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1页
第1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2页
第1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3页
第1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4页
第1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人决定理论简单国民收人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均衡产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人的决定及变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人的决定及变动 乘数论乘数论 三部门经济的收人决定三部门经济的收人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结束语结束语引言引言 关于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有众多的经济学家提出了关于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有众多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角度的研究理论。本教材是以凯恩斯的理论为分不同角度的研究理论。本教材是以凯恩斯的理论为分析框架。析框架。

2、分析思路:分析思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凯恩斯在分析国民收入决定时,容。凯恩斯在分析国民收入决定时, 1、先分析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先分析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2、以均衡条件为背景。、以均衡条件为背景。 在分析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时,也遵循由浅入在分析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时,也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一是先讨论一个社会只包括两个部门,以深的原则:一是先讨论一个社会只包括两个部门,以后再延伸到多个部门;二是论及一些经济变量时,先后再延伸到多个部门;二是论及一些经济变量时,先着重讨论某一变量(着重讨论某一变量(c),假定其它变量(),假

3、定其它变量(i)为既定。)为既定。以后再延伸到多个变量。以后再延伸到多个变量。第一节第一节 均衡产出的引出均衡产出的引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预备知识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预备知识 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假定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假定 1、所分析的社会中只有家户与企业两部、所分析的社会中只有家户与企业两部门,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门,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两部门经济;两部门经济;2、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即是说,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即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引起产量变动,而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引起产量变动,而不会

4、引起价格变动。不会引起价格变动。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的利润为零、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的利润为零 二、均衡产出的概念二、均衡产出的概念1、均衡产出概念引入:、均衡产出概念引入:均衡产出是指和总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即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产出水平。即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产出水平。用公式表示则为:用公式表示则为: y=c+i 两点说明:两点说明: 公式中的公式中的y代表经济社会实际的产出,代表经济社会实际的产出,c 和和 i代表居民和企业实际想要有的消费和

5、投资,即代表居民和企业实际想要有的消费和投资,即意愿的消费和投资量(产出),而不是上章国意愿的消费和投资量(产出),而不是上章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产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产出)。意愿的消费和投资与实际发生的消费和出)。意愿的消费和投资与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不是一回事。投资不是一回事。 y=c+i中的每一个变量均剔除了价格变化因中的每一个变量均剔除了价格变化因素。为了以示区别,本章公式全部用小写字母素。为了以示区别,本章公式全部用小写字母表示。表示。2、均衡产出图示、均衡产出图示ey收入收入=100支出支出=100直线上任意一点均为直线上任意一点均为e=y04

6、5100100100100aeooiu0(a)支出等于收入的支出等于收入的450线线(b)支出决定收入支出决定收入图图13-1450 ye用用e e代表支出,用代表支出,用y y代表收入。若支出代表收入。若支出 收入(需求收入(需求 0iu0 企业就要削减生产,若支出企业就要削减生产,若支出 收入(需求收入(需求 供给),则企业非意愿存货投资供给),则企业非意愿存货投资iu0iuc+i,即实际产出大于计划需求。于是,就有多出的200亿美元称为企业中非意愿存货投资(或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实际产出= =计划需求计划需求+ +非计划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思考:

7、在均衡产出水平上,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多少?思考:在均衡产出水平上,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多少? 均衡产出指与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因此,在均衡产出水平上,实际产出和计划需求相等,因此,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0.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实际产出= =计划需求计划需求+ +非计划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 三、在均衡产出的条件下,必有投资三、在均衡产出的条件下,必有投资等于储蓄等于储蓄经济均衡的条件:经济均衡的条件:e=y (支出等于收入支出等于收入)e=c+i;(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投资投资)而而y=c+s ; (计划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计划收入等于计划消

8、费加计划储蓄划储蓄)e=y 即推出即推出 i=s。 i=s恒等式的解释大写的大写的i = s 会计方面会计方面 不论经济状况如何,储蓄和投资都相等。不论经济状况如何,储蓄和投资都相等。l 是事后的实际发生的国民收入均衡;是事后的实际发生的国民收入均衡;l 名义上的,按照当年市场价格计算。名义上的,按照当年市场价格计算。本教材本教材,小写的,小写的i = s 经济方面经济方面 却不一定存在却不一定存在n是事前均衡问题,指意愿、计划的储蓄和投资。是事前均衡问题,指意愿、计划的储蓄和投资。n剔除价格变动,根据实际价格计算。剔除价格变动,根据实际价格计算。ni = s(总需求(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

