过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相互联系。官两大类。二者通过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相互联系。免免疫疫器器官官骨髓骨髓 中枢免中枢免疫器官疫器官 胸腺胸腺 外周免外周免疫器
43、官疫器官 淋巴腺淋巴腺脾脏脾脏 形 成 各 种 淋 巴 细 胞 、 巨 噬 细 胞 和 各 种 血 细 胞 ,形 成 各 种 淋 巴 细 胞 、 巨 噬 细 胞 和 各 种 血 细 胞 ,是是b b细胞成熟的场所细胞成熟的场所(鸟类特有),形成鸟类特有),形成b b细胞,具有体液免疫功能细胞,具有体液免疫功能 是最大的免疫器官,是形成致敏淋巴细胞和抗体是最大的免疫器官,是形成致敏淋巴细胞和抗体的重要的重要场所场所 法氏囊法氏囊其它淋巴组织其它淋巴组织形成形成t t细胞和胸腺素等各种胸腺因子,具有细胞免疫功细胞和胸腺素等各种胸腺因子,具有细胞免疫功能,并协助体液免疫的形成能,并协助体液免疫的形成
44、具有具有t、b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参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参与体液免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有害异物的重要免疫器官疫和细胞免疫,是有害异物的重要免疫器官2、免疫器官、免疫器官三三、免疫细胞及其作用免疫细胞及其作用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immunocyteimmunocyte)是指一切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包括是指一切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包括(t t、b b、d d、k k和和nknk等)各类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等)各类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胞、肥大细胞等。 免疫活性细胞(免疫活性细胞(immunologically competent cell
45、immunologically competent cell)则是指能则是指能特异地识别抗原,即能接受抗原的刺激,并进行分化、增殖和产生特异地识别抗原,即能接受抗原的刺激,并进行分化、增殖和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以发挥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类细胞。抗体或淋巴因子,以发挥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类细胞。 t t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和b b淋巴细胞是最主要的免疫活性细胞。现在已发现淋巴细胞是最主要的免疫活性细胞。现在已发现k k、nknk、n n和和d d细胞也参与免疫应答,单核吞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细胞也参与免疫应答,单核吞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在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免疫活性性免疫,
46、又在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免疫活性细胞的范围有所扩大。细胞的范围有所扩大。 免疫活性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免疫活性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人的胚胎期,干细胞最早在人的胚胎期,干细胞最早于第于第2 2周出现在卵黄囊的血岛内,第周出现在卵黄囊的血岛内,第4 4周时周时出现在肝脏中,出现在肝脏中,5 5个月时个月时骨髓开始造血,出生后,骨髓成为干细胞的主要来源,成人造血干骨髓开始造血,出生后,骨髓成为干细胞的主要来源,成人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红骨髓、脾脏和淋巴结中。细胞主要存在于红骨髓、脾脏和淋巴结中。 造造血血干干细细胞胞红细胞系红细胞系髓样髓样干细胞干细胞 巨核细胞系巨核细胞系 淋
47、巴样淋巴样干细胞干细胞 单核细胞系单核细胞系前前t t细胞细胞 红细胞红细胞 多型核粒细胞多型核粒细胞t细胞细胞 粒细胞系粒细胞系前前b b细胞细胞血小板血小板单核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巨噬细胞系统b细胞细胞 嗜中性嗜中性嗜碱性嗜碱性嗜酸性嗜酸性浆浆细胞细胞 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成熟子细胞成熟子细胞定向干细胞定向干细胞1 1、t细胞细胞 t t细胞是一种具有免疫活性的小淋巴细胞,担负着细胞免疫的细胞是一种具有免疫活性的小淋巴细胞,担负着细胞免疫的功能,在功能,在td-ag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 成体中的成体中的t t细胞起源于骨髓,在胸腺成熟
48、后分布到外周淋巴器细胞起源于骨髓,在胸腺成熟后分布到外周淋巴器官和外周血中。由于从胚胎发育的第官和外周血中。由于从胚胎发育的第1111周起周起t t细胞就由干细胞经血细胞就由干细胞经血流输送到胸腺,并在胸腺的作用下分化、成熟,故流输送到胸腺,并在胸腺的作用下分化、成熟,故又称胸腺依赖淋又称胸腺依赖淋巴细胞巴细胞。 t t细胞定位于周围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及脾脏白髓部分,可经血细胞定位于周围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及脾脏白髓部分,可经血液、组织、淋巴不断地释放到外周血循环中。当受到抗原刺激后,液、组织、淋巴不断地释放到外周血循环中。当受到抗原刺激后,t t细胞可分化、增殖,以发挥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功能。细胞可
