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耐药性研究进展_第1页
拉米夫定耐药性研究进展_第2页
拉米夫定耐药性研究进展_第3页
拉米夫定耐药性研究进展_第4页
拉米夫定耐药性研究进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拉米夫定耐药性研究进展【摘要】拉米夫定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病毒药,但是长期服用 拉米夫定所导致的病毒耐药性一直是临床治疗chb的难题,木文从耐药性 机制、耐药性原因和解决办法等几个方面综述了 hbv拉米夫定耐药性的最 新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抗病毒新靶点和新机制的研究现状,如以同源热 激蛋白70 (hsc70)为靶点的苦参素和盐酸千金藤碱,以dna聚合酶为靶 点的1-2'-脱氧-2'-氟-b-d-阿拉伯咲喃糖基-5-甲基尿卩密噪(l-fmau), 以及以蛋白启动复合物为靶点的km-1等,都具有非常大的研究前景和意 义。【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耐药性;拉米夫定doi: 10. 3

2、969/j. issn. 1004-7484 (s) .2013. 09. 772 文章编号: 1004-7484 (2013) -09-5418-01尽管乙肝疫苗的出现及普及已经有效延缓了乙肝的传播,但是目前全 球仍有超过4亿的慢性乙肝病毒患者,每年有约120万患者死于乙肝病毒。 虽然干扰素和核苻类药物得以普遍应用于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但在过去 的20年里,乙型肝炎预后复发的患者却不断增多,长期服用拉米夫定导 致hbv病毒突变概率明显增高,且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易产生耐药现象, 可能导致肝代谢失常,使得慢性肝炎治疗失败并加速肝病的进程。因此 消除耐药性以及开发有效的慢性乙肝治疗药物已经迫在眉

3、睫。1耐药性产生的原因三磷酸拉米夫定(3tc)是拉米夫定进入人体内的病毒宿主细胞后被 胞内磷酸化酶代谢的产物,也是英抑制病毒复制的活性物质。三磷酸拉米 夫定既可以作为hbv聚合酶的底物,与脱氧胞卩密噪核昔(dctp)竞争进入 合成中的dna双链;乂可以竞争性抑制hbv聚合酶的活性。但是最近的临 床研究发现14%-39%具有免疫能力的病人体内出现了拉米夫定耐药病毒, 服用拉米夫定3年之后的ciib患者约59%都出现了耐夯性,5年之后上升 到70%。相关研究表明,hbv病毒耐药性的产生与病毒本身、病毒与宿主 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持续给药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2突变类型与耐药性的关系基因突变是拉米夫定临

4、床治疗hbv病毒感染不可避免的小概率现象, 也是拉米夫定耐夯性出现的主要原因。现有研究证实,在众多拉米夫定特 异性突变中,发生在hbvdna聚合酶高度保守ymdd序列的rtm204v/i突变 最为常见,此种突变最多可以使拉米夫定对病毒复制的抑制效率降低至 1%,耐药性增强约50倍(与野生型比较)。此外,一些其他位点的突变也相继被发现,这些“附属”突变看起来 像是rtm204v/i突变对病毒本身所造成损害的补偿,实际上它们与拉米夫 定耐药性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例如:单一 rtlisom突变并没有因 病毒复制能力减弱而导致宿主血液屮病毒dna水平明显下降,但是当 rtl180m和rtm204v

5、同时发生的时候,可以使宿主血液中病毒的数日增加 5倍,rtl180m和rtm204v双突变的病毒对拉米夫定的耐药可以增强约300 倍(与rtm204v单一突变比较)。据报道,伴随着rtlisom或rtm204v出 现的rtv173l> rts117f和rts213t也可能有相同的功能。3 iibv基因型与耐夯性的关系hbv病毒的基因型与其ymdd序列的基因有着密切的关系。现有实验已 经证实,感染不同基因型hbv病毒的患者服用干扰素和拉米夫泄时所引起 的耐药性突变存在较大差异。hans damerow等证实2, a型基因的hbv 病毒在服用拉米夫定的过程中产生rtm204v突变的概率为80