9、增长均衡总供给)经济增长均衡ni s(总需求(总需求 s(总需求(总需求 总供给)经济增长扩张总供给)经济增长扩张n储蓄由消费者提供;投资由企业进行。储蓄由消费者提供;投资由企业进行。n储蓄动机和投资动机不同,储蓄与投资储蓄动机和投资动机不同,储蓄与投资可能不一致。可能不一致。si?n在第一章,在第一章,sisis s、i i都是事后变量,或者实际变量都是事后变量,或者实际变量 事后的事后的i i包括包括意愿投资和和非意愿投资+y=n如果产出是如果产出是si?(续)s=+n则储蓄i=n如果意愿i=n则非意愿c=n消费 四、四、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根据凯恩斯的短期国民收入决定

10、理论,根据凯恩斯的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在均衡产出下,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在均衡产出下,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就决定于总需求。国民收入就决定于总需求。用公式表示则为:用公式表示则为:y=c+i。有的教材因此将这一章称为有的教材因此将这一章称为“简单的国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总需求分析之一)民收入决定模型(总需求分析之一)” 第二节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前面引入了均衡产出的概念,得出前面引入了均衡产出的概念,得出均衡产出均衡产出下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即下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即y=c+iy=c+i。则分析。则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就是分析总需求的各个部国民收入的决定,

11、就是分析总需求的各个部分(分( c+i )是如何决定的。)是如何决定的。 这里,我们首先分析消费这里,我们首先分析消费c是如何决定的。从是如何决定的。从支出法来分析,根据各国的国民收入统计,支出法来分析,根据各国的国民收入统计,消费大约占总需求的消费大约占总需求的60%以上,所以,先研以上,所以,先研究究c是如何决定的。是如何决定的。 不同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消费理论。这不同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消费理论。这里我们首先介绍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里我们首先介绍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绝对收入假说。绝对收入假说。思考思考 大家在计划每个月的的支出开销时,大家在计划每个月的的支出开销时,会考虑到哪些因素

12、呢?会考虑到哪些因素呢?父母给的零花钱父母给的零花钱是否是否“恋爱进行时恋爱进行时”风俗与宗教信仰风俗与宗教信仰 一、消费函数(一、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1、影响家户消费的因素:、影响家户消费的因素: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 商品价格水平商品价格水平 利率水平利率水平 收入分配状况收入分配状况 消费偏好消费偏好 家庭财产状况家庭财产状况 消费信贷状况消费信贷状况 消费者年龄与制度消费者年龄与制度 风俗习惯风俗习惯 2、上述几个指标中,、上述几个指标中,凯恩斯认为:有决定意凯恩斯认为:有决定意义的是家户的收入水平(现期绝对实际收入义的是家户的收入水平(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

13、)。水平)。 3、引出的几个重要概念:、引出的几个重要概念: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消费和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关系。准消费和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关系。准确地说,消费函数是研究引致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确地说,消费函数是研究引致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 用公式表示就是:用公式表示就是: c=c(y) 消费倾向:消费倾向: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比例。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倾向又可以分为平均消费及收入增加

14、的多。消费倾向又可以分为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两个指标。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两个指标。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pcmpc(marginal propensity 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of consumption) 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入之比率。的收入之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 apcapc(average propensity average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of consumption)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指任一收入水平上

15、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比率。 dydcycmpcyycycmpcy0lim,0.,时当或ycapc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态)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n随着收入增加,消费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绝对比例也占收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呈递减状态,apcapc也也有递减趋势。有递减趋势。l线性中,若线性中,若a = 0,c = kylapcmpc,l不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不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收入收入消费消费mpcmpcapcapc1 1