49、分化、增殖,以发挥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功能。 (1)t细胞的分化发育细胞的分化发育 机体中存在能特异性识别各种抗原的机体中存在能特异性识别各种抗原的t t细胞库成熟的细胞库成熟的t t细胞库具细胞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有两个基本特性:t t细胞库识别抗原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细胞库识别抗原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mhc)的限制。)的限制。 t t细胞库对自身抗原具有耐受性。细胞库对自身抗原具有耐受性。 骨髓中的淋巴样前体细胞须进入胸腺,在胸腺基质细胞、细胞骨髓中的淋巴样前体细胞须进入胸腺,在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因子和胸腺激素的作用下,才能分化、发育为具有因子和胸腺激素的作用下,才能分化、发育为
50、具有mhcmhc限制性、可限制性、可识别异物抗原的、成熟识别异物抗原的、成熟t t细胞。细胞。t t细胞的成熟分为两个阶段:细胞的成熟分为两个阶段:a.阳性选择阳性选择b.阴性选择阴性选择( (2)2)t细胞的表面标志细胞的表面标志 t t细胞有独特的表面标志细胞有独特的表面标志( (surface maker)surface maker),是指存在于是指存在于t t细胞细胞表面的膜分子,包括表面受体、表面抗原和粘附分子。表面的膜分子,包括表面受体、表面抗原和粘附分子。 表面受体表面受体t细胞抗原受体(细胞抗原受体(tcrtcr) 是机体免疫系统执行复杂和精确的识别抗是机体免疫系统执行复杂和精
51、确的识别抗原性异物的物质基础之一,是所有原性异物的物质基础之一,是所有t t细胞特征性的表面标志。细胞特征性的表面标志。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受体(ckrckr) 通过与通过与t t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参与调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参与调节节t 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等作用。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等作用。 病毒受体病毒受体丝裂原受体丝裂原受体表面抗原表面抗原 t t细胞表面抗原参与了细胞表面抗原参与了t t细胞抗原识别、信号传导和抗原激活。细胞抗原识别、信号传导和抗原激活。 mhcmhc抗原抗原 参与了参与了t t细胞对抗原肽的识别和应答过程。细胞对抗原肽的识别和应答过程。mhc-mhc
52、-类分子类分子的形成是的形成是t t细胞活化的标志。细胞活化的标志。 白白细胞分化抗原细胞分化抗原 是不同的白细胞在正常的分化、成熟及活化过程是不同的白细胞在正常的分化、成熟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参与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参与t t细胞识别的细胞识别的cdcd分子主要有分子主要有cd3cd3、cd4cd4、cd8cd8、cd2cd2和和cd152cd152等。等。粘附分子粘附分子 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多为跨膜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表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多为跨膜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
53、表面。面。 粘附分子以配体粘附分子以配体- -受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参与了受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参与了细胞识别、信号传导、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与移动,是细胞识别、信号传导、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与移动,是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凝血、创伤愈合以及肿瘤转移等重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凝血、创伤愈合以及肿瘤转移等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分子基础。要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分子基础。( (3)3)t细胞的分群细胞的分群 t t细胞依据其表面标志和功能,可分成若干亚群。首先,根据细胞依据其表面标志和功能,可分成若干亚群。首先,根据tcrtcr双肽链的构成不同,将双肽链的构成不同,将t t细胞分为细胞分为tcrtcr+t
54、细胞和细胞和tcrtcr+ +t t细胞,细胞,进一步根据进一步根据tcrtcr+ +t t细胞的功能特点分为两类:细胞的功能特点分为两类:t细细胞胞辅助性辅助性t t细胞细胞( (t th h) )(cd4cd4+ +t t)调节细胞调节细胞( (t tr r) ) 效应细胞效应细胞( (t te e) ) 迟发型迟发型t t细胞细胞(t(td d) )(cd4cd4+ +t t) 抑制性抑制性t t细胞细胞( (t ts s) ) (cd8cd8+ +t t)细胞毒细胞毒t t细胞细胞(t(tc c) )(cd8cd8+ +t t) t td d被抗原激活后,可释放多种淋巴因子被抗原激活后
55、,可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在局部引起炎症反应在局部引起炎症反应( (迟发性超敏反应迟发性超敏反应) ),从而清除病原体,在肿瘤免疫、移植排斥从而清除病原体,在肿瘤免疫、移植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病中也有重要作用。反应和自身免疫病中也有重要作用。 主要功能是辅助主要功能是辅助b b细胞,促使细胞,促使b b细胞活化和细胞活化和产生抗体。产生抗体。 可抑制可抑制 t th h、tctc和和b b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功能,控制控制淋巴淋巴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增殖。 能杀伤带抗原的靶细胞,如肿瘤细胞、移能杀伤带抗原的靶细胞,如肿瘤细胞、移植细胞或受病原体感染的寄主组织细胞。植细胞或受病原体感染的寄主组织细胞。2