6、. 9%;而基因 型b-d则更容易产生rtm204i替换(53.2%, 77%, 56. 8%),其中c型基因 发生rtm204i的概率又明显高于b和d;相比较于a, b, d型(5%)而言, 同时发牛rtm204v和rtm204i的现象更容易出现在c型hbv病毒的ymdd 序列(19. 8%)o4解决办法4.1发现新靶点和开发新约开发作用于不同靶点的新的抗hbv病毒 药治疗chb,尤其是补偿治疗已产生耐药性的肝炎是治愈乙肝的一种行之 冇效的方法。生物学研究显示,同源热激蛋白70 (hsc70)是hbv dna复 制所必须的宿主蛋白,很可能是抗hbv病毒复制的新靶点。dan-qing song

7、 等3研究亦证实了这一点,song还发现苦参素可以从转录后水平有效的 抑制宿主细胞内hsc70的表达,并阐明了的相关的分子机制,动物模型的 相关实验也得到了相应的结果,因此,苦参素非常有望成为一种不同于以 往抗病毒机制(同过核昔类似物抑制病毒dna聚合酶)的抗hbv病毒新药。 此外,qing-duan wang等4发现盐酸千金藤碱(ch)也可以通过下调hsc70 的mrna水平来抑制hepg2细胞中hbv病毒的复制。fabien zoulim等5通过观察iibv病毒dna聚合酶的晶体结构及其与dntp或dntp类似物的相互作用,证实1-2'-脱氧-2'-氟-b-d-阿拉伯咲 喃

8、糖基-5-甲基尿ri密喘(l-fmau)很可能可以通过抑制dna依赖的dna聚 合酶的活性来降低病毒的拷贝数。michael nassa等发现隶属于猩红酸 (carbonyl j acid family)超家族的km-1可以通过特异性识别p蛋白 并干扰p-d £ rna复合物的形成,有效地抑制hbv病毒dna复制过程中的 蛋白启动。并且p蛋白启动复合物对km-1的敏感性非常高(<10u m), 对拉米夫定耐药病毒株的抑制作用也十分明显。km-1抑制iibv病毒复制的 机制完全不同于以往所发现的任何机制,是以dna为模板的病毒多所独有 的蛋白启动机制,因此意义重大,非常值得进一步

9、研究和探讨。4.2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bv dna反跳,使各 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是目前临床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主要方法。在西药 方面,用的最多的就是阿福卡韦(adv)、恩替卡韦(etv)、干扰索和拉米 夫定之间的联合使用,临床研究表明,adv和etv联合治疗拉米夫定耐药 chb的疗效比adv和etv单位药以及它们与拉米夫定联合用药都要显著。 在中药方面,目前国内经临床研究并报道的与拉米夫定联合用药可以有效 缓解耐药性的中药主要有五味子制剂、苦参碱、猪苓多搪以及香菇多糖等, 但是具体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综上所述,拉米夫定耐药性病毒株的出现概率随着服用拉米夫定

10、的时间不断延长而增 加,如何消除hbv病毒耐药性、缓解患者肝硬化的进程和恢复肝功能是临 床治疗chb的难题。研究抗hbv病毒的新靶点和新机制为克服病毒耐药性 甚至治愈chb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参考文献1 gao lm, han yx, wang yp, li yh, shan yq, li x, peng zg, bi cw, zhang t, du nn, jiang-jd, song-dqdesign and synthesis ofoxymatrine analogues overcoming drug resistance in hepatitis b virus through t

11、argetinghost heat stress cognate 70jj med chem, 2011, 54 (3): 869-76.2 zhou yb, wang yf, zhang y, zheng ly, yang xa, wang n, jiang ji1, ma f, yin dt, sun cy, wang-qd. in vitro activity of cepharanthine hydrochloride against clinical wild一type and lamivudine-resistant hepatitis b virusisolatosjeur j

12、pharmacol, 2012, 683 (1-3): 10-53 seigneres-b, pichoud-c, martin-p, furman-p, trepo-c,zoulim-f. inhibitory activity of dioxolane purine analogs on wildtypeandlamivudine-resistantmutantsofhepadnavirusesej. hepatology, 2002, 36 (3): 710-22.4 wang-yx, wen-ym, nassal-m. carbonyl j acid derivatives block protein priming of hepadnaviral p protein and dna-dependent dna synthesisactivity of hepadnavireil nucleocapsidsjj viro1. 2012, 86 (18): 10079-92.5 yim hj, seo ys, yoon el, kim c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