16、90009000911091101.011.012 21000010000 1000010000 0.890.891.001.003 31100011000 1085010850 0.850.850.990.994 41200012000 1160011600 0.750.750.970.975 51300013000 1224012240 0.640.640.940.946 61400014000 1283012830 0.590.590.920.927 71500015000 1336013360 0.530.530.890.89消费倾向propensityn 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17、n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 apc apc naverage propensity to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consumen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n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消费消费/ /收入收入c/yc/yapcapcl11,消费总量,消费总量 1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边际消费倾向mpcp mpc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p 不论不论mpc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

18、是一个小于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 1的正数。有:的正数。有:p 1 mpc 01 mpc 0n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n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nmpc c/ y dc/dyp例:收入由例:收入由100100元增加到元增加到120120元,消费由元,消费由8080元增加到元增加到9494元。元。 pmpcmpcc/c/ y y 94-80/120-100 94-80/120-100 0.70.7 从右图形中可以看出:从右图形中可以看出: 消费曲线上任一点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都是与这一的斜率,都是与这一点相对应的边际消费点

19、相对应的边际消费倾向;倾向; 消费曲线上任一点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联而成的射与原点相联而成的射线的斜率,则是与这线的斜率,则是与这一点相对应的平均消一点相对应的平均消费倾向;费倾向;45度线度线c=c(y)bacdefg450 yoc 随着曲线向右延伸,曲线上各点的斜率越来越小,随着曲线向右延伸,曲线上各点的斜率越来越小,说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同时曲线上各点与原点的连线说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同时曲线上各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也越来越小,说明平均消费倾向也递减,但平均的斜率也越来越小,说明平均消费倾向也递减,但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

20、存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用下列方程表示:函数可用下列方程表示: c = + y。 为自发消费为自发消费(autonomous consumption),), 为边为边际消费倾向,际消费倾向, y表示收入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引致的消费(induced consumption)。)。 c = + y的经济含义的经济含义就是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就是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引致消费之和。 当消费函数为线性时,当消费函数为线性时,apcmpc这一点就更容这一点就更容易看清。易看清。yyyycapcoyc45

21、度度线线vc = + yapcmpc案例:中美两国边际消费案例:中美两国边际消费倾向差异倾向差异 据估算,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现在约为据估算,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现在约为 0.68,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 0.48。也。也许这种估算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一个不许这种估算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美争的事实是,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美国。为什么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有这种差别国。为什么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有这种差别呢呢?中美文化中消费观念的差异中美文化中消费观念的差异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贫富差距贫富差距.中美文化中消费观念的差异 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

22、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谈起了在人间的一生。美国老太太说:谈起了在人间的一生。美国老太太说:“我辛我辛苦了苦了30年,终于把住房贷款还清了。年,终于把住房贷款还清了。”中国老中国老太太说:太太说:“我辛苦了我辛苦了30年,终于攒够了买房的年,终于攒够了买房的钱。钱。” 美国老太太去了天堂以后,她的子女说:美国老太太去了天堂以后,她的子女说:“刚刚给母亲办完丧事,我们又要去贷款买房了。给母亲办完丧事,我们又要去贷款买房了。” 中国老太太去了天堂以后,她的子女说:中国老太太去了天堂以后,她的子女说:“母母亲真好,辛苦了一辈子,给我们留下了一套新亲真好,辛苦了

23、一辈子,给我们留下了一套新房子房子,我们也要努力赚钱,给孩子买房。我们也要努力赚钱,给孩子买房。”社会保障体系贫富差距 二、储蓄函数二、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 1、储蓄函数定义: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收入之、储蓄函数定义: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之下,间的依存关系。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之下,储蓄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其公式是:储蓄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其公式是:s=s(y)。 根据表根据表13-1,可列出表,可列出表13-2数字(数字(p451),并),并划出下图:划出下图:oyss = s(y)bcdefga某家户储蓄表某家户储蓄

24、表(1)收入收入(y)(2)消费消费(c)(3)储蓄储蓄( s )(4)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mps)(5)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aps)abcdefg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9110100001085011600122401283013360-1100150400760117016400.110.150.250.360.410.47-0.1100.010.030.060.080.11page451 2、储蓄倾向: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储蓄倾向: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储蓄倾向又可以分为平均储蓄倾向占的比例。储蓄倾向又可以分

25、为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两个指标。与边际储蓄倾向两个指标。 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saving):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该点上):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该点上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dydsysmpsyysmpsy0lim,0时当 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 average propensity of saving):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线的斜率,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线的斜率,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的比率。 3、储蓄曲线、储蓄曲