56、2、b细胞细胞 b b细胞是体内产生抗体的细胞,并具有抗原提呈的功能。细胞是体内产生抗体的细胞,并具有抗原提呈的功能。(1)(1)b细胞的分化发育细胞的分化发育 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通过淋巴干细胞分化为前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通过淋巴干细胞分化为前b细胞。前细胞。前b细细胞在哺乳动物的骨髓或鸟类的腔上囊中再分化成为胞在哺乳动物的骨髓或鸟类的腔上囊中再分化成为b细胞,因细胞,因此,此,b细胞又称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或囊依赖性淋巴细胞细胞又称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或囊依赖性淋巴细胞。 骨髓基质中细胞因子和粘附因子是骨髓基质中细胞因子和粘附因子是b细胞发育的必要条件,其细胞发育的必要条件,其分化发育分为两个阶段
57、:分化发育分为两个阶段: 抗原非依赖期抗原非依赖期 抗原依赖期抗原依赖期b b细胞的细胞的分化发育分化发育 ( (2)2)b细胞的表面标志细胞的表面标志 b细胞与细胞与t细胞外形细胞外形相相同,但膜的表面标志同,但膜的表面标志不同不同。表面受体表面受体b细胞抗原受体(细胞抗原受体(bcrbcr) 是嵌入细胞膜类脂分子中的表面膜免疫球是嵌入细胞膜类脂分子中的表面膜免疫球蛋白分子,主要成分是单体的蛋白分子,主要成分是单体的igmigm和和igdigd。是是b b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志。bcrbcr的功能是特异性识别不同的抗原分子,使的功能是特异性识别不同的抗原分子,使b b细胞
58、活化并分化细胞活化并分化为浆细胞,进而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的功能。为浆细胞,进而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的功能。 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通过与细胞因子通过与b b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的结合,参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的结合,参与调节与调节b 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fcfc受体受体 多数多数b b细胞表达细胞表达iggigg fcfc受体受体,可与免疫复合物中,可与免疫复合物中iggigg fcfc段结合,有利于段结合,有利于b b细胞捕获和结合抗原。细胞捕获和结合抗原。丝裂原受体丝裂原受体 补体受体补体受体 多数多数b b细胞表面存
59、在能与补体细胞表面存在能与补体c3bc3b和和c3dc3d结合的受体,分结合的受体,分别称为别称为cr1cr1和和cr2cr2。 b细胞的表面抗原细胞的表面抗原 b b细胞的表面抗原为细胞的表面抗原为smigsmig,即即b b细胞抗原受体。随着细胞抗原受体。随着b b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程度的深入,细胞膜表面依次出现与膜结合的单体程度的深入,细胞膜表面依次出现与膜结合的单体igmigm和和igdigd。 mhcmhc抗原抗原 包括包括mhc-mhc-和和类抗原。类抗原。mhc-mhc-类抗原能增强类抗原能增强b b细胞与细胞与t t细胞间的粘附作用,促进细胞间的粘附作用,促进b b细胞的分化和细
60、胞的分化和b b细胞处理和提呈抗原。细胞处理和提呈抗原。cdcd抗原抗原 b b细胞能表达多种细胞能表达多种cdcd抗原,参与抗原,参与b 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3) (3) b细胞的亚群和功能细胞的亚群和功能 对对b b细胞亚群的研究还比较少。一种分类是根据细胞亚群的研究还比较少。一种分类是根据b b细胞产生抗体细胞产生抗体时是否需要时是否需要t t细胞的辅助而将其分为两类:细胞的辅助而将其分为两类:b b1 1细胞细胞t t细胞非依赖性。细胞非依赖性。b1细胞在机体内出现较早,由胚胎细胞在机体内出现较早,由胚胎期或出身后早期的前体细胞分化而来,发生不依赖于骨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次根式》专项测试卷带答案
- VB编程的解决思路及答案
- 2025届贵州省毕节织金县数学七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企业信息安全的保安策略计划
- 2025年构建弹性企业战略试题及答案
- 秘书如何保持工作生活平衡计划
- 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评估计划
- 行业安全管理的国际经验计划
- 公司战略评估体系建立试题及答案
- 城市交通影响评价重点基础知识点
- 汽车定点洗车协议书
- 2025年青海西宁事业单位(行测)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抖音直播电商供应链服务及品牌授权与管理合同
- 2025央国企CIO选型指南-ERP产品
- 【MOOC答案】《光纤光学》(华中科技大学)章节作业期末慕课答案
- 2025内蒙古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监理项目储备库人员40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劳动合同书范本介绍5篇
- 2025年中考与法治三轮冲刺:时政热点分析说明题 刷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竞赛试卷题库及答案
-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5届高三年级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南京盐城二模)
- 上海市金山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