26、线 与消费函数一样,储蓄与收入的关系也可以用与消费函数一样,储蓄与收入的关系也可以用储蓄曲线表示,储蓄曲线包括线性的储蓄曲线储蓄曲线表示,储蓄曲线包括线性的储蓄曲线与非线性的储蓄曲线与非线性的储蓄曲线ysaps ss=-a+(1-) y图图13-5 13-5 线性储蓄曲线线性储蓄曲线0y如果储蓄与收入呈线性关系,则线性储蓄函如果储蓄与收入呈线性关系,则线性储蓄函数:数:s=y-c=y-(+y)=-+s=y-c=y-(+y)=-+(1-1-)y y c=+y c=+y;s=y-cs=y-c收入消费储蓄mpsaps190009110110-0.01210000 1000000.110311000

27、108501500.150.01412000 116004000.250.03513000 122407600.360.06614000 1283011700.410.08715000 1336016400.470.11mpcmpcapcapc1.011.010.890.891.001.000.850.850.990.990.750.750.970.970.640.640.940.940.590.590.920.920.530.530.890.89u储蓄函数为线性时,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mps为常数(为常数(1-)。u非线性时,非线性时,mps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有随收入递增趋势。um

28、psmps和和apsaps都递增,但是都递增,但是mpsapsmpsaps。ys=s(y)c=c(y)c,s-dd13-6 13-6 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ay0450 v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l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这里的收入指的是均衡的收入,总等于收入(这里的收入指的是均衡的收入,也就是也就是450线的值)。线的值)。 2、若、若apc与与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但apc mpc,则与此相对应,则与此相对应,aps与与mps都递增,但都

29、递增,但aps mps。表现在图形表现在图形上就是在上就是在y0的右方储蓄曲线上任何一点与的右方储蓄曲线上任何一点与原点连成射线的斜率总小于储蓄曲线上该原点连成射线的斜率总小于储蓄曲线上该点的斜率。点的斜率。 3、mpc+mps1;apc+aps11:11:1mpsmpcmpsmpcysycyyscyapsapcapsapcysycyyscy即即四、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四、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l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但基本相似。存在很多限制条件:的简单加总;但基本相似。存在很多限制条件:l1 1) 国民收入分配。

30、国民收入分配。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民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l2 2)国家税收政策。)国家税收政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富人一部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富人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l3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未分配利润是未分配利润是一种储蓄,会致使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一种储蓄,会致使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l4 4)其它。)其它。第三节第三节 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

31、* 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美国经济学家j杜森贝利(杜森贝利(jdusenberry)提出:提出: 1、消费者的偏好是相互影响的。、消费者的偏好是相互影响的。 在不考虑消费者偏好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在不考虑消费者偏好相互影响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i=ui(ci) 考虑消费者支出之间的相互影响,则消费者的考虑消费者支出之间的相互影响,则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效用函数为: 上式中,上式中,ui为第为第i个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个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ci为其消费支出。为其消费支出。 cj为第为第j个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个消费者的消费支出,aij

32、为第为第i个消费者对于第个消费者对于第j个消费者支出的加权数,个消费者支出的加权数,aijcj即为其他人消费支出的加权平均数。即为其他人消费支出的加权平均数。这就这就是说,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不仅取决于自己是说,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消费支出,而且取决于其他消费者的支出。的消费支出,而且取决于其他消费者的支出。jijiiicacuu 2、当期消费决定于当期收入、过去消费水平、当期消费决定于当期收入、过去消费水平(或(或“棘轮效应棘轮效应”)、周围人们消费水准(或)、周围人们消费水准(或“示范效应示范效应”),即消费习惯形成后具有不可逆),即消费习惯形成后具有不可逆性,尤其是短期中

33、,暂时收入减少并不会使消费性,尤其是短期中,暂时收入减少并不会使消费减少。减少。 3、消费与所得在长时期维持一固定比例,长期、消费与所得在长时期维持一固定比例,长期消费函数系出自零点的直线,为消费函数系出自零点的直线,为c=y,但短期,但短期消费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曲线,为消费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曲线,为c=c0 +ycl=yy2y1yt1cs1ct1c1c2cs2yco 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l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认为:人们是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认为:人们是根据其预期寿命的长短来安排其收入用根据其预期寿命的长短来安排其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以达到他们整个于消费和储蓄

34、的比例,以达到他们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为此,他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为此,他做了几点假定:做了几点假定:l消费者是具有理性的。消费者是具有理性的。l消费者行为唯一的目的是效用最大化消费者行为唯一的目的是效用最大化l在此假定下,消费就不是取决于现期收入,在此假定下,消费就不是取决于现期收入,而是取决于一生的收入。换句话说,消费者而是取决于一生的收入。换句话说,消费者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支,以达到他们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配置。l生命周期理论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可以写为:生命周期理论消

35、费函数的基本形式可以写为:l c=awr+cyllwr为实际财富;为实际财富; 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工作收入;为工作收入; 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向。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结论 结论:结论:v人们偏好平稳消费,工作年份储蓄,退休年份动用储人们偏好平稳消费,工作年份储蓄,退休年份动用储蓄。蓄。v如果社会上年轻人比例增大,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社会上年轻人比例增大,消费倾向会提高;v如果中年人比例增大,消费倾向会下降。如果中年人比例增大,消费倾向会下降。v总储蓄和总消费部分地依赖人口的年龄分布。总储蓄和总消费部分地依赖人口的年龄分布。其它影响因

36、素:减少储蓄的其它影响因素:减少储蓄的n当更多的人想及时行乐,储蓄会减少。当更多的人想及时行乐,储蓄会减少。n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储蓄会减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储蓄会减少。n人生安全风险加大,储蓄会增加。人生安全风险加大,储蓄会增加。其它影响因素:其它影响因素:增加增加储蓄的储蓄的p遗产的存在,会使得储蓄增加。遗产的存在,会使得储蓄增加。 三、永久收入三、永久收入(permanent-income theory)的消费理论的消费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 1、一个人的收入可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一个人的收入可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持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正常的收

37、入收入。持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正常的收入(三年以上);暂时性收入则是不稳定的、(三年以上);暂时性收入则是不稳定的、意外的收入。意外的收入。 2、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可以预计到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决定。的长期收入)决定。 3、永久收入假说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永久收入假说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程式:个方程式: cp=k(i,w,u)yp (1) y=yp+yt (2) c=cp+ct (3) (4)*参阅:参阅:消费函数理论消费函数理论,弗里德曼著,弗里德曼著,(普林斯顿

38、大学出版社,(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57年)年) 式说明,持久消费式说明,持久消费cp 是持久收入是持久收入yp的函数,的函数,但两者之间的比率但两者之间的比率k要取决于要取决于(i,w,u) 等其它变量。等其它变量。而在一般情况下,而在一般情况下,(i,w,u) 等其它变量是不易变动等其它变量是不易变动的,因此,持久消费的,因此,持久消费cp 就取决于持久收入就取决于持久收入yp。0tptptpcyccyyppp 式说明,现期收入式说明,现期收入y是持久收入是持久收入yp与暂时收入与暂时收入yt之和。之和。 式说明,现期消费式说明,现期消费c是持久消费是持久消费cp与暂时消费与暂时消费ct

39、之和。之和。 式说明,暂时收入与持久收入之间,暂时消费与式说明,暂时收入与持久收入之间,暂时消费与持久消费之间,暂时收入与暂时消费之间都不存在持久消费之间,暂时收入与暂时消费之间都不存在相关关系。相关关系。 如果用最简单的函数形式来表述持久收入假说,就如果用最简单的函数形式来表述持久收入假说,就可以写为:可以写为: c=cyp c为消费,为消费,yp为持久收入水平,为持久收入水平,c为边际消费倾向。为边际消费倾向。 持久收入假说本身的意义:持久收入假说本身的意义: 持久收入假说解释了储蓄率的决定。过持久收入假说解释了储蓄率的决定。过去的许多经济理论认为:储蓄率的高低很去的许多经济理论认为:储蓄

40、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入水平的高低与收入不大程度上取决于收入水平的高低与收入不平等的状况。而持久收入假说认为:高储平等的状况。而持久收入假说认为:高储蓄率产生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而与收蓄率产生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而与收入水平的高低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无入水平的高低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无关。关。 持久收入假说从长期结构与短期波动两持久收入假说从长期结构与短期波动两个方面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个方面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 四、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四、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1、利率变动、利率变动 利率变动对储蓄会产生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利率变动对储蓄会产生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利率

41、引起的用未来消费代替现期消费称为替利率引起的用未来消费代替现期消费称为替代效应,利率引起的未来收入的增加称为收代效应,利率引起的未来收入的增加称为收入效应。入效应。2、价格水平、价格水平 这里指的是整体价格水平对消费的影响,而这里指的是整体价格水平对消费的影响,而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如果消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如果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弱了物价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弱了物价的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的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也会上升,这种现象称之为消费均消费倾向也会上升,这种现象称之为消费者的者的“货币幻觉货币幻觉”(m

42、onetary illusion)。)。 3、收入分配、收入分配 一般来说,一般来说,高收入集团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高收入集团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低收入集团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高。因低,低收入集团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高。因此,如果收入分配更加平等,则会提高整个此,如果收入分配更加平等,则会提高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扩大内需。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扩大内需。第四节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决定及变动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由由y=c+i,我们得知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我们得知两部门经

43、济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前面已经分析了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前面已经分析了c的决定,按理说还要分析的决定,按理说还要分析i,但为了使问,但为了使问题分析简化,这里先假定投资题分析简化,这里先假定投资i已知且固已知且固定不变。在此前提下,我们来讨论国民定不变。在此前提下,我们来讨论国民收入收入y的决定。的决定。1、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公式的推导、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公式的推导 由由y=c+i, c=a+y 解联立方程,解联立方程,推出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推出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y的决定的决定公式:公式: 2、情况假设分析、情况假设分析 如果实际的支出大于均衡的支出如果实际

44、的支出大于均衡的支出,则有图则有图13-8均衡点左边情况均衡点左边情况 如果实际的支出小于均衡的支出如果实际的支出小于均衡的支出,则有图则有图13-8均衡点右边情况均衡点右边情况1iyiyy总需求总需求(总支出)(总支出)45o收收=支支e = ye80005000c+i160010000y(亿美元)cc+i总供给总供给图图13-8 消费加投资曲线和消费加投资曲线和450线相交决定收入线相交决定收入 二、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二、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上面说明使用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总供给)上面说明使用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总供给)的方法决定均衡收入,

45、下面再用的方法决定均衡收入,下面再用计划投资计划投资等于等于计划储蓄计划储蓄的方法求得均衡收入的决定。的方法求得均衡收入的决定。1、假定投资、假定投资i已知且固定不变已知且固定不变2、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公式的推导、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公式的推导由由 i=y-c=s, 且且s=-+(1-)y,推出:,推出: 3、情况假设分析、情况假设分析 如果实际的支出大于均衡的支出,则有投如果实际的支出大于均衡的支出,则有投资大于储蓄,则有图资大于储蓄,则有图13-9均衡点左边情况均衡点左边情况 如果实际的支出小于均衡的支出,则有投如果实际的支出小于均衡的支出,则有投资小于储蓄,则有图资小于储蓄,则

46、有图13-9均衡点右边情况均衡点右边情况1)1 (iyiyy(亿美元)(亿美元)s,ii = 600se80005000600亿美元亿美元-10000总供给总供给总需求总需求(总支出)(总支出)图图13-9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收入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收入表13-3均衡收入的决定(1)收入)收入(2)消费)消费(3)储蓄)储蓄(4)投资)投资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34004200500058006600740082009000400200020040060080010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page460第五节

47、第五节 乘数论乘数论(multiplier theorem) 一、问题的引出:一、问题的引出: 1920-1930年,英国陷入了严重的经年,英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人口多达济危机。失业人口多达100万,并给政万,并给政府形成很大的压力。府形成很大的压力。1929年,年,lloyd george提出由政府举办公共工程来消提出由政府举办公共工程来消除失业的竞选宣言,由此引发争论。除失业的竞选宣言,由此引发争论。 英国剑桥大学学生英国剑桥大学学生卡恩卡恩认为:总需求认为: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任何的变动,)任何的变动,如消费的变动、政府支出的变动、税收如消费的变动、政府支出

48、的变动、税收的变动、净出口的变动等等,都会引起的变动、净出口的变动等等,都会引起国民收入(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的更大)的更大变动。即:变动。即:ad ni。他将这一现象他将这一现象称之为乘数现象,并于称之为乘数现象,并于1931年发表年发表国内投资与失业的关系国内投资与失业的关系中首先提出。中首先提出。凯恩斯凯恩斯在卡恩的基础上完善了乘数理论,在卡恩的基础上完善了乘数理论,并把乘数作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一个并把乘数作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重要部分。破窗经济破窗经济 一个小流氓打破了商店的一块玻璃,逃跑了。一个小流氓打破了商店的一块玻璃,逃跑了。店主无奈只好花店

49、主无奈只好花1000元买一块玻璃换上。玻璃元买一块玻璃换上。玻璃店老板得到这店老板得到这1000元收入。假设他支出其中的元收入。假设他支出其中的80%,即,即800元用于买衣服,衣服店老板得到元用于买衣服,衣服店老板得到800元收入。再假设衣服店老板用这笔收入的元收入。再假设衣服店老板用这笔收入的80%,即,即640元用于买食物,食品店老板得到元用于买食物,食品店老板得到640元收入。他又把这元收入。他又把这640元中的元中的80用于支用于支出出。如此一直下去,你会发现,最初是商。如此一直下去,你会发现,最初是商店老板支出店老板支出1000元,但经过不同行业老板的收元,但经过不同行业老板的收入

50、与支出行为之后,总收入增加了入与支出行为之后,总收入增加了5000元。元。 其原因何在呢?其原因何在呢?破窗经济:乘数效应破窗经济:乘数效应 乘数是指最初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乘数是指最初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在我们的例子中,最初的支增加的倍数。在我们的例子中,最初的支出就是玻璃店老板购买出就是玻璃店老板购买1000元。这种支出元。这种支出的增加引起的衣服店、食品店等等部门收的增加引起的衣服店、食品店等等部门收入增加之和为入增加之和为5000元。所以乘数就是元。所以乘数就是5(5000元除以元除以1000元)。元)。 一笔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一笔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 成

51、倍增加就是宏观经济学中的成倍增加就是宏观经济学中的 乘数效应。乘数效应。 二、模拟案例二、模拟案例在两部门经济中,假定消费函数在两部门经济中,假定消费函数c = 1000+0.8y,总需求方程:总需求方程: ad =c+i =1000+i+0.8y,现在企业增加现在企业增加100亿元投资,会使要素所有者亿元投资,会使要素所有者收入增加收入增加100亿元,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亿元,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消费者用这消费者用这100亿元收入的亿元收入的80亿元用于购买亿元用于购买消费品,这消费品,这80亿元由于要素所有者收入形式亿元由于要素所有者收入形式流入其他部门要所有者手中,其他部门消费流入其

52、他部门要所有者手中,其他部门消费者又拿出者又拿出80亿元中的亿元中的64亿元用于消费亿元用于消费v企业产品企业产品v要素所有者要素所有者v收入收入v投资投资100v折折0.8v折折0.64v消费消费0.512v乘数产生原理乘数产生原理那么这样继续下去,增加那么这样继续下去,增加100亿元投资使得亿元投资使得国民收入增加多少呢?用数列工具可以解决国民收入增加多少呢?用数列工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亿美元5001008011808080110080100808010080100100121).().(.nny 三、乘数的含义与表达式:三、乘数的含义与表达式:l1、乘数含义:、乘数含义:某一自

53、变量变动一个单位时某一自变量变动一个单位时引起因变量变动过程的度量,即变量的百分引起因变量变动过程的度量,即变量的百分比。这里比。这里指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指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加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iyk乘数 2、乘数的代数表达式:、乘数的代数表达式:mpsmpckkmpcmpck111,11,11:11因此则表示如果用或边际消费倾向乘数045c+ic+i yic+i图图 14-10 乘数效应乘数效应yy y总需求总需求 (总支出)(总支出)总供给总供给3、乘数的图形表达:、乘数的图形表达:从图形中可以看出:总从图形中可以看出:总需求

54、增加(减少)需求增加(减少)i会会引起总产出增加(减少)引起总产出增加(减少)y 。而两个增量之比为。而两个增量之比为n倍倍均衡收入均衡收入 y(1000i)/(10.8)vi600时,时,y8000yc,c+ic=c=1000 + 0.8yc=y450对乘数的感性认识对乘数的感性认识 1000 500016008000c c + i1c c + i285001700vi700时,时,y8500投资增投资增100,收入增,收入增500投资引起收入增加投资引起收入增加5倍倍c10000.8y乘数解释v 投资投资100购买要素,形成要素收入购买要素,形成要素收入y1100;v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如

55、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要素收入,要素收入100中,有中,有80用于购买消费品。用于购买消费品。p8080的购买形成新收入的购买形成新收入y y2 8080p其中其中80800.80.86464再次购买再次购买p形成新的收入形成新的收入y y36464p如此,循环往复,如此,循环往复,p总收入总收入y y500500yc,c+ic=c=1000 + 0.8yc=y450投资乘数的形成投资乘数的形成 1000 500016008000c c + i1c c + i285001700y in 支出增加支出增加 收入增加收入增加n第一轮第一轮 甲甲 100 乙乙 100n第二论第二论 乙乙 80 丙

56、丙 80n第三论第三论 丙丙 64 丁丁 64nn支出总的增加收入总的增加支出总的增加收入总的增加n新增新增gdp新增国民收入新增国民收入乘数解释21100(1 0.80.80.8.)11005001 0.8n11001000.8 1000.80.81000.8.n国民收入总的增加为 4、乘数效应产生的原因:、乘数效应产生的原因: 自发总需求(或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增加自发总需求(或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增加首先会使国民收入等量增加,这种国民收首先会使国民收入等量增加,这种国民收入的增加中又必然有一部分用于支出,从入的增加中又必然有一部分用于支出,从而使总需求又一次增加,这种总需求的增而使总需求又一

57、次增加,这种总需求的增加又会使国民收入再增加。这种总需求与加又会使国民收入再增加。这种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国民收入的增加会无限循环无限循环下去,形成一下去,形成一种种连锁反应连锁反应,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数倍数倍于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反之,如果自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反之,如果自发总需求的减少,也同样会有乘数效应,发总需求的减少,也同样会有乘数效应,最终使国民收入数倍于最终使国民收入数倍于最初自发总需求最初自发总需求的的增加。增加。n乘数机制的意义:乘数机制的意义:l产出将随着自发支出(包括投资)的变化,而发生产出将随着自发支出(包括投资)的变化,而发生数倍的变化

58、数倍的变化l解释了经济波动部分原因:自发性支出的解释了经济波动部分原因:自发性支出的微小扰动微小扰动,通过乘数机制就会,通过乘数机制就会放大为总体经济的大幅度波动放大为总体经济的大幅度波动l而且,边际倾向越大,乘数也越大而且,边际倾向越大,乘数也越大l节俭的悖论节俭的悖论n1 1、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0.8,那么自发支出乘,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必定是数值必定是( )( )l a a1.6 1.6 l b b2.5 2.5 l c c5 5 l d d4 4 a a自发消费自发消费 :最低消费:最低消费 i i固定

59、自发计划投资固定自发计划投资 b b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n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ny =( a+i)/(1-b)y =( a+i)/(1-b)n2 2、边际储蓄倾向为、边际储蓄倾向为0.30.3,投资支出增加,投资支出增加6060亿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水平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水平gdpgdp增增加加( )( )。la. 20a. 20亿元亿元 lb b6060亿元亿元lc. 180c. 180亿元亿元 ld d200200亿元亿元p3、假设消费函数、假设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投资i=50p(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p(2)如果

60、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意,试求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为多少?愿存货积累为多少?p(3)若投资增到)若投资增到100,试求增加的收入。,试求增加的收入。n(1) 均衡收入均衡收入y(10050)/(10.8)750nc1000.8750700nsyc75070050n(2)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产出需求)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产出需求80075050n(3)若投资增至)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则收入y(100100)/(10.8)1000,比原来的收入,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增加250n(yyy1000750250)n(4) 变化后的收入变化后的收入y(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